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记录片香港2008

主演:郑启蕙

导演:Anne Pick,Bill Spahic

播放地址

 剧照

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1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2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3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4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5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6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13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14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15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16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4-05-20 12:33

详细剧情

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 1968.3.28—2004.11.9),在完成自己第一部作品《蚕丝》后,开始将目光着眼于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短短几个月内,中华大地狼烟滚滚,生灵涂炭。日军长驱直入,攻陷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并对这座城市和城中的军民进行了丧失人性的洗劫和杀戮。这场超过30万人丧生的大屠杀,却在战后因种种原因而鲜为人知,甚至日方一再否认大屠杀的存在。  为了还原历史,还受害者与公道,张纯如一面收集大量第三方资料,一面前往南京、上海等地与屠杀幸存者进行面对面的取证交谈,前后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推出《南京暴行》一书,使这段“被遗忘了的大屠杀”的历史为世人所知。  2004年,张纯如在筹备第四部作品期间饮弹自杀。  本片由多伦多史维会和大地娱乐(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拍摄,由华裔郑启蕙扮演张纯如。

 长篇影评

 1 ) 电影,如何记忆张纯如(们)?

    2年半前一个灼热的午后,当我从金边S-21集中营走出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水喝,以化解那3小时参观时间所积蓄的焦灼的饥渴感。这种饥渴感来自于简陋展架上那些无边无际的囚徒特写,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于30年前埋葬在不远处的杀人场,更多的柬埔寨人(最高估计超全国总人口数的1/3)则无声的消失于全国各地。载我的摩托车司机谨慎的提及他父母现在还在承受的煎熬,所幸不管多苦,他们好好活着。而见证南京大屠杀的金陵神学院院长、美国人沃特林女士,回国后对残酷画面久久无法忘却,选择自杀。今年的纪录片《南京》一样让我焦灼着口渴,幸好我没背负着文明的底线,去过深地触碰超越人类理解极限的历史血河,可张纯如触碰了,并且在创作过程中不能自拔,最终自杀。从其他影像了解,像张纯如与沃特林这样的例子,在亚美尼亚、柬埔寨、塞尔维亚、卢旺达、波兰或许都有同类,他们都一样是屠杀(后)受害者。

    从纪录片审美角度看来,最近出现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张纯如,南京大屠杀》,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一部出色的作品,可在大屠杀70周年之际对它挑刺似乎又是不合时宜的。但通过讨论,毕竟能更好的指出,电影,该如何记忆如张纯如这样的屠杀(后)受害者。对于追访式纪录片,由于过往事件的影像资源不足,采取剧情化的人物扮演,这早有先例,无可非议。可我不明白此片的加拿大导演为何不就此追访方式,去专注于纪录片主角张纯如那渐渐滑入深渊的心灵世界,而是花大量篇幅去采访屠杀幸存者。我知道导演想用亲述故事让观众得知张纯如在调查中所承受的压力,以至于将一切素材主观化并导致精神崩溃,但失焦的结果也是必然的,更别说那些可怜的老南京要一遍遍对着不同的导演重剥自己的伤口。

    这个关于张纯如的纪录片虽然不够立体化和深入化,但至少给观众提醒:大屠杀的受害者并不止是那些亲历者。一直以来,有两个尴尬存在于探讨屠杀的文艺努力前。其一,当代众多对大屠杀进行探讨的文学和思想辩论,往往冷漠地导向人类学行为和民族气质等难以触摸的高度,而忽视了屠杀中最大的不幸者——个体本身。其二,电影导演悲愤地回眸本民族的悲情史,往往会被质疑会否被愤怒冲昏头脑,而影响影片随后的推广范围。这在事关我们民族伤疤的南京大屠杀前尤为明显。于是,由外国人以第三者立场来记忆屠杀,或许是条不错的出路,从《南京》到《约翰.贝拉》以及《张纯如》,我们可喜的看到这新一轮的记忆回到了受难者、目击者以及被恐怖历史传染的探寻者。的确,比冰冷的死亡数字更重要的,是那些也曾鲜活过的生命个体。

    1个月前,随着前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被收押候审,前赤柬政权高层均已被逮捕。希望这是压在金边那摩托司机父母头上的最后一丝乌云,散去后,天就晴了。

 2 ) 我很遗憾我先看的是去年的《南京》

如果先看这部《张纯如——南京大屠杀》,我一定会非常震撼。可惜,我去年看了《南京》。所以我今天看的时候,入了对于张纯如个人生平的尊敬外,对于电影中那首《A SONG FOR IRIS》的歌曲音像深刻外,竟然异常平静,甚至开始有了反方向的想法。

两部电影看一部就够了。选择张纯如这部更好。

虽然我亦开始了困惑:幸存的人就是这些了,两部电影采访的当时都差不多,他们再次重复了他们的痛苦记忆。为什么过去我们没有留下更多的采访当事人的声音、影像资料呢?这是个可怕的想法。幸好,电影给了我一剂解药:再去争论究竟死了多少人并不重要了,就算是只有这几个幸存者是受害人,这依然是个悲剧,我们也不能让它再重演。

我相信张纯如是因为看到了现实的残酷和一些永远不会被揭露的事实而失去了自信,信仰坍塌,结束生命。也许有时候永远不知道真相最好。

 3 ) 张的哀思

最早看《国际先驱导报》,认识张纯如,认识她去了解南京,片子得到在美留学生极力支持,但是国内却迟迟不敢接片,拿出来放,害怕惹事,连老外都气愤,张纯如走了..留下了一片赤诚,所以在这儿,我不骂陆川,向张纯如表示敬意

 4 ) 弱女子的大担当

       因为这两天在看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到书中有关西班牙内战的故事,便想起电脑里也有这么一部讲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好像是大一的时候在学校的ftp那里下载的了吧,现在校园网都已经不用ftp传电影了。
       接近两小时的纪录片,没有很花哨的拍摄手法,导演只是真实再现了张纯如撰写《南京大屠杀》的经过,其中穿插一些大屠杀受害者的叙述、张纯如家人朋友和著作协作者们的回忆。她的创作故事本身跟别的作家没有很大不同,只是她接触的题材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触碰的,关于一个民族疼痛的记忆。
       对物质社会中的年轻人来说,赚钱成家立业才是王道,而张纯如要走的确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她要做的也是一件看来吃力不讨好的事。这段历史,她有责任让更多人知道。因为在她看来,写作是传播社会良知;真正的作家不是玩文字游戏,而要通过文字来传达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和感情。
       抛开收集整理资料的繁琐工作不谈,接触、倾听那些受害者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血泊中浸满泪水的梦靥在历史被撕开一道口之后再度鲜活,生命在极度残酷面前体现出来的脆弱,人性穷凶极恶的一面,暴行之下的恐惧与绝望,像浪潮一样,裹挟着那个时代的痛苦,穿越时空扑面而来,直至没过头顶把人窒息。而对于从小耳濡目染屠杀惨剧故事的张纯如来说,当她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当中,真切感受他们的痛苦时,她的生命就已经跟受害人联系在一起,再也不是只是她自己的了。与其被记忆折磨,不如用死来解脱。
       片子的最后是张纯如公众演讲的一段话,虽然出自一个弱女子之口,但却显得那么掷地有声。真希望能像她说的那样,每个社会发展的阶段,都有能挺身而出捍卫平等、推崇真善美的斗士。而如果正在看日志的你也有一样的想法,那你绝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你们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国际法远不如国际政治和金钱更能实现真正的意义。那些拥有权力的人经常以为自己凌驾于真理之上。我最大的希望是,今天在座的各种当中,有几个人能成为为真、善、美而战的斗士。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为人类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并保证人类文明的延续。请相信个人的力量,一个人也能让这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人,甚至是一个理念,就能引发或结束一场战争。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改变千万人的命运。所以,不要局限你的视野,永远都不要妥协你的梦想和理想。”——张纯如

 5 ) 张纯如,铁骨铮铮的华裔,现代中国的大哲。

   阅读《南京大屠杀》之后,精神如蚂蚁咬噬一般,千种思绪和情感无以言表。
   张纯如是真正的哲人和史学家,是正义的卫道士,是国家的英雄,是民族的伎俩,是超凡脱俗的圣人,是不受任何腐败教育所影响的自由人。
   正如片中所谓,无论是美俄,欧洲,还是亚州各国当代政府,都不愿意提及此事,为了使一个看似美好,其实狗屁的“友好邦国”的邪恶理论。他们一起改造历史,妄图抹杀过去。此外,愚民教育、功利主义、官僚腐败等等问题,使得现代中国人变成了新文明时期的奴隶,如同死人废人一般。
    张纯如的出现未给半死不活的大陆人一剂清醒,但是却唤起了众多忠义之士,民族卫道者的出现,不管是否能够伸张正义,平反惨案,还是创造奇迹,改变现状,但都是值得可喜可贺的。在这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年代,像张纯如这样的大智大勇的大家是难出一二了,为世道可惜啊。

 6 ) 渴望历史的真相在时间的推移中被真实的揭露出来

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真实记载。
此片承载着太多太多,让人看后觉得很沉重。
比《南京!南京!》拍的要更加深入人心。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更应该多拍这种题材的片子,
来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纪实摄影和纪实影片,在当今社会占据着不可言语的地位。

历史的真相在时间的推移中被揭露出来。
同时我在思索一个问题。
片中提到张纯如小姐也曾接受到恐吓。
她的死因被定为是抑郁。那么抑郁的主导因素是来自于哪里?
是否和恐吓有关?是否有不知名的敌对份子和政治因素致使她死去?
她最后一通电话打给友人,在留言中呼喊到“救我”。
友人回电话时,发现是一个宾馆的号码,
并表示张小姐已经退房?
她为何要在宾馆中打那样一通电话?
她为何要发出求救信号?
单纯的因为抑郁导致她有种种不寻常的行为,
还是这其中隐藏着什么重大的原因。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张纯如的编辑曾发表一份声明,
证实张纯如患上忧郁症。
而中国传媒普遍认为她生前活在日本右翼势力恐吓阴影中,
不堪精神重负而弃世。

无从得知张小姐当时发生了一些什么,到底遇到了什么?
渴望历史的真相在时间的推移中被真实的揭露出来。

 7 ) 没有张纯如的张纯如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从任何角度来讲,都应该叫南京大屠杀屠杀张纯如。作者有意的把张纯如写作南京大屠杀和巴丹死亡行军两件事和她的死联系在一起。从片中张纯如的自我叙述可以看出来,这两件事确实对她有很大的改变。但这难道就是她自杀的原因吗?
我认为这太武断了。尤其在片尾用中国人在墓前逗留来作为结尾,这一点把她拔高到全球华人福祉的地位,我认为这是非常玷污她的行为的。
张纯如写这本书的初衷并不只是因为她是一个中国人,而是因为她发现在那场20世纪最大的一场浩劫里,太多的悲剧被后来的战胜国政府有意的掩盖了。
在那场在中国人心中很明确的善与恶很分明的战争中,善恶的界限其实非常模糊。历史是非常客观的,而人由于自己的目的,有意的掩盖其中的一些事。
日本要掩盖屠杀,因为这会毁掉天皇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幻象。而中国政府要宣扬屠杀,却有意的钝化其中的细节,而是以数字作为代表是为了在凝聚中国人愚蠢的爱国情操的同时,还不要过分的仇视日本人。而美国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正是美国人在联军里力挽狂澜,允许日本继续保持天皇制而不是釜底抽薪,消灭日本的这种极右势力。

至于张纯如因为什么自杀,我看就别指望这部电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了

这部电影当然有非常感动的地方,那就是张纯如本人的话,她的话非常的真诚非常的中肯。她号召大家起来去改变那种由少数人控制大多数人命运的体制。她那个时候也许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其实使她得以和拉贝、辛德勒等人排在同一行列。
我很佩服这个作家,她用自己的纯真和善良毫无顾忌的投入到了一件极其恐怖的复杂的,透入人类灵魂的事件中。她就好像是一个现代的女孩子突然一天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经历着每一个受害者的痛苦。
如果没有她,全世界都不会知道拉贝,因为他是一个纳粹。

看到这样的纪录片,我希望每个中国人都可以想到一句话:我是人!

 短评

绝不能被遗忘的历史

8分钟前
  • 低头吃草
  • 推荐

张纯如。

13分钟前
  • 葱的
  • 推荐

一个很有担当的女性。涉及这类题材的影片真的不要弄得太花里胡哨的好。

15分钟前
  • sofunny
  • 力荐

太沉重了

18分钟前
  • feather
  • 力荐

看了《拉贝日记(图书版)》,我鄙视陆川桑;听了幸存者们的回忆,我强烈鄙视陆川桑;看了张纯如的故事,甚感陆川桑连被鄙视的资格都不配了。

19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掩面

22分钟前
  • 木阿瞳
  • 推荐

My weapon is my word

27分钟前
  • Mingo
  • 力荐

日本,你曾经做过什么

30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推荐

这电影就像一个大广告,真正的好坏看了书才知道

35分钟前
  • arlmy
  • 推荐

一个伟大的作家,背负了60年前的伤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并留下了全世界的遗产。

37分钟前
  • 不是大野
  • 力荐

同一个命题,有的人便显出他的可耻之处来。

39分钟前
  • shawnj
  • 力荐

Our needed to create a better world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humankind.

43分钟前
  • 安非
  • 推荐

中国人都该看看

44分钟前
  • seanlee
  • 推荐

真的有人会为了艺术而研究进而癫狂 进而自杀。一个华人能够如此真的让人感动 更让人感动的是那些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肉体精神折磨而坚强活下来的人 不过可悲的是由于这个国家 让小鬼子很多人直到现在都不承认血的事实的存在。咬牙。

47分钟前
  • ReMinD
  • 推荐

D9碟,但版本不好,写在这提醒自己到时候去换版

48分钟前
  • 一Drizzt三
  • 力荐

致敬张纯如女士!中国缺少这样有历史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自私自利的享乐主义者遍地都是。

50分钟前
  • 伊壁鸠鲁
  • 力荐

BGM很棒《A Song for Iris》--岑宁儿“是的 我必须写 即使更糟糕我也要继续写你看看 那些幸存者没有人去关心他们我必须要把那些暴行公诸于世跟他们的遭遇相比 我的不值得一提”

54分钟前
  • 铁丝儿手
  • 力荐

如果不是张纯如,它真的不值五星

59分钟前
  • 讨厌
  • 力荐

纪录片制作的太平庸了,电视纪录片的质量。但是张纯如太值得人敬佩了,最恐怖还是她因为回顾书写下南京大屠杀而导致她整个人的崩溃,难以想象这种人性之中与生俱来无法压抑的罪恶与血腥,竟然活生生的摧毁了一个人的意志与性格,这是一种多么绝望与强势的恶啊!

1小时前
  • 迦南Canaan
  • 还行

深夜看这么一部片子真是虐心啊。她问出疯狂何时结束?但这却是她自己疯狂的开始。她把整个历史的罪责都抗在身上,反而压垮了自己。

1小时前
  • 王家祥悉达多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