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娜奇迹

动作片美国2008

主演:德里克·卢克,迈克尔·伊雷,拉兹·阿隆索,约翰·特托罗,罗伯特·约翰·伯克,奥玛·本森·米勒,欧玛瑞·哈德威克,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瓦伦蒂娜·切尔维,克里斯蒂安·贝克尔

导演:斯派克·李

播放地址

 剧照

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1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2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3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4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5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6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13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14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15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16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17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18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19圣安娜奇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19

详细剧情

  1983年,纽约曼哈顿。退伍士兵赫克特·耐隆(拉兹·阿隆索 Laz Alonso饰)在一家邮局工作。某日他突然掏枪击杀了一名陌生的顾客,随后警方在他家中发现了一尊桃花女神的雕塑头像。1944年寒冬,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四名来自美国第92师的黑人士兵,奥布里·斯坦普斯(德瑞克·卢克 Derek Luke饰)、坡仕普·康明斯(迈克尔·伊雷 Michael Ealy饰)、山姆·崔恩(奥玛·本森·米勒 Omar Benson Miller饰)和赫克特,为了营救一个意大利男孩安吉洛,不幸与大部队失散,被包围在当地一个名为圣安娜的村子里。在这个语言不通的意大利村庄里,当地村民起初对他们防备敌视。可随着战斗进程,他们逐渐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和尊敬。他们跨越种族、阶级和国别,用勇敢和信仰创造了一个被世人所赞颂的伟大奇迹。  本片由小说改编而成,是发生在二战时意大利托斯卡尼地区的真实事件。

 长篇影评

 1 ) 关于《圣安娜奇迹》

写于2011年08月23日,网易博客@从前有座山

近三个小时长的史诗般战争电影,原以为会是枪林弹雨,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炮火连天,结果发现此般激烈血腥的场面很少,甚至我反倒觉得有点像剧情片了。黑人导演或许是个虔诚的宗教徒,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都充满着极其浓烈的宗教色彩,从序幕的十字架飞天,到情节中的十字架,不断出现的上帝耶稣,再到闭幕的吻着十字架。

第一次发现在美国电影中会出现意大利语,德语的大量对白,而且交织在一起,更有现实感更贴近于那个战争年代所该发生的故事。最有印象的当属圣安娜教堂前大屠杀的场景,尽管牧师一再央求纳粹军官放过那些群众,他甘愿受死,可是纳粹实在可恶至极,机关枪的扫射,平民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幸存的女婴,还在哭哭啼啼着喊妈妈,纳粹官兵拿起刺刀,一下便将女婴扼杀了,如此残忍,叫人有种哭的冲动,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他们一个个枪毙了!

黑人导演,黑人演员,很引人注目的阵容。

电影发生在二战时代。黑人们在美国在他们的国家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尤其是买冰淇淋的那一幕,老板的刁横野蛮,当众羞辱,以及那种极其鲜明的对比,被俘虏的德国士兵被奉为上宾,而作为出生入死的战士,他们反倒要像小猪喂食一样蹲在槽里吃?而且最后还被上司训斥一句,还不快滚回基地!说起那时,内心真的很受触动,肤色不同,却总是遭人凌辱,有啥道理?这群混蛋,种族歧视主义者的混球!然而让人拍手称赞的是,黑人士兵回去途中心里不爽拿着枪回到商店,要求一样的待遇,并且痛斥了老板,狠骂,臭骂。那时,真爱死这般热血的黑人战士了!紧接着,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整部电影展示了他们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以及人性的善良,尽管他们知道就算战争胜利回到祖国还是会被那些白人嘲笑讽刺看不起,还是得过着不公平的生活,但他们始终遵守军纪,听从命令,而且勇敢地闯过了德军的防备线。尽管最后只有一个人存活下来,这依然可歌可泣!

黑人士兵一方面是国内备受欺压的现实和德军炮火的轰击,另一方面是意大利圣安娜小村庄人们的热情,尽管一开始还是有些摩擦,但后来渐渐的缓和,让他们找到了温暖与慰藉,他们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语言,跨越阶级的障碍,创造了这么一个展现人类博爱的力量与勇敢的英雄主义的奇迹。

 2 ) 不错

昨天刚看过电影版的《圣安娜的奇迹》,今天上来找找。
  
  以前美国的战争片少有黑人出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黑鹰坠落》里就让黑人背黑锅——安排让黑人士兵枪杀索马里的孕妇,表明白人不屠杀黑人。这部影片在一开始就是在交锋之前德国人挑拨离间的宣传,心理攻势。而自始至终都是黑人价值观的思考。
  
  所谓的奇迹,可能是抗争的奇迹。

 3 ) 不要忘记他们——圣安娜奇迹全解惑(剧情梳理)

       几年前看过这个电影,当时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因为把它当做了一部战争片来看,自然无法理解影片的含义。昨天偶然看了一遍高清版,突然清晰了很多,想把我的理解说出来跟大家分享。
   先说一下我查到的关于这部片子的历史背景:
   这部片子的美军主人公是四名战斗在意大利的美军92师非洲裔士兵。
   从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美国非裔士兵几乎参加了美国历史中的每一次重要战争。通常他们都会被集中服役,比如——美国内战中的马萨诸塞志愿步兵,印第安战争和美西战争中的第9、10美国黑人骑兵团,一战期间拥有杰出战绩的369步兵团。然而,对于美国卷入的每一次战争,白人们都试图抹杀黑人士兵们的功绩。每一次,黑人士兵都会被按种族隔离政策划分成独立的作战单位。二战期间,有909,000名黑人士兵在美军服役,仅有一个师在欧洲作战——第92步兵师(注:92师是仅有的两个二战期间美国全黑人组成的师级作战部队之一)。绝大多数非裔士兵都会被分配从事工程、运输或其他令人感到不快的差事,比如守墓。政府的观点是黑人对于战斗缺乏勇敢、进取的精神。
92师是一个全黑人士兵组成的师,他应征入伍的士兵和绝大部分中级军官都是黑人,高级军官是白人。一战期间,92师在法国作战,再一次重新集结是在1942年,同年10月正式投入战前集训,首任师长是Edward M. Almond少将。(电影中也出现了,好像他也认为他的师是一个实验品,是罗斯福夫人的黑人,可见当时军中的种族歧视有多严重)。1944年夏天92师投入意大利战役。该师以水牛作为传统的师标志,这一标志是圆形橄榄绿底纹配以一头黑色水牛,有意思地是该师一直养了一头活水牛作为吉祥物。
    92师之所以叫做水牛师或者“布法罗士兵”(电影片名其实就叫“BUFFALO SOLDIERS’44”),是因为当时的两个传说或故事:一是因1860年在美国西部服役的黑人士兵而得名,因为当时印第安人称这些首次看到的黑人士兵是“黑皮肤的美国白人”,他们觉得这些士兵有黑色的皮肤、卷曲的头发,就象水牛一样,因此叫这一优秀而值得尊敬的部队为“布法罗士兵”。这一昵称还可能来源于另一个故事——在美国西部寒冷的冬季,由于政府怠于补充制服,很多黑人士兵依靠水牛作为掩护。
    1944年春,迫于黑人社团的压力,政府勉强取消了黑人士兵作战的限制。1944年7月30日,第一批士兵——370团降落在那不勒斯,他们得到了一些在其他部队服役的黑人士兵的热烈欢迎。其他剩余的部队随后几个月也抵达意大利。

    在罗马光复后2天,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与此同时,7月份盟军已经在意大利亚诺河站稳了脚跟,并准备进攻驻意大利的德军司令纳粹元帅阿尔贝特•凯塞林那条非常坚固的防线——臭名昭著的哥特防线——美国人有很多坦克但缺乏步兵。凯塞林在北部亚平宁山构筑了从一个海岸直抵另一个海岸,纵深达50英里的防线,并对北部的工业和农业中心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除了370团之外,92师还有另外两个步兵团,365和371团;四个炮兵营,597、598、599和600连;师部、侦查部队以及第317工程医护营,以及通信连、军需连,勤务兵以及军事警察。“布法罗士兵”被划归到美国第五集团军的第9军,并负责进攻两个关键区域——塞尔吉奥山谷(Serchio Valley,位于托斯卡纳大区)和利古里亚海海岸。92师面对的不仅是绵延的山脉,德国强大的防守力量,包括德国14军、第90装甲掷弹兵师、第16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师和意大利法西斯部队,还有很多人为设置的障碍。

    通过艰苦而富有成效的防御战,凯塞林已经赢得了修建哥特防线的充裕时间。德国人使用15000名意大利和2000斯洛伐克劳工,修建了沙坑、坦克防守位、坑道和反坦克壕沟;加强了业已存在的意大利防守筑垒;详细布设了敌人步兵难以逾越的雷区和密织的火力网。

    在此一阶段的意大利战役中,盟军拥有一个优势。意大利正处于内战阶段,意大利的游击队正迅速壮大,并给德军制造了很多麻烦,有一次,游击队员们甚至射杀了一个德国空军的指挥官,有趣地是,正因为如此,德国装甲兵上将弗里多林•冯•森格尔将军甚至丢弃了他的将军徽章,并驾驶一辆没有标志的大众轿车。
    当水牛师的士兵们沿前线展开后,他们开始和美国第一装甲师的坦克协同推进。除此之外,还有第6南非装甲师、巴西远征军和45联合特遣部队,英美合成的高射炮部队也被配属以支援步兵。

   1944年8月份第5和第8集团军计划对哥特防线发动总攻击,其中第8集团军向亚得里亚海岸进攻,第5集团军进攻意大利中部,向博洛尼亚推进。第9军将按计划穿越阿诺河,抵达阿尔波诺和比萨山脉。与此同时,第5集团军的第2军沿英13军右翼,进攻哥特防线的中心。相对薄弱的第9军将承担在西线的警戒任务以阻止德军的反击,保护盟军最重要的滩头补给点。

    9月1日,370团的三个营,与第一装甲师协同,穿越阿诺河,向北部前进了2-3英里。9月2日清晨的几小时内,370团和第一装甲师的工兵们已经清除了雷区,架起了浮桥。虽然第45特遣队被雷区阻挡,但370团努力推进。370团的第三营到达了比萨山的西部,第1营到达了山的东部。通过使用骡马等工具,第2营径直穿越了山脉。

    德军使用机枪、轻武器和火炮予以反击,同时向哥特防线后方转移。水牛师的士兵们快速向比萨山的北部突进,攻击卢卡。他们成功清除了敌军在比萨通过卢卡城道路上的抵抗力量。随后几天,他们在此地区进行巡逻,并等待第5集团军的剩余部队。

    主要的进攻行动在9月10日展开,三天后,水牛师士兵和第1装甲师的坦克已经抵达了位于亚平宁山脉北部的地域。9月18日,第2军也突破了哥特防线,并通过了艾尔迪奥戈,第一装甲师的大部分坦克也向该区域转进。直到月底水牛师进入塞尔吉奥山谷后,第9军才巩固了在这一区域的优势。

    电影应该讲述的就是这段时间的故事。圣安娜是一个地名,全称叫圣安娜—迪—斯塔泽马,位于托斯卡纳的卢卡地区。电影以倒叙形式开始:
    1983年的纽约哈林区,黑人老兵男主人公赫克托在家里看电影《最长的一天》。第一句台词就是《最长的一天》中一个美军士兵所说的,他在诺曼底空降被挂在教堂顶上10个小时,被救下时耳边只回荡着教堂的钟声。随后是理查德波顿看着被挂在灯柱上美军空降兵的尸体悲伤的表情。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幅二战时的宣传画,上面是一名黑人士兵,写着:“我们要去我们的岗位,我们必胜,因为主与我们同在”。
    赫克托听着电影中理查德波顿说的话“上帝保佑,我们将尽我们的职责”,自言自语:“伙计们,我们也曾为国家战斗过”引出了本片所要讲述的历史:黑人也在二战中为美国浴血奋战。
随后场景就到了赫克托工作的邮局,而奇迹就要开始出现了。
赫克托在工作时态度非常nice,完全看不出他会做出后面的举动。有一个黑人要寄包裹,赫克托指了下牌子:只卖邮票。就是这个只卖邮票的窗口,引来了几十年前的仇人:鲁道夫。两人注视片刻,赫克托很快认出了这个买20美分邮票的人。“鲁道夫”赫克托说出了几十年念念不忘的名字,同时从抽屉中拿出一把二战德军的鲁格手枪,将鲁道夫一枪毙命。随后他冷静的将窗口关上,离开。
记者提姆开始采访此案。倒霉蛋记者是蝙蝠侠的罗宾,警长是变形金刚的CIA,两个熟人交谈一番,记者跟着警察一起去赫克托家,发现家中都是与上帝有关的东西。赫克托是战斗英雄,紫心勋章获得者,背景干净,还有三个月就退休。家中发现了一个石雕头像。找到教授鉴定,惊呆,超过450年。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阿尔诺河(Arno)上的“三圣桥”(Ponte Santa Trinita,音译“圣特里尼塔桥”,因邻近“圣三位一体教堂”而得名)上桃花女神的头像。桥上有4座雕像,桃花女神也叫春之神。佛罗伦萨的阿尔诺河上保存了6座桥,建于1257年的“三圣桥”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一座。1944年,这座著名的石刻桥被希特勒炸毁。战后,贝利尼家族捐献巨款,在消失的“三圣桥”原址按最初的设计原图重新修建了一座新的“三圣桥”。价值500万美元的头像在一个罪犯家中的新闻通过报纸传向世界。记者又去采访已被抓住的赫克托,两天没有进食沉默已久的赫克托只激动的说了一句:“我知道那个沉睡的人是谁。”同时在罗马,一个在街上喝咖啡的男子,意外的由从天而降的报纸上看见了这条新闻,奇迹又要开始发生了。
    场景转向1944年秋天,92师370团的G连和F连尝试越过赛丘河。主人公们出现:G连的上士斯坦普斯,背着电台的赫克托,贪财好色的毕晓普,大块头柴恩腰间挂着桃花女神的头像,这是他在佛罗伦萨的水沟里捡的,作为护身符带在身边,时不时摸两下带来好运。一边前进,有一个黑人士兵一直胆怯地喊着妈妈我要回家,而柴恩也犹豫不前,甚至听不懂战术口令。所以黑人士兵的战斗力还是让人怀疑的。河对岸出现了一辆德军宣传车,开始广播柏林电台对92师的宣传。宣传的内容很长,主要是针对白人与黑人的矛盾。其实还是说出了当时的疑惑:“黑人为什么要献身给一个抛弃你们的国家,一个拿你们当奴隶的国家?黑人的牺牲,只是为了赢得二等公民的权利回家,在那里有选举权吗?”这种宣传还是能蛊惑人心的,致使黑人军官们要不断提醒士兵别受影响,而白人军官都担心引起种族暴动。但是事实情况确实像宣传说的那样,黑人士兵在渡河,新来的白人指挥官躲在后方,在连望远镜都看不见前线的地方。难怪黑人中尉会往白人军官的水壶里吐痰。在当时,92师的军官也被经常调任,以至于有段时间士兵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上司到底是谁。
    接下来是必然的血腥杀戮。在德军的严密防守下,92师无法冲过河,只有四个主人公过去了。大块头柴恩有如神助,呆站在河中间,子弹居然伤不到,可见护身符的力量。白人军官不相信他们过河了,不按照他们呼叫的方位炮击,反而炮击了退过河的美军。在德军和美军双重炮击下,黑人们惨遭屠杀,1500人损失四分之一(这是后来给92师师长的战报说的)。就在白人军官的不信任下,黑人可怜的成了试验品。但即使这样,黑人士兵也表现的和白人士兵一样英勇。
    四个人沿着河边,找到防守空隙上了岸。大块头柴恩在岸边的房子里救了小男孩安吉洛。安吉洛一直在自言自语,和阿尔图尔说话。但被炮弹击中屋顶受伤。头像给了柴恩力量,让他抬起了压在安吉洛身上的木头,让他躲过了德军近战的子弹(在屋里交战的德军只是一个路过的,不是那个逃跑德军),让他和安吉洛躲过了击中房子的炮弹。柴恩说从来没有靠近过一个白人,甚至碰过,包括死人,可是他一直抱着安吉洛这个白人孩子,照顾如自己孩子一般,黑人的善良表露无疑。也表现出当时种族歧视,并不是黑人不愿意与白人接触,更多的责任是在白人。他觉得这个孩子是被上帝庇护的,正义的上帝是和这孩子同在的。
    美军的一发炮弹奇异的打在一个变压器上没有爆炸,反而让停电两年半的托斯卡纳小镇科罗诺拉来了电,这无疑又是奇迹了。因为四人落脚的地方就是这个座落在沉睡者山下的小镇。沉睡者山像一个面孔向上的沉睡者,传说为了保护小镇的安全终有一天会醒来。镇上并没有德军,只是有时候会到镇上贴宣传画,再搜刮点吃的(当时德军供给不足,士兵的食物弹药都很匮乏),所以小镇居民是仇恨德军的,知道谁家有游击队员也不会告发,游击队员“蝴蝶”就是这个小镇的。这就解释了片中美军四人在小镇大摇大摆逛来逛去,还参加舞会而不担心被发现。四个人带着孩子进了小镇的一户人家,家主人老头是意大利法西斯党党员,女儿勒娜特的丈夫也是法西斯党员,参军被派去了东线。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意大利人也都反对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了。众人为了照顾安吉洛,决定留在小镇。
    德军国防军第65步兵师也接到命令,要抓游击队员“蝴蝶”和一个德军逃兵勃兰特,并且要执行凯塞林下达的波登指令:即每死一个德国人,要杀十个意大利人。国防军第65师应该是在东线被击败了,指挥官Eicholz也受伤,调回了意大利。有一个细节,在第65师防守赛丘河的战斗中,这个逃兵勃兰特也出现了,他应该是党卫军第16师的,却说自己是65师的,别的德军还说以为65师在俄国都死光了。Eicholz是很不愿执行波登指令的,认为违反日内瓦公约,所以也导致结尾他救了赫克托。
    在小镇上,四人修好了电台,接到命令要抓一个德军俘虏。为此斯坦普斯和毕晓普争论起来。斯坦普斯代表了黑人士兵中正面的力量,他们待人彬彬有礼,愿意和公正的白人军官交往,愿意证明给白人看他们也能打仗,“这也是我们的国家,我们是在为国家效力,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女和未来的儿孙,这是进步!”毕晓普代表了另一种黑人,人性的弱点更多一点,会更让白人厌恶。在这又引发了他们的回忆。1943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克莱本营地,他们几人在训练间隙去镇上的咖啡店,想买冰淇淋。咖啡店里有美国宪兵和几个德军俘虏,都是白人,吃得很高兴。店主是个种族主义者,让他们去店后面等着,引发了大家的冲突。宁愿给德军俘虏服务,也不愿给美军黑人服务,这就是现实!种族歧视可以超越敌我,美国白人到底站在哪一边?这是黑人士兵的疑惑。店主还教育在现场的儿子:“学着点!”白人孩子点点头。这就是种族歧视长久不衰的原因!虽然后来他们折返,用枪指着店主解气了,但心中的痛却一直留着。
    在小镇的舞会上,斯坦普斯对赫克托说:“我爱上意大利了,在这里我不是黑人,我就是我。这些意大利人从不鄙视我,我一辈子从没感到这样的自由。在异国他乡感到的这种自由比自己国家还深,对此我很惭愧。我的未来完全取决于美国是否更好,可万一不会更好呢?”这短话简直就把所有黑人士兵的心声说出来了,也是最感动我的一段话。就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黑人士兵依然能为国家牺牲,能为将来的可能而牺牲。我觉得导演Spike Lee质疑伊斯特伍德,实际上是在质疑美国社会,为黑人的牺牲,为黑人的不公而呐喊。他质疑伊斯特伍德的《硫磺岛来信》,片中居然没有一个黑人士兵。而事实是有大约900个黑人参加了硫磺岛战役,11位得到了银质奖章。在看懂这个电影之前,我承认我对黑人没有好的印象,但是我现在的看法改变了,我由衷地认为他们就是和所有人一样的善良,勇敢,有信仰和信念。我要感谢Spike Lee!
    随着游击队员“蝴蝶”在小镇上的出现,故事逐渐清晰。“蝴蝶”名叫派皮,就是勒娜特的丈夫。片头出现的鲁道夫也是游击队员。派皮和鲁道夫带回了一个德军俘虏,就是逃兵勃兰特。而安吉洛刚看见鲁道夫的时候,出现了惊恐的表情,而且他拍了五下大块头柴恩,这是他俩约定的,遇见危险拍五次,但是柴恩有些迟钝,没有领会小男孩的意思。然后小男孩认出了逃兵勃兰特,两人相拥而泣,勃兰特为安吉洛能逃出去感到高兴,还要他继续跑。这样,所有的碎片开始拼凑起来,引出了完整的故事。
    派皮的游击队袭击了德军巡逻队,引发德军的报复。派皮让鲁道夫去小镇圣安娜—迪—斯塔泽马联络物资,但鲁道夫出卖了他,德军想引诱派皮去圣安娜但没有成功,所以在1944年8月12日把全村男女老幼全部带到教堂,逼迫大家说出派皮的下落。真实历史的情况是在镇压游击部队的进攻中,党卫军摧毁了所有村庄,屠杀了那里的居民,如马尔扎博托(1800人死亡),圣安娜—迪—斯塔泽马(600人死亡),还有亚平宁山脉的一些村庄。
    这些屠杀是由党卫军第16“党卫队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16.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Reichsführer SS)执行的,电影很清晰的照了党卫军第16师的袖标。这些大屠杀激起了意大利人对德国的仇恨情绪,以及对它的法西斯主义同盟的忿恨,虽然他们并没有参与残酷的镇压。4个意大利师(被称为“战斗队”,却耻于接受他们完全应得的光荣称号)与盟军并肩作战,另有8个师驻扎在后方作为后备力量。共有25万名意大利士兵反戈,穿上了灰绿色军装,在带有萨伏伊十字的三色旗下战斗。
    安吉洛和他的哥哥阿尔图尔在勃兰特的帮助下,逃过了大屠杀。但在逃跑时,他们听见了党卫军军官和鲁道夫的对话,阿尔图尔跑了出来被打死,安吉洛看清了鲁道夫,并成功逃脱。所以他再见到鲁道夫时,会给柴恩示警,但苦于无法沟通。
    美军军官在知道抓了德军俘虏后,带小分队来接俘虏和四人,而德军可能是因为鲁道夫告密,或者是发动计划中的反击,也奔小镇而来。鲁道夫趁人不备,杀死了勃兰特,刺伤了赫克托,赫克托追击未果,所以几十年耿耿于怀。才出现了片头一幕,没想到鲁道夫为了买20美分邮票而死在赫克托手中。勃兰特是个善良的德国党卫军,就如Eicholz所说:“他比在这场战争中的任何人,罪恶都要少。”
    美军军官赶到小镇,发现死了的勃兰特,大怒,吼着:“为了能到这来,其他的白人士兵在不断的牵制德军”白人士兵在战斗,难道黑人士兵就不是吗?其实,这一切都源于92师的师长阿尔蒙德要抓一个俘虏来问问。就这一道命令,会有多少士兵为之牺牲。大块头柴恩要带上安吉洛一起走,但美军军官不让。双方争执中,一向儒弱迟钝的大块头突然爆发,抓住一个美军中尉的脖子拎了起来,而柴恩向上仰起的脸正好和远处的沉睡者山的山形吻合,村民们叫起来:“沉睡者醒了!”这是否是导演的隐喻,意味着黑人的觉醒,来保卫正义,保卫真理呢。
    军官的吉普刚出小镇就被击毁,大批德军到来。柴恩为保护安吉洛而中弹,在小镇教堂的门口,他把头像交给毕晓普,让他带着安吉洛走,并要赫克托把十字架给安吉洛,以后要告诉他父亲是谁。这也可能是柴恩已把安吉洛当做自己的孩子了。毕晓普再去救柴恩的时候,也中弹了。不管平时的毕晓普是怎样的贪财好色,玩世不恭,但在关键时刻,他也是毫不犹豫的,这就是战友兄弟情吧。斯坦普斯为了救平民,倒在了勒娜特的面前。他对勒娜特的爱慕,就像一个绅士一样,含蓄而有礼。小镇的平民都被杀害,赫克托也因为受伤倒在路上。后面的情节就开始有些奇妙了。安吉洛有了一些幻觉,他把桃花女神的头像交到了赫克托手中,赫克托把随身带的十字架给了安吉洛,安吉洛就跟着自己的幻觉,跟着阿尔图尔,听着他说的:“记住我,他,我们的童年”,消失了。赫克托抱着女神头像,面对德军的枪口时,奇迹又发生了。德军军官Eicholz出现了,打发走了德军士兵,居然还把自己的配枪鲁格手枪给了赫克托防身。德军军官应该不会把配枪交给陌生人的,这也是为什么鲁格手枪很难被缴获的原因。兄弟连中的美军士兵好不容易找到一把鲁格,还因为枪走火送了命。所以导演的这个安排,也只能用奇迹来解释了。因为,信徒们相信,在上帝的眷顾下,在桃花女神的庇护下,奇迹总会发生。德军居然撤走了,因为美军打过来了,赫克托抱着女神像上了担架,只剩他一个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他跟记者说:“我知道那个沉睡的人是谁。”
    场景回到纽约法庭,开庭时,赫克托突然被换了一个名律师,而且律师居然还威胁法官允许现金保释赫克托,两百万美金,有人替他支付了。而记者仍然不知道,那个沉睡的人是谁!是谁呢?每个人的理解会不同:柴恩?牺牲的三个战友?所有为正义而战的黑人士兵?意大利人?所有为保卫国家,捍卫自由权利的人?等等。。。
    结尾,美丽的白沙滩,那个在罗马喝咖啡而看见报纸新闻的富翁男子,就是小男孩安吉洛。戴着赫克托当年给他的十字架,在桃花女神的注视下,两人仿佛又回到从前。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说了如此多的内容。不用讨论导演的手法如何,技巧如何,配乐如何,我们只看电影要告诉我们的这段历史,又岂是160分钟能讲得完的。二战过后那么多年,也只有少数电影说过黑人士兵的问题(记忆中就一个讲黑人轰炸机队的),如果没有这160分钟,会有多少人记得当年英勇牺牲的黑人士兵?
    约翰福克斯中尉,92师366团的炮兵观察员,是黑人士兵这次英勇战斗的一个例证。当敌军包围他驻地房间的时候,他直接命令炮兵向自己开炮,作出了自我牺牲。福克斯的英勇行为为拯救其他部队带来了宝贵时间,他于死后赢得了十字英勇勋章。
    1945年4月5日,92师370团的先头部队C连到达了预定地点——卡斯特尔阿西诺。在连属炮兵观察员两次要求炮兵予以炮火支援的时候,炮兵们都无法相信步兵们能够挺进到如此之远。事实上,德国人也非常惊讶,因为当水牛师的士兵们到达时,他们还在吃早餐。
    C连要求予以增援,但团部也有自己的问题,两个连的指挥员已经阵亡,因此没有任何增援。德国人用大炮迎接只有机枪和迫击炮的水牛师士兵们。短短时间,C连已经伤亡近60人。侦察兵和通信兵们也遭遇伤亡和装备损失,切断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C连没有选择,除了撤退。贝隆J.巴克上尉,C连仅存的黑人军官自愿去袭扰敌人,已使伤员们能够脱逃。巴克拿着手雷,在托马斯自动来福枪的火力支援下,单人摧毁了三个机枪堡垒和一个观察哨所。巴克,已经获得过铜心勋章和紫心勋章,也因那天的英勇行动获得了铜十字英勇勋章。
    黑人高级军官Markus H. Ray中校,第600山地炮兵营(也是全黑人部队)的长官,在1945年5月14日写道:我相信年轻的黑人军官和士兵们已经在贡献度、适应度、和谐性和领导力等各个方面表现的足够优秀,毫不逊色于其他种族的军队…。他们都是真正的美国人。

以下数字告诉了我们一个永生难忘的故事:
1、12846名水牛师的士兵参加了战役,2848名阵亡、被俘或受伤。
2、事实上,水牛师成功突破了哥特防线。他们达到了他们的目标,俘虏或帮助俘虏了接近24000名敌军。
3、由于英勇的战斗而获得超过12000次的勋章和褒奖。
     
    92师及其士兵们在意大利战役几个月艰苦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精神、优异表现值得我们钦佩!
    不要忘记他们,那些为正义和自由献身的人,不管他的肤色,种族,记住我们应该记住的,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4 ) 陆川看完“圣安娜”估计要疯了——他肯定没看过!

什么是差距?这就是差距!!
战争的惨烈不是靠死人堆出来,同样是屠杀场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同样讲人性,为什么又会有这么大差距???

教堂屠杀的场景真把我震撼到了,看战争片从来没看到那么恐惧过。导演用一个又一个镜头给我心灵施压,让我窒息,让我恐惧到颤抖。德国军官一次次威胁,牧师的祈求和众人的祷告,都带来一种压迫感,一种死亡的压迫感。死亡来得很快,一排机枪的扫射后鲜血溅在教堂的墙壁上,侥幸没被打死的垂死挣扎者吃了第二枪终于毙了命,嗷嗷待哺的女婴那清澈的眼睛最后也闭上了。炼狱也不过如此。

然而后来出现奇迹,一个小德国兵竟然带着两个男孩子逃出来了!让我顿时开朗,那是一种死里逃生后才有的感觉,不能说是开心,人不可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逃出来还能保持单纯的高兴的心情的,很少有电影能做出这种感觉的吧?就跟绝大多数经历战场回来的人每天都会做噩梦一样,他们幸存了,但他们不会单纯地因此而感到开心。所以说《南京,南京》的结局用小孩高兴采鲜花来表示幸存后的心情,我是很不能理解的!

影片是根据小说改编,虽然将近三小时,但作为电影是很难把细节都刻画好的,这是小说改编电影的通病。虽然影片是没多深地挖掘细节,但是我相信看懂影片的人此刻都意会了,其实很多事情也不需讲太明白,内心的共鸣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细节较少刻画,但是整体结构还是完整有序的。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又扔出了若干个悬疑,最后一气呵成地串到一起讲述了一个完整故事,所有疑惑都一一解答。有插叙有回忆,内容很丰富很完整,把一个战争能碰到的情况几乎全包括了——兄弟情,战友情,亲情,爱情,同情,残酷的战争,死亡,叛徒,凶残的德国鬼子,很SB的指挥官,各有需求的肉体交易……更重要的是黑人作为主角穿插其中,引申出更严峻的问题,种族歧视,作为电影已经很好地呈现出来了。想说原著小说很了不起。影片没有用很漂亮的拍摄手法和精美的剪辑,有些情节的处理也不是特别恰当,但这不能影响整部电影的成绩,毕竟形式只是次要的,它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豆瓣上的五星是“力荐”,我只推荐吧,力荐就不力荐了,毕竟这是一部看了叫人心情非常沉痛的电影。

 5 ) 很值得回味的战争片

没有过多主流战争片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但是却更能引人入胜,看完之后也很感叹,人物内心感觉很细腻很真实,比轰隆隆的炮声更能震撼人心

 6 ) 跑偏了!上不去炕了!

不错,真是个奇迹
圣安娜奇迹,果然是个奇迹,在这短短的一部电影中,包含了宗教、纳粹、人性、屠杀、种族歧视、背叛、掩盖真相、谋杀、古董失窃、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的传奇、民间故事甚至是争风吃醋打情骂俏。能把这么些东西都杂糅到一起,不论电影多糟糕,都应该给导演发一个勇气奖和最佳利用空间奖。
先说故事结构,很乱套,从开始的谋杀案切到1944年黑人连队过河一段,虽然比较唐突,但还算是正常。之后电影就不那么正常了。故事的叙述主角一变再变,不止局限在黑人四小强中,还包括了众多的意大利村民甲乙丙丁甚至大蝴蝶和德国军官。如此庞杂的分支剧情严重拖慢了整个电影的叙事结构,也把叙事主体搞得人数众多。这样的结构不是不行,撞车、两杆大烟枪莫不如是。但遗憾的是,李导并没有驾驭故事的能力,却有着什么都舍不得扔的贪便宜的毛病,所以使得电影一次一次地跑偏,一次一次地有心上炕却迈不开腿。
另外,剧中一些情节设置很让人费解,比如巧克力巨人遇到安琪儿那场戏,毕少普明明在屋外警戒,怎么就会晃晃当当闪进来个德军衰人的?另外在一个纳粹环视,重重包围的小镇,进来四个美国兵,白天闲逛,晚上开舞会吃冷餐,间或还有游击队没事放个枪去驱散不明真相的群众,德国人怎么就那么白痴,非得等到有人告密才能发现他们?还有最后,德国军官居然放了赫克托一把,还把配枪送给他,这位军官就是再反战,也不至于在前一秒不分百姓军人一概屠戮,后一秒就立地成佛了吧?另外赫克托的谋杀方式也很让人费解,如果他是和鲁道夫偶遇,那么为什么要随身携带一把装了子弹上了膛的鲁格?如果他是有预谋的,怎么会知道鲁道夫会一定到他这里买邮票?如果他是有预谋的,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成功率更高的方式,而不是守株待兔?
另外,一些诸如一人一枪扫倒一片德国鬼子,主角往往百发百中之类的港台枪战片伎俩,我就不再揭发了。
不过这个电影的确说明了一些问题,宗教救赎和种族问题,应该是李导想要说的,尽管说的时候有些口齿不清,但是我还是听懂了一些。李导认为,种族歧视其实是源于信仰的动摇。记得电影中曾经有大概如此的言论:意大利人很虔诚,在他们看来,黑人和他们并没有太多区别,都是上帝的子民。在电影中,也有一段意大利人、德国人、美国黑人祷告时的互相切换,也很能说明李导的心意:种族歧视的最终解决方法是,虔诚地信仰上帝,只有这样,在上帝之下,大家才是平等的,这可能是真正所要实现的奇迹。
总之,把这部电影当拯救大兵看的人,会很失望。

 短评

奇迹

6分钟前
  • 扁头男
  • 推荐

战争,种族歧视,美军,纳粹,意大利游击队,圣安娜的传说,沉睡的巨人……虽然剧情有部分没太看懂,但是最后还是哭得泪如雨下。

9分钟前
  • 安非
  • 推荐

斯派克李与老牛仔斗气之后的产物

10分钟前
  • zhang 2nd
  • 还行

过了60年 终于可以给德国人的脸一个特写了 但还是拍得很烂今年的幾部二戰電影中演納粹高官的都是同一撥人 德国演员就那么几个 不过终于开始让德国人眼德国人了

13分钟前
  • 小xu
  • 很差

二战

16分钟前
  • 石中剑
  • 推荐

挺不错的一部福音电影。反复重复的“好让他知道爸爸是谁”(分明就是GOD的意思)!圣安娜的奇迹,就是神的奇迹,简称神迹!小男孩有神的指引!……cctv把将近三个小时的影片删成了90分钟,导致很多地方交代不清。“然而在一个美国白人开的冰激凌店里发生的那一幕,以及五人驻足在美国海报前的茫然失望

19分钟前
  • djj
  • 推荐

近段时间看过最具宗教情怀的电影,此岸世界是混乱的,偶然的,唯一值得期待的是奇迹。多种题材融合,结构较一般类型片松散,但是收得住。

20分钟前
  • 瑾昕猻
  • 推荐

稍显做作

25分钟前
  • luluya
  • 推荐

中规中距的一部反应,种族,战争,宗教,人性的片子.

30分钟前
  • 肥壮壮
  • 还行

战争,我什么也说不出来~~

33分钟前
  • 最后一代沉树
  • 推荐

lara演电台诱降的女人==

36分钟前
  • Marty McFly
  • 还行

结局稍微……

37分钟前
  • L
  • 推荐

巧克力巨人~~居然还有囧瑟夫跑了个小龙套

41分钟前
  • 肥泡泡
  • 推荐

可爱的小男孩和“巧克力巨人”。上帝今天不在这里。每次看战争片必哭。

44分钟前
  • 塔塔
  • 推荐

二战题材是把双刃剑,玩好了能成大师,玩蔫了还得倒贴自个的一世英名,很不幸, Spike Lee应该属于后者。

45分钟前
  • 还行

奇跡永遠深藏在我們的內心。

48分钟前
  • 玄之
  • 推荐

喜欢里面的Train

53分钟前
  • such
  • 推荐

全是铺垫,最后一刻清新感到

56分钟前
  • Dodov
  • 还行

打仗的部分很不错 但是最后有点太神奇了……

1小时前
  • hiphop
  • 还行

少见的二战人性讨论杂烩...内容丰富...至少可以确定的桥段在于每部二战电影总会有个德军军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反思战争的意义但最后总是会悲催.值得一看

1小时前
  • 饭捕头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