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友

悬疑片法国2014

主演:罗曼·杜里斯,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拉斐尔·佩尔索纳,伊希尔·勒·贝斯柯,奥萝尔·克莱芒,让-克劳德·古卢姆伯格,Bruno Pérard,Claudine Chatel

导演:弗朗索瓦·欧容

播放地址

 剧照

新女友 剧照 NO.1新女友 剧照 NO.2新女友 剧照 NO.3新女友 剧照 NO.4新女友 剧照 NO.5新女友 剧照 NO.6新女友 剧照 NO.13新女友 剧照 NO.14新女友 剧照 NO.15新女友 剧照 NO.16新女友 剧照 NO.17新女友 剧照 NO.18新女友 剧照 NO.19新女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10

详细剧情

克莱儿(阿奈丝·德穆斯捷 Ana?s Demoustier 饰)与罗拉(伊希尔·勒·贝斯柯 Isild Le Besco 饰)从7岁起就是要好朋友,这对闺蜜分享成长过程中所有的甜酸苦痛,然而罗拉在生完女 儿露西后就因病逝世,留下哀伤的丈夫戴维(罗曼·杜里斯 Romain Duris 饰)独自抚养女儿。身为教母的克莱儿决心遵守对罗拉的承诺,好好照顾戴维和露西,但自己却陷在好友离去的阴影中,难以平复。  某日她鼓起勇气去探望戴维,却惊见对方戴上假发、一身女装,浓妆艳抹的给婴儿喂奶。原来戴维一直都有变装癖好——克莱儿从开始发现时的震撼,转变为协助隐瞒,甚至鼓励对方穿上女装和她外出购物,这让她隐约找回了罗拉相处时的姐妹情谊。然而为了维持这段特殊关系,克莱儿需要对自己的丈夫吉尔(拉斐尔·佩尔索纳 Rapha?l Personnaz 饰)不断撒谎,终于陷入由友情、...

 长篇影评

 1 ) 新女友

2016.06.20

本来想说,怎么总觉得看过些法国电影,都这么“三观不正”呢,然后才发现,哦,又是欧容的啊。

看的第一部应该是他的《登堂入室》,层层递进,一切能登堂入室的,当他们从想象中进入现实里,是惊喜还是不安?后来的《泳池情杀案》、《八美图》,艺术家总是对女性更有兴趣的,是啊,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也是一条深不见底的海沟。你能想得到的所有可以形容人的词语都可以在女人身上找到,还记得那本厚厚的书么?

哦,《时光驻留》也是他的,相对比较传统了些吧,虽然因素仍不少,但总归不会让人太奇怪。

长相气质不同寻常的新女友,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长得并不算美丽的女主,平静生活中看不到的画面,若这些在现实中也会有,又有多少人能像看电影一样平静看待呢?(也许并不平静吧大多人。)对研究没兴趣,电影也只是凑凑热闹,还是传统的人,能看得下去,也能平静看待生活中的种种,只是不会想参与其中而已。

突然想到正好打开却没看的《花容月貌》,才知道也是他的,不知又是怎样一番风味。

 2 ) 从“旧”女友到“新”女友:没有流动起来的“酷儿”

对酷儿来说,情欲的探索和体验,可以是没有始点也没有终点的永远未完成状态。因此也许可以认为,自由的情欲表达是没有一个功成名就的“解放”状态的,因为它没有本质,没有“唯一真相”,也没有一个高潮式的终点。


这部电影的好处在于把情欲元素尽可能多地摆了出来,然而,它仅仅是“多元”,却并没有流动。影片传达出来的并不是一个“体验”情欲的过程,而依然是一个本质主义的、发现真相的、“由压抑到解放”的故事。


这里并不是说这种励志型故事不可以。我想,情欲的多元可以两种途径来展现,一种是侧重表达碎片化且流动的私人感受(从内向外看),一种是侧重在它相对完整和固定的公共政治性状态(从外向内看)。如果要展现前者,影片就需要展现私人的情欲张力(在每一个状态中的“不同”纠结,并且这种纠结无法彻底完成;甚至于,不同纠结之间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而如果影片要表现后者,就必须要展现出为何压抑的政治/社会原因。(前者意味着不存在一个唯一真实的自我,因此“自我”永不可能完全表达;后者意味着存在一个唯一真实的自我,而之所以“暂时”没有完全表达的原因是社会政治环境——因此,逐步破除掉这些外在压抑,这个自我就可以被完全表达。)
可影片二者都没有做到。我认为影片的失败在于其贪多求全又样样不全。我猜测导演是否想对两方面进行调和并综合表现,而这个调和似乎失败了,变成了一部扭扭捏捏、不伦不类的,仿佛文艺片和商业片都想霸占、又都没霸占好的四不像。


片名“新女友”,显然一语双关既指男主也指女主,他们互为“新女友”。(对于戴维,克莱尔是他的新女友;对于克莱尔,弗吉尼亚是她的新女友。二人的旧女友都是罗拉。)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他们需要互为新女友?


男主戴维的情欲展现在“私”与“公”两个状态之间的改变(或者说是由流动到固定,由碎片到整体的转变),并非以罗拉的死亡为转折点,而是以克莱尔的发现为转折点。似乎可以认为,男主在单独相处、和罗拉相处、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候,他极具个人化的性向性别都不成为一个“问题”;换言之,他可以安然享受“模糊的自我”而没有把自身情欲“社会化”“政治化”“标签化”的必要——也就是说,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压力,但这个压力不成为他不能享受自我的缘由。而被克莱尔发现之后,他依次开始了:有出柜压力→初步出柜的惊喜→出柜挫败→出柜成功 的具有明显方向性的变化过程。为什么戴维之前不需要为自身情欲定性,而之后就必须要为自身情欲定性?唯一的解释是,因为克莱尔不是罗拉——罗拉安于私的状态,而克莱尔不安于私的状态。如果影片要在政治正确的公共领域和无所谓政治正确与否的私人领域均衡表现了话,戴维和旧女友罗拉的状态就应当和戴维与新女友克莱尔的状态一样自由、完整、快乐——起码也要同等分量。可影片显然不是如此。因为戴维情欲的社会化并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的,他的惊喜、他的愤怒、他的痛苦与最终的成功,都使得戴维在“旧”女友面前是否有过完全”自愿“”主动“"美好”“真诚”的状态打上了问号,而呈现给观众一种似乎只有政治化了的、定型了的性别性向才更有价值的倾向。(因为对于他于旧女友前的状态叙述完全通过自述,只是孤证。那就有两种可能:一是确实如此;二是他那时还没发现“真相”,所以那时以为的快乐其实不够快乐。而后文的发展完全只印证了第二种可能。)这似乎使人认为,戴维的性向和性别其实是有一个唯一“真相”的(这个真相就是他是个女人o(╯□╰)o),)而这个真相只有在“新女友”时期才开始踏上寻求之路。
再重申一遍,这样讲故事不是不可以,我本人也不是酷儿理论的狂热粉丝;但如果要这样,前面几乎一半时间试图走向酷儿导向的戴维+罗拉故事就显得冗废而拖沓。


而至于克莱尔为什么不能安于私的状态?只能认为她与小说中的克莱尔不同,她的情欲可被定性、可被完成。——如上文所言,按照电影提供的思路,把克莱尔隐喻为戴维的社会化面向,把戴维隐喻为克莱尔的内在面向,这依然可以是一个好故事。然而,这个单线条的克莱尔的来龙去脉,导演却并没有解释清楚。她为什么一开始要压抑对罗拉的感情?仅仅说成是“尚未觉醒”或因为有了丈夫显然是不够说服力的。(很显然的对比是,罗拉接受了戴维的易装癖好;而克莱尔的丈夫虽然怀疑过克莱尔与罗拉有“基情”却并没有显示出激烈反对的征兆,克莱尔却并没有坦率过。这意味着就影片所展现的社会状态里,夫妻之间有接受真实彼此的可能性;那么克莱尔的所谓“被压抑”就失去了外在理由);但即使我们接受这个(脑补过的)解释,那又为何在看到戴维易装而被触动而显然已经觉醒之后依然继续压抑?(其压抑之深,反应在她对戴维的愤怒与谴责上。——就像戴维所好奇的,为何克莱尔可以向丈夫透露戴维是gay,却不愿透露戴维是异装癖?其丈夫却并没有怎么care这些。)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影片并没有呈现出一个【大众喜好judge他人私生活】的社会氛围。克莱尔频频说戴维有病是因为她自己觉得自己有病,她坚持说戴维是女人是因为她想要一个女友。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影片几乎没有给出任何线索;甚至完全没有给出罗拉的反应(假设她是因为罗拉的拒绝而压抑的,还好歹算是一个原因;可整部电影罗拉的存在简直犹如花瓶;如果把克莱尔刻板化,罗拉的形象就最好饱满些;可既然罗拉被设定为不在场,那克莱尔就不要被描述成如此平面而没有张力。)——唯一的线索是从开始就设置了一个天主教的背景。但只用宗教背景来解释实在有点牵强,不觉得吗?好歹也起码说下他们是宗教极右派禁止同性恋也好啊!!


我以为,影片的最大败笔在于把女主人公的情欲解读成一元的、单线条的,并进而把她的情欲刻板化。一个女人爱上了一个异装癖的男人,但又落荒而逃,这可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体现了永不能到达的情欲张力,它完全可以是一个逼格很高很哲理的故事。可是导演把它表现成什么了呢?通过对克莱尔和罗拉之间的暧昧情愫的大肆渲染,和之后罗拉的不在场却犹如在场的不断强调,尤其是两场梦的隐喻,给出了一个定型的、僵硬的暗示:克莱尔是一个不能出柜的les,她对这个异装癖的迷恋不过是她对逝去恋人迷恋的折射,她在释放了自身情欲(或者说合法化了同性恋情欲)之后获得新生(以怀孕为象征)。
(这里并不指她一定要变成同性恋,而是说合法化自身情欲,或者说被社会认可完全之后,或者说获得了一个合法性别形象身份之后,自身情欲由不稳定达到了一种稳定的状态,至于这个稳定的状态是否一定是同性恋则另当别论。)

浪费了一个好故事,我只能这么说。

(简言之,这本来可以是一个“新女友”的精彩故事,而电影却只肤浅的表达了一个“我是女人”的故事。sigh)

——————————————————————



综合来看,这里的伪酷儿元素不过是个装潢。抛去这些,整个故事不就是【我的闺蜜和我的男人上床了】的三角恋故事+【其实我只是还没发现灵魂之爱】的劈腿有理、真爱至上的好莱坞爱情大片吗!


另外,整个观影效果实在略差。剧情太过predictable了。当我看到男主从旅馆里跑到马路上时,心里就疾呼“千万不要被撞车啊”!!结果就真撞了。。然后“千万不要成植物人啊”!结果就真昏迷不醒了。。。看到女主给他唱歌的时候就一万个许愿“千万不要醒来啊!”结果就真他妈醒了而且一醒来就活蹦乱跳的了。。。简直有在看天朝片的即视感………………

(其实即使影片表达的不够深入,但把后小部分掐掉也不至于让这个缺陷这么明显;退一步说,即使存在这个缺陷,如果把最后的结尾表达的魔幻一点或更开放式结局一点,也使得故事至少make sense——你相信唱一首歌就能把重症患者唱醒吗!)

还有就是在我看来演员的表演实在没有说服力。


本来还对这个导演挺感冒的。。这次真的好失望。很想知道它到底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本片的亮点只有:觉得那首歌很好动听、那个酒吧里的t很帅、还有那个婴儿的笑很萌。

 3 ) 闺密死后,我和闺密的男人成了闺密

2015年,电影《丹麦女孩》上映,“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演了世界上第一个变性人艾纳。在没有变性前,艾纳是有婚姻的,妻子也知道他的异装癖。他在男装时,是画家艾纳,而当他异装了,就是“莉莉”。

2014年,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也有一部电影《新女友》上映。电影中男主角戴维也有婚姻,妻子也知道他的异装癖。当他男装时,是戴维,而当他异装了,就是“弗吉尼亚”。


《新女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克莱尔和罗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闺密,两人亲密无间,一起上学,一起参加派对,相继有了男友,各自结婚,两个家庭之间依旧保持着友谊。却没想到,罗拉生下女儿后猝然离世。某天,克莱尔去罗拉家看望她的老公戴维和孩子,发现一个女人抱着孩子,一转身,这个“女人”是异装后的戴维。

《新女友》被称作欧容最成熟的作品。电影好看之处在于对LGBT的深入探讨,对人性各个层面以及情与欲的各种可能性的努力探索和挖掘。

这不只是一个接受了好友的老公是异装癖的简单的温情故事。通过戴维的异装,克莱尔开始正视自己这些年对罗拉的同性情感。而在她的幻想中,异装癖的戴维又会勾引自己的老公吉尔……

可其实,戴维在和吉尔他们打完网球之后,却是趁人不注意强吻了克莱尔,克莱尔推开了他。直到戴维换上女装,两人终于在宾馆的床上拥抱、接吻、翻滚……但是!最终他们并没有在一起,因为克莱尔是喜欢女人,然而戴维只是异装癖,说到底他还是男人。

多年之后,异装的戴维和已经怀孕的克莱尔一起去接戴维的女儿放学,他们已经成为一对好闺密。

在欧容的电影中,相爱有无数条路线,性别从来不是界限或者壁垒,永远有各种值得探索的可能性。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部我也很喜欢的法国电影《巴黎小情歌》。那部电影里,男女主人公开始是异性恋,后来一个女人加入进来……那个女人和女主也有同性恋爱行为。后来,女主去世,又有一个男生来追求男主。电影最后,男主唱着:“你可以爱我,可以爱我少一点,但是但是,请爱我久一点”,和那个男生甜蜜拥吻。


《新女友》改编自英国“犯罪小说女王”鲁斯·伦德尔1985年的同名短篇小说。鲁斯·伦德尔的小说一向以惊悚、悬疑、黑暗、毫无禁忌、令人震惊闻名。相比之下,她觉得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人物太为案件服务,非常扁平。她说:“如果说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中的人物是硬纸板人的话,其实都是对硬纸板人的侮辱。”

1995年,法国新浪潮著名导演克劳德·夏布洛尔将鲁斯·伦德尔最负盛名的小说《女管家的心事》(我已经迫不及待买了这本书)改编为电影《冷酷祭典》,女主角是伊莎贝尔·于佩尔。而1997年,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则拍了鲁斯·伦德尔的《活色生香》。

而我要推荐的是鲁斯·伦德尔另外一部改编的电影《无夜不漫长》。

这部电影的故事也是惊世骇俗,男主角蒂姆天生万人迷,女友无数。然后有一天被一个男人吸引了,这个叫伊沃的男人也爱上了蒂姆。但在一次旅行中,当伊沃不在身边,蒂姆邂逅了一个叫伊莎贝尔的女人,再次陷入爱河,他决定和伊沃分手,然而伊沃有暴力倾向……听上去是一个渣受和暴力攻的故事。但鲁斯·伦德尔才不会这么简单!

阿加莎喜欢将犯罪置身于一个封闭的环境,比如《无人生还》中的小岛。而鲁斯·伦德尔在《无夜不漫长》中更为直接,蒂姆为了除去伊沃,就将伊沃独自留在了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上……

电影后面还有反转,反转之后还有反转,是一个又可怕又跌宕的故事。

和《新女友》的风格完全不同,欧容永远是春风拂面的,再多难题,再多复杂局面都能化解,最后大家还能手拉手一起唱歌。而《无夜不漫长》十分的黑暗,到了最后,就算相爱的人来到门外,蒂姆却已经不敢开门,放对方进来。当心理日渐崩溃,一道门就已经足以隔绝。


看完《无夜不漫长》,最大的感受是:绝情可恶,深情又何尝不可怖。

蒂姆转瞬间就爱上了别人,他对伊沃是绝情的。可是伊沃的深情也很吓人,坚决不放他走,用暴力对待蒂姆。

而蒂姆爱上伊莎贝尔也是啊,他的深情也吓人的。因为伊莎贝尔是有丈夫的,不想和他继续纠缠下去。可是蒂姆爱她呀,必须要和她在一起,就纠缠她、摇撼她、不放过她地怒吼追问她的家在哪里……一定要去找她。

还有伊莎贝尔的丈夫。后来蒂姆不停收到一些惊悚的恐吓信,最后才知道,这些信都是伊莎贝尔丈夫写来的。

唉,爱人和爱国一样需要理性啊!

 4 ) 不偏不倚的处理手法令这个奇情故事焕发出温馨感人的光芒

Romain Duris的女装扮相惟妙惟肖,拿捏到位的表演堪称一绝,这些对于一部讲述易装癖心路历程的电影来说相当重要。这类题材最容易沦为疯狂闹剧而丧失现实意义。导演Ozon不偏不倚的处理手法令这个奇情故事焕发出温馨感人的光芒。同时也是一部标准的性别研究电影,除了易装癖的男主角,女主角压抑的同性恋意识觉醒也表现得相当出色。结尾三人同行的画面简直催人泪下。

 5 ) 流动的欧容

  欧容的电影从来不缺乏刺激性的元素,包括谋杀同性弒亲3P等等,但所有元素都有个共同的指向,就是一种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包括两种,第一种是个人间授受关系的流动,比如干柴烈火里欧帕对弗兰兹,弗兰兹与安娜之间流动的关系,到最后三者在一起时弗兰兹无法承受三者间矛盾的授受关系而选择自杀。第二种就是两性和同性间的情感流动,就像夏日吊带裙里的男主在沙滩上自由的异性之恋与房屋内规矩的同性之恋中穿梭,最后的笑容使人挥之不去。此外为什么说登堂入室是欧容受关注最高的或者说是巅峰之作呢?就在于欧容利用文字中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另一层特殊的流动性使整部片子始终处于三层流动的互相交融中,令人目眩神迷。但无论是欧容的长片或者短片里所有流动所体现的,都是欧容对当代环境下,性与爱这对关系的多元化解读。

  新女友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它由两条包含流动性的线条组成,其中授受关系的流动是隐性的,另一条情感线则是显性的。比如在影片刚开始一系列的片段中克莱尔在罗斯旁始终是扮演一个被动者的角色,两个关系中的主动性都掌握在罗斯手中,比如克莱尔帮助劳拉推秋千,克莱尔给劳拉梳头,以及在罗斯谈情说爱时,克莱尔在一边露出复杂的表情。但在罗斯死后,克莱尔的自我定位出现了失衡,她在周围的社会关系中很难找到之前维系二十多年的这种关系的替代者。直到这时候戴维模仿劳拉的异装癖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戴维也成为了克莱尔的新女友。但是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就是,在克莱尔与戴维此时互相的角色定位正与克莱尔与劳拉之前的定位是相反的。克莱尔在这段关系中体会到了劳拉之前的种种情感,就像他们到乡下去度假克莱尔主动占据了罗拉之前的房间,在床上做的那个充满情欲的梦是她对过去与劳拉之间暗涌的情欲的追忆,同时也是对现在与戴维之间关系的不彻底而感到的郁结。在这段时间内,戴维就像是克莱尔之前二十年两人生活的倒影,而戴维身上的对自我身份的焦虑以及对情感流向的迷惘也恰恰是二十多年中克莱尔本身一直在挣扎的内容。所以与其按照电影中说的是克莱尔一直在照顾戴维,不如说是克莱尔在戴维身上不断回味着之前的自己,戴维就像是自己的影子一般。同时,就像欧容一向擅长的双关游戏一样,其实不止是戴维对于克莱尔来说是一个新女友,同时也包括异装癖的戴维对“正常”的戴维来说也是一个新女友的身份。一开始显而易见的是男性因素在戴维体内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罗斯死后,戴维体内的性别元素也开始流通,其实整部电影花很大的篇幅都在讲就是女性在戴维体内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在这里也就不再赘述。

   这里来探讨下新女友这部电影中同性与异性间的情感流动,我个人觉得在欧容的电影里我们很难简单粗暴的判断一个人是异性恋同性恋,或者双性恋,因为欧容电影中的主角的情欲是在不断流动的,包括夏日吊带裙的男主,和这部新女友中的克莱尔和戴维。我十分赞同peter cat在他那部关于新女友影评中的说法“名称、定义在此仅仅是暂时服务于交流的权宜之计,在欧容的电影中如此,在本文随后的写作中亦同。因为,绝对的区分并不存在,而只是理性为现代社会建构的一种虚幻秩序:你今天是大卫,明天可能就是弗吉尼亚。 ”但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很难捕捉到电影中角色向各种情感表现出细微的倾向,这可能需要更多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

  另外我发现欧容电影中比较有趣的一点就是,他在所有情节情感的流动中总是安插一个代表着客观或者超我的角色,这个角色基本通过主角间的对话,或者自身的一些行为,贯穿一部电影的始终并观察所有情节的发生,但不做出任何评论。这种角色体验就像是在有一个正在观影的“我”就实实在在的生活在电影中一样。这些角色包括泳池谋杀案里的修草老头,维克多里的挖煤工,时光驻留里的母亲,包括这部新女友里的吉尔。我并不太确定这些角色对于电影来说是一种尴尬的点缀还是冷静的思考,我想这可能更多的取决于我们自身如何来看待所有形式的性行为和欲望吧。

 6 ) 优秀的性多元宣传

好喜欢这部我认为可作为LGBT宣传片的电影。跟看过的一些涉及跨性别话题的电影比,欧蓉这部新女友温暖平和,虽然也有着探索过程中的纠结,但总体是舒适宜人的,不像其他刻意或者不经意的“艺术化”沉闷或妖孽,让一般人云里雾里或不可亲近。说这是一部LGBT宣传片而不是单纯的跨性别电影是因为人家要说的更多是性多元话题,涉及到了性别多元还有性向的多元。 大卫是跨性别,自我认同是女性,性向也很明确是女性,他和劳拉在一起时,劳拉尊重他的易装需求,但是并没有完全接受,大卫可以从劳拉身上取得对女性的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当劳拉去世,需求又回来了。克莱尔作为劳拉的密友从片头的短暂闪回来看,我有点不知可否,总觉得两个人的闺蜜是件很危险的事情(见“呼吸"),当克莱尔第一次见到女装的大卫,即弗吉尼亚后表现出意料之外的愉悦时,我立马反应过来,克莱尔有拉拉情节,她对劳拉那不置可否的状态出自她对劳拉的爱欲而非友情。大卫因为克莱尔的”理解“或者”纵容“放开了自己,并率先自我认同,他/她在劳拉的坟前说的”男孩来自卷心菜,女孩来自花朵,我生于菜花“更多是对自己的释然。反而克莱尔长期压抑自己,在弗吉尼亚出现前她可能都不明白自己的潜在的拉拉性向,这位有了男性身体,女性外表大卫/弗吉尼亚的出现让克莱尔意识到自己欲望的同时在某些地方更加迷惑和纠结,自己到底喜欢的是作为男人的大卫,还是女装下的弗吉尼亚,这是她闺蜜的丈夫,她教女的父亲,自己也已婚却对一个跨性别产生情愫,种种压力下的克莱尔比跨性别状态下的大卫还要痛苦。克莱尔无法自我认同也反应出社会普遍对LGBT人群的态度,就像克莱尔说的:同性恋总比异装癖强吧,这种反歧视条幅下的歧视和不认同,其杀伤力可能更盛。 大卫和克莱尔那场床戏真的很妙,突然间所有的标签都没有了,床上是两个女人还是一男一女,还是什么什么貌似都不重要了,可惜当时的克莱尔还没有完全认同,当她触及到大卫的男性特质时,她瞬间醒过来,她跟大卫说因为你不是女人,大卫/弗吉尼亚受到伤害后的眼神和眼泪让我好心痛啊。好在欧蓉不是后妈款(这要是阿莫多瓦或者多兰来拍,铁定一场悲剧),克莱尔在大卫出车祸后总算释然,她唤醒弗吉尼亚的那首歌也是自己的解放曲吧。最后克莱尔和弗吉尼亚在7年后牵手出现接露西放学,弗吉尼亚依然是跨性别,她没有变性,克莱尔怀孕了,所以事实上克莱尔是接受了弗吉尼亚男性的生理并很好的加以利用,这样简单的镜头再次点题,大卫/弗吉尼亚的跨性别到底有多严肃,到底到什么程度,克莱尔到底喜欢的是女人还是男人还是啥其实真的不重要,也没必要非得非此即彼,说得再直白一点,大家开心就好。

 短评

剧情设定有点惊奇

7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还行

LGBT题材里玩去性别化的感情,对待跨性别者的感情模式,这片子不如【双面劳伦斯】里挖掘的透彻,它始终是在身份认同上走通俗情节剧的路线,“新女友”也被挖出了双向的含义,但是主打悬疑牌,它的结尾也实在是不能满足这类情节剧的反转和出人意料,这类没什么野心的片子倒是让人觉得很惬意。★★★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异装癖异性恋的故事忍不住拿来和多兰的《双面劳伦斯》对比 结尾欧容上台Q&A时说自己只想拍一个人性的童话故事主角们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所以篡改了原短篇小说里Claire谋杀了David的结局 这样野心小的melodrama比起心有些高的多兰让人觉得沉稳又有好感 Romain Duris的腿简直是绝了

14分钟前
  • litanerr
  • 推荐

好美啊,欧容从来没有让我失望,所有的可能性都探索了一遍。《登堂入室》满足了人们的偷窥欲,《花容月貌》满足了人的卖淫欲,而《新女友》则满足人的变装欲。看多了欧容,总有一款适合你,生命越来越精彩。

1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还不错,故事比较新颖

18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整体不错,结尾略仓促

21分钟前
  • 最美的时光
  • 还行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空余香。男人都是卷心菜,变成女人是菜花。

25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不算好,对性别认知和性关系的探讨浅尝辄止,对跨性别者毫无了解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新奇,但稍有了解的观众反而会觉得人物行为难以理解。如果说Claire身上的迷惑还存在着暧昧性的魅力的话,David则是一个完全失败的客体化的形象。而童话或韩剧式的收尾处理就只能呵呵了

27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还行

献膝盖!欧容始终致力于各种越界。虽说旧三观在8年前就已被一部相似结构题材的<肥皂>拆毁重组,但看到此片时仍是有新鲜的惊诧和感动。灵魂何具性别?欧容拆去性别性向的藩篱,让一切所谓同性恋异性恋之类的无聊划分和定义都消融崩解在这107分钟里。片末夕阳下的和谐图景,是对酷儿时代的希冀亦是展望。

28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欧容你要不要跟阿莫多瓦谈谈?以前我觉得欧容是恶趣味,但现在我觉得那就是他的世界观,性别倒错,交错不明的无限流动的爱的互动,想起《挑逗性谋杀》。很多人不喜欢结局,但我觉得这个结局实在太欧容了,那种对一切隐性的包容。

31分钟前
  • 阿菇菇
  • 推荐

总会有些导演是稳定发挥的,阿莫多瓦和欧容就是其中。且他们讨论的故事和表达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欧容的故事还是那么流畅,猎奇满足于戏剧化之于,探讨的始终是性迷惑。坦荡而诡秘。

32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本来挺有意思的一个idea,却用些俗套的戏码来展开,尤其最后那场车祸,用具强烈戏剧效果的车祸来激发Drag Queen的自觉与坚持,实在不高级。

35分钟前
  • 赛珞璐
  • 还行

欧容稳定发挥,难得的是男主的表演,把异装癖诠释得如此纯洁和脆弱,三重关系设置也很赞....看完了,都好想穿女装呢.....

4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本片是法国鬼才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最新作品,改编自同名畅销犯罪小说

42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觉得影片缺少了什么

46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欧容每次都会登堂入室把每个人藏在自己柜子里的骷髅拿出来给大家看,并且说:“看,其实没什么,大家都有藏秘密,你的是什么?”

50分钟前
  • 沙发鱼
  • 推荐

我最爱的导演永远不会叫我失望。关于性别和性向的各种可能,看似惊世骇俗的故事背后是欧容对性的超然平和,就像一位魔术师在让观众眼花缭乱后仍不忘优雅致意:你们看到的并不算什么。配乐再加一星。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易装癖妈妈好适合去演东京教父真人版啊

5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我还以为已经被剧透光了。没想到后面的反转还是很多的。RomainDuris演的还是神型具备的。不过原配的长相。。。凸嘴真的是。男二又演了次奶爸,已经快要代替GuillaumeCanet成为我心中男神了。为剧中口红做了个统计,好像MAC、YSL、Dior都有出现。

57分钟前
  • Lu
  • 力荐

彩虹之所以那么美是因为其多姿多彩的颜色,爱情的多元化也应得到包容和理解,欧容这次变身阿莫多瓦,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却仍然怀揣着那颗温情法式少女心

1小时前
  • 兮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