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2017

犯罪片韩国2017

主演:金正均,吴艺雪

导演:尹学烈

播放地址

 剧照

蚯蚓2017 剧照 NO.1蚯蚓2017 剧照 NO.2蚯蚓2017 剧照 NO.3蚯蚓2017 剧照 NO.4蚯蚓2017 剧照 NO.5蚯蚓2017 剧照 NO.6蚯蚓2017 剧照 NO.13蚯蚓2017 剧照 NO.14蚯蚓2017 剧照 NO.15蚯蚓2017 剧照 NO.16蚯蚓2017 剧照 NO.17蚯蚓2017 剧照 NO.18蚯蚓2017 剧照 NO.19蚯蚓201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9 08:33

详细剧情

得了脑瘫的父亲李元术(金正均饰)和女儿李子若(吴艺雪饰)相依为命,住在江华岛。李元书为女儿考上首尔的贵族艺术高中兴奋不已,和女儿开心搬家到首尔。不料噩梦也就此开始。子若因为在唱诗班长大,音域很高,很快在学校展露头角,也因此被以惠善为首的女同学们嫉恨。子若坚强好胜,反抗着校园暴力,却不断遭到更加残酷的回击,最后受不了无休止地折磨而自杀。父亲元术为查明事情的真相,在社会各界伸冤,但这个社会不理会弱者的呻吟,于是元术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惩治了这些欺负过女儿的人们。

 长篇影评

 1 ) 《蚯蚓》:深度不够,泪点来凑

文/浮光·掠影
                         

      上半年韩国电影《蚯蚓》掀起了不小的热潮。赚足眼泪的同时,也引发不小的争议。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影片《蚯蚓》延续以往韩影的一贯模式,不论是剪辑配乐亦或是摄影以及音乐之上。可以说起是一部合格的韩影水准之作,但就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显然有其致命的缺陷。
       缺陷一:脸谱化的角色设计
     《蚯蚓》讲述贫苦少年被校园欺凌至死,其父为其报仇的故事。显然这一套路属于韩影此类题材一贯模式。此模式下,形成二元对立仕故事推进发展的必要基础。在此条件下,一方身份设置为贫苦少女、残疾人父亲,更能激发观影过程中的情感投射。另一方的设置为富二代以及问题少年则明显是属于被仇视的一方。至于其他校方、学生家长清一色的脸谱化设计,减少应有铺陈背景必要的同时,更加可以激发双方之间的矛盾对立。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二元矛盾对立,直观简洁的同时,显然也更加粗糙。情感多度投射到一方,带来的不平衡,使得后续的剧情推进显得乏力。显然不如同类题材的日本电影《告白》来的更加鲜活。施暴者是受害者,受害者也是施暴者这一理念被完全摒弃,因此其带来的观感刺激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升华。
                      

      缺陷二:后继乏力的叙事表达
      影片整个主题线路是考上大学——校园欺凌——角色自杀——父亲复仇。前期考上大学这个阶段,显然集中展示所有的美好和善良,中期的校园暴力则开始转为阴暗叙事,从简单的这一叙事线路,平铺直叙。其中对于校园暴力描写,是本片的重点内容。先是因为被施暴,遭到男女同学的打击,接着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处理,换来高层的漠视。心高气傲的女主角选择辍学,并书写上访信,因此也给予学校一定负面影响。直到最后男女同学伙同一起施暴,达到情节高潮。此刻已经将前期的情绪酝酿至最高点。接着父亲的复仇作为重头戏码,显得仓促潦草。即便有女主同学的帮助,作为残疾人的父亲轻描淡写复仇女同学之后,简简单单的将所有男生抓集中复仇。显然不够说服力。本该重头描写的戏码,仓促之极,完全没有《老男孩》的复仇张力。使得前期集中渲染的情绪,至结尾也无处宣泄。即便最后以金基德惯常手法复仇,在我看来也只是虚有其表,不够壮烈。
                    

      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如果单一书写现实苦难,显然落了下乘。而本片显然就是如此。影片对于校方、家长的脸谱化描写,乃至“甲方乙方”的论调,都浅尝辄止,并未深入下去,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仅仅就事论事而已。《蚯蚓》,就是这样一部深度不够,泪点来凑的影片。

 2 ) 揭露现实+反玛丽苏

刷热门微博刷到这部电影,了解到这是一部反映校园欺凌的影片。

看到长相有点甜美的女主,联想到我国的谭松韵,脸颊肉肉的酒窝很深。女主的经历也是很励志了,家境贫寒,和患有脑瘫的父亲相依为命并考入首都顶级的贵族音乐高中,勤奋好学加能力突出,得到了同班女生的排挤不过也受到了男神前辈的注意。

影片到了这里,很像玛丽苏剧里穷女孩得到高富帅的倾心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套路一样。

可惜不是这样,“男神”也不过是想玩一玩“门当户对”的优秀女生,而女主的家境却让他感到“屈辱”,便联手同班蛮横的女生教训女主。而正是女主不卑不亢正直的性格,激怒了这群纨绔子弟,女主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凌辱。最终不堪这种折磨选择离开人世。

女主尝试过和强势的女生谈判,要求保证自己的权利,却发展成了斗殴被贵族高中开除。在便利店打工期间在考司法的店主的帮助下在网络上发布了一篇维权请愿书,可请愿书威胁到了前辈的出国计划,女主遭到了变本加厉的欺凌。

欺凌者的背后有着强大的财团,有着富足的家境,有着掌管某方面权力的家长,有着一群狐朋狗友。相反,被欺凌者只有贫苦的家境,只有还需要自己照顾的残疾父亲,只有一个同病相怜的弱势朋友。在被欺侮时,再大分贝的尖叫和求救都是徒劳;本是温暖小窝的屋塔房,在欺凌者的入侵下显得如此单薄;在贫苦又残疾的父亲面前,学校 警局没有一处是能够伸张正义的场所,得到的只有嘲笑和无视。

在这种阶层等级差异很大的社会中,底层人民感到的只有深深的无力感吧。就连考司法的店主,在看到女主自杀前留下的记录施暴者的罪行和自己无助处境的日记本后,只有还给女主父亲,却不敢帮这位父亲找回公道。父亲被警察拒绝受理案件后,颤颤巍巍的离开警局,掉落的不仅仅是女儿记满屈辱的日记本,还有对社会的信心。

之前一直不懂影片为何取名《蚯蚓》,中间看到女主被退学父亲跪下求校领导仍被拒绝二人走出学校后女孩对父亲说“能不能不要因为自己贫穷就要在他们面前像虫一样生活”时,我在想蚯蚓是指社会底层见不到正义的光明的群众吧。影片最后是漂泊在湖面上的小船,四支鱼竿四只鱼钩,有只鱼钩曾在“男神前辈”的嘴里深深地捣住。这里是将罪恶的人作蚯蚓也就是鱼饵的比喻吗?投入湖中去钓取更深重的罪恶吗?

演员的演技都很棒,尤其的父亲的扮演者,将脑瘫患者不便的躯体动作和对女儿的百般疼爱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女主的性格也很饱满,小演员的表演同样很出色。

但我最后只给三星,因为影片在展示社会的根本原因这方面不足,网络的作用也没有显现出,想看到女主发布请愿书后普通群众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但影片只给了校方和欺凌者的反应,难道店主的一句简短的问候就代表了普通大众的反应了吗?这种题材的影片应该有抨击叩问社会每个阶层的作用,希望能起到调动每个公民的关注和维权的作用,这是本部影片欠缺的地方吧。

反正我在刚看完后先想到的是理想中的玛丽苏剧情很大可能会发展为校园欺凌事件。

 3 ) 《蚯蚓》:如何用正义安慰一颗潮湿的心


有的电影观看时需要耐心,有的需要胆量,有的需要勇气,比如《蚯蚓》。

首先承认,这部片子在编剧及剪辑等技术层面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咱就不技术向去讨论它了,作为一部非常小成本、没有任何重量级卡司的片子,能把故事完整讲完、顺便带给我们一些片子内外的思索就行了。

那我就从现实角度聊聊这部片子。

它的NaverMovie观众评分高达9.40,是上半年最高的韩影。很显然,触动韩国观众的也是剧情本身——相对于韩国观众和网友,中国观众可能会打低它,因为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写实风格的它只是一部电影,较之而言,韩国观众更会觉得它就是身边的事,所以更容易随戏动情。▼

其实故事的题材并不新鲜,可以说是《别哭妈妈》和《韩公主》的结合体。

又是校园欺凌,受害的又是女生。

校园和社会就像广袤的大地,有些人贪婪沐浴着阳光,有些人蜷缩在阴暗的土壤,以忍耐对抗着出身,以阴冷复生着断肠。

蚯蚓如是。

《蚯蚓》中李子若(吴艺雪)比柳银雅(南宝拉)、韩公主(千禹熙)的遭遇更甚——除了强奸、轮奸、殴打、辱骂,她还多了一个很少涉及的敏感点:强迫卖淫。▼

不一样的是手段和方式,一样的是痛苦绝望。

绝望,要么让人疯狂,要么让人灭亡。

当常规的校园欺凌已让民众麻木,强奸则是对女生受害者最后的辱虐。

在这个一边高度开放、一边又极其保守的国家里,女孩子被性侵是不能轻易言说的,因为有一样东西比侵入更重要:颜面。

前段时间,韩国对强奸犯佩戴电子脚镣的事儿曾一度让咱们国人纷纷点赞。这个做法很好,但如果知道:1000个强奸犯,900个受害者会选择沉默,最后只有10个坏人能被带上这种惩罚脚镣,点赞的手势会不会反过来?

不是因为韩国影视中性侵题材多产生的错觉,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在UNODC(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的报告中,韩国年度性侵犯案数量位居所统计的29个亚洲国家前列。

以2012年为例,韩国全国性侵案19619件——他们总共才不过5000多万人口,相对应其10万人性侵案率高达34.1,同等指标下的日本是7.6。

加上N多选择沉默、没法统计的呢?

想起来现实中2012年轰动全韩的京畿道水原奸杀案……

影视对于性侵案的呈现,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观看此类电影已然觉得揪心,而电影还比现实要欣慰一些:片中的受害者们往往敢于诉诸法律,但又写实般告诉世人:法律在金钱和权力面前,是多么渺小。

当金钱如铜墙、权力如铁壁,死死挡住正义的道路,想要正义的人,要么就此咽下苦果,要么用自己的方式寻求正义。

正义的概念都是一样的,走上正义的道路却不一样——官方大路叫「法律审判」,民间小道叫「复仇报复」。

「复仇」在现实里意味着破釜沉舟,在电影里产生的是观影快感。

爱情电影中,两个历经波折的人最终走在了一起,是Happy End;犯罪电影里,作恶的人最终受到惩罚,姑且也算是Happy End吧。

毕竟,让恶人笑到最后,艺术上可以理解,但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

看到影片最后的人,大概都会记住那座岛的那条船、那四根鱼竿——那是揉捻蚯蚓的人的结局,也是这部电影终其心力打造的象征符号。▼

而那座岛叫江华岛,500年前,被废黜的朝鲜之王光海君曾被流放到这里——时光泱泱,更迭着土地的模样;土地苍苍,总有邪恶在游荡。

✎文︱韩影书 ©原创︱著作权所有

 4 ) 人性的丑恶 社会的阴暗

有时候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才能一解仇恨。在女儿死后,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父亲无法独活,因为女儿是他的一切,是他的全世界,他不可能再快快乐乐的贩卖自己的小摊,因为卖内衣丝袜只是为了养活女儿培养女儿。果然,电影的后面父亲选择了自杀,这是一种必然。因为女儿是爸爸的全部,所以他宁愿让那些人受到惩罚然后自尽。最后说一句吧:像电影中那样的恶人少男少女们,甚至比他们还恶的,其实电影中的惩罚真是轻的不行。古希腊神话中,有一种惩罚是白天用鹰啄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推着巨石上山,晚上再修复他们的眼睛,周而复始。也许,只有这样的惩罚才能对得起死去的少女。

 5 ) 关于蚯蚓的几点思考

一、残疾父亲,单亲家庭,人生本来就没那么公平;

二、选择与女儿相依度日,本就艰辛,想要获得,必将有所付出(牺牲);

三、攒钱上贵族学校,不自知,力有不逮,勉力为之,虽能为之奋斗,奈何差距太大,且只是高中,觉得不值,可怜天下父母心;

四、敏京这样的朋友不值得交,特别是在吃了一次亏之后,识人不明,最终酿成更大的悲惨;

五、在家里被入侵,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保护自己,警惕心不够,自保意识淡薄;(比如第一次被烫伤后先报警,比如看到门外那么多人的时候先报警,而非是被几个人按着不能动弹了才想到打电话,却也是打给了不够威慑力的父亲)

六、被侵犯后不作声,默默承受,慢慢妥协,被变本加厉,渐至麻木,却不知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七、最后懦弱地越来越不反抗,认命,甚至以死亡来结束自身,留下父亲一人,不智亦不孝,最初反抗的勇气也了无踪影;

八、结尾父亲以暴制暴,觉得只是释放观众的情绪,到了不得不发的地步,以她父亲的状态,想要做到对所有人的审判会非常非常困难,人到了被逼急了的地步,真的什么都做得出来,别小看愤怒的力量;

九、愿天下太平!

 6 ) 平庸

全片最渣贱那个前辈,一出现就各种夸奖,什么高富帅天才我完全没看出来这小眼睛土男有什么帅的果然没多久就渣男本性了。有女朋友还勾引女主,女主有些角度有点大脸版金泰熙的感觉,这人出身太贫寒爸爸是残疾人所以轻易被丑前辈勾引那段被践踏那段,觉得她自作自受也可怜。被强奸那段原本是一段高潮,外边是贱男里面女主被强奸然后爸爸毫不知情在外开心赚钱给女儿发短信,但节奏拍得有点垃圾。
  最后原本冲着复仇去看,结果篇幅相当短,不过最后父亲把鱼钩活生生钉在渣男嘴巴里然后推入河中,我看着嘴巴疼。

 短评

可能是我比较极端,我更喜欢《不哭妈妈》里面,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那种热血沸腾式的复仇,或者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是作为这样一个父亲,还能怎样呢。他只能赌上自己的命,能做多少做多少罢了。这类题材的电影,真的是不能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只是以沉默以眼泪

6分钟前
  • 方以因
  • 推荐

结尾小船的四个鱼钩下面是四条蚯蚓

7分钟前
  • ltplikeu
  • 还行

看完心里非常难受,为啥就有那么一批人渣喜欢欺负弱势群体,以凌虐弱者为乐?它们到底是不是人养的?!

12分钟前
  • mrfengge
  • 还行

想起前年的那部「韩公主」。最黑暗的地方如果能被分享出来,那么即是光明。昨晚睡前看了林奕含事件的新闻,青春期最沉重的一记暴击,鲜血沿着人生的脉络一直渗进骨头里,你想让它什么时候疼就什么时候疼。当这个世界真正变得好起来,从来都不是柔弱者开始变得强大, 而是因为强大者成功地控制了自己。

16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这电影怎么说呢……模仿「妈妈不哭」的桥段有几处,基本从85分钟开始看比较推荐,前面的剧情都太虐了,看个电影解说都火大。片尾复仇的剧情太仓促而且好像和「蚯蚓」这个名字的深度不符,另外韩国硫酸很贵嘛,很想赞助爸爸一整桶。推荐喜欢韩剧的看看……

20分钟前
  • AS9462
  • 推荐

复仇的桥段太奇怪了,减弱了这种悲剧的冲击力...

24分钟前
  • 摩诃曼珠沙华
  • 推荐

如果我是爸爸,我觉得我应该不会让他们死的这么简单!

29分钟前
  • 迪格明
  • 力荐

虽然以暴制暴并不是可取的手段,但恰恰是以暴制暴这种人在绝望中才会使用的最后手段,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无助,政府的无能,和被伪装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虚伪

34分钟前
  • 哦(´-ω-`)嘿嘿
  • 推荐

想到初中时,隔壁班有群男生一起欺负一个矮小男生,飞起一脚踢他的头,老师从走廊路过假装没看见。实施校园暴力的孩子都应该去死! 其实小孩的心性残酷又黑暗,真是人性之恶。很庆幸自己没能当教师,曾经的梦想是成为好老师,温暖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成长得到幸福,像光一样指路。现在很庆幸当了记者

39分钟前
  • Ziggy
  • 还行

脑瘫小人物父亲vs恶毒权贵死孩子,往死里揍;硫酸模特电缆鱼钩,最后十分钟太仓促,不解恨。《绿洲》X《韩公主》X《复仇的金子》,立意是不错,但感觉只是这三部片最浅层直白的临摹拼凑

42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复仇部分比《妈妈别哭》看着过瘾些吧…我更想看那些禽兽的父母悲惨哭喊的样子…可惜没有演…再就是…为什么找一群这么丑的演员来演啊??除了女主没一个好看的…

44分钟前
  • 刺猬
  • 推荐

这个比妈妈不哭拍的好,爸爸演的太好了,如果这是真的,只能说韩国有钱的都没什么教养,家长也混帐的狠,才能养出那种畜生不如的子女。

46分钟前
  • 瑾记于心👑
  • 力荐

题材选的非常好,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撤回请愿书后被凌辱那段太脑残了)的部分过长,父亲复仇的部分又才仓促bug太多。男主演残疾人可真是绝了,看得真累。女主也很有灵气。渣男一号丑的一逼。校园暴力就是应该教育孩子绝壁不能怂,被欺负了一定跟丫往死里干,一次干翻丫的;或者保存证据,搞翻丫。

50分钟前
  • Xzavier
  • 推荐

《蚯蚓》这部电影,简直触目惊心,当校园暴力事件向着杀人复仇演化,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执法部门的不作为,学校领导层的庇护,处在社会底层的父女无处申冤,只能被人踩在脚下任其蹂躏,感觉这部电影改名叫《蝼蚁》更为确切,小人物被欺凌只能委曲求全?亦或是以暴止暴?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52分钟前
  • 嘻嘻弗斯
  • 推荐

强大的恶人用手指轻轻拨弄一下小人物命运的轮盘,无论他逃去哪里,都是满盘皆输,拿命搏也未必能赢。我看见了人性的黑暗面,也看见了小人物翻身的一百种不可能。

57分钟前
  • 大青
  • 推荐

不知道韩国那边是不是都这么黑暗,也许只是隐喻社会的黑暗,但真的很沉重。

1小时前
  • 橘酱是星星吖
  • 推荐

傻逼富二代们也太丑了点 那么有钱为啥不整整容

1小时前
  • ppgmy
  • 还行

一直期待看个这种结果棒子先拍出来了。题材很好但是太夸张,父亲奇迹般复仇让全篇降低一个档次。我会这么拍:没有背景的女主遭遇校园暴力,学校息事宁人冷处理,警方口头警告完事。视频发在网上引发关注,各方介入调查,女主被大家骂婊子最终自杀。再探讨校园暴力的成因,法律制度、学校家庭教育等等。

1小时前
  • hhjjyy
  • 还行

以暴制暴的戏码还是大快人心,虽然现实中不可能。其实我想看的是女主奋起以暴制暴,为什么要自杀,死都不怕了,不能干掉那些人再死么?

1小时前
  • 开膛手贝塔
  • 还行

比韩公主更令人沉重。。深深的无力感只能靠鲜血来讨回一丝尊严

1小时前
  • 蓝染的水月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