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

爱情片其它2001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安妮·吉拉尔多,伯努瓦·马吉梅尔,苏珊娜·洛塔尔,乌多·萨梅尔,安娜·西加勒维奇,Cornelia Köndgen,Thomas Weinhappel,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Philipp Heiss,William Mang,Rudolf Melichar,Michael Schottenberg,Gabriele Schuchter,迪特尔·贝尔讷,Annemarie Schleinzer,Liliana Nelska,薇薇安·巴奇,杰尔蒂·德拉斯尔,史黛芬妮·迪亚布卓,Noam M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播放地址

 剧照

钢琴教师 剧照 NO.1钢琴教师 剧照 NO.2钢琴教师 剧照 NO.3钢琴教师 剧照 NO.4钢琴教师 剧照 NO.5钢琴教师 剧照 NO.6钢琴教师 剧照 NO.13钢琴教师 剧照 NO.14钢琴教师 剧照 NO.15钢琴教师 剧照 NO.16钢琴教师 剧照 NO.17钢琴教师 剧照 NO.18钢琴教师 剧照 NO.19钢琴教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0:46

详细剧情

  40岁的Erika Kohut(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表面上是一个优雅的钢琴老师,外形独特、气质出众,但对学生却无比严厉。同时她的母亲专制又无理,无休止的折磨令Erika的各种欲望都无法发泄。于是Erika只好躲在厕所用剃刀伤害自己以求快感,嗅着内裤上的味道以发泄欲望,还去租看色情录像带。当18岁英俊冲动的Walter(伯努瓦·马吉梅 Benoît Magimel 饰)闯进她的生活时,一切都改变了。他们互相需索互相慰藉,Erika以为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然而年少的Walter有一日厌倦了这种关系……

 长篇影评

 1 ) 爱之幻象

她看着他轻快的背影远去,把长长的餐刀插入自己的身体,毅然决然。不,不是殉情寻死,是想给此时的痛苦切开一个明晰的出口,让肉体的疼痛暂时覆盖精神的绝望。
她走出剧场的大门,顺着任何方向。
字幕升起,没有音乐,静默的黑暗重重压在我心上。


她40岁,面庞并不漂亮,而是料峭的孤独和清澈的钢琴曲锻造出的那样一种美丽,凛冽,冰冷,傲慢,还有无法限量的被集聚和暗藏的幽深的热情。
他则是任何意义上的英俊。年轻,明亮,生猛,诙谐,温柔。学习工科的他对钢琴有一种说不清的天赋和亲和力。

他们的爱情来的有些突兀,一闻一见下的钟情。毅然决然势不可挡。
没有强调年龄的巨大差距,爱情面前,灵魂的煎熬是平等的。
仿佛一场战斗。
她一边极端轻蔑的拒绝他,一边因为爱的妒忌毁掉一个女孩弹琴的手。
这样残忍的示爱让人触目惊心。

亲情也同样针针见血。相依为命的母亲对40岁的她像对小学生一样的看管,无处不在的电话追踪简直令任何一个正常的人疯狂。她的忍耐终于崩溃,她们对打对骂然后哭泣相拥。
相爱就是要彼此伤害吗?
或许,也只有相爱的人才能伤害到彼此。

她说他已经等待他很久。我疑惑了这算不算爱情。还是一个困于井底的人,等待有人路过扔下一根绳子。
她以她惯常的傲慢和冰冷企图控制他。她认为爱是无条件的满足对方。
她的若即若离和病态索求让他愤怒的后退,他说她有病,让人恶心。但是他仍说爱她,自以为爱她。

童话中的爱丽斯掉进了树洞,下面的地道是如此之长,她向着地心坠落,手舞足蹈但没有任何东西抓的着,她想说话没有人听得见,她的脑海里开始出现种种奇思妙想,如果并没有奇境中的草地等待着接住她,当这样的坠落持续下去,当阳光的画面不注闪现又消失,爱丽斯一定会感到绝望。甚至尝试企图抱住空气。

深夜她哭泣着压住母亲的身体,狂乱的抚摸。
你疯了,疯了。母亲惊恐的喊叫。
她哭了,我知道其实她心里想的是谁,这并不是绝望。
现在还觉得心被撕裂,当看到之前她坐在浴室里,用锋利的刀片划伤自己最柔嫩的地方寻求快感。那种熟练到程式化的动作和若无其事的姿态与肆意流下的鲜血形成了极为惨烈的撞击。绝望的气息由此弥漫。
而此刻,她终于忍受不了孤独和自我的煎熬,正视自己的欲望。她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如此渴求需要另一个人。

对于她的病态,我更愿意理解成某种纯粹的极端的表现。就像曾经一度喜欢的suede的音乐,迷离颓废略带病态的歌声里有一种单纯干净的东西。她也是。请别因为表面的病态扭过头去,做出鄙夷的样子。许多东西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深层次的动因是相通的。就像对幸福的标准不同,对幸福的渴望和感受确是人所共有。在我眼里,她是单纯洁净的。

她渴望受虐,痛楚让人如此清醒的感知自己的存在,那是任何生命事物与外界发生关系中最强硬深刻的一种。她期望有人用此把她从平静到濒临窒息的孤独中拯救出来。
他深夜闯进她的家,终于嫌恶的,狠狠的给了她一拳,又一拳。鲜血淋漓。
你要的是这个吗?这感觉对吗?啊?!
她瘫坐在墙角,哭泣,摇头。
然后,
他终于占有了她,不是拥有。
她被她期待并深爱的人强奸。
肉体扭曲愉悦的时候,灵魂被搁置何处?

她躺在他身下,无声哭泣,不再作任何反抗。
爱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满足的喘息着说。
我曾经那样期待看到,他用年轻的身体炽热明丽的情感救她与无望的坠落中。而当他压在她身上气喘吁吁的说出这句话,我的心凉透了,闭上眼睛。不忍看到她的表情。

爱丽斯继续向下坠落,不再思考和企盼。把自己的身体交给虚无。

都是索取,忘记了给予。
母亲索取女儿的青春填补自己的孤独。
她单纯的索取他的爱和牺牲满足自己。
而他自以为是的爱情很快就变成了占有她的身体以挽回自己被拒绝伤害的自尊。

同样是绝望,《离开拉斯维加斯》尚有真诚的互相温暖,可以清楚的感知爱情的质地。而这里的爱情似乎只是一种幻象。
对于她,也许更是溺水的人乞求的一根稻草?
对于他,吸引或厌恶都发生在顷刻。爱终结于性,忘却比弹响一个音符更轻松。
每个人都丑恶,每个人又都显得那么真诚。
那些赤裸裸的欲望借助爱的光环在阳光下招摇;那些生动而痛苦的灵魂在夜幕低垂时挣扎于绝望的边缘。
展现生活的极至是超越美丑。说不清他和她以及她的母亲是美,是丑,我只知道他们都残缺,渴望爱又不知爱为何物,绝望而真实。
我看到了我们自己。
看到了无数灵魂共有的那一个。


这是一部强劲的电影。力量的散发有内而外,心里的一根弦始终被绷得紧紧的。它把情感与欲望纯粹到残忍的一面表露彻底。炽热而凛冽,冷静并绝望。导演的沉着,演员的表演都无可挑剔。

 2 ) 欲望变形记

《钢琴教师》是一部让我真的看进去了的电影,看到最后仿佛自己已经与女主角Erika合二为一,她的命运时刻揪着我的心。很多人说Erika太过变态,恶心至极,我觉得她的变态合乎情理,带有某种程度的必然。一个女性正常的爱和欲受到长期残忍的禁锢压抑,除了钢琴,她的生活如此苍白无味,强烈的生命热情无法宣泄,抽掉了生活正常的部分预示着必有不正常的事要发生。对于一个性格刚毅、棱角分明的人来说,中间的路被切断了,那就由一个极端直接跳到另一个极端去。长时的沉默往往要接一个火力强劲的爆发,禁欲多年的红衣主教才最知下流之事的诱惑有多么强烈。
有一场戏是Erika在色情录影带店看色情片时从垃圾筒里捡出粘有精液的卫生纸嗅,镜头一直对准她的脸,依然是那么冷峻高贵,一如她在演奏厅里弹钢琴的样子。行为与精神状态如此的不和谐制造出让人心惊的反差效果。Erika的灵魂是矛盾分裂的,人格中的各个部分相互冲突着,相互败坏着。Erika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那些性偏好呢?这真的是她想要的吗?从几处情节中我们可以得到些暗示。比如,Erika在色情录影带店里遇到了自己的一个学生,之后在上课时她表达了对学生去看录像的看法,Erika痛斥学生,说他的行为龌龊下流,这无疑也表达了她自己灰暗的性爱观。她并不认为自己的那些性偏好是好的、正当的,她虽然做着最离经叛道的事情来反对母亲,可母亲的观念对她的影响还是留在了骨子里,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反对自己的另一部分。她否定身体的欲望,可偏偏又只能从自己认为是下流不堪的东西中获得快感。这种爱欲中夹杂着恨、复仇与绝望。她根本不懂得爱欲中也有着温暖的拥抱,有着对伤痕的怜惜,有着灵与肉完美结合的瞬间。她可怕的家庭环境毁了她,某些美好珍贵的东西从她的生命中溜走了,她对它们视而不见,剩下的只是些划伤心灵的欲望表达。
当Erika偷看情侣在汽车中做爱被发现,落荒而逃的狼狈样子是多么令人心酸,她也不过是渴望爱呀,有着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的初始动机,正常的欲望变了形,是她的错吗?把谁放到那种家庭环境下,不会生出些变态的行径?人们都对她的变态行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可谁又意识到她首先是个可怜的受伤者。可不管是非对错,她只有爱的渴望,却已经不懂得如何去爱了,由此引发的悲剧也总要由她这个可怜人来硬生生地扛下。
Walter的出现着实是她生命中的幸事,一个年轻英俊、才华横溢、朝气蓬勃的男孩,不顾一切地爱上了Erika这个年老色衰、严肃刻板的40岁女人,这种吸引完全是赤裸的灵魂对灵魂的吸引,一切外在的、物质性的东西都显得微不足道,让那些世俗之人去在乎吧!在弹奏舒伯特音乐的过程中,两人的相互认识跳过一切表相,直接深入不为人知的灵魂深处,在那里,他们用音符诉说着彼此才懂的语言。这种相遇是不多见的,韶华己逝的Erika终于等来了她灵魂的救赎时刻,可最悲哀的是,Erika己经是个烂掉一半的人,她注定要成为一个离幸福最近,而又要亲手把幸福砸碎的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早就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孕育潜伏着了,只等一个残忍悲壮的爆发。
Erika和Walter接下来的三次性接触我不想详述,总之,看到Walter炽热的爱如何在震惊与屈辱之下被一点一点消磨殆尽,看到Erika那种用超强意志长期维持住了的理性与平静如何一步一步瓦解为彻底地疯狂与绝望,我的内心无比刺痛。最后,在Erika的家中,Walter按照她的要求把她的妈妈锁起来,粗暴地强奸了Erika,在整个强奸过程中,她一直如同一具死尸,空洞麻木的眼神透露着内心的幻灭感。这就是她想要的吗?她如此渴望,却一直没明白她想要的是什么。有朋友曾跟我倾诉他性经历中的困惑,为什么每次都是在强烈欲望驱使下去做,可高潮过后总难免落寞与虚无。性爱不过是大自然为了种族延续的目的而赋予人的错觉?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在高潮过后依然拥有内心的充实富足?
人人皆有欲望,欲望在最初如同混沌,只具有动力,所指却是模糊的,欲望不应被禁止与否定,也做不到真正的被禁,它只会以病态的形式继续存在着。欲望应该有引导和节制,把生命的原动力引向美好的绽放。有如在古典音乐中那样,理性与激情协调地结合在一起,二者并不相互排斥贬低,而是相互需要,理性让激情不至于沦为纯粹动物性的本能行为,赋予性行为以人所特有的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抚慰。同时,生命的激情永远具有终极性意义,不要让理性成为没有目的而高高在上的冰冷之物。
这部电影最引起我思考的一点在于:身处Erika那样不幸的家庭是否一定要让不幸给毁掉?在艰难的境况下欲望扭曲、人格变形是否在劫难逃?人是否一定要屈从于环境与命运的必然?还是内心能够依从另一种属于自由王国的必然?让命运尽可能带给我最强烈的痛苦吧,但你毁不掉我的内在。法国思想家薇依说:“为在不幸中有力量正视不幸,必须有超自然的食粮。”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人性自身并不具有超越的力量,必须依靠摆脱自然规律制约的神性的召唤。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也强调命运可以改变一切,除了德行,而有德的意志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在电影《浮云》中,幸子与Erika一样,是个不幸的女人,至死都没有得到一个接近幸福的机会,但她也至死都没有改变对爱的信念,没有变成一个要为她白白被辜负的一生讨个说法的怨妇。命运如浮云,内心如磐石,她的价值信念不是为了得到相应的幸福作为回报才坚持的,幸子是一位更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的悲剧人物。
而Erika呢?她更让我心疼,她的人格在懵懵懂懂的少年时期就被不知不觉间塑造了,她还没来得及获得那抵制这一切的力量。当影片的最后,Erika拿出尖刀刺向胸口,殷红的鲜血染红衬衫,她的表情还是那样坚毅,身体之痛比起内心之痛又算得了什么。带着满心伤痕,她走进了茫茫夜色,她又能走向何方呢?

 3 ) 裹尸布下的中产阶级母女

      钢琴教师,她内心生活是“复调”式的,充满各种激烈的冲突与悖论,在平静的、不动声色的表达方式之下,隐藏着惊心动魄的分裂扭曲。过早过深地纠结于父亲疯狂的晚年生活,使她敏锐的感受力衍生出对于他人强烈的代入感;内心的老态龙钟与身体感觉的婴儿期相结合,使她像个怪物一样可怜,同时具有让健康人发疯的传染力与非凡才能。
    “复调”式的心声使爱莉卡脱离了与他人的“合奏”,毫无遮掩的单纯的音调零落四散,成为她内心与“死气”搏斗的祭曲。然而,每种音调都是脱离的、暂停的、突然中断的、无法示人的、静默的时刻,它们使女人的空无表现在外——亦如她的面部表情。
    衰朽与腐烂的女人,最其悲哀之处在于,至热至烈之情已经带动不了任何最初的感动;有的只是衰败之中难以抑制的体验。而母亲的意义在于,那是一个注定同她朽在一起的女人,并懂得为她遮起尸体。她们试图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被男人死亡的阴影笼罩,但情感中却存在着过多的“控制不住的素材”——正是这些深深地挫伤了她。被别人挫伤,其创痛大多是外露的;被自己挫伤,则他人总是难以看见——爱莉卡就是这样,一如她的面部表情。
    于佩尔的表演,因精准而无可挑剔。

    爱莉卡的母亲,一个比自己女儿更为彻底、内外统一的中产阶级女性。丈夫的疯狂也许是她内心尊严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于是她的方式是无视其存在,亦无视任何自我的失衡与价值观的疑惑——而女儿成为她挽回尊严、积蓄力量的唯一存在。她的价值观不存在任何抵牾,一切让“有教养”的生活方式变得浑浊的东西都被她坚决排斥——女儿略显入时的衣服,略微晚点的归家,与年轻男子在家中交谈……女儿不断升级的“越轨”行为引起母亲一次次义正词严、歇斯底里的责难。之后,再以“我爱你”结束各种病态的争执。
    与女儿不同,母亲如今并不需要用尽所有力气就能维持内心的平衡,或者说,她的内心已经死亡——她能够帮助女儿塑造出一个完美的、理性的、有魅力的、受人尊敬的钢琴教师形象,但却对女儿的分裂与焦虑无动于衷。“你永远是最优秀的”,“你要懂得控制自己”,“你疯了……你要坚强”……母亲以这样的方式不断将女儿安抚在自己所营造的以裹尸布覆盖的有尊严的幽闭空间。在她心中,这个空间中的一切成熟、优雅,却不知这种成熟与果实的丰满相反,是起皱的、甚至遭到蹂躏的。她以为一切将归于平静(可以猜到,因疯狂而死得毫无尊严的丈夫在她的叙述中维持着完美的形象),而裹尸布外已经血迹殷殷,女儿鲜热的血将她早已风干发黑的血痕浸湿。死亡以衰老、精神崩溃的形式直接进入母女二人的内心生活,逐渐扼杀了她们关于优雅与尊严的一切梦想。
    然而,对于母亲,这一次的灾难相当于一次鞭尸,她愤怒、无助,却不再会感到疼痛。因此,在两个女人一夜的天崩地裂的动荡之后,母亲仍能如平常一样陪伴女儿参加音乐会,并期待着女儿那即将获得无数掌声与Bravo的演奏。
    母亲不会知道,在女儿拿出短刀、扎进胸口,并悄然离场之后,她们的二人世界里又将多一具行尸走肉——爱莉卡的表情在因胸口的痛楚而瞬间抽搐后,很快归入死寂。也许,两个女人的关系将依然微妙,但生活大概会渐渐归入静默罢。

 4 ) 双重人钢琴教师

   
《钢琴教师》是一部令人心悸憾人心魂的电影。由迈克尔·哈内克导演,原作者是诺奖得主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简直是一场接近完美的结合。

年届四十的维也纳钢琴教授艾莉嘉长期与专横的母亲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母亲用爱的名义限制她的自由,不许她晚归不许她买式样稍微出格的衣物,用电话监视她的行踪,一切都在母亲的控制之下。就这样,没有爱情没有男人没有生命的热力,每天一成不变地与母亲就餐甚至同睡一张床,演出时也有母亲陪同。这简直要让人颠狂,她也恼火母亲的无处不在,甚至母女发生过激烈打斗,却仍只能囿于在这个残缺畸形的家。

作为一个社会人,她有符合她高贵职业的淡定与内敛的气质,盘发,着黑、白、灰的衣裳,她的脸几乎没有表情,抿着嘴,头微微昂着,露出长长的颈项。她内心骄傲,睥睨一切,待学生严苛。看上去是个中规中矩的教师,清心寡欲。
而下班后,她会神情自若地去色情录像厅,视男人们打量的眼光不顾。她会捡起别人污秽的纸巾放鼻子底下嗅,同样的面无表情。她会偷 窥情侣做爱,被人发现后仓惶逃走。她会躲在浴室里用刀片自残,然后娴熟自若地冲洗干净血污。她借种种变态行为来渲泻长久压抑的性欲。如果没有学生华德的追求,或许也算找到了自已的方式来平衡身体的欲望。

华特是个健康而精力充沛的年青人,他爱上了艾莉嘉。艾莉嘉越冷漠,他越有征服欲。他点燃了她,打破了她固有的平衡,表面一如止水的她原来有得是毁灭一切的激情。
起先她仍冷漠地拒绝,但华德在演奏会上宽慰她的学生令她妒火中烧,将碎玻璃装进学生的衣袋里,毁了她的手。那一刻华德意识到是她所为,也意识到她其实对他怀有强烈的爱欲。在卫生间找着她时,她替他口交,却不许他渲泻。她控制着他。她开始着有颜色的衣物,柠檬黄、铁锈红令她柔和。然后,她郑而重之的写了封信给华特,她把她最隐密的性幻想全部诉于华特,她说有好几年希望有人重力打她,在母亲的隔壁绑了她,与她粗暴地作爱。在她的理念里,或许这就是爱。然而华特鄙弃了她的病态。陷入泥淖中的她,开始茫然无措,她屈辱地向华特投降,想顺从他的方式,却不能,总是挫败。业已扭曲的她已丧失爱与性的能力。后来屡屡刺激却无法释放的华特,冲进她家以她信上的方式强暴了她。当她幻想成真时,却并没有快感,只有叫人痛不欲生的伤害。华特临走前说:爱情其实算不了什么。爱在此时也消殆已尽吧。只是年青的视爱情为游戏的华特可转眼就忘了她,而在她,是全盘皆输,彻底崩溃。
身心被严重摧残践踏的她仍回到母亲身边,最后只能向一个不断伤害自己的亲人索爱,看着叫人伤心不已。

演奏会再次遇见华特,他仍愉悦而轻松地向她招呼。她脸上尚有淤痕,她转身,抽了刀,向自己的肩部刺去,一朵血花残忍而美丽地盛开。收好刀子,她仍面无表情地向大街上走去。外面黑夜弥漫。

艾莉嘉的扮演者伊沙贝尔的表演当得上震撼人心。她几乎从头到尾面无表情,却能精细地传达出急管繁弦的内心世界。僵硬的手、微微牵动的唇角、眼神的细微变化、局促不安的脸,她的世界一分为二,光明与阴暗,优雅与猥琐,漠然与激情,安宁与喧哗都在这张不表情的脸里。无为胜有为,克制的力量摧枯拉朽。

 5 ) 精神压抑

一位长期受母亲严格看管的中年钢琴女教授,在欲望长期被压抑下性格产生了偏差,年届四十还与母亲同房而卧。在动辄得咎的压力下,渐渐变得无法正常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所以总以严峻的晚娘面孔示人,而内心波涛汹涌,只能藉每天私下看A片或偷窥等变态行径来获得满足。   当她遇上一位年轻英俊的青年学生强力追求时,虽然两人彼此深深吸引,却被性格中的极端因子互相牵绊,导致了互相伤害的恐怖下场,不断挑战观众的接受能力,也彻底粉碎了每一个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丽信念。她把男主角当成挽救自己的最后希望,不仅向他展示她收藏的所有施虐刑具和绳索,并且一股脑把内心世界藉由书信吐露出,但这些尘封已久的肮脏念头吓坏了男主角,年少的他无法猜透出书信意含其实是求救讯号,因此两人的爱情开始逐渐分道扬镳。   无奈的是即使理智上分道扬镳,但欲望仍然不断来纠缠,当女主角后来主动开诚布公自己的过失后,男主角无法忍受诱惑于是重燃爱苗,然而这次短暂复合以一次不愉快的**经验告终。最后精神病传染到了男主角身上,他再也无法忍受女主角反反覆覆的变态行为,似乎总在愚弄他年幼无知,殊不知女主角的一切行径是一个受压抑心灵为寻找解脱的唯一办法,因此误会无可避免的造成了,他决定来到女主角家中,为她实现她心中彻底的欲望,鞭打甚至让她受重伤。她原来只是为寻求欲望的释放管道而已,没想到宣泄的方式过猛,回头却对自己造成了二度身心伤害。   最后女主角身心俱疲的精神渴望报复,让自己一手栽培的女学生右手致残,被发现后,又自伤,我们可以想见不断压抑后爆发、再压抑后更猛烈爆发的无限回圈下去,直到她或者毁灭或者得到救赎的一天。

 6 ) 性之围城

    “艾莉嘉是一个职业钢琴家,于维也纳古典音乐学院当音乐教授,40年来陪伴着妈妈一起生活,多年来没有男朋友,长期禁欲,习惯独自欣赏春宫片,偷窥及自残性器官来宣泄欲念,后来遇上年轻学生华德,更发展一段病态的关系。”

    Isabelle Huppert把艾莉嘉这个角色演绎得相当精确、精彩,影片里给了很多她的脸部特写镜头,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总是她的眼神:时而庄重,时而无助,其实这两种眼神就涵盖了这部电影这个角色的所有。电影里的自虐,变态而畸形的爱情往往是许多观看者最关注的也是最后的结论,逻辑似乎往往会被推到萨德现象上去,但实际似乎并非如此。

    有人说,这世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我觉得这所谓“第三类人”的“女博士”只是一个泛指。以前听说很多有名的人的成功往往是由于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性压抑,想来确实有一定道理。那些正值青春期天天奔自习室从早到晚泡在里面刻苦的,没有正常社交的同学,其实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把学习当做性压抑的释放。据说类似于《钢琴教师》中女主角的这种现象在社会上一些非常成功的人群当中相当普遍,他们不同程度上经历着长期的性压抑导致性取向畸形。

    第一遍电影是可谓完全不知其所云,只是看到了一个十分有才华的女教授,对音乐相当有造诣,相当苛刻,是个完美主义者。但40岁了却还和妈妈睡在一个床上,电影断断续续地反映着她那变态的性取向:到成人用品店的包房里观看色情电影,并在纸篓里取出别的男人用于拭秽的纸巾大力地如同呼吸新鲜空气般地嗅,在露天汽车电影院偷窥青年做爱以及在自家浴室用刀片割伤自己私处等等。直到帅气有才,又充满阳光与活力的男主角出现,电影的“色调”才貌似暖起来了一点,本以为会发展出一段才华惜才华的忘年恋情,没想赶到却迎来一场令人作呕的畸恋。终了,有些感触,但毫无头绪,也没体验到所谓的震撼,对整个电影各个镜头的用意完全没有方向,除了脸部特写的那双眼神……

    于是乎再看了一遍,却发现了许多,或许只是我个人的揣测。影片单从钢琴教师艾莉嘉来看,从两个方面讲述了这样一个特殊人的两个方面的寻求解脱。

    一个是精神理智方面的,最明显的场景是练琴房,当她聆听自己的学生弹奏着她钟爱的古典音乐钢琴奏曲的时候,她喜欢倚在窗边眺望,循着音乐的思路望着窗外,昭示着她的渴望,渴望脱离一定的空间,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暗含了她的“囚笼”。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像在冰球赛馆那次偷情失败后她冲出库房,冲进外面的世界等等。另一个是感性肉欲方面的,是通过展现她变态的性取向来表现她寻求解脱。在遇到男主角之后,她想控制他,让他按照自己的构想中的游戏去命令他。她诱惑他,却又故意不给与他满足,直到最后男主角华德厌倦了这种病态的虐恋,对她的崇拜、欣赏与爱情被一次又一次的令人作呕的病态行为所打击殆尽后,他决定报复,用她自己“渴望”的手段报复她,虐待了她,强奸了她。在最后影片音乐会开场之前进场时,面对这位钢琴教师的殷切盼望,却只是如同泛泛之交般匆匆给了她一个十分礼貌的微笑,伤透了已经爱上华德的钢琴教师的心。她拿起刀,狠狠地刺进自己的身体,却十分平静,身体已经麻木了,精神同样,如同行尸走肉般已经僵死了。这一切都源于长期母亲严格得病态的管教,社会对于这种优秀的特殊人群的封闭与他们的自我封闭,导致了艾莉嘉根本不懂得爱情,40岁了没办法获得一场真正的爱情,一切经验只能从成人用品店中重口味的色情商品中获得。在遇到男主角之后,仿佛遇见了她牢笼外的阳光,她一直在琴房窗边眺望的阳光。她很想留住他却不知道如何适当地表达,居然写信要求男主角性虐待她。华德太年轻了,根本无法理解她的这种行为是她企求他帮助自己寻求自我解脱的信号。40年没有爱与性的滋润,似乎身体失去了知觉,甚至需要用刀片割裂自己的私处来释放自己,来向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

    电影描写的当然是社会上这类特殊人群,但似乎却又紧紧叩问我们每一个人。影片的最后一个画面其实十分像一排重重的“栅栏”,艾莉嘉她推开一道门,又推开一道门,又推开一道门,终于来到了“外面”,却又走入了一个新的“栅栏”……好似在问我们的主人公能否逃走,又似在问我们自己是否能逃走……让我想起了《围城》……

 短评

男主角像方力申气质的吴奇隆。

4分钟前
  • 飞天PP猪
  • 推荐

哈内克代表作,2001戛纳评审团大奖。极度压抑的情欲与扭曲的施虐-受虐情结,家庭与社会权力关系中的控制与反控制。于佩尔内敛而扎实的演技让人不寒而栗。母女间的畸形关系总令我想起[魔女嘉莉]。灰白冰冷色调,长镜头中的性爱与虐待戏(厕所,两场自残,碎杯,强暴),框中框与囚禁构图。(8.5/10)

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哈内克折磨观众的功夫确实是一流,所有情色场面的长镜头都让人脑门充血目不忍视。压抑下的变态或许大家见得也多了,但这个确实相当⋯⋯于佩尔的演技让人折服!一出场就充满了绝望的气息。。。片头片尾很喜欢

1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Isabelle Huppert真是一個強到可怕的演員

14分钟前
  • 裘笛
  • 力荐

她根本不懂得爱也不懂得性,甚至连生活也不会,在母亲的过度钳制和“隔离”之下,她成了一个无法接受伤害的女人。在经历过一次伤害之后,便觉得世界已经坍塌,于是她选择了死亡。过度压抑后是情绪的爆发,而结局却是内心的崩溃。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这类蛋疼扭曲又变态的伦理片真是法国电影永恒的主题,并没有太出彩,我也烦躁地不想去理解他藏在这个故事下面的都是些啥。这个导演在八年后拍出了白丝带,从各种方面说都是巨大的进步。

23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还行

不在压抑中恋爱就在压抑中变态。

25分钟前
  • 秋熙
  • 推荐

“就算我有感情,也绝对战胜不了我的理智。”艾丽卡最终却败给了自己的感情,也道出了这个社会的男权主导地位。哈内克的镜头总是很扎实,电影里多次出现的门也颇有象征意义。更是从此喜欢上舒伯特。

28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神經病!

32分钟前
  • Griet
  • 还行

很早之前看过一遍竟然都没有了印象。哈内克的慢节奏拍“多样化”的性爱还是挺合适的,与紧凑的燃烧的激情相反,在有空隙的tempo中才能流出真实的性爱。只是觉得故事放在德国(至少是德语区)更合适,不知道为什么改编成了法国,是因为女演员么?我还是不太能相信法国人会如此压抑。

36分钟前
  • Spring
  • 推荐

我真是腻了这种把主角设定为生长在残缺家庭,不懂自我救赎而扭曲了人格的电影。

37分钟前
  • A-sun*
  • 还行

x

42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较差

以前非常喜欢的片子。我喜欢它有力度有痛苦有不可言说的欲望与被亲手毁灭的爱情。

44分钟前
  • 2013
  • 推荐

所以我说嘛,搞艺术的文艺女青年,口味最重了。

49分钟前
  • 小艺
  • 推荐

被强暴时,钢琴教师像一具死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钢琴教师的变态,而是在一个男人的心中,一个女人的地位如何从女神沦落到娼妇、玩物的整个过程。这一点同《十诫》中的第6集异曲同工,但其实后者稍嫌做作,而《钢琴教师》则太现实。演员的表演入木三分

54分钟前
  • 白绳
  • 力荐

刻骨孤寂

59分钟前
  • 耳朵。
  • 力荐

压抑导致扭曲,扭曲引发变态

6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再不要看第二遍。

1小时前
  • 眠去
  • 还行

于佩尔演技的巅峰之作。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每一部作品都在证明哈内克是真变态,而且是比拉斯冯提尔更高级的变态。前半部看到自己,后半部自叹弗如,毕竟人家为人师婊,出人意婊但依然婊里如一。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