白色巨塔

日本剧日本2003

主演:唐泽寿明,江口洋介,黑木瞳,矢田亚希子,及川光博,伊武雅刀,伊藤英明,上川隆也,石坂浩二,品川彻,西田尚美,泽村一树,若村麻由美,水野真纪,高畑淳子,野川由美子,西田敏行,池内淳子,田山凉成,片濑梨乃,片冈孝太郎,中原丈雄,山上贤治,佐佐木藏之介

导演:西谷弘,河野圭太,村上正典,岩田和行

播放地址

 剧照

白色巨塔 剧照 NO.1白色巨塔 剧照 NO.2白色巨塔 剧照 NO.3白色巨塔 剧照 NO.4白色巨塔 剧照 NO.5白色巨塔 剧照 NO.6白色巨塔 剧照 NO.13白色巨塔 剧照 NO.14白色巨塔 剧照 NO.15白色巨塔 剧照 NO.16白色巨塔 剧照 NO.17白色巨塔 剧照 NO.18白色巨塔 剧照 NO.19白色巨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2 00:33

详细剧情

财前五郎(唐泽寿明 饰)和里见修二(江口洋介 饰)是同期实习的医生,但二者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财前凭借高超的个人技术成为了外科部实际上的第一教授。财前的咄咄逼人让即将退休的第一外科教授东真藏(石坂浩二 饰)感到威胁,东教授决定另立他人。因此极具野心的财前寻求其岳父— —财前妇产诊所院长财前又一(西田敏行 饰)和第一内科教授鹈饲(伊武雅刀 饰)的帮助,通过贿赂和拉帮结派,历经波折,最终获得了第一外科教授的职位。而他的同期,第一内科助教里见却是位实事求是,热心研究的学者。二者的不同选择导致了最后不同的命运。位高权重的财前终于到达梦想的高处,却发现不胜寒风,悲剧也因此上演。   本剧改编自山崎丰子的同名巨作。号称“日本国民级小说”。前后经历过五次翻拍,数次被搬上荧屏。内容直指医院的黑暗面,时隔多年,依旧具有现实意义。

 长篇影评

 1 ) 三段故事,三个矛盾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部非常具有现实感的极好的日剧。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三段:一是浪速大学教授争夺战,二是佐佐木医疗官司,三是财前病危至去世。
   
    教授争夺战充分暴露了医疗系统内部的权力争斗。当第一内科东教授要修退时,谁会成为他的接班人?教授与副教授在外人看来区别不大,但是内部的人知道之间的区别。每天早上教授的早训,温柔的女声“东教授开始早诊”的宣告、助教护士一般人等随从的阵势,明明白白的显示了教授如同古代君王般的气势和地位。这成为权力争斗的场域,各路人马纷纷出动。
   最有希望的是财前一派,背后力量是浪速大学内科也是医学部长鹈饲教授,他支持财前的理由恐怕不是一幅画那样简单,我认为还关系到浪速大学内部外科和内科之间的矛盾。浪速大学里,内科的地位不如外科显赫,鹈饲教授极其想找一个能替他打理外科的工具,而出身于本校的能力卓越的财前无疑是最佳人选。所以在他周围积聚了一群他的支持者。
   另一派是东教授支持的菊川。这更多是东教授的一厢情愿,在退休之前的些微嫉妒心理和对财前极度自信的反感让他对财前无法释怀,他也想找个工具,通过它来继续他在浪速的辉煌。而菊川则成为牺牲品,并且,他自己知道他会成为牺牲品。菊川在东都大学任教,本来无忧,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医生,但是东都大学的船尾教授和浪速大学的东教授都怀着不同的目的,力图把他拉入教授争夺战。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会是个牺牲品。所以当得知没有当选时,他很冷静,冷静清醒到像个旁观者一般看着这场闹剧。我对菊川很有好感,睿智、冷静、淡泊,但同样很锐利,从他分析佐枝子不是个独立的女性就看的出来。同这样的人交往,会有种不自觉的自卑感。
   本来污浊的权力场域因为大河内教授的入世,忽然变得有了光明的意义。大河内教授朴实,看着面无表情,但里见在一个夜晚对他深深地一鞠躬让我看到了大河内教授的人格魅力,他说:为了一个病例致力研究这是基本态度,可惜现在的人都遗忘了这点。如此淡泊的人,对于污浊也忍无可忍,他的入世是为以后的出世。而15票的高度(其他最高时6票鹈饲教授)充分显示了医德的力量。
   为了教授争夺战,各方可谓奇招百出,财前和其岳父用金钱打通关节;东教授看似高尚的弃权实则是一种策略。当我看到在那家财前岳父在经常去的和式酒店内精巧计算着所得的票数时,内心很纠结。
  争夺战的结果:财前险胜。当他第一次“早朝”时,表情很生疏略带傲气,唐泽寿明的演技真不是盖的。
  之后的德国之行,这是个过渡。一面财前的业绩达到顶峰,更重要的一面是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思考。杀人的人也是医生,医生也可以杀人,当他站在生命的岐点时候,一定有所触动,也许真如里见所说,医生真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个情节原著中没有,真是神来之笔,从架构上与第二故事衔接。
   
   第二故事是佐佐木医疗官司,焦点矛盾是医德与现实的冲突以及不同医疗理念之间的矛盾。
   首先来说说里见与财前的医疗理念的不同。鹈饲教授曾意味深长的对二人说:虽然你们的理念很不一样,但是某些方面一致。一针见血。两人共同的执着是最大程度的拯救病人。但是方式截然不同。
        里见是这个剧中的温暖坚毅的存在,他承担了患者生命的负担,他会考虑如何安抚患者的心灵。庆子说,她真正从医大逃脱的原因是害怕掌管人命。庆子的心态和里见是一样的。医生承担的心理压力很大,因为这是人命。所以,我一直在想,现实中的外科医生也会不会有这样的心理演变过程?会不会也有医生无法承受这种重压?还是习惯而麻木?好奇。
   财前对待病人确实不似里见一般“有我之境”,而是“无我之境”,他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认为自己是神,所以才可以置身事外的,以一种技术性的态度对待病人。在第一集有个镜头,财前发现罕见胰腺癌时

  财前的表情相当之迷幻,简直沉静在即将克服罕见病例的喜悦当中,是那种取得科学成就的真心流露。正如此,他才会直接了当的告知病人:你得了癌症。一点顾虑都没有;才可以冷静到无情到把病人作为某种工具。但是他还是想最大程度的拯救病人,而且因为他的技术高超,确实使许多人获救。目的与实际结果的背离,又该选择哪个?可能财前没有里见对待病人的真诚,但是结果是病人获救。“我只要结果。”这就是财前的信念。现实也需要这样的医生。
   虽然二者不同,但是里见都是财前心中不可及的目标。庆子说,财前怕里见。对。为病人的一切,这个道理财前懂,但是不能如里见一般,毫无牵挂的做到。财前牵挂的除了病人,还有地位、权势,他有所顾虑,所以不能前行。财前其实最懂里见,他知道里见的价值。


   其次,里见在官司中的困境。里见说,他只想揭示真相,如果实际有他说的这样简单,他也就不会如此煎熬了。其一,开除出浪速大学的危险。要远离自己喜欢的研究,里见走前对研究设备的默默注视,真让人心疼;其二,对家庭的伤害。妻子的离家给他打很大打击,虽然他沉默。后来妻子回家时一句“欢迎回家”包含了千言万语。其三,眼前的生命重要还是真相重要?说出真相,财前官司输掉,可能让他无法再拿起手术刀,而这会让更多应该被拯救的人面临生命危险;不说,则违背了自己的医德和良心。在财前为腹部长瘤的小姑娘开刀时候,里见恐怕想的就是这个问题。前两个都可以想清楚,但是这个他抱着深深地困惑,他自己也想不清楚。然而,最后他还是说了真话。之间的曲折和痛苦,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真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承受的,所以,里见很伟大,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现实会不会存在这个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树立了一个信念。

 再者,财前的变化。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开始,财前就开始变化了。所以,庆子在德国提出分手后,再次要求复合,想再认识他一次。有个细节,官司之前,财前早诊时候,对待普通病人是背手的(有特写),对病人的疑虑是不耐烦的打断;但是官司后,当护士君子提出要求财前为病人检查时,财前背着的手开始给病人检查;手术中财前的失误等等,都表明,虽然他表面上强硬,其实内心在点点的起变化,开始思考改变对待病人技术性的态度。只是可惜,他走了,不然,会成长为一个技术和心理都成熟的医生。

        第三个故事财前病危直至去世。每个人真正的面目终于露了出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声也哀。
        癌症专家得了癌症,这是很痛苦的事情,知道的越清晰越是无法欺瞒自己。当里见激动地让财前入住他的医院,愿意安抚他的恐惧时,财前说,我不是恐惧,我是可惜。他遗言“我相信你是将担负起责任的少数精英之一,有能者,对正确的医疗发展,责无旁贷。”
        
        
        在最后庆子终于说出了“我爱你”。黑木瞳真的很有气场,她的存在就是一种氛围,只要她出场,我就能感觉一种慵懒、自在的气氛。真是老戏骨啊。比原著中的庆子有韵味。庆子之前对财前表面上是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她像个预言者,总是看透一切的样子。找个能自由不用顾忌的说话的人不容易,所以财前才离不开庆子。最后一场戏令我感动,当庆子说“我爱你”后,财前想拉起她抱入怀中,但是颤颤巍巍的手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有力,居然两人快要摔倒,我眼泪就下来了。
        财前妻子杏子很了解财前。她也爱他。之前杏子的功利让我不太喜欢,但是她做了几件事,令我佩服起来。她去花店买花,从鹈饲夫人嘴里隐隐知道了真相后,她打电话给庆子让她过来,因为杏子知道,财前最需要的不是自己;当财前昏迷时,她极力反对插管,她晓得财前不愿意浑浑噩噩的过完最后的时光;为唤醒财前,她叫的是“里见来了”,她晓得财前最希望看到的是谁。杏子也是个伟大的妻子。
        财前又一,他送给财前个精美打火机,他的权力欲望是财前扭曲自己的一个原因。但是在最后财前逝世前,他哭着说,都怪我不该逼你勉强自己。最后是他对大家说:打击都出去吧,让他们独处。他也很了解财前。这个戏剧性的人物也是性情中人。
        东教授是医生,但是鹈饲教授却不是。
        
        

 2 ) 为什么我们会站在财前这边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站在为了地位和权力不择手段的财前这边?同样,为什么佐枝子和关口仁这样的纯正面人物会是最令人生厌的角色?为什么很少见到有人真正同情佐佐木一家,却有无数人为了财前最后的陨落泪湿了衣襟?

在大学期间我曾经尝试看这部日剧,看了2集便看不下去。若干年之后工作了,自己也在大学任职,再打开这剧,一下便豁然开朗,这才明白,真的有些电视剧年轻时是看不懂的。

白色巨塔绝对绝对不是一部让人心情愉快的电视剧。充斥着阴险、狡诈、虚伪、手段、金钱和权力,让观众心情沉重。财前不光是个腹黑的角色,他更是个全黑的角色。他的野心向来昭然若揭,但即使我们一次又一次见识到他的阴暗面,我们仍然愿意跟着他走下去。就像财前和花森ケイ子那段绝妙的对话:
“你为什么愿意跟随我?”
“因为我想看着你如何在浪速医大这个泥潭中爬到最高处。”
“那如果我溺水了,你会来救我吗?”
“不会,因为我想看看你是如何沉下去的。”
短短几句话,奠定了花森ケイ子,也就是黑木瞳,这个完美到极致并无法被逾越的女人形象。我们就像她一样抑制不住地看着财前摸爬滚打,更多时候,我们会联想到自己,自己身边的腐败和黑暗,以及自己曾经也不择手段过。因为我们内心和财前总会有某种形式上的重叠,所以我们不会当圣人,去批判财前的所作所为。同样,我们会去反感里见这样过于理想,过于光明正大的高大全角色,全因他在阻碍财前的发展。

但是对于佐枝子和关口仁,这两个也是任何错误都没有,所作的一切全都是为了真善美的角色,比起里见,为什么会如此广招人烦,我看到最后几集才发现:因为他们是唯一的两个什么也没有失去的胜利者。是的,我们讨厌佐枝子的淑女,讨厌关口仁的努力,但我们无法明确地定义佐枝子是伪善、惺惺作态,关口仁是假正义。一切的反感情绪都仅源于我们的内心,我们的主观印象。但只有他们两个人,在乌黑的社会的泥沼里,没有失去亲人,没有失去工作,没有失去地位,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本片的主调为“没有人是绝对错误的,天下乌鸦一般黑,为了自己的信念,不可能全身而退”。而显然,佐枝子和关口仁脱离于主旋律之上,虽然推动了剧情,但仍然格格不入。在其他人都奋斗并痛苦着的时候,他们的胜利更加令人不服气。

这也是为什么佐佐木家人和里见家人不那么令人讨厌的原因。佐佐木失去了家人,里见失去了工作,妻子也险些离开自己。为了正义,他们付出了代价,所以最后他们取得了胜利是有底气的。也因此,财前的母亲,同样作为朴实型真善美的究极代表,失去了财前,引得无数人同情,得到的只有褒没有贬。

另外有几个人物我也很欣赏的,花森ケイ子这个完美的角色不提了,财前杏子同样也有血有肉,有爱有恨,一张美丽的脸庞赢得赞赏无数。想说鹈饲医学部长和他夫人,这两个人几乎是完全的反面形象,玩转金钱权力,游刃有余。但其做人之圆滑手段之高明让人不得不佩服,更何况他们一直站在财前这边,也就是和广大观众是同一条战线,更易得到支持。还有便是菊川升,前期剧情财前的主要对手,才智品德(相貌)俱全。明事理,懂得拒绝,看清局势选择不介入,再看清局势及时抽身。他对佐枝子说的那一番话:“你否定落伍的思想并不意味着你所持有的便是新思想,你只是在逃避旧思想罢了。你根本不够坚强,完全无法一个人生活。”真是看得我好爽。

说到台词,本剧的精彩台词也是层出不穷,无论是一针见血,还是诙谐讽刺。当财前因为官司烦恼不已找花森ケイ子喝酒时,花森说“二流男人才借酒消愁。”
“那我们去你家。”
“那更是三流男人才做的事。”
“一流的男人,做任何事都是一流的。”
这样一番话,打趣的同时,更表现了财前的气场。我始终相信,财前这样自信的人,到最后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忏悔。

看整部片的时候我曾经很矛盾,因为我困惑为什么我会支持处于阴暗面的人物,越阴险越狡诈我越喜欢,却对于那高大全的角色充满了反感。但看完全剧后,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的深入,我会更加透彻地理解这部电视剧。这不是一部让我看得最投入,最激动的片,但这绝对是迄今为止,最促使我进行思考和自我审视的电视剧。5星推荐绝对一点都不为过。

 3 ) 一部制作精良的医务剧

昨天看完最后一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真实的医务剧。
首先情节设置合理。早上教授巡诊的景象,我曾经以为过于夸张,因为现在日本的医院根本看不到这种现象,但是,日本的医生告诉我,在20~30年前,他们就是这样。再说教授职位的争夺,现在的日本,仍是一个科一个教授,如果还有其他的教授,有可能是退休返聘的,或以其他部门的职位升为教授的,比如工作在外科,但以癌症中心的领导获得教授职位。剧中提到的财前偷开胰腺手术的剧情也特别真实。其实,在一些大医院的外科系统,教授长期霸占着主刀的位置,年轻医生不管多么努力,教授退休之前都只能是一助,这种现象中国非常普遍。而教授退休后,得不到科里的返聘,只能其它医院就职,也不是个例。
而那个引起诉讼的手术,财前诊断的失误其实在情理之中,一个长年吸烟的患者的肺,胸片和CT都不可能特别“干净”,而柳原和里见提到的胸腔镜与肺活检,属于创伤性检查手段,本身就不是轻易可以进行的,而且,如果病变过小,肺活检可能根本取不到目标组织。术后,财前赴欧洲开会,副教授金井应该负起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的责任,出国前财前就已经交代换用高档抗生素并加用抗真菌药物,那么可以说抗生素已经用到了头,如果3天没有效果就要考虑其他问题,而他那帮手下们却把抗生素一直用到患者死亡,实在够猪头,因此当财前回国后,坚持肺炎的诊断已属无奈之举。
后来的庭审与调查,也非常真实,最后财前输在没有充分告知上。其实,术前告知,本身就不是教授的工作,而应该由主管医生,也就是柳原进行,财前说了要想活命就必须做手术,这是教授在权衡各种疗法的利弊之后的概括之谈,具体为什么这么说,柳原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说明,这是主管医生不需要教授交代,而应主动完成的工作。在财前死后交给里见的信里,提到了他自己对肿瘤治疗的看法,即认为手术仍应作为首选,其实这一说法现在也依然正确。关于食管癌,现在有学者认为尤其上段的食管癌放疗加化疗可以达到近似于手术的效果。但是如果你真的遇到接受了全量放疗加化疗的患者,肿瘤复发,但因为放疗后组织脆性过大,不能再接受手术治疗后,也许会后悔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切了呢。
现在日本的医院术前进行大量的化验检查,内镜、X线造影、CT挨个进行,必要时为了排除淋巴结转移,还要进行PET,充足的医疗资源和保险,使他们可以为患者进行这些检查;可是在中国,有多少患者能够承受这大量检查带来的经济负担。财前的错误在于替患者做了决定,因为他知道如果手术成功,患者可以达到治愈,预期寿命与未患肿瘤无异,而保守治疗却根本无法达到。现在医院的医生都明白了充分告知的重要性,然而不管怎么详细解释,对医疗知识和信息的掌握,患者都不可能达到和医生对等,很多患者听到一些创伤性治疗的风险后,选择了拒绝,事实上损失的却是生命,当然可以欣慰的是,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再说一下导演的手法。前半部中,所有的角色性格都非常外显,财前的自信、冷静、野心勃勃,东教授的狡猾与嫉妒,里见的淡薄,医学部长的贪婪狡诈都非常直白,将主观的内心戏用语言、动作进行直接的表达;而后半部,创作手法却逐渐内敛,更多见的是角色的行为、表情在说话,褒贬是非需要观众自己去判断。比如唐木教授的鉴定结果公正与否,医生与患者会作出不同的评判;东教授的作证,是否真的出于对正义的诉求,还是再一次对财前的报复,船尾教授对财前的辩护是利益的驱使还是医学专家的见解,都非常值得玩味。有人会感慨里见的科研才能,但是真正的从业者都知道基础研究与临床的巨大差距,会科研的人很容易得到一些经费与荣誉,但是医疗是另外一回事。还有财前请东教授执刀自己的手术,真正的从业者也明白,这非常自然,技术是性格、人品都无法代替的,而手术室内,医生不可能有个人恩怨。
再说一些与医疗有关的镜头。财前对着空气比划手术的镜头,动作稍显僵硬与夸张,手术室内的医疗台词没有问题,少量几个近距离镜头,完全准确,财前紧张时揪断的缝线现在我们还在用,而开胸器确实就是那样操作的。
还可以与其它的一些医务剧进行比较。豪斯医生中一些患者病情的表现比较狗血,但豪斯单手气管插管的动作确实很帅,Chase的介入很有意思,而Cameron用酶切电泳技术(RFLP)筛查遗传病及荧光标记定位,都是研究生以上的课程,我甚至还看到一次内镜整个镜身从患者口中拔出的镜头。但有一次豪斯竟然差点想不起Wilson's disease这个很常见的专业名词时,确实让我有点吃惊,总体来说基本过关。实习医生格雷相对就要差一些了,Bailey的手永远像是在患者的腹腔内乱翻,最常见的台词永远是suction,这部剧集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混乱的男女关系上,却看不到一个漂亮的持针手势或者打结,而这些本可以这部剧加分。
总之,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剧集,有着非常现实的主题与异常专业的细节处理。

 4 ) 白色巨塔,当代英雄

这几天把21集日剧《白色巨塔》看了。这部剧被不止一人推荐了十多年,却拖至现在。前几日又听到剧中的音乐,深为感动。正好最近几天没事,如果现在不看,今后恐怕难有时间。

全剧的第一个镜头,是财前医生于昏暗的光线中,独自一人面对空气比划手术刀,口中哼着瓦格纳《唐豪瑟》序曲,这一幕堪比罗曼·罗兰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式的开场。最后一集中,财前发现自己的手臂麻痹,意识到可能癌细胞扩散至脑命不久矣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在黑夜里拿起一把小刀,在空中比划手术,刀却坠地。财前倒地痛苦万分,不仅因自知死期将至而痛苦,更因无法拿住手术刀而痛苦。 财前最后见的是他的好友里见,在意识不清的时刻,误以为自己在给几年前误诊的病人佐佐木治病,并承认了里见的诊断是正确的,直到此时他仍伸出手,“拿手术刀来”。

财前夫人杏子一心盼着财前飞黄腾达,自己好夫贵妻荣。最后在被告知自然呼吸已难以为继,家属是否同意插管呼吸时,说 “请不要吧。插管之后,就不能说话,意识也不能恢复了。他不是个希望这样活下去的人。” 财前的情人花森的心更深邃。每当财前面对成败的关键时刻,她都说即便失败了也没关系;却在财前的每一次胜利后,不忘提醒他跌下来的可能。教授选战开始前,说自己想看的不是他当教授,而是他当上教授的过程,却在财前成为教授后的顶峰时刻,专程飞去欧洲向他提出分手,只因为最好的已经到了,接下来的怕不再会这么好。花森是那种在最幸福的时刻,拥有对毁灭的意识的人。

第一集中,财前的岳父送给他一个高档打火机,用作抬高社会身份的行头。最后一集里,岳父向他隐瞒了必死的病情,看穿了这一点的财前假托康复之后要戒烟,将打火机还给了岳父。财前追逐权力和地位,却放不下骄傲和自尊。教授选战时,东教授暗示他不妨先拜托自己,财前却在最后一秒钟直坐起身,“拜托您,是不可能的事”,并坚持自己仅凭实力当教授是正大光明、理所应当。

当财前利用紧急手术纠正了鹈饲教授的胰腺癌误诊,岳父说这是自毁前程,财前的回答是:“只靠食道手术,升上了教授也会影响出路。” 岳父问 “这么说,你的终极目标不是做教授了?” 即便在教授选战紧锣密鼓之际,财前的视野仍然远得多。这让我想起拿破仑初露锋芒时,他想当的不是布列塔尼或马赛的指挥官,而是 “土耳其远征” 这个他一辈子都未能实行的计划。对于财前而言,这个未来计划就是白色巨塔——建造一所世上最好的医院。

财前已有十年未和乡下的母亲见面,每次电话时,镜头都会切换至乡下平静的生活场景,与财前的世界形成了截然的反差。财前母是在儿子死后才赶到医院,只一句台词:“五郎,你尽力了,辛苦了。” 对于财前这样的人而言,这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财前的二十年同窗好友里见医生的法庭发言寄托了整部剧的道德理想,就医术而言他不在财前之下。财前的情人花森曾对他说,“其实财前一直怕你”。财前在当上教授后,人们纷纷道贺,淡泊名利的里见却没有。财前却对里见说,其实我最想要的,是你的道贺。癌症中心刚刚破土动工,里见却因法庭作证不利于财前而被调去小医院;财前立刻找到他,要他答应三年后做癌症中心的内科主任。当所有人都对财前隐瞒病情,财前去了里见的医院,因为他知道只有里见不会骗自己。最后财前在意识不清时以为癌症中心落成了,“里见,说句话祝福一下吧。” 里见就像一面诚实的镜子,而追逐功名的财前最后在乎的,愿意坦诚面对的,也正是这面镜子。

《白色巨塔》其实很像《红与黑》:有才华的年轻人进入了争权夺利的上层世界,迷失自我身陷官司,并将在几个月后死去(财前的死几乎是他误诊的佐佐木之死的反讽:肺癌引起的咳嗽也被告知为 “吸烟过多” 引起的 “并发肺炎”)。全剧最动人的部分,也和《红与黑》一样,是主人公自知死期将至后的觉悟和勇气。财前一次次和情人去看癌症中心,即 “白色巨塔” 的建筑进度,就像法老在世时一次次去看金字塔;最后一次(由情人推着轮椅)遥望夜色中将要完工的癌症中心时,财前说 “原以为将死之人会更了解自己,我却更不了解自己了”。

最后回到音乐。整部剧的音乐大部分由Amazing Grace和加古隆作曲的主题曲(的诸多变奏)承担。Amazing Grace是基督教圣歌,其意义不是医生对病人的拯救,而是对每一个挣扎在尘世中的人的拯救。主题曲可以说是 “英雄主题”:交织的钢琴与提琴就像英雄的翅膀与大地。财前每次独自伸出空手面对空气模拟手术时的音乐都并非这两首,而是瓦格纳的《唐豪瑟》序曲:初如朝露中的沉思,然后乐曲进行至辉煌的胜利,然而这胜利中有悲怆——财前最后一次在黑暗中模拟手术却拿不住小刀,痛苦地倒下时,悲剧主题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P.S.

这篇影评将该剧视作诗来评论,未将其视作伦理事件;注重的是意象和台词,未涉及剧中的两个主要情节,即教授选战和误诊诉讼。看过该剧的人都知道,财前并非正面人物;将要去看这部剧的人,看完后或许感觉会和本文写的有所不同。

 5 ) 五郎是个孩子

后知后觉,一部2003年拍的片子,我看的时候,已是快2013年。 很多追剧达人,都说这是一部神剧。 我看的电视剧不多,不知何为大神,也许神剧,反而是写透了人。 这剧内容不复杂,从某种程度上讲,有点拖沓——好比《灌篮高手》中的最后两分钟,每天一集,能播一周。那个教授评选投票呀,那个没完没了的官司啦——好几次我都想掐死那个潦倒执著地如丧家犬般执着的关口律师。还有那个总是坏事,轴得厉害,线性思维的一根经二愣子:里见。—— 我就不忍看着这么一群神神叨叨的好人,齐心协力开动脑筋斗败了大坏蛋:财前。 我就那么地不忍——对着轻慢病者的坏医生。而且毫不惭愧,因为这种不忍——这剧播了十年来,绝对不止我一人。 恰巧,看剧进行时中,又在开心网上看了一个惹众怒的二货帖子,某医生发了一个帖子“手术很成功,但是病人死了。哈哈”。还存照自拍。——贱人!我不是没有是非观的。 那时,财前教授刚从波兰春风得意归来,受到官司的困扰。 可是我除了那个油光可鉴的教授大背头发型,统统原谅他。 同情分满分。财前五郎,让我相信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五郎是个孩子。 他在手术台上,争强好胜,希望出人头地,人生拿满分。 他跟着岳父,对着前辈,总是毕恭毕敬,一副正经有礼的模样。 不开心了,一撅嘴,就会去找花森阿姨胡闹。男人只有在床上最像孩子。 他总是赌气,只有小孩子才会赌气。 比如,他老婆就不是孩子。阿姨也不是。她们爱他,但从不赌气。 那骄傲自负,宁死不屈的倔强——”手术就是目前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死了也这么想。 最后一集时,我不伤感。因为可以看到四周的人,都开始宠着这个坏孩子。嫉妒他的恩师决意操刀救他,他的最好朋友认可了他的诊断没有错。他的千金妻子为他削生梨,还为他叫来了花森阿姨。花森阿姨脱下大衣,抱着他的头。他那仿佛只懂金钱和名誉的秃头庸俗岳父,摸着他的头发说”这是真的“。把他当成孩子,而不是一支股票。那个鸟饲料教授,也没有最后为难他。他的下属都瞒着他的病情。他可以握着挚友的手,带着当上院长的幻觉,离开这个世界。他的母亲夸奖了他的”很努力的一生“。——这样有多好,我最怕的是,财前官司输掉后,身败名裂,所有人都冷冷抛弃了他。没有。 他终于不那么孤独,一个人抽着烟坐在窗口对着天亮,一个人站在奥斯维辛的铁道路口彷徨,一个人走在空荡荡的医院走道。一个人迎着风,逆着光,哼着音乐,比划着手术手势。 这小孩儿始终那么孤独,他努力读书,步步钻营,赢得了教授的坐席。可在那个星光灿烂的晚上,居然被老婆塞到计程车里,打发他一个人回家睡大觉。而老婆和情妇一起在外喝酒,替他庆祝。 (顺便说一句,日本女人真是不得了的贤内助,表面是低头哈腰替男人点烟送报拿外套,其实个个都是在家做得主,激励男人职场上不断进步。我想到东教授的太太,不断闹情绪,也许这才是东教授成为东教授的动因)。 拜唐泽的绝世气质所赐,财前医生在大叔的年龄,以不必装萌的正太眼神,赢得了那么多同情分。 你换一个小生试试?

 6 ) 《白色巨塔》——当“行善事会有恶报”时,你还会行善吗?

这部电视剧非常厉害。姑且可以说是个人最喜欢的电视剧了。演技非常精湛,剧情和内涵也很对我胃口。看剧过程中代入感非常强,压迫的我喘不过气来。
前面是教授争夺战,后面是打官司,个人最喜欢后面的打官司部分。剧情方面这里不多做介绍,建议直接看电视剧,光靠简介体会不到该剧的精华。

该电视剧提出了2个非常尖锐问题:
一位医生救过无数人,却因过失死了一个人。但是他不觉得自己错了,也不道歉,于是家属告他。你说出真相可以帮家属伸冤,但这位医生会被免职。
如果不说出真相,这位医生还能救更多人(而那位医死的病人就算用正确方法治疗也只能多活2年)。可是病人家属会被世人误解,且因负债累累难以生存下去。
你会说出真相吗?

另一个问题更尖锐,且关系着第一个问题:
如果说出真相,你会失去工作,甚至众叛亲离。不仅如此,说出真相可能还起不到效果(参考剧中一审败诉),但即便这样你也会失去工作,你敢说出真相吗?

第一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会说:会,不能因为集体利益牺牲无辜个体。
可是第二个问题呢,当你自身利益也会受到波及时,现实中你真的敢吗?或者说“行善事会有恶报”时,你还会行善吗?

说下剧里的部分患者
小西绿:
该事件主要在展现腐败的医疗制度。比起患者的性命,教授的权威更重要。
同时还展现了财前的过于自信,这种自信也是导致佐佐木死亡的原因之一。
林田加奈子:
提出一个尖锐问题,面对无法医治的病人应该怎么办。
财前、鹈饲认为应该让她转院。毕竟大医院床位不够,应有留床位给有希望救治的人;这样也能减少浪速医院死亡率。
里见的意见则更具人情味,认为即便无法医治也应该给予精神关怀。当然这问题里见也很纠结,虽然向教授提出建立专门病房,但被敷衍过去了。
佐佐木庸平:
讨论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财前被选上教授后,东教授本想冰释前嫌,可财前已对东教授恨之入骨,在东教授最后一次早诊时手术。但财前因为诊察疏忽,让佐佐木死了。可是财前拒不认错,家属告上法庭。打官司开始。

财前其实本身不坏。比如一开始的小西绿患者,财前冒着得罪鹈饲的危险主动动手术;自己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一直干的很好,救过3000多人,除了佐佐木的手术;
并且后来他发现了自己在佐佐木手术中的错误,并且改正了自己的问题,只是碍于面子以及自己的职位,嘴上依旧不承认。
【但他错在,没有给家属充分的知情权。发现佐佐木的肺部阴影时,他应该和家属商量,让家属决定是否做进一步检查,而不是自己决定。后来虽然做错了事,也罪不至死。就像17集开头律师说的,还有“私了”这个解决方式。医生也是人,哪能不犯错?但是错了需要向家属道歉,并赔偿损失,引以为戒。如果财前得知佐佐木死了就去认错道歉,也不会有后来的官司了。】
可财前一直拒不道歉。大概是因为他太自信了,同时也比较要面子。

然后财前就把开头说的2个尖锐问题抛给了里见和柳原,其实也是再问观众。不说出真相财前可以救更多人;说出真相不光财前可能丢工作,自己也丢工作,你要怎么办?
柳原纠结了很久,选择妥协。不过后来二审时兜不住了,财前拿柳原当替罪羊了,柳原这才叛变。这也说明小人物的悲剧吧,就算你妥协,上司也可能会拿你当替罪羊。
里见坚持本心,选择说出真相,这既是对受害者家属负责,同时也是让财前以及其他医生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后来里见被迫辞职了。第16集里见离开医院时感动死我了,什么是英雄?这就是英雄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律师艾蒂科斯·芬奇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影史上第一大银幕英雄,也和里见类似

再贴几张图片

在一个医生集会上,东佐枝子:这里没有医生。
很有讽刺意味,结合大河内教授的话,这里都是政客



财前看到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到底包持何种心态?
可巴齐克:被杀者还是杀人者?
财前:我是医生,救人性命是我的工作,无法想象杀人者的心态
可巴齐克:不过德国也在这里用人体实验为借口而施行屠杀,进行者是救人的医生



财前母亲:这孩子(财前)不会草菅人命,从小就很孝顺,我重感冒时还背着我去医院,他说“长大后要当医生”,“拯救病人”,每晚念到三更半夜,这孩子不会说谎的。



一审败诉后的受害者家。受害者伸冤却不被理解,也表现了这个世界的恶意。


很多人说这个世界没有对错之分。评价一个人或许没有对错之分,但一件事有对错之分。就像希特勒爱护小动物,也有温柔的一面。但能因为如此,就说他屠杀犹太人也没有错误吗?
“人并不因为曾做了罪恶的事而完全是一个魔鬼 ”《朗读者》
一个人不应该做了错事就代表他完全错了。但同样,即便他不是魔鬼,甚至是个好人,做了错事还是错事,不能因为他做了很多好事,做了错事就不算错事了。
财前错在过于疏忽和过于自信,没有给受害者充足的知情权,错在犯了错不道歉。即便财前救过3千多人的生命,这件事他还是错了。
个人认为,对错就好像PH值,有酸性,有碱性,也有中性。有的事情接近中性,让你难以分辨对错。

【这部剧也是在告诉大家,坚持本心,不被社会改变有多么难】
财前就是个被社会改变的人。财前认识到,没有权利很难实现梦想,想一步步往往上爬,可惜渐渐的自己被社会同化了。财前羡慕里见(第8集可以看出来)。可财前也比较矛盾,因为里见的理想主义又处处给他使拌 。

里见:始终坚持本心,没有社会改变的人,但是这种敢于舍己为人的人现实中非常少。
很多人在骂里见有些不能理解,难道帮助受害者还错了?真是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了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花森庆子:害怕草菅人命,于是选择退出,找了个不涉及人生命的工作。
东佐枝子:代表即将步入社会的人。
第一次看时觉得最后东佐枝子向里见表白有点狗血,后来再看发现她说羡慕财前,而不是说羡慕三知代,说明她其实是希望同事关系。最后东佐枝子说“自己走下去”也仿佛是在告诉观众,这个社会你要自己走下去。

现实中有好人吗?有很多。不过现实中的好人都是先考虑自己,在考虑别人。
而为弱者申冤的时候就会得罪强势群体。所以现实中很多好人面对里见这样的事情,也不敢为弱者伸冤。毕竟谁会为了不认识的弱势群体而得罪人呢?所以,
【个人看来,这是一部励志片:社会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弱势群体跟强势群体冲突时,大家通常会为了不得罪人而去牺牲弱势群体,你若想不被牺牲,就只能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有话语权。否则你就只能发牢骚抱怨社会不公平了】

你看财前动手术时,面对XX社长就使出浑身解数,面对普通人就没那么认真了。
这不是说受害者有罪论,弱势群体不努力有罪。真正的错误是大家势利眼,以及为了不得罪人牺牲弱势群体。可社会中势利眼太多,你也无法改变社会,只能努力争取别当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让那些势利眼不敢怠慢你。
当然努力也不能跟财前一样不惜伤害别人也要往上爬,那样就本末倒置了。

如今很多人都喜欢宣扬负能量,宣扬努力无用论之类。
其实宣扬负能量的,大都是为自己的不努力作辩护。对于成功人士统统贴上“靠天赋”,“靠运气”,“靠关系”成功的标签,证明努力无用。比如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本来就是白天鹅,这是拼爹,是血统论。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普通石头就永远不会发光......
只要你想负能量,所有作品都满含负能量//www.douban.com/doulist/45309507/

然后再说说这部电视剧。我认为一部作品优秀有否主要取决于剧情,看是故事讲的否有代入感;“内涵”则是通过故事去表达一种观点。如果故事讲不好,直接把“内涵”说出来,会让人觉得嘴炮。讲职场斗争,借助医学、法律来探讨人性,表现“善有恶报”的作品并不少见,有些作品虽然有个好立意,故事讲的却不咋样。
这部电视剧的亮点在于剧情优秀,演技精湛,人物没有丝毫做作的感觉。看电视剧的时候非常有代入感·,好像自己在经历这样的事一样。至于内涵前面讲的很多了,这里不再阐述。有人说节奏比较慢,我倒觉得节奏适中,有些作品就犯了节奏过快的错误,以至于很多情节缺乏代入感。白色巨塔恰恰是因为这种节奏,才能让人感到充分的压迫感。

 短评

“里见 外面的风雨我来担,你只管在白塔里研究”;“财前,我不要你用风雨的手段建成的高塔……”

8分钟前
  • 鱼🐠
  • 力荐

最好的医生剧,现实题材的标杆,群像大赞。遗憾的是,至今没看到水平接近的现实剧。

9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終於看完了。從13集開始看的,最後卻完全被唐澤大哥感動到崩潰。這才叫演技啊!!以非正義的手段來實現正義,卻非被所謂正義之士譴責來譴責去 財前你太悲劇英雄了

11分钟前
  • 席德
  • 推荐

看得走火入魔了……必须先当魔鬼,才能在魔鬼的世界里做天使。一个人的命运从他出生就已经排好了位置,你可以说我主观,但不能说我悲观。当你僭越你的局限,努力冲破层层封锁往上爬的时候,这个世界各种硬性软性的条框拧成鞭子一齐对你打压。其实这是一个宿命的悲剧。

16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全剧充斥着阴暗面,却未给任何角色贴标签,不输出价值观,不论及孰是孰非。人性不是非黑即白,优秀的剧本就是能够直面它的复杂与矛盾。这部剧瞬间超越了所有日剧在我心中的地位。

17分钟前
  • 少白
  • 力荐

我一直站在财前这一边。里见你求我给他开刀,我开刀完了你又说我不应该开刀,这是你妹的正义。

21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我想五星远远不够我对此剧的敬意,有些人即使在卑劣的人前屈膝下跪,俯首称臣,也不会让你觉得卑微可耻,财前信念意志强大,充满行动力,每一步都直指白色巨塔之巅,可惜漠视生命的光辉与尊严,是为医者的死穴,于是一步之遥的遗憾只好结束在奇异恩典的深沉旋律中,成为绝响~

26分钟前
  • 安娜
  • 力荐

财前和里见如追求理想中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这里面无关正义、道德、善恶,只与信念有关。21集追下来,只能说,四个字——荡气回肠!

31分钟前
  • kissdemon
  • 力荐

如果要选十大日剧很困难,排名也很困难,但是白色巨塔排第一是没什么疑问的

33分钟前
  • ate
  • 力荐

CX台庆剧,日剧黄金十年之后的标杆作品。集原著、编导、配乐、演技之巅峰而成经典,每个角色身上都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灵魂毫无疑问是唐泽寿明,如果没有他经典程度绝对要大打折扣。

35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服从体制,会被体制吞噬;服从自己,会被体制边缘化,而这样的体制本身又何尝不是困境重重。困境,是这世间的常态,没有谁能够逃避,造物设置困境就是为了让你在寻求突破中不断攀升。若说有意义,唯一有意义的是攀升本身。

40分钟前
  • 静静燃烧
  • 推荐

彼此深爱,彼此伤害,彼此憎恨,彼此诅咒,彼此谩骂,彼此妒忌,彼此鼓励,彼此依赖,彼此背叛,彼此撕咬,彼此牵绊…………其实,这是一部BL剧啊!!!!!

42分钟前
  • 良夜正迢迢
  • 力荐

日本电视台尺度真大。这样的揭露在中国是无论如何拍不出来的吧

46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我想打十颗星

50分钟前
  • 总是肚子饿
  • 力荐

情人一流,爱人一流,岳父一流,下属一流,对手一流,财前五郎,不枉此生。

54分钟前
  • 冰冷的氧
  • 推荐

这剧五颗星都不够打。。。。

57分钟前
  • Iris
  • 力荐

亚洲第一电视剧 名不虚传

59分钟前
  • 老佛爺
  • 力荐

台版韩版什么的给我滚开

1小时前
  • 醒娃
  • 力荐

内地连续剧难以企及的片子

1小时前
  • agnes
  • 推荐

没有一句台词不精妙,没有一点真相不伤人

1小时前
  • 嘟小七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