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动画片日本1993

主演:渡哲也,青井辉彦,石田太郎,青野武,山口崇,家弓家正,柴田秀胜,屋良有作,堀秀行,潘惠子,杉山佳寿子,中西妙子,中田浩二,八奈见乘儿,野田圭一,宫内幸平,槐柳二,矢田耕司,田中康郎,兼本新吾,盐屋翼,池水通洋,田中亮一,山田俊司,堀川亮,佐藤正治,乡里大辅,岸野一彦,户谷公次,田中和实,麻生龙,挂川裕彦,平野正人,小林通孝,佐藤佑晖,真地勇志,里内信夫,出口博文,小泽省二,半谷君枝,铃木沙织,久川绫,金内吉男

导演:胜间田具治,舛田利雄

播放地址

 剧照

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1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2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3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4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5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6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13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14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15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16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17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18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19三国志长江在燃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13:27

详细剧情

司徒王允设下连环计,赚得吕布杀死董卓。而各路诸侯经过前期的攻伐兼并,此消彼长,慢慢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军事集团。曹操孟德(渡哲也 配音)率先进入残破的洛阳迎接汉献帝(佐藤浩之 配音),从而以丞相身份挟天子以令诸侯,其麾下文有荀彧,武有夏侯惇,可谓良才如云。长江以南,孙权(柴田秀胜 配音)结果兄长孙策的权杖,建立起割据一方的东吴政权。与此同时,相对弱小的刘备(あおい輝彦 配音)听从诸葛亮(山口崇 配音)的建议在蜀地形成自己的一方势力。   三国鼎立的局面即将形成,而孙刘两家还将迎来曹操大军的进攻,这正是名垂青史的赤壁之战……

 长篇影评

 1 ) 日本人眼里的三国,秒杀吴宇森高洗洗

曲子开章以气吞山河的气势,点出音乐的背景,圆号的开场,把人带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遥远的三国时期,历史虽已久远,但声音却挥之不去,随后的男生吟唱,更是对恢弘历史的再现,不仅有气壮山河的气势,也有不能言喻的英雄男儿的柔情,或许还有一种悲壮的感情参乎其中,配之大提琴的低吟,更是加重了对历史文化沉淀的理解,让人无限的回味。
曲中电子和声的点缀,加强了声乐的效果,把历史英雄的内心描画的仿佛就在眼前,不仅仅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更有无尽细腻感情的抒发,而其中小提琴的声调,忽而严肃,转而柔情,更是加重了这种紧张而矛盾的气氛。最后长号的倾情加入,把历史的景象推向高潮,清晰壮观的收尾尽展英雄豪气,尽展音乐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的魅力。

 2 ) 东映动画经典之作《三国志》之第二部《长江的燃烧》

      东映动画经典之作《三国志》之第二部《长江的燃烧》,总是不经意地读作“燃烧的长江”,一时改不过来的语言习惯,显然“长江的燃烧”重点在“燃烧”,突出了那个龙虎风云的大时代中规模及影响最大的一场战役——赤壁鏖战的烽火连天地动山摇般激烈惨烈以及多少风云人物的壮怀激烈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比起第一部吕布手刃爱之深恨之切的貂蝉之大胆甚至逆天的情节设计,第二部里最忙碌的恐怕既不是一路溃败的刘备也不是往来长江联络东吴的诸葛亮,应该是“凤雏”庞统庞士元庞先生,一会儿是孙刘联盟的地下党潜伏于曹营施连环计,一会儿又是刘备集团的资深特工碟中谍于周瑜身边,竟使江东周郎身陷囫囵,逼得一代英杰吐了血跳了楼,这人物设计情节安排给力绝对给力,也够逆天的。
     显然,第一部的绝对主角非“长厚近似伪”的“大耳贼”刘备莫属,其人其事占据了影片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篇幅,而第二部的第一主角那肯定是“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了,从隆中对到火烧博望,从舌战群儒到草船借箭、借东风,又到火烧赤壁最后设计华容道,一部片子尽是他,与第一部相同为了凸显刘备之大英雄之大情怀设置了丽花这个虚拟的历史人物,并且安排了洞房花烛夜,第二部导演 胜间田具治或者冈田裕介为了好事成双为大帅哥大英雄诸葛亮精心安排了秀兰这一虚拟的历史人物,且又是欢天喜地闹洞房。
     片尾当凄清缠绵的《风姿花传》 又响起时,实景拍摄的张飞墓、孙权墓及诸葛亮祠堂等等三国人物景观一一呈现于眼前,日本艺术工作者真是用心啊。

 3 ) 比上一季拍的好

没办法呢,这是给孩子看的东西,青梅煮酒论英雄,却变成了两个没有文化的人在谈论,这哪里是世界上的大英雄,这根本就是两个垃圾的惺惺相惜。

这一集的主角是——

当然是关羽。

日本人把卧龙改成了伏龙,真无法忍受了。这一集虽然也是味同嚼蜡的感觉里面有吴国作为主角,出现了还有几件的故事,有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星坛,有周瑜陷害诸葛亮,赤壁之战,华容道,但是画的好像比上一季要好玩一点的。

 4 ) 大江东去浪淘尽

刘关张桃园结义有情有义、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曹孟德东临碣石波澜壮阔。关羽的忠义,张飞的豪情,孔明的智慧,曹操的大气。可以说这些主人公身上都分别具备了每一个优秀人才理想的气质类型。然而最终的结局是天下没有在这轰轰烈烈的时代征伐里酣畅淋漓的得到归属,反而是在一个充满阴谋诡诈的宫廷斗争中被司马家窃取,理想主义的蜀汉人才凋零,留下一个痴傻的后主,磨灭所有人的希望。

不得不喟叹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俱往矣…

 5 ) 《从日本动画片:三国志(1993)看日本人的三国》

《从日本动画片:三国志(1993)看日本人的三国》


三国,那段1800年前的中华历史,广为流传于东瀛一国,深耕于其文化,植入几代人心间。
因为,三国,那段分久必合的历史(国家的分而合之),那段合久必分的世事(人物间的合合离离),确实可以用于迄今为止的很多现实状况,无论根源理解还是未来前瞻,均具有很大意义。
《三国志》在日本流传也已数百年,回顾网络资料可见:
1、在日本的三国志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日本翻译出版已整整三百年了。一六八九年至一六九二年,京都天龙寺僧人义辙、月堂兄弟以湖南文山的笔名,用文言体日文译成《通俗三国志》,刊行于世,先是在上层社会,随后在民众间也流传开来。近年流行的译本主要有立间祥介译《三国志演义》(据毛宗岗本;平凡社,一九七二年)、小川环树、金田纯一郎译《全译三国志》(以毛宗岗本为主,参照弘治本;岩波书店,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村上知行译《全译三国志》(据毛宗岗本,为译出原文风格,离直译较远;社会思想社,一九八○—一九八一年)等。
《三国演义》真正进入日本,是在《三国演义》的嘉靖本问世167年后。其时正是中国刚刚完成明清交替,一批明朝遗民避居日本,带去大量中国书籍。而日本恰逢多年战乱结束,进入江户时代,对中国文化有了浓厚兴趣和需求。1689年——明亡之后40余年,《三国演义》的第一个日译本《通俗三国志》出版,译者署名“湖南文山”。
江户时代的日本,知识分子和上层武士是可以直接读汉语原文的,也就是说,其实他们可以看中文的《三国演义》。但庶民阶层却不行。所以说,湖南文山的这个《通俗三国志》,很大的意义是使“三国”在日本全社会各阶层中,尤其是中小学生中普及。不过,从那个时候起,日本译家们已经在搞“编译”,按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开始对原著改编。120回的小说变成了50卷,每回末尾必有的说唱套话也都抹去,实现了由说唱故事到读本的转换。

2、吉川英治的三国志
一般说到在日本流行的“三国志”,并不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更不是陈寿的《三国志》,那是指吉川英治的《三国志》。
吉川英治生于一八九二年,七岁开始接触《十八史略》等汉籍,十岁就热衷给杂志投稿。因家道中落,十一岁辍学,从此干过印刷工、修船工、画匠、记者等种种营生,同时自学不怠,据说把百科事典读过五十来遍。三十四岁时,在《大阪每日新闻》上连载《鸣门秘谱》,一举成名。评论家、小说家木村毅(一八九四—一九七九)甚至认为他“超过法国的大仲马”。笔耕五十年,多数作品是“故事新编”。一九六二年去世,使数学家冈洁“觉得似乎大东京都褪色了”。生前身后,全集一再出版,最新版本是讲谈社一九八四年出齐的《吉川英治全集》,计五十八卷,责任编辑是他儿子。吉川英治的名字不曾从读者的书单上消失过,每茬人都爱读,尤其是走上社会的男子汉们。就经久不衰这一点来说,能够和他比肩的,只有大文豪夏目漱石。代表作《宫本武藏》在美、英、法、德等国翻译出版,颇为畅销,欧美人想从中窥探日本人的哲学思想。倘若把吉川英治《三国志》和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对照来读,来研究,一定很有趣,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异会显现无遗;这应该是比较学水平吧。他还写有《新水浒传》,一九五八年一月开始在《日本》(讲淡社出版的月刊杂志)上连载,惜其未竟,终成绝笔。在随笔《小说的题材》中他说过:“写完《新平家物语》,有了空闲,于是这个夏天在轻井泽重读自少年时代就爱读的《西游记》,得以展开幻想的翅膀,其乐陶陶。”他也曾打算写一部“现代版西游记”来的。
3、中日国民的三国志
吉川英治“少年时熟读久保天随氏的演义三国志”(全称是《新译演义三国志》,至诚堂书店,一九一二年),一九三九到一九四三年间,他依据《通俗三国志》等译本,用现代感觉进行再创作,把《三国志通俗演义》改造成日本人所喜闻乐见的大众小说,连载于《中外商业新报》,后由讲谈社出版了单行本。
打这儿起,日本人读“三国志”就大抵是“这个国民文学”了。
中国文学研究家立间祥介讲过笑话一则:
他翻译了《三国志演义》,有读者来信斥责他不忠实于原典,因为和吉川英治的完全不一样。这位张飞式的读者把吉川英治《三国志》也当成翻译作品了,但由此可见,吉川英治的是和原典《三国志通俗演义》大不相同的。吉川英治在《序》中说:“我并不做略译或摘抄,而要把它写成适合于长篇执笔的报纸连载小说。刘玄德、曹操、关羽、张飞等主要人物,都加上自己的解释和独创来写。随处可见的原本上所没有的辞句、会话等,也是我的点描。”于是,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开篇:“后汉建宁元年。距今约一千七百八十年前。有一个旅行者。除腰间佩挂一剑之外,浑身褴褛不堪,但唇红眉清,更双眸聪慧,两颊丰腴,时时隐含微笑,总之,绝无猥琐低贱之相。”这就是刘备。后面出场的还有一个叫鸿芙蓉的姑娘,还有刘老太太。这位“亲孝行”的刘备为买母亲所嗜好的茶叶,遭遇“黄巾乱贼”,多亏张飞搭救,便以家传宝剑相赠,因此引起刘母摔茶壶,教训他立志再兴汉统。有一位文学博士说:“三国志的世界是男人们的世界,但其背后还有一个女人的世界。”在吉川英治《三国志》中女人们都跑到前台来了。全书分桃园、群星、草莽、臣道、孔明、赤壁、望蜀、图南、出师、五丈原十卷,最后还有一卷《篇外余录》。吉川英治说:“孔明一死,呵笔的兴致和气力顿时都淡弱了,无可奈何。”不仅是他,几乎所有日本制“三国志”都是到“星落秋风五丈原”(土井晚翠的名诗,充满感伤,构成日本人对诸葛亮的感情基调)便戛然而止,这可能是中国文学研究家中野美代子所说的“中国人喜欢张飞而日本人喜欢孔明”的缘故吧。她说,“近于妖”(鲁迅语)的孔明更符合日本人避免明确性、有点喜欢神秘气氛的特质。(加地伸行编《诸葛孔明的世界》,新人物往来社,一九八五年)据日本青少年研究所一九九○年初发表的调查结果,诸葛亮是中学生心目中的第九位英雄人物。多少年来,诸葛亮的事迹对日本人的忠孝观念、道德涵养有极大影响。
4、影响糜久的三国志
吉川英治之外,还有一些现代作家写有各种各样的“三国志”小说,如武侠小说家柴田炼三郎的《三国志》(鳟书房,一九五五年)、历史小说家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文艺春秋,一九七四—一九七七年)等,但都远不如吉川英治《三国志》普及。吉川英治《三国志》至今仍是人们的必读书,但近几年的“三国志热”却更为“现代化”了。,这股热潮兴起于一九八三年NHK电视台播放木偶剧《三国志》(此前还播放过动画片《三国志》),而后,电子游戏机软盘《三国志》上市更推波助澜,据说五年来已卖掉五十万盘。不过,“三国志”的战斗历时二百多年,人物超过三百多个,玩电子游戏机不易掌握,难以尽兴,所以,尤其是大学生,更喜欢看连环画《三国志》,不仅看起来津津有味,面且还可以收集电子游戏机攻略所需要的资料。这套连环画的作者是横山光辉,共六十卷(潮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已售出二千五百万册。一九八二年中央公论社曾翻印(陈舜臣监译)香港版《三国演义连环画》,似乎销路平平。
日本人读“三国”,自有日本人的读法,例如,有人这样说:“三国志”的最大魅力是谋士们的活跃,在今天的日本企业里,许多经理们所苦恼的就是缺少这样的谋士。决定重大方针之际,征求干部们意见,得到的往往是评论家式的答复,什么“我认为成功率约有百分之六十”之类,而“三国志”的谋士们,积极地献策、争论、劝诱,掉脑袋也不悔,这正是今天的日本所需要的。日本人把“三国志”读成了人生训、处世方、成功法、组织学、领导术、战略论,等等,尤其被经营者奉为座右之书。

毫无疑问,吉川写的《三国志》,虽然还叫“三国”,但已经是重新创作了,在他的笔下,中国的“三国”,变成了日本的“三国”。“三国”到了这一阶段,对日本人来说,已经不是外国文学,成了他们自己的文学。
话归本题,将“魏”“蜀”“吴”三国治乱兴亡的历史写成正史的,是西晋的史官陈寿。据记载,他从二三三年一直活到二九七年,他留下了《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和《吴书》二十卷,合起来共六十五卷。其中收有四百六十八人的皇帝及个人的传记,以行文简洁而著称。使这部名著进一步增加身价的,是南朝的宋人裴松之(三七二——四五一),据说他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引用了一百四十余种书给本书作注。
罗贯中是十四世纪中叶的人,他将这些史书及说书人在市井上讲的三国故事,写成了一大长篇小说,这就是《三国志演义》。所谓“演义”就“演”(敷衍)“义”(史实)之意。这部《三国志演义》共二十四卷。一般认为该书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吉川英治先生的《三国志》,是由昭和十三年①到昭和十八年写成的小说。吉川先生在序文中说:“原书有《通俗三国志》《三国志演义》等数种版本,我并未从哪种版本进行直译,而是随时择其优点,按我的想法写成的。”这就是说掺进作者本人的历史观、人物观,来加进新的解释。对此,据说曾经实际踏上过中国大地的作者本人的见闻、体验,也起了很大作用。在有名的开头的刘备刘玄德的感慨:“河水悠久地流去,(中略)他在久久地眺望着黄河水——这使他感到几千万年都是这样滔滔奔流着。”实际上,这无疑是寄托了吉川先生的感慨。(以上引文均摘自《三国志》,吉川英治著,六兴版) ①即1938年。


在中国人的历史观中,历史都是带有正负评介的。你或是名垂青史,或是遗臭万年。所以,陈寿的《三国志》,最后会变成罗贯中的扬刘贬曹的《三国演义》。中国人有一种对名垂青史的追求,即通过历史,获得永恒。于是历史就不是在单纯地记录事件了,是在用道德的框架来评价的历史,要做出判断,谁是好,谁是坏。应该说日本人是从文学的角度,而不是思想、从政治概念上来接受三国故事的。
日本大手前大学校长川本皓嗣,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在日本,以前常听到‘同文同种’的说法。日本人相信自己和中国人没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以为学习同‘文’者就具有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到近代以后这种错觉仍然存在着。

本部动画片《三国志》是日本一部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为蓝本创作的三部动画系列电影。由Shinano企画制作、东映动画发行。
全本长达7小时,分为三大部分。
 日语:三国志 第一部・英雄たちの夜明け(1)
 日语:三国志 第二部・長江燃ゆ!(2)
 日语:三国志 完結編・遥かなる大地(3) 
上映日期:
 1992年1月25日(第一部)、1993年3月20日(第二部)、1994年4月9日(完结编)

日本Shinano企画(发行为东映动画)制作出品本剧,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品。
本系列作品开始制作于1987年,历时四年有余,于1991年12月制作完成。在当时而言,是制作史上最大制作,耗资14亿日元,历时四年,且在中国大陆实地考察,精心制作而成。
公映后在日本动画领域获得了很高的赞誉,被誉为最忠实原著的三国卡通,荣获日本动画最高荣誉——动画金座奖。
并于1995年5月获得厚生省儿童福利文化奖。本系列电影的音乐,韵律优美,磅礴大气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更被日后的中国香港等地的古典背景电影、电视作品里被多次引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故事生动、连贯,对故事的人物都有很细微的描述,比方夏侯墩在交战中眼睛中箭并将箭连眼拔出吃下都描述到了。在影片结束的片尾曲中也加入了对中国实地考察的录象的片段。
而对于我个人而言,20年之后才目睹其全本,实为憾事,但是能够全本看完,也算弥补了!


片中音乐:
《三国志·英雄たちの夜明け》(又名《英雄的黎明》)是日本著名音乐人横山菁儿之作,为长达7小时的卡通电影《三国志》的开篇曲,也是日本自己精细的合成器配合以中国民乐乐器的一次结合展现发挥。音乐中的中国民乐乐器有二胡、古筝、琵琶等等,日方为了制作精细特意从大陆请演奏员去日本全程参加录制。包括电影的所有风格都是尊重了中国风格,那配乐的主旋律一直是由二胡演奏出来,从主题曲的间奏,到各个主要配乐段落都是。而电影的第一部《英雄的黎明》,开场音乐更是古筝和合成器合作的精品。另外特别附加一首风姿花伝 (谷村新司)。
音乐作为电影开场实为引导观众情绪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是由音乐把我们带到那二千年前的战国争乱世界!首先合成器的旋律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把大家还是喧闹的情绪带到了银幕前。接着日本东京男声合声团的合声缓缓而出,配合电影画面给大家一个特定的电影环境,而古箏演奏的主旋律在画面景色变换的时候出现,怀旧、舒缓的音乐让人在前面的激昂中得到了稍歇舒缓,由历史的大气变到了社会的风情。一个旋律下来,男生合声再次强化出现,由优美变成了那段时期的政治黑暗。把观众带到了那段忧伤的历史氛围中去。作为开场音乐,把观众的情感“煽”到了汉朝那昏暗的时期。《三国志-英雄的黎明》和宗次郎的陶笛演奏曲《故乡的原风景》也曾多次被香港武侠剧如《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借用为剧情配乐。

片中场景:
三国除了斗智,当然还有斗勇。
片中古代武将马上缠斗,毫无疑问是重点,本片整体感觉是,让我回到儿时看著名画家们(徐宏达 徐正平 陈光镒等)描绘的三国演义,充满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的味道。
当然,也有不足,毕竟动画是动态的,连环画是静止的,因此片中武将战斗场面,在兵器的使用上,似乎除了砸、再砸、猛砸之外,其他动作就非常逊色了。古代,真的是以力享实惠吗?呵呵!


为对比,我们还可以通过了解日本下日本早年画家针对三国故事创作的画卷。
所谓“绘本”,即插图本。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流行事物,其绘画形式是浮世绘,最初为儿童书插图,后来逐渐成为文人玩赏的东西,其插绘内容不仅限于低幼读物。《绘本通俗三国志》,日本天保年间(1830―1843)近四百幅插图由葛饰戴斗所绘。
http://www.fotoe.com/sub/101626/1

总结:
推荐中国的三国迷,以及中国热爱三国的小朋友,观看此剧!

 短评

神作东映三国志三部曲之二~~~~~~~~~~

3分钟前
  • wilco
  • 力荐

孔明传

5分钟前
  • 贾小年
  • 推荐

第二部开始就胡来了

6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曹操和关羽的纠葛还蛮深的。

7分钟前
  • 霄宇
  • 力荐

东映动画经典三国志第二部

12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热血

14分钟前
  • 膠片時代
  • 力荐

这三部曲更难得的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改编,而且你会感叹和感动。

17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战赤壁啊惊艳 相较之下 吴宇森大片简直落得与高希希渣剧有所一拼

20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力荐

风姿花传,唱不尽英雄的无奈与悲凉……

24分钟前
  • 曾经
  • 力荐

好。

27分钟前
  • 污点绿
  • 力荐

这是我看过最感人的华容道了

28分钟前
  • 马夫蒂纳维艾林
  • 力荐

该觉配色有些七巧板的粗糙

29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还行

看看人家93年的动画电影。。。再看看中国现在的。。。

30分钟前
  • 良吉吉Bee
  • 力荐

初中时看三国,少年意气,觉得关羽义释曹操实属短视;高中时学了历史,学着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大概能理解如果杀了曹操整个北国都会陷入动荡;如今更懂一些人情世故,反思如果是曹操这种有恩于己的当世豪杰跪求于前,我又怎能忍心杀之……「三国」真是可以看一辈子的好故事,每次都有新的感悟。纪录片「三国的世界」里提到日本的三国热本质上是“诸葛亮热”,从这部片里周瑜暴死一幕我是彻底信了。

31分钟前
  • 瓦晴
  • 力荐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60031.html

33分钟前
  • 海若
  • 力荐

总体和演义差别不大,在几个小时内回味三国演义,感慨依旧;这一部更精彩,虽然精简了很多;原声很享受

36分钟前
  • Nore
  • 力荐

没多少说的,经典神作

38分钟前
  • 丁酉戊戌
  • 力荐

三国最精彩的一段戏,对于孔明刻画很棒,虽然有近于妖化的描写,随后就揭露了脱身之计,加上爱情戏的描写,让孔明是一个有着高明智慧的正常人,而不是一个妖化的巫师。对于关二爷的刻画也很形象,孟德败走华容道一段感情刻画很好。就是徐庶回马荐诸葛、蒋干误中反间计这些弃之实在可惜。

39分钟前
  • 尾生
  • 力荐

优点在第一部短评中都说完了,动画制作和音乐都是超一流,咱得承认这个质量的动画当年国内确实制作不出来,日本当时的动画水平至少领先国内动画三条街。虚心承认不足才能进步。故事节奏比第一部慢了一点,但也是飞快。而且这部动画最大的缺点就是对东吴的描述过少,第二部后半段赤壁之战孙权才出现,而且周瑜早早去世。第二部的故事是三国演义的高潮部分,分别讲述了煮酒论英雄,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华容道,到三气周瑜结束。篇幅太小,剧情过于走马观花。这一部中第一部男一号刘备戏份大减,关羽和诸葛亮分别是前后部分的第一主角。人物场景甚至分镜都大量借鉴了上海人美的连环画。我在B站看的国语版,台湾译制团队非常不用心或者是名著文盲,特别毁观感。8.5分。

41分钟前
  • 木木三又二
  • 推荐

8 从三顾茅庐刘备发迹到赤壁之战 三国最脍炙人口的一段历史 中间穿插了一段有趣的孔明恋爱史

43分钟前
  • 東郷柏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