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等待

剧情片中国大陆2008

主演:凯利·尼克斯  宋琇萱  塔拉·阿什  胡婷婷  

导演:张伦

 剧照

北京等待 剧照 NO.1北京等待 剧照 NO.2北京等待 剧照 NO.3北京等待 剧照 NO.4北京等待 剧照 NO.5北京等待 剧照 NO.6北京等待 剧照 NO.13北京等待 剧照 NO.14北京等待 剧照 NO.15北京等待 剧照 NO.16北京等待 剧照 NO.17北京等待 剧照 NO.18北京等待 剧照 NO.19北京等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0:26

详细剧情

George(Kelly Nyks 饰)与Judy(宋琇萱 Steph Song 饰)在北京偶遇,George对北京的文化古迹很感兴趣。Judy被老板以无理理由炒鱿鱼,却意外发现美国公司总部在寻找George,为求复工的她在带领George游玩时让老板连连扑空,当最后一次她准备把Geogre交出来时却听到了George的故事。   George在法国出差时和一个伊拉克女孩儿莉迪亚相爱,但由于伊拉克战争即将爆发,莉迪亚被召回巴格达,她留下纸条约他在北京见面。伤心的George一人来到北京痴痴等待,然而现在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已经开始,他为心上人的生死揪心。Judy被George的深情打动,带他脱离险境。二人开始真正的一段友情之旅,但Judy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他,正在这时,找到莉迪亚的消息传来……

 长篇影评

 1 ) 不可能的等待与寻找

     豆瓣上对此片的评价几乎就是一边倒。我不想说这片子烂,虽然在看到半截的时候内心很失望。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个人的观影感受可以看出那个人的品味与视野。总之,这片子把我给看哭了。(莫笑)。
      国际影城2号厅放映这片子时,就我一个人在看。中途工作人员还巡视了一下,可能会以为我看不下去而离席,她们哪里知道,在我出门的时候,天空飘洒着雨滴,我折回家拿了伞毅然前往电影院,我就是专门为了看这部片子才出门的!
      好了,照例说说这部片子。主角的名字可以省略,因为人物关系非常简单,剧情结构更是直白:一个为了等待并且寻找着爱人而在北京某个bar做调酒师的小伙子,遇到了工作失意的姑娘;两个人认识了。因为感动于小伙子对于真爱的执着态度,姑娘帮助小伙子寻找爱人,在这个过程中姑娘爱上了小伙子(允许我忍不住的呸一下,为啥编剧都让女人敢先坠入爱河啊!)。最后,心爱的伊拉克姑娘也被找到了,痴情的小伙子即将与爱人团聚。看片子过程我一直没看时间,我以为差不多这就是结局了,转个弯的骂自己一下,一部片子怎么可以没有矛盾与冲突呢?可是,这片子确实没有啊,只是那个伊拉克姑娘,死了;小伙子晕倒在了机场。
      送到医院,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要活命手术费15万。我们热情的中国姑娘卖了她的甲壳虫,换回了手术单上的一个签名:与患者关系:夫妻。
      我无法不叉一句骂这片子的编剧啊,这合理么?一个能自己供房供车,穿梭于CBD500强公司,这么一个女人,为了一个什么来历都不知道的汤姆小伙,把自己车给卖了!我承认,只有电影才会这么干。
      伊拉克战争结束了,也带走了小伙子的爱人的生命,非典结束了,小伙子醒来了,中国姑娘也离开了。在我的理解里,他们是不该有交集的,故事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是进行时。
      什么叫不可能,什么叫极致。就是汤姆小伙,身体恢复之后去了云南寻找我们的中国姑娘,顺带去了躺泸沽湖(真的很美啊!!!)。没找到人,但是他准备一直等,一直寻找。我绝对相信他做的到,只是不知道这次,他有没有那么好的运气,碰到另一个帮他寻找爱人的人了,我当然不希望是姑娘,否则说不准咱中国姑娘下场也很惨,而汤姆小伙,他活着难道只是为了等待?

 2 ) 没学过戏啊,那就别洒狗血了


   
    如果《北京等待》作为一部电影而不是一档介绍北京风土的栏目剧的话,四个字评价,一无是处。

    如果权势是张爱玲的春药,那么政治简直是导演的印度神油,以至于他不到处播种自己的理念就达不到高潮。导演口中的国家关照和民族情怀充斥到影片每一个可以填充和不可以填充的角落:中国女子在勾搭美国小伙的第一次约会,就跑到长城声泪俱下的探讨2000多年封建专制的利弊;美国小伙和伊拉克女友在互相指责对方政府愚蠢自大人性泯灭之后,迅速的上床嘿咻;而所有在三里屯酒吧喝酒寻欢的老外,每一个都似长期潜伏于新华社,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与人民X报社论保持了高度且精炼的一致。甚至带着白口罩依依惜别的时候还不忘嘱咐:“中国人民一定会战胜非典的!”

    除了所有人物不说人话之外,人事儿倒是都干得挺顺。除了偶尔出现邀请老板迷奸女友这种《知音》故事之外,其他桥段每一步都在观众的预期之中,中国女爱上美国男了,伊拉克女就得死了,死了男的就要昏倒,昏倒就得是心脏病,心脏病就要做手术,做手术就要卖汽车,卖完汽车男的就醒了,醒了就该喜欢中国妹了……不是说这样的故事没有起伏,可是要看这种欺负打开电视看韩剧就完了,还来电影院顺便学校中国近代史干什么。
    
    当然,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拍电影能公映拿了个不知名的小奖还号称有机会冲击奥斯卡,已经完全值得他高兴得找不到北京了。

    电影是个砸钱的行当,砸钱可以请来李连杰捧场,可以搞定势利的中影集团,可以公关一个“导演杰出贡献奖”。可是,只靠砸,砸再多钱也鼓捣不出一个好电影。电影这个东西,虽是人人可看,还真不是人人能拍。

    当年程蝶衣教训菊仙的话犹在耳畔:“您挨哪儿学的戏啊?……没学过,那就别洒狗血了!”

    您瞧,辉煌如陈凯歌还能砸出《无极》呢,何况一个半路出家的生意人呢?

 3 ) 《北京等待》:等待是爱情中的仪式

据说爱情是美好的,但让人记住的永远是爱情的悲剧!据说生命是美好的,但让人扼腕的却是战争与疾病对生命的无视!据说等待是一种承诺,但失去却是一种常态!于是,将爱情与生命与等待相加,那么悲剧便注定了!
                                            ―――韩兮


身为燕赵悲士,本应击剑咏酒,但看这部《北京等待》,正值秋夜秋思,不免小资了一把,于是心有戚戚!
这绝不是一部完美的爱情电影,但却是一部主题明确情节完整的影片,尤其对于一个初执导筒的新人来说,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云南姑娘朱迪默默地去成全美国小伙乔治的异国之恋,最终却如梦如烟,一切都化成了记忆,悲伤的情绪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本片中关于爱情的解构是相当全面的,围绕着爱情这个主题而提出了几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有些是美好的代言,有些则是残酷的无奈!
等待,这是片名中强调的字眼,也是乔治的心灵归宿。影片中的乔治家世显赫,长得也算不错,但却在经历着两次无可奈何地等待。一个美国小伙与伊拉克姑娘的爱情,虽然有些斧凿的痕迹,却为等待这个爱情中最常见的情节铺设出相当充足的理由。于是,我们了解到,这段爱情的等待是战争的结果。世界电影史上表现由于战争因素而等待的爱情故事有许多,一般来说,会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便是等待之前的美好,第二便是等待的艰难。越美好的爱情,等待起来越是艰难,从而反战的精神也愈加深入人心。可以看出,此片从精神实质上,是极度符合国外这些经典名片的制作方式的,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原因,也许编剧无法将乔治与伊拉克姑娘娜迪娅的爱情美好充分表现出来,于是,如风光片一样,美丽的巴黎衬托下,这份美好的爱情却显得有些无力。而乔治等待的艰幸却又由于朱迪的出现而淡化了,显然,这段由于战争引起的等待不应该是影片中的主旨。
那么,乔治的第二次等待便出现了,即朱迪。在忽略了娜迪娅与乔治的爱情之时,我们可以看出,导演所着重体显的其实是这种乔治对朱迪的等待。从故事情节来说,影片用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篇幅来讲述朱迪与乔治的交往,带着乔治去游览名胜,帮助乔治去寻找娜迪娅的下落,以及最后守护生死边缘的乔治。无疑的,这是一种暖昧的交往,正如前面所说的,如果要反映出等待的艰幸,一定要把等待之前的美好做足!当朱迪失踪之后,乔治的等待也便开始了,影片虽然没有具体表现出乔治第二次等待的艰苦,但却为这种艰苦铺设了极其丰满的理由,于是这一次等待的结果如何已经完全可以留给观众想象了!这一次的等待显然没有第一次那么残忍,虽然也属于悲情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显得更加阳春白雪一些,即失去中还残存着的希望,这却极度符合中国女性的读片视点以及心理适应能力。
说到女性,不能不说朱迪。影片几乎完全采取的是朱迪的视点,她的行为贯穿了影片的始末(直到她出走那一刻)!很明显,朱迪其实也是在经历着一场等待,她爱上了乔治,但由于有娜迪娅的存在,她不得不隐藏着自己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她的等待其实是无望的,所以,她只有把爱当成友谊却奉献。但娜迪娅由于战争的原因死去了,朱迪的等待便有了转机,这么说似乎有些失了人情,但爱情恰恰是这样的,虽然无法对抗生死,但却可以维持生的希望。于是,朱迪在悉心地照顾着病中的乔治,她等待着乔治的苏醒,当然也在等待着乔治的爱情。但十分不幸,流言成了这份等待的终结者,灰姑娘能否变成公主不但要有王子的追求,更要有灰姑娘本人的果敢与无畏。在这方面,朱迪是符合中国女性那份对流言的怯弱性格的,于是,她为自己的等待划上了句号,虽然有些可惜,但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出,片名《北京等待》其实是相当符合影片实质的,乔治等待娜迪娅,北京是一个承诺,而乔治与朱迪之间的等待则恰恰是一段北京的情缘。
等待是爱情中的一种仪式,但刻骨铭心的爱情往往是与生死有关的。没有生命,无所谓爱情,但生命最大的敌人恰恰是战争与疾病。于是,战争与疾病便成了爱情的终结者。
前面说了,在许多反战影片中,都是以爱情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因为人们希望美好的爱情能继续,不希望战争对爱情带来伤害。影片中乔治与娜迪娅的爱情便由于战争而终结了,这是极其可悲的事情。如果说人们憎恶战争是由于战争是人为的,有一个可以谴责的对象,那么疾病便是一种宿命,是冥冥之中的伤害,让人无法左右。影片中引入了非典这个非常时期的概念,而主人公乔治也处于病患之中,虽然他是由于先天心脏病的原因,但疾病的确曾让人一度绝望,非典反而成了一种佐证。朱迪在看护乔治的时候,透过病房的玻璃看着街上的行人,那个路口是相当具有寓意的,这组镜头虽然看起来有些幼稚,却是影片中最精彩的桥断,反复地对切体显着多层意义,时间在流逝,非典的恐怖终于过去,病榻上的乔治慢慢地好了起来。影片编剧并没有落入俗套地把疾病当成爱情终结的另一大凶手,只是设了这么一个局,让朱迪的等待更令人信服,但客观地来说,这样的不落俗套却在无形中降低了疾病的可怕,同时也降低了爱情的艰难程度以及悲剧性。战争与疾病并没有达到统一的程度,使得影片的立意便轻淡了许多。
爱情终归是个人的,本片所表现的主旨也是爱情本身,于是,诸如战争与疾病这种较为宏观的概念其实的确不必特别强调,立意的轻淡也在所难免。而令朱迪出走的流言倒是极其符合爱情个体性的终结问题。这样便将爱情归于个体化了,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许流言对爱情的终结更甚于疾病,更具有杀伤力。
等待,终结,奉献等等,这些都是爱情的讲述,本人也一直强调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影片,影片中对爱情的许多方面都给出了一种暗示与表现。但即便这样,我必须说,这份爱情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感人,主要由两方面原因,第一是细节的处理,尤其是乔治与娜迪亚的爱情,其美好几乎令人看不见的,而朱迪前一段爱情史几乎并没有任何作用。当然,还有许多细节是过于通俗,过于阳春白雪,过于高层次了,不是俺这种市井氓民所能理解的。第二点则是影片导演的心路历程。
对于许多导演来说,最大的问题便是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电影成为自己心路的一个代言工具,所以影片往往混乱不清。此片多少也有类似的毛病,虽然我们可以明显地体味出影片的爱情,但也常常会被一些导演所要表达的意念所影响。
2003年对于中国人和世界人民来说都是不寻常的一年,美伊战争与非典都是人类的灾难,而影片中也适时地引入了两件事情作为背景。娜迪娅的死可以说是美伊战争最直接的后果,而非典期间朱迪对病房中的乔治的等待也可以说是相当感人的。但既然是背景,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背景的感觉,很不幸,这一点导演的功力还很欠火候,美伊战争靠剧中人的言语说出来,偶尔有电视或广播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加上淡化处理了娜迪娅与乔治之间的爱情,于是便更让人产生一种游离的错觉。如果片中出现一两个对战事漠不关心,甚至冷嘲热讽的人,也许更好些,当然,这具有相当大的审查风险,那么例入乔治的生活习惯,显得与众不同一些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至于非典,更是一种形式上的,无论是空旷的街道还是带口罩的人群,都没有体显出恐慌的背景,剧中人的接触更是完全游离的。只是前面所说的那个窗口对切的一组镜头是对非典的美丽描述,可怕的病魔终于过去了,被战胜了,虽然与乔治的病在对应着,但还是有些形式的意味。
导演的第二个思考便是文明古国与现代发达国家的关系问题。通过朱迪与娜迪娅极其相似的话表现出来,多少有反电影的感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乔治这个美国财团的公子被两个文明古国的女人所吸引,尤其朱迪的表现以及朱迪身世的古老性,从中我们倒可以看出一种自信与自尊,最后导演之所以表现云南那美丽恬静的风景也大多用意如此。但愿这是一个美好的梦,当然,这个梦在爱情的过程中还是相当有份量的,哪怕它仅仅是一种等待。
爱情的双方往往是吸引与被吸引的关系,所以爱情中最有戏剧性的人便是那个吸引者,而最佳的视点往往是那个被吸引者。在本片中,乔治由于坚守一份承诺成为了朱迪的吸引者,所以用朱迪作视点人物并没有任何问题。但在故事的讲述中却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即乔治的等待笔墨过少,并没有特别强调地表现出来,于是这份吸引便显得有些失去力度了。而导演过于急迫解决问题的心态也令乔治失去了神秘感,影片在情节处理上便有了断裂的感觉。
不得不承认,本片虽然在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但在故事的完整性以及主题明确性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更主要的是,影片整体的感觉是极具商业爱情片元素的,可以说是一部较为国际性思维的爱情电影,这一点是它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

韩兮
2008-10-17于通州

 4 ) 《北京等待》谁的菜?

首映式搞得挺排场,500多座位的橙色大厅过道上满满都是银。李连杰,高圆圆,王小帅,陆川等圈内人士都来捧场了,陈楚生等媒体伙伴也来参与了,内容古今结合,背景中外合作,一切看起来挺美的。
  
接着看电影,叹服不已果然是传说中的雷片呀。不得不拾人牙慧概括这部电影:一个王子与两个异族灰姑娘的磨叽旅游三角恋。三角恋故事发生在03年,美国打了伊拉克战争,北京发生了“非典”——男猪自然是现代版王子乔治在法国与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馆长的女儿娜迪娅(全片唯一靓点)相爱,伊拉克战争爆发,娜迪娅不得不回国时候,留书约定战后和王子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大喊三声“娜迪娅”就能见面(别问我为什么喊,问导演编剧去)。而王子在北京等待恋人的时候就在红男绿女冷冷清清的打工酒吧认识了来自云南丽江泸沽湖的摩梭族姑娘朱迪(这个摩梭族的名字很国际接轨滴说),于是,剧情在爱来爱去和跑来跑去中吹出了梦幻泡泡。
 
爱情+战争+灾难,这大概就是编剧眼中奥斯卡经典爱情片的特点么?远有《卡萨布兰卡》与《乱世佳人》,近有《英国病人》,看来只要加上这些元素,什么样的剧本至少都可以升华到大片或经典片的范儿了。导演原来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用爱情和王子灰姑娘来吸引女性市场,用战争时事来吸引男性市场;用酒吧和旅游风景来吸引上班族,用政治文化冲突来吸引小知识分子……..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影片的华人演员基本都是非大陆演员,英语很地道,华语也很“地道”;演技完全依托剧本和角色定位,保证不会有游离的火花;男主角很适合作为全球通用标准王子--年少英俊绅士体贴关键时刻有成功爸爸站出来;女主角的外貌很兼顾大中华+主攻欧美市场(BTW,女二号应该是负责台湾市场的吧)。这样的元素搭配中外雅俗共赏,男女老少通吃——至尊宝诞生了。
 
导演说他在此片中向《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等经典爱情电影致敬。所以观众可以成功的在一场电影里领略到上个世纪数个经典桥段+旖旎美丽旅游广告的混合加强版本,甚是超值。故事剧情稳扎稳打,把冲突和高潮统统控制在一个认知风险范围内,绝对不影响观众消化爆米花和小睡休息时间--至少我附近那位大叔鼾睡醒来后,不需要问朋友“那个谁谁谁怎么样了”,想来喜爱韩剧的女性观众,也同样喜欢。能让观众看懂故事情节,这是近几年中国电影做的最棒的功课,君不见《英雄》《无极》都说的非常清楚,为了观众更容易看懂,剪刀手还辛苦负责的把《大块头》《无间道》《文雀》这样的过于玄虚的电影整理成适合神州观众理解的快速入门作品,能够紧跟这样化繁为简的潮流,这对于一个第一次做导演的人来说,还是不简单的。
 
电影的结尾女主角自动失踪了,男主角寻遍全国也没有结果,导演说这样的悬念结局是为向《卡萨布兰卡》致敬,但以之前的瞎猜看来,这是一次向好莱坞式续集伏笔结尾的国际惯例靠拢的成功体现,不过,有没有下集恐怕只有上帝才知道的了。
  
最后,罗列几个雷到偶的地方:酒吧论菜男,长城历史政治课,伊拉克博物馆,酒吧和女猪家2003年的大平板电视. 金鸡电视台(刘长乐一定很乐),鸭王饭店,药迷女猪,口罩宫女上菜,国贸的同款项链....
 
从来没关注参选奥斯卡的底线到底在哪,也许就在这一部吧。

 5 ) 《北京等待》:Just it

《北京等待》:Just it

 

文/九弦日

 



 

  等待,是动词也是一种状态,是内心对某些人和事物的追求夙愿下的情感释放和冲动。无论是从剧情方面,还是导演对自己作品的真实初衷,都可以当成是对终极目标的渴求心愿。而以最原始的触觉去抚摸片名,可以理解为在北京等待什么,也可以是为了什么去等待北京,显然电影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故事去打动人心,而我们获得的最直观最浅显的印象,就是爱,只不过这份爱,剧里剧外都承载了太多的意义!

 

  既然关于爱,很自然会让人想起那部带来很多惊喜的《独自等待》,如果是抱着这种心愿,难免会让人失望。两部电影都发生在北京的胡同口,讲的也都是关于男人女人之间的那些事,只不过,那部更平民化有股糖葫芦味,这部挺小资,甚至往高尚里奔,甭管伪不伪总透着点艺术气。

 

  抛去“北京”的意义,单说电影里的爱情。爱情到底是什么,此处可以用N个省略号代表一切解释。如果爱是确定的,男主角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就是远在战火中的她和那份山盟海誓,至于在北京,不过是剧本里他被动呆着的一个地名,在哪其实无所谓。当他得知女朋友永远无法兑现两人的承诺,他丢失了对一切的批判和牵挂。而北京的她也在等待,虽然她明白他的爱根本不属于自己。随着她的出现,他开始苏醒,她的等待让他的这份北京等待开始有了真正的意义。她等着他接受北京,接受北京的她,慢慢的,两人原本平行的追求终于有了交集。那一刻,爱情、北京、生离死别、死灰复燃,男人女人,确定,未知,因为一切都在等待,这不是终点,正在进行。

 

  爱情的结局无论是圆满还是破碎,都可以用美来形容,就像片中多次出现的对北京风貌的展示一样,很浪漫。即便因为战争,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外力,它会让人心酸,很无奈,也是残酷的美。电影的整个背景是08年全球瞩目的城市,还有些我们只能在明信片或风景纪录片中才有机会看到的自然风光,那就是自然,别管影像里是否有了技术和艺术的修饰,美不美只在人们心中,无论俗套与否,只要随着心脏的跳动有那么一丝涟漪的起搏是因为电影的画面和故事,足够了!

 

  说实话,导演很与时俱进,也很务实,这里没有在主旋律熏陶下的一点夸奖或鄙视的意思——伊战离我们很远,我们只是生活在被和平覆盖下的旁观者,甚至可以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普通观众,顶多对战争产生一些原生态的情感走向和评价。但,非典很近。导演就是用这样又近又远的特殊事件,让我们的思绪若即若离,感动、悲伤,诸多感慨,篇幅并不长,不泛滥,不缺失,哪怕只是一丁点共鸣,足够了!

 

  电影关注了人性,关注了社会,貌似保持着自我宣扬的准低调姿态,体现了国际文化和自我情感以及理念的冲突,但至少,第一冲击是来自于故事,来自于被传诵了时间意义的上千年和距离上的整个地球的一个名叫爱情的无法被定义的东西,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滴眼泪、一次生死、一个人、一段事,当然,可以就是这部电影。

 

  说小了,与狭隘无关,这是一部我们自己的电影,因为它关于北京关于中国关于在本土发生的与国际亲近的爱情;说大了,与高尚无关,更与导演的野心与理想无关,它只是一部拍给全世界的电影,可以看跨国恋,可以看对战争的反思,可以看对某国家文化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更可以看美丽城市的风俗文化,当然,对于非汉语国家,就是为了看北京,看中国。

 

  借用电影的风格(中国电影但全是英文对白),OK,Just it!一切都要等待,爱情,文化,如何理解,接受与否,开始了,没结束,结局如何,......waiting!

 

九弦日原创影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联系QQ:6256450

新浪娱乐:http://ent.sina.com.cn/r/i/2008-10-30/18502229101.shtml

 6 ) 烂片中的奇葩

不得不说,这部影片也算是经典,烂片中的烂片。虽然离看片过去了4年,但我还是久久难以忘怀。这部片子带给了我无数的欢乐和谈资。

 短评

有负星吗!我的个GOD!!从来没看过这么雷的电影儿,从电影院里出来时候,已然外焦里嫩了,谁说这片儿要竞争奥斯卡的?就说奥斯卡评委都是些奇怪的老头儿,但人也不是瞎子啊!!

6分钟前
  • 🌙
  • 很差

不看你后悔。

11分钟前
  • 小卡诅咒黑眼圈
  • 还行

还好,有点假~

13分钟前
  • 春囍
  • 还行

很不幸,我和我喜欢的人一起看的唯一一部电影,竟是这部烂片。。。。!!!

16分钟前
  • 疤疤爸爸
  • 很差

口阿口丕

20分钟前
  • 乌云上的银边
  • 很差

差得要死,飞机上看的

24分钟前
  • fhskfdhlaksa
  • 还行

为什么没有0星?!

25分钟前
  • 小安
  • 很差

手欠去下载!我有罪!

29分钟前
  • summer
  • 很差

我真佩服自己 敢问自己是有多空虚 硬是撑着把这部巨雷垃圾看完

34分钟前
  • 顾得儿白
  • 很差

慕名观片

39分钟前
  • thelonggoodbye
  • 很差

导演编剧肯定一水儿是国际政治系毕业的。

40分钟前
  • 卜卜
  • 较差

没能耐看完

43分钟前
  • 百无一用发小春
  • 还行

这是飞机上放的电影,让我记住再也不要相信国航的品味。

46分钟前
  • 初初子
  • 很差

大傻B片!!见过烂的,就他妈没见过这么烂的!!!还他妈拿奖,我操导演他全家!!!无敌傻B!!!

50分钟前
  • Spencer
  • 很差

神秘的女主角要多少钱一晚?

51分钟前
  • 皮革业
  • 很差

起初看片名还以为是文艺片,结果发现原来是瘟疫片,几个女主敢不敢再丑的惨绝人寰些?

56分钟前
  • xiaonanhappy
  • 很差

好吧,我承认我是冲着所谓的泸沽湖才去看的...结果就个结尾...非常搞不懂的是,明明讲的是在中国偏偏英语都讲的TMD那么好!什么话都要用英语说吗!

1小时前
  • alan sister
  • 较差

中国导演,四个主角分布美国、英国、伊朗、马来西亚,这是为了搞笑么

1小时前
  • 今生、唯爱
  • 很差

情节相当的老套,女主角相当的不咋的,爱情更是无聊到了极点。

1小时前
  • 天涯·明月·风
  • 较差

导演可以去死了。

1小时前
  • 刘文二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