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玩家

喜剧片美国1992

主演:蒂姆·罗宾斯,格列塔·斯卡奇,弗莱德·沃德,乌比·戈德堡,彼得·盖勒,布里翁·詹姆斯,辛西娅·斯蒂文森,文森特·多诺费奥,迪恩·斯托克维尔,理查德·E·格兰特,西德尼·波拉克,莱尔·洛维特,迪娜·梅瑞尔,Angela Hall,莉娅·艾尔斯

导演:罗伯特·奥特曼

 剧照

大玩家 剧照 NO.1大玩家 剧照 NO.2大玩家 剧照 NO.3大玩家 剧照 NO.4大玩家 剧照 NO.5大玩家 剧照 NO.6大玩家 剧照 NO.13大玩家 剧照 NO.14大玩家 剧照 NO.15大玩家 剧照 NO.16大玩家 剧照 NO.17大玩家 剧照 NO.18大玩家 剧照 NO.19大玩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2

详细剧情

作为一个电影公司的制片人,Griffin Mill(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饰)每天要从无数的剧本里面挑选极少的几部拍成电影。他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先是Larry Levy(彼得·盖勒 Peter Gallagher饰)和他竞争日益激烈,然后又是不断收到匿名的恐吓信,让他忐忑不安。他怀疑是某个被他拒绝了的编剧所为。他把怀疑集中到一个叫David Kahane的编剧身上,于是他在电影院找到David并和他一起来到酒吧。后来两人竟争吵起来,在停车场甚至发展成打斗。在打斗中,David不慎摔下下水道身亡,Griffin只能将其伪装成是被抢劫身亡的样子。作为最后一个见到David的人,Griffin成了警方的嫌疑人,更让他恐惧的是,他还是收到匿名的恐吓信,甚至在他的车上发现了一条蛇......接下来,Griffin该怎么玩这个游戏?

 长篇影评

 1 ) Who's the Player?

图文版见http://www.mtime.com/my/mnauce/blog/763032/

Altman同学终于讲故事了,而且一讲就讲得这么好。当然,这并非全是Altman的功劳,编剧Michael Tolkin也是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这片首先是Tolkin的成功,然后才是Altman的成功。不过,究竟谁更重要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片子太让人兴奋了,数一数片里出现了多少大牌小牌的明星,多少名片的海报,其中又有多少参与了叙事。。。总之这片真有点让人一言难尽,我就化繁为简,单讲第一个镜头吧。很可惜YouTube上没有这个镜头的clip,我只能纸上谈兵一回,希望还能谈得有趣。


这个opening shot是长达8分半钟的运动长镜头,推轨与升降机结合使用,非常flamboyant,literally地向Touch of Evil的opening shot致敬,交代了整个set(某匿名片场),主要人物与关键信息,还明目张胆让演员通过对白来表彰长镜头,贬低现今好莱坞电影的快切风格--The pictures they make these days are all MTV. Cut, cut, cut。虽然如此,你却不得不叹服这个镜头的漂亮。这种漂亮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技术上的,Altman的choreography,时机的掌握,人物对白、走位,摄像机运动与叙事的密切配合。可以说这个镜头是体现Altman群戏调度功力的一个绝佳典范。

镜头的开始是片场老板的首席秘书斥责新来的小蜜不该在接到老板电话后说老板不在--Never say that. He's either in conference, in a meeting. He's always in,透露出片场人事的潜规则。然后老蜜又问今天的trade paper上有些啥。小蜜说今天送信的来晚了,trade paper还没到。老蜜便吩咐道"Go get them. Now! I want them back here before he arrives. "可怜的小蜜就冲了出去(pic1)。镜头也随之拉出,一辆Ranger Rover(某高级轿车)从画左开来(pic2),镜头随之右移,影片第一主人公Griffin登场(pic3),刚从车中走出,就有一编剧模样的人自称Adam Simon冲上来搭讪,向他pitch(就是推销)他剧本的idea。他俩边谈边走(pic4),走进一幢办公楼,另有一老一少恰好从楼中走出(pic5),镜头便转而跟着这对人,俩人谈得就是刚才所说的长镜头vs快切。你也可以认为这是Altman同学在向你推销他的长镜头美学,与上面的pitch对应。等他俩走出几步,Griffin已走进他的办公室,出现在画面后景(pic16),镜头便又向Griffin推进。Griffin正在听另一编剧向他pitch《毕业生续集》/Graduate II的idea(pic7,注意看后景中一张海报,谁能猜出是什么片。可以去相册看大图,提示下是部德国名片)。谈到一半,小蜜进来问刚才Adam Simon送来的剧本怎么办。Griffin说送给Bonnie(Griffin的老婆,也是该片场的story editor,还是蛮pp的哈), 然后又让小蜜查一下保安怎么让Adam Simon混进来的。随后镜头右移,Simon与Bonnie走出办公楼(注意这里的衔接),前者还在喋喋不休地向后者pitch(pic8)。这时画外一声尖叫,原来是送信的小伙Jimmy骑车时不慎摔倒(照应前文所说的送信的来迟了)。Bonnie与Simon遂走上前去。注意这时有一张明显片从Jimmy的包裹中落出,镜头前推给了个特写(pic9)。Jimmy摔倒,当然是一个事故,如果你往影片后面看的话,还会看到更多,决定性的事故。随后镜头后推,一名男子驾着一辆白色跑车正搭讪一红衣女郎(把她错认为某女星,经典的搭讪方式啊),并问她Joel Levinson的办公室怎么走(pic10)(后来我们在Levinson的办公室发现了他,就是下文所要说的Reggie Goldman,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居然还想泡俺心中的女神Winona Ryder与Meg Ryan)。女郎答"Joel Levinson?The head of the studio"与其说是回答男人的问题,还不如说是向观众交待Levinson的身份信息。随后镜头跟着旁边一群观光的日本客右移,走出几步我们可以发现,开头的小蜜又出现在了镜头中(pic11,后景),正飞奔着追逐一辆车跑回办公室,车停下,走出的自然是老板Joel,衔接前面关于Joel的对话,更妙地是照应刚开始老蜜的话"I want them back here before he arrives. "不乏幽默。随着老板走进办公室,几个公司高层模样的人从中走出,边走边谈公司的人事变更,提到公司的靠山Boston某银行的公子爷Reggie Goldman要来,Griffin则要被撤职了,或许Larry Levy会接替他(pic12)。这几人走着走着又走到Griffin办公室窗外(衔接),Griffin正打电话与保安讨论Adam Simon混进来的问题(承接Griffin的上一个镜头),接着Griffin继续听另一个pitch。接着镜头又转出,那个pitch长镜头的老男人又来了,这次说的是他老爸为Hitchcock的Rope工作,Rope的故事其实不咋样,但是"没有"cut,很牛X. 对方则说The Sheltering Sky中的一个tracking shot也很牛X。老男人说没看过。联系前面那个小伙提到的Absolute Beginner时他也没看过,看起来与其说他是pitch长镜头,不如说他在pitch他老爸(老爸还是Touch of Evil的key grip),也就是pitch他自己。他们走出后Bonnie与她的助手又迎面走来,把镜头带回了Griffin的办公室。这回讨论的是好莱坞对政治电影的态度--Political doesn't scare me. Radical political scares me. Political political scares me. 谈论到一半时,小蜜又进来打断了他们,这回送上的是那张明信片。我们将发现这明信片是影片最重要的道具。至此第一个镜头结束,明信片作为镜头结尾的重音呈现。


由上可知,这个镜头信息密度相当大,还不时使用Altman喜欢的多声轨叠化剪辑作为音桥连接镜头内部的段落,多声轨叠化剪辑同时也作为一种sonic deep focus,与其optic deep focus呼应。交代了很多重要信息,包括对好莱坞的种种评论,比如business(片场人事的潜规则等),sex(那对男女的搭讪),politics(好莱坞对于政治电影的态度)。这个镜头虽人物众多,但衔接有道,主次分明。Griffin作为第一主人公占据了最长的时间,他的出场(开着Ranger Rover,这车后来也被提到,并出现在结尾,使得影片结构形成一个回环。),他的身份、工作职责(负责删选剧本), 片中他争分夺秒地听writer的pitch都在第一时刻呈现出来;不过更有意思的是镜头中两个未出现的人物:Larry Levy与Reggie Goldman。这两个都是对主人公构成潜在威胁的人(Reggie的父亲向片场施压导致了此次人事变更,而Larry后来则取代了Griffin的职务);他们都没有明确的出场,但Larry打了个电话过来(影片开头小蜜接的那个电话),后来高层谈到取代Griffin的候选人时曾提到Larry。Reggie严格说来其实在镜中出现过,但观众始终只能看到他的背面(pic10),那时观众也不知道他就是下文将提到的Reggie Goldman。他俩都在画外,处于暗处,对处于最明处的主人公Griffin构成威胁。这还不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画外人物,就是明信片的sender。要知道后来无论是Larry还是Reggie都陆续登场,而他却从未露过面,直到影片结尾我们还是无法确认他的姓名身份,他的呈现只是一张张明信片,他才是真正主导了此片的幕后黑手,也就是说,越是隐藏在画外的人,对主人公就越有杀伤性,对影片叙事也越有主导性。


这个镜头还有几处值得一提,比如第一个画面,呈现的是拍古装片的情形,一旁有人喊action(所谓lay bare the device),然后影片正式开始,也就是说整个影片是非常self-conscious的,观众有意识地感到自己是在看一部电影,一部关于movie industry的电影。

另外这个镜头中还提到The Graduate,Scorsese,Harvey Keitel。这些片与人,当然都是与新好莱坞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一个pitch中提到a TV star played by a movie star。这些都是Altman的self-comment,点出他自已的身份,新好莱坞的旗手,在新好莱坞时期结束后则多年在TV与movie之间alternate,而提及Graduate二十五年后的续集则似乎在向观众们暗示,他准备以The Player这片重整旗鼓。


 

 2 ) 同名中国电影《大玩家》



中国首部“玩家”概念电影汇聚30位明星

当年影片汇聚蒂姆.罗宾斯、朱莉娅.罗伯茨、约翰.库萨克、吉娜.葛森、乌比.戈德堡、杰夫.戈德布拉姆、咪咪.罗杰斯、苏珊.萨兰登等65位好莱坞名星的电影《超级大玩家》,是一部相当尖锐的黑色喜剧,大大将好莱坞的贪婪和权力嘲讽了一番,风卷英国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改编剧本奖;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 (蒂姆.宾斯)和导演奖 (罗伯.奥特曼)等各大电影奖。随后,明星总动员的“玩家”概念电影在各国屡试屡爽,在《纳什维尔》之后的17年里,奥特曼一直拍一些不被看好的影片,直到《超级大玩家》让他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再度大红大紫,电影上映仅一个月便收回成本,而印度歌舞片《宝莱坞大玩家》也是风扉东南亚。

东方视觉总经理张学东认为,电影《大玩家》作为中国首部明星总动员的“玩家”概念电影,也将有良好的前景。“中国具有高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明星数量不能与好莱坞相提并论,汇聚30位明星,基本相当于当年《超级大玩家》动用65位好莱坞名星客串的奢华阵容了。目前我们已经与部份内地一线明星达成合作意项,同时,还将邀请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电影明星助阵。”

30位明星联袂即兴发挥 电影《大玩家》采用“积木结构”剧本

谈及明星总动员的“玩家”概念电影的特点,张学东解释说:“是突显‘明星多’与‘玩’概念。电影《超级大玩家》开头就突显了这两个特点,至今仍被谓之为‘经典’,就是一段令人惊艳的长达8分钟的长镜头,一镜到底,一天半时间的拍摄,总共拍了十五次,才选出导演奥特曼满意的效果。这段开头之所以经典,在于场景中的对白都是明星演员们的即兴发挥,当时电影上映也并没有给出字幕。电影《大玩家》将集合近30位明星,也将突显这两个特点。为了便于邀请明星和明星演员即兴发挥,制片方和导演牛朝阳采用了一个‘积木结构’的剧本。”所谓“积木结构剧本”是指其即有整体性,又有很强的段落性,可根据明星即兴发挥的情况做调整或改写,又不影响整体故事。“《建国大业》因为集合一百多位明星备受关注,但明星表演都严格服从于电影整体安排,而电影《大玩家》将让30位明星联袂即兴发挥,相信会让观众一饱眼福。”

中国“搞笑写手”总动员 首创“6星合一”角色

电影《超级大玩家》是一部相当尖锐的黑色喜剧,将好莱坞的贪婪和权力大大嘲讽了一番。而电影《大玩家》展示了中国当下小人物的种种梦想,融入了各式各样疯狂的爆笑桥段,同时具有发人深省、温暖人心的力量,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爆笑喜剧。剧本将是中国“搞笑写手”总动员,即有《疯狂的赛车》的编剧周智勇、喜剧工厂厂长胡淑芬、民间幽默大师于园伟、80后相声新秀李林等。导演牛朝阳将在电影《大玩家》中首创“6星合一”角色,故事讲述厨子二宝遇见了精灵古怪的八仙女,二宝说自己不幸福,让八仙女把他变成幸福的人。于是,八仙女把他变成了武林高手、富翁、明星、美女、皇帝……经过一连串啼笑皆非的神奇穿越,二宝领悟了幸福的真谛。二宝将由中国演艺圈中言语、举止都极具鲜明特点的男星出演,而后由5位明星分别饰演武林高手、富翁、明星、美女、皇帝等二宝“变身”后的角色,而这6星无论是型男帅哥,还是性感辣妹,其言语、举止都将带有“厨子二宝”的特点,因而有业内人士猜想,“中国演艺圈中言语、举止都极具鲜明特点的男星”将是电影《大玩家》中的灵魂人物,而具有这方面特点的男星曲指可数,葛优、范伟、赵本山、小沈阳、郭涛、徐峥……很难想像“6星合一”后,会有怎样让人曝笑的喜剧效果。

电影本来就是一场盛大的梦幻游戏,而深陷游戏中的人自然都是玩家级别,但是,当中国高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总动员与中国“搞笑”写手总动员碰撞到一起,谁才是“大玩家”,让我们持目以待电影《大玩家》。

 3 ) 奥尔特曼

和奥尔特曼学拍平凡剧

明明有那么多巧合

你却几乎看不出编剧的痕迹

因为确确实实都是想不到的剧情反转

谁会想到

明明是抱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和谈的

却把人杀了

这也许就是落差造成的吧

自己已经降低了身价

却被人奚落

加之工作又要丢掉了

自己却是唯一蒙在鼓里的人

这样过失杀人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直到25字出来

有点像《凶案连载》

忘了这个人是不是就是一开始他的父亲参与《夺魂索》的,如果是这样,就太棒了

刚开始你看到了一个纨绔子弟

形成了刻板印象

接下来他的精明却让你意外

(刻板印象特别好做文章)

最后的部分

为什么可以流畅和自然

是因为镜头一直拉远了

再说《大玩家》的时候他和新婚燕尔的妻子在拥吻

而悬疑编剧成了麦格芬

换个功力差点的导演

怕是会在两边的电话人物切特写

那么就不容易

出现这种

静水深流的感觉了

学习了

 4 ) 大玩家简介

经典就是经久不衰

格里芬·米尔是一家电影公司的制片人,每天要从很多个剧本中挑选出极少的几部拍成电影。早上来到制片厂他收到了一张恐吓明信片,两周内一共收到了七张,加上福克斯制片厂拉里·李维和他之间的竞争,他变得忐忑不安。格里芬来见自己的老板,老板希望他能和李维成为一个团队。回到办公室后他又收到一张扬言要杀死他的明信片。他便开始调查,发现一个六个月前被他拒绝的编剧大卫·卡恩于是给他打电话,但接电话的是大卫的女朋友琼,格里芬得知大卫去看电影后便来到电影院找大卫,找到大卫后,大卫激怒了格里芬,格里芬杀死了大卫。第二天格里芬上班后发现李维成为了自己的同事,制片厂的安保负责人因为格里芬和大卫的死有关系和他发生了争吵。随后格里芬去参加大卫的葬礼被琼发现了,格里芬送琼回家后回到制片厂,警察向他询问了他和大卫的一些事。格里芬和老板一起观影时接到一通电话,他按照电话的指示来到约定地点,但突然出现了两个编剧给他讲剧本,最后那个人没有出现,格里芬开车离开,却在车上发现了一条蛇。格里芬打死蛇后来到琼的家中并向她表白。上班后格里芬把昨晚听到的剧本推给了李维。晚上他带着琼参加影片捐赠会,警察也一直在监视着他,格里芬送琼回家后邀请她下周一起去墨西哥。第二天一早,警察把格里芬带到了警局。格里芬从警局回到制片厂,安保负责人建议他不要去墨西哥,但格里芬不听。格里芬在机场发现了警察,于是改变计划带琼去沙漠温泉,格里芬在沙漠温泉接到律师迪克的电话,要他去警局参加目击证人指认,由于证人指认错误,格里芬侥幸逃脱。

一年后,格里芬在下班的路上接到李维电话,听取了李维推荐的编剧介绍的剧本《大玩家》,回到了家中。

 5 ) 论一个混蛋是如何变得无耻的

这是一个制片时代好莱坞制片人的故事
因为资源有限、争食的人太多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制片人向来讨好世俗、扼杀艺术、轻贱编剧们的心血
一封封恐吓的明信片递到混蛋制片人手中
混蛋由心惊惶恐到正面解决,再到误手杀人
然而恐吓没有停止
杀人的混蛋担惊、受怕,从内心负罪到坦然接受再到利用赚钱
一个混蛋的无耻之路少不了外界的推波助澜:
死者女友的臭味相投;
警察局的不作为;
律师的助纣为虐;
大社会背景要求下的happy ending……
结尾相互辉映的两处把讽刺推向高潮
IN REAL LIFE,不论谋杀、无所谓背叛,也不再道德拷问
统一的大团圆结局触目惊心
说到底,这是部个人喜剧式的社会悲剧

 6 ) 梦工厂的公式

黑色讽刺喜剧。

好莱坞自己讽刺自己,还挺到位的。

主演Tim Robbins,曾出演《肖申克的救赎》,演技在线。配角也都不是一般人,包括胡皮-戈德堡这样的奥斯卡奖得主。

共有65位明星跑龙套,雪儿、布鲁斯-威利斯、茱莉娅-罗伯茨、安迪-麦克道威尔等自己出演自己,苏珊-萨兰登等出镜,甚至都没有名字,不过就像电影中那场群星聚会一样,“脸就是名片,用不着身份证”。

聚会请柬上明确说明衣着要求“White or black",雪儿还是穿了一身红色礼服,先讽刺了一下演艺界的特立独行。而现实生活中,雪儿从来没穿过红色。

希区柯克在本片中以照片形式出现在墙上。

此外还有大量电影海报。

台词中也调侃了许多电影。如一个自称是Joe Gillis的人打电话找米尔。

米尔: Never heard of him. Anybody know who Joe Gillis is? 【从没听过这人。谁认识?】

Levison: He's a character William Holden played in "Sunset Boulevard." The writer killed by a movie star. 【Joe Gillis是威廉-霍顿在《日落大道》里的角色。那部电影说的是一个电影明星谋杀了一个编剧。】

米尔开始笑: Oh, that guy. Last week he said he was Charles Foster Kane. A week before that it was Rhett Butler. 【啊哈,那个人啊,上周电话里他说他是Charles Foster Kane(《公民凯恩》),上上周自称Rhett Butler(《乱世佳人》)。】

是我这个年龄的人喜欢的电影,都是熟脸,说的也大多都是看过的电影,颇有怀旧之功能。对那个年代的电影不熟悉的年轻人大概不会喜欢。倒也合理,如果有一部五六十年代影星合拍的类似电影,我看着大概也会打哈欠。

影片讽刺了电影制作的套路。蒂姆-罗宾斯饰演的Mill负责审读剧本,每年大约要听五万个故事,从中选出十二个,有潜力有希望成为好电影的。疲劳轰炸下,对电影是否能够卖座已经有了成熟的公式,比如在下面这段对话中,Mill枪毙了一个故事。

米尔:It lacked certain elements that we need to market a film successfully.【这个故事缺乏市场成功的元素。】

琼: What elements?【什么元素?】

米尔:Suspense, laughter, violence. Hope, heart, nudity, sex. Happy endings. Mainly happy endings.【悬疑、搞笑、暴力。希望、内心。裸露、性。大团圆结局。尤其是大团圆的结局。】

琼:What about reality?【那现实性呢?】

因为每年都要枪毙无以计数的剧本,米尔树敌无数。他不断收到恐吓信。慌张之下,米尔错杀了编剧David,并与David的女朋友June慢慢产生感情,最后不但逃脱法网,还与June喜结良缘。这也算是happy ending了。影片米尔听到的最后一个剧本就是他自己的这个故事,包含了他在上面这段对话中列举的所有成功因素——Suspense, laughter, violence. Hope, heart, nudity, sex. Happy endings。

在影片中提到了另外一个剧本中:检察官最后没能救下自己心上人的性命。几个人信誓旦旦,不用明星,只用有才华的人,坚持悲剧结尾。而最终成片中,检察官是布鲁斯-威利斯演的,心上人是茱莉娅-罗伯茨,紧急关头他还是救出了她。

现实中,《大卫-戈尔的一生》就是一部因悲剧结尾而票房惨败的电影。确实挺讽刺。

不公式不成活啊。

结尾米尔回到家中见到June,两人的对话与公式电影中一模一样:

June/Julia Roberts: What took you so long?

Mill/Willis: Traffic is a bitch.

这种片中片,movie in a movie,看了会心一笑。June的姓和她的其他台词也都是Laughter的来源,如:

June: I don't go to movies.

Mill: Why not?

June: Life is too short.

影片开始长达7分47秒的长镜头,其他评论说的够多了,我的建议还是有机会的话亲自去看一眼。

 短评

开头那一段悬疑的序幕神赞,百看不厌。M打死蛇之后来到June家,地上是一幅曲蛇将M团团围住的画,鲜红的苹果在一旁。沙漠别墅一场,另有男女赤身裸体游入仙境之中。伊甸原罪是内核,弄罪近娱便是玩家。Altman镜头之冷,到最后也没有释放观众的呼吸,玩家在一息中蛇魅般钻游,更加冷酷,自由自在。

5分钟前
  • Superhat
  • 力荐

很棒的群戏,导演用长镜头深刻记录一众乱世佳人的命运,娓娓道来。

10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开场长镜着实惊艳,不愧群像多线高手,穿堂入室、行云流水的镜头穿梭,串起人物关系,调度功力惊人。对好莱坞式大片极尽讽谑之能事——但凡拥有悬疑、惊悚、性爱、裸体、HE结局的影片,才能踏准观众心理、票房大卖;在这个圆融到滴水不漏的工业体系里,编剧作为奠定影片的核心要素,故事梗概的贩卖亦成为一门高级营销艺术,鱼龙混杂的电影贩子们各显神通,各种内幕黑得有趣又隐秘。「蛇」作为诱惑符号出现并不新鲜,更高级的安排则是出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幻象,包括警察反常行为仿若是男主混乱而焦虑的脑海情绪投射;戏中戏的结尾处理非常反讽,而最后一个故事点子既有解构性,亦不乏黑色幽默;各种海报与剧情有互文作用。

1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真正的Reality是:好莱坞在92年从五万个电话中千挑万选了一个叫“大玩家”的本子,导演从来不商业,制片人也没涉案,更不是幸福结局,却获了大奖。……这就是以电影形式自我反讽揭弊电影圈的循环悖论――如果问题属实,那本片为何会被允许问世?火热新闻表明:真要控诉制片,跳出圈外发推特!

18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讲述好莱坞制片的故事,很多当年的大明星来捧场客串。除了开头长达8分钟的长镜头外,没什么看头。不喜欢更多影评,我的博客:blog.sina.com.cn/bluesliver

22分钟前
  • ken_zhang
  • 还行

领教奥特曼一个镜头,胜看五百部片子~~看了一个小时只看到第8分钟,沉醉于开场8分钟情不自禁一遍遍倒回去重看~~还真是新鲜的体验~~

26分钟前
  • 红胡子椿三十郎
  • 力荐

我看的第一部罗伯特奥特曼作品。又想文艺又想商业,结果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还挺炫技,不知道这是不是为了契合影片主题),这是否是奥特曼的既定风格?我也不知道,反正这片我是横竖都喜欢不起来

28分钟前
  • Jiajiachan
  • 还行

开场的长镜头是怎么做到的啊,厉害!难道就真的一个吊臂晃来晃去。。?故事其实是悬疑片里面混了点黑色幽默,制片厂办公室墙上各种海报真是有意思。哈哈,好莱坞里的人自己的人生也过得跟电影似的。以及,数不尽的酱油们!

3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一向擅长多线索多人物的奥尔特曼用一个超级长镜头介绍各人物真是帅透了。对好莱坞的讽刺,各种大牌客串。点点滴滴的各种坏。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不是很喜欢这种群戏

34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还行

前半段写实,后半段剧情,看到Tim Robbins那张脸总是自动代入越狱剧情。。。囧。对好莱坞制片业的讽刺挺有趣,玩的究竟是电影还是电影人?客串配置太华丽了啊,还有很多好片没看过,得加油恶补了!

39分钟前
  • Dreamer-Echo
  • 推荐

长镜头开场长镜头床戏蒂姆罗宾斯一瞬露鸟一堆熟脸一堆戏讽and a fuck‘in ending。that's the reality。别错过。

41分钟前
  • 糕41
  • 推荐

3.5 可能是翻译的版本不好,又或者是不喜欢这种风格,两个小时的片三次在前20分钟看不下去,两次睡着……对男主玩的“高级游戏”高明在哪里也不是很理解。不过开头的长镜头技巧很好。

46分钟前
  • 唔想郁本郁
  • 还行

群戏大师Altman,开场一个长镜头带过就让人看得瞠目结舌,90年代的好莱坞真是出了不少类似影片,各种黑,黑政府、黑媒体,当然最多的还是黑好莱坞,在这种自我解构和自我嘲讽之中,对于观众来讲,对好莱坞制片厂和明星制度都会有了或深或浅的了解,至于拍片过程,相信导演和主创们也会非常乐在其中。

49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奥特曼野心勃勃的回勇之作,获戛纳最佳导演&影帝。1.关于制片人与编剧间的紧张关系,一边对好莱坞电影业自嘲、戏仿与解构,一边通过片中片与本片的大团圆结局认可、固化了业界传统。影片本身亦符合主角总结的成功必要元素:“悬疑、笑料、暴力、希望、情感、裸露、性及快乐结局”。2.片头8分运动长镜调度完美,是奥特曼典型手法:摇移跟拍与变焦推拉结合,流畅串起群像,又及时聚焦到细节。长镜以[大玩家]场记板起首,此后更借角色之口批评过度剪辑,自比[历劫佳人]。3.众明星客串,电影海报(希胖、普雷明格,及多部冷门黑色片)参与叙事,或预表或反讽,最有力道的是两人刚确认“没有好莱坞结局”,关门后即露出[Hollywood Story]海报。4.最让我震悚的是苏珊·萨兰登的唯一镜头,竟预言到[死囚漫步]。5.终未现身的幕后恐吓人与无用明信片。(9.0/10)

5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一开头就用一个超级长镜头介绍各人物真是糟透了,是在炫技么?这10来分钟,一下子来这么多人,看的我云里雾里的,早没了兴致,特别是俩女的非要一起讲话,啰里吧嗦的,不知道在讲什么,哪还有心思兴趣看下去啊。

58分钟前
  • 摇滚玄奘
  • 较差

作为最后一个见到David的人,Griffin成了警方的嫌疑人,更让他恐惧的是,他还是收到匿名的恐吓信,甚至在他的车上发现了一条蛇......接下来,Griffin该怎么玩这个游戏

60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7.0/10。风流韵事+编剧风云+美满结局,这就是好莱坞的故事!大牌客串的还真不少。叙事比较拖踏,扣半星。

1小时前
  • 火娃
  • 推荐

奥特曼的调度和群戏真的是无出其右,一出辛辣的讽刺故事,阵容实在强劲,连打酱油的都是大牌!

1小时前
  • 伊菲吉妮娅
  • 推荐

悬疑,暴力,明星,裸体,性欲,快乐结局

1小时前
  • 惧色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