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

剧情片中国台湾2008

主演:范逸臣  田中千绘  中孝介  林宗仁  马念先  民雄  安乙荞  林晓培  马如龙  梁文音  应蔚民  张心妍  李佩甄  沛小岚  丹耐夫正若  郭逸轩  李浤嘉  黄西田  张魁  赵舜  郑志伟  魏隽展  杨淳翔  杨淳言  杨淳至  吴朋奉  祝福  张琼雯  陈慕义  常陆师父  姚思微  黄兴全  卢怡榕  连馨  刘雨柔  林宜均  杨欣佩  王婷仪  谭淑婷  陈妍汝  叶雅馨  朱丁顺  林聪辉  曾吾吉  林宏道  陈源平  许胜雄  詹佑颋  王荣良  陈顗亘  魏庭芳  李瑞珠  许仁豪  姚怡安  何季珊  林明远  曾柏允  陈致臻  吴秋莲  何冠谊  高坤成  北村丰晴  关根直树  高嶋  

导演:魏德圣

 剧照

海角七号 剧照 NO.1海角七号 剧照 NO.2海角七号 剧照 NO.3海角七号 剧照 NO.4海角七号 剧照 NO.5海角七号 剧照 NO.6海角七号 剧照 NO.13海角七号 剧照 NO.14海角七号 剧照 NO.15海角七号 剧照 NO.16海角七号 剧照 NO.17海角七号 剧照 NO.18海角七号 剧照 NO.19海角七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4

详细剧情

依傍大海的美丽小镇恒春上,音乐梦想在台北遭受打击的年轻人阿嘉(范逸臣)冷眼旁观着一切。虽在民代主席后父的帮忙下成了代班邮差,信件和邮包却被他乱堆在房间,而对一个寄自日本的无法送至的邮包,他也没按老邮差茂伯(林宗仁)的吩咐将之退回,而是私自拆阅查看:里面除一张泛黄的少女照片,是几封写于60年前的信件。其时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在台日籍教师(中孝介)随日军撤退时遗弃了相约私奔的女友,归日途中,他将爱意和悔意化为文字,但信件直到去世才被其女儿代为寄出。   在台湾留学、工作的日本女孩友子(田中千绘)有心成为模特,却被认为形象过时只能做负责日本超级“疗伤歌手”中孝介(中孝介)在恒春的演出事宜的公关。按惯例,中孝介演出之前会有乐团暖场,友子原本联络了日本某乐团,但民代坚持用本地乐团,友子无奈与包括阿嘉在内的几个年龄、工作、个性都有较大差异的当地音乐爱好者——因意外事件...

 长篇影评

 1 ) 充满细节之美的《海角七号》

最早知道《海角七号》这部电影的消息,还是因为日本歌手中孝介。2006年末到2007年初,正是中孝介走红台湾并波及内地的时候,因为喜欢中孝介,才在他的个人官方博客上,发现他参演这部电影的消息,那时应该是去年的四月。然后直到今年暑期,突然爆出《海角七号》大热台湾影市,票房热度持续高涨,甚至超过《色戒》什么的云云。不免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影片能够让几乎不看国产片的台湾人如此痴迷呢?到了10月,《海角七号》终于现身网络。

作为内地人看到这部电影,老实说肯定还是没法明白,为什么这样一部看似普通的青春励志片能压倒《色戒》、《赤壁》这样的大制作电影的超高票房?
《海角七号》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小镇恒春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要召开海滩演唱会,需要立刻组织一个当地乐团作为暖场嘉宾而展开的一系列努力,过程中不乏搞笑,失落,直到不断坚持而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因为导演独具匠心的加入一段60年前的中日跨洋爱情,通过七封迟到的情书的传递表现出来,而使得整部影片豁然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一般青春片的厚重与隽永气质。
影片中的七封情书是导演魏德圣亲自操刀撰写的,文字功力很深,年轻人一下子感受到文字书信的魅力,这是网络时代的他们所缺失的,因此显得尤为浪漫。但这段爱情其实只被导演用作一个淡淡的背景,甚至作为日籍教师的脸部特写都没有,永远是远景或虚景。而更关键的场景,60年后老太太收到后辈们努力送来的情书,竟然连一个脸部都没有给,显然显示了魏德圣决意避免煽情。实际上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方式形成的留白比煽情更有余韵。

内地人自然很难了解为什么,这部影片在台湾那么广受欢迎。台湾网友这样告诉我:这部影片出来的时机很对,现在是台湾人民民族意识最高涨的时候,对于反映本土民俗的电影尤其欢迎,这才是《海角七号》狂破票房的真正原因。至于有敏感的大陆影评人认为影片反映出是不良的殖民文化,就完全是不了解台湾历史的放言。为什么日本人败走台湾时是影片表现的那样和平,原因是虽然日本统治台湾51年,但事实上也把日本先进的基础建设、城市规划都带到台湾,当时台北是第一个在亚洲有街灯的城市,台湾的第一条铁路都是日本人建造的,比起清廷、葡萄牙、荷兰等其他统治者来说,台湾人民对日本的好感远远超过前者,所以台湾人对日本是有感激之情在其中的。(这些内容都是台湾网友告诉我的,在网上查了一下,似乎都是事实。只是内地从来没有说这些而已。当然这些都是影片的外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索了解。)

其次,电影对台南小镇。市井民情的细致入微的写实是电影取得成功的另一大原因,日语、台语、闽南话夹杂反映出一个鲜活的小镇文化,演员的表演也全部以写实为主,所以大部分观众都是被这种真实所打动。好几个台湾网友告诉我,哇,电影中的那个谁谁就是他们镇上谁谁的样子呢。因为离的近,台湾人对此自然更加感同身受。而内地人看起来就与《练习曲》这样的没多大区别了。

影片没有邀请一个大腕明星:中孝介在日本本土都不算著名歌手,在国内虽说影响力大概比在日本本土都大,但无论如何也只是在一部分白领与小资中流传,所以范逸臣、林晓培这样就已经算是最大的大牌。
范逸臣扮演的影片主角阿嘉,是一个因为在都市中怀才不遇冲撞得头破血流,而不得不避缩到家乡小镇的年轻人,这是现代都市造就的典型闷骚男孩,内心的愤怒与困顿无法宣泄,有些自闭与忧郁,和家人及外界无法沟通也拒绝沟通,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现代都市年轻人,开头砸吉他以及恶狠狠骂出的“操你妈的台北”,实在让观众看得爽快。
女主角友子扮演者田中千绘比范逸臣要抢眼,也许是因为自身与角色的高度吻合,千绘本身就是在台湾进修的留学生,所以更容易代入到影片中角色的设定中,她将友子作为日本人孤身在台湾的不适感,以及角色本身所要求的小小倔强与坚持表现得非常出色,当然更因为身材的激凸、自身的略微性感,赋予这个角色很多源于日本女性的魅力。

但事实上小人物才是影片的亮点:林晓培扮演的心事重重清洁女工;热血敬业的小米酒推销员马拉桑;执拗火爆的青年交通警察;国宝月琴师茂伯;克制不住暗恋明恋老板娘的机车修理伙计;辍学去教堂参加唱诗班的高小女学生键盘手大大,这些配角的表现全部比主角更加抢眼,一个个都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当然最最抢眼的就要数那个民意代表主席了,“我叫洪国荣今年65岁,身高170公分、体重75公斤。兴趣是打架、杀人、放火。”,“我要把恒春镇放火烧掉,然后把所有年轻人叫回来重建恒春。”“要自己回来当老板,不要当人家的伙计。”作为主角的继父又是恒春的代表主席,这个演员霸气十足,无论是表情、台词还是形体动作都非常有个性,只要他一出现,镜头中其他人都可以完全无视,有手腕有魄力又不乏头脑与善良,应该是整部片子中最精彩的人物。后来台湾网友告诉我这个老戏骨是在台湾非常大腕级别的马如龙,年轻时就是台湾的武侠明星,也是台剧支柱,老了演技更加炉火纯青,演起这样的角色自然是驾轻就熟,轻松自如。有个小八卦是电影中扮演范逸臣母亲的那个演员,也是马如龙现实生活中的夫人。

而已经趋于化境的国宝月琴师茂伯的扮演者林宗仁,在台湾也是确确实实的国宝大师,只不过不是月琴师,而是北管大师,这是他第一次拍电影,据导演透露他的音乐造诣很高,稍微学了一下月琴就使用自如了,而生活中的他还是几个餐厅的老板,非常精明能干。现实中的他最大愿望居然是红到好莱坞,真是和茂伯有一拼!

所以为什么这部电影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影片中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小人物的投射:阿嘉是不被大都市接纳屡屡碰壁的年轻人;清洁女工林晓培也处于社会底层工作,而且与上一代总有解不开心结的年轻人;火爆交警劳马投射的是那些外表很刚强但实际内心却很敏感纤弱总有很温柔一块的年轻人;机车修理工对老板娘的暗恋也好明恋也好,是每个底层青年在从事着貌似没有前途工作时都会有的性心理;被上帝都赶出来的搞怪键盘手大大只有10岁,充分表现出90后的早熟和搞怪(话说她在电梯中唱的那首歌《爱你爱到不怕死》已经在网络上飞传);而每个做过业务的销售员一定对马拉桑非常认同,那种敬业与热血是从事销售工作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片中茂伯执拗到可爱的程度也让人重新认识到老人们的魅力;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大众观影人群的共鸣;而且,导演功力更深的是将每个人物的故事都只是点到为止,绝不啰嗦,这样每个人物都有留白,给观众留下的想象空间就更巨大,所以要是看第二遍,反而感觉会比第一遍更好,正因为只有在看第二遍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注意到很多这样导演用心的细节,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才能将小人物们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向上态度完整的表达出来。

在这个好莱坞大片通杀全球的时代,有这样一部文艺片能够奇峰突起,获得史无前例的票房记录,是非常让人惊讶的。什么时候,内地也能有这样一部文艺片占领票房冠军的时候呢?

 2 ) 去国——海角七号

发现很多帖子在“反面升华”这个电影,那我就来正面升华一下。

在看《海角七号》之前,认为这不过是一部爱情偶像剧,对已近而立之年的我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在看过之后,才轻轻赞叹一声:“好片子”。窃以为,在今年看过的华语电影中,这部可在三甲之列。
上网翻翻《海角七号》的评论,发现诟病的人不少,很多都集中在男女主角“仓促”的爱情上。的确,对于一部有两个小时容量,而且被冠以“爱情文艺片”的电影来说,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铺垫主角之间的际遇,像《海角七号》这样,前一个半小时全无投映,最后半小时喷薄而出,任何一个观众都有权力感到诧异。如果用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来构筑整部剧,可以算是偶像剧业界的灾难了。
所以,一定有另外的什么东西在默默支撑着《海角七号》,让电影的骨肉变得丰满起来……

阿嘉,离开台北的时候,砸碎了吉他,站在街头咒骂着自己生活的城市。
友子一心成为模特,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可是现在只能当一个处理各种杂事的公关。
脾气暴躁的交警老马,其实是早年台湾特警小组成员,而且因为工作的缘故,深爱的妻子抛弃了他。
弹一手好琴的茂伯,被年轻的时髦男女,甚至年纪相仿的同乡视为老顽固,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尊严。
暗恋老板娘的水蛙,哪怕被人识破的时候,依然抛出青蛙交配的奇谈怪论。
小女生大大,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但其实心中充满了慈爱。
马拉桑,勤勉努力的好市民,对工作的态度一级棒。只有在弹贝司的时候,才暴露出他或许有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还有老马的父亲,时时为自己冲动的儿子打圆场;外表“冷酷”,内心火热的代表,虽然有那么多性格缺陷,却为小镇的繁荣不辞辛劳;甚至还有恒春这个小镇,无时无刻不试图在传统与现代冲撞的夹缝中安身。

如果要为这一切找个形容词,我想起了四个字:“去国怀乡”。代表和茂伯,是本土传统的象征,他们曾经无比熟悉的故乡,现在全变了样子。是坚持着过往的生活,还是努力改变,跟上时代,这其中无法做出二选一的抉择。水蛙选择了一种最无望,也最无法被乡土社会所容的爱情,他的内心必定无法平静。大大和她的妈妈,离开了自己的父亲和爱人,回到故土,却发现已经物是人非,连至亲的祖母也不敢去相认。交警和阿嘉,都选择了离开台北,可是他们的心,依然没有回到恒春。对这些小人物而言,海滩演唱会之前,他们所有的梦想都破灭了,他们的国,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相信这些不是我一厢情愿的看法,否则电影不会用那么多篇幅描写代表对恒春现状的担心,描写阿嘉的无所事事和友子的郁郁,描写老马醉酒后的失态,描写大大妈妈的愁容。对于一部爱情偶像剧来说,这些“闲笔”的戏份太重了,以至于根本无法将他们从剧本中剔除,也正是这些占据了本来应该属于男女主角的空间,让他们的感情在大部分时间里不被人重视。所以对《海角七号》这部电影而言,最重要的根本不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而是片中所有人仿佛浮萍一般无所依靠的心境。这是不是导演在有意暗示台湾的处境,我无法猜测,但是我却清楚地看到了导演给出了如何解决的答案。还记得那些已经迟到六十年的信件么?描绘着一个日本教师对恋人的思念。哪怕世事变迁,他必须撤回本土,可他深深眷恋的“故国”,却不是日本,而是台湾,因为这里曾经有他的生活,他的爱人,这些像锚一样,将他的思绪牢牢固定在恒春,台湾小镇到日本的距离,不过是一根锚链的长度。那位日本教师,因为自己的懦弱,无法和爱人厮守在一起,永远游离在了他生命的核心之外,终此一生只能远远地望乡。这世界上最悲伤的故事,不外如是吧。所以阿嘉最后毅然对友子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你当然可以“高屋建瓴”地解读为东亚政治密码,但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因为阿嘉把自己的锚交给了友子。选择离开台北而终日沉浸在“去国”之思中的阿嘉,这一刻重新找到可以依靠的肩部,触手可及的梦想,并鼓起一切勇气去追寻,去拥有。于是海滩演唱会上,茂伯重新操起了月琴,大大展开笑容,老马说:“守护你忠贞不移的爱情”,这一刻他们都找到了自己久违的国度。

60年过去,星移斗转,海角七号已经杳无痕迹,但是人依旧静静地等待着。
爱在哪里,根在哪里,梦想在哪里,国便在哪里。离乡的游子,只要顺着这根锚链,永远都不会迷失回家的路。


 3 ) 文青&摇滚范儿&萝莉&小三&制服诱惑&女优的抗日摇滚趴

  豆瓣上什么评论能火?首当其冲是文青相关,亘古不变的话题,要是文艺女青年,那么+1;其次是言辞奔放,个人比较欣赏的是胡子和丁小云,话糙理不糙,句句切中G点;再次是黄色话题,赤果果的讲男女,自从有了豆瓣,我再也不上黄网了;然后是愤青,永远不缺乏市场,恶心组可见一斑。这么看来融合了这几大元素的《海角七号》在豆瓣想不火也不行,所以我预感弄了这么个标题党,这篇评论也能火。

  文青:阿嘉,典型的文青。暴躁而又抑郁,恃才傲物而又自暴自弃。家庭环境也是典型的文青的温床,父母离异,穷爸爸没交代,富爸爸有权有势。是不是每个文青都要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理想主义如王彩玲,郁郁一生。要么就是悲观厌世却又人品巨好如阿嘉,不务正业,天天宅着偷拆别人信看,2年憋出一首歌来,还有女优送上门来睡,不睡还不行,睡门口水泥路等着。真是礼轻情意重,千里送B草啊。末了居然还跟中孝介同台表演,后话不用交代观众也知道肯定咸鱼大翻身,新人新井新钻头,越钻越深越出油。

  摇滚范儿:茂伯,这老爷子太可爱了。目中无人的那么可爱,与年轻人打成一片的那么可爱,坚持自我的那么可爱。和阿嘉的忘年交肯定借鉴过何勇,1994年12月17日,红磡体育场的舞台上,父子同台,当着近万名沸腾的香港乐迷,何勇说:“三弦演奏,何玉生,我的父亲。”老爷子简直是国宝级的摇滚范儿。摇滚乐队一定要有这种气质的人作为精神领袖,哪怕是在台上摇摇手铃。1994年,The Eagles 的传世经典《Hotel California》现场,那段长达两分半史称最经典的华彩之后,Don Henley 献声,而手里只拿了两个沙锤。……摇滚范儿是到底是什么范儿?以前跟曼曼争论过,她说摇滚不一定非要吸毒,滥交,不一定非要举起拳头颠覆这个世界的。我说,玩摇滚吸毒,滥交是为了保持精神的高度亢奋状态,不是要颠覆谁,但是一定要振聋发聩,摇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愤怒的。中国摇滚为什么从“魔岩三杰”之后就死得这么彻底?听听尚有一丝生气的夜叉乐队的《中国摇滚》就知道了:你说摇滚是艺术,我说摇滚是武器/你说摇滚会害人民,我说摇滚会救苍生/你说摇滚是资本主义的阴谋,我说摇滚是社会主义的帮手/你说摇滚是政治家的眼中钉,我说摇滚是这国家最尴尬的丑星/再来五十年也不会有改变/人们不需要摇滚乐,因为他们很快乐/再来五十年,也不会有改变/人们不需要摇滚乐,因为他们很自由 /你很快乐是吗? 你很自由是吗?

  萝莉:生理不成熟,心理成熟的萝莉实在是太有诱惑性了,比如大大。可以跟小正太排排坐看夕阳,也可以轻吻额头抚慰酒醉的蜀黍,这次第,怎一个推字了得?

  小三:女小三多了,男小三不多见。男人的独占欲和嫉妒心是最强的。水蛭念叨的那段青蛙交配理论,与其是说给自己当小三找借口,不如说是掩饰自己的懦弱。老板娘万种风情,也算是对水蛭的默许。水蛭的命运明显暗合那个日本老师,也不算悲剧吧。其实“长得像昆虫”的水蛭蛮有杀伤力的,按照经验来看,如果霸王硬上弓的话,效果反倒不好,女人主动投怀送抱是什么心态?你日了我一次,然后悔不该当初,又痛哭流涕又下跪发誓负责一辈子的,你真TM禽兽,以后连笑脸我都不给你;你搂着我睡了一夜,居然没日我,那你真TM禽兽不如,不过以后我们就没什么心理隔阂了,都是动物了。

  制服诱惑:警察叔叔算是个理想化的形象吧,专一,有责任感,有血性。一直没露面的鲁凯公主想必是驯夫有道。都说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女人斗争了这么多年,总结出来对策就是:要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控制住上半身,放任你下半身,总有回归那一天。

  女优:友子真是继承了倭国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酒醉阿嘉床上那一颦一笑,颔首皱眉。真让人有鬼畜的冲动,上半身,下半身全被你统一了。

  抗日:中孝介的长音真有日本能戏古风的味道。

  最后说一说大陆政治解读《海角七号》的殖民地情结吧,貌似大陆对台湾的亲日态度还能柔和些,不至于像对东北伪满政府那么愤恨。可能真是拿我们东北当自己家孩子,台湾是抱养出去的?当面教子,背后骂妻?抛开民主主义,爱国情绪,有个理论我觉得可以让我们拿来当借口: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4 ) anti台北的海角七号

海角七号终于上映了。

因为早就看过DVD版本的缘故,所以并未去电影院看。听了一些身边朋友的观感,也看到一些媒体报道,似乎这部片子在大陆热度有限,远远无法与在台湾的火爆相提并论。

对于这样的境况,不觉得奇怪。《海角七号》,是一部很台湾,而非很台北的电影。你不理解当下的那个台湾,尤其是台湾南部以台客文化为主的本土文化,那么对这部《海角七号》就很难产生亲切感,产生认同感。曾经两次去过台湾考察,加起来的时间超过半个月。走访了很多标志性的地方,比如诚品书店、渔人码头、凯达格兰大道,再加上考察期间台湾当地教授连续填鸭式的授课,对于台湾很多方面的现状大体还是了解的。不过,严格来说,对台湾的直观了解和亲近,更多是对台北的了解,对浊水溪以北的了解。而对于南部台湾,那个只听得到闽南话的真正台湾,其实有的二手的观感——毕竟半个多月台湾的考察,在南部加起来的时间不超过5天,而真正见过聊过的依然是那些操着台湾国语,并不能真正代表台湾尤其南台湾文化的“非典型台湾人”。也正因此,对于这部《海角七号》,我可以从理论上去理解它在台湾走红的原因,但无法投入其中,去喜欢上它——毕竟个人喜欢的,依旧是那个大体上还算国际化但又有台湾特色的大城市台北,而非那些真正台湾的中小城市,乃至乡镇。

《海角七号》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我知道很多身边的朋友是带着看爱情剧的预期走入电影的——若有这样的预期,自然是会大失所望。的确,剧中有两段爱情戏,一段是呼应剧名那段由七封迟到情书叙述的六十年前的中日之恋;另一段则是主人公阿嘉与在台湾的日本人友子的恋情。不过,这绝不是这部电影的主线,甚至在我看来即使全部删去,也不会影响这部电影在台湾的受欢迎程度——爱情戏,充其量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归根到底,《海角七号》是一部很台湾本土化的励志电影,一部讲述几个普通人成功组织一支乐队并成功演出的台湾版“阿甘正传”。而这部剧集之所以能够在台湾火爆,也就在与这几个人和其它一些配角都是很典型的台湾人,能够让大多数台湾人有所代入,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

范逸臣扮演的主角阿嘉,一个在台北呆不下去,被迫回到老家的失意青年,一个七年级生(相当于我们说的80后),电影开首的那句““操你妈的台北 ””,已经道出了这部电影的主旨——这是一部无关台北的真正台湾电影。阿嘉的怀才不遇,其实反映了许多台湾当代年轻人的困扰,那种只能挣扎在自己乡土之上,无法融入台北大城市或者说台湾上层社会的那种怀才不遇;至于说永远操着闽南话的茂伯,则代表着老一辈的失落。虽然是国宝级的月琴大师,但是因为与乐队要求(可以将其视为现代社会的隐喻),而只能沦落至打打沙球,这个心路历程到之后的接受,无疑代表着老一辈对自己的重新定位,而最后的重操月琴的情节则是一种二次成功的希望;至于那个卖酒的马拉桑、唱着《爱你爱到不怕死》的八年级生,火爆脾气的交通警、修车行伙计,情节女工,无疑也是台湾市井阶层各类形象的代表。

当然,在这部电影中真正代表着那种非台北化台湾形象的,是马如龙饰演的洪国荣,“我要把恒春镇放火烧掉,然后把所有年轻人叫回来重建恒春”,“要自己回来当老板,不要当人家的伙计”,这两句话充分反映了台北以外尤其是台湾普通乡镇对于城市化的那种反感乃至厌恶。

就是这样与台北无关,台北无法容纳,甚至anti台北的真正典型台湾人,用自己的努力,最后真正的成功演出了——这样的努力并成功的励志情节,对于经济日益衰落,昔日四小龙意气风发不再的当下的台湾人,无疑是一帖自我勉励的良药。

是的,与我看来,《海角七号》的成功,是一种反映着台湾本土anti台北文化与励志故事交叉后的产物。并非所有的励志故事都能做到普世的,至少《海角七号》不能。不明白电影中人们对于台北的那种心态,不能理解台北以外台湾人的生存状态,对《海角七号》恐怕是很难会喜欢。

毕竟,《海角七号》是一部无关台北的台湾电影。
PS:《海角七号》要表达的,其实和昔年罗大佑的那首《鹿港小镇》很是类似。这里顺便再引一遍歌词,大家可以对照着看。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
    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爱人
    想当年我离家时她已十八
    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卷长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
    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
    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告诉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象的黄金天堂
    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
    在梦里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镇
    庙里膜拜的人们依然虔诚
    岁月掩不住爹娘淳朴的笑容
    梦中的姑娘依然长发盈空
    再度我唱起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风雨声
    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繁荣的都市过渡的小镇
    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哦—-
    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
    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
    啊,鹿港的小镇

 5 ) 文艺从来不怕穷死,就怕被和谐致死

    我一进某电梯,遇见三个台湾人操着“国语”聊天。突然一人大叫“马拉桑”,然后三人大笑起来,仿佛一起破获了某种密码。《海角七号》这部令人愉悦的电影令台湾人疯狂,票房超过4.3亿新台币,被誉为台湾电影业的一剂春药。
    相对于好莱坞电影的“封闭式浪漫主义”,我把《海角七号》归于“开放式浪漫主义”。所谓封闭,即一电影一世界,关在屋子里喜怒哀乐,没有给现实生活留下一面窗。但《海角七号》不同,导演熟知台湾,更了解台湾人肚里虫子的习性。从“操你妈的台北”的台词,到代表“想放一把火,把恒春烧掉,让年轻人回来建设”,他老实地用了台湾人看台湾的眼光,拍一部台湾人爱看的电影。其实全世界文艺青年都知道,他们那个烂乐队怎么能排练一天就火了起来?但这个无关紧要,因为真实的分子已经弥漫于整个电影世界。
    后现代艺术中,真善美的三足鼎,真为第一位。否则无论多么唯美,多么有教育意义,只能是二流。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陆近年的电影没有一流作品。从《英雄》到《疯狂的石头》、《集结号》,都只是讲一个故事,跟现实无关。这反映了大家在真实面前一致地吊诡,一致地畏缩。
    反观台湾电影,真实是一个重要传统。从侯孝贤、杨德昌,到《黑狗来了》、《蓝色大门》等等,说的都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绪。台湾电影最大的敌人是伪文艺片,像《最遥远的距离》之类的。侯孝贤检讨说,是他把台湾电影业带入荒芜,因为大家都跟着他拍个人作品。其实学样却没学好,没学侯大师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却学了一肚子矫揉造作。
    从叙事方式来说,学侯孝贤确实不如学杨德昌。《海角七号》就有杨电影叙事的影子,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生动,毕竟魏德圣是杨大师的徒弟出身。再看另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双瞳》,个人认为它是恐怖电影的一朵奇葩,沉郁诡异,价值还需重新认定。它的副导演,也是魏德圣。
    从文化交流看,台湾对大陆基本是单向输出。音乐、文学,电影,我都吸取了很多养分。从这一点,我可能比台湾人还爱台湾。所以我对《海角七号》的商业成功是抱有拳拳之心的。我一度担心台湾电影因为囊中羞涩而枯萎。至今有台湾电影人担心,《海角七号》的成功会让人沉迷于大投资。5000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000多万,我猜想张艺谋导演会很不屑,看看这些小岛寡民的穷酸相。
    文艺从来不怕穷死,就怕被和谐致死。

 6 ) 海角七号,你看得到

早先看完《女人不坏》不知所云,上网搜了很多评论,试图理出个头绪。无意就读到一条新闻,说徐克一行人到台湾宣传新片,效果不佳。《女人不坏》上映几天就下档,于是有网友打抱不平,评价台湾人没有品位,《海角七号》这种电影哪里可以PK《女人不坏》云云。

网络里现在出现了无法避免的怪现象:对于一本书的翻译品质,一部电影的文化价值的评价,居然只剩下极端的无与伦比和万劫不复,一点过渡都没有。

不想随随便便肯定一部作品,更不想随随便便否定一部作品。于是,我想把《海角七号》放在自己的天平上过过秤。

今年看了很多电影,除了《李米的猜想》和《非诚勿扰》,其他的也谈不上有什么感触。可是看完《海角七号》,我又神经兮兮地凌晨发短信给最好的朋友--不得不说--这是今年我看过的最好的片子。

台湾电影看的不多。《蓝色大门》加上后来的《不能说的秘密》,再到《海角七号》,少不了的台湾美景,波涛大海,一脉相承的安静,琐碎,平凡,动人。

幸运的是台湾导演没有像内地导演这样,集体缺失叙事的能力(冯小刚不算)。他们不讲春秋不讲三国,他们的镜头面对生活本身,他们的主人公是一群普通人,他们活得艰辛,却活得真实。

友子哭着问,你为什么要欺负我,我一个女孩子离家那么远,工作又那么辛苦,你为什么要欺负我?无力的手打在阿嘉身上,打在他的心口。那一刻,再酷的男人也受不了一个女人如此柔弱的拷问。爱情在这一刻降临,被人质疑。笑笑,是不是虚无的风花雪月看得太多,等到爱情自然而然到来的时候,我们都不习惯去相信呢?

那个婚宴的夜晚,小警察踉踉跄跄地走到海边,看到大大和小男友并肩坐在岸边,那幅画面的美好尚且不谈。当小警察带着哭腔,拿出照片说,这是我的鲁恺公主,如果看到她,告诉她我回来了……大大挽着小警察的头,轻轻地吻了一下。那一刻,迅雷小组的敢死队员感受到的是一个萍水相逢的孩子的最真诚的安慰,再坚强的心也会融化。

马拉桑一开始的样子多半会有些招人讨厌,开口闭口的“马拉桑”,殷勤出击却遭到白眼相待。可是,生活就是这般神奇。即使是这样一个小人物,跑大饭店,跑小饭店,持之以恒地去推销自己的米酒,也会有成功的一天。前台小姐从最初对他的厌恶到后来的怜惜,直到最后的为他喜悦。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或许只是坚持不懈和半途而弃的区别吧。

今年看了《马达加斯加》,主流影评都调侃,配角当道。四只企鹅和那位New Yorker老太太本可以当选年度最佳配角,可是看了《海角七号》,我却要笑笑说,算了,这个奖还是给茂伯吧。水蛭染了红头发兴冲冲跑进来,他却拉着脸,说到,喂,那个灌篮高手,红色不流行了。“我是国宝”,是这个老头最执着的信仰。为了登台表演,他像小孩一样拉住马拉桑说,千万不要说你会弹贝司。“不要以为老人的心都是铁做的,我也会伤心!”听茂伯这么讲,有些好笑,却也有一丝感动。

年脉的友子祖母在忙完一天的活后,发现了手边的信件。天黑了,看不清她的面庞,看不清她的神情,甚至看不清那双手是如何颤颤微微地打开那些信。我们看得见的是阿嘉送信回来的时候,友子站在海边冲着远处的他抱怨,他不等她说完,跑上前,抱住她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如果,不会再有自责的离开,不会再有无奈的思念;如果,简简单单,只有我爱你,只有不分离。那该是多美好的事情。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说他们看出了台独和媚日,对不起,不要以为你们真的什么都懂,事实上你们不懂政治,更不懂爱情。

这就是台湾电影。这就是远在台湾的中国人。大陆近几年发展得太快,快得让大陆的中国人有些迷失自我。《女人不坏》《爱情左右》《赤壁》,每一部都是群星云集,讲什么故事已经不重要了,票房有号召力才是头等大事,激情戏,打斗场面,特技效果都成了必备武器。还有谁愿意去电影院品尝一下生活平淡的滋味?

谢谢海角七号,谢谢台湾的你们,谢谢你们保留着被大陆遗忘的淡定。

这是今年冬天的一个午后,因为海角七号,变得格外温馨而平静。

 短评

电影粗糙。风光真美。

9分钟前
  • 水木丁
  • 还行

一个煽情故事,几封日本信写得酸不拉叽的。没有台湾本土经历的感同身受,所以完全没有被打动。

10分钟前
  • 任晓雯
  • 还行

不错。故事讲得挺舒服,小人物都很真实也可爱。两段爱情线,显然尘封在信盒里的那段更动人。那场一夜情而来的爱情,我觉得也不是全然杜撰,人在脆弱的时候会对温柔格外敏感,只是后面渲染的有点过。给老太太送信一段没有过分煽情,这一点基本满意

15分钟前
  • 🌞娘卷卷🌙
  • 推荐

老阿公你好有才呀

19分钟前
  • Miss Lucky
  • 还行

难看

21分钟前
  • Charlie
  • 较差

故事太弱

26分钟前
  • 即兴表演艺术家
  • 较差

今天才看了这电影,也是好电影.然后又略纠结了

30分钟前
  • uffy
  • 力荐

这漂洋过海却依旧不淡不忘的爱情实在太迷人,深深泪下。最喜欢这种又感人又好笑的电影了。

3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我就是喜欢海角七号和不能说的秘密。(好像没多大关系)

36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40分钟前
  • 美神经
  • 推荐

电影很童话,但是依然很喜欢

41分钟前
  • yuanmufaye
  • 力荐

温暖。不管《海角七号》现象的出现是出于偶然还是必然,台湾电影都需要如此一剂强心剂,重新振奋。魏德圣正是以他的草根身份写出了这部伟大的平民史诗。

4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有些桥段真是忍受不了

47分钟前
  • 胡子大王
  • 还行

或许女生会更喜欢一些,因为不大真实,只好用梦境来形容吧。。。。好像所有人都不在状态,不对弦。但台湾本土人认为这就是他们的现实。。。。

51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台湾片还是走文艺路线比较舒服,觉得比不能说的秘密成功,虽然都是音乐+爱情。很喜欢那个弹键盘的小姑娘!遗憾也有,节奏开始太慢了。。。

5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给未来的情书

6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除了那几封信,其余不足观。怎么就那么火了?弄得我都要怀疑是不是趁我不注意的时候世界的评价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1小时前
  • 逍遥兽
  • 还行

老头儿超搞笑

1小时前
  • 悟怡
  • 力荐

每个人都很平凡,每个人都很有魅力。

1小时前
  • 眠去
  • 还行

如果不是音乐。

1小时前
  • 言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