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黄渤,张译,韩昊霖,杜江,葛优,刘昊然,宋佳,王千源,任素汐,吴京,朱一龙,王东,陈飞宇,佟丽娅,欧豪,张嘉益,惠英红,龚蓓苾,田壮壮,韩东君,辛柏青,周冬雨,任达华,江珊,王砚辉,耿乐,姜武,梁静,佟大为,魏晨,胡军,王天辰,彭昱畅,罗海琼,郭丞,周依然,樊雨洁,刘涛,马伊琍,张建亚,徐峥,王洛勇,高亚麟,王道铁,程禹森,马书良,景海鹏,陈冬,雷佳音,张子枫,陶虹,郭京飞,袁文康,贾晨飞,邵汶,张芝华,段博文,郎平

导演: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

 剧照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2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3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4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5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6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3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4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5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6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7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8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9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00:33

详细剧情

  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长篇影评

 1 ) 终于,主旋律不再只会讴歌集体、制造圣人

【我和我的祖国】,无疑是今年国庆档最佳。 大胆预测一下,它将会成为影史最卖座的短片集。 按我的个人喜爱程度为七部短片排序: 第一梯队 | 宁浩【北京你好】、管虎【前夜】; 第二梯队 | 文牧野【护航】、徐峥【夺冠】; 第三梯队 | 张一白【相遇】、薛晓路【回归】; 第四梯队 | 陈凯歌【白昼流星】

影片最好的一点,就是让我们在主旋律中看到了属于大时代背景后平凡人自己的光辉。 “我和我的祖国”,“祖国”重要,“我”同样重要。 【前夜】里黄渤挂在嘴上的“万无一失”,【北京你好】里葛优的中年危机,【夺冠】里小男孩的情窦初开,【白昼流星】里熊孩子的救赎,【护航】里宋佳的飞行梦想……都是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寻找的都是属于个体的价值,当然也是时代的变迁给了这些价值实现的可能性。

管虎的「前夜」7.5分, 大概是7部里时长最长的,却丝毫不让人觉得有半分拖沓,全程紧张感从未松懈。 片中角色和银幕外的观众心里都一直有根绷紧的弦,但短片又顺当的在结尾情绪最高浓度处把速度缓和了下来,节奏把控之精准7段之最。 百姓捐金属的情节估计是大部分人的第一个泪点,这种感动源于对片中角色行为的理解和信任,一旦拍假了就变成了滥煽情和洒狗血,管虎做到了在短时间内把氛围烘托的极其到位,如果我是在场群众,我也会抱着收音机就去捐掉。

张一白的「相遇」6.5分, 跟在「前夜」后面有些不幸,缓慢的节奏和前段的明快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好在文本好、演员好。 任素汐和张译经住了几乎全程摄像机怼在脸上的演技大考验。 任素汐大家都在夸我就不多说了,张译几乎没有台词但表演细节之丰富也同样令人赞叹。 「相遇」的文本可以说是7段中最突出的,远远盖过了张一白匮乏的镜头语言。 张嘉译的问名字,张译的摘口罩突然被停车打断,任素汐和张译在人群中被冲散,都点穴一般的把控着观众情绪,任谁都很难不着急、不感动。 「相遇」也是唯一一个在剧情上和其后章节产生了呼应的。 不过实话实说,「相遇」的好实在和张一白没太大关系,换成其他6位导演中的任意一位拿到这个剧本,恐怕都能拍的更好,尤其是宁浩、管虎、文牧野。 「相遇」的镜头语言太过寡淡,完全就像白开水,最终呈现电影感稀缺。

徐峥的「夺冠」7分, 终于摆脱了他自导自演作品对于中年男人的危机迷恋,转而用孩童视角去呈现了一出少年维特的烦恼。 整体而言,「夺冠」可爱、轻巧、讨人喜欢。 短片所呈现的不只是女排三连冠这一个时代印记,还有那一整个弄堂凑在一台电视机前的共同回忆,符号满溢,处处透着一种专属于怀旧的浪漫。 弄堂里那一张张脸也是鲜活的,七嘴八舌之间,哪怕只是一句有代表性台词,都能立起一个有趣又生动的形象。 小男主无意间成为天线超人的设计,也是充满了童趣和漫画感,堪称整段最大华彩。 简单来说,「夺冠」是一段由接连不断的灵光所串联起的故事。

薛晓路的「回归」6分, 整段最大的优点就是任达华和惠英红这对角色写的好,薛晓路是懂得塑造人物的,比如让演员们一说方言,形象就轻而易举登时就生动了。 然而薛晓路的导演水准还是有待提高,想法到了,拍出来的效果却不好。比如杜江在空白12秒的噩梦幻觉,明显是为了将当时人物内心的紧张感外化,却因为处理的过于突兀,反倒会让观众觉得出戏。 「回归」一段那个vlog式的片头也让人不明所以,惠英红和任达华糟糕的年轻特效,即便再模糊也充满恐怖片质感。

宁浩的「北京你好」8分, 可以说是最令我有代入感的一段,这一段平民故事,充满着平民感动。 一个loser老爹的自我实现,体现着宁浩一直以来对中年完蛋老男人的执念。 一出出囧事背后,每一句台词细品,都是未必完美但的确真实的一颗热心。 这也是带给我最强烈国家自豪感的一个段落,虽然它并未歌颂什么伟大,但葛优那双红鞋子实实在在的穿到了我的心里。 而且整段的视与听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设计目的清晰而且奏效,没有打空,没有敷衍,这就是能力体现。

陈凯歌的「白昼流星」5分, 着实没想到陈凯歌的老毛病在短片里也能犯,前好后垮,我以为「赵氏孤儿」、「梅兰芳」就是最夸张的表现了。 本来一个全片最具文学性的故事,在后半段秒变主旋律错误拍法范本,简直不像是同一个人拍出来的。 影片前半段所有的感情、信息都是借助电影语言在阐述,顽劣少年的感化与改过自然顺畅,调度多有妙笔。 但是自旁白响起的一刻,所有的好都化为了泡影,主旨表达、叙事推进竟开始全部依靠旁白。两名少年的改变明显要归功于田壮壮,却要强行联系上飞船着陆,实在无法让人信服。 如果说生硬的故事转折还只是牵强,那抬航天员一段就是彻头彻尾的狗血,浓烈的命题作文感让人感觉到了创作者自己并不理解这种感情,结果就拍成了假模假式的笑话。 「白昼流星」结尾还整出了爷爷倒在沙漠之上的桥段,明显是害怕狗血撒的不够均匀,此刻我只想看这部短片快点结束。 讲真,还好陈凯歌没有攒底,不然影片的整体评价都可能下降。

文牧野的「护航」7分, 文牧野作为初出茅庐的新导演,和这么多老前辈同台,竟毫不怯场。 「护航」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帅”,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短小精悍”。 短片的体量显然撑不起一个情绪复杂的故事,于是文牧野巧妙的运用插叙聚焦在“我如何成为了如今的我”。 「护航」整段把极其有限的时间利用到了极致,没有一秒废戏,只能说是难为剪辑师了。 你能感觉到文牧野把片中每个人都是拍的那么利落,每一个动作仿佛是带着风的。哦,应该说雷佳音除外,他简直不要太逗,期待他与文牧野的再合作。 而且「护航」是7段中最让我想看它扩展成长片的一个,宋佳所面对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很出彩,让人想看他们有更多互动。 「护航」作为7段情绪起伏波动各有不同故事的结尾,在维持了观众高兴奋感的同时,又不会过于沉重,就像是健身结束后的有氧。 「护航」最后用两段阅兵实况,巧妙的与影片整体的结尾一段真实映像回顾无缝衔接,更是做到了让人丝毫不觉得突兀。

70周年,7部短片,呈现7个骄傲时刻的动人故事,这就是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 讲真,今后的主旋律影片,要是拍不到「我和我的祖国」的平均水准,也就不用再拍了!

 2 ) 荧屏闪耀时代,电影记录历史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重构,电影和电视剧的蓬勃兴起让数字影像开始介入历史书写的过程。能够以生动的影像将历史事件或者历史阶段重现在观众面前,电影与历史的交叉从电影诞生开始就已经必不可免。一部呈现历史事件的电影,不仅要能让观众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能让观众走进历史语境,从人物与事件之中汲取现实的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献礼片,电影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以来七个重要的历史瞬间。7位导演,执导7个故事,演绎7个瞬间:《前夜》回忆新中国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相遇》致敬国防科研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夺冠》回顾女排夺冠时刻,《回归》再现香港回归一秒不差的坚持,《北京你好》品味一场“开在家门口”的奥运会,《白昼流星》演示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护航》述说巾帼飞行员蓝天故事。电影由号称“中国电影梦之队”的七位导演陈凯歌、黄建新、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分别担任七个部分的导演,演员阵营庞大,既有老戏骨葛优等人的加盟,也有演技出色、深受青年观众欢迎的朱一龙等新生代演员的参演,这样一部背景波澜壮阔、制作精良、实力雄厚的影片,其反映历史重大时刻的叙述语言与展现风格,在上映前,就已经万众瞩目,万人期待。

沉浸在电影所赋予我们的共享情感里,我们为了那一面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而感动,为真实的科研英雄而赞叹,为女排的胜利而欢呼,为香港回归仪式上护旗手的军姿而震撼,为奥运里小老百姓的诙谐而欢笑……《我和我的祖国》,七个篇章,叙事角度各异,叙事风格不同,但是全剧却有贯穿始终的灵魂:《我和我的祖国》在历史事件的叙事结构上,平衡了历史电影的“真实性”和“虚构因素”的冲突,融合了展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深层关系。

■ 真实与虚构的平衡 电影必然要使用大量“虚构因素”,从而达到展现的目的。近年来,一些历史电影和电视剧,由于大量使用虚构因素,从而导致了历史事件、历史场景、历史人物的偏移;而电影本身所具有的通俗化、流行化的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观众对于历史真实性的认知。 《我和我的祖国》却取材严谨,尊重历史事实,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朴素刻画历史人物,保持了大方向的历史真实。从新中国建立,到科研的发展,到香港回归,到北京奥运会……对重要历史时刻的描述,毫无偏差,极尽还原。尤其在《回归》中,由朱一龙等人饰演的护旗手,在仪式上分秒不差的升起国旗的那一刻,从走路的姿势、到环绕的角度、到升旗的动作、到凝望的眼神,都与原场景高度契合。 同时,在人物群像塑造中,电影更趋向于将历史拉伸到现实生活,以小人物的视角叙述历史的变革和滚滚向前的车轮。部分小人物和相关情节的“虚构性”创作,是导演和编剧们得以挥毫泼墨、精巧布局的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电影人能够进行一场裹挟着历史、演员、观众、场景等诸多因素的“思想实验”。出租车司机、小护士、沙漠青年、科研人员家属……他们“虚构”出的眼睛,倒映着历史的颜色;他们“虚构”出的情感,澎湃着爱国的激昂;他们“虚构”出的群像,衬托出中国的蒸蒸日上! 真实的历史事件,虚构的小人物群像;真实的历史时刻,虚构的细腻情节;真实的爱国情怀,虚构的情绪渲染……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虚实实,平衡有道。

■真实与不确定性的融合 历史是“难以捕捉”的,“真实”其实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历史事件的确是发生了,我们可以知其宏观的结果,但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心灵和眼睛,任何人的看法都不足以称其为“真相”。 历史微观因素的“不确定性”,是创作者能够根据历史资料而创新和植入的电影思维。《我和我的祖国》所展现的历史事件由于时间并不久远,重要人物的塑造,多取材自真实的故事。虽然创作框架缩窄,但历史“不确定性”的电影植入,仍然游刃而余。回归篇中“一秒不差”的谈判是真实的,钟表店老板和香港警察的出现是不确定的;科研人员三年与家人失联是真实的,在车上偶遇是不确定的;奥运五环是真实的,出租车司机的满脸伤痕是不确定的;新中国升旗瞬间、香港回归瞬间、原子弹引爆成功瞬间……群情激奋是真实的,步调一致表达激情的方式是不确定的。 导演们遵循着历史的基本真实,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艺术加工,使“不确定性”的表达相对合理,并融入了真实的因素,形成了“真实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的“相对真实”。也许“不确定性”正是这种历史真实的艺术魅力所在。如果有一天,当后人不再去追寻历史真实的微观因素的时候,艺术的历史也就成为了雕刻人们思维的历史。

《我和我的祖国》,找准了真实与虚构的平衡点,促成了真实与不确定性的融合,平衡融合之后,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对于都有一颗中国心的观众来说,堪称震撼。无数次举国欢庆的激动,汇成泪水的江海;无数次爱国的激情,一次性汹涌澎湃;无数次涌起身为中国人的自豪,重比日月河山!这些,足以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部优秀的献礼片——献礼崛起中华,谱写盛世之歌!

 3 ) 白昼流星,你相信命运的瞬间改变吗?

9月30日下午,刚从怒江兰坪县支教回来,我就在大理古城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群群热泪、结尾大合唱的场面就不再赘述了,7个高质量故事的喜好程度也因人而异,而或许因为短暂的贫困山区访学、讲课经历,以及和村小孩子们的接触,让我对陈凯歌部分《白昼流星》有些想说的。

记得在营盘镇深山里一座四年制村小操场上,我们刚拆开包装、准备分发衣服时,一个小男生用普通话嘟噜了一句,“又是送衣服”,一脸不情愿的样子。几天下来,经过走访观察,最大感触是,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非常到位,在国家三个深度贫困州之一的怒江州,再是偏僻、再是交通艰险的村小,都全部配上了崭新的电教设备——拉开黑板就是触屏那种,孩子们的桌椅、宿舍和食堂也都还不错,外界慈善组织的物质帮扶也还源源不断。一句“又是送衣服”,或许就体现了他们根本不少衣缺食。可文化极其有限的师资现实,又导致着孩子们的知识甚至常识都非常缺乏,我分别在几所村小问三年级孩子,“我们祖国的首都在哪?”竟没一个知道。

兰坪营盘镇某村小

看了陈凯歌片段《白昼流星》,让我对自己这次蜻蜓点水的扶贫之旅更有感触。这则故事里,田壮壮饰演的老李,无私帮助从少管所出来的一对孤儿兄弟,给他们洗盆热水澡、换上新衣服、吃饱肉馅饺。换来的回报,却是被刘昊然饰演的哥哥沃德乐偷走救命治病的5000块。老李对待此等恩将仇报的行为,竟依然是选择原谅。然而他心底里也明白,物质上挽救不了的,就得从精神上下功夫,方法是趁着神州11号返回舱的降落,让兄弟俩跟着自己,骑上骏马,在大草原上驰骋,向着远超孩子们贫瘠生活和有限认知的那颗“白昼流星”奔去。

现实中,因为所有11艘神舟飞船的返回舱,都在内蒙乌兰察布的四子王旗着落,让当地的牧民孩子,和短片里的问题兄弟一样,几乎全都成了航天迷。而我们的怒江兰坪县学校访学,因为有着冰球俱乐部经理和退役国家队队长的随行,并和他们分享冰雪运动基础知识和从业“钱景“,或许也真能让不少孩子燃起冰雪体育梦。回到县一中又进行了一场分享后,高三的体育生围住我们问这问那,即便竞技体育的残酷现实是,十七八岁还没开始从事某一专业运动,就已经太迟,基本没机会成为体育明星,但他们也真的知道了,相对贫困县收入水平,体育赛事以及周边产业要好太多,并开始憧憬外面的世界。

怒江深山里的孩子

无论是电影中的草原,还是助学里的深山,大一些的孩子们都有着出去闯一闯的愿望,他们或许会非常决绝地想要离开,如同短片里的兄弟俩那样,但对故土的情感势必会在长大成熟后重归于心。

而电影中的老李,被设定为少年时就去牧场插队的知青,而且是极少数再也没回去、最终把他乡做了故乡的共和国奉献者。曾经的西双版纳知青陈凯歌,这次让田壮壮背负了他的青年情结。江珊饰演的李婶抱怨这两熊孩子把家里饺子吃得一点不剩,老李回答,“当年上哪牧民那儿不是这么吃的?“就这么简单的一问一答,让老李无私奉献的行为扎下了逻辑基础,可惜又限于短片篇幅而不能展开。

对比宁浩和徐峥巧妙控制观众泪点笑点的生活小品、薛晓璐和文牧野展现大事件直接参与者的生活状态、张一白擅长的朦胧爱情状态,以及管虎惊心动魄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作为《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的陈凯歌,确实给自己选择了个并不大适合短片的难题。20来分钟的长度,要把老李的逻辑行为陈述合理,把问题少年的巨大转变说得让人信服,实在不易。或许只能寄望于观众相信一瞬间改变命运的奇迹。

不一直跟着当事人,是很难见证这样瞬间改变之奇迹的。电影中,兄弟俩在老李的带领和瞩目下,骑上骏马,追赶流星,欢迎宇航员“回家“,也迎头赶上偏远贫困地区失去的时代,并大步迈入高精科技的未来。而我们这次短暂的怒江访学支教中,我不确信能不能通过对外面世界大海大山、神奇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展示,让某个孩子从内心深处瞬间激发改变命运的冲动。确实,我把手机里存着的少部分旅行照片放到电教屏上,最激发”哇“声的,是冲浪的大海、滑雪的深山,以及澳洲的考拉和袋鼠。

全民记忆里的历史瞬间,大多只是新闻素材中英雄人物的高光时刻,而与这些瞬间迎头相撞、乃至改变命运的微小个体,或许就该是《白昼流星》里兄弟俩这样的孩子吧。自然的,我非常希望暂时被共和国飞速发展甩在背后的怒江深山,也能有见证“白昼流星“、加速追赶时代的孩子。

 4 ) 聚焦无名者,与预期截然不同

在《我和我的祖国》立项之初,我对它并不期待。毕竟在观影经验里,主旋律献礼片的规制、宏大事件的重现、多个故事组接的模式,让人不禁会产生“枯燥”、“假大空”的预期。

直到看完后走出影厅,我才长吁一口气。必须承认:这部电影和我的预期截然不同,是一部精致、有趣且不乏动人之处的作品。

电影对建国70年历程中的7大“核心现场”,进行了别致的拆解。每段故事,都没有选择以宏大的角度去进行“硬输出”,而是采取平民化的视角,聚焦每场事件背后默默无闻的平凡者。

目前看来,它将成为今年国庆档的最大赢家。

下面依次来聊聊自己对每段故事的印象:

《前夜》/管虎

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前夜。那一夜,全中国可能没有人比林治远(黄渤饰)还要更加“兵荒马乱”。

在典礼前一天的检查会上,所有团队众口一词:“万无一失”。只有他艰难地开口:“电动升旗,不敢确保万无一失。”

林治远是负责开国大典电动升旗的工程师,但当时的中国在科技上并不发达。一个电动装置,也是足以令所有人紧张的技术难题——中国此前从来没有电动升旗装置,没有经过反复的实验,谁能保证一定成功?

时间紧迫,只能临阵磨枪,进行“土法试验”。而接下去的一夜,还有着更突发的事件等着他,只有“过五关斩六将”、“铤而走险”这样的词,才足以形容这一夜的惊险

客观而言,《前夜》是七个故事中,拍摄难度、导演技巧和演员表现上最佳的作品。如果要在其中评选“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非管虎和黄渤不可。但个人旨趣上,它在核心创意上稍显保守,这是有些可惜的。

这段故事的题眼,是片中至关重要的阻断器。虽然它只是一颗小小的金属球,在整个规模空前的开国大典上并不起眼;但如果它出了问题,那么五星红旗就无法稳当地停住,有被顶飞的风险。这颗小球,其实就喻指开国大典背后,在各个环节里付出努力的每个人。

导演管虎一直擅于描绘极端情境下被逼到绝境的人物,如何爆发出自己的潜能和毅力。《前夜》是他擅长的题材,再加上黄渤看似外露、实则饱满稳当的表演。整个故事在完成度和情感表达上,是不出意料的高分。

《相遇》/张一白

没想到,七段故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张一白导演的《相遇》。

《相遇》的事件背景是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张一白却选择将目光聚焦于一对被命运捉弄的恋人,可谓极为微观的视角。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背诵这件事情的历史意义,却从没想过这件事背后的个体印痕

张译饰演的高远,是参与原子弹研发项目的科研人员。在一场实验室意外中,他不幸因核辐射而身染重病,渐渐发展为不治之症,随时都有去世的可能。10月16日当天,他偷溜出医院,坐上一辆公交车,却偶遇了自己三年来都未曾联系的女友。

他们是一对恋人,此时却不能相认——不仅因为小伙子是参加原子弹研发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保密自己的身份;更因为自己时日不多,唯有隐瞒才是最好的选择。一个口罩,遮住了一腔不能言说的委屈和遗憾。

虽然命题是“原子弹爆炸”,但这个故事却巧妙地转移了“主战场”,塑造出了一场“身不在场的原子弹爆炸”。80%的情境,都在这辆不断向前、熙熙攘攘的公交车上展开,而宏大事件则隔着车窗喧闹着。

在一个长镜头中,全程只有任素汐饰演的女生开口诉说往事,从初见到情深的点点滴滴;而一旁的张译只能用眼神演戏,却演出了契阔之际的悲情。

《相遇》中有两幕令人印象深刻:一幕在开头,高远被高压水枪冲洗,血缓缓地从他的口罩中晕染而出;另一幕在结尾,两人在汹涌的人潮中被冲散,高远摘下口罩,对视的一笑成为了他们的最后一面。

这两幕令人不禁思考:我们为什么会对历史上的宏大事件产生感动

我们的感动,并不来自于集体的光辉成就,那是一种矫揉造作;而是来自于“另一种版本”的历史现场——就如同这个故事一般,是无名者的默默隐忍,是所要经受的“身不由己”的痛苦,是不得不错过的遗憾。

《夺冠》/徐峥

客观而言,《夺冠》在各个层面的指标上,并不是七段故事中最好的,但它却是个人最喜欢的

冬冬,一个上海石库门街坊里正过着暑假的小男孩。他是这条街里电工的儿子,上得了屋顶,修得了天线。那年的8月8日,整个街坊都指望靠他来看女排决赛的实况转播——电视信号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为了接收信号,冬冬只能一直换着角度待在阳台上。

可实际上,情窦初开的他此刻还为另一件“人生大事”焦躁着。自己暗恋已久的女孩小美,今天就要移居国外,很可能再也不回来了。眼看着她就要被带去机场,冬冬陷入了两难的“夏日大作战”。

徐峥用一场小孩之间的“怦然心动”来切入“女排夺冠”这一历史事件,是非常可爱且浪漫的。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东东就带着他小时候的影子。

某种意义上,这种处理方式其实和张一白的《相遇》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选择把镜头放在距离事件现场非常遥远的“不在场位置”,细微地切入其中。只不过《相遇》是悲剧,而《夺冠》则是喜剧。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不仅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市井还原得很到位,而且在风格上也很大程度地致敬了上世纪的沪语喜剧,诸如谢晋的《大李小李和老李》。

《回归》/薛晓璐

《回归》相对而言是较为保守、不够出彩的一段故事,因为整个主线情节都必须围绕香港回归当晚的庆典做文章,没办法“出奇制胜”。不过,它的核心概念还是抓得挺好的,那就是“时间”

“我们已经等了154年了,不能再多等一秒了”,仪式总指挥与仪仗队升旗手(杜江饰)的这条线,聚焦的是“国家的时间”

意外来到香港的小钟表铺老板(任达华饰),被执勤队队长(惠英红饰)所救治,并组建家庭。这条线索,指向的是对故土的思恋、对人的感恩、对工作的负责,是“情感的时间”

几条线索,指向的都是同一个瞬间的“必须准时”,那就是1997年7月1日的零点零分零秒。薛晓璐导演重点抓出了这个细节,然后再进行扩散,让叙事线索间产生关系。

此外,惠英红与任达华在非常有限的戏份空间里,演出了人物的前史和真实的烟火气,算是其中最大的亮点。

《北京你好》/宁浩

宁浩拍《北京你好》这般充满京味的喜剧,的确再合适不过。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葛优饰),离婚后与家人形同陌路。在抽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门票之后,他想借此机会与儿子缓和关系。

但是,在这份大礼未送出之前,他仍旧时时刻刻不忘暴露本性,换着法地到处显摆。每个他见到的人,都要被他的炫耀洗礼一番。不料,意外发生,这张票开启了它的“奇遇”。

《北京你好》在喜剧背后,又有着宁浩一贯悲欢交融的底色——我们要记住2008年的奥运会,却也不能忘记同一年的汶川地震所带来的伤痛。

在满地鸡毛的现实世界里,这个失落却又常常打了鸡血的北京中年男人,心中也有意想不到的温情角落

《白昼流星》/陈凯歌

《白昼流星》的摄影与调度维持在水准线上,但叙事逻辑有些问题,有点可惜。

以“草原传说”作为基点的这则故事,包含着寓言感:传说中,若能在白昼看到流星,贫瘠的大地就会变成绿洲;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于贫困的草原牧民而言,就是一串带来希望的“白昼流星”。

不可否认,它的立意出色。将“新农村扶贫”和“航天航空事业”两件大事糅在一起,构成了互为牵引力的关系——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航天科技发展与扶贫,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也存在着关系。

《护航》/文牧野

最后一段故事《护航》,由文牧野执导,算是收了个不错的尾。

《护航》聚焦阅兵式上的“后备飞行员”的故事。她不能正式上台的理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只有最优秀、最全能的飞行员,才能做到最完美的替补,成为飞行表演的最大保障。身为队长的她,只能成为后备的人选。

每一个幕后不能上场的平凡者,她们的人生故事都值得被挖掘、被书写。文牧野显著的强项在于,他对人物的塑造与情感处理是细腻的。

《护航》通过飞行时不断偶发的主体回忆,来打捞、回溯这位女飞行员的心路历程——从孩童到少年时光,再到成长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类挫折。她要打败性别观念的禁锢,要在无法兼顾爱情与事业这件事上做出抉择。这些回忆连同“护航飞行”的主线,塑造起了鲜活的形象。

七个故事、七种鲜明的风格,却没有造成“互不兼容”的情况。原因在于,它们都是书写历史横截面背后的小人物。

这也是《我和我的祖国》让人感到欣慰的地方。每个故事,都选择将重心放在“我”和“我的”,放在默默无闻却又举足轻重的无名者身上,放在大事件幕布背后的那些细微角落,然后再是“祖国”。

真正的历史,蛰伏于平民的日常之中。“祖国”这个观念在此时显得既抽象、又具体,在平民化的叙事逻辑里,最终渐渐生发为实际的关切。

从这一层面而言,我们不难发现《我和我的祖国》的优点——它并非是传统印象中,那类老套、刻板的“假大空”式的表达;而是一部充满细节、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作品。

 5 ) 性感葛优,在线发牌

上周看完《星际探索》,一出影厅发现旁边就挂着本片的海报,写着十月一号上映。当时先是诧异了一下,因为直觉上这种主旋律的似乎不太容易出口,再一想又觉得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就跟美国人拍给自己爽的《独立日》照样卖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是一个道理。

“拼盘式电影”听上去好像总感觉低人一等,大概是因为前几年情人节档的一些比较鸡肋的拼盘式爱情片造成的审美疲劳,按揪拉哔哔老师在这方面功不可没。我对“拼盘式电影”其实还挺有感情的。年轻时没见过什么世面,看过一部名叫《命运呼叫转移》的拼盘式电影,感觉还不错,主要是里面徐峥和葛优分别领衔主演的两段比较不错。而这两位光头大佬也出现在了本片当中。

原以为本片会像大爷三部曲一样捂住评分不让人说话,那样的话我当然不会去看。没想到本片不仅有评分,而且分数还不低,祖国七十年华诞,正好赶上周二电影票打折,下班之后顺理成章地就把本片看掉了。只要是国内的爆款,在这边都是一座难求。之前的《唐人街探案2》《流浪地球》还有本片,都差点没抢到票。

避开宏大叙事,着眼于贴近生活的小人物谋求观众的共鸣,这是本片做得最成功的一点。过去的献礼片总是把主角神化,把人拍得不像人。其实只要老老实实说人话,真诚地跟观众交流,大家都会买账。扣一星主要是因为七个故事彼此关联性不强。前年的《无问西东》我虽然不喜欢,但是哪怕硬拧,也拧成一条主线了。还有本片主演之一刘昊然的大银幕处女作《北爱》,虽然有时间线错误,但是导演试图整合几个小故事的同时还玩点叙述诡计的尝试也值得肯定。有人会说我举的这俩反例都是一个导演执导的拼盘式电影,比较容易整合。那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前年的香港电影《树大招风》,跟本片一样,也用到了香港回归的资料片段。那部电影是三个导演互相独立拍了三个故事,照样也整合起来了。

给七个短篇排座次,这几乎已经成了本片观后的固定仪式,我也不能免俗。从这篇东西的标题就能看出来,我最喜欢的是《北京你好》。剩下六段我的喜爱程度是《前夜》>《夺冠》>《白昼流星》>《护航》>《回归》>《相遇》。接下来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挨个简单说说。

1、《前夜》

有着非常完整的起承转合,是所有七个故事里,最有潜力拓展成长片的。黄渤一露脸,观众就开始笑。类似的哄堂大笑,接下来还出现过三次,分别是葛优、郭京飞和雷佳音登场的时候。按照这个标准衡量,最后一个故事应该是笑点最密集的,因为它笑星最密集。

《前夜》结尾处刻意做旧,让黄渤扮演的主人公林治远走进历史资料片,与伟人同框。这种处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阿甘正传》。其实黄渤成为百亿影帝之前,演过一部名叫《蛋炒饭》的电影,当时被批评为对《阿甘正传》的拙劣模仿。有了这一次的高配模仿版,大概他可以释怀了。

2、《相遇》

我一直觉得张一白导演是跟郭敬明导演处在一个水平的,所以本片最早公布导演七人组里还有这一位的时候,我就有不祥的预感。因为这一次是相对严肃的题材,所以张一白导演终于洗掉了他执导和监制的国产青春片那股油腻的感觉。然而整段故事大部分有效信息都是任素汐念出来的,还是显得太过粗劣。这一段结尾还接了一点女排的新闻,一开始我以为是要跟下一段故事联动,结果看到后面发现也没什么关系。

其实硬要联动也是联得上的——受到辐射的张译基因突变,成为超级士兵,被送往非洲执行撤侨任务,与他搭档的是香港回归仪式的升旗手。或者张译为了根治核辐射后遗症,远赴喜马拉雅山寻访至尊法师,途中遇到了来自战狼中队的吴京,而后者之所以也来爬山,是因为他们家电视天线太烂,所以他想找到全世界海拔最高、电视信号最好的顶点来观看女排决赛。

3、《夺冠》

张无忌啊张无忌,虽然你换了短发和短裤,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你。就算是已经过去了700多年,你还是一样骚,看到正妹就想撩。

没想到的是,无忌长大以后就成了吴京。其实整个故事在小男孩扑在爸爸怀里哭那里结束就挺好。30年后这一段加得略显突兀,可能也是时长导致的。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如果没有这个大团圆结局,整个这一段故事就显得政治不正确了——大人们为了集体荣誉陷入狂热,迫使小男孩放弃萌芽中的爱情。所以他必须跟初恋情人久别重逢,而且必须又适逢女排夺冠。

不知道徐峥导演是幸运还是不幸,电影上映时,现实当中的中国女排正好创下11连胜的惊人战绩。这一方面让这段故事变得更加应景,却同时也让这段故事中呈现的昔日辉煌显得不那么稀罕了——因为以现在女排的状态,似乎打破记录再创辉煌是分分钟的事。

4、《回归》

线索松散,故事仓促,主角模糊,但最致命的是——这一段跟《前夜》撞梗了,二者的关系有点像《黑凤凰》和《惊奇队长》。如果不是有这个特殊情况存在,我是相信薛晓璐导演有能力拍好的。

5、《北京你好》

最好的导演碰上了最好的演员。宁浩只是不想重复自己而已,如果他想,他可以一直不停地拍这种讲述小人物的小成本喜剧片,让其他拍喜剧片的同行无路可走。

我一直是个很麻木的人。当年地震发生时,身边很多人一看新闻就哭了,但我做不到。我看着死亡人数不断升高,也只觉得那是一串数字而已。后来接触到一些地震亲历者的事迹,我会为这某一个个体落泪。人,尤其是像我这样麻木、迟钝的人,是特别需要故事的。故事帮助我们更容易地理解他人的感受。

感谢像宁浩这样的导演,他讲的故事让我有机会像个正常人一样发自真心地为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灾难感到伤心,而同时他又用他的幽默感去帮我遮掩这种伤心,使我这样一个死要面子的大老爷们不至于在乱哄哄的影厅里表现得过于失态。

另外,看本片时我才意识到,宁浩真的挺喜欢动物的,特别是狗——从《疯狂的石头》里差点被道哥微波了的小狗,到《心花路放》里的果汁,这次干脆让主角前妻开了一家宠物店,满屋子都是狗。

6、《白昼流星》

宁浩最大的本事就是会讲故事,而陈凯歌导演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讲故事。所以这次他非常机智地选择套用《悲惨世界》的经典文本去装载他要表达的主题。故事的问题解决了,他就专心搞他的浪漫就行了。最后骑马那一段,我一开始以为是马屁股会喷火。马蹄踏得沙尘飞扬的效果确实拍得足够酷炫。

刘昊然蓄须之后感觉颜值明显提升了,期待有朝一日他能演陆小凤。田壮壮问他名字时,他一个战术后仰,接着邪魅一笑,矢口否认,我还以为他要说:其实我的名字不是满什么勒,而是阿苏勒。

7、《护航》

比较平淡的一个故事,不过至少比《惊奇队长》强,只可惜宋佳没有猫。

拍阅兵,类似于上面提到的女排夺冠,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论怎么拍,也不如真的阅兵震撼。

前夫哥雷佳音再次实力抢镜,他扮演女主角的前男友,真的无愧于前夫哥这个绰号。两人散伙饭上有句台词“你天天在外面开飞机”,说完之后前夫哥顿了顿,我猜后面应该还有半句是“我天天在家里[哔]飞机”。

惊奇队长是漫威电影宇宙的关键人物,而宋佳应该会是马伯庸电影宇宙的关键人物——毕竟她的前男友是张小敬,而成天跟她眉来眼去的男同事则是司马懿。

影片第一段《前夜》结束,就有不少人鼓掌,全片放完更是掌声雷动。七十年的历程确实成绩斐然,不过看看满场玩手机、屏摄的同胞们,就不禁感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

 6 ) 前夜中的材料学问题

我觉得要提高这个挡停系统的强度,除了把铁升级成钢这么复杂的操作,在情急之下为什么不直接做个直径更大的球来提升强度?

而且目测这个球的大小,强度薄弱的好像不是球本身,而是与旗杆连接的部分焊接面积有点小啊?

然后又突然想到做一个挡停,为什么要选择球型,不怕旗杆戳上来的时候往两边跑吗,至少做个带凹面的,或者直接平板也比球型好啊?

 短评

《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位导演各执一环、按年代事件串接,虽风格各异但共成一色,十分特别。与前几个故事或昂扬或细腻或幽默不同,由陈凯歌执导、第六个亮相的《白昼流星》则大气、温暖。“李叔”于荒漠戈壁的坚守,沃德乐兄弟的迷途知返,都在陈凯歌娴熟老练的转切对接、铺垫推进中,化作沁心的感动。而故事的暖又与雄浑壮美的画面相映衬,佐证了陈凯歌的把控功力。

9分钟前
  • 昆仑有人衣青衣
  • 推荐

徐峥胜出。陈凯歌是作为总导演自告奋勇地拿了最烂的那个本子吗?

12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几个人一起看,前面排名无所谓,最差大家都很一致——白昼流星 因此扣了一星

14分钟前
  • _
  • 推荐

这才是主旋律电影正确的打开方式啊,没有一味强调家国情怀,几乎都是以普通人,小人物视角去切入,共鸣感和好看程度一下就上来了。戏剧化夸张也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有“假大空”之感。而且比较难得的是,虽然风格各异,作为故事合集却都维持在了水准之上,最喜欢的是徐峥导演的《夺冠》,明快又充满童趣。

19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7场“最后一分钟营救”,比的就是怎么去做这个最后一分钟营救。7部评分及个人喜好排序:管虎(4)>徐铮(4)>宁浩(3)>张一白(3)>薛晓璐(2)>文牧野(2)>陈凯歌(1,或者X)。管虎开场调子定的太高后面真的不太好追……要数管虎那段最讲究,细节、方言等等都不错(王千源逆人潮而出的那个长运动镜头相当打动人)。徐铮再次搞了一个父子之家的故事,视听和调度还都蛮有想法(这段其实相当值得分析)。宁浩那段可信度实在打折扣,否则可能还会更好。张一白虽然有两段极为精彩的电影化调度(两人在公车里坐下后车外环境,以及cue[青春之歌]的人潮),但无奈整体温吞且群演实在是有点呵呵。其余几部,薛晓璐拍得比较散乱(其实和第一段可以形成复调啊!),文牧野拍得油腻,至于凯爷,真的不知道编这么个故事要干什么……

2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旗杆上升起的不是一块红布,报纸上登载的不是一个名字,电视外错过了情窦,鸟巢里交换了运气。秒针精确了百年的等待,流星划破了回乡的急迫。女排夺冠终结了我最短的暗恋,核弹爆破公开了你最长的沉默。奥运开幕兑换了我最大的运气,香港回归校准了你最久的思念。每个历史瞬间,都有回忆我们自己记得。

2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陈凯歌凭一己之力把宁浩拉上去的一星又还回去了。

32分钟前
  • 陈妙尝
  • 还行

任务型电影拍成这样可以了,难得的大时代下看到一点小人性,徐峥(居然)最佳,宁浩第二,其他正常发挥,凯歌老师…emmmmm儿子特写拍太多了哈

35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我以前是不怎么感冒献礼片的,这次因为朱一龙的缘故关注了我和我的祖国,才发现我比自己想象中更爱这个国家。这部献礼片的意义,是串联,是纪念,是传承,非常适合全家一起观看。

39分钟前
  • 糖小包
  • 力荐

三星都给徐峥这段。基本就是卡萨布兰卡+繁花,唯一缺陷是冬冬长大后怎么就变成了吴京而不是胡歌。宁浩这段分寸全靠葛优掌控。管虎这是被罚再拍一次旗帜么?张一白浪费了好题材,本可以是柳云龙风筝蒙冤硬挺情节,但演员没有驾驭好,给弄成了话剧。文牧野最大亮点是雷佳音的荤段子。陈凯歌就又是虚头巴脑的玩意。薛晓璐零蛋。

42分钟前
  • LOOK
  • 还行

《北京你好》最佳。宁浩竟然能把北京奥运会如此盛大的赛事拍得那么接地气,而且笑中带泪。以一张奥运会门票为线索,巧妙串起2008年另一件事。表面上是喜剧,内核其实是悲剧,笑着笑着就哭了。《前夜》次之。当他们以为没有人理他们的时候,结果所有人都尽了绵薄之力,从烟斗到勺子,从铁锤到长命锁,瞬间泪崩。《夺冠》和《北京你好》类似,都是透过老百姓的视角反映大时代大事件,主角不是伟人,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最能让人共鸣。《白昼流星》借助航天探讨贫富差距。这个年代人类已经能进入太空,也有的人还看不起病、买不起衣服。扶贫不仅仅在于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和思想的扶贫。白昼流星不是流星,也不是宇宙飞船,而是那些带领他人前行的人——探索宇宙的宇航员,又或者是让小孩见识到世界广阔的老者。

4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谁能想到呢?这可能是国庆档最好看的一部。从片头王菲主题曲开始就被渲染,看之前有主旋律的刻板印象,但当故事从一个个小人物的切口开始讲述后,就会忘掉主旋律的影子,进入这些故事。2个半小时不嫌长,7个故事亲身经历后面4个,喜欢程度按:徐峥的《夺冠》>宁浩的《北京你好》>张一白的《相遇》>管虎的《前夜》>文牧野的《护航》>陈凯歌的《白昼流星》>薛晓璐的《回归》。爬上房顶的求助张罗、陈旧的《青春之歌》、屋顶上的天线超人、一秒也不能等的东方之珠、萨马兰奇送的奥运门票、回乡的人和没能实现的飞行…每一个无名的“我”都是历史书里看不到的,有笑有泪,原来我们就是这样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生活。

4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最喜欢女排那个故事,小演员太可爱了。 优叔一出现感觉过年了。

48分钟前
  • 米米路亚0815
  • 力荐

宁浩是最好的,葛大爷是完美的。

52分钟前
  • 悠三岁
  • 推荐

这样的电影注定是要带着餐巾纸去的,真的后悔自己是一个00后,感觉大事发生的时候要么自己还不在,要么就是太小了,心境不成熟。还好在我即将步入成年后,能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他深深地教会了我,永远与祖国荣辱同在,远比教科书更加深刻而有力的教法,让我急切的期待着有一天能对前辈说:幸不辱命!

55分钟前
  • 禾子戈兀
  • 力荐

1,剧本稀烂导演喝醉了,但演员都特别在线,故事原型太棒,以致看预告我就哭傻了。2,任素汐的感觉一直狠好,张嘉译真帅啊啊啊啊。切尔诺贝利在前,一喷水就没忍住一句shit。3,男孩太可爱了,相互最棒了。重逢那波没排球就大败笔,现在参半。4,数秒对钟都还好,结果换帽徽那块没绷住又尿了。5,葛大爷的故事太空啦,硬尬,转折也是,像春晚小品。亮点也有,倒数时葛大爷右边的女生脸上是彩虹旗🌈,宁浩呐。6,要是田导没倒地的话,个人会挺爱这个故事的。陈导的儿子真的可以。7,最顺的一个,雷佳音没说的那句应该是“你天天开飞机,我天天打飞机”吧,哈哈哈哈哈。

60分钟前
  • Ston3s
  • 还行

我永远喜欢冬冬!

1小时前
  • 已注销
  • 推荐

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小伙子想对女孩表达爱意,有太多的甜言蜜语可讲,而七个小伙儿一拥而上同时表白,除了“爱爱爱”就听不到别的声音了,慷慨激昂又空洞苍白。

1小时前
  • 安东
  • 较差

第三段那个小男孩太棒了

1小时前
  • Marquez
  • 力荐

管虎5.5分,败笔很多,用倒计时的字幕和黄渤的大量旁白解说加剧了匆忙叙事的流水账感,这个短片还用了最多的明星客串,分散焦点,增加琐碎感。张一白6.5分,故事太简单,完全是靠任素汐的大段独白撑着,任的演技可谓信手拈来。徐峥7.5分,七部中的最佳,最生活气息,最显时代感,最轻松愉快。唯一值得商榷的是寻常弄堂里怎么会抛出那么大一面国旗。薛晓路7分,“一秒都不能少”这个点切得特别好,唯一的不足是任达华的角色设定太刻意,他的那条线也很牵强。宁浩5分,用“奥运”这个命题作文生造的“一件小事”,葛大爷再能演再可乐也遮不住这个故事的空洞。陈凯歌4.5分,把一大一小毫无关联的两件事硬凑到了一起,符合陈一贯的不着调风格。唯一值得夸的是它把故事放在了边陲。文牧野7分,年轻导演拍出了锐气。【南海万达】

1小时前
  • 私享史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