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分鬃

剧情片大陆2020

主演:周游  王瑞琪  刘洋  马旭  佟林楷  赵小东  郑英辰  林洪惠子  李奎  何川  王小木  刘禹霆  赵多娜  敖尔  呼日瓦  张啸  李文波  胡琳那  闫啸  王啸宇  孙若飞  高临阳  常泰  张路生  李想  陈波翰  洛娜  李梦  邓皓荣  钱赓  魏书钧  王階宏  谭森  楚布花羯  杜先  郭蔓芸  王朝  麦子  宝迪  崔亚楠  孔金海  官启凡  阿斯如  马增林  徐立泰  

导演:魏书钧

 剧照

野马分鬃 剧照 NO.1野马分鬃 剧照 NO.2野马分鬃 剧照 NO.3野马分鬃 剧照 NO.4野马分鬃 剧照 NO.5野马分鬃 剧照 NO.6野马分鬃 剧照 NO.13野马分鬃 剧照 NO.14野马分鬃 剧照 NO.15野马分鬃 剧照 NO.16野马分鬃 剧照 NO.17野马分鬃 剧照 NO.18野马分鬃 剧照 NO.19野马分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4

详细剧情

  即将大学毕业的阿坤(周游 饰)正站在大学和社会的分水岭上,他像所有急于驰骋的少年一样,迫不及待要好好闯荡一番。拿到驾照后,阿坤邂逅了自己的二手吉普车,本以为它会给生活带来新的可能,但它却将自己带到了人生的另一个路口。在这段荒腔走板的日子中,阿坤逐渐意识到了成长的代价和生命的无常。

 长篇影评

 1 ) 宁可肤浅,也别故作深沉

肤浅不可怕,怕的是故作深沉的肤浅。

这是中学生写作文惯有的毛病,也常见于喜欢标榜艺术范儿的新人导演。还是辛弃疾总结得到位,“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几年,导演魏书钧好像突然成了国际电影节常客,因此也得到了艺术影迷的关注。但看过电影,真的感慨时无英雄啊,如今什么样的作品也能打上戛纳标了,这跟早几年中国导演们的电影太不在一个层次了。

形式上,《野马分鬃》有点像贾樟柯,又多少偷师了侯孝贤,甚至隐隐还有章明的影子。文学上,男主角有王硕小说男主角的影子,也会让人想起石康的“晃晃悠悠”,浓浓上世纪90年代文学的味道,城市中流里流气、土猛土猛的青春。

奇怪90后的导演是怎么写出这么复古的人物和味道,完全与当下中国青年人的状态格格不入,是完全被咀嚼过的文学,消化后再重新演绎的样子,满篇都是不接地气的轻浮气。

男主角就是那种没吃过什么苦,并不了解社会,却好像比谁都苦大仇深的“叛逆者”,在城市里离真实的苦难十万八千里,逃课、撒野、无所事事,和姑娘腻歪,与废柴死党游荡,没有打破规则的勇气,却总想用恶作剧彰显与规则对抗的雄心。时而愤怒时而懦弱时而分裂,精神雄起身姿佝偻,嘲笑循规蹈矩向往离经叛道,但行动力却距离口号十万八千里,终归一事无成。

人物并不讨好,欣赏这种角色的,不大可能是这一代年轻人的主流,怎么也得攀着王朔读者的年纪,直追40往上而去,还得是这么几十年眼界和心智都没怎么成长的。高知女死心塌地爱流氓,这故事在王朔走红的时代还算文学,现在变成小黄文读者都嫌设计不走心。

同样,毫无来由没根没底的叛逆,并不能唤醒观众的共鸣,主角的愤怒与冲撞莫名而来,空有状态而并无缘由,也见不到真正有价值的思考,只显得怒且傻逼,以及无聊。导演的创作构想有时跟一些并不入流的摇滚乐队一样,空有愤怒与叛逆的姿态,却与现实并无半分瓜葛,愤怒成为无本之木,毫无力量,就显得做作且空洞。

整部电影也只能呈现状态,连基本叙事都没做好,三言两语便可以把整个故事讲得清楚。

倒是不乏小聪明,不乏隐喻,不乏意味深长的镜头,不乏好看的构图,不乏复杂的调度和表演。人物、状态、意境,甚至幽默感都有了,看起来似乎也足够意味深长,但唯独缺乏流畅感与完整感。

一程赶一程,在“指车为马”的大命题之下,一路鞭挞着主角朝内蒙而去。为什么是内蒙,为什么男主角一直心念念要去草原,为什么他的心幻化成野马?不知道,没原因。

戏中戏的结构让我想起章明的《冥王星时刻》,两部电影都有有趣的时刻,但更多是无法聚焦的失神。相比之下,《野马分鬃》创作上的稚嫩更显而易见,更加沉迷于堆砌符号,什么都有一点,什么都不深入。

当然,我也会不自觉拿《小武》来比。当然是没得比,完全不是一个水准的作品。贾樟柯那种对于真实的洞察和细腻,那种根植于生活的几乎是原生态的演绎,以及其中自然而然所散发出的人物与戏剧的魅力,是无可比拟的。作为观众,能很清楚地感受到《野马分鬃》也想达到那样的状态,但难免力不从心。有意思的是贾樟柯的电影可以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生动标本,有浓重的年代印记与时代气息,它来自于环境、来自于人物,来自语言,但《野马分鬃》里基本看不到时代,更多的时候他像混杂了不同时代元素的四不像,里面有四惠有CBD也有城乡大舞台一样的商场促销,抛开那些被具名的地标,它可以发生在近20年来中国的任何一个小城,无法成为任何一个可具名时代或社会场景的标本。

没有时代性,也缺乏对人性真正的洞悉,见不到大,也没有把“小”说得很好,电影难以真正走进深刻,又无法商业化娱乐,于是只能故作深刻。

当然,电影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导演还有努力表达艺术的追求。它的一些镜头设计很有想法,从男主角到越野吉普到野马三个符号的连接,虽然叙述过多,但依然饱满充实。

也就仅此而已了,导演想要表达的那些“高深”的内容,是一目了然展示且一再重复的,他就像一个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的高中生,在努力用成人化的文字去模拟一种成熟和世故的通透,却终归因为不谙世事、远离生活而显得苍白和寡淡,是大人眼里急于长大的孩子,过得顺遂,所以并不知晓生活真实的模样。

他们都没有长大,电影中的阿坤如此,拍《野马分鬃》时的导演亦是,这才是症结所在。如此,豆瓣6分左右的评价,可以说恰如其分。

PS:导演下一部电影叫《白鹤亮翅》

 2 ) 专访魏书钧:90后导演的野生之作,从戛纳一路驰骋抵达平遥

文/刘小黛

公众号:抛开书本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颁奖礼上,获得最佳男演员奖项的《野马分鬃》周游被赋予了这样的评价:他精准地把握了角色的内心动作,外部展现的分寸拿捏得当。难能可贵的是,他最大限度地抹去了表演痕迹,完全将自己沉浸于角色之中,让人相信,他即角色,角色即他。

很早之前,就关注到魏书钧导演的《延边少年》,它获得了71届戛纳短片主竞赛单元特别荣誉奖。导演起点很高,研究生毕业作品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展映单元。《野马分鬃》入围今年第73届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

每年平遥影展都会无缝连接当年三大电影节获奖入围影片,今年备受关注的,威尼斯地平线单元唯一华语片《不止不休》、威尼斯日《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柏林《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及这部戛纳电影,都在期待片单之中。

这其实是我第一次看魏书钧的电影,但对影片里弥漫的野生、自由的气息深深着迷。它发生在北京,却是一个无强地域性捆绑的故事,有着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出走的少年,离经叛道的青春成长体验,伴随野马、二手吉普车的奔驰,忧愁消散在风中。 影片主人公是一位录音师(周游饰),如果说章明导演在《冥王星的时刻》里用王学兵的导演困境阐述个人创作时,将明未明的灰暗时刻,那么《野马分鬃》也通过主人公阿坤在剧组的体验,戏谑了当下电影拍摄的片场种种。有人在豆瓣评价“看完就知道烂片是如何被拍摄出来的了。”艺术真实,和生活拉开距离。片中导演(王小木饰)一句“洪尚秀”,近身观察,惊鸿一瞥。

《野马分鬃》可能是平遥媒体场欢笑声最多的电影,除了扎实的剧作能力,导演魏书钧和编剧高临阳对人物细节的把控也卓然超群。在平遥举办的一场青年导演论坛上,编剧高临阳说,这种幽默感不是来自某个特定地域,而是这些人物身上自带的。这些幽默感塑造了人物的一部分。 拍青春成长的作品有很多,但是《野马分鬃》的独特气质让它在戛纳占据一席。青春的伤痛、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在充满大光圈的气晕之中,少年成长途中的悲欢离合,Striding into the Wind(《野马分鬃》英文名)。

几天前与导演魏书钧的采访中,他也反复提到这两个词:朴素,自然。这既是他对于演员的要求,也是对于他作品最好的形容词。

电影:真实的“逃”

刘小黛:您的影片里有着某种民族特性,《延边少年》中的主人公是朝鲜族,这部影片里面也有去蒙古,您是怎么构想的? 魏书钧:应该说是碰巧了,没有想特别多。 刘小黛:影片中 的“马”有什么寓意吗? 魏书钧:用“马”(这个意象)是觉得它有一些互文的关系,因为这样可以和片名、结尾都有一点关系,但是它没有一个标准的解读。 刘小黛:片子里面多次出现“吉普车”这个工具,和“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者共性? 魏书钧:它们差不多嘛,它们都应该奔跑起来。 刘小黛:电影主人公有一段放弃学圆号的情节,之前您的采访里也有说,《延边少年》的故事也来源自您小时候逃避练琴的一段经历,故事剧情可能与您的真实经历相关? 魏书钧:对,是。小时候有点高压,我一直在练琴,每天时间特别长时间。有的时候那个角色到一定年龄,他就开始想反过来了、想突破一下,想玩点自己没玩的,不太想去管其他的事情。 刘小黛:所以您后来学的录音专业。那您为什么会让主人公成为电影录音师的角色呢? 魏书钧:我本科学的是录音,所以我也挺理解录音的一个学生组里面的样子。 刘小黛:我看您的经历挺多的。包括您刚刚说的录音,也表演、拍广告片。这些经历会对你的片子有帮助吗? 魏书钧:因为我小时候演戏,然后开始接触这个行业。后来再大一点十七八岁我就不太喜欢演了,觉得特别被动,有时候人家让我干个什么我还挺扭捏的。但还是挺喜欢电影,我一直看,看多了以后想去了解、想去多尝试,一开始从一些短片、学生作业、或者小的广告开始入手,就这样慢慢的(开始当导演)。

刘小黛:片子里面出现了两段爱情,包括和女演员的激情戏也是在一个“野生”的环境。是不是比较喜欢这种野生的情感? 魏书钧:我倒没想他是“野生”的,只是觉得他(主角)在上路之前其实是一个把好多事都弄砸了的状态。他学校也没弄好、和女朋友也分开了、然后把他妈妈也得罪了。其实去那再补拍一场戏,好像更像一种逃避。倒不是说他有多向往草原,我们觉得那个是真实的。我觉得它是一种“逃”。 在草原上那天晚上,好像他跟那个女人都有点心事,有点天涯沦落人那个意思吧。他可能期待在得到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一个慰藉。但是最后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在那车里面也就冻醒了。那时候去草原变成一个“必然”。无路可退了,有点那种感觉。

演员:真实地“反应”

刘小黛:您为什么会选择周游这个演员? 魏书钧:这个角色身上有那种特质,我觉得他作为演员来说还挺强烈的。他不是科班出身。在他身上有一种韧劲。但很多演员身上这种东西还是比较少见,也比较喜欢他这个。 刘小黛:上一部《延边少年》听说是万人选角,这次的选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魏书钧:这一次就是大量看资料,然后见演员也见得非常多。从开始Casting,我们陆陆续续也选了六七个月的时间。

刘小黛:演员的表演特别自然,您作为青年导演当中已经有一些作品的导演,在调教演员方面有什么心得吗? 魏书钧: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心得。尽量把原来的一些和朴素的电影观念相违背的东西先放下,然后我们重新再出发,再进入一个新的状态。 其实表演、摄影都一样的,就是大家得朴素、自然。 如果我不太相信这个“反应”,你是挤压出来的、或者用方法演绎的,我觉得就不对了,我就希望创造那种大家真实地“反应”了的那种表演。 刘小黛:《野马分鬃》里面有没有哪场戏是您印象最深的,或者遇到一些困难? 魏书钧:拍蒙古包的时候,(因为是)有调度的。里里外外特别多,我们排练了好久,摄影师也很累。实际上演员也特别累,那里面还有群演。而且视角也一直在变化,有哪个节点错了都麻烦。其实长镜头基本都这样。这里就相对偏长一点,还是要大家配合,共同来完成它。

刘小黛:里面还有他父亲跟警察的对话,警察讲的方言,好像稍有一点声画对不上,是因为您怕他方言说的不标准,所以用了配音吗? 魏书钧:因为我们改了一些台词。 刘小黛:方便说一下还有哪些改动吗? 魏书钧: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地方。 主题:电影开始之后就有它自己的生命

刘小黛:影片最后他还是被困在北京的现代文明当中,没有去到内蒙古。这是否就意味着一种惨烈的成长?还是没有逃避掉。 魏书钧:我觉得他个人的归宿何去何从不重要。在结尾里面他是回来了、还是到了新的一个地方重新出发,我觉得这个也也不重要。主要还是讲他之前的那些事。 刘小黛:电影的光晕、调度特别好,在摄影上面有一些跟摄影师的沟通吗?是否有一个自己的美学标准? 魏书钧:就是简单的,朴素一点的。但是在简单朴素的前提下,要真实,然后给大家一些能够主动观看的这种空间,我不想通过那种碎片的剪辑方式去挤压情感,或者说摆到你面前,给你翻书的那种感觉。 刘小黛:我特别喜欢有场戏的台词“艺术真实,和生活拉开距离”。 魏书钧:我觉得阿明说的所有话都是对的,只不过他说出来听起来不靠谱、都是反向的那种。但他说的话我觉得对的,包括他说的“电影开始之后就有它自己的生命”。其实都是我自己的一种理解。 刘小黛:故事发生在北京,主人公是北京当地人,但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并不太觉得故事发生在北京,也没有特别强调地域特色,你是怎样发现这样一个特别的人的故事? 魏书钧:因为他可能说台词的方式不是特别“北京”,我们没想特别强调地标这件事情,我觉得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城市里的孩子,大家能感觉到就 ok,他不是一个四线城市的,我觉得就还好了。

刘小黛:有很多挺魔幻荒诞的细节特别有趣,太阳神地球人月亮河、卖碟这些。我看的时候会觉得有的人挺像广东那边,你是有一些其他地方的生活经历吗?还是看到了这样的人? 魏书钧:看到过类似的,或者看太多了,你就会有某种归纳。 刘小黛:最后那一幕也特别好,“大学最后一年就像一面镜子,我们要重新去做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您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去做结尾?

魏书钧:能考虑到一些正向收尾的问题。主要是这方面的。 刘小黛:原来你的结尾是怎样的方式? 魏书钧:原来是没有话的。 刘小黛:所以主题核心还是有一些悲痛的。 魏书钧:我觉得不悲痛吧,他说话的内容跟想表达的东西是一致的。他确实是经历了这些事情,只不过可能没必要说出来。

延续:人一直在变 刘小黛:您的起点非常高,短片就去了釜山,后来第一部长片戛纳获奖,这一部《野马分鬃》也是在今年戛纳的官方片单中。对于与您相同年纪的一些青年导演,您会跟他们做一些沟通吗?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魏书钧:这个谈不上,我就会跟一块在家弄这个(电影)的有挺多沟通的。聊聊片子什么的。 刘小黛:“野马分鬃”它是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第一招,下一部片子,“白鹤亮翅”是第二招,是不是有想拍三部曲的打算呢? 魏书钧:正好就是撞上了。故事也挺适合那个名字,我觉得挺好玩的,就这样子。到时候那个(第二个)故事出来大家可能也能理解,或者也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叫这个,不过我觉得那个问题不大。 刘小黛:是否你现在有自己的一个拍片主题方向,因为(您的作品)都是有延续性的。

魏书钧:因为人也一直在变,关注的事儿、或者你在乎的点也都在变。所以我只是说当下感兴趣什么样的人或者什么一个故事,我没太想从一种规范上或者说长久的一种风格形式上去考虑这个事。 刘小黛:您之前也拍短片,这次是剧情长片,之前还拍过纪录片。你觉得这三种的类型,接下来您会更喜欢哪种? 魏书钧:短片长片其实差不多,就是短片更灵活,长片人更多、不太灵活。纪录片还挺不一样的,纪录片就是要找到对的题材和跟拍的人物,可能你要做的是一个长期的打算,更随机一些、人也更少,但是它是比较耗时的一个东西。当然还要碰到合适的时间和题材可能才会拍。 剧情片我觉得还是相对可控一点的,你只要找到了剧本,演员什么的你都可以说。 纪录片随时有新的变数,但变数有时候可能是一个机会、有可能是挑战,都不确定。 刘小黛:您拍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少年的青春成长故事,有没有您自己特别想尝试的其他故事类型?

魏书钧:都可以,我觉得。悬疑片、别的类型的都可以尝试,主要还是看人物,然后故事是什么状况。 刘小黛:也还是会自己写剧本。 魏书钧:对,更多的是自己写。 刘小黛:你之前片子在国内很少有机会看到,《野马分鬃》未来是否有一些商业发行计划? 魏书钧:应该很快会在电影院和观众见面了。

文/采访:刘小黛

编辑:合鸟

图片、视频:置否、荼白

公众号:抛开书本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3 ) 95后小花首部长片入围四大电影节,斩获年度演员

今年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首次设立H!Future新人荣誉,聚焦具有开创精神和探索毅力的电影新人。

青年导演魏书钧执导的华语长片《野马分鬃》一举斩获四项殊荣:年度影片、年度导演、年度女演员(郑英辰)、年度男演员(周游)。

此前该片不仅入围戛纳伦敦釜山平遥国际电影节的重要单元,更是在平遥首映场一票难求,成为电影节热门。

抛开书本此前也专访了《野马分鬃》导演魏书钧、男主角周游,本期奉上女主角郑英辰的专访。

郑英辰作为一个95后新生代女演员,《野马分鬃》是她的首部处女长片。

在影片中,她塑造了一个与周游饰演的男主截然相反的且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虽然表演经历单纯,却在影片中展现了精确沉稳的演技。

在荧幕之下的她,更像是干干净净,恬淡自然的邻家女孩

以下为抛开书本专访郑英辰采访实录:

采访、整理:置否

图片:荼白、刘小黛

公众号:抛开书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抛开书本:这应该是你第一次主演电影,你会感到有些压力吗?

郑英辰:会有压力,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拍电影。一开始有些忐忑,好在导演开拍前给了我一些片单让我去做功课,拍摄前也进行了不少沟通,让我有了一些准备。

抛开书本:你这次演的角色是作为男主角阿坤的女朋友的一个形象出现的,你可以谈一谈你自己怎么去理解这个人物和角色呢?

郑英辰:他们跟生活中一部分大学情侣一样,女生可能普遍就会比男生要早熟一些。阿芝很独立,对未来的规划很清晰,像她大学期间就去做一些兼职工作,赚钱,攒钱,她追求的是稳步向前,将来能有安稳的家庭和生活。

抛开书本:但是随着后来这个角色人物性格发生了转变,你自己再去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你会觉得是什么样的一个把控或者感受呢?

郑英辰:其实一开始导演问我觉得自己跟阿芝像不像?像不像我不清楚,我只是理解她的每一个选择,理解她要做这些判断和抉择的时候她内心的想法。

比如说她为什么会要去做兼职?因为你看她的家境也不错,爸爸来北京出差公干,但她还是想要用自己赚的钱带她爸爸去游乐园,其实她思想还是蛮成熟的,她向往成熟、期待长大,想慢慢往一个家庭,或者说往一个成年人的世界走了,她清楚毕业进入社会之后就要面对现实的生活,所以她会比阿坤更了解社会的规则是什么,她更能够去跟社会打交道。

抛开书本:你为这个角色做过哪些前期准备吗?你怎么看待与左坤情感的变化。

郑英辰:阿芝有很多做兼职的戏份,拍摄之前去请教过学礼仪的朋友,了解她们学的课程、仪态动作、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等等。其实阿芝和阿坤在面临毕业时的分手也就是这两种不同观念碰撞的结果。两个人观念不同,一个还是向往着自由,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另一个需要现实和安稳的生活。

抛开书本:我们了解到你是从中戏毕业,中戏在表演方面一直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可以简单谈一下在中戏学习的日子哪些方面让你觉得收获特别大?

郑英辰:中戏教给我最多的是怎样和别人相处,和每一个人相处。平时排练基本就是几个人一起搭戏,搭了四年,基本上班里每个人我们都合作过。排练过程中会面对各种的问题,有碰撞、有融合。我很喜欢坐在一边看每个人表达,真的觉得每个人都很有趣、很可爱。

抛开书本:那么你自己觉得学习舞蹈的经历会给你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聊聊艺考经历?

郑英辰:我是普高里面的艺术生,学的是舞蹈和音乐。我学舞蹈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学了几年,不是什么童子功。有一次一个师姐跟我说你可以考一下中戏试试,她说中戏现在刚成立了一个系叫音乐剧系,又唱歌又跳舞,好像挺适合你的。然后我回家跟父母商量了一下就去了北京,上了几节艺考培训课之后才发现上的是学表演的,我问同学咱们不是学音乐剧的吗,同学说都差不多,我当时也没有特别清楚的概念,就继续学了下去。

抛开书本;您是一个山东人,当时考学的那一种勇气,应该是对于北京这个城市的向往或者是一种执念,你想留下来,或者是不是都市会给你带来一些你梦想种子的一些力量?

郑英辰:当时读书的时候,我还真没想这么多,我觉得北京挺好的,我也没有说我一定要考到哪个学校,只是有一种力量就一直拉着我要往这里走,我应该到这来,我觉得这我应该要留下来。

抛开书本:您谈谈能您能谈谈跟魏书钧导演的合作。

郑英辰:很感谢导演的信任,也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部作品,我还记得第一次去见导演,整个过程其实也没有聊太多,但一见到导演就有一种很信任的感觉,他问了我很多问题,我很多都没有回答上来,其实更像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的感觉。

他问我最近看了什么电影,我甚至都想不起来我最近到底看了什么电影,越使劲想就越想不起来,导演看了看我都笑了,后来简单聊了聊对这个角色有什么想法?当时我说我觉得这个角色其实挺独立的,这个是我跟她性格很像的一方面。还有她所做的一些决定和判断,我都是能够完全理解的。后来我回去之后有点懵,觉得有点遗憾,好像当时有很多话都没有跟他说出来。

抛开书本: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和演员周游合作,感觉如何?

郑英辰:很感谢他真的,因为我第一次拍电影对拍摄的工作环境是比较陌生的,他很耐心的教我。第一眼感觉他是个个性很强有点孤僻的男孩,但慢慢合作下来发现是个心思很细腻,而且对工作非常认真的人。

抛开书本:然后这是你第一次出演艺术片吗?因为在我了解你之前是拍了一个《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这样的一个网剧,你自己感觉这两者在表演方面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郑英辰:我毕业之后拍了《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然后就是《野马分鬃》。我好像刚学会了要怎么拍网剧,下一部戏就换了电影,然后之前学到的好像又用不上了, 因为我一开始学戏剧,这三个完全不一样。我也很感激这些经历,每一个都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抛开书本:你下一步想挑战什么样的角色?

郑英辰;没有具体想拍一个什么类型的角色,我很希望能发现自己不同的一面,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不同的影视作品,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很多角色我都愿意去尝试。

抛开书本:你第一次参加电影节的时候会给你一些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包括你来到平遥之后,觉得感受如何?

郑英辰:第一次来电影节我觉得真的很荣幸,当时我听到这个电影入围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恭喜导演,恭喜周游,来到电影节大家又聚在一起,好像回到了拍摄的日子,很开心。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平遥,这次比较匆忙,希望之后有机会可以好好逛一逛平遥古城。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4 ) 《野马分鬃》:青春•失语

《野马分鬃》讲述了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所面对的纷乱与迷茫,它关于青春,但无关爱情,无关纯真,它为当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经验范本,以失语的姿态讲述了失语的年华。

从内容上来说,不同于逆来顺受的大多数人,左坤作为反叛者的代表,在布满建筑、马路、游乐场等现代设施的城市里头,开着二手吉普,压着马路边缘试图打破堵车,自由的梦想轻巧而真挚。母亲、女友、老师都是理想主义的叛徒,但现实是,左坤需要老师通过课程审核,需要母亲的试卷真题,需要女友的陪伴,当这些现实都不可实现时,左坤变得更加地沉默。

从形式上来说,以电影的拍摄为影片的主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使得只有读书、考研、实习、爱情、打架的学生时代多了一种色彩,使影片在主题的表达上有所依托,使苍白的青春言之有物。取材的角度在提供话语的同时,也应证了话语的不足,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过着更加普通的、更加琐碎的日常。因为无话可说,青春片才会在疼痛高潮之后迅速陨落,之后便是烂片横出。魏书钧导演为青春的表述提供了一种可能。

不同的时代有同样的青春,不同的年纪有同样的沉默。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躁动的青春总是充满对未来的考量,可以是《恋恋风尘》中成熟稳重的阿远,瘦弱的身躯想承载起女友与家庭的期望,也可以是《风柜来的人》中那群天真无知、精力旺盛、跌跌撞撞的少年。无论如何,我们执着于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并保有天真的热情。正如影片中的草原之于左坤,草原终究只是一个抽象的念想,越野e族是假,摆脱学校、家庭与金钱的束缚才是真,叛逆是假,可看见的未来是真。左坤对自由的纯粹渴望,是无法具体落实的混沌,是为找寻自我前的一种可依托的假象,相反,左坤的女友明白自己想要的是稳定的生活,偶尔陪爸妈去旅游,去著名热闹的迪士尼;拍电影的导演想要虚妄的艺术,享受和美女的搭讪;买唱片的老板想要大家认可他的歌,想通过走街串巷提高知名度。左坤与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悖论,一边是又酷又洒脱的理想追求,但行动力的缺失让他在务实的现实中如同一个未长大的小孩,一边是艰难现实的主动争取,但在理想主义者面前又显得俗气。因此,关于青春的探讨也许是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无论是哪一种人生,电影最终只能展现一种状态,而非一种人生范本。

奔腾的野马,那是一种态度。

 5 ) 《野马分鬃》:离电影太近,离电影的观众太远

近日,电影《野马分鬃》正式在院线上映。一年前,这部由青年导演魏书钧执导的电影就曾入围平遥国际电影节与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而在更早之前,魏书钧执导的短片《延边少年》也曾拿下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短片特别荣誉奖。今年,魏书钧在《野马分鬃》之后的最新长片《永安镇故事集》更是第三度入围了戛纳电影节。对于一个90后导演来说,这样的成绩可谓斐然。 作为魏书钧的第一部长片作品,《野马分鬃》从平遥跑上院线、遭遇了更多的观众以后,也出现了更多的声音。目前,《野马分鬃》的豆瓣评分落在6.7分,不少影迷认为这部电影实为过誉。

电影《野马分鬃》官方海报。

在本文作者看来,《野马分鬃》对于青年导演来说是一部好作品,甚至是一部过度成熟的长片首作。它的青涩和个人表达有其珍贵的地方,但也暴露出近年来青年导演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它离电影太近,因此离电影的观众太远。这是《野马分鬃》在院线遭遇冷遇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匹野马原本还可以跑得更远,本文作者也期待着这些野马能够跑向更远的地方。

撰文 | 魏子薇

01

成熟的拍摄技法

作为青年导演的首部长片作品,《野马分鬃》记录了一个即将毕业的录音系男大学生的彷徨。虽然一辆吉普车贯穿影片始终,但这部影片还是应该被定位为青春片,而非公路片。然而,这部内核青涩也带有强烈的导演个人印记的青春片实际上出乎意料地成熟。这种成熟主要表现在摄影技法和场面调度上。

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影片前半段就有一场戏,整场戏由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长镜头构成。一个女孩在商场里遇见主人公左坤(周游饰),并询问他要不要配合做一个问卷。隔着商场中庭的远景镜头追踪他们进入电梯。透过观景电梯的玻璃,观众看见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关于个人信息的对话。女孩问:“电话号码?”左坤说:“你手机里不是有嘛?”我们因此可以推测出两人可能先前就相熟。简短的问卷结束,女孩离开、进入隔壁的电梯,左坤则停留在原本的轿厢内。随后左坤的电梯上行,女孩的电梯下行,镜头顺着电梯往下拍摄到商场舞台上的表演——那是女孩的工作场所,而女孩加入了礼仪小姐的队列。

这是一场非常丰富而流畅的戏,能看出调度经过了深思熟虑,且不仅仅是在炫技。优秀的电影创作者知道不只是要用台词讲故事,这场戏就是利用了整个商场的空间讲故事,讲这两个人的生存状况和两人之间的关系。在恰到好处的氛围下,即使台词非常精简,这种关系也是不言自明的。这场戏被安排在影片伊始,让人无法小觑这部作品。

从《野马分鬃》看,新人导演魏书钧挺喜欢使用大景别和长镜头,但不是为了渲染宏大的氛围,而更像是让观众遥远地窥探。同时录音允许那些遥远的对话传进我们的耳朵里。有时,他更尝试让主人公撤退出长镜头,或者说,让长镜头停留在其他角色的空间里。比如说在游乐场,左坤在中场休息时拿着录音杆离开了,但镜头没有关闭,还在拍摄导演阿明(王小木饰)拙劣地搭讪女主角依琳(赵多娜饰)。在蒙古包前,镜头也持续记录着导演、村长、童童之间两两发生的对话。这些人在镜头里进进出出,构成一个饱满的时空,也多少稀释了一点半自传色彩的青春片中往往满溢的、对主人公——或者说自我——的过分关注。

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平心而论,《野马分鬃》不是一部闷死人的闷片,前提是你对观影抱有一定的耐心。影片里偶尔出现的黑色幽默,如同不温不火的粥里偶尔冒出的几个泡泡。这种幽默的底色其实是真实,是有些伧俗的真实。左坤的女友芝芝(郑英辰饰)也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她的副业是个礼仪小姐。于是她工作场所经常土味且尴尬得让人联想到贾樟柯《天注定》或《世界》里的空间。

左坤的窘迫也时常激起观众的笑声,就像坐在我后排的姑娘的短促笑声。比如当他因酒驾被抓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高中生还在怯怯地询问他是否还能搞到这个月的月考题。人和人之间关切的错位与参差引发了观众对于被命运捉弄的小人物的善意嘲笑,也可能是掺杂着共鸣的自嘲。

简单来说,作为一部青年导演的作品,《野马分鬃》是成熟的,因此能在去年的平遥电影节中脱颖而出。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当野马从平遥跑上院线、遭遇了更多的观众以后,也出现了更多的声音。在叙事线索更清晰的商业电影之间,它显得格外青涩、落落寡合。《野马分鬃》的问题具体出在哪里呢?

02

青涩而模糊的自我表达

或许要从今年10月份结束的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说起。

当时有两位青年导演比较受人关注。一位就是魏书钧,他凭借《野马分鬃》之后的新作《永安镇故事集》获得了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另一位则是孔大山,他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获得了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奖。

孔大山执导的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官方海报。

对关注国产青年电影的观众来说,这两位导演的名字都不陌生。魏书钧自不必说,孔大山之前并未有长片作品问世,却有一段学生时代的影像作品在各大社交网络上流传。

巧的是,看完《野马分鬃》以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大山的那部小短片——《法制未来时》。这部明显带有黑色幽默的短片,模仿法制节目的形式,展现了警方因“文艺片闷死人事件”捣毁一处创作者窝点的实录。

在镜头前,被打了马赛克的导演孔某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我就是思想觉悟太低,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老是沉迷于自我表达……”这也成为这段不到10分钟的短片的金句。

“老是沉迷于自我表达”,这几乎是所有青年创作者都难以回避的指控。《野马分鬃》也是如此。影片的主人公左坤是一个电影学院录音专业的大四学生。整部电影几乎都是他的生活碎片。除了他在影片开头买了一辆吉普车并在之后一直驾驶-修理-驾驶之外,全片谈不上有什么主线,都是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

即使对导演魏书钧的了解为零,你也很容易从主人公作为电影学子的角色定位上,估测出真实和虚拟的重合度。实际上,魏书钧确实在中国传媒大学读过录音专业,在大学期间也爱接私活,帮人拍片、做场记和副导演。他也买过一辆吉普车,并最终以3000元的价格把车卖了,买主说之后这个车会转手给内蒙古的牧民,他也算间接实现了心心念念的草原梦——这也是片子最后左坤的选择。魏书钧自己承认,片子对于他个人经历的还原大概有三成。

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其实,这种个人经历和影片内容的重合,虽然容易引发观众对作品创作者青涩或自恋的评价,但并不足以构成“沉迷于自我表达”的指控。甚至,我并不真的觉得“自我表达”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很多成功导演的早期作品中都有自己青年时代的影子:

贾樟柯的《小武》是他和他平遥镇上的朋友们的生活。新浪潮的开山之作《四百击》更和导演特吕弗的私人经历高度相关——特吕弗年少时候也曾因为盗窃被捉进少管所。侯孝贤拍《风柜来的人》时35岁,韦斯·安德森拍《青春年少》时29岁,迈克·尼科尔斯拍《毕业生》时35岁,拍的都是青春期,导演们也都处于后青春期和执导生涯前期,与拍《野马分鬃》时30岁的魏书钧差不多年龄。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电影成为经典。

真正阻止野马叫好叫座的原因,是《野马分鬃》的拍法和大众有不少的距离。

如文章刚开始所说,《野马分鬃》其实并不是一部公路片,而是一部青春片。它的核心原本最容易引起人的共情——青年人的社会化。通常这种社会化被认为突出发生在学生从学校毕业的那一刻,所以我们看见《青少年哪吒》拍的是高中毕业,《盛夏光年》拍的是大学毕业。除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所处的特殊时期,人们无学可上也无业可毕之外,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个节点,也因此对此间的惶惑不安和蠢蠢欲动容易产生共鸣。

但也如上文所说,除了吉普车的主线之外,本片没有明确的叙事线。他和女朋友打情骂俏,他打零工,他顶撞老师,他找了第二份零工,他翘课,他和女朋友分手,他打了第三份零工,他再次顶撞老师……本片和公路片最显性的区别在于,左坤的吉普车总是在城市里,而非在公路上飞驰。偶尔短暂地上路,还被查了酒驾。这辆车像左坤一样,是叛逆的,也遭遇重重困难。

左坤最终也没有如车贩子所希望的,成为一个“越野e族”,因为影片最终不是要说他开这部车去了哪里,而是要说无法去哪里。野马这一核心意象,在片中并不意指飞奔,而是落在监狱里的犯人打的太极拳招式上。收招之后,全体蹲下,拼成一个橙黄色的“感恩”。这种非线性和反高潮的特征难免让习惯商业片逻辑的观众失望。

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比没有明确的叙事线更要命的是影片没有明确的人物动机。主人公想要去做什么事,或者不想做什么事?影片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展示。虽然每个观众都能感受到左坤的彷徨与失落,他偶尔充满优越感,又在现实中不断遭遇撞击。

青春片总要有一个核心的,即使它是遥不可及的渴望。《少年托洛茨基》里的主人公以为自己是托洛茨基转世,想肩负起无产阶级革命。而在《十七岁的单车》和《盛夏光年》中,爱和欲望构成了青少年时期里的英雄梦想。如果没有这样的渴望,青春片也往往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反抗对象,通常是世俗化的生活、被扼杀的理想主义和冰冷的都市病。经典作品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香港制造》等。当纯真遭遇染指、当梦想被日常吞噬、当欲望被现实淋湿……无论年轻的主人公被就此打倒,还是咬牙奋进,都容易勾动观众的心弦。

然而,《野马分鬃》核心松散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人公的复杂身份。左坤虽然大学没毕业,却不是一个没经历过毒打的、受象牙塔庇佑的单纯学子。他在大学期间就有持续接私活的经历。在混剧组方面,他比学校里的教授还经验丰富,也催生了很多师生间的矛盾。按魏书钧的话说,左坤是“学校里最社会的人,社会里最学校的人”。

这种人物前史使他和很多青春片中无知而无畏的主角不同。青涩与成熟、学校和社会、纯真与黑暗、理想与现实……这些构成青春片核心矛盾的二分法在他身上是融合和模糊的。而且,这种模糊发生在影片开始、观众认知这个角色之前。于是,这也为这角色的塑造,以及相对应的,观众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剧照。

其实处于社会人和学生身份的转换节点,左坤身上还是拥有一些刻板印象中的学生特质。比如他的混不吝,他的幼稚,他的少年意气等。这些表现主要体现在他的剧组遭遇和他与女友之间的摩擦上。在和女友芝芝的关系中,左坤是显得更加单纯的那一个。

我很喜欢一场没什么对话的对手戏:左坤到活动现场接芝芝下班。芝芝剪彩结束后走到台下,训斥另外两个女孩为什么没有在台上展露出笑容。训斥结束后,镜头带到旁边的左坤,停在他呆滞的表情上。明显,芝芝已经在社会中进入了一种权力关系的上层——尽管这是再小和再底层不过的权力结构。她对于两个女孩的要求是展露微笑,也是一种剥夺本真的象征。左坤对此是被动的,也隐含着抗拒:虽然总是在剧组里充当被剥削的边缘人,他却还没有准备好充当剥削他人的角色。

但这样的冲突,不仅在价值取向上过于学生气,在很多成年观众看来,也有些无病呻吟,表达上也比较隐晦。所以即使我个人并不反感、甚至欣赏这样的自我表达,它也注定无法在大众市场上激起更多的共鸣。

03

离电影太近,离电影的观众太远

如果说,上文中提到的非线性、反高潮、孩子气的隐晦表达,是市场注定不认可、但我还算欣赏的表达,那么《野马分鬃》在我眼里还存在一种真正的缺憾:

它离电影太近了,因此离电影的观众太远了。

《野马分鬃》充斥着对于电影媒介的展示、引用和致敬。左坤是一个电影学院的学生,做的是电影行业中的边缘营生——录音。他的历程中有很多电影圈“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细节。技术上的,譬如如何举杆、如何拟音、如何补录环境音。人际关系上的,譬如年轻导演很依赖经验丰富的摄影师,甚至在权力关系上会有一种反大众认知的倒转。角色的台词里也充斥着文艺片导演的名字,洪尚秀、王家卫、侯孝贤等。

“澎湃新闻”发布的一篇影评认为,《野马分鬃》因此展露了一出“影视圈的奇葩现形记”。但新鲜之外,我觉得这可能更多出于影视制作者,尤其是青年影视制作者的自恋。这种自恋未必是对他们个人的,也可能是对电影媒介本身的。

其实我并不想苛责《野马分鬃》,之所以格外提出这点,是因为《野马分鬃》并不是孤例——它几乎代表了一种近年来青年导演的倾向。如同影片的豆瓣短评区里的高赞短评所说,“2020年涌出来一堆讲述如何拍电影的电影,数量可能不下十部”,魏书钧的第二部长片《永安镇故事集》也在其内。好像这几年,年轻一代拍摄的摄影棚里的“套娃”故事越来越多了,而把镜头对准“非电影的现实”的青年影片越来越少了。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剧照。

预设普通观众对于电影的拍摄幕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乃至文艺片的拍摄手法拥有业内人士同样的热情,无疑是一种盲目的傲慢。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影这一载体本身并没有什么光环,电影承载的内容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于是,电影对这方面展示越多,大众的共情就折损得越厉害。或者不如说,这样的取材天然就是一种筛选和圈选,留下来的几乎只能是最核心的那部分影迷。

当然,有些电影注定不是给所有人看的。创作者有选择观众的权力,电影人也有拍摄戏中戏的权力。所以费里尼有《八部半》,特吕弗有《日以作夜》,文德斯有《事物的状态》……但我想说的是,当我们的青年影人不约而同地都把镜头对准电影本身的时候,被共同忽略的是“外面的世界”。在这些此起彼伏的媒介的自我致敬中,除了热爱,我更看到了懒散和失控:失控的是自我和作品之间的距离。

再回顾一下大师们年轻时的作品吧。你会发现即使热爱电影,他们基本也不急于在最初就用作品热切告白。把镜头对准电影,往往是他们在过尽千帆之后:《八部半》是费里尼的第九部作品,在拍完了浪荡儿、妓女、骗子、小丑的故事之后,他终于开始拍自己的影子;《日以作夜》前,特吕弗已经成为新浪潮的标杆;拍《事物的状态》,则是因为文德斯凭借《公路之王》等片走出欧洲、来到美国,并经历了完全不同的电影生态,产生了一腔想要抒发的怨怼。张艺谋年逾七十才拍了所谓“给电影的情书”的《一秒钟》,但在影片中,胶片还是历史和记忆的载体,并不存在什么超验或普世的光环。

电影《八部半》剧照。

《野马分鬃》对于青年导演来说是一部好作品,甚至是一部过度成熟的首作。它的青涩和个人表达有其珍贵的地方,但它也暴露出青年导演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尤其是从平遥走上院线之后。

必须再次强调,我并不想对《野马分鬃》求全责备。电影有小视野和大叙事,可以把视点抛向世界,当然也可以把目光聚焦自我。可以是雄浑的交响乐,也可以是自言自说的影像诗。但因为《野马分鬃》不是青年导演作品的孤例,我才要说:不必着急致敬电影,因为世界之大,并不只在摄影棚的咫尺之内。也不必着急拒绝大众,因为电影的受众可以不仅是骨灰级的影迷。

《一代宗师》里叶问说:“世界之大,其实大不过一个想法。”吉普车最终在左坤的想象里跑上了草原。我们也期待着青年电影可以跑得更远。

主要参考资料:

[1]专访丨《野马分鬃》导演魏书钧:去年放的礼花,今年终于亮了,“澎湃有戏”公众号,2021年11月26日://mp.weixin.qq.com/s/L58MrqAzir_JHTd6BcZgCg

[2]《野马分鬃》:一匹野马,没有草原,“澎湃新闻”,2021年11月27日://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580530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魏子薇;编辑:青青子;校对:贾宁。题图来自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6 ) 不理解

以我现在的心态和阅历我有些理解不动。是我的原因不是电影不好哈哈哈哈。影片想表达的我也没有去刻意搜过。但我接收到的讯号无非是理想和现实,校园和社会,这些纷杂交错的对抗。我不太理解男主角在影片里的种种行为。作为学生,在校园的体制内就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应该的事情在我看来,可笑又幼稚的是他和老师的对抗中我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作为成年人,恋爱关系中双方也是需要彼此努力的。都说男主的女朋友太现实,太物质,可是没有物质连修车的钱都没有。通过卖试卷去挣钱,连累到自己母亲工作,整个行为下来完全就是不负一点责任。这就是野马吗难道?我可以理解,以男主为代表的有才华有能力但因为教育体制所束缚,但既然有规则就去遵守规则,如果有所不满意也可以选择不被其所束缚。至于关于感情线上,宣传中常讲到的,给不了你想要的怎样怎样,我并未看出他所做出的任何实质性努力。青春的模样有很多种,没有必要夸大一个二十几岁了还在叛逆期的迷茫少年。

或许导演有自己的想法,但总的来说我觉得的好电影是看完之后有所共鸣和感触的,或者说主题鲜明地在表达一种特定的东西。然而我看完之后却是和大众的感觉一样,啊这。。。

 短评

4.5 挺有意思,魏书钧在年轻导演这一波人里算是最接地气、最有烟火气的,100首歌的专辑也能拍,监狱也能拍,生活经验比起那些留洋的半吊子多了不止一星半点,实在是难能可贵。但与此同时,他又可以跟你来点儿电影和生活的关系,拍着艺术电影却不吝于讽刺所谓的艺术,丝毫不惧怕在片子里谈论当下,不惧怕谈论生活本身,懂得生活的失意与诗意,不故作深沉无病呻吟。演员调教得也好,不来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表演都很实,调度也有想法有执行力,虽然总体上看还称不上是美学,但就这个年龄段的创作者来说,已经是初具规模和体系,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侯孝贤-贾樟柯一脉的传承者。

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看完这部电影,就觉得天赋这东西可遇不可求。魏书钧导演的这部电影有着真正国际化的创作视野,他的视听语言修养太好了,对艺术电影的创作也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这个剧本展开故事之后,选择了去写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的状态,非类型片式造故事的写法,这种创作思路已经秒杀很多同行了,而且铺垫的各种细节在剧作框架的构建上又用的很到位,类型技巧人家也是很懂的。但影片最厉害的是导演太会拍人物的状态了,看不见任何用力的痕迹,极其流畅自然,我相信能把状态和情绪拍成这样需要天赋。以后哪天遇到一个文学性强主题更严肃的剧本,魏书钧这样有天赋的创作者迟早会炸出圈!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4th PYIFF# 9分。藏龙+“戛纳2020”+男主,正常年份应该是一种关注单元。看片时一直会想到的是[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后半段)]和[恋恋风尘]。非常难得的一部既不矫情又不煽情、而且能够引发强烈共鸣的“大四”青春片。[里斯本物语][听见天堂]之后很少见到的以录音师为主角的影片,有着难得的幽默感,讲了许多电影行内的、也颇具迷影梗的笑话(cue了王家卫、侯孝贤和洪常秀),不少还是下了心思的三翻四抖;而在青春片这边,要算在《草样年华》这个颓废青春的脉络里,颓废迷茫与躁动的梦想和荷尔蒙混在一起。导演在人物刻画上有着精准的白描手法,略略几笔就写得生动而真实,更重要的是“说人话”。影片调度很见功力,不少长镜头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与吉普车有关的很多调度都很精到。结尾若能更干脆利索些会更好

1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大学毕业才姗姗来迟的青春期,一个集自负、自私和不自知为一体的大男主。在矫饰的人物行为背后,导演没有对其动机做出哪怕一点点推演和挖掘,于是这种无处溯源的叛逆症候则沦为单维的橱窗展示。嘲讽他人的力量一旦不能落到自反,则更像是肤浅的嫉妒。视听上是剧场思维,多使用中近景配合摇镜,强调镜头的起幅落幅,通过局部视点搭配多层次人物调度推进叙事。场景还原的功力十足,但极限也就是投入地观看,难以到达浸入地共情。(整体蛮厌女的,不知道女性观众怎么想)

1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3.5;片名嵌合着主题表达,并且在剧本各个层面都紧扣「马」的意象,在出现“野马分鬃”招式的那一刻,所有年轻人的游荡、彷徨、迷惘、愤怒、出走都有了来处,这不是内地青年的无因反叛,而是在集体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反复规训中小心触碰到的边缘。心中藏着一片草原,渴望奔逃的愿望自茧破出。这样的“青春片”放在欧洲或日本都很常见,于内地电影来讲却甚是罕见,这般注重情绪感染沉浸的片值得鼓励。时有冷幽默,生活赠与你的笑和哭一样多,所谓魔幻大抵如此。结尾独白减半星,帮助观众提炼中心思想没啥意思。

2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灵气是有的,作为青春片抓住了迷茫的精髓。但也有膈应之处不吐不快(起初怕自己拳打多了反应过激,结果连男生都说明显感受到片子厌女)。追不到或处不成的女生统统都打成虚荣拜金,但从来不反思自己几斤几两,面目粗陋、冲动易怒、眼高手低、投机钻营、不负责任,还自比野马美化这些劣根性?辱你马了。

24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我总算知道为什么各大电影节如此钟爱这部片了,那么多电影行内的梗自娱自乐玩的出神入化,业内人士能不爱吗?反倒是主要的剧情无限趋向于稀碎,最有意向可挖的车,也没有被镜头语言高度照顾到位,啥亲情爱情兄弟情一夜情少数民族情都往里头装,装来装去把圈内人都哄乐了,你让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咋办?一边想着再野一次结果啥啥都放不开手脚,想替导演说他故意为之表现克制我都没有这个脸。苦等了一年,期望无限拉高,失望再一次粉碎了我的好期待。

25分钟前
  • 小金
  • 还行

剧本满满当当,视听技巧也不错,内核却是非常单薄,无论叛逆或迷茫都轻飘飘的。男主站在大学到社会的十字路口,一脚想要生风一脚想要随波,结果形成了尴尬的劈叉姿势——恰似这部电影本身。比较有意思的是拍摄文艺片的拍摄,洪常秀看了估计会呵呵...

3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电影好在三点,一是名字,二是海报,三是真实。前两点让我决定去买票,第三点决定它会被骂。一二不再赘述,三真实在男大的冲动、鲁莽,真实在男大眼中的女生是拜金物质的,真实在男大眼中的女性存在的原因就是围绕自己转满足自己欲望,真实在男大的世界中只有兄弟肯为自己两肋插刀,真实在反叛父母反叛一切。以往批判男性作品中的女性只为了推进剧情,这片里的女性却连剧情都无法推动,她们只是不明所以地出现,然后上车先自拍、看向豪车流露羡慕、陷入情感纠葛、抽烟再主动亲吻男大。这就是男大的真实想法,这就是男大的全部世界。过于流于表面的情绪,再多的王家卫也无法拯救。

35分钟前
  • 白堕
  • 还行

一名大四男生的狂野梦想与破碎现实。不愧被戛纳看上,电影拍得很轻盈、轻巧,有很多设计又不显刻意,始终萦绕着一股淡逼、迷茫、混不吝、小幽默、小确丧,是我喜欢的气质了,周游还真适合这个角色。导演对现场即兴调度、非职业演员、情绪氛围的掌控很厉害,拍出来比原剧本还要精彩许多。同为中传毕业生,对片中每个虚焦的背景都太熟悉了,想起在学校上课拍作业的时光,也能get到很多脑回路,觉得格外好笑。“环境音是什么啊?”,“你喊”,“环境音是什么啊?”妈的我笑成傻逼了XDD//2021公映重刷,补上了一直没看到的结尾。我知道这部电影代表不了所有人的青春,只是恰好很能触发我共情的特例,但这就够了,我仅代表我自己喜欢。世上也没有导演能拍出所有人的青春吧,毕竟每个人都太不同了,还是很羡慕魏书钧的年轻、有才、有机遇。

3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小城青春隔了一二十年还是有挺大不同,北京青春怎么隔这么多年还是一个味儿啊。以及,直男是否都是不嫖娼不青春(

42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杨德昌系电影。与《阳光普照》就是一对儿。所有演员状态都特别好,哪怕只有一场戏的演员都是如此。最具分量的是,对人物骨子里被无可名状理想召唤出来的不知所措感,把握得很准确。荒谬感的分寸也可以,有冲击力。瑕疵是有些细节还是可收束一些,结尾好像是不知道怎么结束才好。意象的植入像套路式文末总结。3.5

45分钟前
  • LOOK
  • 推荐

2020涌出来一堆讲述如何拍电影的电影,数量可能不下十部。《野马分鬃》以二手越野车和内蒙古野马做意象符号的勾连,加上cue一些导演大家的名字,尤其是对传媒大学电影教育和剧组油腻开工的揶揄,引到评论人士和影迷现场叫好——就如同片子里学个电影搞出莫名其妙的感觉良好。然而后半段,刺头、叛逆、不满的青春焦躁,似乎在草原上,彻底失去了优越感的方向。

47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无法共情,男主角真是太烦人了,年轻愚蠢又固执。电影里只有浪子,没有回头,连反思都没有。有一些小设计比较有意思,但观众为什么要花两个小时看卢瑟搞砸史?建议剪短半小时。

48分钟前
  • 歌辞
  • 还行

电影名字真不错;看到结尾,就像是我高中写作文时发现偏题了,专门在结尾点个题。

52分钟前
  • 我先矛盾 //
  • 还行

来这的第一件事🤗🤗🤗

53分钟前
  • 机器人帕克
  • 力荐

在玻璃上贴黑车膜,与生活偷情就不用管现实。在草原上举收音杆,把理想录入就不用管未来。大学的最后一年,我报名了不会参与的公务员,戴上了不属于自己的学士帽,像在舞台上吹不响小号的演员,在草原上不会奔腾驰骋的野马。我曾对这世界充满了野心与期望,却在电台里听到地球人的瞬间,顷刻溃不成军。

5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一方面,看到它久违地呈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某种真实生活,另一方面,又感到这种真实并不耐咀嚼。只不过,我们这种乖学生的四年更加无聊,更加没有讲述的必要。假如向内开凿的处女作必然带有自传性质,那么魏书钧交出的答卷代表性地展现了一代新导演的干涸。对剧组的揶揄足以令我捧腹,但去年华语影坛泛滥成灾的元电影,都无法大面积地取悦影迷,而只能给对影视圈抱有幻想的观众祛魅。长镜头调度花了心思,不过趣味也就止步于此,相比“导演”反复提及的洪尚秀,制作在内核面前显得太过铺张。最大的问题是把所有人物都变成男主角成长的背景板,哪怕塑造相对立体的胖子也只是他的影子;而一众女性则纷纷落入刻板的男性想象之中,被叙事和镜头双重地推远(少见中近景)。去内蒙的愿望,进而带出的绝望,和去满洲里(《大象席地而坐》)比起来,显得力量全无。

59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有点吃惊大家会被如此肤浅的表达所满足,很不怎么样诶

1小时前
  • 剃刀头
  • 较差

越野e族就是汗血野马,无因的反叛裹挟于自由(跑下去)和规则(停下来)中,悬崖勒马被视为是种成长,“野马分鬃”的狱中操阵型是彻头彻尾的被驯化。视听与表演自然且自洽,对年轻人的彷徨有细致描绘,跟随角色踏上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