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与雨声

剧情片日本2017

主演:森田想,田中怜子,田中伟登,青木柚,红甘,户冢丈太郎,若杉实森,门井一将

导演:松居大悟

 剧照

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1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2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3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4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5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6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13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14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15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16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17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18冰淇淋与雨声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4-06-14 16:33

详细剧情

  以“电影与舞台剧”的青春群像物语~松居大悟穿梭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华丽映像。之前与松居大悟合作过的音乐组合MOROHA将担任本片音乐制作,而时尚设计师KEISUKEYOSHIDA也将做为“衣装设计”首度参加电影制作。  本片入围了今年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日本映画・一种关注单元,2018年春公映。

 长篇影评

 1 ) 要是疼,你就哎哟一声

松居大悟_冰淇淋与雨声_2017

6.7

情绪上真是没什么说服力,青春题材经常这样。

时间提示、画幅切换、镜内蒙太奇、配乐旁白的入场共同作用出一个戏里戏外时间空间边界不明的叙事概念,可以说非常新鲜,可这些在前十几分钟吓到了我的一切形式都在后来逐渐疲软。某种程度上它从头到尾都带来了快感,这是场面调度的功劳,尤其是吉他念白组固定频率的出现,有张有弛,爆发和沉寂分布得很平衡。有些电影会很像音乐,这部就是其中之一。它未必是那些听完之后让你怔在原地很久的音乐(当然有这种音乐),而是在过程中会前摇后摆的那些(当然也有这种)。

剧情的设计呢,跟不上这种出色的节奏。虚浮的台词听得我面红耳赤,和重新看高中时日记的感受类似——我倒不会反感这种对着空气挥拳般的尴尬,也理解少女少年不分虚实地疼痛。这群年轻人对于差不多的梦想有各异和持续变化的态度,热情啊,偏执啊,绝望啊,释然啊,空虚啊,或表达自己的无法理解或接受,最后又可以抱着明知不可达成也要做的觉悟。主创在电影开始的会议上说了,青春期疼痛嘛,待会儿要是疼麻烦你就“哎哟”一声,全面而具体可不够精准,情绪转变的动机和表现形式都十分潦草。倘若每个角色都要如地铁上的醉汉一样吐露心声,谁愿意听呢?她们抱怨了,“所有人都无聊,包括你,大多数时间也无聊”,我对本片也有相同的困惑,哪怕到剧场后鼓点更加密集,天旋地转,也只加剧了我的困惑。既然这个小镇没劲,为什么不去别的镇呢?我就是这么问我自己的。

 2 ) 关于形式构成产生的张力与Bug

看后才知其噱头是一镜到底...但影响不大, 结构形式本身才是此片精髓——正是冰淇淋和雨声这两个元素所抛出的边界问题:哪些是电影真实?怎么把观众现实A、电影现实B、电影中的舞台剧剧情C混合起来,让电影游离于真假之间?

第一步使用真实故事作为背景(确有一组取消演出的青少年/宣传噱头?)及一部来自Simon Stephens的好话剧Morning,使用演员的真实名字、导演的出镜带来一定程度纪录片的效果;加上一镜到底来强调真实感、让排练穿插在B现实中(顺便讲完C剧本故事并以此映衬B时空的青春情绪)、让旁白般的配乐表演适时出现在B与C时空中并时不时对A发言;最后用话剧Morning即C时空的节奏和情绪置换B的,完成对A观众的情绪控制。放在建筑学视角而言,就是一部拥有所谓“现象学透明性”且颇有构成主义色彩的电影,也可以说是赋格的思维,其一切组织的核心都是构成,通过不同层面的构成带来情绪节奏的张力,内容的表达则可遇不可求(于这部电影就是无关紧要了),正如导演开头就借自己口告诉观众“故事情节没那么重要”。

就此方面而言,电影是相当成功的。然而一切美好的所谓“中间状态”的模糊都被哪天熬夜熬抽了脑子的导演给用画蛇添足的遮幅给大大减弱了…关于中间状态还有一点,此片one cut下的转场的时间是跳跃式的,一方面竟意外带来B时空层面很不错的角色情绪的连续性,但同时又有种蒙太奇感——于是就此而言中间性有点Dilemma了:为强调真实性而一镜到底,但时间跳跃带来蒙太奇的感受,又减弱了那为一镜到底而努力的意义…总之一镜到底的宣传效果大于电影意义,不过谁不想点亮稀有成就“one cut导演”呢。

电影对Simon Stephens 的Morning的改编就保留原作的意义而言相当成功,几可说是同人作了;但并不符合电影改编的目的。原剧本简介如下,翻谷歌前两页,唯莱比锡剧场的介绍最佳:

„Nichts wird irgendwas ändern.“ Als Teenager in einer durchschnittlichen Vorstadt, die Mutter krank, der kleine Bruder nervig, die beste Freundin zieht weg — die Lage erscheint ihr aussichtslos. Alles ist scheiße. Was sie innerlich zum Kochen bringt, dringt in stichelnden Provokationen an die Oberfläche. Aber die Außenwelt reagiert kaum. Es scheint die gewöhnliche Rebellion eines Teenagers bis Stephanie eine letzte Grenze überschreitet. Ohne erkennbares Kalkül, beinahe mühelos tut sie, was nicht ohne Reaktion bleiben kann.
随手谷歌,无校对:"Nothing will change anything." As a teenager in an average suburb, her mother is ill, her little brother is annoying, her best friend is moving away - the situation seems hopeless to her. Everything sucks. What makes her boil inside comes to the surface in teasing provocations. But the outside world hardly reacts. It seems like an ordinary teenage rebellion until Stephanie crosses one last line. Without recognizable calculation, she does almost effortlessly what cannot go unnoticed.

另Perlego的简介

It's the end of summer in a small, claustrophobic town and two friends are about to go their separate ways: one to university; the other will be staying local. But no matter what separates them, they will always share one moment: a moment that changed them forever.
'I missed first time. I could feel his skull caving in. It was like a shell.'

可见原剧本的虚无主义内核与导演插入的中二“生命力”的改编核心基本相悖,虽然原剧本的彻底工具化使内容和电影脱节,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观众对B与C内核矛盾的感知,加上MOROHA热血缝合,大体上是糊过去了。但这个纸糊的缝隙随着电影发展逐渐撕裂——尤其到结尾处女主一段吐槽音乐 电影 演出 电视 体育 吃的全都是垃圾、神和希望都不存在之后,又如何能用一句“把亿万句叹息吸进,化作希望喊出,把亿万眼泪饮下,化作决心吐出”(改自字幕)衔接呢?许多观众对其内容乃至音乐的不认可很大程度来源于此。对剧本正能量式的改动或许是为了契合B时空的角色心理,但这个剧本本身就选错了,“目的是描绘青春疼痛”、描绘虚无与叛逆的剧本中只有叛逆一点勉强切B时空的题。

抛开这些问题,我十分喜欢MOROHA的配乐表演,它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都撑起了半部电影,此中尤其喜欢其用了能剧的表达技巧,配合表演又显得特别金属,现代而不失传统风味,总之特别好!

MOROHA最后一段在摄影师走向观众席上楼梯时,完全踩在几个“亿万”的节奏上,好爽。另,40min末出现冰淇淋的时候导演竟还不忘夹带私货出现了本Byplayers剧本 : )

 3 ) 时间

「时间能解决一切 无论是失恋屈辱或是后悔 都能靠时间解决 所以我只是吃饭呼吸洗澡睡觉 仅此而已 然而 为什么我 为什么你还是 拼命想要抓住这份稍纵即逝的情感 为什么 为什么」

「请不要因为失落而原谅自己 和只会苦恼的自己作斗争很无耻 这只是为了说服自己而做的样子吧 分析弱点做出总结 理应比昨天更进一步 为什么 是错觉 不如说是恰恰相反 我一步都没有向前 原地踏步 只有时间在流逝」

「时间啊 时间可以解决一切 失恋屈辱后悔全都会在时间中得到解决 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 憎恨疼痛苦楚 甚至连有过的梦想 嫉妒过的对象 无法转交的思绪 时间都会一一解决 将之化为乌有 这样就可以了 这样就放下了 这样应该就好了 但是我还是不想这样 还是不愿这样 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属于我的 因为再坏再不堪 也是我的一部分 还给我 还给我 让时间带走一切你甘心吗 还给我 都还给我」

 4 ) 北影节的意外收获

看完的第一感觉是惊喜,74分钟的一镜到底,突破了时间的界限,没有仅仅局限在表现短短74分钟内发生的事。通过画幅的转变来表现现实与戏,迷糊了两者的界限。几个年轻人很丧却很热血的故事非常日本电影,看到最后一幕有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唯一不喜欢的是里面唱歌的桥段,虽然rap的台词不错,但总觉得太过于吵闹和聒噪。

影片结束后有导演和制片人的见面会,导演讲述这其实是一个真实故事,因为去年和这群演员一起准备的一个舞台剧演出被取消,因此想要把这个故事拍下来。本来还想要再多听导演讲一些东西,无奈实在不喜欢主持人问问题的水平所以提前撤了。总之对于新人导演来说这是一部值得赞赏和鼓励的电影。

 5 ) 冰激凌与雨声,电影

请耐心等待片刻,我想将我作为一名观众的时间延长片刻,这么说只是因为,当我身处于电影的时间中时,才能抓住在影像中稍纵即逝的愤慨,不安,一丝丝的名为“革命”的情愫。但这些又不单单是电影给予我的,它们更像是在电影中被保存着的,从别的什么地方,从一场完全无关的夏天,从某个雨后的周末,在我看着这部电影的时候,从我房间的窗户,没有紧闭上的房门,从我放在床头的书,页与页间的缝隙中,溜了进去。于是我看到的,也不只是电影,但也不只是那些无关紧要的日子,那些无关紧要的日子里缓缓流淌的思绪。比起看,这种行为接近了睡眠,在似睡非睡的时间里想象着有一首可以将一切都解释的通了的歌,歌词也无外乎是关于冰激凌与雨声,或其他在现实里尚未连接起来的事物。

我解释清楚了吗?没有,这是一段遍布着自相矛盾,断裂的叙述,它具有着没有必要的中二,也并不显得真诚,也亦而没有结论。只是关于松居大悟的这部电影,我还能去看到些什么呢?我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关于2017年,在某个小镇即将出演自己的处女作的年轻人们,被突然告知演出中止了,我看到他们的垂头丧气,说着无可奈何无能为力,MOROHA站在远处歇斯底里的喊着何为梦想,但却只像在电台里循环播放的流行音乐一样,在目光之外的某个街头回响着逐渐沉默的字眼。

我看到属于电影的一面,属于技法的,不断改变的画幅长宽,做着企图混淆着现实与虚构间的界限的努力。未曾离开的镜头,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凝视着他们的吻,并在最后坐了下来望着他们念出激昂无比的台词。看到台词,台词的力量在演员的唇角成型,而演员又用他们的舌尖去玩味词语后的暗示。看到暗示,直直看向镜头的瞳子,对着谁说出的独白,MOROHA站在镜头与视线外的唱白,触及着现实的现实与电影的现实,以及电影中的现实的交合之处。这些究竟有没有为电影增彩,还是说仅仅只是松居大悟停步于真诚前的做作?

以这样的问题进入吧,并不想去谈的,但对电影而言却不得不谈论的一些琐事,不过这样的去对这种围绕着电影本身的论述产生抵触,或许也是一种机遇,使得某处突然发出的,贫瘠的叫嚣,变的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人情味在里面了。

1.演员

需要对本片中出现的演员有这样的一种认识:他们是完整的存活于电影故事的时间中的。一镜到底与可以说是突兀的报幕,在不经意间将电影的时长与故事的时间搅浑在了一起,但他们依然在这种结构中拥有自己的假期,冰激凌的暗示在此处通向了遐想的自由,它是一个可以被代换的词汇,它可以是章鱼烧,可以是雨伞,同时也因为演员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时间维度上共同享有着它们的缘故,我们可以说,它们是一种关于生活维度的无限生长的比喻。

而演员们所要做的,便是在电影的时长里去抓住这种比喻,所要做的努力便是在使得两种时间不存在含糊的可能性的情况下,利用这些比喻将二者的意义趋于一致。因为对于演员本身来说,电影的时长也意味着生活片段的一部分,他们要将这二者的功能性分离,却又不能忘记自己正在这二者重叠的情况下慢慢变老,这种意识便,不完全的借用塔可夫斯基的话就是,让一切归于“唯一”的真实。

不过这样的真实在本片中还有另一层含义,是关于“cut”之后的时间的,在那之后,两种时间都松懈了下来,而悄然出场的是,关于那些在台上相拥的“演员”的时间。于是我们立马可以意识到,在电影的命运之外,这些人还有着一种真正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去面对,可要去对这位命运,仅仅是剧场里发生的这些是不够的,在影像中满溢的对于生活的暗示也是不够的,于是在此处我联想到了我自己,我在这里仅仅是看着这一切前进也是不够的,于是演员又成为了一个不完美到令人绝望的概念,它开始意味着一种界限,这种界限是存在于电影的故事与现实的现实间的,是关于无可转化的维度的界限,它代表的是,有关真实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这一问题的答案,而答题的过程却朦胧不堪。

“cut!”

2.对白

本片的对白与演员可以看做是电影文本的简单二分的产物,不仅是因为在本片中对白预示着演员的某种反应,也是因为演员同时也调和着对白中词汇的属性,它们两无法被区分开来,不可能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于电影的空间中,否则就会有一方变成完全的哑巴,来到绝对的沉默面前。MOROHA是一个如此鲜明的证据,他的唱白所说的故事是全新的,无关的,可在演员对那些台词无声的反应中,或者是乘着韵律的节奏在影像中施展自己的肉体,在这样的过程中,MOROHA的台词便被吸收到了他们的故事中,因而MOROHA也从沉默中走出,站在了他们的对白中,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

关于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属于我们的位置出现,因为明确了的,也只有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发生的共情。在这个意义上说,各种文本统一的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类似于“cut”后的空间,MOROHA与演员们永远不可能在一般的情况之下处于同一时空中,而他们的故事,他们在电影的故事中相互暗示的命运也不可能在一般的情况下产生汇集。但我们可以擅自的,以一种近乎偏执的情愫做由,去理解充补对白之间的空渊,于是我们本身也变成了电影的一幕,在这一幕中,原先无法靠近的故事产生了交汇,以转喻的形式产生了连接。

于是这样一种装置的动力其实是,对话语所诉之事的,难以言表的被触动,在时间上无法完成的含糊却可以在话语这里发生,也是因为我们,不论是戏里的演员还是我自己,或许都追求着革命的发生。在演出彩排的时候无法被忽略的,词语的缺陷与突然升起的,令人措手不及便笑了出来的玩笑。“但还是有一件,不算大的事,我一定要跟你说,聚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 突然袭来的空虚感。”这就是,即使是诸如此类的无关紧要的事情/电影,依然想要将它好好传递出去/获得感动的心愿。

汇聚,聚会

3.镜头

一镜到底这种东西,到底获得了多大的对于人生这一没有暂停的过程的摹仿权呢?我没有办法为这个我自己提出的问题做一个解答,但就和电影它存在着高潮一样,回忆好像也如同漫画一样,想尽可能的去多多记住那些使得我们短暂的挣脱了平凡的瞬间,或者便是在日常的波澜不惊下埋下宝藏。所以虽然是单镜头的框架,但实际上,镜头就如同一位深陷青春期而敏感不安的少年少女一般,在意义可能发生的地方徘徊,舞动。

在那场演出被宣告终止的戏中,镜头仿佛一个无助的孩子在演员之间巡回,像是企图在他们的脸上得到什么答案,而转到后面,它又久久的去凝视他们的对话,他们的吻,他们的愤怒与他们的革命。于是它像是这样的存在:代替着本该出场的“我”存在于电影的时空中,补偿了那些独白的对象与观看演员们故做忧伤的观众的位置,它如同一个确凿的宣告来和影迷们说这部电影傲慢的在筛选它需要的观众,因为只有那种人才可以承担起这个“我”的责任。

镜头是本片最后也是最先向观众发出邀请的元素,同时它又比起那些需要再构建的空间直白明了的多,也因此它更显的专横私人,那么这其实是一种不合格,仿佛是对于所有观影者期待的一种背叛,松居大悟将这个显然带有着“90年代的想象力”的故事以这样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好像是为了告诉大家故事这种东西是有多么私人,多么不肯下沉,也意味着青春的不可重开,无法在成年之际,对它进行真诚的诠释。

人生之一

于是

于是说,让我们回到在进入这些无关紧要的论述的地方,拾起预言,在这里突然发出的,贫瘠的叫嚣,我为什么去爱上了这部电影?其实是因为我觉得不公平, 不公平,这是电影是不公平的,我仅仅是观众是不公平的,他们只是演员是不公平的,热情的话语仅仅是台词是不公平的,我只是看着而他们只是站在那里等待“cut”是不公平的,哪怕影像的背后满溢的是对现实的暗示,哪怕在幕布这下的拥抱是那样的真诚,哪怕故事在最后发生了汇集,都显得太过不公平了。

因为我是愤怒的,被镜头取代在故事中,像是我无法跨过未来的那些挫折一般,它是一种挑衅,我没办法不用我的回忆,我的梦想,我所追逐的一切去与只搏斗,革命除了在这里发生,现代的世界中哪里还能容忍这种可笑的愤怒呢?或许是多愁善感,我觉得演员们最后的拥抱也意味着他们的遗憾,为什么那些台词不是在戏场之外被他们念出来呢,为什么在他们的前方要用摄影机去记下他们呐喊的神情呢?说到底这依然是我的遗憾,但冰激凌与雨声却给了这份遗憾一个可以宣泄的载体。

于是我只希望我还可以在这之后相信:

梦想不会来到你身边并实现

梦想只有努力追逐才会变成现实

是否能够实现并不重要

只要有梦想人生就能熠熠生辉。然后准备革命。

 6 ) 我们的青春,一镜到底

假如你辛苦排练很久的节目最后被取消,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你会怎么办?

会不会依旧想要完成表演,即使观众席空无一人?

shatsu向两个人问了这个问题,回答说毫无意义的,是我妈妈。而青春期的妹妹却说,这不是很棒吗?

仅仅从这两个回答里,就能稍微感受到青春的态度吧。

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今年最特别的青春片,它有着很好听的片名:《冰淇淋与雨声》。

故事发生在2017年3月,小镇里即将上演一出舞台剧。

出演的是通过试镜选出的6名少年少女们,但在开演前一周,这场舞台剧被迫中止了。

他们即将登上舞台的梦想就此失去......

以初次排练为开始,电影全篇用一镜到底的方式表现了一个月内发生的青春群像物语。

最特别之一:华丽的形式

全片74分钟一镜到底,没有cut、没有剪辑,光这一点就是最大的噱头。

一镜到底,需要导演对镜头的调度流程和演员走位精心设计,拍摄前要经过多次彩排、练习,拍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对演员的演技也是严格的考验。错一点就要从头再来,如果多次NG,不止精力在燃烧、经费也在燃烧啊。

敢挑战一镜到底的导演,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勇士。《冰淇淋与雨声》(下面简称冰雨hhhhhhh)的导演松居大悟却否认了这是炫技,而是一种“只能这样拍才行”的执念。

电影要拍的是被中止的舞台剧,而舞台剧从拉开帷幕到结束之间是不会停止的,还有比一镜到底更合适的拍法吗?

技术性的东西普通观众可能不太敏感(shatsu看了十几分钟才觉得有点不对劲),真正让它特别的,是观感。将舞台剧的台词和真实对话无缝衔接,用画幅的宽度改变提醒观众:哪些是戏、哪些是真。一开始,我们还能从剧中排练的指示明确划清界限,随着剧情发展,一个击掌、一个抬头演员就能在入戏和出戏之间跳转,观众也渐渐搞不清“戏中戏”里的现实与虚构。

不仅是迷失在虚实之中,一个长镜头展示一个月时间的流逝,字幕的提示、演员情绪的转换,连时间的概念也一并模糊起来。

本片的音乐制作更是将电影的复杂程度加上一层,直接由RAP组合MOROHA在镜头里、在演员们的旁边现场献唱,有时甚至会有眼神互动,宛如LIVE现场。就像戏剧中的歌队(一般是合唱团),通过唱词给剧中的场面增加动力,为剧情设定整体情绪,仿佛在提醒观众:这是一场戏。

这一点,正是导演松居大悟的本意。身兼电影导演与戏剧导演的松居大悟想要拍的,是一部介于舞台剧与电影分界线上的作品。

最特别之二:这个导演很热血

作为“冰雨”的导演和编剧,1985年出生的松居大悟给电影带上了属于他个人最大的标签“年轻”。

制作这部电影的契机很苦涩,和剧中人物一样,现实生活中松居负责的某部舞台剧被中止了。他将感受到的不甘心、难过和气氛诉说给了MOROHA的成员Afro。听完这些抱怨后,Afro问他:“你现在的心情,过了半年、开始新的工作之后就会忘记了。这样真的好吗?”

如果不为现在的心情做些什么,以后一定会后悔。

仿佛如雷灌顶一般,松居决定立刻以”舞台剧被中止“为主题制作一部电影。

“冰雨”中,松居大悟也本色出演了舞台剧导演这一角色。电影中有这样一幕,大家被负责人告知因为惨淡的预售情况,舞台剧被迫中止的消息后,一个一个失望的离开练习室。女主角拉住了导演,哭着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导演只是不耐烦地表示自己也没办法,转过头就走了。

这里的松居导演,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那个没办法为自己作品争取机会,只好选择妥协的“大人”。他是戏剧届、电影界的希望之星,也是没有那么多人脉资本的新人,远称不上有话语权。三十几岁的年纪又必须考虑到现实,不得不放弃一些事情。所以他将反抗的重任交给六位主人公,给不甘心的自己一个交代,创造出最后的《冰淇淋与雨声》。

最特别之三:目光如炬的少年少女

选角阶段仅仅只花了四五天就募集到了约400人,最后8名青少年脱颖而出。甄选条件不看演艺经历,只相信眼睛里的光束。

电影中他们都用本名出演角色,又用本名出演戏中戏的角色,人戏不分,最大程度在镜头里展现自我。

饰演女主角好友的田中怜子完全没有演戏的经验,因为一腔热情,从大阪坐车来到东京参加甄选。为梦想背井离乡的经历激发了电影主题曲「遠郷タワー」的创作,也是电影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之一。

在所有角色当中,女主角的戏份最重,几乎没有离开镜头的机会,可以说观众就是从她的视角进入电影的。你可能会不记得其他人的名字,但一定忘不了女主角森田想。她没有特别漂亮的脸孔,却有作为主演的压倒性魅力,从头到尾保持充沛的情感。

排练时与导演对演技的理解产生矛盾后,森田想走到窗边叹气的侧脸,有种苍井优的感觉。这是电影中为排练精疲力尽的森田想。

她独自练习台词,然后出其不意地直视镜头、直视屏幕前的观众,带着冷笑。这是舞台剧中漠视人生的森田想。

和伙伴们一起闯进剧场被抓个正着的时候,她带着哭腔大说出舞台剧里的台词:

“我们都是个性不一的小宇宙啊”

这是电影中的森田想,还是舞台剧中的森田想,又或者是同样渴求一个机会的、现实生活中的森田想?

这群少年少女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为这部电影注入了青春最鲜活的力量。

无法停止的青春

电影临近尾声,舞台上的六个人站成一排,观众席空无一人。那一刻他们是什么心情?作为观众的我们又是什么心情?

松居导演说,世上绝对存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感情。“冰雨”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生命体,让青春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于是见证一切的你哭了。

像MOROHA唱出的歌词一样:

时间啊 时间可以解决一切 失恋、屈辱、后悔 全都会在时间中得到解决 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 憎恨、疼痛、苦楚 甚至连有过的梦想、嫉妒过的对象、无法转交的思绪 时间都会一一解决 将它化为乌有 这样就好了 这样就放下了 但是我 果然还是不想这样 还是不愿这样 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属于我的 因为再坏再不堪也是我的一部分

人为什么无法忘怀青春的记忆,无法忘记年少时燃烧生命一般的热情,因为那才是最初原原本本的自己。

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永远有人十八岁。

----------------------------------------------

首发自公众号 shatsu东京时间

 短评

途中不断想起柳町光男的《谁是加缪》,两者都在用文本入侵现实,达到模糊演绎-真实的界限,或者说是让演绎-真实互相映射齐头并行,当然后者使用了更多实验元素,模糊的手段更加含蓄和审慎所以回味感甚强。而《冰》则实现地更加粗暴,包括一镜到底、时间提示和上下黑条,当然这一切粗糙在这部戏的情景中确实合适,那种年轻阶段表达欲爆棚到不停在被现实无形的他者“凝视”而表现出过激情绪化行为,与被台下有形的观众“观看”自觉生动的角色表演间摇摆不定,以至于人戏不分如入魔怔的癫狂,通过此种形式加上Moroha的音乐传递地相当准确。当然了无论如何青春只是一场无人观看的自我陶醉,结尾如是说。

5分钟前
  • 花地
  • 还行

“一镜到底”最大程度保持了空间的完整性,同时创造了动作和情绪的连贯性,对于一部绝大多数场景都发生在室内的影片来说,用一个74分钟的长镜头讲述故事似乎再合适不过,舞台剧的排练过程和演员的情绪变化都被镜头完整记录了下来。不过导演松居大悟在结构上的尝试远不止于此,大多数长镜头都是线性的,极少有人敢在原生态的空间中打破原有的时间维度,在本片中做到了,时间在一瞬间跳变,造成了蒙太奇般的观影体验(并非蒙太奇技,两者始终是冲突的)。除去形式,《冰淇淋与雨声》可以看作是一部电影化的舞台剧。导演以画幅变化来区分戏剧与生活,在电影后半段,戏剧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演员们频频打破第四面墙,并有两位歌手一直以配乐的身份出现在画面中,可以说,这是一部“正在上演”的舞台剧,也是一部“拍摄中”的电影。

10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一群十几岁的演员,幻想着29岁的虚无缥缈与支离破碎,聚会是刺痛的审视,成长是疲惫的中伤,但还要在时间淹没一切之前,抓住些许怒放过的证明。戏里戏外衔接得真是贴合,一镜到底地让一朵花盛开,能感受到情绪冲破天穹的狂放。不过有时旁白的过火宣泄还是扰攘了些,连带着青涩的主演,共同嘶吼出一些容易出戏的学生腔,可那股学生气真是生机勃勃啊,添了几多天真烂漫!三星半。#岛展#

1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最好的地方是结尾喊卡之后还是没关机,日影豪门底蕴。

16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一镜到底与时间跨度的瞬间穿梭配合没有边界的舞台是最突出的创意点,但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惊艳,至少这层虚实的边界,电影还是以画幅的转变作为了最基本提示,且时刻跟随人物运动一直在变动,其实还挺吃力,并非那么讨巧。至于同一空间不同世界的音乐说唱二人组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元素运用,让整个青春氛围营造得更为热血。

17分钟前
  • 西西
  • 还行

炸裂的青春狂想曲!戏剧内外反复交替,一幕一幕情绪交织:从矜持到放开,挫败到自省,投入到奋发,共鸣到喜悦,热切到梦碎,不甘到挣扎,坚持到无畏,疯狂到不舍,诉说了每一个燃烧过的青春。贯穿的撕唱伴着清脆的吉他敲击着内心让一幕幕都迸发着激情。一镜到底,过渡精妙。看这片子懂日语该有多好!

19分钟前
  • Song
  • 推荐

#8thBJIFF# 片名应该是“冰淇淋与雨的声音”,伪·长镜头虽说技术一般但是时间观念真的不错,尤其有限空间内的时间的切换与调度的轮转还是很有些想法的,用遮幅来区分戏里戏外属于画蛇添足,小空间虽有趣但是实在太舞台剧了;最主要的问题真的是中二且聒噪得无法忍受。

24分钟前
  • 胤祥
  • 较差

虽说两个主题——用三流青春疼痛舞台剧作嵌套追问电影本体、以“演员一秒入戏”路数作骨肉诉求小清新小确幸,都非常“学生腔”,甚至造成崩坏。但文本上哪怕自相矛盾,却并没有什么关系,上述一切加起来还是挡不住真正的才华。松居大悟就是电影天才,都没必要谈群戏调度、伪纪录戏中戏、一镜到底,能不断模糊和重塑时空、在生活流日常框架里四处爆发破坏感、以高度自控姿态完成不断自反。恕我直言,21世纪还能有这种年轻导演,哪怕有缺陷,不也应该看到他极其闪耀的地方吗?

2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译名应该是《冰淇淋与雨声》。one cut拍摄手法+舞台电影边界模糊化+MOROHA音乐穿插其中。很有实验性,音乐歌词有一定加成。导演很有意思,来到北影节现场穿着人字拖。他说青春是难以名状的东西。

33分钟前
  • ✟✰ナギサ✰✟
  • 推荐

你们的赞美是认真的吗

37分钟前
  • 過期罐頭
  • 较差

满屏的刻意和做作,还有导演写在脸上的才华。开始是惊艳,渐渐是急功近利。最后只能说导演太想赢了,除了形式感上和操作层面的优秀,故事本身就呵呵。以及那个唱歌的如果去掉我能加一星。#2018BJIFF#

42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那么尽力想做好的一件事,想历经的青春,想完成的梦想,为什么总会夭折?青春像手里的冰淇淋,那么清甜却终会融化;梦想像窗外的大雨,如此滂沱还是被现实洗刷。可能再也不会这么冲动愤怒,不管不顾冲进剧院登上舞台,表演一场告别。渐渐我们会长成讨厌的大人,但谢幕时请记住我们是被赋予意义的宇宙。

4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74分钟一镜到底,淡化了真实与虚构的境界线,Moroha领唱青春狂想曲!松居大悟确实很有才华!

46分钟前
  • xxhhcc
  • 推荐

一镜到底包涵的时间长度,巧妙实现时空过度与转场,无缝对接「现实」与「戏剧」,调度精妙;文本内外同样悲伤的两个故事,既是观众与演出者共同的现实延宕,又更像是一出无可计较的灰暗梦境,而梦醒依然没有尽头,没有未来,没有希望,声声的嘶吼与呐喊撕破舞台的帘幕,泯灭虚实的界限,结尾陈词相当感人了。

4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每一秒钟都尴尬,白眼68次,耳朵被强暴23遍,但最后还是有0.15丝感动。

52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北京电影节展映】7个场景6个主演,两个建筑一条街,两种画幅戏中戏,74分钟一镜到底。除了犀利激烈的MOROHA的现场说唱外无任何配乐,很出彩。仿佛看了一场先锋舞台剧般震撼。戏内表现青少年问题,戏外表现演员追寻表演的执着。而现实中导演也真是因舞台剧被取消而拍了本片。奇妙!

5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把从排练到公演的一个月时间通过一镜到底的无缝转场和过渡压缩至银幕的74分钟,拉长了现实的时间,但依旧感到很逼仄。现实和戏剧交替穿插,调度功力可见一斑。“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传递的情绪很悲观,电影是垃圾,食物是垃圾,体育运动是垃圾,一切都是垃圾,但我们依然要在垃圾里苟活。

54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可惜了没有什么故事和观点,女演员真的很有魅力潜力无限。问答环节果断点”あのjk”的导演2333

56分钟前
  • francesca
  • 还行

形式大于内容的试验之作,轰炸的对白音摧毁人的耳膜。无病呻吟又不够深刻,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啊,你们快去体会人生的痛苦,不要说出来,这苦难是演不出来。

57分钟前
  • tree's shadow
  • 还行

主观镜头太靠近,难过太立体,用远景保持疏离,我冷眼旁观雾中风景,不偏不倚一镜到底,第二张脸很吃力,笑容很僵硬,用一号表情面对失去,我开始用第三人称的口气,不疾不徐全事不关己。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