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

动作片大陆2015

主演:廖凡,宋佳,蒋雯丽,金士杰,宋洋,黄觉,麦迪娜,张傲月,马君,陈观泰,熊欣欣,戴立忍,裘继戎,李博,邹家豪,卡丽娜,赵贵祥,李春遂,张蒙生,彭志,刘洪林,王宝山,刘子威,陈韦然,赵峥,李桂生,薄冰,谢勇,尚言生,杨晓波,刘妙,艾琳,刘新义,安东·夏波瓦洛,李一明,李光复,闫长海,杜月,高肖雅,鲁冠廷,柳青伶,崔陆萌,王星凯,冯启龙,任思扬,秦伯坤,赵英龙,徐悦,陈大成

导演:徐浩峰

播放地址

 剧照

师父 剧照 NO.1师父 剧照 NO.2师父 剧照 NO.3师父 剧照 NO.4师父 剧照 NO.5师父 剧照 NO.6师父 剧照 NO.13师父 剧照 NO.14师父 剧照 NO.15师父 剧照 NO.16师父 剧照 NO.17师父 剧照 NO.18师父 剧照 NO.19师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6 16:33

详细剧情

  民国年间南派咏春传人陈识(廖凡 饰)来到天津,结识了天津武术泰斗郑山傲(金士杰 饰),为在武术界开馆立足,郑山傲建议陈识用教徒弟踢馆的传统方式达成目的。几经周折,陈识娶了一名天津绝色女子赵国卉(宋佳 饰)为妻,还收下了本地青年耿良辰(宋洋 饰)为徒代其踢馆,夫妻二人暂居 在贫民窟,防被踢馆的仇家前来寻仇。陈识与妻子原本看不上好斗好色的耿良辰,但接触后也发觉了耿良辰的可取之处。但随着第八家武馆邹馆长(蒋雯丽 饰)和军界人士林希文(黄觉 饰)的介入,天津武术界面临着一场巨变,靠武术复兴家业的愿望、对妻子的爱意,以及作为师父的责任,让陈识陷入了两难之境。

 长篇影评

 1 ) 淡淡的哀叹

“师父”如今是一个近乎消失了的称呼了吧。连尊敬的意味都在日益减少。逝者如斯,今日之况,早在100年前就展露无余。《师父》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师父》中,陈识南拳北来,他想要在天津开宗立派,建立武馆,传授些真实的拳法。但作为外人,要想在派系林立的天津立脚,必须要按规律来,这个规矩就是踢馆。《师父》中天津的武馆有18家,新人要想在天津开新馆,必须踢掉8家才行。通常,有人能踢5家就不错。还有,按照规律,即便成功,踢了8家,等于是打败了一半天津的武林,这会让天津的武林抬不起头来,所以踢馆胜利的人是不能留在天津的,就是说胜了也是白胜。于是,真正想要踢馆的,就不能自己出手,往往需要培养一个徒弟,让他去踢,踢赢8家之后,徒弟离开天津,师父可以留下开馆。而且,这个徒弟还必须是天津人,天津人容得下天津人,可以不杀了这个弟子。
于是,陈识收了天津脚行的耿良辰为徒,让他来完成自己的抱负。这期间,他秘密教授耿良辰武术,自己又得装成贫民,以木匠活为生,还娶了起士林餐厅的女招待赵国卉为妻,以掩饰自己真正踢馆的意图。所以,《师父》里的“师父”是一个极具讽刺意义的称呼,陈识收了耿良辰,是基于利用,因为即便是耿良辰胜了,也非伤即残,成为陈识的牺牲品。而耿良辰则仅仅是利用陈识的武术,靠近师娘,扬名立万。这里的师徒关系,相互利用,相互倾轧,甚至爱情也只是完成利益的手段,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利字。真正的传统,已经崩塌,三纲中的“子为父纲,妻为夫纲”都已经变味。形成了极为浓厚的反讽意味,一个沦落中的中国,蜕变中的中国,呼之欲出。
 但是,这还不是最坏的,陈识利用了耿良辰,利用了赵国卉,他所追求的,依然是传统内的胜利,想要在武林之中混出名堂来。但是历史的发展,早已超出了陈识的理解之外,即便他踢馆成功了,却依然发现他无法完成自己的夙愿。因为,新的力量诞生了,那就是代表了政治力量的军方。武林斗来斗去,都没有什么意思,尤其是西方的火器兴起,在强大的现代武器面前,冷兵器时代的各种刀枪剑戟又算得了什么?武术,对于运动潜力的发掘,在《师父》中的郑山傲看来,还不如西洋的一个普通舞蹈做得好。如果西方人对肌肉的掌握更强一些,那么中国人就只有挨打的份了。就像现在随便一个拳击手,就可以秒杀中国的武术大师,郑山傲猜得没错。在郑山傲看来,武术的发展,只能将其转化成技艺,导入到军队中去,才有可能发挥出更大的意义。这一点,不仅郑山傲有所发现,军方也发现,于是军方想要收编整个武林。陈识所有的努力,在强大的军方面前,都不过是一种儿戏。这种发现,让陈识感到震惊,也感到绝望。
 还有,陈识毕竟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机器。他利用了耿良辰,看到了耿良辰的死亡;利用了赵国卉,看到了赵国卉以后悲惨的命运,心有不忍,他升起自己柔软的一面,毕竟他是传统中人。于是,一切都变成了悲剧,眼看着别人为了你而牺牲,自己想要的又无法得到,这种痛,痛得锥心。《师父》最后戛然而止,留下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悲剧的架子,让观众在心中去补齐。

《师父》骨子里说白了还是有种传统武侠片的模样,除了通俗的民间交杂着江湖的那些事迹外,动作场面的设计的确相当一流,踢馆时的过招、师徒间的过招、郑山傲和陈识间的过招、陈识救妻的过程,包括算计耿良辰的一段,一招一式干净利落、直击要害、毫不马虎,看得出花了功夫,费了心血。
不是花里胡哨的走马观花,而是实打实讲效率、讲技术、将武义、讲头脑的真功夫,打得那叫一个惊心动魄,最后巷中看着陈识一路过关斩将,小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为他捏了把汗,虽说没有港式的飞檐走壁、花拳绣腿来得那么的养眼,但在凌厉讲究的设计剪辑下,直击那出手不凡、干脆有力、以实力服人的画面看着绝对过瘾。

 2 ) 江湖事,事过不问因由(涉徐浩峰作品涉剧透,慎入)

等了快两年,终于上了,满怀期待的入场,院场空空。也对,如果真的满场了,不合情理。 在徐浩峰的影评集《刀与星辰》中,可以看出徐浩峰对陈凯歌是有一定推崇的,认为陈凯歌是当代导演中有文化的。与之相对的就是没有文化的,比比皆是。这是一个笑话,说的是那些年的文艺圈不像现在这么轻浮,谁的片子好看,谁的片子不好看都有公论,而片子拍的不好,只有一个评价,这个导演没文化。 《道士下山》的电影版期待了很久,虽然我很理解徐浩峰对陈凯歌的推崇,但是谁能想到《霸王别姬》和《无极》是一个导演拍的,所以在没看到预告片之前我还抱有一丝希望,但看完预告片,唉,让老婆自己去电影院吧,我不浪费这个票钱了。当年看一个访谈,说最早的《霸王别姬》是81年的岳华版,但反响不好。后来徐枫找陈凯歌拍电影版《霸王别姬》,陈凯歌不接,说功力不到。后来过了些年,陈凯歌说可以了,这才开始。读到以上这段文字是在看过《无极》之后,为此又刷了几遍无极,最后终于看明白了一些,其实《无极》还是写了些东西的,比如体制,思想等等,但都是一个点,一层皮,没有深入。而之后的几部电影更是流俗于表面,只是抓热点,而不去剖析背后的东西。再类比一个导演陆川。处女作《寻枪》其实是姜文的作品,应该是大家捧场,成名作《可可西里》其实是类型片,抓的点好,不是导演的功劳。到之后的《南京南京》《王的盛宴》《九层妖塔》全都是抓眼球的路子,而片子本身都不堪入目,开始玩路子了。回到正题,陈凯歌毁了《道士下山》所以纵观一下拍摄前后,徐浩峰几乎没有露面,没露面就不用多说话,不然都不知道说什么。其实前后也说了一句,是好奇陈凯歌会拍成什么样,当然,没有然后了。多嘴一句,想起《三体》电影版拍摄,媒体访谈刘慈欣,怎么找一个网游公司拍片,不怕拍毁了。刘慈欣说,有的拍,总比没的拍好。想想当下《芈月传》的改编权,唉,一言难尽。 《倭寇的踪迹》如果剖去打斗场面,其实也是一部难得的好片,虽然台词不像一般电影一般流畅,表演略显生硬,但与电影要讲的故事,还算贴合,慢慢看,有味道。但加上打斗场面就完了,写小说可以硬一点,写实一点,但电影如果这么拍路子就错了。小说是小说,电影是电影。电影里的文戏把小说里的留白意境拍出来了(今年的《刺客聂隐娘》类同,现在影人浮躁与网络小说一般,恨不得掰开揉碎让你明白,就是因为写不明白,拍不明白留白的意境),很难得,但文武脱节,文戏里的冷笑话放到武戏里就变成了一个大笑话。 《倭寇的踪迹》或许让徐浩峰明白了电影应该怎么拍,所以看《箭士柳白猿》的预告片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武戏变得好看了。可是左等不见上映,右等不见上映,想来是投资方对徐浩峰也没有信心,搁置吧。 到徐浩峰为《一代宗师》做编剧,跟墨镜王学习学习,算是出师了。再拿《镖门》练练手,赚个口碑,行了,可以自己玩了,陈凯歌自己玩蛋去吧~sayounala。 以上算是这个电影出品的背景资料。 《师父》出自徐浩峰短篇小说集《刀背藏身》开篇第一个故事。短篇小说,有多短?一本书不超过20万字,平均每个故事在3万字左右。三万字能讲一个故事?可以,只要作者有文化。对应的就是网络小说动辄几百万字,但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在这里我就不复述电影或是小说的剧情了,捡能说的,说一说。 开武馆是有难度的,不是想开就开。这在很多电影里都有先例。从《倭寇的踪迹》到《叶问》到《一代宗师》到《镖门》都是如此。不是你功夫高,拳头硬就能开,玩规矩一样玩死你。《叶问》里叶问胜了,但事后洪爷来讲规矩,叶问就认为是为难自己,其实不是为难,而是难为。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入了一行就要守,不守,迟早出局。有了规矩,就有了变通,踢馆是个技术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伤了人情,门开得了,但开不下去。所以让徒弟去。电影里有一段没有明说,师父是不能认耿良辰这个徒弟的,只能说跟我学过,但我管不了。不能认这个徒弟,但也不能完全不认这个徒弟。不认徒弟是面子上不伤人情,认了徒弟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踢馆成功的事实,认不认是个面子上的事。 再说一下耿良辰的身份,脚夫。注意开头的时候就是,耿良辰初见师娘的那段,脚夫在拥挤的道路上拍打前方的汽车,再到后面后面脚行老大带人群殴耿良辰,可见其实脚夫还有有一个隐含的身份就是混混。脚夫,扛包,这种苦力活,车场码头在戏剧中也是打架斗殴的多发地带,他们其实都是有别于职业混混的类混混。而混混和武行是对立的。在徐浩峰的《武士会》中详细的解释了,中国从古代到民国的制度管理问题。庙堂的归庙堂,江湖的归江湖,百姓的归百姓。一般百姓家庭有了问题,要靠长老,士绅,先生解决,本人德高望重,以道理决。只有民间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上到衙门。这是庙堂与百姓中间的一条线。街面上的流氓、混混,士绅等等管不了,衙门也管不了,那谁来管?武行镖局管,武者管理街面秩序。电影中陈识多次强调耿良辰是个小人,不仅指他觊觎师娘,同样指的是他的身份,不入流,毁了就毁了。 在徐浩峰的武林体系中,师徒关系是颠覆性的。巧合之处可以回忆一下民国时期王度庐的《卧虎藏龙》碧眼狐狸和玉娇龙的师徒关系,同样是师徒之间互相玩心眼,都是藏着掖着。《道士下山》小说中彭家的师徒关系只能算是管中窥豹,到了《武士会》中李尊吾前后几段师徒关系已经鲜血淋漓。真正的传人不好找,也不好教,得到一个大才是师门大幸。电影中陈识一次次感慨耿良辰是大才,说不可惜是真格的。说到此,那为什么不收郑山傲介绍的弟子,不仅仅是陈识看出此人难为大用,更是因为传承隐秘,不敢收,不敢留,不敢教。段姓弟子离开前磕了两个头,第一个是见师父来了行礼,第二个是郑山傲示意下的离师拜礼。这个徒弟收的儿戏,走的也儿戏。反观郑山傲要学陈识八斩刀近身缠斗的真功夫,同样要一个头磕在地上,功夫是陈识磕着头学来的,不论谁要学,也得磕着头学。一个门派的秘密,或者说真功夫,是极其隐秘的,按照徐浩峰的说法是法不传六耳,所以哪怕是师娘都不知道耿良辰真正学拳的地方是在外面。按照小说里,耿良辰受伤回天津想起师门功夫就要毁了家中拳桩上的秘密,在电影中是陈识自己毁的。这代表着一个门派的不传之秘。说到这儿,想起老舍的一篇小说《断魂枪》,哪怕无后,无传人,传承宁可断了也不能轻易传给外人。 说回来,陈识说耿良辰是大才,可以教真功夫,是因为耿良辰能学会真功夫。但陈识自己又何尝不是大才,将一门功夫练到极致的,哪个不是大才。耿良辰安心受师父摆布是认定自己可以全身而退,但最终还是死在一口气上,陈识何尝不是如此。什么样的师父教什么样的徒弟,教出什么样的徒弟。 陈识与郑山傲在关于真功夫是否应该传世的对话中说道,师门重誓,一代里面真传不能超过两个人。这种师门传统是否是阻碍国术发展的根源?首先有一个问题,就是教拳是不是可以大班授课。其实不止是武学,古代的私塾,族学也一样。大班授课,教的都是基础知识,深一点的也是传世显学,真正的知识还是只有世家少数人掌握,同样也是私学。而私学不是想学就能学的。其实仔细想想现代学校也一样。义务教育就是大班授课,大家学的都一样,区分的是分出三六九等,层层筛选。到了高深处必定是导师制,而导师制是因为必须要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材施教,这样的性质注定不能大班授课。武术,更有甚之,不是不教,而是不到火候教不了。 片中两段师徒关系,一段在陈识耿良辰,另一段在郑山傲林希文。都是同样的师徒互相算计。郑山傲借林希文军阀的关系以为找到了武行的出路在军队,却错估军队的野心与胃口,这一点与邹馆长相同。规矩是历史的沉淀,哪怕现在看来再无理再不合时宜,在当时必定有其深刻的意义。其实满口规矩的天津武行犯了武行最大的规矩。军阀插手武行,是庙堂深入地方,插手街头政治。断了乡绅世家的乡党制,中国古代讲人制,人制依靠的是德高望重的前辈的人情威望,靠的是乡邻百姓的口碑,一个人的道德高度决定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庙堂深入地方,不讲人情讲法制,坏了人情。将乡里政治从道德约束变成律法约束,失了礼,这个礼是孔子的礼。但其实军队与武行从来也是关系不断的,只是其中有个度在。武学出于军中杀人技法,形意拳脱胎枪术,有传闻承自赵云,后传姜维至周侗至岳飞。陈氏太极据说根源 也是戚家军。军士退伍,藏兵于民,这是武行之始。到后世武师参与军队团练是回归。虽然有这样的因缘但还是要守住一线。 林希文欺师灭祖,自以为与邹馆长达成了共识,却不知踏破了底线,天津武行借陈识之手报仇,斩断军阀深入武行的手。邹馆长老谋深算,衣服代表身份,军服代表军方,换了便服代表武行,这是为杀林希文埋伏笔。 之前看过一个朋友说,天津国术馆叱咤风云的内家拳三门,太极,八卦,形意都没有出场。其实不然,只是隐去了名字。看过一个访谈,说徐浩峰送廖凡去练武,言明,学明白了,打的是那么回事,就说我们打的是咏春,如果没练明白,就换个名。电影里陈识是明说自己练的是咏春了,这是练明白了,可以让内行人看了。但其他人恐怕是没练明白。郑山傲的角色在小说中是八卦高手,与林希文对打最后手指按在林希文脸上这是小说中的一个桥段,八卦掌的绝招金丝抹眉,废人双目。小说中郑山傲与陈识切磋,见识到陈识的标指时感慨,八卦掌里有一招金丝抹眉专废人双目,还在想是不是只有本门有这么一个绝活,但见到咏春的标指异曲同工,可见天下武功有相通之处。但在电影里,这个相通之处就变成了八斩刀的近身缠斗与挟刀揉手的技法。完全不提金丝抹眉,是怕引出八卦,引来麻烦,误会。内家拳里八卦门在片中有关照,可以看演员,有名有姓,也可以看兵器,均有出处。八卦门一是金士杰饰演的郑山傲,兵器是用鸳鸯钺的戴立忍,包括用大闸刀的陈观泰。陈识对郑山傲八斩刀近身缠斗之时,郑山傲入了魔障,刺伤陈识,也借此逼出陈识的杀招。切磋不是分胜负分生死,陈识懵了,不敢动手怕引起郑山傲作为武者的下意识反应,只能大声喊郑大哥,后见无用才刀架脖子自己爬起来。这是一次不胜不负。说起来这一段也是后面林希文算计郑山傲的铺垫,学刀时作为徒弟的郑山傲暗算了陈识想逼出绝招,后面师父郑山傲以为徒弟表演时打错了,却不料是真动手被算计,乱拳打败老师傅。同样是照应前文郑陈对决,林希文也逼出了郑山傲的绝招金丝抹眉,但郑山傲看见段锐的枪退缩了。既然不能留个善名,至少留个善终。陈识对八卦门的鸳鸯钺,初一探输了半招,再一探算是赢了,但考虑到戴立忍的角色行动不便,其实是个不输不赢。陈观泰的大闸刀是从《武士会》里出来的,讲刀法其实不在劈砍,在于抹,劈砍都是为了掩饰,刀锋回来时抹的一下才是杀招,用大闸刀是为了用身体感受刀抹回来的那股劲。再多一嘴,小时候听《白眉大侠》里面说白云瑞的绝招回光返照绝命刀,一刀劈过去你躲了,但刀抹回来才正要命。其实很多真东西还是藏在这种看似玩笑儿戏的东西里的,明白的自然能听明白,不明白的,也就当个笑话。电影中天津本土三大高手其实都是八卦门的不同分支,虽然没有提名,但也算是点明了地位。三个演员中,陈观泰本人就是武师出身,算是有真功夫,本人练的是大圣劈挂,但说到底是外家拳。所以内家拳,不显名,却有出处,不输不赢,都留个面子。 破大闸刀的是鸳鸯钺,临阵换兵器是片中一个精妙处。八斩刀对鸳鸯钺,陈识大意一上来就被制。奇门兵器有奇门用法,一个门派的兵器是一个门派武功的代表。咏春长短桥,标指,小念头,都是近身缠斗,取中取直。片中演绎多次的八斩刀就不说了,基本是拳法的延伸。对阵小混混的长杆也有名头,是咏春的六点半棍,《叶问》里工厂一段也用过。六点半棍是长棍,而且较齐眉棍等长的离谱,但握法却只是一端,看似大开大合其实还是小范围缠斗的路数,棍法在于双手所握的方寸之间。那鸳鸯钺呢,《童林传》中有过介绍,四尖九刃十三锋,专制长兵器。《一代宗师》里提到八卦掌贼,贼在何处?不走寻常路。八卦掌打的是弧,绕的是圈,与咏春其实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电影中陈识与戴立忍两次交手,最后虽然赢了但其实没有见到八卦门弧圈的真谛。戴立忍递兵器算是惺惺相惜,也是考较,我八卦门的真功夫没使出来,你赢了我,有没有领悟我门武功精妙之处。陈识接过鸳鸯钺破闸刀,这是武功的相通之处,一通而百通。从武功上讲,奇门兵器的克制性在这段闸刀对鸳鸯钺中表现的非常明显。说回头,在武馆中陈识对闸刀阵的时候,有试探的成分,但未尝不是没用真功夫。只是兵器上克制的太厉害。观后文巷战,八斩刀作为水军近战兵器对于传统长杆兵器的克制是相当有效的。刀挡一别就可以把对手的长兵器别飞,同时另一手的武器可以伤敌。但对抗闸刀不行。闸刀太长,太宽,且重而厚,既是武器也是盾牌。刀重刃长,一只八斩刀根本控制不住闸刀,但如果双手八斩刀控制闸刀,闸刀却只需要变换一下角度就还可以伤人,因为锋刃太长。但鸳鸯钺不一样,四尖九刃十三锋,一只鸳鸯钺就可以用两只爪角控住对方的武器,而且控住的同时,有尖有刃有锋,均可伤人。观影的朋友可以着重看一下最后巷战的部分是否如我上文所言。 电影结尾做的算是一个团圆的结局,暗示了很多。小说最后是个不得见的结局,不得团圆,也不作暗示。不能说好坏,只能说喜好,各有千秋,但我喜欢电影的结局。郑山傲的结局是去南美洲,女主角开始也说自己最好的结局是嫁到南美洲种可可。南美洲是那个年代的一股思潮,未开发的处女地,代表远离尘世,远离闹市。种可可其实说的是喝可可,在南美洲自己种,自己喝,自给自足的生活。 本片的配乐啊,怎么说呢。有些地方刚刚好,配合着影片中打斗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但结尾一段,印象最深就是陈识破门逃出武馆时,配乐悠然响起啊,脱戏啦。剖去这一段吧,其他的部分都很好。 本片的台词部分,虽然有嚼头,但还是很生硬,这是小说转化成电影的一个必然问题。书面语言向口语的转变。插一句,网络小说之絮叨多少也是因为口语性的叙述无法满足语言的精炼要求。 文戏的留白,徐浩峰的电影《倭寇的踪迹》,参与的电影《一代宗师》,再加上这部《师父》在留白的方面都做的相当不错。这其实是一个你能用多少镜头语言把一个故事讲明白的问题。也是一个导演有没有文化的标准之一。把观众当成傻子的导演,自己才是傻子。 最后讲一个笑话吧。说胡金铨拍《空山灵雨》拉不到投资,就自己叫了几个老板,喝茶摆龙门阵。聊了一下午,忽悠得几个老板投资,最后叫好不叫座,投资方自认倒霉,因为的确是好电影。说导演拍电影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步是忽悠投资,投资我拍电影吧,一定挣钱,挣大钱。第二步是忽悠自己,你是大导演,你什么都能拍,拍什么都获奖。第三步是忽悠观众,来看吧,电影非常好看,不看后悔一辈子。绝大多数导演,在前两步都成功了,只是最后一步失败了。从胡金铨那个年代到现在,半个世纪了,绝大多数导演,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都是人家胡大导演玩剩下的,唉。对于现在的国产片,能把故事讲明白,就算是及格了。 2015年12月13日 夜

 3 ) 念念不忘未必有回响,纷乱世道,唯有刀背藏身

徐浩峰的《师父》,是没有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这是电影刚开场,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随即冒出来的第二个念头,但这绝不是第二部《一代宗师》。

《师父》和《一代宗师》很像,同是咏春、踢馆、独行侠一样的武师侠客,时间线应是叶问后,台词正是《一代宗师》范儿,毕竟徐浩峰是《一代宗师》的联合编剧,但没了王家卫掌镜的肆意,台词反而妥帖了不少,“有些事,不老想不起来”,“我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得按世上的规矩来”,台词短道理深,跟里面的武打场景一样。这才是徐浩峰的骨徐浩峰填的肉。

王家卫的电影,不管放在什么时代,都是讲孤独,《一代宗师》讲的是叶问的孤独,宫二的孤独,一线天、张永成的孤独,在大时代小时代背景下人类永恒的孤独。

而徐浩峰的电影,是有侠的,男男女女,红尘过往,就像廖凡手上的兵器,唯兵器尔,内里还是功夫,而徐浩峰的功夫就是“侠”。可惜的是,他把侠放在民国,写的是侠的没落。

“武行不是黑帮政客”,是邹馆长下的定论。规矩就是规矩,是无数人维系的面子,偌大江湖,靠的法度就是规矩,而规矩,就是人情。侠义,就在这份人情上。

但侠义没落了,世情变了,人情就跟着变了。邹馆长说,“这世上的事儿,不就是装装样子么?”《一代宗师》讲了面子和里子,这部片里也是一样。只是王家卫若即若离,徐浩峰刀刀见肉。他的打戏都是近身肉搏,没有一点点花头,利落爽快,即便是穿着旗袍的女武师,也没有一点点轻慢之意。

<图片1>
还会忍不住跟侯孝贤的《聂隐娘》比较,同样都是写意,侯孝贤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徐浩峰练的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侯孝贤拍的是入世的人,存的是出世的心,而徐浩峰相反,写的是出世的人,有的却是一颗炽热的入世心。

影片尽可能地还原了民国时期天津的群像,街头讨生活的人,武馆的人,政界,军阀混战,武侠小说的兴起,白俄和咖啡馆,非得要对旧时代老天津有点儿了解才能觉出味来。

徐浩峰是有野心的。

姜文拍女人大腿,那真是一种纸醉金迷的赤裸裸的肉身诱惑,徐浩峰拍女人大腿,看得是练舞的人对肌肉力量的控制,与练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木见林。

<图片2>
这部戏里没坏人,也没一个好人。

最大的反派应算是黄觉饰演的督军副官林希文,他插手是为了一统武行,这源于他的见识和身份,“武馆必没落,前途在军界”,从这个角度看也没什么错,而且他不下死手留有余地,最后夸小耿的几句倒是见了真意。

林副官对背后势力督军和师父郑山傲评价准确,强者和聪明人。督军虽然一直没有露面,却是这风云诡变的背后之手。而金士杰老师饰演的津门武行老大郑山傲,是个很复杂也很普通的角色,是武痴,也是识时务的“生意人”,老骥伏枥,也是廉颇老矣。他对陈师父和传真艺,虽然存了几分狡黠,但,是真心的,后来的事情,他也看出来了,津门的老大早已不是他了,这是科技和武技龙头位置的交替,所以他也认了。他是聪明人,但侠丢了。简而言之,他是影片的内核,侠和没落都在他肩上。

廖凡演的陈识陈师父,看着是主角,却不过为着名利,要在津门闯出一番事业,和郑山傲并无两样。他是眼看着徒弟被带走的,一早就设下计谋,说出了“毁的是个小人不可惜”这样的话。虽然后来立定主意要为徒弟报仇,但见了枪也软了,最后的反起不过是为了保命,并没有“封门大战,以寡击众,力尽而亡”这样瑰丽的壮烈。

蒋雯丽看得透彻。这里也不会有挟持了女人逼主角出手相救的戏份。人心的软弱,有了女人,贪了生,逃跑了,就算死。没有侠义的武人,跟死没两样。而她步步为营,所做一切不过是为了守住男人的大业。年纪轻轻嫁给天津武行大佬,男人死了,她以一己之力挑起重担,“男人打天下,女人要守住”,个中辛酸血泪又岂是一部《师父》可言语。

真正“高贵”的倒是一开始贼眉鼠眼的徒弟,他轻佻,自负,但为了天津人一口气,硬是走了死路,得了个“有骨气”的评语。他喜欢的女孩子,临死怕吓着她,也远远看一眼走开。邪气的笑容,前头觉着心术不正,这里倒显出暖意。没有那么多煽情,悲情都在《蜀山剑侠传》的血内页和最后推的几下车里。

金老师宝刀未老,和廖凡对戏是酣畅淋漓;蒋雯丽是提名金马最佳女主的戏,有劲儿,但我估摸着输在劲儿拿得太足,反倒显用力过度;演徒弟的宋洋很好,用师父廖凡的话说,是大才,查了一下,徐浩峰的两部电影《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都是主角;美的是小宋佳。

男人并不会尾生抱柱,倒是女人违背了不离开天津的誓言,就像《色戒》里的戒指,陈师父的三皮箱珍珠换了师娘真心。小宋佳尺寸拿捏得很好,上海女人的千娇百媚,东北娘们儿的烈性,奇妙地融合在她身上,腰肢款摆,旗袍穿得,素衣也穿得,任是无情也动人。

<图片3>
徐浩峰是懂吃的,五十螃蟹,街面上的茶汤,精致器皿里盛的咖啡,俄罗斯饭店的面包,面包店牛角面包,跟大多数导演一样,拍吃的,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展示细节,但他又不仅仅限于展示,片里面的人把食物吃出了一种仪式感。

我上一次看到这么描写吃,真心地爱吃,但又绝不会弄得跟舌尖上中国似的,是重读古龙的小说。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在院线的导演,还有谁能拍古龙,应是徐浩峰。他痴迷江湖的侠义,而且把这种侠义都拍出来了,虽说这侠义偏生不在武行,而在脚行。

并不是陈师父取脚行老大的纽扣,姿态和动作让我想起了陆小凤的灵犀一指,而是他展示的这种江湖男女感情、武师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规矩侠义都更像古龙的武侠江湖。

他喜欢的女人,都是古龙小说里推崇的女性形象,刚柔并济,既是受难者,也是纾难者。

有人说徐浩峰一定很爱小宋佳,因为他把小宋佳拍得太美了,真的,每一个场景都美。师娘在字幕里是有名字的,叫赵国卉,“国”字太重,还是叫“师娘”好。她代表一个导演/编剧/小说作者对理想女性最完美的想象,美,媚,冷,有往事,有担当,“她的眼,如远山,淡而确定不移”,腻在身上柔弱无骨,坚韧起来也如磐石一般。

床戏拍得很美,吃螃蟹吃得也很美,完全不是上海女人教吃螃蟹那种温婉腔调,糙得很,师娘一顿要吃50个螃蟹,壳垒一桌,吃得很用力,像将军的炖肉,“肉好吃,吃肉,快吃,多吃 。”

另一个女人,其实也是别人的师娘。蒋雯丽攻气爆表,又何尝不是一个年长的小宋佳,你注意看她与郑大哥对谈时,墙上的结婚照片。“他犯的事,我担着”,是师娘,也是邹馆长。也曾经是娇滴滴的少女,而如今已经变成执掌风云阴诡难辨的掌舵人,不过是一场担当。

沙曼,贾乐山,杜先生,这样的人物设定,实在太熟悉。

郑师父笑谈新欢白俄舞娘:“她从小受穷,当然会很自私。但男人的钱,不就是让女人骗的么?”更是深得古龙之精髓。

虽然徐浩峰显然更喜欢《蜀山剑侠传》的还珠楼主,推介了好几次,而平江不肖生原著改编的《火烧红莲寺》因是武侠电影的鼻祖,也当了主角。

是致敬,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踢馆吧。就像这场打六点半棍,梁朝伟演过,甄子丹演过,徐浩峰让廖凡再演过,但他俩让这场老戏焕发了新的生机。


看完电影,我把徐浩峰写的同名小说《师父》看了一遍,因为小说作者做了编剧和导演 ,所以很尊重原著,基本上保持一致。改动的是蒋雯丽的角色,变了邹馆长的性别,也为她丰富了不少细节,好莱坞男明星的照片没了,结尾留了念想,女人和男人都去了同一个方向。

最大的变化是主题,按照小说里,陈师父说“武行是自欺”,显然已经认了武行的没落,而电影里的动乱,“咏春拳绝了”,无声电影配钢琴旁白,军阀乱世的浮生之感,反倒有惋惜之意。

看完书,原以为懂的作者心思忽然又不懂了。

但很喜欢他在自序里写的一段,“北方理念,刀法是防御技,刀背运用重于刀刃,因为人在刀背后。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
开武馆是陈师父的念想,电影明星瓦伦丁诺是师娘的念想,守天下是邹馆长的念想,看书摊是茶汤姑娘的念想,武侠世界是徐浩峰的念想。

“念念不忘”未必有回响,纷乱世道人如刍狗,唯有刀背藏身。


原文来自我的微信号「卖电影的豆腐店」(tofumovie),欢迎来店。

 4 ) 实在看不出哪里好。

    看了开始十分钟,就知道本影片的对白表情就是一个调调:装逼。各种装逼各种苦大仇深,我心想这么高评分的片子,看场景对白不合我的口味,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还是耐心往下看吧。
    看着看着又不对味了,这天津各大武馆的身手怎么跟男主的徒弟一样是练手上功夫的?传说中的南拳北腿、北方著名的太极八卦形意八极拳法呢?再说了,我这外行都知道,练拳先练腿,站桩都不稳何谈“功夫”二字?导演宣传的硬桥硬马、拳拳到肉就是这样的吗?
    1986年看少林寺开始,还有武当、南北少林、自古英雄出少年等等,那个年代国内还没有使用过“威亚”这个技术,那些个演员明显就是真正练习过武术的,一出来摆一下架势,我这外行就看得出来,为啥呢?看看演员的步伐、桩步就晓得了,这些电影拍得才叫写实、拳拳到肉。而90年代李连杰到香港拍的黄飞鸿系列,虽然吊威亚是基本技术,但是看人家动作导演设计的,即使是虚的,也让人赏心悦目啊!
    感情你这“写实”就是全部玩手活?
    这个音效也是日了够了,俩人双手对打,竟然玩出两把铁器的摩擦音。
    还有啊,小偷叫人来找场子那一段,打手排排队过来是给你陪练的吗?现实生活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别说小流氓了,就是一群中学生打架也会一拥而上啊!
     徒弟拜个武师父,就从脚夫变成淡淡忧伤的哲学家了,时不时来几句富含哲理的话。
     不是傻子的都知道,拿长兵器到小巷子去打那是找死!想不到这么多家武馆的馆主全是饭桶!还有啊,您一武术名家,拿给马切饲料的铡刀来当兵器是为何?羞死王五的后人!羞死李书文的后人,羞死董海川等等民国武术大家的后人!
    还有一个,民国时期广东本来就盛行武馆,您这玩咏春的干嘛不在佛山好好的开馆授徒?硬要扮过江龙闯到天津来呢?另外,既然规矩是踢8家武馆才能立足,又有什么本地徒弟什么什么的,蒋雯丽凭啥相信他派徒弟踢了7家、却不是打算开馆立足?打个比方,你去爬黄山,您都坐索道到了玉屏楼了,然后告诉人家不是来爬天都峰莲花峰的,而是马上坐索道下山;再打个比方,您和MM开好了房,洗漱完毕、只穿内衣都已经钻到被窝里了,然后您告诉我,你俩是纯洁的XX关系,啥事都不会发生,然后我就信了!然后我就信啦!!然..后...我...真...的...就...信...啦!!!
    谁信哪!

 5 ) 侠客的沉重肉身

    (文/杨时旸)
    冲着武侠片的名头来的人可能要失望了。即便《师父》拿到了金马奖的最佳动作设计,但它也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片”,或者更精确一些说,它绝不是一部大多数普通观众心中想象的那种武侠片。它的打斗部分其实很少,动作很小,缺乏表演性,闷,冷,有些点到为止又有点装模作样。而更多的人对于武侠片的欣赏是来自于那种具有排演性的武打动作,那些花哨的交手,交织错落的躲避与攻击,飞天入地。但问题在于,某种程度上说,那些不是武打而是舞蹈。那些武侠片其实是一种硬朗和热血的歌舞片的变型。
    
    直到后来,人们有意识地消解掉那些不可思议的动作,把武术更加引领至格斗,那些拳拳到肉的动作才具备了现实主义的气味。但是中国的武侠片,更多的还是强调着浪漫主义的底色。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热爱武侠的徐浩峰用《师父》重述或者说还原了武侠。那些人都不再空中飞舞,永远也无法脱离地心引力,这部电影中的所有武林中人都有着沉重的肉身。徐浩峰其实更像一个学究、考据家和研究者,他曾书写过众多有关武林的故事,或真或假,也研判过中国武侠片的源流,对那些一个个飞天动作背后隐藏的、中国人的深层焦虑都有着冷静甚或冷漠的观察。所以,当他自己掌镜,他无意中就把影像变成了文本。相比于《倭寇的踪迹》中的那些枯槁,《师父》其实已经有趣得多。但是即便如此,它还是更像一本书,而不是一部电影。他剔除了有趣的一面,戏剧化的一面,冲突的一面,只是不知道这做法中有多大比例是他有意为之。

    按照电影架构来说,《师父》讲述的无非是民国时期天津的武林故事,一些圈内近乎怪癖的江湖规矩,一些人情险恶,一些性命的断送与义气的伸张,但仔细看看其实这些都是幌子,就像那些打斗的动作是幌子一样。《师父》讲述的就是时代转折,以及这时代转折之前一瞬间人心的慌乱。
人之于一个时代,有些恰逢其时,有些终成炮灰。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待《师父》当中的一个个武林中人,他们只是时代布局下的角色。就像大机器时代来临时的产业工人,自己的存在感开始剧烈晃动,晃动得人心早已散掉。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武术就成了一个笑话,维系着空架子,几乎代言着落后的生产力,尚未坍塌但又摇摇欲坠。而从事武术的人,就更像一个个笑话,保持着诡异的规矩和自以为是的体面的同时,也早就洞穿自己终将被时间吞噬的命运。就像金士杰说,武术的未来在军界。你看,军阀来了,武侠有什么用?火器来了,拳脚有什么用?军阀是权力、是体制,是集团性力量;武侠是散漫、是个人,是流浪式的存在,田园牧歌被取代了,浪漫主义被取代了,个人散漫的生活状态被取代了。金士杰临走,留下了众多护具,说要让军人穿上训练用,武林中的人和术等于都被搅散了,金士杰挎着洋舞女去国外种可可,留下的用具和技术被体制收编了。黄觉穿着军装去比武和切磋,该做的事,他最后还是做成了,后来前去武馆参加活动,被一群武行的人围攻,拍案而起的人很快又都坐下了。他们表演了一下人神共愤的侠气,很快就变回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乖巧。
    
    这电影中的几股力量都有意思,脚行、武行、军界,各有各的规矩,但这三种人的等级属于依次晋升,赢的,最终还是处在鄙视链顶端的人。

    武林其实是不存在的,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一个想象共同体,一群三教九流的人,在业余时光中操练一些把式,有一些获得了名声,建立培训机构以此谋生。如此而已。而很多人将这一切精神化、意义化,与受众一起共构成了一个有着特殊精神追求的小圈子。其实更像是失意者对失败生活的精神遮羞布。世界在技术层面上不停精进,中国在幻想层面上耀武扬威,所谓你有大炮,我有神功之类。这一点,如果能用真正冰冷的理性去看,就无比让人心酸。我们无法追赶上世界的潮流,我们就连学习和仿效都不去做,而是自己建立起一个独立而魔幻的幻想世界,在其中鼓舞自己的士气。所以,除了把那些武林人士描述成飞檐走壁,举手夺命的高深莫测之人以外,武侠还一直强调某种气节,所谓侠气和侠骨。但在《师父》中,这一切也都被取缔了,甚至其中的人都做着与侠骨相悖的事。

    《师父》中的每个人差不多都有点蝇营狗苟。金士杰说着念及武林的话,最后挎着俄国舞女去了南美种可可,用自己半生名声换了几张房契银票,他哆哆嗦嗦就着阳光翻来覆去地看;廖凡背着工具箱早出晚归,和媳妇啃螃蟹,缠绵悱恻,想着让徒弟踢馆之后,自己才有机会把南方小门派传下去,看着好像有点为了大义忍辱负重,但实际上,也都是算计着让别人成了牺牲品,自己得道;更不用提他来到天津,在起士林和金士杰商量着改变武行的办法,其实那也都是交易和密谋;蒋雯丽装腔作势的摆门面,但其实也是在各种势力之间钻营,她早看清楚大势已去。

    所以,从道义的角度去看,这其中没什么人真的有道义,廖凡的徒弟,最后倒是接通了道义,他身上插着刀追着车的方向向天津跑了50步,跑到了死。几个军人看到了他的奔跑,也看到了他的道义,但又怎样呢?车里都是血腥味,他们说,“抽根烟,去去血腥味。”血腥味散了,武林也就散了。

    其实,到最后显出道义和精神光芒的,好像都不是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武林中人,反倒是被莫名卷入的人,最后也没得到任何好下场,比如廖凡的徒弟,一个混混儿误入武林,成了牺牲品;比如宋佳,有自己的命,想嫁个男人改一改这命,但最后还是孤身一人茫然无措。廖凡最后显得不管不顾,意气用事得倒像是还了武林的魂,但终究也挽不回整体意义上的败势。
时代的车轮滚滚压过,有人螳臂当车,有人顺势逃遁。你很难是说那里面的人哪些赢了,哪些输了,但确凿的是,哪些活着,哪些死了。

 6 ) 【师父】:人活一口气


【师父】在精神层面上是可以与【卧虎藏龙】并列起来的,【卧虎藏龙】绘的是功夫的“意”,而【师父】显的是武人的“气”。但单说二者讲的是“武人意气”那又狭隘了,毕竟它们都带出了太多导演身上的“书生意气”。而这种“意气”,便是东方文化中独有的魂魄。

要把【师父】这部片子掰扯清楚,必须从本片的导演徐浩峰说起。徐浩峰从任何意义上讲都可以称之为一个奇人,不仅传奇而且离奇,奇到我至今闹不清楚他到底叫徐浩峰还是徐皓峰,不仅我闹不清楚,新闻媒体和百度百科、豆瓣、时光都没有闹清楚。徐浩峰的二姥爷是形意拳大师李仲轩,徐浩峰幼时便曾与他习拳,却未拜师入门,传说他曾经从五楼跃身而下毫发无损。(我没在开玩笑,严肃脸)长大之后,徐浩峰并没有成为一名武师,而是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去做了师父。在【师父】之前,他就已经执导过两部影片,虽然屡获各大电影节提名,可惜都没有在群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什么鬼),第二部影片【箭士柳白猿】甚至未得公映。虽然影路不顺,但徐浩峰的小说却写得极妙,他笔下的民国武林自成一派,气韵皆存,光怪陆离。他与王家卫合作了十年磨一剑的【一代宗师】,并凭借此片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一代宗师】之后,便有了这部【师父】。(请允许我忽略90%陈凯歌作品的,最直基片【道士下山】,毕竟wuli浩峰只是原著作者而已)【师父】在刚刚结束的52届金马奖中获得最佳女配、最佳改编剧本(编剧就是原著作者就是徐浩峰)、最佳动作设计三项提名,并最终击败【刺客聂隐娘】、【杀破狼2】等片一举拿下最佳动作设计,而本片的动作指导也不是别人,就是徐浩峰自己。

徐皓峰还是徐浩峰?

【师父】毫无疑问是徐浩峰最优秀的作品,相比节奏有驰无张,电影语言苍白的处女作【倭寇的踪迹】,【师父】在影像体验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显然徐浩峰在与王家卫的合作中,学到了不少电影学院不教的真东西,这点在【师父】的床戏中也体现的最为明显。(我真的没开玩笑)

王家卫风格的床戏

从【师父】开始,徐浩峰可以说有了一套极具辨识度的电影风格,这种风格并非建立在用镜或是剪辑之上,而是立足于他别具一格的台词风格,以及独此一家的动作风格。

看过【一代宗师】的朋友都应该都对徐浩峰的对白风格记忆犹新,即使没看过的人,想必也听说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台词。有人说他的词写得矫情,确实,这些文绉绉的语言容易让人觉得别扭,毕竟如今是个以话语里夹杂着“他妈的”来表彰率性的时代,“讲究”有时就成了“作”。一群流氓里有一个绅士,那个绅士便怎么看都是小丑。而一群绅士里混进一个流氓,那难看的就是流氓了。

漂亮的辞藻,只是徐浩峰文字的外衣而已,这些词句背后值得琢磨的意和理,才是它们为人称道的最大缘由。像是两个多年不见的旧情人再次相遇,一般的电影可能要大篇幅的叙旧,才能将人物的情感清楚地传递给观众。但徐浩峰只需要寥寥数字,就能把这多年的感情抖个干净,简练而厚重。也正是因为这种一般人难以做到的通透,使得徐浩峰的台词风格独树一帜,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迷人。


笼统地说了一下台词,再来概括的谈一下武打。中国的武侠片、功夫片、动作片发展了好几十年,如今称得上别出心裁的东西实在是少之又少,能达到独具一格这种程度的更是凤毛麟角,然而创新在很多时候又并不意味着好。近十年来,又新又好,唯有【师父】。【师父】没有特效威亚带来的飞天遁地,不用升格镜头来制造诗意和弱化暴力,也不像好莱坞动作片全凭快速剪辑来给花拳绣腿增添打击感。【师父】中的部分打斗场景甚至是一直维持在全景到近景的景别,将每招每式都清晰地展现在你面前,然而因为演员动作的快准狠,佐上动作设计的流畅顺滑,你眼中所能见到的没有招式,只有激爽无比的眼花缭乱,痛快利落。

近几年来夸赞一部功夫片时,大家最常用到的词汇就是“拳拳到肉”,【师父】用不到这个词,因为它主打的不是老生常谈的拳脚棍棒,而是甚少有人提及的刀枪剑戟。在我心里,上一部算得上优质的以兵器械斗为主的影片是徐克的【刀】,距今也有20个年头了,然而单论动作设计,【刀】恐怕也要排在【师父】之后。【师父】中的兵器,不是武侠小说中的倚天剑屠龙刀,没有神力亦没有花里胡哨的用法。【师父】中的兵器,就是一块块开了锋的铁,形状各异,但是有千百年留下的制造规矩,用的人各异,但是有几代人传下的用法。【师父】虽说是部械斗片,但从头到尾都没留几滴血,每一场比试都是“伤人不伤性命”,三两招分出胜负,招招致命却点到为止,基本上每个角色都透着一种高手的优雅。总结起来,【师父】中动作戏的观感就是一滴刀划过脖颈时额头的冷汗,让你大呼过瘾的同时,心又悬着不敢放下。

片中的各式兵刃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则影片的花边。男主廖凡为【师父】学了两个月咏春,开机时他自己和徐浩峰两人都不知道最终成片的效果会不会给“咏春”两个字掉价,所以他们又给咏春起了一个别的名字,片中所有提及咏春的镜头都拍了两套,一套叫咏春,一套不叫,想看成片的效果再决定用哪个门派的名字。徐浩峰在粗剪版完成后给廖凡打了个电话,说了三个字:“用咏春。”

说完了大面上的风格,再来说说【师父】的内容。【师父】的核心不是功夫,不是兵器,不是武林,不是时代,不是社会。是人。片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完善人物和丰富人物,包括兵器招式,都是与人物性格相匹配的。徐浩峰自己曾在采访中提到过,片中戴立忍饰演的高手用的武器叫鸳鸯钺,能以小博大,胜在取巧。所以戴立忍的角色就被设置成了一个瘸子,身体缺乏优势的高手,要取胜必然是要靠巧的。廖凡在于这个瘸子高手对决时,也没占到什么便宜,胜利后更是将这对子午鸳鸯钺收为己用。

【师父】的原著小说不长,读完也就用个几十分钟。电影比小说更加丰富,但剧情主线基本一致,建议看完电影后再读小说,不然会对观影体验有些许的影响。唯独有一部分小说里讲得比电影中清楚,是时代背景。

“漫长的清朝,民间是禁武的。”“习武人在清朝是走镖护院的穷苦底层,武馆是民国才有的新事物。”“天津有武馆十九家,平均一所武馆十来个学员,靠收学费根本无法维持。武馆重要的不是学员,是师父。自民国初年,国民政府提倡武风以来,武术只促成了武侠小说热潮,对大众改变甚微,大众要劳苦过活或吃喝玩乐,没时间练武。”“官员和商人给武馆捐款,只为养住有名的师父。”“师父说,不与大众发生关系的事,也可以兴盛,比如国画、瓷器,便是富贾高官玩出来的。武术现今的处境等于国画、瓷器,但武术不是实物,进不了‘奇货可居’的金钱游戏。政治需求改变后,武术的兴盛便会断亡。”“我师父一代人,绝想不到我这一代人会如此富裕。我们有钱了,回不了头啦。”以上是书中对民国武馆状况的介绍摘录,【师父】的故事就是在这种随时会消逝的繁荣中展开的。

【师父】的故事是个局,局中人互为棋子,又都是棋手,没有人是无端的被利用,每个人入局都是为了一己私欲。故事不难懂,导演很贴心,基本上人物的每个行为都在对白里有解释,这里就不多讲了。而且说多了就有剧透的风险,一个有趣的连环局要是提前知晓了章程也就没意思了,所以我来说说人物。


先说徒弟,宋洋饰演的耿良辰。他是片中最单纯的人物,单纯的好胜,单纯的倔,单纯的目空一切,单纯的不讲规矩。他入局是源于色,就是想看一眼师娘赵国卉(宋佳饰)。拜师练拳后,他渐渐有了规矩,也把师父师娘当了家人。比武给了他从未有过得脸面,一时间他成了天津卫的风云人物。师娘告诉他“见势不对,要知道逃”,他没有听,为了不丢掉他自己挣来的脸面,他成了反派林副官(黄觉饰)口中有骨气的人。

宋洋也算是徐浩峰的御用演员了,徐的前两部片子宋都是男主角。【师父】中的男演员们都远算不上帅的惊世骇俗,但论气质和男人味确实都算是个中翘楚了。


再说师娘,宋佳饰演的赵国卉。她入局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过几年有人遮风挡雨的日子,二是再怎么样也能赚到一笔钱。她与陈识(廖凡饰)的结合,是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所以她让陈识先表个态,看看这个男人是否靠得住。陈识说自己自幼习武,每日挥刀500下,来约束自己心中的杂念,日后以赵国卉为约束。赵国卉提了两个要求,每个月逛一次街,每个月吃一次螃蟹。陈识说,逛街不买东西,螃蟹管够。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夫妻生活,赵国卉从一开始的不闻不问,到后来的负气出走,直至最终说出“他犯的事,我担着”,便是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的过程。陈识第一次见赵国卉是在她做服务生的西餐厅,陈识和郑山傲打赌,点了八个不要钱的面包,吃到一半赵国卉过来说:“别吃了,见不得赚便宜没够的男人。”这是对陌生人说的话。赵国卉发现陈识想牺牲耿良辰后负气出走,陈识去西餐厅找她时又点了八个面包,赵国卉又过来说:“面包免费前提是要点菜。”应时局提醒陈识,天下没有白赚的便宜,这是对家人说的话。

赵国卉与耿良辰之间的感情也是不断变化的。起初她把耿良辰当做一个色胆包天的小人,一年学艺赵国卉一直与耿良辰保持距离。直到耿良辰踢馆成功后给她和陈识带回了螃蟹,耿良辰告诉赵国卉自己有了心上人,赵国卉才放下了戒心。日久生情,赵国卉对耿良辰也产生了责任心,在得知陈识要牺牲耿良辰后,赵国卉心生纠结,一方面不想坏陈识的事,一方面又担心耿良辰的安危,提醒了耿良辰“见势不对,要知道逃”。其实通过陈识要去为耿良辰报仇的时候,赵国卉没有阻拦,也能看出赵对耿是有感情的。

赵国卉的扮演者宋佳,无论演技、气质、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她电影演的少,实在是有些可惜。略微的八卦一下,【师父】的监制是电视剧大导张黎,他与宋佳有过不计其数的合作,两人之间也一直有花样绯闻。


接下来说师父,廖凡饰演的陈识。他入局的目的就一个字,名,为咏春在武都天津扬名。武行泰斗郑山傲(金士杰饰)说“高手的生死,决定一技的兴衰”,陈识是咏春最后的高手,所以他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无奈陈识想要在天津开武馆,就“得按世上的规矩来”。先教出一个本地徒弟,打败八家武馆,而后看着徒弟被郑山傲打败,并被逐出天津,他就可以安稳的在天津立足。就连与赵国卉结婚,也是为了在被徒弟打败的武馆找上门时,有个美女媳妇儿做挡箭牌,以此证明他为求安生不会授意徒弟做这种事。陈识以为自己可以为了一门兴衰不择手段,没想到最终还是跨不过情这条线。日久生情,陈识对赵国卉有了爱,对耿良辰有了愧,与郑山傲有了义。陈识其实一直在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起初他对自己说,耿良辰是个小人,牺牲他不可惜。后来这个理由已经无法弥补他心中的愧意时,他又安慰自己说,耿良辰是大才,会伤不会死。可到了事成之日,终究心愤难平,还是憋不住一口气,陈识与整个天津武林为了敌。陈识总结起来是个善人,直至最后一步一战的生死对决,他也未想过取人性命,还想着让年轻人在这些对决中学到些东西,让咏春得以流传下去。

廖凡就不多说了,影帝级演技,人家是正宗的全凭实力吃的演员这碗饭。很讶异为何他还没有凭【师父】中全然不用替身的武打提名几个影帝,毕竟他才只练了短短的两个月,在我这个门外汉看来就已然是一副高手该有的样子。


然后说泰斗,金士杰饰演的郑山傲。三十年天津武行的头牌,靠的是功夫和脑子。入局的目的也是一个字,誉,人老了,想为后世留下些足以写进历史的实在东西。他与陈识是武学上的惺惺相惜,利益上的交易双方。郑山傲是狡猾的,为了试探陈识是否倾囊相授,郑山傲假装在比武中动了杀机,陈识无力反抗,他便知自己已经学会咏春的全部。郑山傲也是义气的,他在将要离开天津之时,最后的话是劝陈识也赶紧离开,还不忘说,“如果好心,带你徒弟走。”郑山傲千算万计,也未想到自己经年累月布的局,最后给自己的徒弟做了嫁衣,还搭上了自己一世的名声。

老戏骨金士杰也不多说了,他的好是少有的与年龄无关的那种,是单纯的作为演员的优秀,如果再将他近古稀的岁数考虑进去,那他的好可真算有些神奇了。他极具特色且富有磁性的声音和说话方式大概是每个男生都想拥有的吧?


再说就轮到军阀了,黄觉饰演的林希文,林副官。他入局,是为了接管武行。我前面说他是反派,这么说并不确切,毕竟男主陈识也不算是绝对的正派,林副官只不过是和男主对着干的人。林副官是郑山傲的徒弟,心在仕途,习武不勤。片中他两次地位提升都来自于用计暗算,但都未把事做绝,给受害者留了出路。区别在于,郑山傲是“聪明人”,走了出路,耿良辰是“有骨气的人”,走了回头路。相较陈识,林希文显然更看重耿良辰,毕竟在他眼中陈识也只是个为达目的可以牺牲别人性命的算计者。也难怪林希文直至最后一刻还记挂着耿良辰,“他如果还活着,武行会有趣些。”算人者恒被算,林希文也不过是邹馆长局中的一粒棋子而已。

我想象中的林副官是永远自觉高人一等的,虽说面上都做得很漂亮,讲规矩和礼数,但心底里即使是对郑山傲他也未曾真心敬重过。黄觉呈现的很不错,演出了一个不徐不疾,阴狠但又克制的林希文。


最后要说掌门人,蒋雯丽饰演的邹榕,邹馆长。邹馆长在小说中是个男人,改成女人后她成了【师父】中最妙的角色,人物之有趣,完全值得为她单独立一部前传,拍一部电影。邹馆长入局的原因借她自己的话说是“男人打天下,女人要守住。”邹馆长的丈夫死于十一年前,郑山傲之前她丈夫是天津武行的头牌,但郑山傲说他天津武行的头牌做了三十年,不知这是个情节漏洞还是邹馆长的丈夫身死之前地位就被郑山傲取代了。邹馆长作为一个武艺不佳的女流,十一年来还能在武行保持仅逊于郑山傲的地位,让一众高手、馆长们唯她马首是瞻,当然靠的不可能只是丈夫留下的名声。至少在【师父】中我们能看出,邹馆长一手借刀杀人玩的实在是妙。

【师父】的故事,当然是先有了陈识北上的布局,再有了郑山傲设的局。林希文在郑山傲的局中看到了取而代之,接管天津武行的可能性,但林毕竟不是武行中人,他的局必定是懂规矩的人帮着设的,这个人多半就是邹馆长。但是邹馆长就是再神机妙算,也必定算不到耿良辰的身死,所以想必借陈识之手除掉林副官这步棋,并不是一开始就布下的,这一石二鸟的计策,既能除掉林副官,还能顺手除掉陈识这个外来者,可见她的城府之深。邹馆长所行的计策,都是在别人的布局之上再布局,让别人达到目的的同时,自己收获更大的利益,而且无论中途事情如何变化,她总是有新的办法借势再向上走。虽然她一直是受益者,但仿佛又像是个旁观者,各种事情总与她没有直接的关系,出了乱子好像还需要她在当中调停。甚至陈识在复仇时,也只列了林副官一个对象,毫无要算上邹馆长的意思。邹馆长无疑是【师父】中最高明的角色。

邹馆长与她的丈夫,年龄上至少相差个二三十岁,老夫少妻。邹馆长戏中一直是利落的短发搭上西装,最为女性化的装饰就是耳朵上的一对金耳钉了,想来这也不是她喜爱的装扮,只不过是必须要在外人面前做出一副强硬的样子,不得已而为之。

蒋雯丽凭邹榕这个角色提名了今年的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她的演绎真是多层次全方位无死角。起初你会觉得这个女人酷劲十足,以一副女中豪杰的气派在一众男人中斡旋。后来你会慢慢看到她女人的一面,不仅有阴柔甚至还偶尔还散发出几丝妩媚。而最后你又能看到她杀伐决断时的果决,大局为重有时就要断了儿女情长,即使敌人慈悲“伤人不伤性命”,她也不会轻易放过。

以上人物都有个特点,就是无论何时都保持着一股自尊者该有的气。人活在世上要讲规矩,就是因为守规矩别人才看得起你,环境才容得下你。但要别人看得起你,你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师父】中还有个角色,原著中没有,是郑山傲家管家的儿子。在陈识遇到耿良辰之前,郑山傲找了此人给陈识做徒弟,他与耿良辰的不同在于,他打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命运是被郑山傲打败而后被逐出天津。等陈识遇到了耿良辰,便不再教这个管家的儿子了。当陈识再遇到此人时,此人就成了林希文手下的护卫,眼看着林希文算计了郑山傲,更直接参与了惩戒耿良辰。在林希文之后,此人又因为邹馆长的几句话就再易其主,整片中换了三套服装,便做了三姓家奴。最后他竟然还有脸端着枪问陈识,“你就这么看不上我?”这便是没有那股“气”的人。

说了这么多【师父】的好,再来说说【师父】的缺陷。【师父】的缺陷很明显,大部分都是技术上的,所以【师父】是部佳作,但离经典还有太远的距离。尤其是结尾,在巷战结束后,三方势力各自有各自的动作,场景杂乱,剪辑跳跃,后来剪辑节奏还变得忽快忽慢,让人没法适应,在一些场景和节奏转换时,甚至连过场都没有。整个感觉乱成一锅粥,观众根本顾不上感情变化,给人一种草草收场的即视感,完全没有了此前的稳重。本片的另一大槽点是突兀的配乐,旋律单一重复,而且几度让人出戏,音画不搭调不说,有些时候还会带来一种尴尬的滑稽感。再说就是影像质感上的廉价了,显然在后期制作时主创花了很大的功夫想把影像质感提升上去,两款不同的预告片中同一个镜头竟然都用了不同的调色,但是还是有不少场景让人有种在看CCTV6电视电影的错觉。还有就是很多场戏的形式感够了但美感不足,不少文戏的用镜太过单一缺少变化。

到这里,我看到的【师父】就大致与各位看官叙完了,【师父】里有情有义,但是没侠没英雄,各个高手都是人味比仙味重,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没有大慈大悲渡世救人的心。但就是他们这些人身上的那股气,放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多见了。而像【师父】这样热闹、门道兼备的电影,放在今天的中国也已经不多见了。在“错别字三部曲”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真的异常需要【师父】这样的电影来提醒我们,还是有人在坚持做高品质的国产电影的,至少他们不会因为大多数观众的低标准而降低自身的追求。
最后送一张师父与师娘的气质自拍(误)

 短评

片子好不好?好,很好。喜欢不喜欢?不喜欢。徐浩峰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但我感觉就是一位邪派高手,非王家卫、李安这样的名门正派路数。所有角色都有像是导演棋子,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文艺调调、硬桥硬马功夫片、小说戏剧式的叙事……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憋着股劲儿,让人看得不放松,难喘气。

5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这道疤,我留的,是你这辈子的荣耀!”这部电影从此爱上天津!

7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三星半。仍然是徐皓峰味道的武侠电影,所有人都端着演,端着说话,造成一种距离感。不过这个故事很有趣,有阴谋,有爱情,有牺牲,也有义气。而那些武学、门派、规矩之类的讲述,也一如既往的知乎体和科普范儿。让你看到更多的不同。结尾巷战犹如怪奇兵器展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动作干脆利落,台词有底蕴。文武齐全,年度最佳!

15分钟前
  • 曾经我是一朵花
  • 推荐

装逼两个字,一横一竖;装好了站着,装不好躺下。徐皓峰能站着装完一部片也不容易。世上规矩已太多,电影里的规矩居然更多,何必呢?民国题材真是电影宝库。

1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动作架势有板有眼,各种兵器五花八门,画面唯美清新,却并不沉闷。

23分钟前
  • 汤平
  • 推荐

不会配乐就找个日本人啊,规矩都不懂。

24分钟前
  • 小海
  • 推荐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武打片了——恰到好处的舞台化、人物的卡通化及剪辑的程式化制造出了极具趣味的超现实画风,将圈子的仪式感、动作的韵律味和戏曲的表现力都发挥尽致。最后十八般兵刃统统上场的巷战堪称经典。唯一美中不足:廖凡毕竟不是练家子出身,身形沉重不服人。小宋佳惊艳。4.5星。

2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差不多就是我的年度最佳了吧。极具风格,包括故事、台词、动作设计,和王家卫相比,在影像和配乐方面稍嫌不够精致。冷、硬、利落,消失的武林的大环境,动了情搏了命的小人物,全部中意。

30分钟前
  • 达到厂
  • 力荐

无规矩,不方圆;坏规矩,如缰锁。守规矩的,是庸人和蠢货;破规矩的,是强者和聪明人。所谓传统,成也规矩,败也规矩。需要传承,亦须颠覆。乱世的江湖,更见人心之险恶;逝去的武林,都在文人的笔端。

31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真刀真枪的肉搏,三两下高下立断。妈呀宋佳太美了。旗袍粗布都气定神闲,条儿太顺。男人打天下,女人的天下在方寸之间。茶汤铺子姑娘救耿良辰,二话不说就拔匕首,帅死了。蒋雯丽为守住男人家业,蛇蝎心肠还是帅。这些女人活得好利索好迷人,爱上了,“他犯的事,我担着。”

33分钟前
  • 野象小姐
  • 推荐

忽如一夜直男来,奇淫怪趣大腿开。

3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在那个年代,规矩很重要又很不重要······动作戏必须给360个赞,特别是片尾的那场巷战简直就是经典~宋佳不愧是影后,那演技啊·····穿旗袍演民国女子简直就是一祸水啊·····实在是让我这一女子都为之倾心啊·····

36分钟前
  • 黎声如雨
  • 推荐

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往事

37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廖凡有种粗糙的肉欲感,宋佳有种刚硬的妩媚态,蒋雯丽有种豁朗的柔韧劲,金士杰有种笑隐的沧桑气,黄觉有种闷骚的纨绔风。很合眼缘的五个人同框,期待值略盖过影片风貌。角色像是捏浮在画纸上,有钝感,缺少一点浑融。

38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依旧是徐皓峰式仪式感镜头与演员调度及写实武打设计,只不过这次终于用对了地方,观赏性和娱乐性显著提升,点映场笑点密集。前半段讲规矩,后半段讲气节,人物和故事都好看。剪辑利落巧妙,台词有风韵而不装逼,各式冷兵器一口气看到爽,动作设计精妙绝伦,铁质音响如在耳畔,看完只想拍掌称快。

4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制作上去了,恶趣味依然在。不掩饰对大洋马的喜爱,不掩饰几欲在每个带女人画面当场喷发的直男口味,依然是练家子、老规矩和民国武林那点破事,这次多了点编剧上的阴谋悬念。本以为溜之大吉就烂了尾,结果刀阵大法还是挺满意,当做视觉上的奇技淫巧也好玩啊。败在人物像兵器,还是没感情。

42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三部开宗立派。这部成功踢馆。期待徐老师下一部更大成本的制作,能够弥补一下这一部的些许制作上的遗憾。

45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徐浩峰的电影,人物性格本来就是短板,找这些熟脸来演怎么看怎么怪,配乐太low更是完全出戏

4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这样的功夫打法配上这样的剪辑,看上去更加的稳快准很,剪辑也给功夫带来另一种不一样的风味,一个大写的爽。表面上还是处处规矩的江湖,人物都要端出一股范儿,只是人物之间的感情始终上不来,就像功夫或者踢馆一样,一切很凌厉,一切又都冷冰冰的,没情绪始终也就少了情感冲击力。★★★☆

5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