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喜剧片法国2008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阿尔贝·杜邦泰尔,罗曼·杜里斯,法布莱斯·鲁奇尼

导演:塞德里克·克拉皮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巴黎 剧照 NO.1巴黎 剧照 NO.2巴黎 剧照 NO.3巴黎 剧照 NO.4巴黎 剧照 NO.5巴黎 剧照 NO.6巴黎 剧照 NO.13巴黎 剧照 NO.14巴黎 剧照 NO.15巴黎 剧照 NO.16巴黎 剧照 NO.17巴黎 剧照 NO.18巴黎 剧照 NO.19巴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8:09

详细剧情

突发的心脏病让舞蹈演员皮埃尔(罗曼·杜里斯 Romain Duris 饰)不得不离开了热爱的舞台,除了失业所带来的沉重打击外,他的生命安全还时时受到病魔的威胁。爱丽丝(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饰)是皮埃尔的姐姐,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单身母亲,她不惜屡屡拒绝来自他人的求爱,即使对方是令她动心的好男人。 巴黎,一座繁华而又落寞的城市,除了皮埃尔和爱丽丝,每分每秒,还有无数的人们在那里找到和遗失自己的希望和梦想。苦苦暗恋自己学生的教授,突然陷入中年危机的建筑师,甚至是整天絮絮叨叨的老板娘,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一段五味俱全的传奇故事。当这些故事在这座城市里发生交汇的时候,他们开始相信,幸福终将在某一天敲响自己的房门。©豆瓣

 长篇影评

 1 ) 乌托邦的革命别总盯着革命,要盯着女人

夜半,挂掉一通电话,觉得莞尔,真是靠谱的朋友呢。

于是想起上个月看的贝托鲁奇《追梦人》,又叫《戏梦巴黎》,其实就是《dreamers》,所以也可以叫做《梦中人》,那么这又是小红莓的《Dream》,也是王菲的《梦中人》。

我喜欢这样的联想,从此到彼,从过去到未来,从我到你,因为我注定会认识你,在巴黎,在电影馆的门外,你像一个吉普赛女郎,浑身狂放不羁,这是你的人生?还是只是你的戏?总之我一眼看到你,我竟然觉得羞涩,我会低下头,我又会抬起头,我想让你知道我是有思想的,我可以沉默,也可以喋喋不休。我拿掉你嘴唇里的半截烟,然后你笑了。

这是一个向电影致敬的电影,所有看过的人都知道兄妹二人就是一对梦中人,他们在理念中歌颂革命,在红酒里讨论未来,当街头运动起来之时,他们能想起来的不是为着真实的理想去谈判,去思考,而是按耐不住荷尔蒙的冲动把点着的酒瓶向警察扔去。正如他们整日裸身而眠,却从不做爱,所以他们的革命更像自慰而没有结局。

这些众所周知我不想多说,我想说的是,我看了很多年电影,电影也是乌托邦,是我的,也是贝托鲁奇的。但不是你的。因为你的卧室从不让别人进去,那里有你干净的泰迪熊,你排列整齐的书本,你把一家人的相片放在案头。你竟然是这样一个单纯的姑娘,单纯到一霎那我甚至想哭出来。可我一直以为,你一准跟你的哥哥乱伦;我还以为,你总是模仿电影里的桥段,这是否意味着你会跟每一个角色做爱?总之我什么都想过,却没有想过你还有一间卧室,装着一个小女孩的天真梦想。

你在期许什么?自由,还是束缚?快乐,还是死亡?你貌似反叛,却因为被父亲无意中窥见与哥哥在一起的裸体而羞愧的甚至想自杀。贝托鲁奇在你身上究竟想寄予什么呢?他的爱,还是他的爱而不得?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想让你知道我。知道我不是你想的那样子,我不远万里从美利坚来巴黎,不是只为了看电影,不是只为了我们三个人拉手从卢浮宫跑过。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出现,因为这是你一生注定的。

在贝托鲁奇的另一部五个半小时长片《1900新世纪》中,我看到了你长大的样子。你是高贵的多米尼克桑达,德尼罗的妻子。你们如此相似,都是放荡不羁,貌似荡妇,实则是天使。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吉普赛女郎也都是貌似淫荡,其实一生只爱一次,只爱一人;而同时代的贵族女子则常常在出嫁前就已经和自己的表兄弟淫乱,却在结婚时在圣殿前照样发下纯洁的誓言而毫不脸红。贝托鲁奇喜欢把女主角设定为貌似淫荡其实自爱的女子,可能是他对女子的期许。但是,为什么?是因为这也是乌托邦么?

不论是《戏梦巴黎》还是《1900新世纪》,你们不要总是盯着里面的革命,那都是假的。你们要盯着里面的女人,她们才是真实的。你是真实的,我相信我也是,如果真的有乌托邦,那也是我为你而造。

 2 ) 相关背景。仅供参考。

时间
1968年


3月22日 法国巴黎大学南特尔学院(巴黎十大),德裔学生丹尼尔·科恩-邦迪由于先前在跟法国教育部长的对话中受到侮辱,引起学生抗议。随后在3月22日这天,科恩-邦迪带领同学占领学校的行政大楼。

5月 2日 校方关闭南特尔学院。理由之一是,“在教职工中有一种奇怪的气氛……一种非常近乎战争的精神变态。”科恩-邦迪等“3·22运动”成员被要求到巴黎大学总部纪律委员会接受处理。

{{{5月 3日

**巴黎警察封锁学生聚集的索邦神学院,并逮捕几十名学生。巴黎大学的神学院及科学系被关闭。大学教师全国联合会举行抗议罢工。

下午四点,将近1600名警察包围了巴黎大学。一些学生被捕,巴黎大学被关闭;这是其700年的历史上第二次被关闭,先前一次是在1940年,纳粹占领巴黎之后。**}}}

5月 6日 巴黎及法国全境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法国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中等和高等学校教师工会号召总罢课和罢教。官方公布的数字是422人被捕,345名警察受伤。

5月 8日 萨特、波伏娃等发表声明,号召“所有劳动者和知识分子在物质和道义上支持学生和教师们发起的斗争”。数万名示威者挥舞黑旗(无政府主义)和红旗,高唱《国际歌》游行。

5月 9日 萨特、波伏娃、雅克·拉康、勒菲弗尔、莫里斯·布朗肖等联署一份宣言,“向用一切手段摆脱异化秩序的学生们致敬”。阿拉贡奔赴奥居斯特·孔特广场,在科恩-邦迪陪同下发表演讲。塞纳河所有桥梁被警方封锁,左岸爆发更大规模示威。电影电视工作者介入,媒介使斗争立刻传遍全法国,南特、斯特拉斯堡群起响应巴黎。

5月10日 “街垒之夜”: “占领拉丁区”的口号叫响,那天晚上,学生占领了巴黎的拉丁区并建起60处路障。防暴警察发动了进攻,据报道还强奸了街上的一些妇女。巴黎30个高等学校中有20个举行了罢课,全国有350多个高等学校被占领。工会联盟号召在5月13日举行总罢工以抗议政府的镇压。


5月12日 巴黎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斗争,要求每周40小时工作制,保证每月200美元的工资。


{{{5月13日


·巴黎百万大游行:

法国总工会、法国民主劳工同盟和巴黎学生组织八十万人横穿巴黎的游行,科恩-邦迪、雅克·索瓦热奥和教师工会秘书长阿兰·盖斯马尔三大青年领袖走在最前面,队伍中还有几位职业左派政治家:社会党人密特朗、孟戴斯·法朗士、法共领导人瓦尔德克·罗歇等。索邦大学迅速被学生收复。


*****************************

·戛纳电影节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并排坐着的法国电影人有:

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和路易·马勒。

路易·马勒率先要求戛纳电影节罢工一天,支持巴黎的学生和工人。
}}}}



5月14日 法国总统戴高乐避走罗马尼亚,进行五天国事访问。

5月15日 巴黎奥德翁国家剧院被青年们占领,事后,剧院院长因向青年们表示了同情受到处分。

5月16日 巴黎附近的雷诺汽车厂开始罢工。

5月17日 ·全部空中交通中止,邮局工人也举行了罢工。

·学生开始了从索邦大学(巴黎大学神学院)到雷诺汽车厂的穿越巴黎的“长征”。

5月18日 公交系统罢工,巴黎完全瘫痪。



*********************************************
{{{

5月19日


·戛纳电影节评委会成员多数已辞职,参赛片停演,

路易·马勒、罗曼·波兰斯基等评委辞职,

特吕弗、戈达尔等人要求戛纳停止活动声援运动,很多电影要求退出竞赛。

这是一场进行了6个小时的僵持,每个人都在麦克风前向记者表态,事件的恶化使大厅场灯突然熄灭,观众涌进来,片头曲突然响起。


********************


5月20日

{{·电影节组委会决定竞赛单元被取消。}}



·作家玛格丽特·杜拉、萨特、波伏娃等参加了索邦大学举行的文化讨论,萨特过早地宣布:“社会主义和自由结合了”。

·全部矿场和港口都关闭了。米其林轮胎和标致汽车的工人罢工了,雪铁龙汽车的非工会工人占领了工厂。
}}



5月21日 ·1000万工人举行罢工。

·法国政府颁布对“德国无政府主义者”丹尼尔·科恩-邦迪的驱逐令(他在月底又秘密返回巴黎)。

 3 ) 一场游戏一场梦

       《戏梦巴黎》的另一译法是《追梦人》,在我看来,此处的“戏”有戏剧和游戏的双重意味,它们的相通之处在于,只有在乌托邦之中才会获得勃然生机。就像杀手莱昂的那株植物,之所以一路葱郁,是因为它从未经历过真实。

    交待马修出场的长镜头蛮卖力气,马修也的确没有让人失望,有几分莱昂纳多的脸蛋,只是腰臀稍显夸张,步履间隐约流露出女性的绰约。伊莎贝尔看中他的一点是:“双唇好诱人。”里奥叫他换上伊莎的睡衣,轻薄的材质下显示出男人少有的丰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对妹妹的不伦之欲。所谓至阴至阳,欢喜无量。他的美好似乎处于一种暗昧不清的模糊地带,几乎是在一瞬间将兄妹二人击中。具有表演型人格的伊莎贝尔(里奥也是,只不过程度弱些)在电影院幽暗光线中那只红色香烟,无意中吸引了马修的注意,哪怕仅有几秒钟,仍可以算作她为自己及其兄长俘获猎物“合作者”的第一步。接着在学生示威的街道上,伊莎贝尔头顶红色呢帽,双腕“缠着”铁链,依旧含着不曾离口的香烟,像是中世纪被审判的女巫。她要马修帮他把嘴上的那支烟拿掉——因为它“粘在嘴上了”;及至里奥赶来,发现了他在电影方面的潜质,兴奋地用戈达尔的话赞赏赏马修的偶像尼可拉斯.雷“它本身就是电影”。青春的热量,一经释放就难以遏止。至此,马修已自动钻入兄妹二人用表演、游戏、放肆及自我沉醉织就的网,走上了充当两人身体交流媒介(因为“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借尸还魂”的工具。及至三人效仿《法外之徒》以九分二十八秒穿越卢浮宫,兄妹二人高唱“我们接受他,成为我们的一员!”,紧接着促狭地抢先关上楼门将马修拦在外面,他已然像个游戏中被抛弃的孩童,一脸迷乱。这时,天空飘落的雨恰好渲染了他那份潮湿阴冷的心情——马修已彻底陷入了这个乌托邦式的泥潭。

     某种意义上,马修促成了里奥和伊莎贝尔欲望他体化的实现,成为被二人以友谊和游戏的名义轮番施暴,达成自身欲望的角色。第一次打赌,里奥在接受惩罚后,伊莎贝尔跪在哥哥自慰的墙角,情不自禁把手伸向前方沾染着体液的海报。从中可以觑见她的欲望,决不仅仅止步于“纯洁的”同床而眠;马修“协助”伊莎贝尔共同完成的“第一次”就在里奥的眼皮底下进行,事后里奥手指上沾染了妹妹的元红,脸上依旧荡漾着阳光而阴郁的微笑,仿佛成事的不是马修,而是早有此想法却无奈没有实施的自己。最具隐蔽特性的一次,三人坐在一个浴缸内,红色逐渐洇染了满盆的泡沫。这似乎在告诉观众尽可以把他们想象成具有成熟身体,智商与欲望却停留在童稚水平的孩子。一切都是游戏,但要把青春激情叛逆等元素引入,极力给这种游戏赋予高尚的意义,而另一个角度上,这一幕无疑具有“集体狂欢”(群体性行为)的隐喻。与妙玉表达对宝玉的好感,只把“自己寻常用的‘绿玉斗’拿出来”;潘金莲双眼发饧,对着武松“你把我喝剩的半盏饮了”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里,马修已经失却了当初作为“桥梁”的意义——里奥和伊莎贝尔几乎在同一时刻达成了同盟,纷纷对马修说“我也爱你”,而非马修期待的“我爱你”。里奥与伊莎贝尔抛掷燃烧瓶,只是三人决裂的高潮,而最初的裂痕,可能此刻就已成型。后来在马修的强烈要求下,伊莎贝尔同意单独和他进行约会。然而在街角拥吻的浪漫时刻,看到电视里的学生游行,伊莎却发出大为败兴的一句感慨“里奥从不和我看电视,我们是纯化论者”。看来,空间上的隔绝并不能割断她和里奥的那根“脐带”,无怪乎约会归来,听到里奥房间响起自己初夜的那首摇滚,伊莎贝尔当即意识到一个陌生女人闯入了兄妹两人的天地,(而且她和马修不一样,未经过二人的“共同审查”——这才是至关重要的),痛感如潮水般袭来,并拒绝马修进入她的身体——没有了里奥的注视,她与马修的沉欢没有任何意义。

     乌托邦的构建从社会意义上讲,首先得益于与世隔绝、衣食无虞的封闭环境。三个年轻人被安插在这栋房间众多的大房子里,注定要上演一出史前人类的活剧——外面时局的动荡,只会更加凸显这个世外桃源的难能可贵——所以,如若没有那场惨绝人寰的瘟疫,阳光底下的三男七女,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倾吐《十日谈》中那些炽烈如火的故事;香港陷落,“去掉了一切的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香港的外埠学生困在那里没事做,成天就只买菜,烧菜,调情——不是普通的学生式的调情,温和而带一点感伤气息的。在战后的宿舍里,男生躺在女朋友的床上玩牌一直到深夜……”以至“医院院长想到‘战争小孩’(战争期间的私生子)的可能性,及其担忧。”(《烬余录》)在男女之大防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哪怕处于殖民地,也足以让人“莫名惊诧”的,无怪乎一向通透的张爱玲也要也要感叹:“人类的文明努力要想跳出单纯的兽性生活的圈子寄几千年来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么?”白流苏和范柳原的伉俪之好,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倾城”,个中情状,恐怕只有“战时连理”讲得清楚……战争孤岛时期许多欲爱纠缠的感情,往往在特定的湿度和温度下才得以萌生。

     再就是父母的缺席。这种隐秘甚至忤逆的愿望在孩童的幻想中根深叶茂,并在一些儿童文艺作品里多有表现。在讨好小受众口味这一点上,文艺创作者们无疑做得都很到位。《小鬼当家》《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以至《哈里波特》这些广受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欢迎的影片,(当然并不否定它们在成年观众心中的位置,并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厌亲情结”不因年龄增大而轻易消减的持久性及生命力)无一例外地把父母排除在观众的视野之外;即使有所关注,也往往处于视线的边缘,作为儿童奇幻经历的点缀,充当模式化的“红白脸”。更不用提及风靡已久的美日卡通了。可见父母的缺席对孩子狂欢及构建自身世界的意义。无怪乎姐弟二人试图拉马修下水,见其犹豫,马上声明“我们父母要离开许多时日。”,而且马修似乎也很吃这一套。

     然而孩子们要剔除父母的影响与“监视”,没有真正的物质断乳,精神上是很难获得独立的。小时候看过一个短剧,小主人公厌烦了父母的唠叨和学习压力,借助神力来到了没有大人的“孩童世界”,却在食品的抢夺之中输在大孩子的武力之下,又条件反射地叫嚷起“爸爸妈妈——”还好,原来是南柯一梦。《戏梦巴黎》中,宣称“虽然上帝不存在,我们却没有必要让父亲取代这个位置”的精神上的巨人依旧没有逃脱求救“爸爸妈妈”的尴尬。断绝了财源,里奥只能去拾荒。唯一能入口的香蕉,也是在马修的小聪明下才得以均衡分配。否则,我们难以设想,在这个安乐又脆弱的天堂里,这支小小的黑皮香蕉是否会成为使三人情感断裂的触发点。最后还是寄希望于父母的归来,兄妹多年的隐情终于曝光。

     马修之所以最终和两人分开,很大程度上可以套用里奥评价伊莎贝尔那句话“忽视他们还不够”。这里的“他们”含义无限宽广——理性、道德、伦理、基本常识,成人世界的评价机制乃至一切世俗眼光。从走进这栋屋子的那一刻起,马修就处于快乐与痛苦交缠的旋涡中心。他的的挣扎最初是隐性的,往往在友情和游戏快感中败下阵来。当理性和本欲的交锋日渐尖锐,马修再也无法做到温文尔雅,谦恭礼让,自我突破了本我的拼命纠缠——里奥要剔除他的体毛,并一再强调“这只是游戏”,希望这次他依然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马修却在这一刻爆发:“你们一直在胡闹!永远不会长大成人!”并要求伊莎贝尔和自己来一次“二人约会”,可以看作是他试图改造(尽管并非有意识进行)这个乌托邦——畸形孩童世界的开端。里奥慷慨地发表革命言论,他清晰地指明里奥只把“一起”当作“两人的”,而非“百万”;三人冲出昼夜行乐的伊甸园,来到街上,里奥一下被“打上街去!”和眼前的景象激起血液中的疯狂,大叫“这不是暴力,这很美妙!”,将要被狂热人群淹没的马修感觉察到此时言语的无力,只得一遍遍拥吻里奥,并喊道“We use this!We use this!”,试图用理性和温情唤醒狂热。我们当然不能就马修巧妙分配香蕉的举动就断定他注重经验理性,然而此刻,里奥在欧陆唯理主义中心迸发出的法式积极自由与马修多年美式教育熏染的英美经验主义下极消极自由在风云突变形势下的交锋,已然可见一斑。理性是乌托邦最有力的敌人,马修和这对兄妹的决裂,并非完全处于两人的抛弃,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人格自我选择的结果。

     青春童话的搭建。套用那昆老板的一个论断:“都是学生不是,学生都没娶媳妇不是,都有劲儿没处使不是?”都是对荷尔蒙的交待,只不过他们采取了和街上学生不同的形态。欲望的快餐式消费,即享即用,生产与消费同步完成。不伦之欲,极端的做爱方式与快感体验,死感,虐恋……“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疯狂的年纪,青春躁动被无限拉长和膨胀——他们只会把传说中的东方伟人当作喜爱的导演一样挂在墙上崇拜,却不会了解世界另一端性的苦闷与人性的压抑。对自由的无限要求决定了含蓄成为大敌——“搁泪汪汪不敢垂”那种张生式的苦恋永远不会再浪漫之都上演。主人公和大批学生一道,活在炽烈的虚幻之中。电影,作为这次运动的“元凶”,无疑是最好的道具。伊莎贝尔在音乐中展现赤裸的胴体,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没有了处子的忧虑和恐惧。在她的字典里,彼时彼刻,可能只是泛黄影片中的经典剪辑。她和马修的独自约会那一节,镜头安排在影院最后面,前排观众随着片中的爵士乐摇头晃脑——又一场梦境。就在这时,伊莎贝尔不失时机地吻了马修。其实,眼前这个男人,是马修,还是幻境,抑或自我想象,都已经不重要。

     既是童话,就不能苛求许多。里奥和伊莎贝尔同床的“贞洁”让人生疑——我们是否高估这对孩子的自控能力与荷尔蒙水平之低?而且伊莎面对马修对二人不伦之恋的盘诘时,她表示一旦(父母)发现,“就会去死”。故事的发展证明了她的誓言,却暴露了她坚持背后的虚弱。似乎“不被父母发现”是一个魔咒,只要不打破,就可以获得永世的欢娱与自由。另一个“咒语”是:只要兄妹不冲破“最后的禁忌”,他们之间并不止于意淫的乱伦都可以忽略不计,仍旧是“阳光无邪”的。而且细细想来,这个三人世界太过理想,而在萨特的《间隔》中,完全是另一个模样:三个人的目的,都在另外两个那里陷落。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每个人都是刽子手。对话、细节、动作,人物的种种努力,互相纠缠又互相一起伤害着,互相仇恨着又相互离不开……想起一个行为艺术,一对男女裸体共处铁笼一年。最后的结果让大跌眼镜——二人非但构建起牢不可摧的情谊,相反,发誓再也不要见到这个男/女人。可见萨特构建的地狱,并不仅在作品中存在。或许这种阴郁是和青春格格不入的,所以贝那多·贝托鲁奇在里奥和马修即将升级的武力间及时插入了伊莎贝尔曼妙的嗓音——“boys!boys!”,带领他们进入到覆盖着童话色彩的帐篷,开始新一轮梦与游戏的游行……

 

 4 ) 曾经也年轻愤怒过

{图文}:http://www.bighead.cn/?p=15

  我的一些朋友似乎不大喜欢法国电影。他们总是在醒来之后擦掉口水,问我片子结束了么,可以去吃饭了么。我尊重并且热爱他们的真实。任何企图背叛自己的内心,竭力表演自己具有某种叫做“品位”的东西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我必须悲伤地承认,一年当中我只有极少数时候能平静地坐下来目睹那些特别而伟大的声光变幻。

  它们总是由无数叫人痴迷的细节和小情绪构成,还常常有许多奇怪而聪明的对话,以至我常常忘记追问发生了什么。其实那又有什么要紧呢,庸常生活总是由无数微妙的情事构成,相比结果,享受这些小情绪似乎更加有趣。比如天使艾米丽。艾米丽扶着那个盲老头走过马路和天桥和无数商店,飞快地告诉他自己看到了什么,然后又像天使一样离开。这还不够美好得让你忘记发出愚蠢的疑问么。

  前几日看了《The Dreamers》。Bertolucci说:“这是一个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大胆而有趣的故事。我们找来了三位年轻演员主演影片,他们都拥有着这个年龄阶段的纯真、神秘与狂妄自傲之美。我感兴趣的是他们将如何把自身对于精神和理想主义的寻求带给那些1968年的人物。”
  所有对理想还有幻想的纯洁的十八岁以上的文学青年都应该学习此片。

  孪生兄妹Isabelle和Theo生活在1968年的巴黎。他们的父亲是个诗人。留学此地的美国学生Matthew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影社结识了他们,并因为在诗人家餐桌上一番关于宇宙中长度的和谐问题的言论——我得说,这段话确实说得很精彩和意外——而得到大家另眼相看,留宿了下来。
  夜里如厕的时候,到处乱跑的Matthew赫然发现Isabelle和Theo竟然同床共枕,睡得无比香甜。他们赤身裸体,纯洁地纠缠在一起,仿佛若干年前他们一起在母亲子宫里的模样。

  第二天诗人和妻子一块离家度假,而Matthew并没有走。他们都是狂热影迷。在Isabelle的提议下,他们模仿戈达尔的《法外之徒》(Bande à part)中同为一女两男的三名主角跑过卢浮宫的场景,打破了电影里的纪录,并从此真正接纳了Matthew。“We accept him,one of us!We accept him,one of us!”,三人躲在那幢庞大的老房子里,一起度过了奇特而美妙的几个月——这奇特而美妙的青春。

  谁没有年青愤怒过呢。

  他们是叛逆而排他的。Theo瞧不起父亲没有在反越战请愿书上签名——
  “当初只有你拒绝在反对越战的请愿书上签字。”
  “诗人不会去什么请愿书上签字,诗人只会去写诗。”
  “请愿书就是诗。”
  “是,可诗歌也是一份请愿书。”
  “好吧,请愿书就是诗,诗就是请愿书。这该是你写过的最漂亮的诗句了。”

  他们还处在永远跟父母作对的时候,他们就像是仇人一样。
  “虽然上帝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父亲可以取代它的位置。”

  Matthew总有一些让人惊喜的哲学。
  “别人的父母总是比自己的好。但是,话说回来,自己的祖父母似乎总是比别人的好。”

  几乎所有人都在年青时候怀有崇高的理想,向往自己也不知道将是怎样的民主和自由。1968年的巴黎,学生运动频仍。他们所以能够整日无所事事,也正是因为学运。他们对民主和政治拥有当然的热情,他们严肃而傻逼地讨论战争、民主和自由。他们墙上贴着毛泽东画像,上面的汉字你一定很熟悉——“毛主席万岁!”
  他们把自由引导人民中的自由女神头像换成了玛丽莲·梦露。整个片子更是以他们跑上街头参加学生与警察的冲突而结束,符合一切理想主义者的梦想。

  年青的愤怒,还包括对事物几近偏执的狂热。三个文艺青年的对话中充斥了经典电影,他们也常常拿其中的对话或者桥段或者动作来考对方。当对出台词或者猜出影名时,那种心意相通的知己情感真教人羡慕。
  这同样是Bertolucci对那些经典的致敬。正如我们向Bertolucci致敬,向他的《末代皇帝》致敬,向他的《巴黎最后的探戈》致敬。

  当然,与喜欢政治一样喜欢性描写的Bertolucci自然不会忘记他最擅长的东西。我之所以在前面提到十八岁以上,也便是因为他坦白而热烈的镜头。兄妹间互相爱抚亲吻;三人几乎没有尺度的裸露;Isabelle和Matthew在厨房的地上做爱并失去贞操,而Theo却在一边若无其事地煎鸡蛋。他们甚至彼此相爱。
  六十三岁的Bertolucci宝刀未老,他肆无忌惮的描绘肆无忌惮的青春,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无数偷窥狂饥渴的眼神。
  向青春致敬。

  回想起来,与那些教人爱不释手的对白和那些熟悉的电影音乐不同的是,Bertolucci所着重的这种暧昧而荒诞的“关系”却是我无法喜欢的。尽管我明白,这样迷乱的青春和人生,却是(而且必将是)真实存在,无论是在1968,抑或2046。
  向曾经愤怒过的理想主义者们致敬,向已经没有梦想的人们致敬。

 5 ) 革命,梦想,爱情

    法国人似乎已经成了浪漫的代名词,而法国的浪漫如今对于我们似乎只是意味着爱情的浪漫,意味着法国式热吻,法国式的烛光晚餐,法国式的美酒,法国式的建筑,当然,还有法国式的电影。或许只有学历史的人还知晓了法国式的革命,也只有如今上了些年纪的知识分子才记得三十多年前那场法国式的浪漫主义革命热潮,那场轰轰烈烈的五月风暴。而如今,一部意大利人拍摄的发生在法国的电影将那几个月的巴黎呈现在观众眼前,把几个革命中的年轻人的爱情与革命以一种浪漫的,怪诞的形式向我们呈现。《梦想家》,意大利名导,贝托鲁奇于2003年奉上的影片,一部充满争议又绝对优秀的影片。

    故事由一个在法国上学的美国人展开,那是五月风暴前夕,1968年的春天,这位反对暴力的美国大男孩沉醉于法国电影。而那个时期,这个来自于以理性和功利著称国度的青年无可选择的被卷入了那场法国式的革命。作为大革命的故乡,法国人浪漫的天性竟能使革命这一充满了暴力的活动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而美国男孩马修就遇到了一对法国兄妹里奥和伊莎贝尔,对电影的热爱使他们相识,成为了要好的朋友。而故事后来的发展则显得充满了在我们看来诡异的情节,或许只有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才能更好的了解那段影片。里奥兄妹是当时参加运动的学生的典型形象,他们首先面对的是与父母的矛盾,他们的父亲是典型的法国知识分子,他更热衷于用诗句表达思想,于是他与子女的矛盾由此产生,但是他们之间是一种隐性的不激烈的对抗,诗人的父亲容忍了叛逆的子女,这也反应了那个躁动的时代,那个人们声称孩子战胜了父母的年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里奥兄妹只有在钱用完时想起父亲的时候,马修却要不断的给远方的父母写信描述他的生活。而马修开始与里奥兄妹之间怪异的关系产生了冲突,他无法理解(又有几人可以理解?)里奥兄妹间怪异的亲密关系,他们兄妹俩赤裸的睡在一起,一起呆在浴缸里,里奥与妹妹打赌输了后被罚在妹妹面前自慰,而更惊异的还是里奥要求妹妹与马修在他面前。马修开始无法理解这一切,但是渐渐的他们相同的爱好和马修对寂寞的恐惧是他最终走进了这对兄妹的生活。而最终的冲突还是发生了,实际上在交往过程中,马修与里奥就多次发生了思想观念上的冲突,马修发对暴力,抵制激进的做法;而里奥则主张激进的介入社会,以毛泽东为偶像,热烈歌颂“Maoism”,最终,在那个风暴之夜,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路,里奥一手拉着妹妹的手,一手举着自制燃烧弹走向了革命的街头,而马修则无助彷徨的走向躁动街头的另一边,消逝于人群中。

    片中马修与伊莎贝尔的爱情显得浪漫而又充满的诡异,他们从相识到相恋是那么短暂,短暂的他们思想上的分歧还没有充分碰撞就步入了爱河。有个镜头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当马修和伊莎贝尔在里奥面前,如果说这个就够令人惊讶的话,那么后面发生的就令人无比意外了,在后,马修看着染着红色的手指时,观众和他同时意识到了,伊莎贝尔竟然是个,那个看起来叛逆独立的女孩似乎不应是个,而她的第一次竟然源于和哥哥的打赌,这似乎向我们充分表现了革命年代的狂热与迷失。当然,显然伊莎贝尔无论处于什么,她确实爱上了马修,或许我们可以从前面的情节猜测这又是这对精灵古怪的兄妹有意设计的“圈套”。而相爱后的马修显然又一次陷入了与里奥兄妹亲密关系的冲突中,他直接问道伊莎贝尔如果他们的父母发现他们兄妹的关系时,她会如何,而这个姑娘毫不犹豫的回答她会去死。而当她的父母发现了他们三人赤裸的睡在一顶自制的“帐篷”里的时候没有勃然大怒,似乎那真是个孩子战胜父母的年代,他留下支票和妻子离去。而当伊莎贝尔从睡梦中醒来意识到父母已经发现了这一切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死亡,确实是毫不犹豫,没有我们想象的应有的矛盾和眼泪,依然的把煤气通向他们三人沉睡的“帐篷”。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革命的风暴突然爆发了,一个石块砸烂了玻璃,惊醒了三人,当革命到了高潮时,革命的信仰者就把他的一切交给了革命,包括他们的生命,他们已经无从选择自己的生死时机。到了这里,影片的尾声,两种思想的矛盾爆发了,那一刻的分裂甚至也那么的毫不犹豫,特别对于马修和伊莎贝尔这对恋人,当马修和里奥争吵时,她这一边默默的观看,当需要她作出何去何从的抉择时,她毫不犹豫的跟随了哥哥,导演在这里显得无比“残忍”,没有让伊莎贝尔在那里抉择一番,跟随哥哥时也没有跟马修泪眼相望,毫不回头的走向了远处的火光。这样的结局不完美,但是绝对真实,绝对跟震人心魄。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影片中不时出现的“中国元素”令人在看片时有些饶有兴致的感觉。里奥家中挂着许多毛主席画像,与之对照的是他们把《自由引导人民》的那位女人头像换成了梦露。而一段情节中,里奥对马修说道,他们的父母都应该被送上审判台,应该送到乡下去接受再教育,在显然是受到了中国“上山下乡”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深远,特别是通过深受法国大革命影响的苏联革命的间接传承,中国革命中有着强烈的法国色彩,而在那个年代,中国当时的那些革命思想竟然影响了浪漫之都的学生。

    影片的性爱尺度相当大胆,这也是它最受争议的地方,确实从其未删节版本的性爱场面看已经到了纯色情的地步,但是和纯色情毕竟不同的是,这一切不是为色情而色情,所以看起来并不觉得淫秽,相反如伊莎贝尔第一次那样的场景给人的更多的是震撼。对于对法国老电影并不熟悉的我来说,影片中不时穿插的老影片镜头看着非常令人舒服,导演对于这样的切换显得驾轻就熟令人赞叹。特别是飞奔过卢浮宫那个镜头是片中最为“阳光”,最能体现年轻人的那种朝气与放荡不羁的镜头,让人久久回味。

    在一场动荡的运动中,思想的碰撞体现了每个人的梦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梦想家,我们都试图实现我们的梦想。马修有马修的梦想,里奥和伊莎贝尔有他们的梦想,但是梦想的不同只能使他们分道扬镳,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那段在影片结尾骤然结束的凄美爱情令人惋惜,令人回味。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966035.html

 6 ) 爱上1968年的两男一女。


梗概。

故事发生在1968年5月的巴黎。三位年轻人因为对电影的热爱而相遇。
美国大学生马修(Michael Pitt 饰)为了完成学业只身来到巴黎。在那里,他结识了一对兄妹里奥(Louis Garrel 饰)与伊沙贝尔 (Eva Green 饰)。三人因为都是对电影的狂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而马修也从先前住的旅馆转移到了兄妹的别墅住宅里。
不久后,巴黎学生运动“五月学潮”爆发了。
学生们高涨的政治激情和理想主义极大冲击了当时的法国政府。此时,兄妹两的父母外出度假,于是,马修、里奥和伊莎贝尔三人就躲在家里。
于是三人在房间里玩起了对台词的游戏。谁不能回答出来就会有相应的惩罚。性的惩罚。
暴动开始之后,三人参加了游行。
不过电影以Theo和Isabell在这场战斗中离开了Matt,并响应了战斗作为结束完成了The Dreamers的叙述。
我对这部片很痴迷。可以说疯狂的热爱。
在看完第一遍以后的一个星期里连着看了至少10遍。或者全部。或者是选段。或者注意台词。或者注意情节。
我想纪念。所以写了这些文字。

人物片断。

Isabell。
是个炎热的下午。电影资料馆的广场正在做朗各瓦的演说。Isabell叼着烟出现了。带着法国女人传统的帽子。一身法兰绒连衣套装。双手背在铁门上。脑袋微微上翘。
Eva Green有诱惑的眼睛和眼神。脸形轮廓是我热爱的。
在Isabell出现的那一刻我似乎爱上了这个女人。
Theo。
Theo,Isabell和Matt三人在法国路边分吃三明治。Theo好听的法国味英文从这里开始让我着迷。
话外音:整部电影中Isabell的法味英语也让我沉溺。我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上存在完美。
我闹着要去学法文了。也许一年或者两年以后。我下定决心了。
Matt。
Matt是这部电影里相对来说我不太存有好感的演员。
不管是他的角色。或是扮相。都有讨好的成分。即使是在最后Theo和Isabell的离开居然也会让我觉得顺理成章。
当然我不否认这部电影里缺少了Matt便少了很多色彩。Matt是不能去掉的重要人物。电影里需要多层面的人物和角色才会丰富。
Matt在电影里一开始的所谓桌上演讲是我不太喜欢的片断。就演讲本来而言,是很不错的。不过Matt的表情让我觉得恶心。似乎试图融入这个家庭或者说是努力给兄妹和他们的父母一个漂亮的第一印象。
任何事情都不能强迫。被强迫的不会自然。
情爱。
The Dreamers里有部分性爱元素。
比如Matt在夜晚起床去洗手间后打开别的房门看见Theo和Isabell全身赤裸的躺在同一张床上。
比如Theo以手淫为代价接受说不出电影名字的惩罚。
比如Matt和Isabell以做爱为代价接受了Theo提出的惩罚。
比如三人在同一浴池里洗澡。
比如三人在一个简易搭棚下裸睡。


细节。

1. Theo和Matt在卧室里争论起基顿和卓别林。Theo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比卓别林更加幽默。Matt反驳说卓别林和基顿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两个人年轻人的争执。真诚,执着。这就很好了。

2. Isabell在早晨起床之后来到Matt房间亲吻他的嘴和眼睛,拽着被褥叫他起床。Matt看来很不习惯,害羞的说自己还没有穿衣服。Isabell什么都没说开始慢慢贴着壁柜行走,走过古旧的台面,在镜子前坐视自己。一切都行云流水。
那是葛泰丽·嘉宝和约翰·吉尔伯特在《克里斯蒂娜》电影中的情节。
从这里开始我明白导演将会用电影和电影相互穿插来完成这个故事。

3. 三人疯跑过法国卢浮宫的回廊用了9分28秒。比他们准备打破电影《法外之徒》中的9分45秒的记录快了17秒。他们满足了,瞬间喜悦。他们跳着蹦着念叨We accept him one of us,We accept him one of us, one of us one of us。同样穿插着老电影的镜头。

4. Theo离开房间以后,Matt在衣柜里发现了Isabell的照片。他悄悄把Isabell在海边身穿泳衣的照片塞进了内裤。
在后面的影片中Isabell脱下Matt的内裤时发现了这张照片粘在他的阳具上,她说Matt是个多么sweet的男人。

5. Matt和Isabell第一次在厨房的餐桌边做爱,Theo却在一旁的火炉开始煎荷包蛋。
Theo后悔了。
Theo明白自己在做一件愚蠢的事情。
Theo拿着铲子在煎锅里搅来搅去。
Theo很烦躁。
Theo在祈祷可以把当下发生的所有一切当作煎鸡蛋一样简单而顺手的事情。

6. Matt和Isabell做爱之后,Theo蹲下身用手轻轻触摸Isabell的大腿内侧,手再次收回来的时候已经一手鲜血。
Isabell还是Virgin。
Theo微微的苦笑,用沾满鲜血的手掠过Isabell美丽的脸。然后起身离开了。
Matt在旁边看的惊讶。他恍然大悟,抱着Isabell。很紧很紧。他才明白Isabell把她自己的身体给了他。他才明白他看见的都是假相。
他在感激。也在悔恨。Isabell此时已经泪流满面。脸上沾满了自己身体里的血液。

7. Theo和Isabell的父母走了。家里再没有任何吃的。Isabell开始动手做食物。用Theo的话说那是一堆烤焦烧糊的黑色垃圾。Matt因为无法拒绝Isabell所以吃了不过却难吃的吐在了盘子里。
生活能力是缺乏的。恩。

8. 三人在一个浴缸里洗澡说起了Matt对于他们两兄妹的爱。并准备剔下Matt的阴毛作为他对兄妹两爱的证据。
Matt的怒火爆发了。他质问兄妹两,这就是爱的证据吗,这就是游戏吗,这就是你们平常玩的游戏吗,一起睡觉。一起洗澡。一起上厕所。
Isabell无奈的说Matt对他们太冷酷。
Theo倒是让Matt冷静下来说话,说我们听着你呢。也许Theo作为哥哥会比妹妹更能接受,不过事实上也不能真正理解。因为他们在一起生活太久了,以婴儿时的姿势在生活。
Matt狠狠的教训他们说他们根本无法长大,说他们永远陷在两个人的世界里。说他们需要从泥潭里站出来好好看看,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并清楚自己要干什么。
Matt和两兄妹的差距从这个时候开始慢慢的显露。渐渐被隔离。
Matt一语道破,击碎了兄妹的幻觉生活。
Matt毕竟是从美国来法国闯荡的交换生,而兄妹两却是不理尘嚣的孩童。

9. Isabell的身材是完美的。她的胯部裹着浴巾带着过肘的黑手套扮演断臂的维纳斯的时候,我再次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女人。
男人更不能抵挡。Matt抱着Isabell的双腿沉醉了。
音乐响起。那是Matt和Isabell第一次做爱时的音乐。Isabell突然间瘫坐在床上流泪了。她不能承认这些回忆。她觉得羞耻。她不敢相信自己在一瞬间就和一个陌生人做爱了失去了贞洁。她甩下Matt疯狂的叫喊Theo的名字。在她心底的最深处依然是Theo的影子。他们在一起太久了,仿佛连体的双胞胎,谁也不能分开了。也是他们的悲哀。

10. Theo在某天晚上找来父亲珍藏的红酒和Matt在床上躺着喝酒聊天。聊小说聊电影。可能是酒精驱使,也可能是Matt在浴室的那番话,Theo心里有了阴影。他掐着Matt的脖子和Matt继续说话,慢慢的靠近,靠近到嘴唇之间只剩一厘米的距离。我幼稚的认为Theo在那一刻爱上了Matt。
Isabell的到来阻止了他们亲密的举动。
两人尾随Isabell来到客厅,原来Isabell弄来了一个简易的搭棚,用来睡觉喝酒聊天,可以说很有情调。
三个人赤裸裸的睡在一起直到父母的突然出现。父母当然不能接受,不过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们什么也没说,母亲止住了父亲即将爆发的怒火,并留下了支票供三人使用,然后匆匆离开了。
Isabell醒来喝酒发现了父母放在桌上的支票。
在影片前面Matt曾经在做爱后吻着Isabell的身体问她如果父母发现了她和Theo等等之类的事,她会怎么办。Isabell侧过脸,认真的说她会杀了自己。
Isabell迎来了这么一天。她明白父母看见了一切。她找来了长长的管子接上煤气。准备三人一起煤气自杀。
影片再次穿插了老电影中一个女孩反复滚下山头企图自杀的镜头。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暴动开始了。有人扔东西打碎了家里的窗户,Theo和Matt惊醒了,Isabell赶忙收回了管子没让他们发现。
Isabell依然是Isabell。曾经说过的话是什么她就会怎样做。我们谁也没有这个能力,扔出一句话并且承诺自己会做到。近乎执着的疯狂,和真诚。

11. 暴动开始了。
三人上街加入了游行。
Theo解下围巾跑到一伙商量着用火药的年轻人里,拿走了几瓶酒当作火药,准备参与这场战斗。Matt拼命劝阻Theo停止这种危险的行动,说This is Wrong, This Wrong,可是Theo坚定的认为这很美妙,很美妙,那不是暴力,它很美妙。
Matt:这是装在该死的瓶子里的该死的法西斯。
Theo:这个不是法西斯,警察才是法西斯。
Matt:是的,然后警察殴打群众
Theo:闭嘴。
Theo:你不会理解的。让我去。
Matt:听我说好吗,那是他们的行动,我们不该那么做,我们用这个,我们用脑子做事。
Matt吻了Isabell和Theo,意正严辞的告诉兄妹我们三人用这个,我们这么做,用吻,你们曾经说的爱的证据。
Isabell和Theo没有想到Matt能依然如此冷静的面对这场战斗,他们无法理解Matt的思想,先前的美好回忆烟消云散。
Theo牵着Isabell头也不回的走了,去了前线,离警察最近的地方,发起猛烈的进攻。Matt失魂落魄的掉头离开了。
我们也都明白,分歧总是会在最后显露出来。Matt和兄妹两不是走在一条路上的人,他们只是陌路人,不管Matt是否曾经与他们共处。是否曾经夺走了Isabell的贞洁,或者是否和Theo有那样激烈而真诚的争执。
他们不过是两条路上的人,在某一刻遇见,相伴一段路程,又在下一个分岔口离开。

12. 警察终于如洪水泻闸般泛滥开来。
一场暴动从这里开始。Theo和Isabell离开了Matt,他们依然生活在一起。就像Isabell说的,Theo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她的身体,但他一直在,在她的身体里,她的心里。
Bertolucci用了慢镜头拍摄了警察冲过的景象,由此结束了电影。


纪念。

The Dreamers结束了。我的纪念也快完成了。
最后,只是想说说自己热爱它的原因。
Theo和Isabell一直生活在父母买下的这幢巨大的别墅里。对电影的热爱和吸取小说养分给了他们不少思想,使他们没有在偌大的屋子里慢慢腐烂。Theo和Isabell以一种最初婴儿时期的思维,混合着这些养分长大,生活。他们一起裸睡。一起洗澡。相互用性作为惩罚,一起参加战斗。
我们无法接受,他们可以。可以很真诚,可以很执着,可以很幼稚,可以这样毫无顾及的生活。
两兄妹在电影,小说和自己的幻觉中相爱着成长,不过一旦被现实击破也伤的近乎残废。

 短评

她说我们不用做爱 因为他就在我身体里

5分钟前
  • 小殘花♫半熟
  • 力荐

我觉得电影拍得没有书有韵味...虽然作者本人说这是两样又相干又无干的事物,有点象泰奥和伊萨,呵呵.但是把两个男孩的关系处理得太简单了,没有那种暧昧的张力了.

6分钟前
  • 王小能
  • 推荐

从记录片来说呢,,,我不懂。。。。从爱情片来说呢。。。。马修真是被二到了。。。整一个吐槽无力。。。。马修后面整个人都傻了。。估计会回美国。这TM都是什么人,什么变态啊。

8分钟前
  • 郁程
  • 推荐

两个长得非常好看的神经病

13分钟前
  • A L E X
  • 推荐

假3P,真乱伦。

14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其实我每次去看电影看画展,都是想在途中经逢一两个传说中的无话不谈的朋友,一起躲雨,一起分食同一块三明治。但始终失败。青春澎湃的性欲退散之后,这个世界可能也会跟着变得清凉,或者荒凉。

1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本片最特别的地方,不是学运街头、迷影情怀、尺度大胆、和巴黎美景,而是一个来自美国的年轻人在餐桌上给文化自负我思故我在的法国高知一家四口上了堂有关寰宇和谐的哲学课!“打火机的长度刚好等于桌布方格的对角线。”……

20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幸好我不是文艺青年,他们的基因太可怕了。除了“断臂维纳斯”的那一幕彻底惊艳到我之外,大部分时间里还是为自己是个接地气的庸俗的实用主义者而倍感自豪。

24分钟前
  • 樹一
  • 推荐

处女开红的鲜血,残忍地涂抹在青春的躁动上

26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断臂维纳斯那一幕简直惊呆了。。。

29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电影……

31分钟前
  • Touma
  • 力荐

当然,与喜欢政治一样喜欢性描写的Bertolucci自然不会忘记他最擅长的东西。我之所以在前面提到十八岁以上,也便是因为他坦白而热烈的镜头。兄妹间互相爱抚亲吻;三人几乎没有尺度的裸露;Isabelle和Matthew在厨房的地上做爱并失去贞操,而Theo却在一边若无其事地煎鸡蛋。他们甚至彼此相爱。

36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重看#献给影迷与摇滚乐迷(原声满分)的血色浪漫情书。相似的社会背景可同步联想到阿萨亚斯的《五月之后》(且男主亦有几分神似路易·加瑞尔)及路易马勒之《五月傻瓜》——“60年代全世界的青年都在革命,全世界的青年都在迷幻,全世界的青年都在flower children,呼吸一口巴黎激进的空气,就站在了理想主义的门前,那是只有青春独享的特权”。1968年真是独特的年份,巴黎飘荡着左翼迷醉的风,伟大舵手与梦露在攻占巴士底狱的城市相逢,越战正如火如荼,新浪潮诸将声援朗格鲁瓦,翌年Woodstock就要扇起“make love not war”的风潮,而这三位在精神和肉体上从联结到分离的年轻人,以汹涌的勇气和四溢的情欲对抗着虚无青春的流逝,逃离父权的掌控指挥,欧洲和美洲对自由的不同定义,最终成为属于自己阶层的梦想家。

3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处处都是向新浪潮致敬的音乐和画面,开篇就是《400击》的ost。恩,是否过度沉溺于电影(或是梦境),就会不知道外面纷扰的世界呢?那一抹鲜血,涂在脸上,青春之于他们,果真就是暴走的性欲啊。伊娃格林好美!

4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世界上最邪恶的一种生物叫双胞胎。

4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青春跟政治、文艺的3P

4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女主角的乳房形状好奇怪。

45分钟前
  • 蔡粘粘
  • 还行

片中描绘的三人关系意外地跟68年整件事情的本质一样:资产阶级后裔的脆弱、天真、虚张声势、粉红色。美国人带着流行文化入侵却佯装腼腆,欧洲人看上去成熟纵欲却是处女。是古老的欧洲诱奸年轻的美国还是年轻的美国诱奸古老的欧洲?左派符号只是装饰,法国年轻人需要享用他们的祖国所没有的摇滚乐。

47分钟前
  • 离净语
  • 还行

披着政治外衣的伪3P。在如此一个动荡的年代大家都有一份不安分的心,自然也就造就了一段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畸恋。黑白老片与影片如此自然的融合,虽各演员都全裸出镜,但同时也表现的十分自然。很多镜头定格下来依然觉得很美。★★★☆

48分钟前
  • Q。
  • 推荐

他们三个想破《不法之徒》里面的跑步记录那里我喜欢死了

53分钟前
  • Pakti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