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之大学

喜剧片日本2004

主演:役所广司,稻垣吾郎,高桥昌也,小松政夫,木村多江,加藤爱,八岛智人

导演:星护

播放地址

 剧照

笑之大学 剧照 NO.1笑之大学 剧照 NO.2笑之大学 剧照 NO.3笑之大学 剧照 NO.4笑之大学 剧照 NO.5笑之大学 剧照 NO.6笑之大学 剧照 NO.13笑之大学 剧照 NO.14笑之大学 剧照 NO.15笑之大学 剧照 NO.16笑之大学 剧照 NO.17笑之大学 剧照 NO.18笑之大学 剧照 NO.19笑之大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6:39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940年秋的日本。政府在战时为了加强文化监管,在警察局设立了演剧检查科。刚从中国东北伪满洲国调来的审查官向坂(役所广司 饰)是个不苟言笑、不通情理的铁面判官,他掌握着演剧剧本的生杀大权。笑之大学剧团的喜剧作家椿一(稻垣吾郎 饰)带着他的剧本来到了向坂的调查室,一场喜剧剧本的搞笑升级拉锯战由此拉开了帷幕。故事发生在七天的时间里,每天向坂的恶意刁难都层层升级,一个个无理的要求向编剧椿一逐个抛出,椿一见招拆招努力应对的同时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精彩喜剧剧本。连一向厌恶喜剧、希望喜剧从地球上消失的向坂都迷失了初衷,渐渐陶醉在椿一搞笑故事中。甚至帮助椿一修改剧本,使剧本的搞笑程度达到了又一个高峰。然而俩人的政治立场决定二人最终走向了对立,向坂向椿一使出了杀手锏,椿一是否能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  本片在2005年的日本电影学院奖上获得了最佳编剧和最佳男演员的提名。

 长篇影评

 1 ) 戴着镣铐跳舞

“不要为了祖国而死,要为了肉而死。”本来是带有搞笑意味,但在结尾在编剧瘦弱背影的衬托下充满了悲壮的味道。

电影布景简洁,演员少而精,对光线的运用更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短短120分钟所表达的含义极深极广,无论是对军国主义的嘲讽,还是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探讨,都在一间小小的审查室通过喜剧编剧和审查官的一来一往中一层层地展现出来。电影语言的巧妙设计使得深奥的内涵具像化,让观众一点点看清军国主义和官僚体制给艺术是如何一步步套上不可理喻的枷锁,而艺术又是如何戴着镣铐跳舞。

一个坚持自己的喜剧之道,天真又执着的编剧,一个体制内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官僚,立场上天然对立,最后却因为笑的艺术而在某个时间段产生了情感的共鸣。然而,也仅限于某个时间段,就像灰姑娘的南瓜车到了午夜12点就会变回原形,体制内的官僚再怎么喜爱编剧的才华,当编剧当面质疑体制的合理性,想用艺术来战胜体制时,官僚的愉快面孔瞬间消失了,换了一幅比之前严肃时更让让人恐惧的神情,“我就是这体制内的一部分,你攻击这体制,那作为这体制最底层的官吏的我该怎么办呢?”这一段电影的镜头和光线语言运用得出神入化,阳光逐渐从役所广司演绎的审查官上消失,审查官完全陷于黑暗之中,所有的光芒都在编剧身上。编剧那清澈闪亮的双眼充满了迷惑,他不明白这世界上有艺术和情感跨越不过去的鸿沟,那就是立场和利益。他知道怎么让人们笑,却不懂得人心的复杂和矛盾。

这是一个孤独的编剧,他一个人在喜剧的道路上踽踽独行,对审查官提出各种无理要求都用笑的技巧和艺术去化解,既不放弃也不完全妥协,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戴着镣铐跳舞,镣铐越多,跳得反而越来越好。他感动了他的敌人-审查官,却招致了旁边人的唾骂和殴打。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却换来了叛徒的称号,但最终只有审查官明白他的苦心,认可他的才华。难为知己难为敌,最后最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真是天大的讽刺。

站着死是不是比跪着生伟大,我无法评断,但是放弃总是比忍辱负重要容易得多,也看起来更有气节。即使没有审查官,编剧也一直在承受各方的压力,在可以的范围内尽力妥协,比如团长的下流段子和无聊的转垫子,为了剧团的氛围也不得不强行加入。(怀疑这段是三谷的心声啊)看似胆小的编剧却有着一颗对艺术无比坚定和赤诚的心。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他在小小的审查室里艺术和体制的无声的较量差点胜利,只差一点点。

其实最终也是编剧胜利了,他成功唤醒了审查官笑的细胞,唤醒了他作为人的温情的一面,当结局阳光洒在役所广司的脸上时,他就已经不再是那个体制内一板一眼的官僚,见过那个会笑的世界,就再也回不去之前那个冷冰冰的以体制为名的牢笼。

电影名字起得真好,笑的大学,笑真的是所大学,在开怀大笑间也学会了如何和人相处,如何生活。

三谷真是个鬼才。

 2 ) 2004《笑之大学》

一开始审查官的几个“不批准”特写镜头让我觉得有些拖沓,加上电影场景略显单一,看得有些压抑。goro酱出场后,也以为剧情会在审查官的刁难和剧作家的改写中每日重复。所以一开始是观影值低于期望值。

剧情的第一次矛盾点私以为在审查官开始主动扮演警察官那里,西装革履的检察官,奔跑的不体面,以及内心的狂喜,围绕着那张方方正正的桌子糅合在不停旋转的镜头里。此处是我第一次感到电影的幽默,高级的幽默。随后审查官版的和尚与椿一君的默契表演使得幽默水到渠成。

影片的后半段是矛盾的集中爆发点,不得不提椿一君和向坂君的对峙。当我以为影片将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时,剧情出现了转机。椿一君和向坂君的对峙,不再是两个互相欣赏的灵魂的对峙,在现实面前,它立马转化成平民与权力的对峙。审查官听完椿一的一番肺腑之言后,恼羞成怒,事实上我以为内心里向坂是感动的,但审查官的身份使得维护权力的体面成为他思考的另一种本能。这里的光线运用非常巧妙,从面向光的明亮到逆光的阴暗,导演很自然地完成了对向坂君“我”这个意识的转换。另外人物对话时对画面的割裂,人物的走位,房间的布局,都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最后的矛盾是改完稿的椿一高速审查官他要去当兵了,不论审查官觉得剧本如何,椿一的喜剧意味着终结。这时的审查官终于愿意诚实地面对自己:他终于会真正地笑,真正地感受到快乐了,他感谢椿一,感谢喜剧。即使在战争年代,不管是谁都离不开喜剧。而他的肺腑之言,此时既是向坂君对椿一君的感激,也是权力本身的反思。结尾略微有些煽情,但也恰到好处。

04年的goro酱真是嫩得没的挑。役所广司的演技令我钦佩。就这么一个审查官,又使我感到日本人性格的矛盾性,明明很欣赏一个人,却又时刻不忘摆出架子。已经不是傲不傲娇的问题了,看了真是让人觉得他不累吗,哈哈哈。

据说《泰晤士报》称该剧为“当今世界上最高级的喜剧”,真的高级。

 3 ) 微笑着抗争

一年之前就列入了想看,那时没有《笑之大学》的资源,意外发现后,体会到久违的好电影之魅力。按耐不住一睹为快的香汗淋漓,不禁奔走相告“有了,有了,终于有了”,仿佛多年不孕不育的夫妇喜得贵子。

《笑之大学》剧情上名如其戏——教你笑。第一,文化审查员向坂君不断提出苛刻要求让喜剧作家椿一君修改剧本以通过审查,七天里通过一次次为了迎合奇怪理由的修改让原本剧本也一次次更加出色,让原本总是苦瓜脸的苦逼审查员最后忍俊不禁和放浪形骸。第二,看这么一部上乘的喜剧电影,让观众捧腹大笑,其中几场冷幽默是电影里难得的效果。第三,当椿一君被紧急征军,异常冷静,让人感到的反差,暗喻着生活中无笑的后果。至此,我决定改用“三笑”系列产品,这寓意直接秒杀“吃屎屎香”。

影片更深的意义在于两者政治立场的冲突,政府为什么要限制老百姓的笑声?这样的题材,这样的探讨,也证明为什么资源之稀缺的理由。有时我也想,无所不能的他们真的懂电影吗?审查书的,他们知道什么是好文章吗?审查歌的,他们知道什么是好音乐吗?审查综艺的,他们知道什么是好节目吗?唯有一个例外,审查毛片的,他们真的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时而暂停,时而回放,时而对某一片段反复研究,双手很是繁忙,是在做笔记吧。好了,不聊政治,不是屌丝玩得起的。

笑之大学令我感触最多的是椿一君之本意,一个剧作家的抗争。面对各种不合理的修改要求,他先面带微笑跟对方尽力争取,发现徒劳之后沉着接受,只要一晚,第二天带着更好的剧本再次迎接不批准。多么不可能的完成任务都只要一晚!作为文人,作为工人,作为艺人,必须拥有一份对自己工作的尊严。如今节操碎满地的社会,你不去关注都有很多事和闻腐蚀着我们的价值观。最后毫无概念的他变了,苦于坚持的你变了,缺少定力的我也变了。熔炉烧得旺,进来了早晚会自我欺骗,从而降低肉体上的痛苦。

斗志,激情,理想,这些东西我们在我们身边看到的越来越少。有人说,是我不看报不看新闻,经常有报道的。童鞋,什么叫新闻?新闻是新的,少数的,一般人不知道的,整天报道好人好事,关注寥寥几个有道德的人,这样的新闻不免让人越看越迷惘。我更看重,我的朋友们,是否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是否热爱着自己的生活,是否做了有意思的事儿。如今的奋斗更多等同于赚钱。现实中必然存在挫折,富含困难,至少要抗争。就好比打boss,自然经验多,爆的装备好,你不打boss怎么升级?游戏里你风骚的走位,现实里干嘛是个摊子?游戏里你精算胜负,现实里干嘛是个脑残?正如《闻香识女人》Frank说“我知道那条路正确,但是我没勇气选择,因为那太他M的难了”。

另一些人的经历是,抗争了,受伤了,放弃了。是啊,谁不向现实妥协呢?可是,有必要妥协的这么彻底么?椿一君是理想主义者,为了一部好的作品任劳任怨。椿一君是现实主义者,为了戏剧的上演,可以忍辱负重,任由现实摆布,却坚持着自己所要的表达。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如何在骨干的现实中理想依旧丰满性感。“少年派”易稿400次李安赢得拍摄资金。史泰龙为拍《洛奇》,遭遇1849次失败。同样都是为剧本的抗争,可谓现实中的椿一君,同样他们赢了。《笑之大学》不单教我们笑,还教我们如何抗争。

有人怪时代,有人怪世道,有没有人怪自己?

 4 ) 喜剧的忧伤阅读笔记。

啊对,因为没有合适的条目,这里标记的是改编的话剧剧本《喜剧的忧伤》。

一、剧本梗概

喜剧编剧为了通过剧本的审查来到审查官的办公室,审查官不断向他提出无理的修改要求,而在连日来不断的剧本修改之中,审查官的态度逐渐软化,两个合理创作出了一部引人发笑的剧本。

二、幕场分析

总体结构大纲

第一幕主要讲:审查官对编剧的剧本感到不满,提出将人物和背景改为中国的要求。

第二幕主要讲:编剧完成了修改工作,还加入了审查官的话语。审查官再次提出要求,让编剧删去接吻的情节,同时加上局长这一正面人物形象。

第三幕主要讲:编剧又一次完成了修改工作,审查官仍想挑刺,但为了剧本的完整又决定保持原状。审查官在配合编剧演戏的过程中逐渐被感染,甚至说出“戏比天大”,决定将局长这一形象删去。

第四幕主要讲:两人合力完整了剧本,编剧这时告知审查官,自己被征兵入伍了,而这部戏也不会再有机会上演了。审查官不再执着于家国大义,而是要求编剧活着回来。

总体结构分析

第一幕是故事的开端:交代了这出戏的核心设定,即改剧本。审查官和编剧之间初次建立对立关系,编剧要想办法通过审核,审查官要提出无理的修改要求。

第二幕、第三幕是故事的发展:在剧本的不断修改中,由于这些意见的提出和编剧想方设法的弥缝,剧本真的越来越好笑了。除了这条故事线的发展,人物状态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审查官的态度逐渐软化,甚至愿意去配合编剧演戏,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也感受到了喜剧的魅力,开始不对剧本做无理的干预,认为“戏比天大!”

第四幕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到了剧本完成的一天,审查官已经在内心里欣赏起编剧和他的工作来。编剧这时告知审查官,自己被征兵入伍了,而这部戏也不会再有机会上演了,而审查官抛开了自己作为国家机器的立场,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要求编剧好好活着,活到剧本能够上演的时候。

第一幕

您好,审查官先生,自我介绍一下,鄙人……

审查官 不必了,编剧的名字我已经划掉了,为了避免公事私办。所以,今后,我们就以职务相称吧。

明白了,我叫编剧。

审查官 我呢?

对不起,审查官先生。

审查官 不对。

长官?

审查官 再想想?

那……

审查官 你是想叫我瞎子还是独眼龙啊?

没有,我没这么想过。

审查官 说实话。

可您不是瞎子啊。

审查官 那就是独眼龙了?

没有,我真没这么想过。

审查官 没关系,我之所以这么问你,就是想看看,你能否对我说实话。坐下。

开场即建立起两人的形象,审查官此时的态度还是公事公办,甚至有些不客气的,而编剧则有些畏缩,两人之间有一定的对立。

审查官 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我本来对当这个文化审查官就没很不满意,我凭什么要和你们这些人打交道啊?文化审查,文化需要审查吗?在我看来,应该禁止一切的娱乐活动!现在是什么时候?啊?前方的战士,在那儿抛头颅洒热血,你们带着大家在后方笑?我还可以告诉你,我刚从前线回来,知道我这个眼睛是怎么瞎的吗?

再一次突出审查官的人物形象,对于喜剧本身是厌恶的,也为下文的百般刁难做了铺垫。

审查官 你现在心里是不是在想,碰到一个不通情达理的审查官?

没有,我没这么想过。

审查官 这就好。你刚才说,这个点心是在哪家店买的?

广场南边第二家。

审查官 哦,你还挺会买。

对不起,我带回去。

审查官 实话跟你说,我是从来不吃豆沙这种东西的。可也怪,我家老太太吃起来确实没完没了。

审查官先生,其实要叫我说,就是点点心,您就给老人家带回去呗?

审查官 嗯?嗯。

明白,明白。(递上点心)

审查官 你现在心里是不是在想,他还是收了?

没有,我没这么想过。

审查官 脸上写着呢。

您冤枉我了。

审查官 说实话。

就想了一点。我……我还是带回去吧我。

审查官 放下。

您看我还不如不买了我。

审查官 放下。

我带回……(送回点心)

审查官 真倒霉,碰到一个不讲理的了。

我真没这么想过。

审查官 你要是这么想就对了,我就是个不讲理的人。

依然是两人之间的矛盾,且局面完全由审查官主导。

审查官 那个时候我还不是审查官。再说了,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故事被你们写完了吗,你现在弄个洋娘们在这儿谈情说爱,你什么意思?我问你,文运会的六不五要你们剧团传达了吗?

传达了。

审查官 第四条。

不表现浪漫情调。

审查官 第五条。

要以本民族的立场创作。

审查官 这还不明白吗?

此时的审查官还是恪守纲领规则的形象。

审查官 对不起,编剧先生,这个剧本不符合文运会的精神,这样的剧本,我不能通过。从你家阳台下来吧。

您说哪儿有问题,我改啊。

审查官 问题很简单,就两点。第一,把外国主人公变成中国人,把外国的故事背景变成中国的,只要你达到这两项要求,这个剧本,还有可能通过。

前面是对这个剧本的大致呈现,可以看出其实没有多么好笑,而其真正的作用在于与后文不断修改完善的剧本形成对比,在逐渐的失控和由此产生的莫名的喜感中变得成熟;而审查官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修改意见,算是确定了之后几幕戏两人对手戏的一个模式,即剧本内容、提出意见、修改要求,而两人关系的变化,尤其是审查官的态度变化,也就在这几幕中这种模式的细微差别下呈现出来。

第二幕

审查官 熬夜了吧?

凌晨打了个盹。

审查官 辛苦啊。

我习惯了。

感同身受,叹息扼腕。

审查官 有!我就是那个导演哪!你指桑骂槐,含沙射影,你以为我听不出来啊?你看,第三页,“德国,吃的着炸酱面吗?希特勒能做炸酱面吗?谁敢给希特勒做炸酱面哪?”你不过是把窝头换成了炸酱面,其他的话还不都是我的原话?!

反正我是从这里开始笑的,也开始进入这个戏剧情境之中。后面的情节也类似于此,在审查官的意见之下这个剧本逐渐有了生命力和笑点,这也是打动审查官的一个原因所在,即亲自让一出好戏成形。

我就是对您那句话我印象太深刻了,对不起审查官先生,我删了它!

审查官 别删。

不不一定要删。

审查官 不能删。

必须得删。

审查官 不要,不要删,就这样!你想啊,这个炸酱面,噎得死他吗?改回窝头,改回窝头!

明白,明白。

审查官 这样才能体现导演意图啊。

改好了。

审查官 哎呀,你干活怎么这么糙啊,这儿还是炸酱面呢!

其实我也觉着呀,这个窝头它一定比炸酱面噎人呀,我要是一个字不改照抄您原话不是怕您不高兴吗。改好了。

审查官 嗯,不错。

审查官开始注重戏剧本身了。

第三幕

审查官 唉,这么短的时间里,让你憋出这么个邪玩意儿,也不容易。你念念怎么改的?

许山伯的词,“我为国而战,为国视死如归,为国战死沙场。”

审查官 这样不很生硬吗?

我知道,可我实在想不出别的来了我。

审查官 这个戏如果这么改的话可就没意思了,这么生硬地加为国,我看还不如为锅呢。

您喜欢为锅?

审查官 我没说喜欢为锅,我是说两者比较起来,似乎为锅更合情合理。

明白,马上改回来!

审查官 哎,我没说我喜欢为锅。

我知道我知道,马上改着呢!(趴回改剧本)您看,都改成为锅了。

审查官 嗯,合情合理嘛!

可我们就是没有为国呀。

审查官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这个……民以食为天吧,这老百姓也做饭哪,要拿锅做,国以民为本哪,这民就是国,国就是民哪,那么为锅就是为国,为国就是为锅啊!

审查官开始为了喜剧本身,甚至忽略掉自己先前提出的,基于“正能量”的修改意见。

审查官 哎?我倒是有个小想法,不行不行,我是外行。

您说出来呀,也许会有帮助的。

审查官 那我说了,你别在意。如果这个局长他是抓犯人上来的呢?比如说他抓小偷,然后路过这里,造成他们两个的分开?

可以呀!

审查官 我这可是随便说说。

对喜剧的热情逐渐高涨。

审查官 不好不好,这时候局长再自我介绍啦!删了删了。

不能删,删了局长该不高兴了!

审查官 什么他妈局长,戏比天大!!删!

漂亮。

前面的铺陈最终过渡到了这里一句“戏比天大”,审查官在创作热情的驱使之下无视无理的修改要求。

审查官 对!换个好看点的男演员演,只要你这个剧本按照我的思路来改,我可以睁一眼闭一眼。

审查官先生,我必须由衷地说,您是个天生的喜剧作家。

审查官 嗯,是吗?

是,我这就回去改,对您的帮助,万分感谢!

审查官 还有呢!

还有?

审查官 明天,把你们的服装道具都给我拿来。万一,你们在里面走手脚呢?

明白,明白。审查官先生,明天见!

心态已然发生转变。

第四幕

审查官 等等,等等,等等!你得回来,你得活着回来,你不是会演戏嘛?我教你,到了战场上,敌方的枪一响,你趴在地上装死,或者干脆当逃兵,无论如何你得活着回来,这个剧本我给你留着,等你回来上演。

您说这话合适吗?

审查官 这是秘密!但是我必须要谢谢你,这几天,你让我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让我知道了笑还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你的剧本我看了很多遍,在家里,办公室,甚至在路上,我笑了笑得我腹肌都发达了,我对于你的热情对于你的才华对于你的顽强我打心里边佩服,我要看着戏上,我要看你写的书,我要看你编的戏,让我更愉快吧!所以,你必须活着回来。

审查官与编剧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

明白了,您现在是以审查官的身份在跟我说话吗?

审查官 这还重要吗?

告诉我您叫什么吧。

审查官 就叫我独眼龙吧。

再次给出这种转变,与开头形成呼应。

三、主要人物分析

我觉得这部剧最打动我最让我感觉牛逼的地方就在于,它明着只是在讲一个剧本的修改过程,但真正的细腻的暗线,就是一个原本身为国家机器的人,如何被一个美的事物,被创作本身所打动,最终回归到一个人。

审查官开场时是不报自己的名字的,只拿“编剧”称呼对方,让对方拿“审查官”称呼自己,姓名的缺失意味着身份的抽象化,个体被更大的事物代表,也即,国家的文艺审查机器审视国民的文艺创作。到了最后一幕,我们看到,审查官让编剧称自己为“独眼龙”。值得注意的是,他原先提到独眼的事情时,是有一个悲惨的前史的,也即被日本兵弄成了这副模样,他开场便对“独眼龙”这种绰号有着抵触情绪,甚至主动警告对方不许取这种绰号,而到了最后,他主动又把这个绰号搬了出来。这里有两点可以挖,一个是,“独眼龙”而非“审查官”,说明审查官不再将自己当作一个身份认同的象征,不再是官僚体系中的一部分,而是一个个体,他和编剧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再是开场时的冰冷隔阂,而是心意相通的朋友,或者说道友;二个是,审查官不再觉得这是什么心魔了,这是可以开玩笑的事情了,这种事情可以被自己当成好笑的事情了。

所以除了回归个体这一主题,还有一个主题,就是戏比天大。整部剧到最后,就是为了说明一件事,即,什么是真正好笑的事情,审查官走到最后的一个人物弧光,除了从国家机器变成个体,就是,从不好笑变得好笑了。我们看到那个编剧和审查官合力攒出来的剧本,许多的笑点都来源于审查官的意见,或是为应对无理的要求而生改给改出来的别样的包袱,或是他主动提出的,应该如此的好笑的地方。在改剧本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审查官的一次能力的训练,剧本写完了,他也有了笑的能力,他对于喜剧的创作,有了自己“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不可撼动的准则。所以在改到兴头,情绪顶上来,他才会高呼,“什么他妈局长,戏比天大!

局长,又是一个国家机器的象征。于是到了这里,我们提出的两个主题就能够串联起来,也即,一个国家机器的象征是如何为了喜剧对抗国家机器,重归个体的。就像结尾那句,“就算要死的话,也是为了锅,为了妈妈的锅,为了,妈妈锅里的肉!

为锅,不是为国,其实就是,为小我,不是为大我。看到这里其实就在想会不会三谷幸喜老师的原作会更好,这里批判那种军国主义的意味会更浓,编剧入伍的那种酸涩感会更深。现在这样也还可以啦,但是毕竟是削弱了这层意味,显得就有点违和。我还蛮喜欢这种似乎有些不正确的内核的,就像我虽然不太喜欢赖声川老师的相声剧,但《千禧夜,我们说相声》里有一句我印象很深:大清国没有大我,只有很多很多个小我。

最后还要说一句,三谷幸喜老师真是厉害啊,这应该是我第二部看完会有嫉妒感的剧本,第一个是《枕头人》。这么说起来,两者之间还是有不少共同之处的,也确实都是我想写出来的那类剧本。继续努力吧。

 5 ) 生在一个好时代

“如果你不走出去,你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我最近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我去年给一个电影微博账号打工的时候。我在微博拿着微薄的工资,周围是好几十斤重的电影资料,双眼盯着发白的电脑屏幕,那满是打开的搜索窗口,就像在大海里面捞针一样,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所谓的电影经典的台词,虚构的、张冠李戴的、偏激的、莫名其妙的、郭敬明式的、烂大街的……我觉得我几乎看完了所有的台词,从一开始的游刃有余到后期的词尽人亡,我像经历了一场浓缩的江郎的人生。我每天找完固定工作量的电影资料之后,入睡时带着的是明天何去何从的不安。
而我的顶头上司,经常打电话质疑,问我为何状态差到这般地步,找出来的电影台词、榜单如此乏味单调,一整个word文件里面找不到任何一句台词可用。我默默地点开那个微博,里面转发最多的,都是故作忧伤的郭氏台词,冠着一部跟这台词毫不相干的电影名字,比如《廊桥遗梦》。我看到我被采用的微博在周围像小人物一样卑微地反射着它们的光芒,悲伤顺流逆流都成河。
在我确定我已经挤不出一滴有用的水之后,我辞职了。

是谁说的“乱世出英雄”?在这么一个混乱的时代,在一个被称为第八艺术的电影界,有太多东西不能讲。我曾问老板说,广什么电的能讲吗?他说不能。擦边球能打吗?他说不能。在西科塞斯生日那天,我介绍了一下他的生平,介绍了一下他被中国列入“不受中国欢迎的十位人物”之中,顺带表达了一句我们还是很爱他,结果遭到万人唾弃。

我看到《笑的大学》里向板对椿一的百般刁难之后,不禁产生一种同病相怜的失落感。昭和十五年,从前线回来的不苟言笑的向板,意外地得到了他所不喜欢的工作——审查喜剧剧本,而处处受限的编剧椿一,因递交了一本从头到尾充满了问题的剧本,开始了两人之间的拉锯战。
影片开头的长镜慢镜搭配得妙趣横生,慢镜中一堆在剧场里面大笑的观众,与之相交接的是警视厅里面,一脸严肃的向板在一本又一本的剧本中,无情地盖下鲜红的“不许可”,在略带荒诞意义的音乐贯穿下,两个场景多次交换,速度逐渐加快,被毙的剧本被不停换下,背后是一把朝廷的夺命剪刀手。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一个开头。

影片所经历的时间一共是七天,那正好是上帝制造世界所用的时间。在七天里,向板不停地向椿一提出匪夷所思的要求,比如把整个西方的背景改在日本;在一个爱情故事里加入“为了我的祖国”三次,并且去掉所有的接吻场景。这些要求在向板眼里再自然不过,这是一个战争的时代,爱国是被鼓励的,人们是要随时准备为祖国献身的,真正的欢笑是不被允许的,一切都要审核,唱歌只能唱红歌……是的,这么熟悉的年代,那是一个战争的年代。
在七天的压迫当中,向板和椿一逐渐建立了一种微妙的友谊。椿一自是不愿放弃机会,而向板也始终没有对椿一的剧本判下死刑,“你明天再来吧。”向板一直这么说。

就是因为遇到了这么一个人,椿一让我好生羡慕,向板是椿一所要抗争那个权力的最底层官吏,像横扫街头小贩的XX们,但与之不同,向板具备做人的基本条件,良心。他能够理解上层的指示,也在不断地想要贴近编剧们的困境,他虽给了一个又一个刻薄的条件,而在这种限制之下,却也帮组椿一将剧本越改越好。这就是编剧界的乱世和两个英雄。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一个能够慧眼识才、能够放宽界限、能够知道一个真正贪官比一个揭露贪官的电影更能危害政权的英雄,而不是一堆掩耳盗铃坐在空调房里,面无表情地剪去无权无势的导演的精美桥段,只因它觉得里面一句台词有影射的可能性的审查官。

我们还需要一个敢于斗争、能够在七天里面,在艺术和压迫之中,将剧本在各种可能性之下改得精致得体、不犯上也不欺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无视观众智商、对批评声音置若罔闻、对上头百依百顺、对艺术置之不顾的创作者。

这是一个好时代,可惜我们并没有遇到一个好人。
围城外面的人不一定想进来,但是围城里面的人真心地想要出去。
我没有去过围城外面的世界,我很想念它。

 6 ) 没有笑声的喜剧

    这部影片叫做《笑的大学》。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日本。向板从前线归来,任某地的剧本审查员。他是一个有着强烈军国主义情感的人,认为艺术了无趣味,到战场上为国捐躯才是有意义的事。对他来说,做一个剧本审查员几乎是一个不可接受的工作,因此,他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在剧本上盖下“不许可”的红章,除非作者接受他的蛮横无理的修改:不允许有情爱,不允许有丁点的对帝国的不敬,不允许有诙谐和滑稽——在他看来,战争时代的帝国不应该有笑声。
    椿一是一个名叫“笑的大学”的剧团的作者和导演,他写的全是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喜剧。向板照例对他的剧本提出了荒唐的修改要求,椿一无奈接受。可当他按照向板的意图修改剧本后,剧本竟然变得更滑稽,那是在一本正经下显示的黑色幽默。于是向板又提出了下一个修改要求,椿一又照着做,剧本又散发出新的幽默色彩。这样一天天改下去,向板也沉醉在了剧本的氛围中,在他的修改下,剧本越来越幽默,越来越完美。他甚至和椿一在办公室中排练,推敲如何让对白更引人发笑。
    向板的转变是渐进的,让人信服,这也显示了电影导演的叙事功力。向板原本是一个不会笑的人,当他看到椿一的剧本后,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他迅速意识到并收回了笑容。修改了几次剧本后,一天晚上他不自觉的走进戏院,他的手几次想拉开门帘,又几次收回,当他终于拉开的时候,眼前是一片笑的世界:观众正在剧场里笑得前仰后合。他第一次来到了笑声中,怀着欣赏的态度。他看了演出,觉得还不够精彩,应该更幽默一些。第二天他就充当演员,和椿一排练剧本,推敲对白。他由一个政治上的审查官变成了一个艺术上的审查官(严格要求作者的编辑)。
    故事讲到这里,不禁让人想到了《东宫•西宫》。这同样是一个引诱与被引诱的故事。《东宫•西宫》是同性不断施加的引诱,而这部电影讲的是笑声的引诱。向板拒绝笑声,一生中甚至没有笑过。他本想把椿一的剧本改得一本正经,改得枯燥无味,可没想到剧中人物的一本正经却造就了一种反讽和黑色幽默的效果。他一遍遍地要求椿一修改剧本,剧本却愈加诙谐。他无意识地沉浸在这游戏中,慢慢地已区分不清他到底是要否决剧本,还是要使剧本更完美,更幽默。他被笑声引诱,在一次次地拒绝笑声中,却受到了笑声的更大引诱,于是他只好沉沦在笑声里。一个喜剧的审查者和反对者,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喜剧的作者,甚至是表演者。
    故事的意义已经显现出来了:专制时代,威权要求人人都为它服务,成为国家机器上的工具。工具是机械的,没有情感的。任何情感的显露都是私人的,是对国家机器的疏离,甚至反对。笑声对于国家机器是危险的。可是作为国家机器代表的审查官,在与笑声的斗争中,却不知不觉地被笑声同化,被笑声吸引,自己也笑了起来,这就是人性的“笑”凌驾于国家机器的伟大力量。这种力量无法抵抗。
    故事讲到这里也已经是完满的。所以当我看到以后的情节——向板准备在最后修改好的剧本上盖“许可”章的时候,椿一却开始对向板布道,大讲出版和创作自由——我不禁感到厌烦。如果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宣传“创作自由”,那也太降低了它的价值。我想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放弃时代背景,——岂止战时日本,哪个时代没有国家机器的“审查官”呢?——我还暗自为它安排了结局,向板出现在真正的舞台上,出演椿一创作的戏,而且就饰演一个滑稽的帝国警察,台下笑声一片。
这是个团圆式的结尾,如果这样,《笑的大学》本身也就成了一部笑的喜剧。然而我之后看到的情节却不是这样:
    向板听完椿一长篇大论的宣言后,脸色又变得凝重和严肃起来。他又回复到“审查官”的角色。他告诉椿一,他正是椿一反对的威权的代表,他的职责就是否决剧本。所以他不准备在椿一的剧本上盖“许可”的章,相反,他要求椿一重新修改剧本,这剧本,绝不能让人发笑一次。
    绝望的椿一还是答应了向板的要求,重新开始他们之间的斗争(引诱与被引诱的斗争)。新的一天,椿一拿来了他的剧本。这却是一出非常诙谐的戏,比之前修改过的任何剧本都要让人发笑。向板读着剧本,一边尽力保持严肃,一边禁不住发笑。他问椿一,为什么没有遵照他的旨意,而是变本加厉得让剧本更幽默。椿一说,他头一天接到了应征入伍的通知,要奔赴战场,不可能执导这一部戏了,所以他也不在乎剧本是否通过。向板在这瞬间又回复到了一个“人”。他恳请椿一回来以后执导这部戏,他愿意做演员。他坦承椿一的剧本让他快乐,他在看剧本的这一周每天都在发笑,而此前他从来没有笑过。椿一答应了他,转身离开了。这承诺大半虚妄,因为战争更意味着死。在椿一离开办公室,即将消失在走廊尽头的时候,向板冲出来,对椿一大喊:“你不要为祖国牺牲,你要为牛排牺牲。”这正是椿一剧本中的台词。
    帝国审查喊出了:“你不要为祖国牺牲”。这结局当然比我想象的好。然而,这结局却更凝重,让人笑不出来。和椿一的剧本一样,这样的结局,是悲伤和反讽结合的黑色幽默。当椿一走向战场,走向死亡的时候,这部电影变成了向板要求的,“没有笑声的喜剧”。

 短评

拿去广电同仁共勉

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是高度话剧的,也是高度电影的。片名就取得很精彩,笑也是一门学问。军国主义不能剥夺笑的权利,喜剧作家的战斗方式是让作品更有趣。尽管是封闭空间、小格局,但节奏的拿捏、镜头的剪接都近乎完美,唯一的不足是情绪过于饱满。役所广司真是个亦庄亦谐的好演员,真正出色的作品能融化审查官心底的坚冰。

5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1.用喜剧方式来控诉军国主义,这一次是高级的;2.笑点基本get不到,我偶尔几次在役所广司的脸上发现笑点,仅此而已。

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败了的输了的总会反思,给出一些关于人性的东西。赢了的胜了的,却总是遮遮掩掩,腾云驾雾。结果前者会揭示荒谬,后者则欲盖弥彰。

12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剧情生硬夸张无聊 中国的审查制度和这部电影的好坏有个毛关系

15分钟前
  • 无知的小青蛙
  • 较差

一间清净的审查室,两个男人日复一日地深化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黑色幽默。性格与观念就在智力的隐性较量中悄悄地改变了。。。。坚持自己特有的战斗方式,让人生成为一所“笑的大学”吧!!再在最后的最后,流着泪完美地谢幕。配乐和片尾很赞。

17分钟前
  • jun.
  • 推荐

为了让你笑,我可以粉身碎骨!(椿一太了不起了!!!!)

19分钟前
  • miootree
  • 力荐

这部基本从头到尾都在密室里拍的电影险些能把人看哭 无论是剧本 拍摄 演员的表演 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很完美 要死也是为了肉才不是国家!这句极具讽刺意味的台词所包含的思想太深刻了 人民在国家机器的运作之下永远显得卑微 战争扼杀的岂止是人民的笑容

23分钟前
  • 阿泽
  • 力荐

北影节第二十场。单场景设置的喜剧电影还真是大胆…虽然不像魔幻时刻那样全场大爆笑,但前面漫才一样的日式笑料也很轻松有趣。缺点是最后冗长的二十分钟,给一个简洁又意味深长的镜头结束电影不好吗?并不想看这么富有教育意义的大篇幅煽情…

28分钟前
  • 一文
  • 还行

什么叫小成本?这才叫小成本!什么叫牛逼片?这才叫牛逼片!

29分钟前
  • 库索
  • 力荐

谁借几颗星给我用啊喂!5颗根本就不够啊喂!混蛋!

32分钟前
  • 星崎 妙
  • 力荐

三谷幸喜对“改剧本”这件事的怨念或说体会是有多深啊?我还以为在《广播时间》里已经把这个梗玩到极致了呢!说实在单单“笑”这件事,也是有头脑门槛的。一个对官僚话语的迂回隐晦生而钝感的编剧,一个对笑点和搞笑套路get艰难的审查官,能从对立走向融合…这种事好像永远不会发生在天朝。

3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太牛逼这个电影,剧本和表演都是一流的。

3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看完这部电影我算明白了,国产电影编剧一栏应该填上 广电总局。

38分钟前
  • Nobervem
  • 力荐

不想当演员的编剧不是好审查员。丘吉尔和希特勒包的寿司哪个好吃?哈哈。为“国”捐躯变成为“肉”捐躯改得真好。 能坐下来谈是好的开始,喜剧也是破冰的好方式,《让子弹飞》即是明证。

43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之前以为是一个大学群戏喜剧片,结果只是二人转。夹杂太多社会、历史、政治话题,即便讨论的是喜剧的忧伤,都还是变得更说教无趣了。

44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什么为了国家啊!为了肉才是正途!

49分钟前
  • 燃え寸前*
  • 力荐

三谷幸喜上次把我看困了, 這次把我看哭了. 雖然是改編電影, 但僅利用了電影優於舞台劇的固有條件, 並未有過多華麗的手法和多餘的寓意來剝奪劇本本身的絕妙. 不得不相信, 最優秀的戲劇往往來自最平凡, 瑣碎, 無聊, 讓人不耐煩的生活中, 生活本身即是藝術, 戲劇. --- 要死也是爲了鍋而死!!!

52分钟前
  • 阿Q
  • 力荐

人物大部分时间并不成为视线的来源,取而代之的是审查室中桌椅微仰的POV,一直占据视觉中心的,对称的桌椅成为威权体制的象征,和数次出现的警署大楼相同。每次审查官离开座位,都是从职位身份的角色中挣脱的时刻,最为明显的是“警察抓小偷”一段,以桌面为中心的旋转镜头。实际上在第六日,作家的胜利就已经达成,临时形成的戏剧空间将桌椅挤压至边缘,第一个真正的“视线”也在之后出现,直视镜头成为战斗的宣言。还挺讽刺的是,日本战时严苛的审查制度好歹还会提供一个“原因”,这种迂回的战斗方式对我们的黑箱可是没有用的。

57分钟前
  • 鲸鱼马戏团
  • 力荐

这么棒的剧本做底子,怎么拍都不会坏掉。役所广司贡献了神级别的演出。作为一个编剧专业的学生,结尾几乎让我落下泪来。

1小时前
  • 小猪大侠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