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周

剧情片加拿大2008

主演:乔舒亚·杰克逊  莲妮·芭拉班  坎贝尔·斯科特  

导演:麦克·迈克高文

 剧照

最后一周 剧照 NO.1最后一周 剧照 NO.2最后一周 剧照 NO.3最后一周 剧照 NO.4最后一周 剧照 NO.5最后一周 剧照 NO.6最后一周 剧照 NO.13最后一周 剧照 NO.14最后一周 剧照 NO.15最后一周 剧照 NO.16最后一周 剧照 NO.17最后一周 剧照 NO.18最后一周 剧照 NO.19最后一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5

详细剧情

本?泰勒(乔舒亚?杰克逊 Joshua Jackson 饰)被告知身患癌症,即使治疗存活率也只有10%。心灰意冷的本买了辆摩托车,暂缓与未婚妻萨曼萨(莲妮?芭拉班 Liane Balaban 饰)的婚礼,瞒着父母独自一人踏上了西行之路,立志遍游途中的加拿大平原小镇,与所有巨大的地标合影,直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岛,并寻找儿时的“格朗普斯奇兽”。旅途过程中,本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并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与理想,包括未竟的作家梦。在中部的班夫国家公园,心急如焚的萨曼萨终于飞来请求本返回多伦多进行治疗,却发现二人的感情也出了问题。固执的本继续西行,直到终于发现旅行的意义。

 长篇影评

 1 ) What would YOU do?


    What would you do?

    一部电影就是一次旅行,当你自己在尝试进入一次旅行的时候,也许没有影片中那些出人意料的事件发生,也不会有那么默契的音乐陪伴,甚至沿途的景色也是差强人意,但那里确实有只属于你的什么正在等待着你。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对此确信无疑。

    《最后一周》(One week)是一部2008出品年的加拿大电影, Michael McGowan作为导演的第三部长片作品,同时他也是本片的编剧。相比于导演,在最近备受关注的美剧Fringe中饰演Peter Bishop的男主角Joshua Jackson可能更为人熟悉一些,他在影片中饰演Ben Tyler,一个被医生判定为命不久长的人。影片的Imdb链接为http://www.imdb.com/title/tt1104806/,评分7.2,1300余人参评。

    在构思一部电影的时候,相信很多导演都是主题先行的,“我想拍一部什么什么电影,它所讨论的是一个什么问题”。通常,主题构思先行的电影往往不好看,因为这样的电影往往缺乏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如果想把一部这样的电影拍的好看,那么,《最后一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一部典型的主题先行的电影,本片全片就是一个问题,“当你的生命只有一天、一周、一个月的时候,你会怎么做?”男主人公怀揣着一肚子懵懂上路的时候,就是导演开始发挥的时候了。我们试着解读一下导演的创作思路。

    影片开始,死板的正反打就着沉重的话题砸向了观众,但导演随后就用他贯穿全篇的幽默感开始了解构:一个鸽子撞在窗户上的特写镜头,一个冲自己太阳穴开枪的特写镜头,还有一个脑袋流血,躺在地上的近景。配合这三个镜头,是一个全知视点的旁白,说了类似“当时,他有几个想法……”这样的一番话。在影片后面的部分,这样的技法——或者说已经成为了影片的特征被多次使用,说白了就是一个小人物在肚子里憋点坏,胡思乱想,然后旁白。把刚刚推向情绪高潮的一切再拉回影片的一个水平线上,然后伺机再寻求下一个变化。好的影片和这世界上的很多事物一样,是以波形的概念推进的,振幅不断加大,周期逐渐变短,大的波形里包含着小的波形。一般的电影靠事件、靠情节推动;在没有情节、或是情节不足以来推动波形的时候,导演就要用技巧去改变波形,这本片里,导演用自己技巧——直接的镜头语言、有呼应特性的、把心理活动外化的表达习惯辅以自己独特的黑色幽默气质——去控制影片的节奏和的几个重要的情绪段落。

    在此之上,导演还有意地把影片的视野进行了扩展,通过历史镜头、世界各地的动物镜头、主观臆想镜头、照片、追踪探访似的路人的未来生活变化段落参差地揉在了影片里。这么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让观众不感觉憋得慌。毕竟影片本身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故事的,就仅仅是一段“历程”。还不像《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同样是旅行/探险类型的电影,http://www.imdb.com/title/tt0758758/,Sean Penn 导演,8.2/10)只是情节偏向与现实感而不是戏剧性,本片可以说是在剧情推动力完全不够影片向深度发展的情况下,导演努力把影片主题和视觉感加以延展和丰富。这么做,第一个感觉就是导演从一个侧面承认了这个片子不那么深刻,第二个就是,他希望主流观众可以更方便地接受这部电影。

    最后要说的,就是影片的其他构成。不得不说,影片的音乐是最得我心的地方,粗粗回想,影片用过的歌曲片段应该在15段以上,有很多歌词和旋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得不说,美国的公路电影——哪怕仅仅是沾有一点公路范的电影——与音乐的默契配合都让人感到由衷的赞叹,那种气质是生来具有的,如同几代人美国梦的一部分。

    影片的最后,导演把旁白者从幕后拉到了台前,这既是对影片故事结构的一种重构,也是对影片所讨论问题的再一次回答,导演从始至终的直白让影片十分完整。但遗憾地是,导演在影片的结尾过程中也显得过于强势,给观众留下的空间反而不如之前影片中段做得更好。对于一部促使人思考的影片,也许在结尾的时候,导演可以不是去试图解决全片进行的题设,而是把影片引向新的问题,或者是原有问题新的变化;不是去试图完善影片的波形,而是再试图把影片的波形放在一个更大的波形里面,让观众们去试图寻找这个新的波形的一切,那样不是更好么?

    就如同文章开头所言,属于我的答案也许只来源于我自己开始的那一段旅途。

2009/10/22

 2 ) 如果我时日无多

  昨天我的身体和我开了一个玩笑。肚子不舒服,有些疼。在一家社区卫生所,女医生问我,很疼吗?我说,相当疼。我希望她能明白,相当达不到很的程度。但她的坐姿暴露了她的个人素质,一只脚匪夷所思地踩在椅子的边缘,好像会随时跳起来。相当达不到很的程度。对于这样的疼,我还能接受。买了药,吃下去,等待那种疼消失殆尽。整整一个下午,疼痛并未消失。可笑的是,我竟然相信那个女人开的药会起作用。疼就疼吧,就当月经光临了我的身体。我想,那个每月都要迎接一次痛经侵袭的女人一定对我的肚子疼嗤之以鼻。在她眼里,这样的疼痛简直摆不上台面。
  晚上我回到家,吃了一碗热汤面,疼痛虽略有缓解,但范围却扩大到全身。我难受得要死。我躺在窗台上,期盼晚风驱散这种不详的感觉。从电脑里拽出一个电影,开始看,转移注意力。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选择《一周》。里面的主人公比我还惨,他得了癌症,时日不多。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会何时死掉。一旦得知自己的死亡时间指日可待,心里肯定挺难受,一时接受不了,不知道怎么办,该做点什么,才对得起这副苟活了多年的皮囊。在最后的日子,他决定上路,骑一辆老旧的摩托车。女人是他唯一的羁绊。他没有听女人的话,没有让这好事坏在她的手里,他个嬉皮士那样走在马路上,很拉风的样子。
  最后,和所有的公路片一样,摩托男通过旅行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我想,如果我同样时日不多,会干点什么?我没有摩托车,也没有女人,也就是说,我可以步行上路,不需要征求任何人的意见。我会一直向西走,走到大沙漠里去,走成一具干尸。我走路的姿势不好看,不适合在城市行走。野外的山和水,应该不会对我有任何意见,我爱怎么走就怎么走。就这样吧,我就把这个计划放在这里,一旦遭遇类似问题,马上采取行动。

 3 ) 活在当下

        借着电影《2012》,加之这几个月诡异的天气和频繁的地震,大家交谈中不乏2012式的调侃,常常是“没两年了,该享受的快享受吧!”,“要是今年6、7月份还冷,我立马把房卖了周游世界去”,“别管吃的东西有啥不健康的了,口味喜欢就成,没两年了。”,当然,这只是调侃,大家依然要在美食和健康间纠结,盯着房价焦灼,要真六月飘雪了也只能加上几件衣服而已,卖房?疯了啊!所以,世界末日看起来飘渺,但是个人的末日却没准就会出现,在电影《最后一周》中,一上来就是一段追问“当你得知你只能再活一天,一星期,或一个月的时候,你会做什么”,而片中的主人公本•泰勒正是以自己的实践阐释着生命中最后旅程的厚度,没有奇迹,却更多引人思考的内敛情怀。

        面对生命即将终结的现实,选择说多也不多,所少也不少,可以选择自我了结,多的只是死的方式;可以选择治疗,多的只是不同的治疗手段和药丸;还可以选择活在当下,这样的选择下常常发现有太多未了的愿望。本没有专门写下遗愿清单,却以旅行的方式去追寻余生和一生的意义,欧美文化中,“在路上”总是一种探索和成长的姿态,本于是在一段旅程中开始人生最后的旅程。

        在自感来日方长的日子里,我们常常对于自己心中的愿望缺乏足够的行动力,哪怕它其实只需要你做出很小的努力,很浅的突破。如同文火加热的锅中蛙,渐渐的丧失对生命热度的感知,任生命消失,永远的想着“等明天”、“等时机成熟”、“等明年年假”、“等后年婚假”、“等儿子长大后”、“等儿子结婚后”、“等退休后”,渐渐的发现自己已经做什么都力不从心。“锅中之蛙”是比“井底之蛙”更悲剧的命运,井底之蛙看不到,而如果看到了,眼睁睁的看着愿望远去却是更大的悲哀。当本决定不管未婚妻对摩托的反感,驾车远行的一刹那,他就开始了赶超生命的突破,他不愿躺在病床上等着一个永远看似在明天的治愈的愿望,而是享受余生的每一天。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和一个偶遇的女孩的对话,女孩活在当下的生活状态深深的感染了他,两人那感受当下的性爱温情动人。

        面对最爱之人的生命即将消逝,爱他的人又该做些什么呢?这常常是个涉及伦理的复杂问题,不顾一切的救治常常是第一反应,这已经成了文化传承的自然反应,一种“爱”的表现。是的,站在不同亲人身份的角度,为求最爱的未婚夫、儿子、兄长活下去,这难道不是一种爱的表现吗?然而,有时候这种爱又充满了一丝让人不得不承受的强制性,本的选择被认为过于怪异,荒诞,让亲人流泪相劝,这带给本的无疑是一种纠结的压力。提到这个话题,我想起了美国电影《这究竟是谁的生命》,片中,一位车祸中全身瘫痪的男人肯,顿感人生如此继续的无力,他其实很乐观,一直积极的面对生活,开朗的大笑,感染着医院的每一个人,但是他也冷静的感到,作为雕塑家,全身瘫痪到手都无法动弹对于他来说是怎样的一种被剥夺感。所以,他并未直接冀望安乐死,而是希望离开医院,让自己来抉择自己的生命如何继续。而与很多类似情况不同的是,他的恋人恰恰最懂他,没有哭喊的求他活下去,而是深深的懂得,这才是爱人最想要的生命形式。这部影片中,极力“阻挠”主人公的恰恰是医院的大夫们,特别一位主治大夫,对于寻死的病人感到不可思议,他坚持认为病人是神经处于抑郁状态,不具备自我决策能力。正如肯后来所说,这些医生的“阻挠”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医德,他们是很好的大夫,却不是能最懂他心的大夫,主治医生带着良好的出发点,但是对病人的关爱却依然带着强制的力量,以至于到了后面,他几乎是以战斗的姿态和病人离开医院的愿望对抗,善良的动机也慢慢走样,以至于要靠法律来评判。

        “这究竟是谁的生命?”,这是个看似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对于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来说,生命常常不属于自己,他们的生命要承载亲人的爱、医生的医德、社会的关怀,这几乎成了传统的,一代一代往下模仿和学习的流程,它有好的一面,给了生命末期的人一种选择,一份爱的支持。但是,它有时候又是一种压力,面对这种压力,希望平静离去的肯的呼声老是被当作不正常的精神宣泄,希望远行的本的抉择被当作一时冲动,一些病人哪怕有过一丝想静静离开人世的念头,面对亲人敖红双眼的努力,也只能忍着不断加深的病痛“与病魔作斗争”。在《最后一周》的后段,本的未婚妻也坦承了自己的心理,那种爆发式的求本回来接受治疗的动机,多少也是缘于一种社会效仿,怕放任未婚夫活在当下,会被社区看作一种失责。

        活在当下是一种洒脱和不留遗憾的生活态度,它其实本应是生命还很长的更多人可以体会的美好,但是,恰恰又是余日不多的冲击才能尽情体会的奢侈。《最后一周》末尾一段味道醇厚的男声的独白令人感到温暖和感动,“还没说出的秘密”、“还没表达的爱意”、“还没看过的乐队”,等等,多是多么平凡的小事,只需一点点活在当下的行动力就可实现。努力活在当下,同时理解和尊重身边的人为了体会当下的生命温度而做出的抉择,为他们祝愿,也为自己。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42d1c03dca4bdacb9e3d620d.html

 4 ) 旅行的意义

看完电影,心里闹腾的,正如剧末写到的那几行字:奋斗、寻觅、追求、永不放弃。
人的生命有限,谁都会死。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公平的地方。
活着并不难,当你知道生命突然要被压缩了,你会怎么办?紧张?厌世?还是顺其自然,去发现那本该去发现的生命之美?
我觉得特别是现在社会的人们,面对多元化的选择面前,面对压力徒生的社会,更值得去看下这部电影,它会让你明白,在自然面前,我们才会找到自己。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一切琐碎的感动都可以在天与地之间的交谈里被清晰放大,或许置身于那一种环境里,更容易让我们回归一种对生命原始的认知。
活着真好,一场变故后醒来发现自己无恙,真好。即使知道时日不多,却依然可以自由追逐,真好!在孤独的荒野里,还有人牵挂你,真好!原以为可以自私的狂奔后安静下来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时,发现那些爱你的人无时不刻不在等待你,真好!
我的座驾载着我最后一周的梦想,却让我攒够了足以一生回忆的感悟和记忆。我一路的狂飙却让我对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斯坦利杯,勇气和幸运的象征;那荒蛮广袤的草原,让我感受了一番牛仔的奔放不羁;那一夜,无爱也可以有性;我不欺瞒对你的爱,可是我知道,你是爱我的,于是,不论如何,我的回归是一种必然。亲爱的,虽然那时候你问我说为什么向你求婚是因为找不出不求婚的理由。现在才知道,爱你,是一辈子的事。还有,爱你们,我的家人。
加拿大的风光真不错,虽然是浮光掠影,但还是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满足。一次旅行,或长或短,在乎心灵的历练和对生命的意义的追求。
如果我们能把有限的生命都当成宝贵的当下,相信,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会变得更有意义。
对,活在当下。谢谢身边爱你的人!

 5 ) one week

开始是时冲着摩托 皮衣 旅行 吉他女声 乡间公路来看这电影的,但也是一开始电影就有了这个问题,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know you only have one day, or one week,or one month to live? 曾经我也问过类似的问题。比如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答案寻找了很久。最后我的想法是这是无解的。当你提出这个问题时,你的体系已经奔溃了。或者说,当你的体系运行平稳时,你是不会去真正在意这个问题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有任何意义。这个体系就是本我、超我以及外界。当一些偶然但却强大的事件碰触到你的体系时,你的本我和超我的分裂就是你所无法抵抗而被迫接受的结局。这两者的严重分裂最终会使你的体系崩溃。从而你的体内会有两个相反的声音,使你困惑不安,使你对这超出体系的问题发产生思考。但这却是无解的,因此它也将是毫无意义的。解决的办法只有恢复你的体系的平衡。也就是弥补本我和超我的裂痕或者缝隙。也就是后面看到的。To strive,to seek,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6 ) 那一瞬的情绪

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或者终只是对顺应规范的一种消极宣泄,恰如背过爱人后的手淫,未必快乐,但却受用。累积在心中的抑郁大多需要强而有力外因的催化来使其暴露。BEN坚信着什么,又去寻找了什么,看到的,听到的,所有呢喃低语着的,通通这些又有着如何的意义,或者,或者,仅仅感受事物所该有的状态,每一刻,都是生命所该有的静止,在我们游离的眼神里模糊直至消失不见,我们感动着即使不知道因何而感动。

BEN终究会回来,未必是真的寻找到了什么,或者仅仅是难以抵御牵挂的温暖,又或者仅仅是习惯,人很容易知道自己反对什么,却很难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BEN罗列SAM的种种不是时,大概也未曾知道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女人,抑或是怎样的生活。

我们大都难以抵御生活的习惯以及他人的目光,由是,或许我们更应该去试着理解孩子们的白日梦,以及所有建立在自私之上的情感。至于如果生命还剩一周我们会做什么,或者6天的时间去发呆,最后一天躺在床上,生活远比想象要无趣的多,这也正是我们向往那一瞬间情绪的原因。

 短评

我们经常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不知道真正想要什么,只是总觉得有某一瞬间可以觉悟。

3分钟前
  • 小A
  • 推荐

结尾是黑板上写着的: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距离第一次在[死亡诗社]中看到这句话已经很多年了,这句话的妙处是它从未强调过去和未来,它说的是现在。而它本身又是永恒的。。。

8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励志公路片,可惜这次缺了摇滚乐。乔舒亚的演技自然流畅,或者说他根本是本色出演。

10分钟前
  • 🌊🌈♐
  • 推荐

最舒服的公路片

15分钟前
  • D I D A
  • 推荐

canadian landscape movie.. not that good for demonstrating what it trying to talk about

16分钟前
  • ryan
  • 还行

温情公路片,骑上摩托,我们上路…

17分钟前
  • 记忆错觉
  • 推荐

看完内心很温暖!!我喜欢norton的摩托车!!

21分钟前
  • 柊二
  • 推荐

人生的旅途……

24分钟前
  • 十夜
  • 推荐

风光片,值得深思的作品啊。

2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有家庭,有工作,有爱人,可是有一天发现迷失了,只有大自然和陌生人能够救赎你。

28分钟前
  • 柚柚
  • 力荐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know you only have one day, or one week,or one month to live? What life boat would you grab onto? What secret would you tell? What band would you see? What person would you declare your love to? What wish would you fulfill? What

29分钟前
  • 汪拾叁
  • 还行

配乐还行,摄影一般,风景很美。可惜“peter”很逊,故事很“学生作品”...

30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好长的MTV

33分钟前
  • 悟怡
  • 推荐

珍惜人生,很好的音乐

36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旅行的意义”。原声很加分!以后也要去加拿大看看的。

3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一本美国畅销书一样的电影。摩托车在其中的形象是Triumph式审美多年来在电影中的首次逆袭。以文艺、well educated、理智而自由的形象重述了Triumph的大不列颠机车之梦。哈雷党!你们占着的时间太长了!

43分钟前
  • 嘴客
  • 还行

剧情很磨人的旅游纪录片,但是耐着性子看完才觉得是值得的。没有routine没有should be的生活才是真的生活...PS:如果你问别人恋爱是什么感觉说明你还没有在恋爱中,一针见血。从不要自欺欺人,不要被规划,不要道听途说,用所有感官去感受生命,探索万物。内心的纯粹是最重要的。

48分钟前
  • Vadamir
  • 推荐

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50分钟前
  • leslieQ
  • 推荐

一方面片子节奏极缓,一方面场景又太跳跃,完全跟不上本片的tempo,男猪的娃娃脸似乎与人物性格不太搭。完全看在风景的份上多给一星。

52分钟前
  • REX
  • 推荐

尼玛为什么在我决定离开加拿大回国以后看到这部电影~~又要开始纠结回不回去了

54分钟前
  • 衾霓草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