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

喜剧片内地2015

主演:孙红雷,周冬雨,董子健,王栎鑫

导演:肖洋

播放地址

 剧照

少年班 剧照 NO.1少年班 剧照 NO.2少年班 剧照 NO.3少年班 剧照 NO.4少年班 剧照 NO.5少年班 剧照 NO.6少年班 剧照 NO.13少年班 剧照 NO.14少年班 剧照 NO.15少年班 剧照 NO.16少年班 剧照 NO.17少年班 剧照 NO.18少年班 剧照 NO.19少年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08:33

详细剧情

1998年,来自西安交大的“少年班”导师周知庸(孙红雷饰),前往全国各处寻找智商超群的天才少年,最终被选出的22个少年将被赋予艰巨的使命少年吴未(董子健饰)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他先后认识了有暴力倾向的麦克(王栎鑫饰)、小天才方厚正(李佳奇饰)、“神棍”王大法(柳希龙饰),以及聪明却冷若冰霜的周兰(周冬雨饰),五位天才少年从此开始了早于同龄人的大学生活,同时还面对着青春期的各种“疑难杂症”。女神江依琳(夏天饰)的出现扰乱了男生们的心,攻克“世界数学大赛”的压力也从天而降,而导师周知庸也面对着人生中的最大难题,“少年班”该何去何从?天才少年人生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长篇影评

 1 ) 教科书式的绿茶婊未必真的碧池

整个电影的套路是一群高智商怪胎一起完成一件大事的经典套路,只不过背景换成中国校园,他们要做的大事也不是去抢银行而是解数学难题。而且加入很富有中国特色的惨淡现实。所以故事本身还是有一定的新鲜度,不至于负分滚粗。

整个影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江依琳,一个是王大法。

江依琳是一个教科书式的绿茶婊,以至于你对绿茶婊所有的判定标准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
1.学艺术的文艺骨干,这里可以说是存在一点偏见的,很多人认为学文艺的还喜欢抛头露面的女生比较轻浮。
2.对追求者暧昧不清。作为一个男生我不觉得这条有什么不妥,但是我问过我妹妹,她说对女生而言,只有这一条就够直接判死刑的了。
3.爱慕虚荣,贪图富贵。这是相当男性化的思想,江依琳的罪过不在于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而在于调戏了一群diaos而接受了一个高富帅。假如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和未婚夫的身份对掉一下,或许这就不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了,而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水浒故事。

综上,江依琳就是一个符号式的碧池,无可辩驳。但是我却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电影中,在少年约江依琳被放鸽子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江依琳是真的不喜欢他们,但在常林送花的时候我就已经断定江依琳一定会跟他了。虽然导演让路人说花贵,让所有学生中只有常林有车,无不在表现常林的阔气和江依琳的嫌贫爱富,但重点是常林肯花心思,还锲而不舍。想一想,主角们除了一次约会没成功和喝醉了表白以外还做了什么能打动女生的事?因为他们是天才,高人一等,所以只需要展示自己的过人之处就一定会在爱情上也领先别人——哪有这样的好事!天才们不是不会送礼物,而是根本不稀罕用这么庸俗的方法。一个人优秀可能会比平常人有更多的机会,但是世界不会围着你转,美女不会先紧着你挑完了再匀给别人。试想你是一个很多人追求的美女,你是会选择一个天天对你温柔体贴献殷勤的人,还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表白一次行就行不行拉倒的人?所以我非常理解江依琳,她很享受被人崇拜很享受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感觉,所以她跟谁都玩暧昧;她喜欢丰富的物质生活又喜欢被人呵护,所以她选择了对她体贴的高富帅。尽管她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板上钉钉的碧池,但是高智商低情商天才们幼稚的爱情观连碧池的青睐都不配得到。

第二个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王大法。王大法可以说是整个团队里面最有血有肉的成员,相比于其他同学包括周老师情商高的不是一点半点。
整个电影看下来你会发现,来弥补其他成员缺陷的并不是废物男主而是王大法。方厚正智商最高但是做事浮躁,院士测验的时候就是比他智商低的王大法找到了解决之道才提醒了他,而他却把王大法一把推开急于表现;麦克智商不高但是喜欢表现,做事不计后果,也是王大法帮他才在浴室躲过一劫还完成反杀;王大法还是一个活宝,凝聚了团队,可以说是整个团队最重要的一员。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王大法炸车,为什么一个情商智商俱佳的人会做这么失去理智的事情?这就要说到三个男生对江依琳的感情了,首先,麦克是单纯的情窦初开,对美女一见钟情;其次是方厚正,他或许也对诱人的异姓有好感,但是他更多地动力是来自于自身希望表现得像一个大人的愿望,他渴望被关注渴望能表现得更成熟;而王大法更多的是生活在一个理想化的武侠世界中,他向往的并不是江依琳,而是快意恩仇潇潇洒洒。所以最后为什么只有王大法敢不顾一切地去炸车,就是因为其他两个人一个是为了女人,一个是为了自己,而王大法为的是理想。因为江依琳与自己理想的德才兼备的女主角不相符,又为了义气他可以不顾一切地去做其他两个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这就是他为什么在这部戏里最可爱的原因。
当然,正是因为王大法的可爱,让整个片子结尾蒙上了一层阴霾。故事结尾计划没有遂愿完成,众人分道扬镳。除了王大法“杳无音讯”以外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所成就。其实这里可以算是一个点睛之笔,“杳无音讯”不代表这个人就失踪了,而是没有创出什么名堂。显而易见,王大法一定是回到家乡结婚生子为生计所累,再也没有机会施展才华。
其实整个电影的立意是有点讽刺这种自以为崇高的文人偏执思维的,周老师被女人欺骗之后痛恨女人而偏执地把心思放在学术之上,再加上所有弟子的心智不成熟,整个电影就像是一场孤傲的知识分子的自我陶醉。但是,仔细想想,虽然我们说这种读书改变命运的模式有点狭隘,但并不是不无道理的。王大法确实是有机会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改善生活的,但是最后还是在愚昧的环境中碌碌无为地了却残生。而出生不错的同学即使头脑不如他为人处世也不如他,还是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能有不错的收入,确实是一种讽刺。

 2 ) 我是来看高智商碾压凡人的,你却给我洒狗血

   说实话,我对这部电影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在观影之前,还补习了2008年少年班的资料,在我的想象当中,既然以高智商学生作为卖品,那么在观影途中,肯定会有类似于《永无止境》这种智商嗨劲在里面。

  然而,我还是太天真。

  电影开场时,不同角度展现了几个高智商学生的特点,其中还致敬了周星驰在《千王之王2000》的桥段。让我产生了这么一个想法:看来这部电影靠谱。

  在这个欣慰刚刚开始,伴随这少年班入学,几个少年班学生看着一个女人入迷的场景,我开始又感到了担心:导演你可千万别玩这些,我不要看这些青春的骚动。

  之后,导演仿佛听到了我的想法,立马让少年班表演了泡妞、喝酒、打架等桥段,而在预告片里展示的高智商,在电影却是如此的搞笑。除了会算几道数学题,完全看不出智商表现在何处。

  在时间不停的流逝中,我不停的感受到了失望,《致青春》《左耳》《同桌的你》以及7月要上映的《栀子花开》这些字眼一直浮现在我脑海里,我感到了愤怒,我本来已经幸运的躲过了这些电影,而《少年班》却残忍的给我制造了这些观影过程中痛苦的过程。我不爱看你们这些破烂青春,我的青春比你们这些玩意要精彩几十倍——我打架不是你们这么打的,我谈恋爱也不是你们这么谈的,我喝酒也没有你们这么傻逼。

  在少年班经历了泡妞,打架后,又一次聚在一起喝酒,发酒疯的时候,我愤怒的离开了座位,然后回到电脑前给它打上一颗星。

  

 3 ) 天才补完计划功亏一篑

文/梦见乌鸦

  电影《少年班》可以定义为时下市场上非常火爆的校园青春片类型,但与众不同的是拥有一个非常特殊且具有优势的题材。少年班的另一个名称其实可以称作“天才儿童培养中心”,关于当年引起争议的少年班之真实情况,各位可以内事不决问百度,曾经一度轰轰烈烈的“天儿童才补完计划”如今已经人丁奚落,这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如今已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在这部电影中,非常细致的呈现出少年班天才儿童的真实状况,未经世事的少年在大学中的表现,天才儿童与成人世界之间的隔阂,天才儿童的世界总是那样的不可理喻。

   但这部电影给人很纠结的感觉,其实没说到点子上,或者说本片的导演,肖洋作为1994届少年班的成员之一,也根本没打算说到点子,只是打算为观众展示真正的少年班是什么样子。

曾经风靡一时的少年班
  少年班是针对早慧少年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中国大陆的少年班始于1978年,还是李政道当年提出的构想。在“文革”刚刚结束时,大学办了少年班,招收那些高分的少年神童上大学,它与恢复高考等举措一起,为的就是消除文革时期那些读书无用、白卷英雄的负面影响,是对知识分子“臭老九”形象的一次拨乱反正,其实对于对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为80后成员,“少年班”这个词语在俺的印象里其实不深,或许没听说过。但小儿童上大学、跳班跳级这个概念却很常见,因为电视上经常播这些少年天才的英雄事迹。多为天才儿童跳级多次被某某大学提前录取,一个岁数明显小一点的孩子与一帮大孩子同在一个课堂之类的画面,甚至还上过新闻联播,其内容跟如今讲述五道杠大队长黄艺博的新闻画面类似,口径一致的双挑大指称赞。但后来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发生了转变,多为质疑的方式,我忘了是在《东方时空》还是《焦点访谈》上专门做过一期关于这类现象的内容,描述这种超前教育的弊端,指出这种对早慧儿童的超前教育模式是拔苗助长,这些学生往往存在诸如不会自理、不懂交际、比较自负、神经衰弱等等弱点,加之不少天才儿童本身性格就孤僻怪异,节目也举出了一些反面典型,并说这种的教育方式不仅不符合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也违反了自然规律。

  在后来提倡素质教育的声势下,少年班在一直存在着这样的争议,如今少年班基本消失,据说还有几家大学仍然有少年班。总之,在少年班当年火热的情况下,确实出现了不少例如张亚勤、马东敏这种的成功人士,当然也有不少随即销声匿迹的例子。

令人纠结的叙事结构
  与现实少年班的真实情况相符的就是《少年班》这部电影主题,该片角度很独特,将少年班的天才儿童在大学的事迹以第三人称视角展示出来,以少年班“陪太子读书”人士、董子健饰演的吴未为第一人称视角,然而电影让人纠结的地方也在于,作为主人公,故事应该围绕他展开,而如果他是一个记叙者,想突出的是别人的故事,那么他就应该隐退在事件背后,比如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第一人称是华生,他是记叙者,但全书表现的是福尔摩斯的故事。

   《少年班》这部电影,看上去像是打算将董子健塑造为第一主角,可以电影的名字叫《少年班》,是讲述那帮天才儿童的故事,周冬雨、王栎鑫等才应该是主角,如果天才儿童不是主角的话,那么有关《少年班》这部电影的主题,两个世界人士的冲突,也就无法全面表现出来。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少年班》的主题让人搞不懂,它要表现出少年班的故事,还要体现出少年班和其余大学生因为智商与生活习惯不同产生的矛盾,同时还要体现出吴未这个特殊角色的作用,还要加上本身性格鲜明的其他几位少年班成员,甚至孙红雷饰演的老师周知庸的执念也占用了大量篇幅,而电影总共只有一百多分钟给你用。


  该片故事性一般,这个不是问题,如今的电影依靠故事取胜的没几部,以情节取胜就行,比如《美国队长2》。《少年班》的情节非常精彩,或者说该片段落性精彩,因为本片都是一个个小故事拼起来的感觉。电影通篇是在描述少年班成员在大学的各种格格不入,高智商低情商,搞怪的作风,一票小孩追女神时的花样百出,乃至非常立体的角色刻画和几位主要角色之间的不错粘合度,这叫做局部出彩,整体而言,或许观众在欣赏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电影之后,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电影就结束了。以至于字幕出现以后,台下很多观众都在讨论,这部电影在讲一个什么故事?难道真的是段子集吗?这让人想起了《匆匆那年》,后者同样是散碎的记叙方式,但《少年班》比《匆匆那年》好的一点在不矫情。不过本片更大的问题在于,《匆匆那年》那些段落性叙事好歹贴合了电影伤痛青春的主题,但《少年班》这些段落性的故事整合在一起,主题却不清晰。

精彩与失落并存
   不可否认电影每段故事都很精彩,但该片的主题是什么呢?一般而言,在如今的环境下,肯定会对这种逝去的教育方式进行展现,并且如真实情况那样引发争议,但电影的结局表示,少年班成员除了“神棍”王大法失踪之外,其余几人最后都成了成功人士,这让人感觉该片是在惋惜这种教育方式最终的消失,但电影全片却一直在描述这种拔苗助长教育方式给很多人造成了不便。这就是电影表达不清的地方,人物刻画的不错,但时间,故事,每一个方面导演都是捉襟见肘,整部电影因此匆匆忙忙,做不到有张有弛,最悲惨的是感情戏——在这一片慌乱中那两位该和少年班有戏的女神简直连做花瓶的功夫都给不出来了。

   电影本身还是有一定可期待和可赞美的地方,董子健同学的表演越来越好了,几段故事各自也很搞笑很有噱头。导演有点不成功,把它搞糟了。导演搞糟电影也并非都会让人觉得遗憾,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你会觉得为导演可惜,因为看着电影的时候,你可以了解导演的意图,作为曾经的少年班成员,肖洋野心很大,打算展示少年班的全貌,却也充分了解导演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心情,因为要讲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各方面都没顾及到。但话又说回来,少年班出身的肖洋或许只打算描述一下少年班的真实情况而已,像很多青春片那样也缅怀一下青春,缅怀一下如今几乎消失的少年班,但这样一来,这个很有噱头的题材就这样硬生生的被划入量贩式青春片的行列之中。

PS:《少年班》这几个角色应该有原型的。

其中小天才方厚正的原型就是谢彦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8级第一期少年班学生。他跳过整个中学阶段,由小学直接进入了少年班,11岁上大学。但后来负面新闻不断,因为其性格问题,没有进行任何素质教育或者心理辅导导致。中国博士没读完,去普林斯顿大学,跟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工作,但据说他用刀子威胁后者被国家召回,现在只是一名教师。电影里方厚正和这个小天才极为类似,包括过于孤傲的性格问题。

  神棍王大法的原型是宁铂,当时曾被誉为“第一神童”,网上跟多关于其的新闻和访谈,2003年这位“神童”出家为僧。

 4 ) 影像中的鲶鱼,以及被治愈的芸芸众生

作家王小波曾这样描述一个热血的男儿: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电影《少年班》中的麦克(王栎鑫饰演),王大法,方厚政,以及吴未,就是这样四个智商超群的天才少年,年未满十八,却已满腔热血如斗士。 四人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吴未(董子健饰)无意得知,自己是为保护珍贵的天才少年同学们才被选入少年班。就如同将鲶鱼扔进金枪鱼水池里以保持金枪鱼的持久新鲜一样,老师周知庸(孙红雷饰演)如此比喻。至此,故事以略微诙谐的基调展开的同时也埋下了忧伤的伏笔。由于讲述的是90年代的故事,影片搭配音乐,呈现出一股浓郁的怀旧风。而除了与故事契合度极高的背景音乐的运用, 电影的另一大出彩之处在于对角色的塑造。几个少年主角形象栩栩如生,一方面被赋予了充满戏剧张力的跳脱感,但同时又具备自然的生活气息,十分鲜活动人。尤其是吴未一角,将不适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情感的饱和度在影片结束段水到渠成地得到一个升华,成为电影的一大记忆点。

近年来,青春片适逢高潮期,以少年班群体为中心视角而展开的故事在琼瑶式青春片中可谓独树一格。导演肖洋,作为曾经西安交大少年班的毕业生,结合自身真实的经历体会,给观众制造了一场亦幻亦真的天才少年之旅。 《少年班》属于渐入佳境的那类电影。导演恰如其分地在满足观众具有的“天才情结”的窥视企图心与电影作者的自我表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少年班》既不属于无病呻吟、娱乐至死的疼痛青春日记,也不是那类坚硬晦涩、文绉绉的自我独白。影片的巧妙之处在于在架构出一个理想乌托邦的同时又悄无声息地撕裂出一个开口,向观众展示了鲜血淋漓的人生,既浪漫又沉重。这也是沉溺于故事的诗意氛围的观众在观影后,仍能够产生强烈真实感和代入感的关键。不论是热切地想要融入到天才小团体的吴未,抑或是小心翼翼地怀揣着对周兰(周冬雨饰)爱恋的吴未,确如一条被放入金枪鱼罐头的鲶鱼,格格不入。尴尬而真实,正是影片所映射出的大多数人的青春与生活日常。无疾而终的暗恋,身处集体而无法摆脱的无力感,伸出手想得到热烈回应的那颗炙热的心,焦虑、窘迫且无奈。这些借助集体回忆而构筑的情感共鸣,强烈而有力。电影看似讲述的是天才少年们的故事,归根究底,还是一个关于你我他青春成长的轨迹道路。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离散悲欢无法避免。回归到电影于观众的意义上,影像的力量不仅在于能够提供人们畅游于诗意的诺亚方舟的空间,还在于与之相匹配的源自生活的切身共鸣感。在两者的调和下,才能恰好构建出一部影片的魅力,人们才能在光影中可以找到释怀的情结和被治愈的能量。

在《少年班》片尾,有一首歌唱着“没有不散的伴侣,你要走下去,没有不终的旋律,但我会继续”,面对这样一种洒脱感和释然的情绪,就如同影片结束时,古板的教师周知庸释怀后的那份云淡风轻,试问,当大屏幕里的光暗下来时,谁不是一条被治愈的鲶鱼?

 5 ) 食材是好的,可惜手艺太差。

       讲真,作为一个小时候生活在校园边的人还是挺喜欢这选题的。隔壁学校有本地最好的少年班,耳边总能听见些讨论,小小年纪,各种奖项,小小年纪,清华北大。所以对这个选题满是期待。可惜,食材选得不错,厨子手艺太差,最后这锅还是糊了。
       一帮各地招来的孩子,天赋的领域各不同,但都聪明异常。卷着铺盖住进学校来到了少年班,说是要参加国际比赛与国外学校一争高下,结果都是老师伪造公文欺骗校长的杰作。
       再看这帮孩子,满满的同类青春片的气息,,喝酒打架和泡妞,一个也没落下,怎么看都是在讲述荷尔蒙在发酵的故事。我想,要不是年龄确实够小,外加广电叉腰守着,是不是还得来点床上的桥段?劈腿的桥段?或者堕胎的桥段?凑满青春片大餐的各式作料?当然,这片其实也没闲着,主角不行,咱配角上,于是我们和这帮小屁孩们一起欣赏了回夜晚马路边的车震。
       你说,对比其他国产青春片,还有什么差别?都是一锅糊。
       

 6 ) 类型不是你想反,想反就能反

这片让我在做惯常技术分析之前还想说点别的。

本人也算从小当“鲶鱼”一路读上来的,小学入过超常实验班,后来实在受不了成天要做奥数题就退出来了,初中高中一直在全省最好学校的重点班,大学进了top2,以一名正常人的视角,见过各色智商超群的异能人士。但这片看得我一点同感都没有,甚至觉得假得很。最喜欢“浴室吃屁”那场戏,但后面拍得也太拖拉了,从浴室奔到宿舍还搞升格镜头,搞得那浪漫啊~~~前面跟玩似的,最后残酷青春了,电影不是这么做的呀。

接着回顾我从小到大都交情颇深的“异能人士”吧:

小学一女生,三年级转学来的,一直考第一,阅读量巨大,很酷,从来不跟我们一起游泳、上厕所。中学之后出柜了。本硕博都在英国top2读的,现在入了英籍,变性成了男人,在某世界名校当研究员。

初中一女生,个人魅力超常,作为重点班学霸,特爱跟普通班学渣男生混在一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女神”,但也是非典型女神,因为她真的一点也不端着,喜欢谁就跟谁接吻拥抱,吃完饭在操场夕阳下牵手散步,反正成天没见她学习,光见她谈恋爱了,但成绩一直不错。她尤其要单独拿出来讲的一个技能,就是特别善于搞政治斗争和小团体,只要她看不上不喜欢的人,就会被孤立被整,我不幸就在其中,所以初中过得非常悲催。

高中的神人男女比例终于正常了:

男1,我们叫他老大,名字和某邪教教主发音一样,但hong写作“红”,农村招来的特优生,数理化无一不强,此乃次要,重要的是,他对于神秘主义事情的看法非常有见地,但又不是故弄玄虚,为人很朴实厚道,没啥世俗追求,专心研究人类终极命题,道骨仙风。《少年班》的预告片一出来,我看到“王大法”就想到了“老大”,可惜最后片中还是走了追妹子的狗血套路,神人怎么会喜欢那种庸脂俗粉呢!气死我了!老大心中的女神是谁一直是个谜。他后来物理竞赛夺冠保送到了top2,跟我学校一路之隔,我们经常互相串门,有次我们班组织看话剧《哥本哈根》,有很多物理讨论,我就拉他一起去,结束之后回到宿舍他给我发了一张照片,是当时很红的一个女主持,说觉得跟我有点像,让我激动了好几个月,然并卵,老大毕竟是老大,像我这种普通人怎么可能会有机会入他法眼。

双胞胎。女双胞胎漂亮聪明学习好,乒乓球双打省级冠军,标准女神twins。男双胞胎跟她俩有一拼,都是老师眼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明日之星啦。男双胞胎其中一位喜欢女双胞胎中的一位,过程略俗套,拉拉扯扯很多年,最后也没成,不然真成佳话了。男双胞胎其中另一位得了化学竞赛国际金牌,后和老大去了一个学校,进了基科班。

男2,这变态后来跟我大学校友,放到后面说。

大学里的神经病就更多了,想想就觉得累。。。不说了,就只说高中的那个变态吧。

此人在我们高中是尖子,但到了大学因为大牛太多,就显得他很普通了,直到本科毕业,也没觉出他有啥出类拔萃之处,但理科优质男都申请出国的情况下,他居然很没出息地选择了保研,还是让我有点诧异,以为他从此就自甘一般人儿了。但,,,,,,,变态之所以称之为变态,就是因为隐藏得深啊。本科毕业的那个暑假,因为我们都已经有了读研offer,比较闲,就莫名其妙恢复了联系(之前不联系是因为互相看不上)。他说他准备考GRE压力很大,问我有没有时间帮他排解一下。我很紧张地说我有男朋友啊你不要想着跟我约炮。他说约炮无法满足他,他需要的是鞭挞。我以为是心灵鞭挞,没想到他指的是真正的鞭挞。。。他找我时带着买好的绳子和鞭子,求我把他脱光之后绑起来打。这么变态的要求我这辈子都没听过啊。中间略去若干字。反正最后我把他打了。他很爽很满足地走了。后来去了普林,又从普林转去了斯坦福。据说这变态到了北美之后也没少骚扰女同学,四处求人鞭挞。


说回《少年班》吧。

这个片子看大家的影评,都很清楚问题出在哪。

我发现业内人士对此片的关注要明显高于普通观众,大概是因为片子的原创性、主创班底,都太值得期待了。尤其是衍生微电影,做得太棒了!

成片主要受到的诟病就是结构、主题、视角的混乱。

要按照导演在访谈里的说法,想做“反鸡汤”,就要把天才们在少年班中受到的压抑与挫折做足,而非让老师去和校长斗;如果要做成长教育,就需增加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与互动,而非把故事重点放在小天才与富二代同学争女友上;如果要做个人青春怀旧,就重点做吴未和同学、老师、母亲的关系。

另外,关于“性”,能来点不一样的青春体验吗?看完车震就崩溃,也太中二了。我们小学阶段看A漫就普及了,初中女生坐男生大腿上在食堂互相喂饭也都司空见惯了,高中宿舍抓到男女同居也不是新闻了,大学里在静园草坪露天XXOO是80年代就有的事了。如果非要表述羞涩、好奇、单纯,看看人家阿帕图喜剧是怎么做的,《40岁老处男》,表面都是讲努力破处,可实际还是说的贞操、真爱的重要,这不比《少年班》直接看完交媾场面大受刺激搭进去自己的未来要更符合电影叙事规律吗?反鸡汤不是这么个反法啊。

记得西安交大曾经有个《我的黄金时代》校园短片,拍得特别有感觉,不知主创现在干啥呢?

再强调下:《少年班》值得去电影院看。







 短评

《少年班》教会我们两件事:1.直男们的共同女神,95%是绿茶婊!2.坐公交,一定要多回头看看.....

6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许多人认为这部剧是凭空意淫出来的产物,但我却觉得它很真实。一面被外界视为春风得意的天才,一面却明镜儿似的知道自己其实是个怎么努力也前进不了的卢瑟,内外的落差让人哭笑不得。至于斗殴、车震、绿茶婊,这些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理由回避,戏剧化的演绎也可以理解。豆瓣对国产片太不宽容了。

9分钟前
  • 焚琴客
  • 推荐

作,看了半个小时看不下去了,比堕胎还恶心

10分钟前
  • triangle
  • 较差

两星半,能理解导演的诉求,包括用光上的处理。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个想做成黑暗的片子,去讲这些异类。问题在于,像片中一样,这几个角色的设定对观众并不讨喜,甚至不太想关注他们的遭遇。而剧情也主要纠结在爱情这件事上,则进一步把片子降低。

1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壳是好壳,可是内里还是那些俗套的青春,而且作为导演、编剧,这故事的组织能力也太差了些。

16分钟前
  • 文白
  • 较差

影评还不错所谓首部凸显特殊人才的电影,看到孙红雷像二傻一样坚持成立少年班的时候,我感觉被骗了,影片中有对经典泰坦尼克号的亵渎,有刺眼的健X宝广告……总之各种吐槽,1星为我大热天挤车到影院,1星为华谊提供的免费观影机会。为毛从何以笙箫默开始,我就有种国产电影已死的忧虑感呢。

20分钟前
  • springe
  • 较差

不知道想说什么,一帮扣着天才名义胡作非为的学生,大量篇幅似乎在探讨德育还是智育重要,以及半路杀出的美女校花,失落的孙红雷的梦想…一锅乱炖,挺粗鄙的习作。衬得片尾曲貌美如花。

22分钟前
  • 萤火虫子
  • 较差

抛开喜不喜欢这个故事,作为处女作真的很成熟。小胖子演得真好

24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越来越喜欢董子健了

29分钟前
  • 小样儿
  • 推荐

“有时候,我们的回忆太过一厢情愿” 看完也不知道讲了什么,以为是讲高智商少年另类故事的,结果看了个匆匆那年青春校园片。给插曲“小二郎”加一星。

31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男生不要报理工!男生不要报理工!男生不要报理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男女比例七比一,一对情侣三对基)

36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挺接地气的片儿啊怎么分这么低 董子健好评 周冬雨颜值好评 片尾曲满分

38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当电影结束,S.H.E合体演唱的主题曲《你曾是少年》响起时,我被感动哭了…… “许多年前 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 奔跑起来 像是一道春天的闪电 想看遍这世界 去最遥远的远方 感觉有双翅膀 能飞越高山和海洋 许多年前 我曾是个朴素的少年 爱上一个人 就不怕付出自己一生 相信爱会永恒 相信每个陌生人……”

39分钟前
  • 演唱会王子
  • 力荐

和大多数靠堆砌网络段子制造过气笑点的喜剧相比,本片的笑料较多还是集中在日常对白(也有少量短段子)、表演方式和视听调度上,单场戏及单个形象塑造很有可看性,但集合在一起却一团乱麻,落脚点太多却又都太轻飘飘,有种五仁月饼的感觉。后三分之一的走偏和断裂是一大败笔。

43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出生少年班的导演对自己青春的一次意淫,本质上还是狗血青春片,只不过是从几个天才(也可以说是怪物)的角度出发,没有深入的探讨这些畸形教育的后果影响睡眠的。哎,好题材浪费了。

45分钟前
  • Monster
  • 还行

本来因为s.h.e给电影先打了五分,看完之后才发现,这部电影的精髓竟然真的只有这首歌。。。

47分钟前
  • 暴打鹅
  • 还行

本以为是部怀旧青春性喜剧,越往后看却越发沉重,不同于欧美天才类影片的传奇励志造梦,#少年班#充满着绝望悲伤破碎幻灭,这是中国特色的青春,撕去它的荷尔蒙表象,留下的是赤裸裸的阶级,等级与贫富差距。这不是天才的悲剧,不是教育的悲剧,是社会与时代的悲剧。

48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推荐

说这个烂,我觉得不至于比隔壁少女哪吒差啊。起码故事讲完整了,演员的选角和表演到位了,甚至还有点写实。

50分钟前
  • 绿岛小夜曲。
  • 推荐

期待越大失望越大。无主题无结构无主线,教育题材和青春题材的融合做得很不成功。编剧陷入了现实素材中,视点散乱得吓人,使得每个人物都有很强的游离感,有些单场戏写得还不错,但是那又如何呢?全片最后的落脚点居然是孙红雷不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学生,BUT你这个片子从头到尾不是讲这个的啊!

54分钟前
  • 闲人
  • 还行

很好的题材但拍得相当纠结,肖洋在摄影掌控和剪辑方面无可挑剔,但讲故事方面一般,关键是剧本写得主题不清,少年班的故事只见各种泡妞和闯祸,到头来还是段子集罗列,前后内容分裂,终究而言还是没有逃出青春片的桎梏,形式大于内容。最大的看点是演员,董子健演得太好了

59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