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雨

战争片中国大陆2010

主演:柳云龙,范冰冰,竹本孝之

导演:柳云龙

播放地址

 剧照

东风雨 剧照 NO.1东风雨 剧照 NO.2东风雨 剧照 NO.3东风雨 剧照 NO.4东风雨 剧照 NO.5东风雨 剧照 NO.6东风雨 剧照 NO.13东风雨 剧照 NO.14东风雨 剧照 NO.15东风雨 剧照 NO.16东风雨 剧照 NO.17东风雨 剧照 NO.18东风雨 剧照 NO.19东风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0 16:37

详细剧情

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夕。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新一轮大战一触即发。各国势力汇集魔都上海,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中共通过潜伏在日本高层中的共产党尾崎秀实,得到日军即将发动袭击珍珠港的计划,代号“东风,有雨”。经满铁高官中西正弘(三浦研一 饰)、中共情报人员安明(柳云龙 饰)之手,情报送往重庆,但珍珠港依然遇袭,太平洋战争旋即爆发。在此之后,日方抓获军统情报人员,并得知尾崎秀实和中共的关系。尾崎遇害,中共情报小组的交通员(王宝强 饰)、报务员(刘璇 饰),安明一组渐渐和组织失去联系。这时,一枚藏有日本政府重大秘密的胶卷辗转来到上海。各方势力为此展开新一轮的明争暗斗……

 长篇影评

 1 ) 违背“范达因准则”的后果

违背“范达因准则”的后果
——对比《东风雨》和《风声》的叙事

2005年以来,随着电视剧《暗算》、《潜伏》的热播,电影《风声》、《秋喜》以及《东风雨》也登堂入室,影视联手共同掀起一波谍战片热潮。我认为,谍战片其实就是变种的侦探片,把悬疑的元素放置到谍战的背景下,由来自不同阵营的谍报人员去完成推理破案的工作,能否完成任务?主人公最后的命运如何?谁是潜藏的叛徒或者战友?这些悬疑使观众参与其中,牢牢地维系着观影兴趣,从而形成了惊悚悬疑的情节奇观效应和重要历史场景复原的视觉奇观效应。一方面满足了新一代青少年的好奇感,另一方面又迎合了中老年人的怀旧感,这就是悬疑谍战片持续“高温”的原因,它迎合了观众喜欢刺激、探求、窥视的观影心理,观众的观看过程也是和主人公一起体会在绝境中人的坚持与选择。此外,谍战片的主人公都坚持信仰,如《潜伏》中余泽成为了革命目标而抛弃了个人的幸福,《风声》中的顾小梦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情报的安全送出。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得到观众的认同,进一步满足了普通人内心的“英雄主义情节”。
既然是变种侦探片,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侦探小说界那著名的“范•达因准则”。范•达因是美国著名的解密侦探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有《格林家命案》、《主教谋杀案》等,他认为侦探小说是一种智力的竞赛,作者和读者斗智,像玩桥牌一样,得循规蹈矩,不能使用欺诈的伎俩。小说的构思要新颖独到,布局要合情合理,要在信息获得上与读者平等起来,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同时使他们输得心服口服。1928年范•达因发表了《侦探小说二十准则》,准则的订立为后世的侦探小说立下了标杆,直到今日看来,依然颇具参考价值。
杨建和麦家打了这么久的嘴官司之后,也开始埋头做起事情来,看来她想用一部比麦家的《风声》更为NB的片子,来证明自己是超越麦家的,同时可以反证麦家是抄袭过她的。然而很可惜,看完《东风雨》,我感觉杨建对于悬念设置的把握能力明显逊于麦家。《风声》里仅仅是日本人、汪伪、中共三家对立,而《东风雨》中日本人、苏联人、共产国际、76号、军统、中共以及情报掮客等多元力量均粉墨登场,可以说,杨建这个大厨手中的材料要远好于麦家的,更多的势力混杂,将会碰撞出更耐人寻味的故事,遗憾得是,从她最终端出的菜品来看,却要比对方的成果乏味了许多。暴殄天物的原因,正是违反了那道神秘的菜谱——“范•达因准则”
【不可加入恋爱故事】
“范•达因准则”第三条:侦探小说不可加入恋爱故事,因为这容易使纯粹的斗智游戏,渗透不纯粹的情绪,以致引起侦探的混乱。侦探小说的主旨在于寻出真凶,而不在谈情说爱。
《东风雨》中安明与欢颜的爱情戏尤为高调,跑狗场中被混乱人群阻隔的痛楚,雨夜街头同玩“跳房子”的纯真,犹太街巷对饮咖啡的诀别,影片不惜笔墨的描述了一个有关乱世的爱情桥段,这恰恰掉入了范•达因先知先觉的魔咒当中。杨建想通过大段的爱情故事来寻找一个抒情的平台,让自恋的安明说出诸如“炉子和雪”、“兽与鸟”等等不知所谓却又自以为很美的台词,从而让影片包裹上文艺的外壳,以突出这部谍战片不同于其他同类型影片的质感,同时又可以用爱情戏作为掩盖,走出一条“凶手就是身边人”的暗线,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惊奇效果。可惜她失败了,按范•达因的话说,在纯粹的智力游戏里加入爱情,必然会引起混乱。于是安明混乱了,作为如此重要的情报小组领袖,久经考验的我党特工,谈恋爱之前居然连对方的底细都摸不清楚,相比于初来乍到方阡陌真是效率低下了很多。藤木芳雄也混乱了,他甚至能从难民营的寻人启事中挖出郝碧柔,却在抓捕欢颜后,居然对她的公开情郎不理不睬,轻易的放过了片子里最大的一条大鱼,同时放出了片中最大的BUG。观众们更是混乱,欢颜为了爱情已经基本放弃作为军统特工的功能,她所做的一切均是为了情郎,哪怕情郎属于另一阵营,观众们实在无法预知这对男女会因为情感原因做出别的什么不在常识范围内的事情,于是他们选择放弃进一步参与推理,结果导致整个观影过程变得索然无味。
相反,《风声》就聪明了许多,裘庄里的五男两女都是平等而对立的关系,没有暧昧不清的情感在其中扰乱,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对方的敌人或盟友,这大大激发了观众参与推理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清白的人物关系不会在关键时刻产生不为观众控制的结果。
【不可依靠无侦探根据的自供】
“范•达因准则”第五条:凶手必须从逻辑的侦探过程中查出。不可依靠偶然或巧合,以及无侦探根据的自供。
安明的小组被破坏,自己也受到了上级的怀疑,这一切都是从通讯员被杀开始,是谁杀了通讯员?掐断了安明传递情报的路线?影片的前半部基本就是围绕这个展开的,间或穿插重要胶卷的传递过程。作为“侦探”的安明,理应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判断,推动情节环环相扣的展开,最终查出“凶手”的真面目。然而,影片中干掉通讯员的“凶手”欢颜却是最终“自投罗网”、“自证其罪”的,其中并没有安明任何的推理和侦查过程。看了前半部以为欢颜是个废棋,结果后半部她突然冒出来操纵一切,这中间没有任何的铺陈,回头望去,几乎没有什么信息暗示点能让一些比较敏锐的观众发现破绽。编剧明显没有把观众放在一个和创作人员平等的推理地位上,故意制造信息的不对称,取消了观众参与情节的可能。欢颜这个角色的功能太多,导致主角安明的作用被弱化得厉害,整部戏里,安明没有起到任何关键作用,情节都是有欢颜的行为进行推动,男主角沦为了一个帮助观众观看的木偶。
《风声》中营造了一个密室,“侦探”是武田,“真凶”是老鬼。观众随着武田的推理过程,一步步排除了白小年、金生火、李宁玉,最后老枪和老鬼浮出水面,其推理路线明晰,节奏紧凑,惊奇程度远比欢颜那冷不丁的无侦探根据的自供强出许多。
【不可将凶手定为小角色】
“范•达因准则”第十条:凶手在故事中,必须是主要人物之一。作者不可将凶手定为与故事毫无瓜葛的局外人或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挖出了欢颜这个“凶手”,影片中的主要矛盾便由“谁掐断了情报传递路线”变成了“如何将重要情报传递出去”,于是“侦探”和“凶手”的角色就从安明和欢颜之间,转移到了中国和日本间谍之间,特务机关长藤木芳雄成了破获胶卷的“侦探”,而谁最终能把胶卷传递出去,谁就是“真凶”。按照“范•达因准则”,最终把胶卷传递出去的,只可能是在安明、欢颜等主要人物中出现。因为他们已经被日本人盯死,按照常理分析几乎无法达成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惊奇奇观效应,从而令观众在看后为影片的精巧构思而倾倒。遗憾的是,编剧手中居然无中生有的冒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犹太酒保,从找胶卷到把胶卷送出,如此华彩的乐章都由这样一个在情节里毫无分量的小人物完成。犹太酒保的出现,使得《东风雨》后期营造出的密室格局变得漏洞百出,观众对安明与藤木芳雄进行斗智斗勇最终完成任务的期待变成了泡影。整个过程中,我们犹如在一场牌局里被人作弊胜出那般愤怒。也许有人会说,情报最终是因为安明的设计而传递出的,他若不牺牲自己烧掉假胶卷,就不会换来仙乐门的解禁。是这样吗?安明和酒保早在解禁的头天晚上就能大摇大摆的出入仙乐门,找出胶卷并在一张餐桌旁筹划好了一切,他们大可拿着胶卷一走了之,为何还要演出第二天的杀身成仁?
而《风声》中,老鬼就是老鬼,只会在密室中的男男女女中产生,绝对不会演到最后随便从街头拉来一个阿猫阿狗告诉你他就是老鬼。假设《风声》演到最后,告诉你老鬼其实是门口那个站岗的哨兵的话,你是否要破口大骂?遗憾的是,《东风雨》恰恰就是这么做的。
【不需要用很长的文学性粉饰】
“范•达因准则”第十六条:侦探小说不需要用很长的篇幅来描述与故事进展无关的事物。比如文学性的粉饰、完美的写景等。因为读者只想涵泳作品中的智慧。
我只能说,《东风雨》太想拥有文艺范儿了,把一个并不复杂的剧情拉得漫长无边。自从神父被日军抓走,唱诗班的孩子引吭高歌开始,整部影片就不可救药的文艺起来:安明反复唠念着炉边摸到雪的台词,欢颜边唱边被吊起来还不忘白半兽半鸟的文艺腔,郝碧柔服下剧毒的氰化钾还能叨逼叨一番自我表白,曾江也学着老徐露出他那销魂的背部。也许受了他们感染,特务机关长藤木芳雄同志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他热爱钢琴事业,在完全应该挖出安明的时候却学着《钢琴师》里的纳粹军官那样保护了他;他欣赏成海岸的身材,押送他去取回胶卷时还特意安排一辆敞篷卡车以便让他自杀报信;他佩服寓公的气场,和他深情对望相视而笑却让老头儿趁机服下了剧毒;他自信自己的智慧,执意让安明掏出兜里的瓶塞以证明自己的推断却最终等来了一把手枪。《东风雨》用了长长的篇幅来施展着文艺,甚至不惜把水上芭蕾、三岔口的冗长镜头照单全收,这些东西和情节有关系吗?
《风声》中白小年寥寥几句台词,却比安明通篇的文艺腔要令人印象深刻得多,顾小梦最后点缀的文艺念白,远比欢颜的无数抒情更加打动人心。我媳妇说,一桌宴席,有几道硬菜就够了,满桌大菜搁谁都得腻歪死。
电影也许天生就是个关于形式的东西,但千万不要忘了,形式一定要为内容服务。如果小胡子没点真内容,里芬斯塔尔把他拍得再高大无比,他估计充其量也就是个三流演员而已。不过公正的讲,《东风雨》的摄影不错,不愧是黄岳泰,尤其是模仿日本行军记者的视角拍摄日军进租界那段,深得我心。


                             刊载于《北京晚报》2010年5月1日

 2 ) 双溪蚱蜢舟

人们熟知的二战暗语“虎!虎!虎!”是日语“东风,雨”的谐音,这个由战时日本政府定下的代号经过编译,专门用来传递“日美开战”的信息。“虎!虎!虎!”听上去阳刚十足,背后原来是“东风,雨”这个甚至有点柔情似水的名字。

电影《东风雨》讲述的便是一个围绕截取与传递珍珠港事件密电的谍战故事。但是就好比掷地有声的“虎!虎!虎!”变成了风情万种的“东风,雨”,影片本应极力营造出的紧张情绪,最终不幸湮没在了没完没了的你侬我侬之中。谍战的勾心斗角、爱情的缠绵悱恻,外加上时不时涌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东风雨》有太多的话要讲,但在容量有限的成片里,仍然不免留下遗憾。

《东风雨》的题材容易让人想起几部其他的影片。谍战加酷刑的噱头好比之前的大热之作《风声》,而爱情加悬疑的标签似乎在暗指影史经典《北非谍影》。不过影片显然不希望完全掩盖在其他作品的影子之中,而更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于是观众能够明显地看到主创者在许多地方的良苦用心。开场跑狗场一幕应该是《东风雨》最精彩的段落,短短几分钟的镜头剪得干净利落,剧情和人物关系信息也交代得很清楚。全片出现过多个使用大量群众演员的大型实拍场面,导演的掌控和调度能力也可谓经得住考验。此外,影片的置景、摄影、服装和特效也可圈可点,从这几个角度来说,《东风雨》在某些方面的确非常“好看”,具备成就一部商业大片的先决条件。

但是影片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近几年华语电影频频出现大制作滑铁卢的现象,一些在很多方面制作考究的电影,在上映后却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双滑坡。去年饱受关注的《白银帝国》是最好的例证,影片故事主旨应景,阵容演技俱佳,画面有板有眼,还有华丽昂贵的布景、道具和服装。可结果呢?相对郭台铭的巨额投资,《白银帝国》赔得异常惨淡。为什么呢?因为观众心目中理想的《白银帝国》应当是一部晋商题材的恢宏史诗,而不是一部时空跨度巨大而空洞的流水账。拍好了是史诗,拍不好是流水账,两者之间的界线似乎并非泾渭分明,不过每个观众的心中仍然有一杆隐形的天平。

虽然《东风雨》尚未正式上映,但它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可能和《白银帝国》类似。谍战题材虽说并非最为时鲜的选择,但对观众的吸引力仍然不可小视。影片制作堪称精良,技术部门花了大量心思所呈现出的成果也的确让人不得不服。演员演出效果不差,还有几位日本演员让人眼前一亮,虽然阵容难以匹敌《风声》这样的全明星群戏大作,说实话比起几乎同期上映的《杜拉拉升职记》也甘拜下风,但柳云龙的电视剧迷外加范冰冰小姐的粉丝势力,两者加强可能也不能算弱。

不过,这些东西即使做到极致,也不能决定一部影片的命运。而剧情,这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也恰恰成为了《东风雨》最大的软肋。这原本是个十分引人入胜的故事设定,发展到最后却让人摸不着头脑。战争大背景下间谍与间谍间的斗智斗勇,交织着信任与怀疑、服从与背叛的人性探讨,不想最后一步步地被人物之间那些不知所云的行为逻辑和奇奇怪怪的台词肢解得一无所有。让人无比无语的一幕出现在教堂遭日本兵闯入后,神父被抓走,而心理素质极端淡定的儿童唱诗班竟然在一秒钟后莫名地开始抖擞精神唱歌,接着画面上浮现出伴随《平安夜》的背景歌声,日本兵大举进驻公共租界的奇怪画面组合,听着亵渎,看着别扭。

而《东风雨》的格局,也根本塞不进那么多的线索和人物。两个小时不到的作品,要讲三方内部与之间的各种明线暗线,又要流水席般地飘过那么多人物,先不说观众能否跟得上节奏,这么多元素能够很好地阐释清楚吗?毕竟这不是节奏相对缓慢、容量成倍扩增的电视剧。

至于台词,则是华语电影的老问题了,一个国家电影质量的高低同其文学水平十分相关,我们能够忍受大量琼瑶式、话剧腔、戏剧感强的台词,但并不代表中国观众就认可和喜欢这种风格。电影本身的属性就有保留性地反对一些不必要的夸张和装腔作势,当那些搔首弄姿和无病呻吟投放到大银幕上时,未免会显得太过矫情。

当然,这一切也不全是《东风雨》一部电影所能承担的。它只是一叶扁舟,理应无法承担太多的苛责。

http://billwang1120.blogbus.com/logs/61871048.html

 3 ) 《东风雨》:给咖啡加点糖

       我一直都有个疑问,近两年风生水起的所谓“谍战片”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名副其实,《潜伏》、《风声》等说到底只不过是卧底片的变种,从格局上讲并不能称之为纯粹的谍战片,打入敌方内部刺探和传递情报只是单方面的破坏行为,而由此带来的敌方的锄奸行动也只是被动的连锁反应而已。谍战应该是一个在更大的利益格局下的生死场,而不是纠结于具有明确胜负关系的一城一地的得失,这更像是搞政治。《东风雨》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这个感觉。
     《东风雨》始于珍珠港偷袭事件,到最后结束,情节链条划了一个圈,很多东西在这个结果面前被消解掉了,我觉得这种意识是很棒的,至少是在试图触及到间谍游戏本质上的一些东西。间谍时刻要面临着出卖别人或被别人出卖的选择,从工作本身角度上来说,这并不应该被赋予过多的正义与非正义的道德因素,《潜伏》中对支线人物谢若琳的描绘其实也部分传达了这样的主旨。重庆方面当时试图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送出,但中途被同盟国灭口,因为他们希望将美国卷进来,以达到新的力量制衡关系,像这样的举动能够按一般的道德规范来衡量吗?如果没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的战线不知道还要延伸到何时何地。《东风雨》中也涉及到了这样的情节,甚至同志之间的猜忌、出卖和放弃也都有正面表述,而且其中被卷入的各方势力也不再是简单的二元对抗,延安方面、重庆方面、日本左翼和右翼势力等等,大家共同游走在利益的剃刀边缘,片中柳云龙所言“间谍生涯,非人非鬼”也的确贴切,在这里,确实是人鬼同路的。我觉得《东风雨》最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部给国产谍战影视剧正名的电影。
   《东风雨》对孤岛时期的上海整体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还是精致的,耗资一亿是扯淡,但该下的功夫没有偷懒倒是真的,黄岳泰的摄影在色调上的把握为影片的精品卖相增色不少,CG出来的四十年代上海外滩大全景也足够逼真。影片开局的发力很猛,前两场戏都让人眼前一亮。跑狗场内赛狗的场面与观众席上的定位和刺杀交叉剪辑,场面和节奏都把握得不错,只是如果能拍出《007大战量子危机》赛马场刺杀那种用碎切推进节奏的感觉就更好了。第二场戏对情报员的缉拿,几个干脆利落的镜头交代叙事,最后一个坠楼的高速俯拍,濛濛细雨中街道上漂浮的雨伞,寓意着这在世人视线以外的生死较量的残酷其实离我们如此之近,牺牲原本就是触手可及的一个本能选择,但支撑着这个本能的却是长期坚守的信仰的力量。柳云龙第一次拍摄大银幕作品,能够在简单的场景和镜头调度内赋予如此大的信息量和回味空间,还是让我蛮惊艳的。
    其实如果一直按着这个叙事方式和节奏走下去,《东风雨》将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会像一杯甘醇的苦咖啡一样,入口苦涩浓烈,但回味绵长,而且醒脑提神,可惜的是,越往后看,越觉得这种纯粹和力度被某些东西稀释掉了。
    柳云龙是靠电视剧《暗算》起家的,《东风雨》不仅在题材上是《暗算》的延续,而且主人公的名字也在向《暗算》致敬,又是个姓安的。但电视剧与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而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柳云龙至少是在部分内容的处理上是把电影当电视剧来拍了,交代性的对话太多,并且有大量的重复性信息,比如关于那个满铁铁路的日共间谍的身份和命运,以及最后大段的临终独白,都让整部电影的节奏显得拖沓而冗长,这不是在用电影语言来讲故事。
    最严重的问题出在范冰冰这个人物身上,柳云龙和范冰冰大量的对手戏都在用文艺腔说些严重不着调的对白,我觉得编剧首先需要过的一关应该是让人物说人话吧,现实生活中的情侣谁会一张嘴就是那些含情脉脉的双关和隐喻啊?结果只要范冰冰一出场,节奏就开始拖,戏就往下掉,很尴尬的一个角色。其实谁都想得到,这里的爱情是为了最终毁灭而存在的,目的在于衬托牺牲,所以不用你反复用语言强调这些,观众自然会在自己的想象空间内补全这些情感元素,很多东西因为过于刻意地强调,最后反而失去了其最终的感染力,因为观众的心理准备做得太充足的。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些东西带来的后果就是影片本身应该具有的浓度和深度被浮华的表面文章庸俗化和廉价化了。而且这种整体剧情节奏的把握失衡还导致了情节上的顾此失彼,围绕着欢颜的“死间”本应具有的剧力和合理性因为潦草叙事而苍白无力,本来应该是一场波谲云诡的谍海计中计,现在却显得语焉不详。此外,全片斗智的成分很大,但不是所有的情节都讲得通,有的地方只能用日本人的低级错误来解决,特别是最后的对决,仔细想想其实是一个终极bug,这个将自己套牢的死结并没有解开。
    《东风雨》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电影,对于不同诉求的观众来说,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观感和评价。柳云龙尽管极尽可能地在丰富镜头语言,但还是表现出用电视剧思维驾驭电影所表现出的捉襟见肘和风格上的断裂,但作为大银幕处女作来说,我还是看到了他的追求和潜力的。中国的电视剧其实就是兑水的艺术,而电影在时间的延展度上作为有限,所以我不能说柳云龙在《东风雨》中是在兑水,他是在咖啡里加糖,他在其中所赋予作品的那种文艺青年的小资情怀,让影片显出一种甜腻腻的粘稠,作为一种风格上的追求很难做出绝对的优劣判断,但至少导致了影片在整体的回味上显得有些廉价,有点浪费了技术上的精致做工。

 4 ) 美则美矣,到此结束

文_谢长留

范冰冰以其自身对美丽最强大的驾驭能力,一步步向着“中国美神”的宝座大踏步前进着,她脚步稳健又迅速的从中国国内,一路走向世界,凭借2010年两次重大时尚活动——著名时尚秀场和戛纳红地毯,以惊人的速度和震慑力,印证了她多年来潜心经营的一切,从此之后,那些曾对她不屑一顾的人都不得不面对今天这个被评为“中国美神”的女人。

她是真的美,美得令人无不动容,无论男女老少,无不咋舌,她不光美,还有一种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和无穷的变化力。她或娇柔,或典雅,或刚毅,或执着,或妖媚,或清纯,但无论以何种形象展现,无论在哪位女明星面前,都丝毫不见光彩的她,都可以用一个字评价,那就是永恒不变的:美!
然而,美则美矣,到此结束!

可能是她太美了,她太过于重视自己的美,而让我们忽视了她的演技,又或者,是她的演技确实还未能像她的美一样更上一层楼。
去年有报道称曾志伟见到范冰冰,说了一句话,当下感动的范冰冰眼泪夺眶而出,曾志伟说:“看到今天的范冰冰,就想起曾经的梅艳芳!”不论大家怎么评价,范冰冰还是以自己的毅力和表现坚强执着的走着自己的路,就像当年的章子怡一样,即便迟到了几年,但光阴却未让她有丝毫破绽,相反,几年的锻炼和坚持,塑造出今天她在戛纳红毯上黄袍加身的淡定和豁然。
然而,美则美矣,到此结束!

东风雨的表演实在没什么可圈可点。即便是最后她也像其他为搏出位的女星一样,甘愿自毁形象,却仍未能感动观众。说起来,责任并不都怪她,这部电影无论在剧情节奏上还是其他演员的配合上,都没什么可值得言语的。说是碟战戏,却让人并没有没有腹背受敌的紧张惊恐之感,更没有严刑酷打的激烈场面,单单是几个人物的失踪和殉难,一个假钢琴师和假歌女的不知所谓的爱情掺杂其中,还有那些似有还无,可有可无的人物……简直就是不知所谓!

整个电影,无论从哪点上来说,都丝毫不值得和同类型影片《风声》比。那么比两个电影中的三位美女的演技,相信大家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周迅的演技自不用说,她本就是个为戏而生的人,骨子眼神肌肤血液里都是演技。而近两年的李冰冰容也整了,品味也上来了,大牌代言也越接越多了,最佳女主角的奖也拿到手软了,多少还是有点基础的。只可惜了范冰冰,美则美矣,到此结束了。实在有点像郭夫人——熊黛林。

范冰冰,太美了。所以,演技始终没能有所提升。她自己也曾说过,她不怕接到不好的戏,她就是要抓住任何机会,就像当年的张曼玉一样,也演了很多很傻的烂戏,一步步脱胎换骨,才有了今天的影后。但她不知道,张曼玉当年,并不是只有美,还有那股敢把美作践,踩在脚下的狠劲儿!

 5 ) 《东风雨》:史上最拗造型间谍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论》里说:艺术就是有意味的形式,照这个说法,电影艺术当然也包括在内,所以,艺术家在电影作品里追求形式感天经地义,即使是卧底间谍这样月黑风高的角色,同样也得拿拿腔调,拗拗造型什么的。譬如说詹姆斯•邦德,甭管外头炸得怎么天昏地暗,身边的香车美女和头顶的发型是断不能乱的;又譬如说陈永仁和刘建明,光天化日之下爬上鳞次栉比的香港某大楼天台,穿着修身小西装拿把枪比比画画,不仅警察不来制止,物业也不来罚款;还譬如说安明,说话充满了比喻的修辞格,而且动辄就送送花弹弹琴什么的,还有范冰冰不离不弃的傍着,造型拗得的确错落有致。

不过拗过了就难免贻笑大方,看到片尾,影院里已是笑声一片。这是个抒情困难的年代,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抒,即便是血雨腥风暗藏杀机的间谍片,一缕真情抒得好的也大有人在——影史上的许多黑色电影都是个中翘楚,就不一一举例了。不过话说回来,柳云龙导演的黑色范还是有几分意思的,真要往“Film Noir”(黑色电影)上靠,《东风雨》是近年来的内地影片中最够格的。
《东风雨》的场景也很漂亮,看来SMG的确财大气粗,开头一场跑狗场的戏把1940年代的孤岛“魔都”塑造得原汁原味,片中大量对旧上海的CG还原镜头也很耐看,日军当街杀人的镜头更让我有了点《辛德勒名单》的感觉;至于犹太人隔离区,里头的环境设计不输好莱坞大片,而且通过一个小提琴手作运动线索来牵引镜头,可见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而且,片中的犹太人据说都是由货真价实的犹太演员来出演,核心场景仙乐门俱乐部里的众宾客也都是上海的成功人士来客串,水上芭蕾表演更是专门从莫斯科请来的芭蕾舞团队——内地电影向来在细节打磨上缺乏耐心,起码《东风雨》在这一点上勿庸置疑(这方面还有杂货店电话机旁的警示语为证)。

从叙事线索上来看,《东风雨》远胜《风声》。后者虽有一副密室推理的行头,但骨子里还只是地下党情报员和日寇汪伪阵营的简单二元对立;《东风雨》则不然,地下党、日军特高课、军统情报站、苏共谍报员、日本内部的反战人士——甚至还有日籍的中共党员、以及汪伪和国民党的双面间谍,个中线索纷繁复杂,当然比《风声》更符合斯时的社会风貌。再者,《东风雨》发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因子,核心悬念设置就在于《孙子兵法》里《用间》篇的“五间”说法:在范冰冰的“死间”虚晃一枪后,柳云龙的“死间”还是很有几分翻包袱的快感的。而且,我也是看了《东风雨》才知道,原来战国时的一代名相苏秦也用了“死间”的谍报手法。片尾最后一个“赵氏孤儿”的典故,让所有志士仁人的抛头颅洒热血变得荒谬不堪,比起《风声》里最后周迅的大段告白,显然要有力得多。
值得一提的还有片中饰演军统老特务的曾江,绝对气壮山河,老戏骨的浴室裸戏也不嫌累赘。问题就在于,全片都在努力的拗一个似是而非的造型,拗到最后,就成了恶搞了。曾江死前,贴着小胡子的蒲巴甲躺在血泊里还得奋力敬个礼,我一下子就出戏了。好男儿要转型,可不像片头客串的王宝强和刘璇那么容易。还有矢野浩二,演过天皇的这位日本演员其实举手投足都不差,可是看多了《天天向上》,我总习惯性的满银幕找汪涵欧弟。至于那些谈情说爱的台词,什么炉子和雪,蝙蝠鸟兽什么的,总与气氛不搭,也许间谍真的可以提溜着脑袋玩小清新,但是放在时下的观影环境里,还是少些喻体会让观众比较受用。

仙乐门俱乐部曾让我有《卡萨布兰卡》的期待,看到后来,发现连《伯爵夫人》的酒吧也不如,场景没有充分利用,那还是算了吧——只可惜了一个好棚。更要命的是,总是故弄玄虚的镜头严重滞缓了影片的节奏,好不容易打几枪,接下来就要娇柔缱绻一番,不少观众有看电视电影的感觉,关键就在于此。拍电视剧,注点水拖点节奏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电影就那两小时不到的时间,一个劲的骚首弄姿,只会让观众感觉隔靴搔痒越骚越痒。柳导演在死后还要加一场黑白色调的弹钢琴戏,当然有点狗尾续貂,会让观众们觉得过于自恋。看来,电视剧成就了柳导演,也让他在通往大银幕的成功路径上踯躅不前。

电影不是不能拗造型,《阿凡达》拗得连个正经人类都没有了,观众还不是趋之若鹜?这还是个形与神的问题,造型拗在形上,《东风雨》已经到位了,但是骨子里的故事之“神”讲得荡气回肠吗?片中的各色人物鲜活立体吗?在我看来,这才是电影的命门。
至于推理线索和悬念包袱的设置,《东风雨》还算及格,但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八字箴言,在时下的国产电影里,竟是遍寻不得了。

(刊载于《东方早报》2010年4月23日)

 6 ) 被雷了

周末无聊,一个人跑出去看了电影《东风雨》,看完出来彻底崩溃了!情结荒谬、台词“雷人”……
记下了以下二段台词,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段:
两个地下党在教堂里的一段对话,背景是两位地下党员联系不到上线组织了,认为被组织抛弃了,有被日本人捕获的危险:
女地下党神情忧伤地说(李小冉饰):“我怕被捕,因为我怕挨打,我从来没被打过……听说日本人的刑罚很残酷,我不知道能不能坚持?”
“男猪脚”严肃而深情地说(柳云龙饰):“那你要是万一被捕了,尽量托得久一点,这样我好逃跑!”
女地下党问:“多久?”
“男猪脚”答:“越久越好”
我雷到啦~~~~~

第二段
“男猪脚”和“女猪脚”(范冰冰饰)在车里的一段对话!
男人坚定得说:“战争快要爆发了,这里很危险,我得走了!”
女人深情得说:”我要和你一起走!”
男人再次坚定得说:“不行,因为我只有一张票!”
女人凄凉绝望了:“不能有两张吗?”
男人依然坚定:“不行!我只有一张,所以只能我先走!我早就说过了,我们一个是冬天,一个是夏天,是注定不能再一起的!”
彻底无语了~~~~不知所云!

 短评

x

8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推荐

4.5stars...不满意于某些地方过度含蓄,很多角色姓甚名谁都不说……

12分钟前
  • 豆友2790706
  • 力荐

见识到比主演光环还强大的导演光环。比《风声》好,视听和美服化道方面做得不错,剧作太2了……

1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这哪里是“悬疑谍战大片”,完全就是把一套冗长枯燥的电视剧随随便便从中剪出2个小时拼凑出来的。自导自演的自恋导演皮肤真好!

17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剧情拖沓的简直像韩剧,台词恶心的像琼瑶戏。这三星是冲着美术指导、摄影、特效和服装设计才给的的。编剧、表演、剪辑一塌糊涂。。范小姐快成烂片代言人了。。柳云龙演什么都是半死不活的木瞪样子。。

19分钟前
  • 猫儿朵朵
  • 还行

把爱情线去掉的话这部戏会像样点。。跳楼自杀时刘璇那腿哟。。死得粗壮

24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搞情报工作的都是诗人!

25分钟前
  • 宋绪新
  • 推荐

一般,和风声比还是差了点。居然能在一个故事里把这么多路势力全部包括也算不俗。

29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知道自恋的男人是怎么样的吗?请看《东风雨》

30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还行

剪片的人是用脚剪得么,TCL!画面很美 女主角很美 男主角很自恋~

32分钟前
  • abby
  • 还行

影片只要范冰冰主演,便完全可以断定是烂片。我想她唯一合适出演的角色便是站街兜客庸脂艳粉的红尘女子,高级点的也得要有点才艺才能胜任,而且千万别有内心戏。当然负责任的说这片子之烂也不完全在于她。

33分钟前
  • snowinter
  • 很差

《暗算》剧场版,当导演的文艺情怀远超老百姓预期和接受能力时,杯具就盛满了“东风雨”水。亮点是赛狗戏,赛狗们演得真好啊!我家小冉老了,难过~

35分钟前
  • Aboo
  • 较差

我觉得还是不错的。缓慢抒情,带着诱惑的上海,让我想起了Shanghai的英文原意“诱拐”。不管是谁,在这里总能够找到追求。不管你喜不喜欢这座城市。

36分钟前
  • 栀子英
  • 力荐

期待在《东风雨》续集中,柳云龙能够原地复活,用脚弹钢琴

38分钟前
  • 良美te斯文
  • 还行

真是乱七八糟,连个故事都讲不好,空有一个奢华的皮囊~

42分钟前
  • 佛罗伦萨
  • 较差

摄影和美术都不错,可为什么那么让人不想往下看呢……

43分钟前
  • 湛卢
  • 还行

范冰冰的造型给一分;柳云龙的造型一份;曾江的气势给一分... ...

48分钟前
  • 在风之间
  • 还行

看完比较失望,感觉本片导演想两头讨好,但结果却是两头不讨好——喜欢看深刻的电影的观众可能会觉得它不够深刻,喜欢看娱乐的电影的观众则可能会觉得它不够娱乐。

53分钟前
  • 丁小云
  • 还行

酸死了

58分钟前
  • Z1d3x
  • 还行

以电影的名义拍的电视剧,且是二流的电视剧。(PS:镜头里柳云龙的脸,用得着这般打磨抛光吗?)

60分钟前
  • CC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