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时刻

爱情片内地2018

主演:王学兵  刘丹  曾美慧孜    

导演:章明    

播放地址

 剧照

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2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3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4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5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6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3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4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5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6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7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8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9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4 12:37

详细剧情

导演王准前往著名演员高丽的拍摄现场探班,尽管与高丽已经分居,但王准仍希望高丽尽快确认为自己新片拍摄的档期,高丽却反过来讽刺王准剧本遥遥无期带着现实的压力,王准结伴丁宏敏、白金铂和度春一行四人,来到湖北深山采风,为拍摄一部关于当地丧歌《黑暗传》的剧情电影做前期的勘景和素材搜集。丁宏敏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她带着年轻的男演员白金铂随行。度春是电影学院大三的学生,也是王准的粉丝。尽管有当地向导老罗带队,四人却仍在深山中迷路。行住的艰难,使四人的心理备受煎熬,亲疏关系发生了变化,致使他们渐渐模糊了此行的目的。山林中的遭遇,与上海都市的现实犹如梦幻般的呼应,王准内心的黑暗和茫然也显露无遗。他们在暴风雨中偶遇质朴的山民、执着的村妇春苔,并终于聆听到年迈歌师在葬礼上夜唱丧歌《黑暗传》。第二天,王准在凌晨的山谷醒来,这似乎是他一直在追寻的光明。

 长篇影评

 1 ) 我们的冥王星时代

看完了很舒服,不堵。写什么呢?憋了两天。下午监考反刍了下电影情节,原本淹没的情绪被监考的无聊硬生生逼出来了。 这是一部不像电影的电影,连导演章明都说只是根据自己在神农架与巫山的一次采风经历拍摄的。这类题材就如王学兵所饰演的王准所拍的一样,属于艺术片中的小众电影,不敢贬谑,最近这种小众电影火的很,毕赣就是例子。 内容很简单,情节不复杂,演员里面就认识一个王学兵,中年男人发福了,油腻的很。从高峰聂远王学兵那次打群架后,就没见过他,高峰最近又进去了,聂远拍个《延禧攻略》算是翻了身,王学兵主要是吸毒的问题。其他演员都不熟,一开始露脸露屁股的演员好像是一脱成名的干露露,很适合她,里面演度春的挺有气质,挺像江疏影,仔细瞧,不是。总体来说,可看,心静的时候可以看,但未必愿意看,看了也未必看的懂。 冥王星离地球很远,发出的光很微弱,最亮的时候就像我们黎明天刚蒙蒙亮的样子。度春对导演感兴趣,打开机器围着王准转了一圈,老罗说,你拍的这大家看不懂噻。度春说,对,就是要让大家看不懂,导演拍的大家也看不懂。嗯,这电影确实不好懂,只能神会,神神叨叨的领会。每个人都像那颗冥王星,王准对“黑暗传”的采风,对剧本的纠结;丁制片对资金的筹集,电影拍摄前途的未知;小白对角色的渴望,从对导演转向制片的殷勤;度春对孤独的认知,对野人一天一夜的独自探寻,他们都在寻找出路。唯有老罗是清醒的,渴了喝水,饿了吃饭,谎话连篇还能骗的大家团团转,没办法噻,大家都在想自己何时能发光,往前走和回头路都要耗费一样的时间,那就往前走嘛,最起码往前走是新鲜的,有希望。 人人都像冥王星,这是一个冥王星的时代,但我更想去月球的背面,那里很黑很暗很孤独看不到光,但是那里更安静、干净、那是一片完全宁静的地区,那里能捕捉到宇宙深处的微弱电磁信号,更能捕捉到波动的人心。

 2 ) 《冥王星时刻》北京暖冬特映,章明携众主创揭秘片场故事

2018年12月5号,今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唯一入选的华语电影冥王星时刻》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举行了暖冬特映会。影片导演章明,主演王学兵刘丹曾美慧孜、易大千、嘉宾知名电影人程青松与到场的媒体和观众进行了现场交流。

影片讲述了王学兵饰演的导演王准为拍摄一部关于当地丧歌《黑暗传》的电影,带着主创一行到湖北深山采风,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人生困境和情感挣扎,随着经历的人和事,他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冥王星时刻》也是知名电影人沈暘继《地球最后的夜晚》后,监制的又一部戛纳佳作。。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主席爱德华·温托普评价影片充满“对电影创作与社会的反思,夹杂着洪尚秀式机灵的幽默感”。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前任主席马克穆勒则认为“这是今年最具有新浪潮精神的一部电影”。

映后交流环节,章明导演携演员王学兵、刘丹曾美慧孜、易大千向观众分享影片拍摄及筹备上映的诸多故事。章明导演首次向观众揭露片名缘起,分享幕后趣闻,并解密了片场即兴创作过程,譬如捧洗脚水那场戏,其实并非有意为之,道具打翻了洗脚水,一时间吹不干,所以才设计水滴下来,片中还有更多即兴彩蛋等待影迷探索发现。谈及对冥王星时刻的理解,每个演员都分享了生命中切身体会,“父亲是放映员,黑暗对我来说从小就有诱惑,黑暗和光明对我来说同等重要”“冥王星里最深最黑的地方,是人对认知的探索,它发生在人群里,我们找到了别人,看到了自己”。现场提问热情高涨,访问结束影迷仍意犹未尽。

同时在现场正式对外公布影片推广曲《人间摇篮曲》版预告片,实力唱将金池首次为大银幕深情献唱,曲调绵延起伏,时而婉转时而高亢,恰如一场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正如电影中采风小组里的人物一般,在深山之中寻找着自己人生的光明。现场也特别邀请到了歌曲MV的策划、也是知名电影人、青年电影手册创始人程青松老师出席,程老师从电影人和歌曲MV策划两个维度,与现场嘉宾媒体和观众分享了歌曲和影片的内在关联,共同探讨每个人生命中的“冥王星时刻”。

现场的媒体给予影片高度的评价,影评人于念慈称:电影的镜头是“圆润”,流畅的,章明的东方神秘主义格外诱人,看完不禁感叹在中国还有人能像章明这样拍电影,真是奢侈,也真值得珍惜。

《冥王星时刻》的剧本创作历时8年,并历经近2年的筹备,于2016年7月15日在湖北神农架地区开机。在山里拍戏非常辛苦,经常三天换一个地方,吃和睡都只能借助于老乡家里,主演王学兵坦言“自己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拍戏的。”成片后受邀在戛纳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皆有过放映,现场的观众给出一致的好评:“神秘主义的影像诗歌”、“捕捉到了人与人关系中的微妙处”、“丰富的对立关系,每一种都值得玩味”、“银幕内外、故事内外晦暗地模糊成一体,分不清边界,独特的观影体验”。

据悉,有别于商业影片的大规模公映,《冥王星时刻》采用独特的发行方式。11月21日,影片通过“大象点映”平台放出了200场全国限量点映名额,让观众自主地“发起点映”把这部影片带到自己的城市,消息发出后两小时内报名人数达到190人。这200场点映共覆盖了全国108座城市,将会于12月7号率先与观众见面。

之后会在12月15日大象点映合作的影院进行为期9天的限量上映。片方希望以这种更加精准的、分线的方式让更多观众看到这部影片。

冥王星时刻》由爱奇艺影业(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维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永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大象点映(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行。大象点映是全国首个支持在影院点播电影的观影社交平台,以“让好电影遇见对的观众”为使命,曾主导或参与宣发过《摇摇晃晃的人间》《天梯:蔡国强的艺术》《生门》《地球神奇的一天》等优秀纪录片及《小偷家族》《江湖儿女》等影片。大象点映致力于为爱电影的观众带来口碑新片首映和超前点映;艺术片、纪录片独家展映;经典电影长线复映。目前,大象点映已经覆盖全国200+座城市,近百万的影迷观众在这里发起点映、购票观影、互动交流。

 3 ) 《冥王星》主创:影片结局光明 望市场河床加宽

http://ent.sina.com.cn/m/c/2018-05-19/doc-ihaturfs7651278.shtml

第50届导演双周长片单元唯一的华语片《冥王星时刻》在戛纳举行全球首映,导演章明、制片人沈暘亲临戛纳为作品做宣传。

章明导演长期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他是第六代导演中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他从90年代开始拍摄电影和电视剧,他的影片风格神秘,具有极强的个人化烙印。他作品数量众多,《巫山云雨》《秘语十七小时》《结果》《郎在对门唱山歌》《她们的名字叫红》等影片在国内外影展多次展映、获奖,提拔了郭晓冬、黄璐等当今中国艺术电影圈最知名的演员,但囿于题材的独特程度,以及他本人的性格原因,章明导演在观众中、在影展方面仍然属于非常低调的一位电影人。

他本人相对来说比较幸运的一点是,他的创作生涯具备良好的持续性,20年来不断有新项目开拍,此次《冥王星时刻》更是他从影生涯以来投资最大的一次拍摄经历,也是他第一次带作品来到戛纳。他情感细腻,对自己的拍摄手段具备充分的自知和自控能力。和新浪娱乐聊起《冥王星时刻》的创作,他侃侃而谈,将自己10年来从影片初始概念的设计到影片制作完成的经历,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进行了较为详实的阐述。

沈暘是中国艺术电影圈最成功的制片人,她近年来连续将刁亦男《白日焰火》、毕赣《路边野餐》送上了柏林影展和洛迦诺影展最高奖的宝座,为中国艺术电影走向世界做出了相当程度的贡献。她经验丰富,在上海电影节工作多年,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她带领自己的团队辛勤工作,帮助导演和剧组解决问题,代表剧组与投资人以及各种资源进行协商、交流。

在戛纳面对新浪娱乐的沈暘一如既往性情平和、思路敏捷。她善于体察我们问题背后的含义,也善于在短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答案,选用最合适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她也戏称自己作为制片人是导演的服务生,言语之间那种举重若轻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导演风格、故事主线

新浪娱乐:从20多年前《巫山云雨》一直到现在,您的作品一直保持神秘的风格,重庆东北部、湖北西部、湖南北部交界地带的潮湿气候、风俗化的东西;同时您又说自己和10年前相比,情感变了。您怎么看待自己的变与不变?

章明:你说的不变可能也是对的,导演的有些烙印是不会变的,拍电影的方式、沟通方式都会呈现在你的影像上,会有你个人的基因在上面。但是我不可能回头去分析自己过去的电影,可能在神秘感等方面确实会是不变的。 这10年、20年,中国电影外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实你自己有一个面对这种变化的调整适应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每个阶段都要面对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诱惑,更多的诱惑,你可能会迷失,会进退两难、进退失据。这个电影里面表现的压力会处在那种不明朗的阶段,不知道该往哪一个方向走。这个电影表现的就是我的这个感受,这个是新的感受。以前我拍《巫山云雨》就没有这样的感受,经过这些年的积累,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你肯定需要从某个途径把他释放出来,那么我的途径就是拍电影。这部电影可能非常个人化。我希望把我个人化的“冥王星时刻”传递给观众,不知大家能否感受到我想传递的这种感受。

新浪娱乐:《冥王星时刻》故事主线比您之前的作品更清楚了一些,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是比较明确的,王学兵的角色和周围女演员、同事、制片人的情感关系,我感觉比您之前的电影更突出了。

章明:我的电影一直不是以故事性取胜的,你的感觉是有道理的。你感觉到情节和人物关系更清晰,但我没有人为地加强,让矛盾冲突戏剧化。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很可能变成男导演、小鲜肉、年轻小女孩、女制片人四角关系,很容易戏剧化,这种关系可能会变成影片的一个主题。我没有加强这部分,我希望把他们的关系展现得更自然,我特别不喜欢强烈戏剧化的感觉,如果这么做的话我自己那一关过不了。我的电影都没有高潮。

影片结构:六个段落

新浪娱乐:《冥王星时刻》开场有一段上海的戏,节奏非常快,和后面山区的剧情节奏有明显区别,您是怎样考虑剧情设计的?

章明:实际上我是分成不同的段落,第一段在上海的戏就是王学兵,最后是表现他醒过来的感觉,但我没有明确说这就是他的一个梦,但起码是他经历过的一切。不管是他的梦也好,还是他经历过得真实的生活也好,就是他的一个思路。 第二段是女制片人,带领大家去跟当地政府接触,跟乡干部接触、喝酒。 第三段是年轻女孩,剧情中间她脱轨了,然后觉得王学兵这个角色也不是那么吸引她,也不是那么伟大,所以他脱轨了。本来这一段我拍的很长,岔开去拍了很长一段,差不多20分钟左右,当中碰见一个做慈善的修行团,这一段本来想表现她找到比剧组更强大的精神支撑。结果她发现修行团其实也就是很普通的两个女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而且她也不明白团里的女人是什么目的,所以她半途又回来了,但这场戏我基本上全部删掉了,因为篇幅的问题。删掉的戏里还有很多,比如她们两个在还在一起住了一晚,她给她谈自己的小孩死掉的情节等等,所以现在剩下的就只是碰见她们,没有很详细地展现她跟这个修行团女人遇见之后,产生了什么联系。以后这个电影也没有导演版的,因为在中国就只有一个版本,唯一的版本就是审查通过的版本,这就是电影的命运。但是这一段情节应该对审查也没什么影响,这不是审查的问题。

新浪娱乐:您说的审查问题是在哪方面?

章明:我觉得大部分电影都会遇到审查的问题,商业片和艺术片遇到的审查问题是不一样的,有些内容在商业片里都没有问题,但在我们这种电影里都变成问题了。就是这样的。所以当我都觉得我已经很熟悉审查的时候,到后来我还是发现为什么会提出那么多很奇怪的问题,但是他们是要管这个事情的,那你在中国你就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就像我前面说的,没有导演的版本,只有公映的版本。一切必须在允许之下。 小女孩这一段完了就是小白,小白那一段是最简单的,他本来就比较单纯,他脑袋很简单,他跟王学兵的角色的关系也很简单。他很想跟导演交流,但是两人之间完全没有办法交流。就他是一个很尴尬的一个存在,他自己也觉得很尴尬。 他这段戏完了之后,就是向导老罗。老罗在电影里面还是分量很重的,他是一个贯穿性人物。而且他很强势,他可以跟剧组的其他人形成两个不同的层面,他很有质感。他也有两面性,也有非常人性化的部分,也有他作为公务员的部分,有他的职责所在,所以他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一个角色,他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我会把他展现出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角色。我不能简单说老罗这个人是好还是坏,他可能看起来很亲切,很好,很风趣,但是他做的事情可能跟他表现出来的样子完全不相干。 然后到了那个寡妇家,寡妇就成为这一段的一个线索。影片的故事是分段的。

场面调度:一切都是设计好的

新浪娱乐:老罗这一段有一个地方很有意思,我印象很深:小伙子说看到野人了,然后在那个时刻,王学兵的角色和小女孩在树旁边有一段对话,这个对话隐约能感觉到他们的关系还挺亲密的,这个时候有一个镜头表现老罗在旁观他俩的对话。后面有一段是小女孩一边走一边跟王学兵这个角色聊天,老罗这个角色也在旁边,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存在着,我觉得这个设计很有意思。

章明:比如说王学兵这个角色的老婆,你其实剧本里面根本看不出来,完全是通过画面,通过影像来表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场面调度,也就是他们的位置,他们的视线。拍的时候完全可以不让老罗在边上,这也是一种拍法。我觉得老罗一直在旁边旁观,是我更需要的一种很自然的表达方式。但是我也不想更多的解释,也许就是因为他本来就存在于那个场景,这个无法避免,你在这个环境你肯定需要老罗这样一个人。在这个环境,可能你不管是外在的需求,还是内在的需求,都会需要这么一个人。老罗跟剧组的人一定要有交集。就像我觉得人没有办法避免自己所面临那个环境的一切,包括周围的人,人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这是他们不可避免的命运。

新浪娱乐:所以很多调度上的事情是到了现场之后的临场决定,而不是事先去想好这一场戏这些演员应该怎么站位?

章明:调度都是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想好的。有些即兴的不在这个地方。人物关系应该怎么调度,这是写剧本的时候就定好的,但是具体调度的时候,你要看当地外景具体情况允许你用什么样的调度方式,我可能会根据外景再重新安排调度,但是调度的意义,也就是他们的关系怎样去展现,是我在剧本阶段已经规定好的。

视角的转变:寡妇的欲望和坚持

新浪娱乐:因为小女孩有一大段的情节都被剪掉了,所以就显得曾美慧孜饰演的寡妇这个角色非常突出,她的戏份非常多,而且她那几场戏是很明确在用她的视角去看待故事,前面的故事还都是比较客观的视角。

章明:相对来说曾美慧孜的戏剪得很少,所以看起来会明显,前面每个人都剪了很多戏,我刚开始全部素材差不多三个小时,最后剪掉一个多小时,最后曾美慧孜饰演的寡妇的戏只剪掉一段,所以相对来说前面的戏没有那么充分。

新浪娱乐:我觉得这个保留还是挺有价值的。因为确实寡妇的戏非常好,我觉得曾美慧孜表现出来的那种状态很好,这段戏把她拍得非常性感,她内心的那种欲望表现得特别充分,尽管她的角色很少说话。

章明:那是我自己的一段体验,不是我10年前采风的那一次,是另外一个事情去山里面,我们也是一帮人,不是旅游,因为一件什么事情我忘了,去一个山里面,然后那帮人就要住那里的乡公所,因为条件好嘛。但是我们晚上在一个老乡家里面吃饭,人家特别热情,我觉得我们吃完饭就全都走了,对人家特别不好。那家老乡很热情挽留我们,但是我们同去的人完全没有考虑到人家这种感受,他们全都走了。我觉得这个太不好了,我就说我住你们家。当时他们家只有她和他哥在。她晚上给我打洗脚水,打洗脸水,把她结婚的被子什么的全拿出来,放了很多年的新被子拿出来给我盖。第二天早晨他哥在外面开了一枪把我吓一跳,完全就是电影里的这种感觉。我是编不出来这种感觉的,这就是一个真正的体验。所以我觉得每个电影开始拍之前去采风、去体验生活还是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拍电影已经没有体验生活这个习惯了,过去有些剧组要下去体验很久,导演要下去体验半年。现在我们叫采风,采风的过程可能比以前更表面化一点,但是我想这个对我来讲还是一个离不开的工作,必须要去做这个工作,才能够找到一个真实的感受。没有真实的感受,我觉得很难去拍电影。

新浪娱乐:接下来就是寡妇从家里追出来,然后要跑到剧组去的下一站,这中间有一个非常长的镜头去跟着她在后面跑。

章明:那个也是来自我那次的经历,第二天早上大家就坐破面包车走了,经过她家门口,我就发现那个女孩从屋里出来站在那个门口,我当时感觉她应该跟着我们的车跑,但是她不会去做这种动作,我只是把她这个想法外在化了。 影片里的寡妇是偷偷地跑去找剧组,不是明目张胆地跑。我就想要一个特别的方式把她的内心宣泄出来。这场戏拍了两天,拍了五遍。那个地方人很多很嘈杂,然后要避免那些那些很密集的建筑,要把他拍出很偏僻的感觉,所以就只有一条拐来拐去的路,只有那么一个拍摄角度。我之前找了一个更偏僻的,非常好的一个景,比影片里这个更好,真是很偏僻的一个地方,然后路很直,给人感觉特别有希望,因为那个景不像现在这个这么局促,她能看得很远,那个乡公所,空场上的红旗什么的,远远都能看见,她就一直往那跑,能走得很远,那个景特别好,特别宽阔的高山上的一个平原,景色也很原始。后来我选好这个景之后,我特别高兴,我觉得这个戏有意思了。 什么都弄好了,我们过一个月回去,发现那个地方已经被拆掉了,因为那个地方要变成旅游区,把人员都赶走。我当时非常失望,又回重庆在巫山上去重新找到这个景。其实我更满意上一个景,那个景拍摄出来我觉得会更有力量。现在影片这个景就还是没有那种力量,故事进展到这里,就是要在当下给这个角色一点希望,就会更辉煌一点,我觉得故事当下需要一个恢弘的感觉。所以说现在这场戏变得比较曲里拐弯一点,局促一点,就没有那么恢弘。你想一下从屋里出来,眼前很开阔的感觉,那个感觉特别好。

结尾:给观众一点希望

新浪娱乐:王学兵这个角色到最后对于小女孩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觉得一开始他是一个比较模棱两可的人,很不清楚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自己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是到最后他跟这个女孩有一段谈及生死的对话,讲的比较直接,我想他这样的心态是不是觉得越来越明确了,起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意,对这个女孩有什么样的感觉了。

章明:其实也不明确,我觉得不明确。因为他们到最后一直在走,好像没有终点一样,因为影片最后的葬礼好像就是一个终点,是把死亡外在化为一个终点的感觉。他们走到最后其实好像是走不下去了,因为他们表面上好像是达到目的,但实际上最后发现还是任何目的都没达成,但又不知道往哪走了,又失去了目标,于是再往下走,可能又重新走出那个高山,又回到城里。其实这部电影最开始的版本是城市在最后,我觉得那个更绝望,因为他们最后又回到他们出发的起点。 现在的成片结尾看到城市的微光,那座城市处在一种朦胧的早晨的感觉,我觉得还是要给大家一点希望。

制片人的信念和顾虑

新浪娱乐:您的资历很老的,一直在坚守,我觉得这种坚持很不容易,我还挺佩服您的,做这样风格的电影很不容易。

沈暘:确实很难,尤其像章明导演的作品,他跟毕赣的,或者我现在正在做的刁亦男的片子完全不一样。章明导演非常非常个人,这种个人化的风格放在国际上也是很难的。他相对来说比较克制,他不像毕赣的电影有一些很突出的地方,有一些元素是大家会觉得很惊讶的。

新浪娱乐:这个片子有王学兵出演,王学兵是在他的一些变故之后,算是首次面对观众和媒体,可以这么说吗?

沈暘:应该是。我觉得还是这样表述有可能更好一些:学兵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特别好的演员。中国真正这样好的演员是不多的。而且他戏路特别宽,你觉得各种角色都可以给他这样一个演员去演。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容量特别大的演员。我觉得如果要表述的话,只能说是他有一段时间投入更多精力在舞台上,而且舞台上他的表演我也特意去看了,就是拍那个波兰戏剧大师克里斯蒂安·陆帕的《酗酒者莫非》。他那种舞台上的表演张力,而且就是那种特别内敛的张力,他演得特别好,我一直觉得就只能说他是这段时间在舞台上在沉淀自己,为自己的演技也好,自己的人生也好,在做这样一种修行。然后就回到我们这个电影本身。我觉得这样表述更好。

新浪娱乐:但是作为制片人,可能会考虑到一些问题,就是会不会对电影本身有影响?我不能说越来越严,就说越来越规范吧,会有一些情况、一些事情很难讲,所以在起用王学兵的问题上,从您这个角度考虑,会不会担心电影有审查的问题,或者说最终会不会上映,能不能参加国外影展这样的问题?

沈暘:我自己在做制片人之前,一直在体制里工作了20多年,差不多二十三四年了,我非常了解体制,体制本身的状态也好,包容度也好,我觉得只要是好的作品,好的电影,好的演员,他其实还是能够有这个包容度的,一定是会认可的,所以我们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我觉得我一直是有信心,这是真的,我一直有信心。这不会成为我们一个障碍。 章明用什么演员的问题,包括电影本身的问题的话,因为《冥王星时刻》是非常个人化的作品。个人化的作品在中国当下,在国际上都非常难。我拿他跟洪常秀做个比较:之前于佩尔问我可以跟哪些导演合作,去年她5月份来上海,我们聊起来,然后她就问我还可以跟其他什么导演合作,我说有,章明的风格跟洪常秀很像,于佩尔看了我一眼——她们这样的演员都很敏感,她马上问我章明也是洪常秀那么低成本的吗?我说在中国电影产业的状态还不太一样。因为他在中国算是低成本,但跟洪常秀比较又不太一样,但是这种类型的电影,首先我一直觉得章明是一颗遗珠,他的能力也好,他的美学功底也好,其实是应该让更多的人去认知他,让更多在世界上更宽的这样一个范围去认识他,我觉得就是应该有这样一种信心,抱着对这个导演本身的美学能力,他的完成度就抱着这种信心。所以哪怕你觉得很艰难,我觉得还是能够坚持下去。 这个项目从2014年10月11月份去台北电影节的创投,到现在呈现出来经历了四年的时间。其实这种经历和坚持还是基于你对项目本身的了解,你对这个合作者他本身的能力、美学方向、气质的了解,包括你对整个主创团队的信心和能力,一定是基于这些,所以我觉得我从一开始到后来最难的时候,好像也从来没有怀疑,就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心。

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的丰富形态

新浪娱乐:这次是有史以来你们第一次合作?

沈暘:是第一次。

新浪娱乐:当初决定合作的考虑就是,您觉得章明导演这样的风格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

沈暘:我一直说中国电影的形态还是很丰富的,但世界上认同的中国电影类型还是非常狭窄,当初推毕赣的时候也是这样,就让你看到那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哪怕就是马可·穆勒之前知道也看过《路边野餐》,但是昨天看完《地球最后的夜晚》他也还是很惊讶,他觉得中国电影终于有一种完全不同的美学方向了。章明相对来讲跟世界上、国际电影市场上认知的中国非常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风格也完全不一样,他有更多的美学上的可能性,这个非常重要。

影展与影片的关系:买家口味和二度创作

新浪娱乐:我第一次听说有人看到《冥王星时刻》是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所以这个电影从拍完到现在参加影展,中间隔了很长的时间。我当时听说有这个电影的时候,我想那一定是要来戛纳的。因为1月2月那个时间点再往下走就是戛纳了,所以可以说从您的角度来讲就一定是要来戛纳吗?一年多的时间内有很多的影展可以去,我相信章明导演以他的作品实力也好,他的这种独特性也好,应该是很多影展都可以要了。

沈暘:是这样的。对做这种特别个人化风格的,独立的艺术电影来说,电影节的认可,电影节的stamp(印章)是特别重要的。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你不能去那样设定,我觉得不能那样,你还是从制作的层面,你肯定要support(支持)到导演和主创,让他们不留遗憾,这个不留遗憾一方面体现在制作过程中这个周期,另外一方面其实也体现在参加电影节的设定,你如果过早地去设定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这对创作是有害的。 电影创作真的太难。他不仅仅是导演的个人作品,他是集体共同完成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你协调各方的创造力,各方面的资源和能量,这个过程你要不断地去平衡去把握,也不能说是一定瞄准戛纳。这其实还是一个慢慢说服的过程,慢慢推广的过程。 大家都看到现在国际电影市场变化也非常大,它更多的是会往可看性,往更大的资源发展,包括大导演,大卡司,所以大家都越来越往这种方向去考量。其实他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整个市场的年轻化、碎片化的阅读有关系,这是全球的问题,大家应该静下心来看待这些现象。那些风格不同的,或者是有更多个人化风格的,有实验精神的,或者是美学上有新创意的影片,其实市场现在对待它们没有以前那么有耐心。我我始终觉得就是艺术电影的黄金时代还是在80年代之前之后,现在整个市场的体量越来越在萎缩。国际电影节也是这样,国际的买家能够买的,大家蜂拥而至的去追捧的,一定就那么几大家,也就是三大电影节的获奖电影。戛纳肯定是所有的买家都要来,但这也只是针对获奖的影片,市场留给大家的机会越来越少。国际电影市场看待中国的艺术电影的创作、美学方向,已经有固定的格式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际的产业环境也好,还是国际电影节的环境也好,要运作这样一部片子很难,非常难。这是一个慢慢说服的过程,慢慢推广的过程,你只能是用他们能够理解的电影史上的一些美学观念去慢慢说服他们。 所以在这个节点上,我特别感谢Édouard Waintrop,导演双周的主席,他是国际电影节里极少数不仅仅是对中国电影,也对中国文化本身有非常深的了解的人,他甚至能读懂《庄子》。我们一起在俄罗斯做过评委,他当时就了解了我们的创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谈的空间就很大。另外马可·穆勒也能看懂中国电影。所以最后我们达成的共识是章明导演的创作跟电影史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所有的创作都一定是放在电影史里面,有时候它是对电影史的一种创作观念的致敬也好,一种总结和然后再重新出发进行创新。章明的创作主要就是这样,他就是面对自我的创作,然后在电影史里跟不同的美学风格对话的一种创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后觉得这是一部最具有新浪潮精神的创作,这种新浪潮精神也表现在它镜头运用的自然性、自由度上,随着这几个主要角色的镜头位移。《冥王星时刻》最早的版本其实还有上海部分,这部分代表着梦境,最早的版本更长,后来也是就整个影片风格的考量上,导演忍痛割爱,上海部分浓缩之后从结尾挪到前面,最终影片落在一个更现实的部分,对影片整个气质产生影响。 影片在送影展的过程中,他也是一种二次创作,而且是你去说服导演,又一起再不断进行调整的过程。从制作本身到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他是一个渐进的,也是创造过程的一部分,其实我觉得也有意思,也很煎熬,但是你到最后那一霎那,你会觉得你的坚持还是值得的。

成本控制:独立电影需要控制体量

新浪娱乐:章明导演很喜欢拍重庆、湖北、四川那一带,从《巫山云雨》开始就是这样,而且之前还有一些电影都是这样一种情节,就是主要的角色进入到一个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要去探索某一个东西,章明导演本身的风格也很神秘,所以《冥王星时刻》的外景,从制作的角度来,您觉得是不是山里的外景拍摄难度大一些,不确定性高一些?这可能不像在城市里拍戏,很多事情更好落实,资源更很好找。

沈暘:我们有两块外景,一块是神农架林区,一块是上海的。从控制成本角度来讲,其实两块的挑战都很大,因为神农架尽管我们是住在农民家,我们以为是在深山里头,但其实神农架的成本一点不低,他甚至高于贵州凯里,甚至高于我们现在正在拍的刁亦男导演的新片外景地武汉,成本真的蛮高。交通的成本特别大。我从上海去一次神农架的钱我可以来一趟欧洲,他的机票都是晚上8点多的飞机,到了宜昌机场大概就是9、10点钟,然后我们要开到我们那个就拍摄地又是四五个小时,所以我只能坐火车,只能坐高铁,每次高铁八个小时,再加六个小时的山路,这些全都是成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天气自然环境。你要拍雨戏的时候未必下雨,我们这部戏大部分不是雨戏,但是一旦下起雨来,山里面下雨真的很可怕,这些全都是不可控因素,这种肯定会在棚里拍,在外面拍不确定因素比较大。我现在我也在反思这一块,其实独立电影的话,它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小的规模,在一个有限的很空的状态下,规模真的不能太大。这样的话你就会更有灵活度。 然后就是上海部分。上海部分你们也看到,基本都是外滩,外滩的成本非常高。因为我自己是上海人,所以就考验我在上海的团队了,我们变成外联制片了。而且这涉及到美术,因为电影的重心是在神农架,跟章明导演合作主要也是在那一个区域,那么到了上海这一带你到那种酒店场所去看,很多东西又不一样了,把我们团队又变成美术了。不不仅仅是场地,包括道具城市,都还是要有符合这个城市气息的那些东西。 好在上海政府这两年,特别是2014年之后,他们推了一些鼓励电影产业的政策,鼓励电影发展那个资金确实是很帮到我们。他们这边政府的效率也很高,我去跟他们提要求帮忙,他们都还能第一时间用他们有限的资源去帮到我了。

与导演的关系:大目标下一切问题都可解决

新浪娱乐: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制片人跟导演之间的关系,制片人可能不想影响导演的创作,但是导演的某些坚持,从制片人要把整个片子的体量控制住的角度来讲,会有一些冲突矛盾。这些问题如果有的话,一般是怎么解决呢?类似这样比较大的问题,您觉得是那种很难以解决的,永恒都会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还是说您觉得每一个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沈暘:制片人跟创作肯定是会有矛盾。创作涉及到用钱,涉及到资源,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体。但是关键还是你跟创作者之间在美学上,在创作方向上,一定首先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在这个大目标下,我真的是认为一切都是可以协调的。而且这一点我觉得章明导演有一种自觉性,因为他毕竟是做独立电影出身的,他在控制成本方面,先天有这样一种意识。《冥王星时刻》从投资体量上、制作体量上本身也是这么多年最大的一次,作为创作者本人,他也特别珍惜这样一个机会,现在整个的产业的环境对他来讲,对这样的创作者来讲也是非常大的挑战。他也会特别珍惜这样的一次机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跟他还是比较好协调,有这方面的这种关系。

新浪娱乐:所以从您的角度来讲,这种关系主要还是靠制片人更多地考虑,而不希望导演去更多的考虑跟制片人关系。

沈暘:我是觉得一个职业的制片团队,他一定是去帮创作者解决问题的。尽管是有这个矛盾存在,但你一定是要帮创作者解决问题的。

影展和独立院线的关系:寻找合理的推广模式

新浪娱乐:您觉得对于中国的独立电影来说,哪一点是更重要的,或者说最重要的?来影展很重要,因为一定要有一个机会让大家看到。现在国内有很多场所去放映这样的独立电影,不仅仅是像资料馆这种地方,甚至会有比如说艺术电影联盟,他们不光国内电影,甚至会引进大公司不会考虑的国外电影。您觉得影展和院线上映这两者哪一个更重要?对于独立电影的发展,您觉得未来或者现阶段最应该做什么?

沈暘:从制片人的角度来看,从独立电影从艺术电影的层面来讲,影展确实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推广平台。因为我们资源有限,就像我们这次,我们所有《冥王星时刻》宣传的人员,影展这些公关联系的人员,包括给我们赶后期、送审,我们团队只有一个半人,跟其他片子那么大的团队在推真的不一样。这一点我也特别感谢上海电影节,因为我之前在上海节做了十多年,那个平台对我团队的训练特别大,因为在上海节也是在最短的时间里高强度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很短的时间里要把所有的活动曝光在公众面前,又要办到一个国际水准,这就是我们团队的能力。这个团队最早在《白日焰火》的时候也是这样去应付的,好在那个时候,差不多我们入围之后,fortissimo定下来要做国际发行。跟电影节的各种配合,其实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经历过这些,我觉得现在我们团队还是比较得心应手,哪怕再累,强度再大。 回到电影节本身,回到对艺术电影的推广本身。大部分的独立电影,一开始都资源很少,资金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电影节的平台最能够帮到独立电影,这个你完全是可以借力的。从这一块来讲,尽管我刚才说你拍电影本身不是为了电影节,但是你未来的发行,从今天这个角度,你一定要想好,怎么样去合理地利用这样的平台,去帮你事半功倍,帮你加分,帮你增加资源,就像这次来导演双周,就是我们一宣布入围,当天晚上就二三十封国际发行的offers就来了,这就是戛纳的力量,其他电影节很少有这方面的体量,能够收到那么多国际买家的邀请。导演双周本身帮你对各种物料的把关,甚至在press kits上,它也会给到你很多的建议。这些都是帮你做加分的事情。未来你再返回到国内,通过电影节的口碑发酵,再来做国内的发行,这就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能量,能量的增加。所以我的经验还是从这样一个模式开始更合适一些,不断升级。 国内现在确实有各种艺术院线,包括新媒体平台,怎么说呢,还是要看情况。从我自己来讲,我觉得我一旦做一个片子我就要对得起投资人;你要对得起投资人,又要把影片做的好,这个是非常两难的。你要对得起投资人的话,你一定要在国内市场有动静,而且国内市场要有一定的容量。爱奇艺对他的艺术院线,对文艺片的推广,他自己在这方面不自觉的一种,你说责任也好,他跟他的平台相匹配的推广能力也好,我觉得都是最合适的。跟爱奇艺相比我在电影节就相当于第一轮销售,第一轮的观众先销售掉。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一个模式,因为如果纯粹从艺术院线开始做的话,现在国内的艺术院线其实还是蛮艰难的。中国艺术电影的体量还不足以支撑起国内的艺术院线,你还是要有其他的相等量的国外艺术电影一起来PK的。 但其实这个跟引进政策还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还是看市场。市场的体量就放在那边。说实话,除了好莱坞大片,其他国外引进片哪怕是奥斯卡获奖的影片,他的市场风险也非常大,所以国内艺术电影艺术院线真的还是蛮难做的。当然观众本身的素质确实随着国内引进这些电影,网络上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电影,观众本身也是在提高,所以我就相信在未来可以慢慢水涨船高,河床能够加宽,希望是这样。

 4 ) Remote Pluto

看的时候,听到类似重庆本地话的“偏远”,听着他的语气,不自觉的冷笑了一声,但下一秒就对这个词产生了顾虑,顾虑着其他不是川渝地区人能理解这个“偏远”吗?我停下来看了下英文字幕,不懂英语的我看着那个不算复杂的单词——remote.
立即就查了一下它的意思:偏远的; 偏僻的; 遥远的; 久远的; 关系较远的; 远亲的;
之后我就放下了这个顾虑。

看你红胖红胖的,衣服也穿的那么好。

想着,起初看这段只是一种简单的落差感,直到整部电影看完,这一丝落差居然不断的被撕开了,不断的叠加递进,那是一种“荒岛求生式”的空间恍惚感,寻找着描写那种感觉的语言,找了很久,起初我想用从深海海底游到水面的感觉来形容这种落差,但后来觉得并不十分贴切,跟着导演从上海一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找野人,听丧歌,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的农家房屋,翻遍了破碎残垣的荒废平房,吃着他们的大米、腊肉,汗流浃背,精神恍惚……这般沉浸式的感受如果只是用“深海体验”一个词就概括了,让人总觉得有那么一些抒发上没有得到满足的感觉。

原来,偏远也是相对的。对于山野中的人们来说,全球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是如此的偏远,仿佛自己也从未留意到我与上海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让我察觉到了这段遥远的距离呢?是这相对的位置,正如冥王星与地球的距离一样,有冥王星的存在,繁茂的地球才找到了和它之间的距离,我眼中的偏远不一定是你眼中的偏远,你心中的高高在上,在活在你反面的人眼中,则一文不值。而导演在描绘反差的时刻并没有把重点放在针锋相对的对照之上,他在诉说着那段遥远的距离,展示着偏远与富饶之间如今依然历历在目的距离具体有多远。


人与自然的距离

是突然想到人和自然这两个词的,很久没有把如此烂俗的两个词放在一起了,时隔多年,那份刻意去强调追寻自然的口号,依然在我身边旋绕,从最开始的“远离喧嚣,贴近大自然”到“说走就走的旅行”再到之后的“诗与远方”,无数人都把寻找宁静放在了生活的前列,甚至变成了一种最“奢华”的生活方式,以炫耀旅行的风景为乐,肆意宣扬着从热门景点寻求的那一丝“神圣”。

看着电影中穿着统一黄色短袖的一小群人,坐在一个就像另一颗星球的洞窟里,特别冲击我,想着,我可以活在脱离生活的生活里吗?我似乎已避开了很多艰苦的生活,或者我似乎还可以去尝试更多艰苦的生活。生活居然还存在超出我预期的活法存在,一种从未有过的扁平感提醒敲打着我,之后他们整齐的并排的继续行走着,我似乎早就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组织”——需要成群结队的富有组织性的贴近自然的队伍,对他们的行为不做任何评价,只是在那么一瞬间,我的内心也产生了一丝想加入他们的念头。

在你离开我们那一天一夜,那时找到的?不,那时失去的。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人与自然那么尴尬的话题,用文字聊起来太艰难了,对比之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艰难”也毫不逊色,意料之中。

但用影像就轻松很多的样子,特别是在章明导演的镜头之下,人和人简单的站在一起就会出现一种我临时想到的描述——“凝聚时刻”,像一层黏人的油,有味道,闷闷的,油亮亮的,密度极高的一种气氛。在刻画剧中人物之间的暧昧关系时,显得特别醒目。

正如我之前写的一句随笔般,“电影里独处的男女总会亲嘴拥抱。”剧中纠葛的男女关系呼之欲出,但相比之下我更在意下面这个问题,为何这样显而易见的浓烈的暧昧时刻在生活中难以凝聚呢?难道只有处在观察者的位置,我们才能留意到人与人相处的乐趣吗?为何自己在生活时并不那么珍视这份难得的互相牵引呢?和朋友和家人,我好想把这迷人的氛围占为己有啊!仿佛这种氛围就是自己梦寐以求追寻的事物一样,它如此稀松平常,紧握或者拥抱它确又是如此困难。甚至我已看到了它存在的比重在活着的自己身上是那么的庞大。今天我又和它见面,真想抓住它永不松手。

我就说“我们以后,可不可以你爱我、我爱你?”

可能在大多影像作品中,都存在这种电影才会存在的质感,存在构思的画面似乎都有这种气质,那画面明显区别去普通影像,而章明导演的画面气质,虽然在这之前只看过他的《巫山云雨》,不敢妄下言论,但在这部中个人感觉那是一种无限接近“无电影感”的气质,甚至有那么一个镜头就像普通人也能拍出来的一样无味。从侧面来看,这份普通似乎也在故意脱离“电影”这个界限。


情欲与压抑

在这挑出这个“无味”的镜头,我似乎故作姿态,但肯定不是为了秀自己的下限,因为一系列“非专业”的表演之下,一堆索然无味的陪着导演爬山的镜头之后,我遇见了那个女人! 曾美慧孜!对这位金马影后也只是通过颁奖镜头里的几个印象,当时毫不犹豫的标记了《三夫》,但出于种种原因,自己没有找到去看这部电影的动机,自己也知道她有在这部电影的演员名单里,但万万没想到她可以惊艳到这个地步,这难道不就是电影五分之四时间中“无味”的功劳吗?

抱着这个寻找无味的念头,我有回头重新看了那些“粗糙”的部分。

对比着曾美慧孜出现后的所有表演,妈呀,我爱上了这个女人!撒子叫演技,撒子叫魅力,撒子叫气质!(失控的重庆话呐喊着~)

人与人距离感,珍视的程度,谁将会是你一辈子才能遇到的“稀客”呢?
这幽怨的眼神,听到男主想单独留下来住时身体微微惊喜的后仰伴随着一小口倒吸的空气。
看着男主洗脚急促呼吸下收缩的后背。怪不得那么人夸!怪不得人家是影后。
洗脚盆翻的那一刻,情欲的“凝聚时刻”爆炸了,把她震个粉碎,双腿无力的摇晃着,面红耳赤,抓耳挠腮,撒了一地。我选择原地爆炸!

这里结合剧情的“设置”,男主的表演也很优秀,公公的那声本以为在国内销声匿迹很多年的枪响,把“偏远”推至了顶点,让男主失去了最根本的安全感,它野蛮到冲破“国情”,吓的本还有一丝非分念头的我们,立马清醒,带着惊恐的眼神,紧紧裹着衣服匆匆逃离。逃离了公公权威的管辖范围,却乖乖的回到了无尽压抑的文化牢笼之中。

这里有一个很长的背影镜头,我仿佛看见了她忍受的一路上装的满满的委屈与苦难,在喘息与颠簸中无意肆虐的散落着,异常的让人唏嘘。

在这无望的眼神中我看见了自己,看见了那些无处躲藏的,数以万计的性压抑,她用双眼裹挟着无法根除的民族文明,把我带去了最为偏远的冥王星,回望地球,我心如死灰。


冥王星上,天空最亮的时候,也不过是地球太阳刚准备蓄意上升却没有显露分毫的阴暗时刻,生活在冥王星上面的人们,一辈子都看不见地球的白天,永远也无法得到阳光的普照,他们向往地球的生活,但那过于遥远,他们渴望与人靠近,但那过于遥远,他们渴望与自然接近,但那过于遥远,有些事的进步难度,就像这无法丈量的距离一样,是两个空间的事,把冥王星和地球放在一起比较本是无意义的,所以才让人如此恍惚,亚健康般的极度疲惫。不必考虑如何缩短距离这件事了,单纯的只是看见了两点之间的距离,就让渺小的人类望而却步。

就让我们先好好睡一觉吧。

 5 ) “失败孤独”路上的自我救赎

有幸遇见《冥王星时刻》的大象点映,先表示感谢。

文艺片分两种,一种是观众能看懂的,一种是观众看不懂的,《冥王星》属于后一种,虽然章明导演已经把观众看不懂的东西解释出来。

个人是比较喜欢文艺片的,不类于爆米花电影的爆炸荷尔蒙,也不类于写实影片的针砭时弊。文艺片在电影艺术中,就像一座飘渺的巫山,看似触碰的到,却云雾缭绕。细琢磨,无非是应了“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话,所谓的观众看不懂的文艺片,也是因为导演“身在此山中”。

个人始终认为文艺片是立足于文学艺术的前提下,超脱于商业又回归于商业的电影。可惜了国内大多数导演把文艺片当成了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好一些的,抒发的是一类人的情感,如娄烨。

就像新生滚迷瞧不起流行音乐一样,文艺片的导演也大多不屑于向商业靠拢,章明亦是如此。

“孤独”是《冥王星》这部影片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东西,延展后续的探索情节,再到最后。摄制组四个人,加上一个向导老罗,还有后面出现的小媳妇,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孤独是社会的通病,有的人将孤独转变成独处,有的人将孤独转变成纵欲,有的人在寻找孤独。

度春是孤独的,意外怀孕之后跟随摄制组走进大山,她来寻找自己的灵山。“不要走在我后面,我可能不会引路。也不要走在我前面,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身边,做我的朋友。”当王准问及她在离开那一天一夜是否找到“灵山”,她回答那是丢失的开始。度春的救赎在妇产医院,不在森林。

丁制片是孤独的,她为了一个没有剧本没有想法的导演的一句话,跟随前往山区采风,一路沟通协调寻找投资。杀猪时的转身,喝酒时的推辞,招待所里的装睡,进退犹疑时的妥协。也许是王准身上巴乔式的气质吸引着她一路相随,当看见王准的心思离不开度春时,她退却的选择了成全小白。丁制片的救赎在电影圈,不在王准。

小白是孤独的,怀揣着一颗电影心跟随剧组来到山区采风,想着给导演留下好的印象,可以在剧本中多一些镜头和表现。奈何又是一个明月照沟渠,小卡片出现的设定很奇妙,“三四十岁的女人”也不是无中生有。小白的救赎不在制片也不在王准,也许就在那张小卡片的背后。

老罗是我喜欢的一个角色,也许是因为他饰演了一个当兵出身的形象,有着兵背后的责任,而外又多了些许的世故。当兵的时候因为和小姑娘谈情说爱,差一点被部队开除。年纪和时光赋予了他生命最本质的意义,那就是想办法活的幸福。老罗的孤独,是始终想要融入这个貌合神离的小团队,也算是为老来的生活留下点酒后谈资。从一开始,老罗就清楚这个小团队是不会拿到任何投资的,之所以还一路相随,跑前跑后,甚至几次想要设法劝阻王准,几次想要独自离开之后,还始终坚持着,也许是因为不甘孤独吧。老罗的救赎不在人,在心。

春苔小媳妇的出现,让整部影片的后半段鲜活起来,也引出了整部影片核心的故事情节。曾美慧孜演的真好,洗脚那一段演的是真的优秀。粉红的低胸衬衣,微露的胸脯,额头滴落的汗渍,还有压抑控制的喘息,一触即发的床戏,意外打翻的水盆,滴落下的水滴,春苔在床上用手接过水抹到脸上的动作,太传神了,这段情欲表现很惊艳!春苔的孤独,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她的救赎不在外来者身上。

最后提到男主王准,王学兵很适合这个角色,粗乱的胡茬自带忧郁气质。从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就外漏孤独的表象,到床戏后的扶窗沉思,到进山后的种种。说实话我不太想谈论王准这个角色,总感觉我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我更能感受王准的双重孤独,甚至是三重。所以我更加喜欢影片中度春与王准说的那句话:你可以向孤独卑躬屈膝,却在年轻女孩身上寻找片刻自由。

有人说王准是导演章明的自我写照,是与不是,也无关紧要。只不过最近每次提到孤独这个词的时候,总会想起古人的那句“为赋新词强说愁”,老罗已经说出了生活的本质,又何必寻求那无谓的救赎。就像歌中提到的“你不是真正的快乐”,那可知鱼之乐?

再说句题外话,影片本身运用了很多的长镜头,这对于我来说,算是一件意外所得。长镜头+山区+云雨+寻路,让整部影片在氛围以及故事性上,多了很多有趣的味道。

个人拙见,浅尝辄止,希望可以对观者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为影片多贡献一些票房。

 6 ) 导筒× 章明:每个人内心都有晦暗不定的“冥王星时刻”

导 筒 系 列 专 访

第二届

平遥国际电影展

PYIFF2018

导筒 x 平遥国际电影展

《冥王星时刻》导演章明专访

冥王星时刻 The Pluto Moment

导演: 章明

编剧: 章明 / 龚竽溪

主演: 王学兵 / 刘丹 / 易平 / 曾美慧孜 / 李心然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今年戛纳电影节上,三部中国电影分别入围了三个重要单元,其中由章明导演的《冥王星时刻》入围了平行单元“导演双周”。

《冥王星时刻》剧组在第二届平遥电影展

导演王准(王学兵饰)前往著名演员高丽(母其弥雅饰)的拍摄现场探班,尽管与高丽已经分居,但王准仍希望高丽尽快确认为自己新片拍摄的档期,高丽却反过来讽刺王准剧本遥遥无期。

带着现实的压力,王准结伴丁宏敏(刘丹饰)、白金铂(易大千饰)和度春(李心然饰)一行四人,来到湖北深山采风,为拍摄一部关于当地丧歌《黑暗传》的剧情电影做前期的勘景和素材搜集。丁宏敏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她带着年轻的男演员白金铂随行。度春是电影学院大三的学生,也是王准的粉丝。

尽管有当地向导老罗带队,四人却仍在深山中迷路。行住的艰难,使四人的心理备受煎熬,亲疏关系发生了变化,致使他们渐渐模糊了此行的目的。山林中的遭遇,与上海都市的现实犹如梦幻般的呼应,王准内心的黑暗和茫然也显露无遗。他们在暴风雨中偶遇质朴的山民、执着的村妇春苔(曾美慧孜饰),并终于聆听到年迈歌师在葬礼上夜唱丧歌《黑暗传》。第二天,王准在凌晨的山谷醒来,这似乎是他一直在追寻的光明。

章明

章明导演于1996年完成他的导演处女作《巫山云雨》,并在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全球首映。影片随后获得韩国釜山、意大利都灵、瑞士佛里堡和加拿大温哥华等多个国际电影节的首奖。之后,章明保持着稳定的创作,编剧导演了影片《秘语十七小时》 (2001)、《结果》(2005)、《院长爸爸》(2006)、《新娘》(2008)、《郎在对门唱山歌》(2011)、《她们的名字叫红》(2013)等,获得多项国际级奖项荣誉。

采访正文

导 筒:

《冥王星时刻》中人物的关系让人印象深刻,重心在不停发生变化,制片人和小白和导演的关系在影片的中间部分差不多就告一段落了,反而是导演王准在度春和春苔之间做了一个徘徊,又和度春明确了一些情感上或者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您为什么会这样去设置?

章 明:

我觉得这是写剧本的一种方式,因为有很多电影,比如说像现在《现代启示录》这个电影其实也是这样的,它行走的路线是一条很明确的线索,但是中间的事情是岔开的,我觉得这个跟实际生活也比较符合。如果做的那种前后因果关系特别强的勾连,戏剧性那么强,太人为了。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现代启示录》现场

导 筒:

王学兵前段时间和戏剧导演陆帕合作史铁生的《酗酒者莫非》,也是一个在困境中的人。您的作品中戏剧性或者冲突特别强的片段几乎没有。

章 明:

是,基本上没有。我很少看话剧,但是也看过一些非常好的话剧。但是我觉得非常好的话剧都不是我印象中的或者是大家常见的这种话剧。我记得以前很早以前看看过一个德国的话剧《屠夫》非常好,完全不是我在中国环境里面接受的这种话剧的信息。我觉得这个很好。

其实现在的话剧我大概也知道一些,但我觉得大部分都是更偏商业娱乐性那种。所以就不会特别有兴趣去看。大部分卖座的也都是那样的,实际上就跟小品演出差不多。

波兰演员桑德拉·科曾尼克与王学兵在《酗酒者莫非》排练现场,该剧改编自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由波兰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图为田冲导演,朱旭主演的1982版《屠夫》。1980年北京人艺率《茶馆》应邀参加西德曼海姆民族剧院建院200周年的庆祝活动,1982年曼海姆民族剧院带着他们优秀的保留剧目《屠夫》回访中国并参加了北京人艺建院30周年的纪念活动。

导 筒:

随着故事的发展,本片的视角在各个人物之间切换,摄像机也跟在他们身边游走。这样是不是在拍摄上增加了难度?

章 明:

这只是一个想法,我的电影就都是想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复杂一点,但是实施起来都很简单,我一直希望用简单的方式来来展现那种不简单的内涵。

冥王星Pluto的运行轨道

导 筒:

您之前一直有自己掌机的情况,这一次的摄影您是怎么去和摄影师沟通?自己有没有亲自上阵去完成一些拍摄工作呢?

章 明:

偶尔会自己拍一下,因为我合作的好几个摄影师的身高都不是特别高,在一米七左右,他的视角会变得有一点点仰视,那个时候我会代他们拍一拍,还有一些是在拍的过程当中,会发现一些细小的变化,那个是很难去规定摄影师怎么去做的,所以有时候也会自己去拍一下。

拍摄之前就会沟通定好,我总是希望摄影师能够完全领会我的想法。但是有时候我合作会遇上新人,这次合作就是一个新人。虽然我们交流起来很愉快,但有时候想法毕竟是很难完全传达的,还是会有一些执行上的问题,过程会变得长一点,拍得会比较慢一点,不过最终还是能达到我要的效果。

章明在《她们的名字叫红》(2012)拍摄现场

导 筒:

在这些拍摄的过程中,耗费时间最长的是哪一段戏?

章 明:

开始杀猪的戏。因为我们本来是打算两天拍完,但结果是拍了六天,因为我们刚拍就下雨了,我刚说改成下雨拍的时候又出太阳了(笑)。

上个镜头还在下雨,往下又变成太阳照着,从理论上来讲如果发生在有限的一个时间里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一般的观感来讲,在这些地方需要一个时空的连接,要不然也不会花时间保持一个统一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当然这个电影里面也有一些部分做了非时空的连接。我们天晴的也拍了,下雨的也拍了,但都不完整。后来把天晴和下雨的素材,在阴天这个方案里面选了一段,把它剪在一起。开始有点雨,慢慢就晴了。

《冥王星时刻》剧照

导 筒:

真正符合《冥王星时刻》的时间每天只有太阳没升起之前和太阳落山后的半个小时,时间非常短。

章 明:

因为我想做出一种从头到尾看不出来是白天还是晚上的感觉。我觉得如果真的做出来这样的影像,会是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当然我也跟摄影师和灯光师探讨过,能不能整个电影的基调都是感觉不像白天,也不像晚上,整个电影都出来这种基调。但是灯光师也没有办法完全实现。我也不想用调色达到那种效果,太假了,还是拍出来的好。

《冥王星时刻》剧照

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所有的戏都在阴天拍,要有阳光的话,就很明显是白天。但所有戏在阴天拍也很不现实。我们的拍摄周期会拖得很长,或者是你每场戏都是在早晨天亮和傍晚那会儿拍,只有最多四十分钟的黄金时间。这样周期可能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理论上来讲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很多戏都是有意的在这种半明半暗的时间段去拍,但是不可能每一场戏都那样去做。

导 筒:

在和演员的沟通方面,您不是一个特别爱在现场指导的人,您会怎样和演员做沟通,怎么去激发您需要的那种感觉呢?

章 明:

其实我觉得任何导演都没有特殊的方法。在之前大家在一起来读剧本,这个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是怎么样去跟他们沟通、激励,怎么样去调动他们的潜力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你是不需要去调动,而要避免给他们更多的交流,这个也是方法之一,具体的一些沟通方式不一样。但整个过程其实每个导演都应该是一样的。

章明在《冥王星时刻》片场

我其实很少去跟演员说戏,我跟他们的语言互动都比较少。有些导演是从头去讲,我是从结果来讲,我需要哪种效果和结果,让演员怎么样去完成。我不会去启发你,很少去示范,只是给出一些可能会展现的状态。因为我觉得作为演员来讲,不管是职业演员,还是非职业演员,既然选中你,都希望你能够达到我需要的效果,包括非职业演员,选中你肯定是你能达职业演员达不到的那种质感。

导 筒:

您会给演员全部的剧本吗?还是说每个演员只有他自己的部分?

章 明:

会按他们的要求,他们有的需要看全部剧本,有的时候只需要看他自己的,没问题。

导 筒:

您这次和另一位编剧龚竽溪是怎样合作的?

章 明:

我写完剧本之后也修改过很多次,因为我的剧本是不停在变换视角,所以说我觉得女孩的视角,或者女制片人的视角就可能需要一个女性的参与。一般人对我的印象说我就太直男了。(笑)

导 筒:

听过这种说法。

章 明:

对,我想找个女性编剧来参与女性视角的部分,但实际上她对女性的这种意思可能也不是我想象的那种方向,所以她改的反而不是女性的这个角度,可能是一些比较细节的东西。

章明与龚竽溪在戛纳

导 筒:

影片中的声音和环境音都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比如各种语言的切换、喘息、枪声、丧歌等等,这一次的声音创作幕后一定有不少故事。

章 明:

我是对声音比较敏感的一个导演,而且我要求录音师同期要做的很好,不是什么都靠后期来弥补的。我觉得后期的声音无论怎么做,出来都是空洞的,有种塑料感,所以我尽量保留同期的声音。按中国人做后期的那种习惯,是做不出来的,拟音和功效都是固定的套路,你听都觉得是假的,我觉得中国到现在为止,我就没碰上几个人,能把脚步声做到非常好的,都做得比较假。任何一个鞋底,任何人穿任何一种鞋,在任何一种路面上,它都是同一种“哒哒”的声音,而且他们都是用鞋子敲。我在国外看他们拟音走路,鞋都有几千双,各种鞋和不一样材质的路面,一定是很真的那种。

《冥王星时刻》剧照

国内的一些拟音师的工作习惯,和我想要的声音效果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尽量就是现场收音,尽量用现场,当然要做5.1的话,就会很困难。因为声音都会搅和在一起,要把它分开。同期的时候你不能分开,只有在后期才能把它分开。除非不要5.1声道,不然一定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分开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被去掉,再重新补上去。其实很多国外的艺术电影不追求5.1声道,中国人好像觉得不做5.1就不是院线电影,是这种感觉,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都是比较简单的声音。但是5.1要做得很好的话,真的要下很多功夫。

我对我们这次的声音还算是比较满意。后期做了一个很漫长的声音处理过程,严重的超时,在声音上花了一般电影可能十倍的时间。我在戛纳放的时候听,效果很棒,声音还原得非常好。

《冥王星剧组》剧组在戛纳 @章明film

导 筒:

声音在后期处理上的难度主要是在哪里?

章 明:

一般人可能想不出来,有1000条音轨,你都无法想像,那么多音轨,每一点声音会有一层,每一层又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向里又是很多层,所以经常我们做声音的时候机器受不了负荷会崩溃,到最后我们自己也崩溃了,那个机器也点有问题。但人家都说没有你这样做声音的(笑)。

导 筒:

这次后期调色的比重大吗?

章 明:

基本上尊重原来的色彩,只是把整个影调统一一下,或者是把暖调、冷调的地方做一下区别。很快就调完了,就一个星期左右,基本上拍什么样是什么样。

导 筒:

老罗这个角色的设置以及视角在他身上的停留会让人产生很多思考,很多你不想看到他的时刻他偏偏在那里,为什么会这样去展现这个老罗这个人物?

章 明:

我觉得他就像我们在现实当中有些人、有些势力你不得不跟他在一起。他代表这样一种你离不开、也没办法摆脱,还需要他帮助的一种人。你跟他是完全敌对但又共生的关系,就像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但他也不是一个坏得很彻底的人,他也有人性的方面,也不完全是一个强势的代表。可他做出来的事情就是这样,我觉得老罗完全能够表现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冥王星时刻》剧照

导 筒:

开头发生在上海的戏份有缩减,而且本来是放置在结尾的,最后是怎样定下现在的最终版本的?

章 明:

按照原剧本确实是放在后面,剪辑出来之后,放在前面显得比较光明。但是我自己本意还是希望放在后面,希望以后有可能看到一个长版。

导 筒:

影片结尾的时候虽然主角又回到了自己的原点,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好像又有一些东西改变了,并且伴随着很明显的音乐出现,以及城市的微光。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收尾?

章 明:

我本来是想拍一个特别绝望的结尾,但我也是一个很容易妥协的人(笑)。

导 筒:

国内的电影环境在这十几二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您的感触是什么?

章 明:

可能这就是要我要拍《冥王星时刻》最根本的原因,这么多年我就是想表达一种自身的状态。冥王星就是太阳系里面最边缘的最难抵达的一个星球。

导 筒:

它现在还被排除在太阳系行星之外了。

章 明:

是,所以我觉得非常有象征性。

左起:王学兵、母其弥雅、章明、戛纳“导演双周”选片人Benjamin Ilos、“导演双周”主席Edouard Waintrop、刘丹、制片人沈旸

导 筒:

从剧本阶段到成片,您在心态上有没有发生过改变?对您来说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

章 明:

想表达的初衷没有变,只是可能打了很多折扣,一定会这样的。困难的话还是来自于自身,当自身的创作目的达不到的时候,就是对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我自己的冥王星时刻,我自己内心和目的晦暗不明的时候,那个时候心情也会很灰暗。

导 筒:

您在片场焦虑吗?

章 明:

片场实际上已经不会又太多变动了,最多有一些即兴的东西。那个时候你知道大局已定,没有那么多钱,不可能拍100多天、200多天那样。所以你必须在50天之内完成。所以说你就已经没有自由想象的时间了,拍摄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将过去的想法实施,就像施工一样,你的预算、你的周期都摆在这个地方,我不想破坏这种游戏规则。

导 筒:

不少创作者在拍摄现场会比较抓狂和焦虑。

章 明:

会,这个是很普遍的,很正常。所以我总是希望拍摄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不要再往深处去了,因为之前已经交流过了,你不可能在片场又立即找到答案。当然也会有很多即兴的东西,但不会改变大局。

导 筒:

有没有哪一个片段是现场的、即兴的发挥?

章 明:

洗脚水那场就是即兴,其实原来不完全是那样的。王准和春苔两个人大的关系实际上是已经确定的。但是因为道具人员不小心把洗脚水打翻了,因为王准没有打翻洗脚水之前地上应该是干的,不可能是湿的,所以他们在那不停地吹,根本吹不干。忙了一个小时我去看他们在干嘛,他们说想把地面弄干,我说算了,就让它渗到地下去吧。

《冥王星时刻》剧照

所以后来拍的时候就没有去拍地面,打翻之后才把镜头摇下来,地面本来就是湿的。我到楼下去看,就决定下面的程序完全改了。水滴下来,春苔去接,水滴在手上。完全是当时我即兴想出来的,但实际上开始不是那么设定的。

导 筒:

还有没有其他的像这种改动?会不会因为演员做了一点现场的调整?

章 明:

类似这样的很多,但都是细节的改变,就是它不会影响整个大局。演员的部分会有,比如像老罗,很多东西他是完成不了的。

导 筒:

扮演老罗的演员之前在您的电影里出现过。

章 明:

他很多东西是完成不了的,因为他记词只能记几句话,所以不可能在他身上拍长镜头,除非是整个长镜头里面,到他只说一句话两句话那可以,如果到他那要说很长一段话,就不可能持续地拍他了。他记不住那么多,肯定要说错,而且他说错完全是穿帮那种说错。因为有些演员说错可能还挺有意思,但是他那种肯定是穿帮的说错(笑),他会说“啊呀我说错了”,这段就没办法用了。

还有一大段即兴的就是,我让小木屋的村民,那个采药人,我给他规定了一个范围自己说。如果你告诉他随便说,他就说不了。他就会问你,导演,我下一句说什么?他会这样,所以我就告诉他,说说当时你怎么认识他老婆的,他就说了,我让王学兵跟他即兴地去接,这个也是即兴。这场戏和洗脚水那场戏,实际上本来都没有打算拍通宵的,就是因为这么一改,都拍成通宵了,因为计划都打乱了,就需要一遍遍地来。

导 筒:

这样一场戏一般会拍多少条?

章 明:

数不清楚,因为他可能说到几句他说不下去了,又从头来,或者从某个地方开始,接着往下说,最后把它接起来,所以那个地方必须要快速地剪来剪去。

导 筒:

这一次您有没有特别想要突破的地方?

章 明:

当然还是很想要去做出突破的,就是视角的转换,这是我以前电影里面没有的。而且这次拍摄的角度,只有极少部分没有办法的时候必须是仰视,可能就很少出现这种情景,基本都是平视的,因为我希望摄影机这个东西,它是存在的,不管任何电影其实摄影机都是是存在的,你必须承认,它就像一个跟随者一样,一直跟着身边。可能代表观众的角度,也代表上帝的角度,它一直是一个平行的视角。

摄影机跟随这个人,到下一场再跟随另外一个人,是这个电影最大的一个特点。刚开始其实我还分了段落的,1、2、3段,甚至每个段落取了名字,后来觉得这个好像有点太刻意了,我自己把它否定了。其实能看出来就看出来,看不出来,其实也不影响。

《巫山云雨》拍摄现场

导 筒:

如果有觉得需要重拍的地方会不会有压力?

章 明:

其实没有什么压力。回去拍戏,我重新拍没问题,但是要得控制在总的周期里边,可能你这里时间拉长了,别的地方你要缩短,我自己会调整。我基本上我从来都是满足预算和周期的,基本上从来没有超期过。我的电影都是这样的。

沈暘:《白日焰火》、《少女哪吒》、《 东北偏北》、《路边野餐》、《冥王星时刻》、《地球最后的夜晚》监制

导 筒:

您会比较喜欢哪个角色多一点呢?

章 明:

其实导演对每个角色,他的喜欢是一样的,角色如果不行,他会把这角色拿掉。这些元素集合起来,才能完成一个整体的想法。如果缺乏某一个元素之后,这个想法就不完整了,需要这些角色一块去做平衡。

导 筒:

对于年轻的创作者,特别是对独立电影感兴趣并且正在进行创作的年轻导演们,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章 明:

我建议很简单,现在拍这种片子,你只要进行表达自我的创作,我觉得你可以非常自由地拍。但如果你要想走到公映这个环节,也许去跟老罗混在一起,而且保留自己的表达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笑)。

导 筒:

您的新片《热汤》是不是也是一直在做调整?

章 明:

在剧本阶段调整的比较多,以前只是意识形态上的一些把控,界限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清晰,现在很多细节上的部分都要修改。但一定程度上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种修改也是比较折磨的,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整改意见。《热汤》是准备要拍的,已经找到一部分投资了,虽然也不多,但我的电影投资都不多。

导 筒:

《冥王星时刻》是您投资量最大的一部电影吗?

章 明:

因为如果跟中国电影同步去比的话比的话其实更小。比如说现在一半的电影预算比过去,比如说早期拍,也是几百万拍,比如说商业片过去几百万可以拍,现在不可能了,涨了十倍都不止。但是我的预算可能只涨了一倍。跟这个通胀的比例,物价的比例涨幅去比的话其实反而更小了。我手头其实有好几个新的项目在准备,但是《热汤》是要拍的,说不定会下个月开始,现在正在找演员。

导 筒:

不知道《冥王星时刻》什么时候会大范围地跟观众见面?

章 明:

这个我们的出品方爱奇艺影业会根据市场做出专业的判断。可能会考虑先在文艺院线点映。也会有大规模的公映。而且爱奇艺有专业的网络平台,观众也可以在网上看到我们的电影。但是我觉得这种5.1声道和遮幅放映的电影是为了大银幕拍的,其实最好还是在影院里看。

导 筒:

您现在自己进电影院多吗?会看什么样的电影呢?

章 明:

偶尔会去看,最近只看了《江湖儿女》

导 筒:

对于《江湖儿女》您是什么评价呢?

章 明:

应该是贾樟柯最成熟的一部电影。

导 筒:

在电影史上您比较喜欢哪些导演?

章 明:

到现在为止我最喜欢的还是安东尼奥尼,其次是布努埃尔,然后是塔可夫斯基,这几位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Michelangelo Antonioni

路易斯·布努埃尔 Luis Buñuel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其他还有一些导演,我个人感觉他某一部电影挺好,比如像波兰斯基《唐人街》,那个电影挺好的,《教父》现在其实我觉得挺好的,但他其它的作品可能我就不那么喜欢,不像刚从那几位导演,可能大部分作品我都很喜欢。

罗曼·波兰斯基在《唐人街 》(1974)片场

因为我觉得像《奇遇》这种电影,至少我现在看来,可能以后在镜头调度和场面调度上已经没有任何电影可以超越它了。电影它的可能性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可能性了。剩下的所谓彻底改变电影的形态的方式,我觉得只有像VR电影或者是全息电影跟过去的电影不太一样的。在已有的电影的范畴之内,只有这两种途径可能在美学上会发生变化,有一些可能性。而且技术其实从来不是一个不限制。

蕾雅·马萨利、安东尼奥尼和莫尼卡·维蒂在《奇遇》(1960)片场

导 筒:

像蔡明亮导演的《家在兰若寺》这样的VR电影您会尝试吗?

章 明:

没人找我拍(笑),所以我没这个VR的想法。

蔡明亮《家在兰若寺》 (2017)

 短评

平遥电影展 睡足一个钟…求求各位文艺片导演了,别再拍深山老林里的农村的奇怪的仪式了,把你自己感动哭的那些哲学思辩,我们压根没兴趣,更不要让演员用台词的形式说出来………拜托了

5分钟前
  • Jue
  • 较差

传言需要失明才能应验,生命需要止语才能行走,道路需要涉水才能趟过,丧歌需要死亡才能演奏。据说往生的人若没有渡河,就会变成野人在丛林里出没。我们追寻一场死亡,等待一场大水,饮酒传递爱意,接水抚慰情欲。眼冒绿光,化身野人,燃起星火,在每个幽寂而孤独的时刻,我离地球很远,离冥王星很近。

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也许拍着拍着就有灵感了。你这话听着让人感动”!一个导演把一个导演拍电影采风的过程拍成了电影,于是就有了这部《冥王星时刻》。现实与梦幻的交织,有诗意但不丰富,更多的还是神秘,复杂的人物关系,抖机灵一般让人会心一笑的台词,道出了电影拍摄中的诸多无奈,也指向了人生的思考。最喜欢夜宿小村寡妇家那一段,拍出了双方的暧昧与克制的精髓,捧水而睡,熄灭心中情欲的火。最后,但凡叫老罗的家伙,都挺可爱有趣的。

13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前半部分公路片部分看得有些困顿,但后半截真是精彩,女二号甚至比女一号更出彩。也有牛逼的长镜头以及山林野人的传说,村落很是迷人。建议精力充沛之时观看,不然容易撑不到后面。

15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导演双周看了首映,印象最深的是电影里的女性角色各自极致。为男导演挡酒处理事物的女制片,年轻有思想可以与男导演交流的女摄影,肉体饱满且仰望男导演的村妇,分别像是男性向往的母性,青春与欲念。每一个都被男人需要着,却又都残缺着。

19分钟前
  • 麦子
  • 推荐

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学院派的拿腔拿调,很希望主角说人话。

20分钟前
  • 張子易
  • 较差

为什么在《秘语十七小时》中微妙的关系描绘和《郎在对门唱山歌》中的跟随长镜在此完全失效了呢?我觉得其一,人物的活动范围没有边界。章明的人物关系展开比较接近于荒诞派戏剧,为了让人物充分对撞,必定要设定一个边界,如《巫山云雨》中的瞭望站,《秘语》中的峡谷。其二,景深调度与视点镜头过分强调“观察”,而失却了在同一场景中发展多人关系的可能性,即无法通过某人物的视点去嘲讽他人,嘲讽是属于导演的。视点转换也过于频繁。其三,麦高芬《黑暗传》过于模糊,它可以是葬礼真唱,也可以是请人演唱,甚至还有很多变体。所以最后《黑暗传》出现的时候只是背景音乐和字幕而已,因为它的场面无法唤起回归感。纵向运动是一个阳性的运动,所以当后段镜头行进时,丁的角色几乎消失了。最后一镜纵向镜头借王的视角转侧向,最后停住,或许是变化的开始

21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较差

人物关系之微妙与暧昧恰如冥王星的地位一样尴尬,制片人拉的电影赞助和导演的剧本灵感就像乡政府的车一样永不到达。然而最让人意想不到和念念不忘的却是密林深处一个思春的小寡妇,伸手接你的洗脚水,和脸上泛起的一抹红,便让人无耻的硬了。曾美慧孜,看名字以为是个日本人,演得很性感,下次重拍《水浒传》,潘金莲的角色就是她了。

26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丁制片开玩笑地说,三四十岁的我们有,二十岁的我们也有。可究竟什么样的才是男人想要的?越往山中走,他就越迷茫,却在这山林深处遇见情欲的激荡,粗粝且撩人。曾美慧孜即是肉欲的化身,袒露的胸脯,泛红的脸颊,无法克制的喘息,伴随着总是汗涔涔的呼吸,她是那一抹无法名状的渴望。

28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一个以机会主义为思想方针的知识分子剧组,闯入了一片以实用主义为行动纲领的乡野原始森林。初始的困惑在人物之间如接力棒般传递,带着无目的的试探,又如电筒一般忽明忽暗。直到点了烟淋了雨,像是一脚踏空坠入虫洞,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待再次回到现实社会,一切都混沌了,界限模糊了,黑白颠倒了。镜头内的人物出现了消失了,镜头外的声响减弱了放大了。王学兵饰演的导演从头至尾都搞不清楚想拍什么,也许一部电影中、一段关系中,我们最终看到的,其实根本不是导演、不是对方想让我们看到的。2018年快结束了,第一部华语五星我给《冥王星时刻》。

3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导演说打翻水盆是意外 后面曾美慧孜在楼下接水的片段是即兴的表演 这姑娘太厉害了

38分钟前
  • t0psh1t
  • 还行

明白赛人说的“性感”是什么意思了,整部电影有一种浮动的情欲,这种情欲与暴雨与泥泞与曲折的山路进行相互作用,在影像和现实空间中肆意弥散。这是《冥王星时刻》的神秘之处,完全区别于新导演们的伪阿彼察邦风格。内核及男女尬聊的形式相当洪尚秀,但绝无半点模仿或致敬的痕迹。章明完全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方式,又很聪明地(无可避免地)给人物赋予剧组勘景的任务,艺术工作者之间的哲学交流变得顺理成章。当我以为它要变成一部无聊的消耗体力和精力的“登山电影”时,曾美慧孜出场了。空气中欲望的浓度在那一刻达到峰值,她的服装、动作乃至呼吸里都是戏。伸手接水是最高级的情色段落,而这居然是现场即兴发挥的。曾小姐拿影后是迟早的事,她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比春夏更强大、更鲜活、更有包容性的存在。只几个镜头就让观众确信她已经融化在角色里。

43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上海这么偏远的地方,没去过

44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C-】在试图表达之前,麻烦先说人话。当人物傻站在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编剧痕迹明显的台词时,那就什么观感都被破坏了。关于一个进入创作瓶颈,但还是要假装自己还有创作能力的导演的故事,看完后却发现,这就导演本人。王准看不到观众看不到的东西,章明也未必看见。《冥王星时刻》就和那首《黑暗传》一样无趣。

47分钟前
  • 掉线
  • 较差

年度最作者电影的国片。稳定风格、独有笔触、自我指涉,三部曲之一,多年积蓄的阶段性呈现。双重感知落下来,是艰难不堪现实世界与孤独迷茫精神之旅的交叠。噩梦之后,重回巫山,源泉还是黑暗之心?未完成的人物结构、不断移转的关注、微妙而强烈的情欲、丢失的闲笔、太日常的神秘和被包裹的私人情绪。

48分钟前
  • bloom
  • 力荐

尬且自恋。

52分钟前
  • toska
  • 较差

曾美慧孜可以用后背演戏

57分钟前
  • Virgohi21
  • 还行

是一部有趣的电影,不断行进中的身后跟拍,几次溘然梦醒,大叫有野人,甚至是天黑落雷雨,滚烫而来的情欲。导演不断撩拨观众的好奇心,你以为有故事发生,至少,总要发生点什么吧,结果在那趟采风之旅中,什么都没有发生。甘当后援、言语较量、心如死灰的女性角色,似乎构成了许多种电影观众。可是,那些过于书面文绉的感慨,却不能为电影要探讨的话题背书呀。刘丹和曾美慧孜身上,各有死火山与活火山🌋一般的情欲,很棒的女演员。然而,名为《黑暗传》的丧歌,包括那个洞穴,又让人联想到需要共情的四个春天。想穿过那些生命的黑夜,可不是简单操练,推衍几盘就行的呀。

1小时前
  • 木卫二
  • 还行

戛纳最差,之一,矫情的快尬死我了。

1小时前
  • Peter Cat
  • 较差

王导演是孤独的,他有才华,可是没人懂他。度春是孤独的,她怀孕了,孩子的爸爸却一无所知。小白是孤独的,他是一个被忽略的存在,没有人在意他的意见。春苔是孤独的,她被“囚禁”在大山,和外界隔着一条鸿沟。正如冥王星也是孤独的,它是太阳系最外围的一颗行星,曾经还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大家庭。有人说,我们的一生会遇到过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曾经我们相亲相爱,如今我们天各一方;曾经我们情同手足,如今我们形同陌路;曾经我们相见恨晚,如今我们有缘无分。

1小时前
  • 朝暮雪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