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人1986

剧情片法国1986

主演: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纳迪娅·穆鲁齐  塞尔日·雷吉亚尼  瓦西亚·潘戈波卢  米哈利斯·扬纳托斯  斯特拉托斯·帕希斯  迪米特里斯·坡里卡库斯  多拉·瓦拉那基  Dinos Iliopoulos  Stamatis Gardelis  Karyofyllia Karabeti  Jenny Roussea  Iakovos Panotas  Konstandinos Konstandopoulos  Nikos Kouros  Christoforos Nezer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养蜂人1986 剧照 NO.1养蜂人1986 剧照 NO.2养蜂人1986 剧照 NO.3养蜂人1986 剧照 NO.4养蜂人1986 剧照 NO.5养蜂人1986 剧照 NO.6养蜂人1986 剧照 NO.13养蜂人1986 剧照 NO.14养蜂人1986 剧照 NO.15养蜂人1986 剧照 NO.16养蜂人1986 剧照 NO.17养蜂人1986 剧照 NO.18养蜂人1986 剧照 NO.19养蜂人198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03 20:55

详细剧情

  电影从异常沉闷的养蜂人斯皮罗女儿婚礼开始,婚礼结束后斯皮罗依旧跟着养蜂人的队伍南方放养蜜蜂,他已经习惯这样的飘泊,所以他准备告别家人,从此独自在路上。半道上他遇到了失恋的少女搭车,他好心让无处可去的少女在旅馆住了一夜。继续上路的他遇见了儿时的玩伴,他们追忆着年轻的日子,同时他在少女青春的张扬和活力里重新有了生命存在的确定,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有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冲动。然,相聚是短暂的,当少女再度上路的时候,斯皮罗内心涌动着太多的伤感,他明白对于自己没有什么可以依恋的了,于是,在阳光下他打开了所有的蜂箱…….

 长篇影评

 1 ) 《养蜂人》——垂死的春天

    “他把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
  看透了他四周所发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劳。” ——林语堂


*生命的追问
  “哦,听得到呢,好像是歌吧……
  蜂王出生了,
  处女蜂从满是蜂蜡的蜂房中钻出,
  蜂王出生了。”
  在那温柔的钢琴声和淅淅沥沥的小雨当中,干净的桌子上一束鲜红的花,伴着这充满生命力和希望的故事,新一代的蜂王诞生,在水边等待她的雄蜂们跳起生命之舞,春天,春天的气息弥漫在那小雨中。
  安哲的影片,从来不曾如此生机盎然。
  喜欢安哲,却迟迟不肯去看他全部的影片,只因为不想像他那样——让生活在眼中渐渐清晰,心中的天地却在一点点分崩离析。
  他总是喜欢以死亡作结尾,就像这是人必定的结局,但是在知道这个结局后我们还要跟随他一遍又一遍,在途中痛苦的拷问自己。当我们终于顿悟,生命也终结了。
  电影的色调是冬天的大海,冷冷的,却隐藏着骚动与压抑的激情。安哲喜欢凝视着人物的表情变化,然后慢慢移动镜头,带着种步步紧逼的审视。
  不停有细雨落下,白色的桌布。蜜蜂也许在水面舞蹈迎接自己的蜂王。
  婚礼那张照片让人印象深刻,儿子低着头,母亲看着父亲,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自己的丈夫。每个人都看着自己心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却只能看着,茫然不知旁人的注视,无法沟通的感情,在专注而无望的凝视中留存在底片上。
  婚礼本该是幸福而欢乐的,父亲斯皮罗却一直表情沉重,母亲也总是欲语还休,直到他们打碎了一碟杯子,气氛让人窒息,他们小心翼翼地捡拾着碎片,就像捡拾着他们已经拼凑不回的婚姻。
  随后,女儿带领大家跳舞缓和气氛,表情却僵硬而不知所措。
  斯皮罗走出房屋,站在河岸的树下,家人的疏远让他们只能互相遥望,面对面站着却像隔开了几个城市。
  女儿道别时,斯皮罗却一把抱起了她,就像摇着婴儿般哼着那句歌谣,
  “攀上胡椒树,采摘胡椒,
  胡椒树突然断了,手里什么也没拿到。”
  这句歌谣在影片中被多次唱起,比如后来,斯皮罗走进那座已经荒废的房屋,推开窗,在想些什么呢。
  当我们走到路的尽头,总会不自觉的回头张望来时的旅程。

*流浪的旅程
  “和往年的春天一样,出发了。”
  莲花,三叶草,枯子,木刀薄荷……一定走遍了很多地方才会看到这么多不同的花朵,甚至有些花的名字我都没有听说过。
  在一个城市待久了,就让人想四处流浪,逃离这些记忆与面孔,去个陌生的地方,不用掩饰那些寂寞的感情。就像那个爬上副驾驶座的女孩说的,“去哪里都行,只要离开这里。”她住在斯皮罗的小屋,吃着他的食物,从他的口袋里面拿钱,连易拉罐都让老迈的斯皮罗打开,她从不回报什么,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应当,就像孩子从爸爸那里得到庇护一样。她就像鲜活的生命注入他垂死的灵魂,自私、任性、充满诱惑、不安定,没有安全感总是出其不意地来到你身边,又悄然离去……
  她就是生命,是这老人正在失去的一切。她的身上有着一切的美好,年轻的光芒四射的脸庞,躁动的激情,她在那小屋里,像太阳一样耀眼,像月亮一样纯洁;她也是生命力罔顾一切的冲动,那样蛮横无理地闯入我们的生活,从来不顾我们的意愿;她不问原因地奖励我们,毫无道理地惩罚我们,她支配着我们,因为她让我们看到希望,她在我们陷入绝望的时候出现,点燃我们内里的每一个细胞,让我们迸发出无限的力量,却又在我们自以为掌控生命的时候,狠狠地把我们击倒,提醒我们是她站在高处俯瞰我们,她在我们身边向另一个人献上甜美的微笑,在他的怀里望向我们,嘴角轻扬,无情地嘲笑我们的一厢情愿。
  就这样,他受到了生活最后的感召,又成了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看着她和另一个男人在黑暗中呻吟,只能独自坐在冰冷的咖啡馆,看着大门。
  当他用麻木面对她的热情,当他在街上不停寻找她,当他开车撞进那间饭馆,当他任凭她在手上留下深深的伤痕,当他带她去向一个哪里都不是的地方,当他和她在黑暗舞台上疯狂的翻滚在一起……却让人看到生命繁华落尽后苍白的挣扎。
  每次都会有大批的蜜蜂死在搬运的途中,斯皮罗的生命也同它们一样不停地流失。最后他终于倒下来,手指一直在扣敲大地,满地是掀翻的蜂箱,如一个个被掘倒的坟墓。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你来这人世一遭做什么,会不会你也回答,
  “我什么都不需要,只是碰巧路过。”

*垂死的春天
  安哲把一切都安排在最充满希望的地方,春天,婚礼,似是而非的爱情,却硬要把死亡塞进去。
  在途中,斯皮罗曾探望一个病重的旧友,他敲打着桌子,告诉他们他想去最后看一次大海。他们站在海边,一个人脱光了衣服跳入了大海,而病者却对斯皮罗说,好冷。
  那个场景深深触动了我,生命是荒凉还是温暖,其实只不过在你怎么看他。那个重病的人看到了自己的末路,那个游泳的人看到的却只是大海。
 “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死亡之地,哺育了紫丁香,
  混合着记忆与欲望
  用春雨撼动迟钝的树根……
  我口不能说,我的双眼也无能为力,
  我不知道是在人间还是天堂,
  我一无所知,
  只有凝望着光明的中心,
  沉默、空虚、凄凉,是那大海。”
  我们总是不停地问询,直到白发苍苍,身体佝偻,生活却一如既往地缓慢的前行。你执意绝望,向下看,你只能看到黄土与死亡,你充满希望,向上看,还能看到蓝天与日出。

*有关电影:

  这部1986年的电影和1998年的“永恒的一天”有着共同的主题,即面对老去和死亡。但是,十年的光阴荏苒让导演对生命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前者是绝望和冲动,后者是释怀和感激。在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中总能看到老人和孩子的身影,这代表生命两极的人物给他的电影带来了特殊的韵脚。
  在安哲的电影里,故事从来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故事里出现的人和景物。斯皮罗辞掉了学校的工作,告别了新婚的女儿,带着一车蜂巢走上了旅程。独白就像在阅读日记一般,和老友的对话,喃喃的低语。途中他遇到了一个少女,蛮横的挤上他的车和生活,她给他带来了短暂的对生命的渴望和激情,但这渴望稍纵即逝。他去探望了卧病在床的老友,最后倒在山坡上被蜜蜂蜇死,临死他的手不停的在扣敲大地,仿佛在传达一种对生命的质询和不舍。
  就像有些导演的电影会用长长的对白阐述自己的意图,安哲有他自己的方式,他的电影是绵延不断的诗歌组成,他用沉默和画面来描述情感。忧伤的时候,他不用眼泪,而用雨落在餐桌上淅淅沥沥的步伐,节奏轻柔而缓慢,几乎能嗅到画面潮湿的味道;离别的时候,他不说再见,而是让父亲抱起女儿,就像她小时候那样,念起童年的歌谣,恰到好处的留白给人无限想象感怀的空间;为流逝的青春倍感折磨时,可以看到老人听着房间里一对男女的呻吟声,缓慢坐起来,走出房门,一语不发,幽暗的光线,压抑的情感,传达着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于是,他的每幅画面就这样变成一首首韵味悠长的诗,让观众一遍遍沉浸、回味。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441458/

 2 ) 美人迟暮

那个人老了,那个曾经英俊潇洒得让我屏住呼吸的人...

毕竟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在罗马的街道上奔跑的记者了。然而还是英俊,宿命般的英俊.

我却不知为什么很能体会他的这种心情。所以刚看了5分钟就哭出来了。大概是为他的那种寂寞而流泪。

每个人都是寂寞的阿,不管看起来有多么坚强.

所以想尽可能的,陪在那样的人的身边.


 3 ) 再次重温养蜂人

再次哭得没人形

安哲罗普斯实在是太可怕了,我再也不敢看他其他的片子了
虽然画面是那么的漂亮,镜头运用是那么的流畅,可是为什么就那么伤感压抑

不过好在这次撑了9分钟才停下来,第一次看五分钟就受不了了


“攀上胡椒树,采摘胡椒了,胡椒树突然折断了,手里什么也没拿到”

他的眼睛,大概是褐色的吧

 4 ) 每一个老男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少女

我老了,结束的铃声响起,人生的考卷即将被上帝收回,可悲的是,试卷上的谬误爆发出疯狂的嘲笑,大块大块没有填写的空白像刀锋一样割着我。

我无能为力。

是的,我老了,血管里有血栓——不知何时会脱落的定时炸弹,肺叶布满紫黑色斑点,肝脏涂满了愚蠢又你的脂肪,我皮肤枯槁,眼睛浑浊黯淡,阴茎软塌塌地像条死蛇。

我老了,时间流逝的速度对我不再有意义,只是随着惯性滑向死亡的深渊。大脑皮质萎缩,情感世界色彩剥落,那种叫做爱情的多巴胺是否还在?

我老了,连同整个世界一起老去了。

而你就是春天里跳到世界上来的小鹿,每句话都是首歌,每个动作都是支舞,白色T恤和牛仔裤绷出你骄傲的曲线,肉体的浓烈色彩让我无法逼视。你年轻的肉体,富有弹性的皮肤,坚挺的乳房,肥硕的臀部,丰满的大腿,浓盛阴毛下散发着芳香的玫瑰,让我窒息。

可你不该闯进我的生命,你的到来,给我太多的幻觉和悲哀。你的光亮,让我更清楚地看到投射在身后的死亡阴影。这个死水般的灵魂激起了情欲的涟漪,让我逃离你和年轻男人做爱的喘息声,开车撞进你和年轻男人谈情的酒吧。

你逃离我的强吻,又慢慢走回拉住我的胳膊,这是一种怜悯吗?可我不需要怜悯。抱住你赤裸的胴体时,我的动作是那么的激烈,带着施虐和惩罚的快感,带着嫉妒,愤怒,以及深深的绝望。我知道你的肉体只是一场幻觉,是追不回的青春的隐喻,我知道这不会是维纳斯的返老还童的琼浆,可我还是贪婪地,妄图啜饮到最后一滴爱情的甘露。

我对你而言只是时间的灰烬,我留不住你,我用一生时光凝聚成的智慧之光也那么黯淡,照不亮你年轻未知的生命。

老人与少女,并不是一对养眼的组合,这个话题也谈不上什么诗意,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龌龊。关于此类的电影,《弓》 《野草莓》 《末路爱神》,包括这里提到的《养蜂人》,影片主旨大体相同,结局又稍有偏差,在《末路爱神》里,年轻的女孩最终明白了老人把自己叫做维纳斯的意义,不再吝惜展示自己美丽的身体,《弓》的最后,那只天外飞箭与女孩神秘的交合与处女之血,也象征了老人在女孩生命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野草莓》中,年轻女孩也曾经在窗外向老人表露了自己的崇拜和喜爱。唯独《养蜂人》的结局,真实得残酷。

如果有一天我老了,希望一生的时光已经使我满足,无惧。

 5 ) 不朽的青春

电影开始后的第一秒种,第一条字幕就出现了,不是电影的片名,不是导演的名字,而是简单的两个单词:Marcello Mastroianni,是的,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曾经是费里尼的马斯楚安尼,德西卡的马斯楚安尼,安东尼奥尼的马斯楚安尼,现在,是安哲罗普洛斯的马斯楚安尼。

1959年,马斯楚安尼35岁。
那一年,以《大路》和《卡比利亚之夜》连拿两个奥斯卡小金人的费里尼,决定拍点与新现实主义不同的东西,这就是后来的《甜蜜的生活》。费里尼找到了当时已是意大利天王巨星的马斯楚安尼,费大师对马天王说:“跟你打电话,是因为我需要一张没有一点个性的脸,比如你这样的。”马天王哭笑不得,但依然答应出演。
从此,马天王不再是意大利的天王。

1986年,马斯楚安尼已经62岁,比起《甜蜜的生活》时,他有些发福,也有些驼背,甚至还留了一个斯大林式的胡须。他不再是《甜蜜的生活》里的报社记者马塞洛,也不再是《八部半》里的导演吉多,但他依然是那个拥有着“一张没有任何个性的脸”的马斯楚安尼,他的忧郁、凄楚、放荡、孤独、迷茫、矛盾、困惑、沉默、绝望、黯然、神秘、颓废、空虚、堕落、敏感,和一切,混织在一起,铺满在这张复印纸般的脸上。

所以斯皮罗也就继承了马塞洛和吉多的一切,尽管他有家庭有女儿,甚至他的女儿刚刚举办了一场难忘的婚礼。但他依然是一个精神和肉体上的孤独者。
所以斯皮罗去旅行。
为什么选择旅行?安哲的另一部电影《尤利西斯的生命之旅》已经给出了答案:“上帝首先创造了旅行,而后是怀疑和思乡。”旅行、怀疑和思乡是贯穿了安哲一生的电影命题,身体和生命的旅行,对存在和生活的怀疑,对精神故乡的向往与追寻。

旅行是让生命充满未知的方式,因为旅程中总是能看到新鲜的风景,遇到或新或旧的人,所以斯皮罗就遇到了那个女孩。女孩说:“随便去哪里,只要离开这”。与“去日无多”的斯皮罗相比,女孩“譬如朝露”,她年轻、放纵、我行我素,随遇而安,她在音乐机前独自疯狂劲舞,她从斯皮罗的口袋里掏钱买烟,她咬斯皮罗的手直到鲜血淋漓,她在斯皮罗的房间同另一个男人做爱,她把青春注入到斯皮罗老朽的肌体,她用年轻,救赎着这个衰老男人早已麻木的生命。于是斯皮罗驾着蜂车冲破了酒吧,她在一片狼藉中跳上车,他们扬长而去。天哪!这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浪漫镜头。

终于,他们来到了一个破旧的剧场,在空寂的舞台上华丽的做爱,像《巴黎最后的探戈》中的马龙•白兰度和玛利亚•施奈德那样。火车在他们身边隆隆的驶过。侯孝贤电影里的火车总是寓意着无限伸向远方的希望,而火车之于安哲,则只有彻底的绝望。当斯皮罗进入女孩的身体时,女孩忘情的嘶喊着“让我飞翔!让我飞翔!”,于是她就真的飞走了,斯皮罗从来就不是她生命的终点,甚至连站台都不是,她只是“碰巧路过”。

世界其实是一个大蜂箱,拥挤而沉闷,斯皮罗是蜂箱里一只痛苦的蜜蜂,他无法拒绝命运,他抗争,但万事不由己。从没有人真正在意他,甚至是同他一起旅行的女孩。他孤独、绝望、无可奈何。
他终于掀翻了蜂箱,把自己一路上的关怀与珍惜掀了个底朝天,也与一生中最后的珍惜宣告了再见,就像马斯楚安尼向凯瑟琳•德诺芙说再见。蜂儿弥漫,他倒下,双手狂舞。此时,我早已分不清屏幕上的人到底是斯皮罗,还是马斯楚安尼,他们似乎已经合身一体,捕捉着自己逝去的青春。

马斯楚安尼的晚年,他总是神情恍惚,他日复一日的向身边的人讲述着费里尼和他的初遇,和费里尼对他脸的评价,他总是悄悄的说:“嘘,我来自费里尼的电影,我不是真的。”
是的,他一生拍了140多部电影,但他只来自费里尼的电影,因为那是他不朽的青春。

愿我们都能有一个不朽的青春。

 6 ) 《养蜂人》路途和风景


题记:
和往年春天一样,出发了
――――kavkalu

影片的主题还是飘泊和寻求,表述一个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加而对于生活的倦怠,他在生命的路上的追索着归属感和终点的意义,这是苍凉的回眸,关于生命意义的反思。而养蜂人居所不定的生活很好表达人动荡和无法预测的状态。沉默寡言的他和路上结识的活泼好动的少女有着强烈的性格差异,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所产生的碰撞增加了戏剧冲突的可能性。导演对这种差异都是以镜头语言客观描绘的,比如,少女在旅舍里奈不得寂寞和人做爱,发出巨大声音让斯皮罗无法入眠,只能独自在午夜的酒馆静坐到黎明直到男青年离开才结帐走人,导演犹如旁观者记载着发生而无意于道德评判,他以这种方式诉说了时代给人物处事原则带来的变化。老友在医院相见喝酒是导演对生死观的最直接表白,而他们在波浪翻滚的海边回忆年轻日子有着岁月无法重复的伤怀,大海便是这种流逝的象征物。斯皮罗朗读的日记使得我们了解在缓慢的时间流逝里他的心境和思考,放蜂路上的一切又是一次心路的旅程。
少女和斯皮罗之间的关联是导演用来对比的,在旅舍里少女为斯皮罗刮胡须和斯皮罗和女儿关系的冷漠有着鲜明的反差,少女的率真和热情让孤单的养蜂人看见了生命的热情。在生命的拥抱里他们变成了忘年交。
女孩醉酒后亲吻着斯皮罗流血的手,这是亲情的渴望和拥抱心灵的渴望,导演呼唤着人的相互了解和关心,呼唤着生命的对话。没有一句台词的这个段落却让我们看见了爱的呼唤和打破隔阂的可能性。这是生命交融的标记,这是一个拥抱的姿态。
我们可以注意到电影院往往在其影片里出现,像历史的坐标让我们目睹流逝的一瞬。导演为了表明生命本原的张力和激情,在电影院的幕布前安排的斯皮罗和少女的情爱戏的直露在安氏的影片里是不多见的,它以直率和欲望的张扬呼唤着生命的激情,著名的性格演员马塞罗·马斯楚安尼将老者被少女激情唤起的过程细腻地通过肢体语言层次分明地表现出来了。他们所擦出的火花是生命本身在燃烧。然而,年轻的心总要去往远方,拥抱只是为了路上寂寥时的念相,黎明时分的道别令人忧伤。
在他的影片里主人公都在向着彼岸努力靠近,但是却永远和终点有着距离,有着古希腊悲剧英雄的特质。寻找和记忆给了生命充实,倘若《雾中风景》和《养蜂人》讲述都是追寻的主题,但是《养蜂人》更为积极和进取,虽然结局是悲剧式的,不过,过程里所散发的热忱和心的沟通可能性让后来的人在绝望里发现了希望。
人的理想决定了生命的将来,出游是为了归返时候回眸的灿烂,就是死亡都必须握紧在自己手中《养蜂人》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生命应该主动掌控未来,当生命完成一生的愿望,主动拥抱死亡和将生命的希望传递成为同样的重要。这种“蜡炬成灰”式的倘然和悲壮是人生答案也是我们归路的方向。此片是1986年威尼斯电影节参赛作品

导演:安哲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
演员:马塞罗·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纳迪亚·茉露Nadia Mourouzi

 7 ) 只有毒蜇才能解脱的绝望吗

第一次去树舍看电影

第一次看安哲导演的片子,《养蜂人》很早就听说过,终有缘一见。

影片的开头,洋溢着春天气息的场景,伴随着怡人的钢琴配乐,淅淅沥沥的细雨中洁白的桌布上绽开着一簇红色的花朵,一个沉稳的中老年男子的声音向小女孩讲述着关于蜜蜂的“女王之舞”的故事,蜂王的初生,一个生机盎然的开场。

但随之发生在斯皮罗女儿婚礼上的一切就不一样了,斯皮罗就像一个局外人,不停地在闪躲,全家照相之时,他直到亲戚不停地呼叫寻找才出现。

最后的结婚照全家相片上,斯皮罗的儿子倾向母亲,母亲看着父亲,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新郎,新郎则谁也不看,目视前方。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场景,每个人都望着自己最在乎的人,却都遗憾的没有注意到最在乎自己的那个人,他们都注定要失去,母亲失去了父亲,父亲失去了女儿。婚礼中,母亲打碎了杯子,母亲和父亲心存芥蒂地捡拾着地上的碎渣,静默的场景透露着这个家中每个人之间的隔膜,欲倾诉而不得的孤寂,欲抓住却不得不失去的无奈。

失去了女儿的斯皮罗,辞去了教师的工作,他逃离了工作,逃离了家庭,也许对斯皮罗来讲,最在乎的女儿离开了,这个家以及日常的生活便失去了既往的意义,只能在失意中逃离,在漂泊中去承受和习惯,并寻找新的心灵慰藉。

这是一部整个故事发生在春天的电影,斯皮罗的养蜂之旅带着蜂箱一路追寻着鲜花盛开的脚步,被命名为“花之旅”,我却一直难以感受到春天的暖意,镜头中的希腊一直是灰蒙蒙的天色,淅淅沥沥地下着冷雨,或灰或白的背景,让我在没有空调的树舍放映室中更是看得寒意浸彻心扉。

花之旅出发的路上,养蜂人聚在一起聊天,这趟春天出发的旅程已经坚持二十年了,但如今上路的人越来越少,女蜂王也老了。生命的流逝和衰老带来的失意无奈悄然含在其中。

在旅途中的斯皮罗遇上一位不请自来的客人,一个孤身漂泊无处可依的少女。斯皮罗无奈并同情地带着她上了旅途。在加油站小憩时,斯皮罗这中老年男子臃肿的身材,缓慢的步伐,严肃的面容与这个少女随着音乐肆意舞步的年轻激情沟壑分明。此时的斯皮罗在路上仍然念着自己的女儿,犹自念叨着大女儿为何离家出走。对于这个少女的肆意胡闹,睡在他房间,拿他的钱买东西,甚至带来一个年轻的士兵在他房价里夜半云雨,他只当作任性的行为而有些气愤地容忍。

这时的斯皮罗尚未感到人生的不可逆转的孤寂和绝望,在旅舍付钱时,急冲冲地去抢救大风中的蜂箱,尚兢兢业业地执着于花之旅中的蜂箱。

旅途之中,斯皮罗约一老友去看病中的朋友,他们回忆起年轻的时代,尚且希望改变这个世界,谈话之中也透露出斯皮罗的妻子安奈年轻时也是大美人一枚,斯皮罗为众老友所羡慕嫉妒恨,可岁月无情地改变了这一切,当这老友望着期盼已久的大海时,发出“冷啊”的凄厉哀号。
旅途中的斯皮罗一直躲着这个少女,忽然被她发现,正要收拾东西离开之时,少女闯进来体贴地看着他说,好久没见胡子长长了,于是蹲下来给他刮胡子。这许是在这时,旅途中一直压抑着的斯皮罗的内心的湖面像投下一颗石子,涟漪一圈圈止不住的荡漾开来。

内心平衡被打破的斯皮罗,感情的渴望一发不可收拾,先是连驱车大早去见已经分居的妻子,想要在妻子那找回激情的斯皮罗忽然怅然若失,也许过往的终究只能成为记忆,在最后一瞥的凝视之后再度离去。躺在花丛中的斯皮罗猛然抬起头,他的灵魂和激情已经不可自拔地种在那少女身上,他想重生!斯皮罗向初恋的年轻人一样上演了驱车撞坏饭店大门的把妹手法将少女带走,带着她逃离世俗,去一个地图上没有的地方。

斯皮罗带着他的小女友一路寻访过去,告别自己离家出走的大女儿,重访养蜂人父辈住过的祖屋,去那地图上没有的地方。此时的他在路上似乎一面告别过去,一面获得了新生。最后来到已经闭馆的老电影馆,这里想必亦是斯皮罗一处重要的记忆和精神栖息之地。他却拒绝了老友的共叙离别愁的搅基之夜邀请,要与新生的小女友单独渡过。

在电影院的这一场戏是我最喜欢的一处之一,在巨大的白色幕布前,静默的电影院里,木质的舞台上只有两人的身影,更像是一出话剧。白的幕布,暗的舞台,白的少女,暗的斯皮罗,强烈的明暗对比,这本是激情的一夜,却显出莫名的悲伤和压抑,像四周沉沉的静谧。无可避免地宿命终于到来,一身洁白的少女和一身西装笔挺的斯皮罗在明亮的餐厅中举起红艳的酒杯,却等来一句,let me go away。在旧电影馆前的火车轨旁,只留下想要抓住最后一丝而不可能的颓唐的斯皮罗孤独的身影,他从车撞饭店大门那时开始迸发出的新生无可挽回地像细沙掬在手中一样溜走,这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啊,只有蜂王的毒蜇才能解脱吗。。。

 8 ) 开始的倦意


“放我走吧”
让生命老去
白色的连衣裙和老旧的峰箱
我扣上它,在老旧的身体上标注
厚厚的光
爱琴海的色调


风琴
更像绸缎,敲打着
完成暮年的欲望


慢慢的
我开始模仿,你的离开
沉默和爱慕的滋长
在多余的时间
蜂群律动,萦绕
花在旅程中静止,凋零
我们终于
成为父辈衰老的名目


直到胡桃枝无处可藏
座位上空空荡荡
我重新站在
湿漉漉的青苔上


一二年六月十一至十二日

 短评

不太喜欢安哲的这部片子。父亲与女儿,老人与少女的羁绊。相比以前探讨政治历史的作品,“沉默三部曲”探讨的是暮年的哀伤。片头片尾是亮点。女儿结婚时惊喜追逐的小鸟化成老人和少女做爱时少女的呻吟“让我飞翔”。开头拍结婚照,父亲深情地看着女儿,女儿花痴地看着丈夫,丈夫认真地看着镜头。三星半

7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结合一众老人过往参与“运动”的早年经历,本部电影的寓言性大概附着于左翼阵营的失败主义叙事。一个可能的推测是,《养蜂人》的潜文本正与那篇“列宁与养蜂人”(小学课文《蜜蜂指路》)的寓言相关联——后者指示着二十世纪左翼运动的某个开端,亦如前者隐喻着二十世纪左翼运动的某个终结。另外,就主人公自身的境遇来看,以他为化身的左翼人士的失败是双重意义的:既丧失了抵御资本主义文化(以少女的嬉皮做派和斥耳的摇滚音乐为表征)的有机能力,又因为沦为力比多层面的欲望主体从而抛却了原先作为运动主体的“纯洁性”和“崇高性”。换言之,这既是既是面向他者的失败,又是面向自身的失败。最终的自我了结颇具有俄狄浦斯之意味,后者戳瞎了自己赖以跃升的双眼,亦如前者通过毁灭自己赖以存在的方式,从而毁灭了自己。

12分钟前
  • Mockingbird
  • 推荐

惊恐发现两年之前自己猛吹的安哲不耐看了。

16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影片一开始,就闻到《雾中风景》的气味。果然,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惯用风格:光晕与雾、缓慢运镜、没有结尾的段落、散乱的布景。记忆并没通过画面闪回,而是用歌谣、节奏、气味、建筑做出隐忍的表达。一组镜头没有原因结果,安哲不对他的人物和故事做任何解释。

18分钟前
  • 尧耳
  • 力荐

即使很慎重地打分,也无法掩饰我对安哲的不喜欢。细节的设计感、人为感如此之强,所谓诗性的段落,诗意的惆怅,都显现出一种刻意布置的造作。想起逸事一则:某电影节上,安哲落坐侯孝贤旁,套近乎说:人家都说我们两人的风格很像。候不知其人是谁,唯唯诺诺。返台后找来安哲的片子观摩,看毕呸了一口说

22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沉默三部曲最压抑虚无的一部。安哲似乎在搭车女孩的情欲道德问题上反复徘徊了好几部,但内核还是在追寻某个逝去、无法再现的幻影。这部就虚无在老人始终没有解脱,没有把安娜贝尔融进新的形象中成为一体,这个形象同三十箱蜜蜂一起彻底飞走,他亲手损毁了它,无法作下任何挽留。

27分钟前
  • 推荐

#重看#3.5;“像每年春天一样,出发了。”一场回溯生命的旅程,妄图寻求宽宥,妄图再次激起重生的勇气,去见想见的人,当重温布满生命印记的旧地方如何破落,当青春的肉体拒绝承载苍老的记忆,他才明白一切错误都无可挽回了。放飞蜂群意味着最后一次启程的落幕。

3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安哲拍《洛丽塔》*《公路之王》,叙事简洁而又烧脑,用公路之行串联起主角一生。爷爷与摇滚萝莉的床戏目瞪口呆.jpg(第一次大银幕看安哲就生理不适)

3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绝大多数阳痿的中年男导演,都有一个抱着赤裸萝莉再三摩擦的春梦。观众因为男主角是马楚留安尼这样的世纪大帅哥,而忽略了这背后的猥琐性。 @BJIFF2022-百老汇MOMA

37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视听方面少了一些精致的调度,长镜头以固定机位为主,配乐也偏于简单。某种程度上配合了养蜂人压抑的状态。养蜂就是一个不断的放逐过程,雄峰最终会被工蜂杀死。这种对放逐和死亡的渴望与恐惧,是解读养蜂人挣扎的母题。

39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推荐

看《养蜂人》只能看到忘年恋跟老年的哀伤就有点暴殄天物了吧。其实跟《塞瑟岛之旅》放在一起看就能明白,斯皮罗的抛家舍业,他的回不去跟停不下都是时代性跟地域性的,是彼时彼地把人吹破了。只不过安哲在此把政治、历史埋得更深,埋得“外人”几乎挖不出来。所以我说,真是嫉妒希腊人拥有安哲。那些深沉宏大而独有聚焦的电影,你知道在情节之上它指向了哪里,却不知道那里具体发生过什么、经历过什么。

40分钟前
  • 江山万岭尽皆迷
  • 推荐

缓慢流动的诗意长镜头里容纳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忘年情,内容很多时候在安的电影中几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诗意绵延的风格,至于这段让生命终结的忘年恋更多的是自身对过往的追忆与理想的投射,人的激情可以在枯竭之际再次被开发,而对于自我与希望的追寻则是文本的最大意义,诗意的安哲,诗意的希腊。

45分钟前
  • 炯之
  • 推荐

12th BJIFF No.14@小西天。“启程,像每个春天一样”,逃离瓦解的旧家,走上放蜂之路,但四月已残忍如深秋。路遇的年轻姑娘不是女儿,更无法是妻子的替代,放纵的生命力只衬出他的衰老和颓唐。重逢的朋友饮尽最好的红酒,在海边回忆零落久矣的往事,陷入作别的沉默。日暮途穷的悲哀和虚无,什么都无法化解。同主题相似的剧情结构,更好的是永恒和一日。只是这部更悲观。

46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虽然感觉略有无病呻吟,但仍是呻吟得让我欲罢不能。

51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初看[2007-01-20] | [2022-08-17]北影节重看,果然时隔这么多年《养蜂人》还是我最不喜欢的一部安哲。安哲结束政治电影时期之后几部都有点矫情,这部就算格外矫情……希腊漫游这个概念很有意思,但是吧,作为安哲粉丝总希望能找到点政治历史的梗,但是又稀薄得等于没有。感觉这就是安哲为了马斯特洛亚尼订制的片子(配音搁大银幕上看更不太行了……)。不过难得把这种忘年恋情拍得既不猥琐又很符合喻体的生物学概念,加上还算美吧……

5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安哲影片中最不喜欢的一部,可是分明是我最喜欢的男人马斯楚安尼演的,随时想大吼“放开他……”真的看不得他这幅落魄,被年龄玩弄,心里焦虑得不行,完全赌气不愿意体量他。非常奇怪的观感。看来“最喜欢”们的合作也不一定最顺心意。以热闹但是让人悲伤的婚礼开始,以冷清的两人婚礼结束,不被祝福的命运。现在想来居然觉得最美的段落是在加油站偷看女孩跳舞。其实将激情时刻定在电影院也有很多情怀成分了,只是由于冷落了老友让我觉得完全不美好。手抖多下,终于没舍得打3星……SiffU2019

55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深沉,内向,跟男主角一般闷骚。

56分钟前
  • 刘小黛
  • 推荐

感谢这个电影,让我的人生延长了十倍看阳痿老男人中年危机之前看得版本太糊了,还以为开头的桌子是棺材,兴致盎然的进入影院,又看到男导演意淫出来的投怀送抱少女,男主还是有两个亲女儿的人,呕吐而归

58分钟前
  • 管他冬夏与春秋
  • 较差

1.漂泊老者与流浪少女间的情感故事,既是短暂的父女,又是片刻的恋人。2.安哲政治背景最弱的作品之一(仅在探望病重故人的对话中隐现),配乐亦恬淡稀零,唯有长镜或固定凝视或慢摇低语。3.与[雾中风景]构成对位:老人或儿童公路片,寻父之旅中父亲的存在或缺席,片头婚礼上众人仰头凝望消失的鸟恍若驻足赏雪。4.老人沿地图标记寻觅过去,少女则追逐着未来,不变的是浪游,一如少女所言:“我喜欢不断地启程”。5.难忘的片断:少女与养蜂人共住一夜时与另一个青年做爱;为斯皮罗剃胡子;他驾车撞入酒馆后,她跑着上车;舔舐老人手心伤口的吸血少女。6.废弃电影院舞台上的缠绵前戏,白色大银幕前的激情释放,确为安哲罕有的直露镜头。7.独属于养蜂人的死亡方式,在叩击地面时,斯皮罗老人是否又想起了那首童谣(攀上胡椒树,采摘胡椒...)?(9.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1.你瞧,那雨、那海、那远方,都是我数不尽道不清的悲伤;2.或许相对于悲伤,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空洞和未来空虚的恐惧。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