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

科幻片美国,英国2018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詹妮弗·杰森·李,吉娜·罗德里格兹,泰莎·汤普森,奥斯卡·伊萨克,水野索诺娅,大卫·吉亚西,图娃·诺沃妮,本尼迪克特·黄,约翰·施瓦布,萨米·海曼,乔希·丹福德,克里斯汀·麦加里蒂

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剧照

湮灭 剧照 NO.1湮灭 剧照 NO.2湮灭 剧照 NO.3湮灭 剧照 NO.4湮灭 剧照 NO.5湮灭 剧照 NO.6湮灭 剧照 NO.13湮灭 剧照 NO.14湮灭 剧照 NO.15湮灭 剧照 NO.16湮灭 剧照 NO.17湮灭 剧照 NO.18湮灭 剧照 NO.19湮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9 16:33

详细剧情

莉娜(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饰)是一名生物学家,一年前,她的丈夫凯恩(奥斯卡·伊萨克 Oscar Isaac 饰)在参加一项秘密任务后神秘失踪,这一年间,莉娜一直生活在悲伤之中。某天,失忆的凯恩忽然出现在了莉娜的面前,之后晕倒被送入了医院。在那里,莉娜遇见了文崔斯博士(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 饰)。   博士告诉莉娜,凯恩被派往了一块被“闪光”笼罩的未知区域,三年间,无数的队伍被派往区域内进行勘探,只有凯恩一人活着回来了。不仅如此,“闪光”正在不断的扩大。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莉娜自愿加入了下一批被派遣的队伍之中,和她一同前往的,除了文崔斯博士外,还有安雅(吉娜·罗德里格兹 Gina Rodriguez 饰)和乔茜(泰莎·汤普森 Tessa Thompson 饰)。

 长篇影评

 1 ) 湮灭原著电影全剧情对比

“...午夜阳光下的黑水中果实将成熟而黑暗中的金色果实将豁裂揭示出泥土中致命的柔软...”
——索尔

2014年,“遗落的南境”第一部《湮灭》出版,并获得星云奖,成为新怪谭的代表作;
2018年,据此改编的电影上映。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耀眼的流星尾迹划过,击中灯塔。从这一刻起,整个故事的真相被揭穿,也标志着电影和小说的叙事节奏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原著小说中,神秘碎片击中的并非灯塔,而是阴差阳错之间被铸造进灯塔的透镜玻璃中。而这一关键信息,直到第三部,才抽丝剥茧,向读者隐晦道出。
接下来电影引入了女主角Lena,一个细胞生物学家。当看到Trailer的时候,我便一直在想,娜塔莉·波特曼是个多么适合饰演幽灵鸟的选择——原著中生物学家被称为幽灵鸟,她的研究领域是生态系统,她如此的关注于此,以至于对家庭和外界一切冷漠以对。也就是说Lena同丈夫Kane的关系,非但不亲密,反而非常疏远,“我爱他,但不需要他,我觉得很正常”。幽灵鸟的内心,就如同南境的X区域一样,封闭而无法触摸。而改变这一切的,恰恰是Kane作为第十一期勘探队成员返回的死,彻底打开了她内心的边界。
电影由此引出Kane的失踪。这个时候,Kane迈着怪异而僵硬的步伐,走上楼梯,正如原著所说,“像一具空壳”。两个人拥抱,接吻,全程Kane都带着无动于衷的被动。他们坐在客厅,桌子上装着威士忌的酒杯成为了放大镜,清楚的表现着Lena的手指抚摸着Kane僵直的手指——由此贡献了全片我最喜欢的镜头之一。当Lane抽离手指的一瞬间,她已经明白了丈夫不再是他自己了。
血迹缓缓的氤氲开来,旋即Kane在急救车上被南境局截下。在原著中,Kane所患的是无法手术的全身性癌变,并死于六个月后,幽灵鸟进入X区域之前。影片所没有表现的是,不仅仅是Kane,其余的勘探队成员也都返回了家中,并且也都死于癌变。至于癌变的真相,则直到第二部才揭晓。
于是Lena也被羁押于南境局中,这是故事的二号女主角心理学家Dr.Ventress登场。电影自始至终,没有提及的是,心理学家既不是一个普通的勘探成员,也不是第一次进入X区域。心理学家的另一重身份,是南境局的现任局长;而早在第十一期勘探队出发之前,她就和另一名南境局科学家暗中潜入了一次X区域。她之所以对X区域如此感兴趣,是因为她就是X区域的原住民。当X区域爆发时,她还是一个小女孩,而她的好友,灯塔管理员索尔,最终成为了引发X区域的引子。在这之后,她始终心心念念两人告别时,索尔的那一句“不要忘记我!好好照顾自己!”。
故事接下来的发展顺理成章,生物学家得知了第十二期勘探的机会,于是要求前往。第十二期勘探队员全部为女性,而第十一期勘探队员则全部为男性。这是南境局有意进行的“控制变量法”,以期找到X区域反应的模式。
电影大幅省略了勘探队进入X区域的过程,五个人似乎是闲庭漫步之前,就从南境局走入了X区域。在原著中,勘探队都从南境局,进入军方控制的戒严区,再通过一个特殊的开口,方才能进入X区域。也就是说电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X区域绝对不是可以随意进出,如同巨型肥皂泡一样的存在。“边界往内陆扩展至距离灯塔约七十英里处,沿着海岸东西两侧各有约四十英里宽,空中直达平流层的下方,地底则到软流圈上方”而唯一的“入口十二英尺宽,十二英尺高。”而在边界被出现的瞬间,所有接近或触线的东西都神秘消失了。而边界本身是无法跨越的存在。
当勘探队跨国边界,Lena发现自己失忆了——原著中格外强调了X区域时间流速的不定和对人心理的巨大影响。勘探队最终采用的催眠来帮助队员适应X区域。
随着勘探队展开勘测,电影的叙事几乎进入了完全的原创,除了队员逐一死去。他们在体育场看到了第十二期队员死前的挣扎和死后的惨状——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怀疑导演深受The Last of US的影响,喜欢大家都变成蘑菇。而原著则沉默和深邃得多,除了大段大段环境描写,几乎找不到第十二期队员的踪迹。他们就是没了,消失在了X区域中,伴随着越来越深重的疑问,隐没在黑暗中。
电影这里的处理,一如传统的B级片,队员被猛兽拖走,咬死;化为人形植物;喷射出孢子,化为光晕,直到剩下惶然无措的女主Lena。不多的亮点,是队员发现女主隐瞒她和Kane夫妻关系的气愤;是猛兽竟能发出受害者最后惨叫的诡异;是枝叶渐渐长出的无可奈何。小说则在沉默中,将勘探队带到了“地下塔”中,并骤然加快了节奏。
地下塔的缺失,在我看来是电影剧情改编的巨大败笔。原著中的地下塔,是灯塔的一体两面。由灯塔管理员索尔化成的怪物,正是在地下塔的螺旋阶梯中,日夜不休的反复抄写着圣经,“...午夜阳光下的黑水中果实将成熟而黑暗中的金色果实将豁裂揭示出泥土中致命的柔软...”;而地面上的灯塔,则是整个故事的开端,神秘碎片的藏身之处,索尔生前的工作地点,也是小说第一部结尾,幽灵鸟发现部分真相的地方。两座塔,成为三部曲不可撼动的意象。正如“水井”之于《星之彩》,“高山”之于《疯狂山脉》,克苏鲁神话的代表手法之一,就是反复强化一个意象,直至其扭曲并具有强烈的恐怖含义。
原著中,幽灵鸟收到地下塔中神秘孢子的感染,逐渐被X区域所同化,感到体内越来越强的光亮感。这种光亮感,正是电影中多次出现光晕特写镜头的原因——不论是片头的流星还是心理学家化成的光团,光亮感反复出现,成为X区域的又一个符号。而在幽灵鸟被感染之后,整个勘探队同样分崩离析,大家彼此杀戮。
电影推进至此,终于图穷匕首见——真正的Kane早已拉环自焚,而他所托的正是自己的复制人。而小说所由此推导出的情节,则更为骇人:所以进入X区域的人,都不可能返回。心理学家,或者说局长,第一次进入X区域时,身患癌症——X区域无法辨识这一新特征,盲目复制的结果就是第十一期勘探队成员的复制人全部患有癌症;前任南境局局长洛瑞,第一期勘探队的唯一幸存者,也是复制人,并且他之所以能返回的原因就在于他实际是X区域派出的间谍;心理学家,也正是和洛瑞彼此利用,推动着一次又一次的勘探。
在铺垫了整整一百分钟后,全片最精彩的部分终于呈现。这里的配乐不得不提,如同沉重家具拖动的弦乐,完美烘托出诡异莫测的气氛。Lena也终于明白,那个青铜色的古怪人形,不是别的,正是自己的复制人。随着第二枚燃烧弹的拉环脱出,整个灯塔和片头遥相呼应,再次发出灿然的白光。
镜头一转,南境局的询问人员脱口而出,“外星人的目的是什么?”——这是电影剧情改编的第二大败笔。前文说到,原著中神秘碎片藏于透镜之中,又在随后感染了索尔,索尔发生变异,异化引发了X区域;而上述谜底直到小说第三部方才揭晓。而小说第一部中,模模糊糊的猜测,南境局对于真相的掩盖,地下塔中索尔大段大段书写的经文,反而让小说更像是一部克苏鲁奇幻小说。换言之,正如小说中释放神秘碎片的幕后组织“科学降神会”的名字一样,小说是科幻奇幻糅合的风格,既有科学也有降神。电影反而自毁楼阁,把故事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科幻故事,甚至是庸俗的外星人侵略故事。
最后电影进入尾声,两人拥抱,四目交错,双瞳闪烁的微光暗示两人都是复制人。原著的结尾则更让人回味,依我之见,湮灭更是一部爱情小说——幽灵鸟,最终打开了内心世界,她无比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对丈夫的爱,即便是在丈夫失踪之后;又或者说,正是这份失去后才懂得的情感,让小说更加的感人。

评分:7.5/10
剧情:6/10
音乐:9/10
画面:8/10

娜塔莉·波特曼很美

 2 ) 美帝这智商基本也就告别自行车了

凭良心讲,本片不带脑子看的话还是非常带感的,精妙的设定、压抑的气氛、出色的音效……等等。 但是只要稍微动脑子想一想,立马就会感受到智商被严重侮辱了…… 片中这个主事件,从外部观测来看,显然是一个具有毁灭世界前景的高度危机异常事件。按照常理,美国政府这种时候必然要拿出百分之两百的力量来艹翻这个不管是什么玩意吧? 那么—— 一定得征用最好的黄金地段, 征召最顶尖的科学家, 建就得建最高规模的前进基地! 航母直接待命, 吨位最小也得十一万吨, 什么提康德罗加级呀,朱姆沃尔特级呀,美国级呀能给他开过去的全给他开过去, 基地上空有F22阿帕奇遛弯,基地旁边有三角洲海豹六蹲着, 基地主楼里站一个五星上将, 满头白发,特大片儿的那种, 主角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都得跟人家说"I am your father."(划掉)"I'll be back."(划掉)"The world needs you!" 一口地道的德克萨斯腔,倍儿有面子! 基地里再建一个技术中心, 仪器用德国的, 一年光电费就得几亿美金, 再建一所临时医院, 二十四小时候诊, 就是一个字儿作, 看感冒就得来个隔离! 周围的同事不是好几个博士学位就是智商两百多, 你要是一个硕士呀, 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Are you ok?" 你说这样的基地,国会能让你完全建起来? 我觉得怎么着也只能给批个50%的资金吧! 50%?那是休闲娱乐支出, 300%起! 你别嫌牛逼,还不打折, 你得研究国会的批条心理, 愿意批50%搞party的议员, 根本不在乎总共批多少! 什么叫世界警察自由灯塔你知道吗? 世界警察自由灯塔就是搞什么计划, 都搞最牛逼的不搞最科学的! 所以,我们应对这次危机口号就是—— 不求科学,但求牛逼! …… 这才是美帝会干的事情嘛! 片中那个过家家一样的破基地是个什么玩意? 几个人的小队,背着童子军的垃圾装备,跟葫芦娃救爷爷一样一批一批进去送人头,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策略? 按美帝真正的风格嘛—— 什么?派进去的小队失踪了?别派了,直接把两栖登陆舰给我开进去! 他奶奶的!当年就是诺曼底大爷们也说登就登了,还怕你个灯塔?! 对对对,就是这破玩意!哎呀好恶心,用凝固汽油弹给我烧了! THE END

 3 ) 毁原著

这部电影和原著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了,从故事到人物,都改得太多,在原著党眼中相当糟糕,太过肤浅。不要说它未能表现出原著的深度力度,它连在这方面努力努力的意图都没有,只说女主角这一点。

女主角:
原著:生物学家,丈夫对她的昵称“幽灵鸟”,除此三部曲都没有透露她的姓名。她不是军人,她丈夫也不是(他是医生,进X区域在小队是担任医师),丈夫决心要去X区域导致他们婚姻快完蛋。她对于交际、出轨这些没有兴趣,也不会与丈夫在床上嘻嘻哈哈说那些无聊话,基本上她唯一兴趣就是自然生态(她不是细胞学家,是生态学家),她最喜欢独自站在潮水坑边、城市角落的小生态群观察,这也是她大学毕业后多年的工作,一次次的科研观察。

电影:莉娜,生物学家,参军七年,在大学教书,挺幽默,孔武有力,要战胜X区域,与丈夫很恩爱(俗人那种),动不动哭(影片里哭几次了)……这样的人,这样的好莱坞角色,会被原著的幽灵鸟吐槽吧,太庸俗了,基本上她没有所谓的有趣灵魂,她一点都不独特。

原著里,独特的幽灵鸟之所以那么重要,其中之一是她与X区域这种“生态共同体”式的生命/机器是一种对比,幽灵鸟的想法与对策往往出乎X区域的设计,她在X区域里面顽强地生存了三十年(这是第三部的了),最后陪伴她的疑为丈夫化身的猫头鹰死去后,她才最终异化成了一只千眼海怪。

原著里探讨的是生态,生态与生命、生命形式的关系,电影就只拿细胞、DNA来说事?老掉牙不说,从思想格局上差得太多。最后结局又是好莱坞式的“杀掉蜂后,其它所有蜂怪就都死掉,完事”……这什么鬼???把X区域当什么东西了?

还是推荐对这个故事感兴趣的观众看看原著,第一部无疑是可以一口气看完的,第二部第三部对没耐心的人有点难啃,但当读完,就知道这部电影实在是太核突人了,太小家子气了,太肤浅,也太对不起电影了。电影这种艺术就只有这点能耐吗?不见得吧。

再补充一些,看到很多评论说这个故事不成立,很多的漏洞,比如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关头美国却要派女主角那五个女性去拯救世界?通讯啊边界啊等一堆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亚历克斯·加兰半吊子的改编造成的,原著里全部可以自圆其说的东西,电影却显得漏洞百出,这些改编除了实现打掉大BOSS就通关的电影结局,没有任何用处。

原著:X区域已经存在几十年了,前期国家用尽了方法,派坦克、飞机、舰队等东西全部过去,最后全部都消失,人类根本奈何不了它,然后设立南境局专门对付,因为X区域多年没有变化,对它的探索也没取得什么进展,总部还有X区域派的内鬼大人物,所以就渐渐凋零下来,到女主角这队人进去的时候,她们被骗是第十二队,其实是第六十多队了,之所以队员全部是女性是为了变量测试X区域。(但电影为了所谓的紧张、Death line,就瞎改女主和丈夫都是军人,要赶紧拯救世界……要是处于前期,轮得到你们几个家伙?)

还有那些信号啊什么的也不行,卫星也拍不到它的图像,这是因为X区域是可以扭曲时空的,如果掉进它的“边界”(原著里透明不见,电影为了视觉效果弄一层彩泡)就差不多掉进黑洞了,要进去X区域只有通过特定的“门”才能进去,这些在电影里也没有表达,所以弄得一团糟。

另外,当生命一进入X区域,它的肉体信息就已经被全部复制了,X区域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可以随意复制任何形态的生命出来,但记忆的复制大概需要通过另一种“吸食”的方式才行。

————
既然有些阅读和回应,那就多码一些字吧。

先看看一些IMDb上的幕后信息:
1亚历克斯·加兰只读过《遗落的南境》三部曲的第一部《湮灭》,而且剧本在第二部出版之前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他选角范围只有自己制片期能遇到的和曾经合作过的演员,“Because he wanted to take the story in his own direction, he did not read the other two books while making the film in order to not be influenced by them.”他想按照自己的意思搞,所以拍摄的时候没有去读另外二部,以免受到它们的影响。
(这是他解释为什么女主角选娜塔丽·波特曼来演,因为在第二部《当权者》里写得清楚明白,女主角幽灵鸟是个亚裔混血儿(作者设她亚裔可能是因为这套书的哲学思想是东方式的吧),波特曼出演是一种好莱坞“洗白”行为。)
2加兰改编的时候也没有重读《湮灭》,而是决定把它改编成一个"like a dream of the book",通过对这本书的记忆隐约做的一个梦。
先呵呵一下,你这么牛,为啥不自己原创个梦呢,要来糟塌这套书?
3因为试映反响不理想,派拉蒙的高管大卫·艾里森担心这电影对于主流观众“太复杂,太聪明”,要求重剪一个更能吸引观众的,包括让女主角更有同情心,改变结局等。但制片人斯科特·鲁丁站在加兰这边,坚持就这样。然后……派拉蒙就把这部电影的海外版权卖给网飞了,就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影院上映,4000万制片费要收不回了,能少亏就少亏吧,果不其然,《湮灭》在北美票房扑街。

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改编伊始就不打算有续集的,第一部就已经太聪明太复杂了,一开始买的就是星云奖得奖者名头,买的是这么一条主线“某地突然出现一个变异区域,女主角等几个女科学家组成一支小分队进去探索,悬疑惊悚的气氛过程,然后迎来最终的结果(电影搞定,原著没搞定)”。现在的改编确实已经堵死原著后续的可能性了。(不然难道老王你是总管?)所以拿电影去讨论原著,或者讨论电影的X区域是怎么回事、南境局是怎么个逻辑,基本上没有意义,那只是加兰一些对原著模糊的印象,他自己的一些装神弄鬼、似是而非。

当然这就是好莱坞,生意,赚钱,管你原著怎么怎么着,谁能怪他们呢?派拉蒙压根不尊重原著,那么亚历克斯·加兰呢?先别说他怎么理解《湮灭》,他这什么态度啊?在明知道不会有续集的情况下,第二部第三部出来了也不要去读,他真的对这个故事有足够了解吗?对这套书有足够尊重吗?他凭什么啊?(亚历克斯·加兰:凭我是编剧和导演,凭派拉蒙买下改编权。)

加兰无疑是个有才华的人,我喜欢他的《机械姬》,但这回他这个“梦”搞得很好吗?商业性砸了,那文艺性?跟那条商业主线有多大分别?就算没读第二部、第三部,只读第一部,他的改编也是选择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平庸的哲学核心、对于宇宙生命的理解何其肤浅,也使得《湮灭》的魅力尽失。(或者他因为片商要求只能按照这个方向去改编?而且这也已经是太聪明复杂了?)

正电子和负电子成对产生,但当它们一旦触碰,就会湮灭(Annihilation)。

在《湮灭》里,Annihilation是个暗语,心理学家(局长,电影里那犯癌症的)可以通过这些暗语去操纵受过心理调节训练的其他队员,一旦她喊Annihilation,队员就会立即无条件地自杀。但是女主角生物学家在X区域里渐渐就不受影响,最后心理学家对她喊了一遍遍湮灭湮灭,生物学家毫无反应。

正电子和负电子就像亚当和夏娃,它们代表着一个个不同的人类个体,似乎每个都拥有着“自由意志”,或者称为灵魂,随便。七十亿人之所以可以处于一个空间却没有发生湮灭,就因为天然的距离,你无法看到我的心思,我也看不到你的心灵。这种距离是地球人类这种生命形式的基础,所以也会带来种种的猜疑,这一点无处不表现在三部曲里面,第一部幽灵鸟和丈夫明明是同一类人,明明极为相爱,却因为这种距离而猜疑而几乎破裂;第二部南境局和总局的勾心斗角,人类文明都死到临头了,却还在那里为了些芝麻绿豆内斗个不停。

人类你我两个灵魂无法零距离地接触,也等于无法真正了解彼此,也无法接触和了解其它的生物,其它的生命,就算是地球上的都不行。这是人类的悲哀、恐惧的源泉,我们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我们无知,还极度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这也克苏鲁神话的基调,是《遗落的南境》的基调。其实加兰对原作者杰夫·梵德米尔亵渎式的改编,我对他的改编愤怒和厌恶,你仔细想想,也是这种产物。原作者、电影编导、观众,没有哪个灵魂是可以真正相通的。

X区域带来的则正是湮灭,它可以把人类及至整个地球的所有生命全部融为一体,包括物质的DNA信息,包括所有的灵魂意志。这点只在第一部里就有清楚明白的描写和隐喻,亡者的意识可以纳入X区域的完全体,X区域可以自由地分配形态和意志,比如灯塔顶层活板门下的那一堆超出所有队伍共人数的探险日志,比如疑似是女主角丈夫的那只海豚,比如说女主角体内的那团“光亮感”(电子对湮灭为光子对的隐喻)。光子无法静止的,所以它没有静止质量,就好比一个生命一旦融进了X区域,物质和意识都不会停了,而是作为整体生态的一部分不断地周而复始,今天可以是海豚,明天可以是猫头鹰,后天变回人类……随心所欲,而且与所有以前的不同个体一起分享信息,再没有任何距离,都已经湮灭。湮灭不意味着毁灭,也不意味着创造,而是转化,电子转化为光子,一种生物形态转化为另一种生物形态。

个体重要吗?是由一个个不同的个体组成这种生态好,还是整体化好?所谓的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吗?最为独特的幽灵鸟是对抗X区域的答案吗?这些思考在第一部里已经有充分表现,书名都叫Annihilation了还想怎么样?自由意志可以被人操纵的自杀暗语都叫Annihilation了还想怎么样?

然后呢,加兰你来弄个什么折射,物质细胞的异化、不同生命产生了新组合(它们一体吗喂?)、面对复制人而思考“我是谁?”(要讨论这玩意,《月球》比你高不知道哪去了)。你是在讽刺原著吗还是怎么的,这部电影甚至不应该叫做“湮灭”,因为它思考的那些东西跟湮灭没关系。

在原著里,这种把千万个体融为一体的外星文明生命/机器、这种哲学角度、这种科幻小说,就是《遗落的南境》迷人之处,它提出了一些新东西,就科幻故事的创作有了些新玩法。人类面对这样的产物,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去击败它,而是要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这种生命形式、文明形式是否真的就很好,是不是接纳X区域在茫茫宇宙中反而是更美更先进的?

不然就这部电影老旧的这些腔调,你能认同它击败《三体》?话说回来,如果孔二狗或者谁把《三体》改编成这样一个故事(不打算拍续集):一群外星人即三体人要入侵地球,在地球建了据点迷惑了一些地球人,主角一行人通过一系列的线索与行动深入它们的老巢,然后把一个三体人BOSS打死,其它三体人自然纷纷死亡(活像《长城》打怪兽),三体人阴谋被破,人类再次获得胜利,结束。

《湮灭》的结局X区域能被一把火烧掉,正如《三体》的电影结局没有“你们是虫子”,所有原著里的那些震撼、深思还真的全部湮灭了。你能满意吗?你又觉得有多少三体粉会满意?如果《魔戒》呢,《哈利波特》呢?试问那些臭骂我的观众,就因为你不爱《遗失的南境》,就不允许别人对这样的改编的愤怒吗?这部电影,缺乏对原著的基本尊重!

如果说原著三部曲(哪怕只是第一部)是乐山大佛,那么这部电影、这场加兰的“梦”,就是为了把乐山大佛搬进小小的电影院里展出,然后加兰以“我自己的意愿”往大佛身上敲下来一只中指,再自己拿锤子敲敲砸砸,改变了形态,再涂上一些装神弄鬼却其实毫无底蕴的颜料,最后把这只中指搬到电影院,然后对观众说“瞧,这就是乐山大佛”。

你可以对此啧啧称奇,我也可以愤怒与厌恶,这就是人类不相通的地方。还有,我不愿意与你湮灭为一个整体。

 4 ) 湮灭、三体、降临

个人偶然发现,这部影片和《三体》、《降临》存在一些设定上的贯通之处。 “三体”中的“三体人”相对于人类这种懂得隐瞒和制造谎言的物种来说,思维几乎是透明状态。而“湮灭”中的外星生命形态是一种能量体,电影并没有揭示它是否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生命形式,然而对于所有进入其能量场的地球生物,其自身携带的基因相对于未知外星生命形态来说又是一种透明的状态,因此,它可以利用能量场内的生物任意改造、杂糅出各种“变态”的生命。影片最后,复制女主可以预判真女主的全部行动,正是人类思维在“神秘物体”面前完全透明的写照。然而,能量体所表现出的“毁灭”抑或“创造”行为是否能理解为一种有意识的过程,也无法界定。所有站在人类视角的分析、解构可能都是片面的、狭隘的。 对于能量体形态的智慧存在,很难说是一种进化的终极趋向。但相对于人类用以承载精神、思想的羸弱肉身来说,这种泯灭了纯粹物质形态载体的能量团确实有其不可比拟的存续优越性。从其改写基因序列的能力可初步推理出,它对于能量的驾驭能力是远超人类想象的,因为当前的人类科技顶端水准尚不能充分实现受控核聚变,而核聚变所需的能量量级在宏观宇宙尺度下是极其司空见惯,而且微不足道的。比如夜空中无数闪烁的恒星就是一个个受控聚变反应堆。能量体可以混合多物种的基因甚至是包括人类的思维、记忆,可见它对量子级物质的控制力是游刃有余的。 对于维度,“三体”中描述过,四维空间中的三维生命是极为脆弱的,这就像我们三维生命看待二维事物一样,我们事实上应该可以看到二维物体的全局展现,好比看一张零厚度的画一般。四维生命同样可以洞穿三维生命的全部细节,毁灭三维生命也如我们撕毁一幅画纸一样简单……能量体有可能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存在形式在三维空间的展开,本人也无法描述四维空间比三维空间(在三个方向上延展包括长、宽、高)多出的那一维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展现的,或是真的可以通过某个波段的光谱呈现出来。 然而可以基本确定的是,这多出的一维便足以改变一切。包括所有三维智慧存在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角度、逻辑。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很难区分影片“湮灭”中的“神秘物体”对地球生命的行为是“改造”、“创造”还是“毁灭”。本人联想到电影“降临”对于外星生命的设定,如果我们仅以逻辑上因果、目的的思维方式看待它们,是行不通的。在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机制框架下,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或是受动机驱使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呈现出某种现有的状态必然有产生它的原因。我们存在与一条看不见的时间线之中,所有能感受到的现在就像被过去和未来挤扁了一样,对于未来永远是随机与未知,我们通过因果律总结事物内部发展至毁灭的规律,从而有一定可能预测未来,但事实上我们从没有过关于未来的记忆。 而降临中的外星人并非如此,他们的时间线犹如一个闭合的环,未来、现在、过去之间没有任何界限,对于所有发生的事情并不存在“可能性”这种概率上的推测,所有的一切都是给定的,因此那些定义时间先后顺序的词都是无意义的,或在他们的思维中不存在。关于这一点认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个科普纪录片:《宇宙的构造》,当代物理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猜想,即我们的宇宙会不会只是一个超清的全息投影,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一切其实都只是某些已经存在过的事物的全息影像而已,因而对我们来说尚未发生的事情其实早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我们意识不到而已。听起来有些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很难充分证明我们并不是某种影像而是真正实际的存在。 不知“湮灭”中的物体是否也是如此,它既可能本身是一种智慧形式,也可能只是受高阶智能体操控的、执行任务的能量团……至少依靠动机来预判行为的规律性思维方式对它而言是不适用的。三体中对“意义之塔”的描述非常深刻,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意义之塔的顶端是“存在与延续”,因为我们所有的思想、精神、情感都不可以脱离物质形态的载体而独立存在。因此,我们当今所有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种族的延续、发展进而在较大跨度的时间过程中谋求进化。这是我们在进化道路上,这一个阶段的终极意义。至于那些意义之塔上相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更高层的意义,我们无端的猜测、思考都将是徒劳的,甚至对于我们实现当前进化阶段的终极意义而言是有害的,更没有必要费神去想塔的顶端是什么了... ... 相比而言,如果说能量体本身是一种智慧形式,它的意义显然将不同于人类。首先它也许不需要计算自身的存续问题,因为能量本身就可能是一种跨维度的基本单位,不夸张地说,它的存在也许是永恒的。那么,凭我们目前所知,先单单排除生存这一层面的意义约束,有人能够说得清它想要什么麽? unknown. 恐怕它的终极意义还将不只高于人类一个层次... ...无从而知 那些基于它所表现出的行为(破坏了地球固有生态,甚至毁灭人类)所带来的结果的判断、推测都只是浮光掠影地肤浅臆想罢了。我们事实上对此一无所知,只知道它来了,干了,而且我们无能为力…… 霍金博士刚刚去世,仿佛正应了他的预判,人类不要主动暴露自己,尝试和未知外星文明接触。影片中这种偏被动的接触形式也是远远超过人类预期的,我们根本无从知晓它们的意图。未知即是威胁,对于我们这个进化阶段而言,没有什么意义比生存、延续更加宝贵,那些未尝知晓的高阶存在基于自身的高阶意义可能会完全无视人类存在的意义。 有一种“无视”就像长大成人后的你基本不会在意马路边迷乱爬行的蚂蚁在做些什么,还有一种“无视”就像当你无意间踩死了一只蚂蚁也不会十分内疚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便匆匆走过... ...我更希望我们人类所处的是第一种情境,当然最好我们不是那群茫然的“蚂蚁”... ... 科幻电影拍到这个层次,已经足以让人耳目一新,使我们切换视角认识自身了。 再次准备去拜读原著——《遗落的南境》

 5 ) 关于结局的真相,还有复制体的设定原理,影片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走出X区域的到底是不是莉娜,这个要从复制的原理来说。

关于复制的原理,影片中已经给出了暗示——所谓的复制体,并不是单纯的复制了身体,思想和记忆也同样进行了复制,这就是复制体男主凯恩为什么回到家里的原因,因为他认为自己就是凯恩,他理所当然要回家。而在复制体凯恩见到女主莉娜时的反应,也证明了他拥有凯恩的记忆,当时的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所谓的“外星人”。

在影片的结尾,莉娜对凯恩说“你不是凯恩”,凯恩回答的那句“i dont think so-我不这么认为”,这句话可以有两层意思,一个是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凯恩,另一个是他不认同莉娜的话(i dont think so),他认为他就是凯恩。

其实关于最后的这句对话,怎么理解并不重要,不管在结尾时复制体凯恩认为自己是谁,至少在他当初回到家里的时候,对他来说他就是凯恩。

这就是复制的原理,复制体拥有本体的记忆和行为逻辑,在复制成功后认为自己就是本体!这也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一个大主题——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是不是我自己?

这是解释莉娜是否走出了X区域的问题关键!

男主凯恩在自杀前为什么迷茫?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

复制体凯恩在回家时为什么迷茫?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

——

同理,女主莉娜和复制体战斗,在莉娜将炸弹交到复制体手中之后,复制体也随之复制出了莉娜的全貌,可以理解为这个时候复制已经成功,那么复制体此时拥有着女主的记忆和行为逻辑,它认为自己就是莉娜!

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逻辑矛盾,在它的记忆中,应该是她刚刚将手中的炸弹交到外星人手中,并拉开了拉环,但是此时被拉开拉环的炸弹却在自己手中,所以它才会一脸茫然的看着手中的炸弹。

——此处是重点,复制人从最初开始就在模仿莉娜的肢体动作,并强硬的阻止莉娜离开,同时对于莉娜的袭击总会先发制人的给予反击。但是,这一次它怎么没有继续模仿莉娜的肢体动作?这一次它怎么没有阻止莉娜离开?——因为此时的它已经彻底完成了复制(电影镜头暗示,瞬间变成莉娜的全貌),完成复制的它在这一刻认为自己就是莉娜!

复制体认为自己就是莉娜,所以没有继续模仿莉娜的动作,也没有阻止莉娜离开,而是茫然地看着手中突然多出来的炸弹燃烧,复制体莉娜在燃烧的过程中知道自己将死,点燃了丈夫的尸体,点燃了灯塔,然后走到下面毁灭这一切。
它认为自己是莉娜,而莉娜想要做的就是让丈夫入土为安,毁灭灯塔,结束这一切。

看到此处,可以认为我们的主角莉娜走出了X区域,事实也确实如此——但这一切还没结束……

变成植物人的女同伴曾说过折射的原理,其它物种复制或折射了你的基因,拥有了你的基因,由此产生变异和进化!而你的基因里也复制或折射到了别人的基因,拥有了别的物种的基因,由此引发了身体上的变异!也就是说,复制是相互的,折射也是相互的,不止别的物种得到了你的基因,你也得到了别的物种的基因,互相影响互相变异。

我到底还是不是我?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男主凯恩在自杀前的迷茫,同样是全篇的主题和全篇的伏笔。

所以,走出X区域的既是本体莉娜,也可以说是复制体莉娜,当时的莉娜也许还不知道,她们两个本来就已经不分彼此。

来自基因上的复制与折射,与其说是变异,不如说是同化。

莉娜看似战胜了“外星人”,看似成功走出了X区域,但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其实真正的莉娜已经被烧死在了灯塔里,走出X区域的是一个全新的复制体莉娜,这就是复制和折射真正细思极恐的地方——进化是不可逆的。

没有人能够阻挡进化的脚步,莉娜看似烧死了“外星人”,但真正死去的却是她自己。

=====分割线=====

PS:
说点题外话,虽然个人很喜欢这类科幻片,剧情的发展和结局我也很喜欢,但开篇的瑕疵却让我没办法给这部影片打五分。进入被隔离区域,既没有穿生化防护服,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来进行人工的信息传递,特别是她们对里面的了解竟然一无所知……
有些东西在入口处就能测出来,进入屏障走几步,就能知道指南针不能用,也能知道无线电无法传输,这时候退出来将数据告诉外界就可以了,肯定要先有科研人员在入口处测试各种数据,随后才会派人深入,这才是正常逻辑。这几个女人像是一无所知的新人,难道在进去之前不需要上课?
好在故事的氛围很好,弥补了这点缺憾。

 6 ) 湮灭槽点不是一般多

故事主要说了一个婚内出轨的女主因心怀愧疚去冒死去X域拯救自己丈夫的故事,他老公去执行这个基本必死的任务,大概就是因为察觉到她出轨,所以女主说她参加这个任务,是我欠他的。 结果碰到外星生命,这外星生命是DNA和电磁波的操纵大师,制造出来的复制人,刀枪不入,而且会瞬移,基本是X战警水平,想想一个可以批量制造变种人的外星生命,而且可以复制人的记忆,DNA是不承载记忆的,最多纪录一些生物本能,所以能复制记忆也是很厉害的,但是这么牛逼的外星生命,不会灭火,而且易燃,最后被女主一把火烧了,着火时候还冒火花,难道是硅基? 这外星生命会根据DNA,瞬间复制对方,通过录像我们知道,女主的老公凯恩就被复制了,而且两人一起呆了一年,最后凯恩受不了自杀了。复制人走出X区域。 女主的复制人被磷弹烧死了,但是只要进过这个X区域,都会被感染,所以女主也不是正常人类了,最后喝水的时候,唇纹都会动。 不管是被感染的女主还是复制人老公,他们DNA都是很显著异于常人的,复制人防弹且会瞬移,女主也用显微镜看过自己的血,明显变异了,然而基地的科学家竟然没有发觉,说几年了,没有任何信息。 而且这个外星生命为什么会选择性复制人,其他人只能被湮灭。为什么一个复制人着火了,会把整个灯塔都烧了?进而把X域都毁了?难道又是蜂巢形态生物?女主的复制人是本体?其丈夫的复制人是工蜂一类的角色? 这影片的其他槽点非常多,例如: 1. 唯一逃出的士兵,内脏出血,呈现出被辐射或者中毒症状,剧中人物已知这种情况,但是再次入内的时候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例如准备面具,防辐射服等。 2. 刚进入的人会失去三四天的记忆,但是知晓的这一情况后没有任何应对措施,例如记视频日记。 3.剧中指南针失效,但是辐射大致是以灯塔为中心的半圆,一边是海岸线。剧中人物以太阳为参照物,向灯塔方向前进 ,所以反方向就可以走出辐射。几年了,没有任何信息传递出来,最起码派一个人试试往外传递信息吧。 4.第一个panic的人竟然是位医生(护士?),只是划开肚子展示肚子内活的生物,医生啥没见过,怎么就失控了呢?而且声称是拍视频的人产生了幻觉,幻觉还能被视频记录下来?! 5.军人太业余,有枪,有夜视仪,有巡逻,被一头熊偷袭成功。 6.就因为女主没把逃出士兵是他丈夫这种信息告诉小队,一个女的就把其他所有队员都绑起来,并表示要划开对方肚子看看。这种信息对任务有任何干扰吗?这小队都什么素质?!

 短评

所以如果你男朋友最近有点不对劲,先别着急怀疑他出轨,他有可能是碰到外星人了。

7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相当于看了个当代艺术展吧…

9分钟前
  • vic
  • 还行

前大半槽点太多扣一星:美帝军人/科学家就是死光了也不会派这么垃圾的队伍执行关乎人类存亡的任务。狗一样的心理学家就是盖茨/总统女儿也当不上项目/队伍领导。0生/物/化/核防护装备逗我【不懂怎么评价这个设定和世界观,并不硬核…洞里那段鸟肌…最后结束得太御都合。政府还有智商就该立马搞死男女主

13分钟前
  • 惑星統合機関
  • 还行

科幻片拍成这样,可以说是相当高级了!惊心动魄又渗透着冷峻的美感,神秘莫测还搭配着复杂的内核,真的很久没有看一部怪奇题材的科幻电影能让人如此屏气凝神了。

15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从机械姬中的未来极简主义 到这部的末世/废土美学 都可见导演高超的个人品味 剧情掌控极佳 叙事缓慢到来 视听效果上乘 音响马力十足轰炸全场 五位女主演都贡献精彩的演出 小说自身承载厚重 改编则简化剧情线索 但开放讨论与结局 不同观众可以得到不同答案

19分钟前
  • MR.Charles
  • 推荐

所以三年内全军覆没之后的决定就是派五个毫无防备的女科学家进去考察?你检疫站谈话都要隔离,然后派人进去就直接裸?全片就是个故弄玄虚外壳下的低成本b级片。充斥着exposition的谈话,谈话,然后谈话?全员智商掉线,表演生硬,摄影特效眩光亮瞎狗眼,最后随便丢一个高概念的结尾糊弄观众。。

24分钟前
  • LIMBO
  • 较差

属于“工作日宝贵的晚上看这个可能会比较懊悔”一类

29分钟前
  • .
  • 还行

为什么没有人敢承认这个电影真的一般,夸夸其谈,故弄玄虚!

33分钟前
  • 透明
  • 还行

今年最佳(软硬兼备)科幻片提前锁定。剧情一首中国经典神曲可以概括:你是谁 我是谁 今夜谁是谁,你愿意 我愿意 愿意就可以,歌照唱 舞照跳 世界太美好,星期六 星期天 不用起太早。咚吧啦呀咚吧咚吧啦,咚吧咚吧啦咚吧咚吧啦。

37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概念可以,但拍的太虚了,矫揉造作,形式大于内容。画面很美,节奏配乐很文艺,但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内核不硬但又假装勃起的片子。

38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还行

So? 丨Alex Garland已列入黑名单,有气无力当深沉,故弄玄虚当神秘。

39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很差

片尾像屏保,正片啥也没记住。

44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生者在求死,假人在求真。南境里一切仿佛被污染,边界波光笼罩,同蔓开出异卵之花,猛禽犬牙交错,植物长成人形。南境外的人世又何尝干净,为了谋取肉体欢愉的背叛,为了好奇之心的抵达,为了感受生命的一次次自戕。闪光的出现,是天降恶兆,还是苦果自食?每个人心里都有座灯塔,住着和你一样的人形。

4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文科生看不懂《降临》,理科生看不懂《湮灭》。

5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看完前10分钟,扪心自问一次;看完30分钟后,再扪心自问一次;看到结尾,还想扪心自问,发现胸口都扣烂了……一开始,我觉得这片子就是拍砸了……后来,我看了大银幕,觉得都TMD怪资本家……

56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其实我只是因为曾经追原著又喜欢导演和卡司打了4星

60分钟前
  • InfernO
  • 推荐

看完湮灭出来 漫天飞雪 市中心灯光如昼 高楼上的液晶屏在播放芭蕾表演 车站里几个女生簇拥说笑着 突然觉得能平凡活着真好

1小时前
  • 前景Prospects
  • 力荐

1.又名《膨胀的保鲜膜》,讲一群人进入保鲜膜探险的故事。2.故事告诉我们:女生为了调查丈夫去哪儿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3.如果丈夫一年才回一次家,那他可能不是你丈夫。4.娜塔莉一次得到两个奥斯卡(·伊萨克)。5.泰莎汤普森演的是三毛转世,因为三毛说来生要做一颗树。6.雷神不去救女友和女武神吗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我已经不是看电影前的我了

1小时前
  • FAKEWORM
  • 力荐

卧槽啊这他妈的恐怕是我看过的最creepy的东西了!

1小时前
  • 文卓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