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黄沙英语

动作片美国1969

主演:威廉·霍尔登,欧内斯特·博格宁,罗伯特·瑞安,艾德蒙·奥布莱恩,沃伦·奥茨

导演:萨姆·佩金帕

播放地址

 剧照

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1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2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3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4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5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6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13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14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15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16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17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18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19日落黄沙英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27

详细剧情

  派克(威廉·霍尔登 William Holden 饰)是个失败的强盗,他和他的同伙们不仅在抢劫银行上栽了跟头,自己还遭到了赏金猎手桑顿(罗伯特·瑞安 Robert Ryan 饰)的追杀,好在有印第安青年安琪(杰米·桑切兹 Jaime Sánchez 饰)出手相助,才得以脱险。  跟随着安琪,派克一行人来到了墨西哥边界,在那里,驻扎着个性凶残暴躁的军阀玛帕奇(费南德斯·埃米里奥 Emilio Fernández 饰)及其同党,而玛帕奇和安琪之间,有着一段充满了仇恨和鲜血的不堪往事。为了能够通过玛帕奇的地盘,交出安琪成为了唯一也是无奈的选择。派克打算带领弟兄们救回安琪,不幸的是为时已晚,安琪已经被杀害。在悲愤交加的派克和玛帕奇之间,一场恶战即将拉开帷幕。

 长篇影评

 1 ) 真是个不错的西部片

《日落黄沙》。8分。 感觉第一次看这么年代久远的片子,太难得,想为自己鼓掌。 难得的我很喜欢的西部片。 反而没有后来西部片中常见的个人英雄主义,因为男主派克反而没那么英雄,作为一个失败的强盗,处处不如意,被赏金猎人追杀,被军阀威胁。最后因为兄弟情义,决定与军阀决一死战,以四人单薄之力独挑一支部队。派克死于女人和小孩的暗算。其他人也全部战死。 片中无处不在的追踪与反追踪,手法极其专业。 无奈很多香艳镜头都惨遭剪辑。

 2 ) 4个对200个:对男性友情的殉教和救赎

   我们中国人都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但是西方人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人是有原罪的,人生来就有着向恶的一面。影片伊始,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孩,脸上带着天使般的可爱笑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蝎子和蚁群间的相互残杀,玩腻了之后又放火将这些虫子烧成了灰。这马上就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格调:极度暴力。(PS: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开头也是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将一只蝎子碾碎,同样是一部极度暴力的影片)
    果然,5分钟以后,我们看到了一场经典的枪战。火爆的场面,淋漓的镜头,“敖德萨阶梯婴儿车”式的剪接,对当时的观众来说,绝对是一次巨大的震撼。当然,全片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片末4名强盗明知山有虎,还义无反顾地向200名墨西哥士兵发动了正面进攻,最后4人全部壮烈牺牲,颇有夸父逐日式的理想主义殉教意味。
    当墨西哥将军被派克等人打成筛子的时候,我仍然难以相信他们会在人数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作出这种自杀式的行为。派克作为横行天下的江洋大盗,冷酷而精明。当强盗们遭伏击仓皇逃出铁路局之后,派克毫不犹豫地击毙了伤重不能骑马的同伙。当派克看到负责看马的老弗雷迪被桑顿打成重伤的时候,他同样见死不救,还对同伙们说:我们走吧,老头还能帮我们拖住桑顿一两天。从全片所展现出的情节来看,我相信派克与墨西哥小伙安奇的交情远不及他与老弗雷迪间的友情深厚。派克也曾对安奇亲口说过:为了一万块金币,我可以六亲不认。但是,派克为了救这个与自己非亲非友的安奇,却决定牺牲自我和3名同伙的性命,而且他做这个决定的过程也很简单。派克嫖完了妓,起来对同样刚嫖完妓的两名同伙酷酷地说了句:Let’s go .那两人同样酷酷地回话道:Why not ? 然后4人默契地背上来福枪出发,然后交涉,然后交涉失败,然后屠杀,然后被屠杀。这样的结局实在难以让我马上从逻辑上接受。
    后来我想,可能是派克对桑顿的负罪感促成了派克对男性友情的殉教和救赎。派克和桑顿曾经是一对好搭档,后来由于派克个人的疏忽大意让桑顿被警察逮到。当警察的注意力还集中在桑顿身上的时候,派克乘机丢下搭档,跳窗溜之大吉。后来当桑顿受警方逼迫而不得不追杀派克的时候,两人仍对此事耿耿于怀。派克的同伙鄙视桑顿为警察卖命,派克马上呵斥道:他只是在尽自己的承诺!对警察的承诺也是承诺!桑顿也这样高度评价派克:他是最棒的!他从来没被抓过!在追杀的路上两人惺惺相惜,却又不得不互相拚命。只不过因为派克率领着一群高级强盗,而桑顿率领的是一群低级强盗,使两人几次交锋下来总是派克胜出。当桑顿目睹了派克最后的“壮举”之后,其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影片结尾,桑顿没有跟随手下运送派克的尸体回去找警察领赏,而是选择留在荒漠中,和墨西哥人一起走向远方……
    如果我上面的分析还是有一点道理的话,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部片子对男性友情的宣扬完全可以和《美国往事》相提并论。我相信影片结尾所给的暗示为:桑顿最终还会纠结起一邦同伙,继续打家劫舍,反抗国家机器,过着脱离法律和道德约束的绝对“自由”生活,延续和发扬派克的精神。所以派克没有死,他用最极端的方式救赎了对桑顿的背叛,感化了原本追杀他的桑顿,使自己在桑顿的身上活了下来。
    PS : 美国影评人曾将本片导演萨姆•佩金法和《水中刀》的导演罗曼• 波兰斯基、《飞越疯人院》的导演米洛斯• 福尔曼并称为美国70年代三大前卫导演。

 3 ) 时无大师 使庸辈成名

  【前言】在一幅久远的油画还未被尘埃彻底覆盖之前,我渴望你能倾听我诉说她曾经的风华;在尝过一坛被埋于黄沙下不知多少年的老酒后,我渴望你能细品那留在舌尖下绵久的香醇;在无意中沿着一条绝迹的小道前行时,我渴望你能陪我站在一起看那一段峡谷的壮丽。在我的信念里,如果不能把这些美好与你们分享,我的朋友,对我而言这是一种罪恶。或许你会把《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奉为一生的经典,正如在巴乔、大罗、齐达内从绿茵场黯然离去后,太多的人只能推崇着不能成为英雄的梅西、C罗,在此,我只是提供一种比较的依据,以诠释何谓真正的大师。

    野马啸,烈酒浓,斜阳孤道,西风独行——经典西部片。

   《日落黄沙》 导演山姆·佩金法 在大师身后诞生了一个电影新名词——暴力美学,从此一批又一批的后辈沿着大师的足迹一笔一笔地临摹:昆汀的《无耻混蛋》、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吴宇森的《变脸》、杜琪峰的《放逐》等等等等,在此片之后再无枪战片。除此之外,一同铭记的还有那一个个苍茫遒劲的镜头,那遗弃在荒野被我们的耳朵永远录制的笑声,那一句傲视苍穹的“Why not?”,那一个黄昏下靠墙而坐的老牛仔,没有比这更能诠释何谓经典的电影了。很多中国观众感叹这部电影太像古龙小说了,大体不错,只是顺序反了,这部电影拍于1968年,68年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已无需再言。

  《西部往事》 导演赛尔乔·莱翁内 一生中只亲自执导了十部电影,但每部皆是旷世之作,一个算不得遗憾的遗憾是他谢绝了执导《教父》。同样拍于1968年,这部电影里给我留下强烈震撼的是两个镜头:你将见识到人类史上最残酷的绞刑,亲自“谋杀”自己的亲人;第二个镜头里你将见识到最隐秘的温情:一个浪迹荒漠的杀手和一个从良的妓女站在门前,门外是大批修建铁路的劳工,杀手说:你该提上一大桶水走到他们中间去,看到像你这样的女子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多么欢乐的事。假如有人在背后狠狠地摸了你的屁股,请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因为他们值得你这么做。我不知道中国要过多少代人才会拥有这样的精神,其他毋庸再提。

  《黄金三镖客》 导演赛尔乔·莱翁内 这是镖客三部曲的第三部,另外两部是《荒野大镖客》、《黄昏双镖客》,主角都是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扮演,三部曲让伊斯特伍德在美国大紫大黑、几乎成为西部片的时代标志。此片在故事情节的处理上堪称一绝,一场角逐几次易手,谁都曾笑过,谁都曾杯具过。很久以前看过一句经典名言:人生悲喜,有时你是站在雕像上随意拉屎的鸽子,有时你就是那座雕像。你一定不会忘记的还有那荒野中三个人、三把枪的生死对决,那一组快速而梦幻的镜头精彩到无以复加,也算被西部片熏陶了一阵的我当时看完竟已是一手冷汗,把虚幻拍到如此真实、如此刺激的,非大师不足以成之。
  
  《虎豹小霸王》 导演乔治·罗伊·希尔 在他之前没有人会把西部片拍成这样,在他之后更不会有人能塑此经典,在看这部电影时我很自然的想到了一句评语:像一个少年清澈的诗篇。你再也找不到比这部更轻松、更诙谐的纯种西部片了,我坚信保罗骑自行车载着凯瑟琳的那段曼妙镜头曾经出现在无数个少女的梦里。在对感情的理解里,我一直认为两个男人和一个女子之间组成的爱情才是最完整、最美妙、最稳定的,这部电影也印证了这样复杂而曼妙的感情。这部电影真的太美了,美得像一个没有脱离稚气的少女的脸,那么的不真实,那么的让人心情舒畅。

  《老无所依》 导演科恩兄弟 这是一部算不得西部片的西部片,好吧,我承认把它放进来是因为强烈的个人偏好,但有杀手、有警察、有牛仔、有一大笔不义之财,这些元素足以构成一部完整的西部片。这是我所看过的把悲剧表达得最含蓄、最凝重的电影,它与《发条橙》、《搏击俱乐部》构成了我心目中最完整的后现代启示录。这样的电影不愿解释太多,能看懂的人不需一句废话,看不懂的再解释也没用。

  《不可饶恕》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这个依靠西部片成名的演员亲自走到镜头后自导自演,但正是这个人、这部电影杀死了西部片,或者说这部电影有一个更准确的名字《西部无英雄》。曾经江湖上流传的一匹马、一条枪、一个人走进夕阳里的传说在这部电影里被彻底的撕碎,曾经快意恩仇的西部而今已是一片污秽:昔日的牛仔老态龙钟、年轻的枪手是个几乎看不见的瞎子、传说中的神枪手不是背后放冷枪的孬种便是开枪打到自己脚的莽夫,真正的杀手为了养活两个孩子被迫出山,之后便消失于江湖,世上再无他的传说。不愧是大师熏陶出来的弟子,伊斯特伍德对那个西部太熟悉了,所以毁灭起来甚为娴熟。电影里的镜头依旧苍茫,只是捉不住西风的影子了;配乐依然怀旧,只是有了煽情没了臆想。这部电影里我只喜欢两段情节:几千年前汉莫拉比法典里规定了作为人的奴隶和马的数量关系,在这部电影里一个妓女的面容和未来=七匹马,于是她们抵上了所有的积蓄雇凶复仇(我喜欢这种果决);当至亲逝去时,把她埋在门前的树下,让她继续守望后辈的成长(这样纯朴的仪式而今已成奢望)。在豆瓣上看到很多人把这部电影定义为最好的西部片时,我黯然了很久。当大师的浪漫在弟子的现实面前轰然倒塌时,我便看到了西部片那扇锈迹斑斑的门沉重的关上,再无人能开启。一个时代一去不复返,留下的是一个个如烟花般的背影。

  【后记】在这些经典的西部片背后还请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埃尼奥·莫里康内,大漠黄沙的西部要是少了这位大师的配乐将不知失色多少。

  以上电影纯属个人偏好,其标准是想象力,如果一首诗剥离了想象力它只能沦为老妇干瘪的乳房,电影亦如此。中华五千年也只造就了两位诗人:一曰屈原,二曰李白。被冠以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他的很多诗句我都已记不得了,但那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我肯定自己会记住一辈子。

    胸藏辽阔,盛几斤苍茫,慰老时,摇椅孤年。

 4 ) 为了同伙那不可救药的爱情他们决定死磕到底

作者:方汉君

与其说这是流寇派克(威廉・霍尔登饰)与曾经的流寇方顿(罗伯特・瑞安饰)之间的对决,不如说他们对决的是自己,因为派克看得见看不见的敌人太多,铁路总公司的围追堵截,以及与墨西哥叛军马巴奇的意外交锋,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任性所为,这也就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最终都说明并非他无路可走,而是流寇中的侠义使然。如果他们不去拯救同伙祖安,他们本就可以带着一万两黄金溜之大吉,吃香的喝辣去哪享清福的都行。但他们无法接受马巴奇对于祖安体无完肤式的折磨和伤害,在要求赎人无果且目睹祖安被杀身亡,他们再也忍不住,唯奋起反抗,这是真男人,四个人对付几百号人,虽然最终还是一个死,但这才是化寇为侠的浴火重生。广袤的西部并非只是拓荒之地,也是凤凰涅槃的再生之地,对于这些终生为匪的人更是如此,这是电影所要达成的至高理想,也给西部电影带来一种可贵的救赎和升华。

我所要说的,天才导演萨姆・佩金帕的这部大手笔《日落黄沙》(又译《流寇志》1969),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不说前无古人,至少后无来者,之后再也没哪部西部片超过它的精彩和宏阔了。说导演构建了一个西部片世纪末的凄美寓言和童话,或更为恰当。所构建的叙事背景也并不遥远,定位于20世纪初,可谓西部片的最后挽歌。一切定格于此。早于一年的《西部往事》(1968),则是赛尔乔・莱昂内构建的意大利式西部经典,与《日落黄沙》相比,自有另一重悠悠滋享。

《日落黄沙》的特质在于,它将所有西部片可能有的元素集中于此,用现代电影镜语拍摄出一部空前绝后的史诗级影像:小镇抢劫引发的枪战,逃亡路上的疲于奔命,墨西哥小镇村民送别的凄美动听民谣,再因祖安一个人的爱恨情仇,让他们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无妄之灾,与强大的叛军对决,且他们无法置身事外,这是道义使然,想想,那是多么惊心动魄的场景,从日出激战到日落,枪林弹雨,犹如黄沙遮天蔽日,是曰《日落黄沙》,最终,他们以死亡洗刷了“流寇”这伴随一生的耻辱,这就是基督教的自我救赎,让戴罪之身升华到更高的上帝垂青的境界。导演的大情怀,就好像给所有的西部片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至少也是一个感叹号。

《日落黄沙》中杀得天昏地暗的暴力美学,无疑超越了同类影片,可以说融合了所有西部片枪战的场景,既宏大又精细,360度皆无死角,明显有向前辈约翰・福特、霍克斯和尼古拉斯・雷等名导致敬之意。片头字幕,彩色中行进的流寇和不相干的孩子们,皆定格于黑白之中。有趣的是,小孩成为影片一扫而过的细部。片头,一帮小孩子挑逗群蚁大战毒蝎子,等枪战结束,孩子们用柴火一把烧掉了蚁蝎,这是借小孩之手的戏嬉捉弄,喻意天意弄人,这弥漫的死亡气息,想必谁也无法抗拒命运,但他们还得继续前行。

他们来到了史塔巴镇。街头,牧师受戒酒协会相邀,正在讲经布道,劝离酗酒者远离酒精,哪怕啤酒和苹果酒,听者却都是老头老太太,与现实极为不搭的场景,但乐队总是有的。形式主义真乃人类的一剂毒药。派克带领一帮假扮军人骑马列队踏踏过来。这时,游行开始,乐曲悠扬。派克一帮人赶到铁路总公司总部,立马用枪指着工作人员靠边站,从保险柜拿出一袋袋大洋,但他们遇到了埋伏。楼顶的头头是他原来的哥们方顿,他得听铁路总公司的头头杰西指挥,原来他们早设下了圈套,就等着他们来钻。

活命要紧,何况已到手的银子决不能丢弃。一阵激战,整个街道沉浸于枪火、乐曲和老头老太逃蹿的大呼小叫之中,就像无数只火鸡飞了起来。这精心设计的枪战场景,怕是难有几部电影与之相比。派克他们还是跑掉了。杰西斥责方顿为何不射杀派克,限定他们一个月内必须把他们捉拿归案,否则就要坐大牢,如同他说的我就是法律。方顿只有带着这帮不中用的家伙开始追击。这帮家伙与派克那帮人相比较,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方顿很无奈,因为这些人都是铁路总公司找来的歪瓜裂枣,不要也得要。

看看导演镜头下这些遢塌不堪的家伙,都是什么样的垃圾货,他们就为扒死人的皮靴还要相互争抢。可以说,这是一群地道的猪猡,有着痉挛性的神经质,握枪时会发抖,杀人却不眨眼,哪怕是死人的一颗金牙,他们也不会落下。派克来到墨西哥边境,解开袋子倒出来,不是钱,是一串串亮晃晃又冷冰冰的螺丝圈,全傻眼,这本就是杰西圈套的一部分。一旁的老头塞克笑掉大牙。派克被算计当然引来了嘲笑。也罢,既如此,还被追击,那就只得逃命。

经过杨柳依依的河边时,飘荡着这样的歌声:“假使我们在河边相聚,那就是天使的踏足之地”。来到墨西哥的艾加维特镇,这里有着淳朴的印第安人,安祖就来自于这里,但他的女恋人莉莎跟着叛军头头马巴奇跑了。派克一直忠告他让他抛弃幻想,可他就是听不进去,心里这个坎过不了,转不了弯,最终连累了所有的人,这也为影片留下了一个最大的悬念或者说定时炸弹。片中,他们住了一夜,第二天晨光熹微,他们要离开,整个小镇的人站立街旁,集体吟唱着送别他们,悠扬动听的民谣旋律,让人伤感的场景,他们享受着最高的礼遇,一幅动人光景下的诗情画意,就好像他们永不会再来。

他们来到叛军马巴奇控制的地盘,看到他们的骄奢淫欲,道治说什么狗屁的将军,希望有人送这些人渣到地狱。旁边不知谁说的我们会。安祖看到了他朝思梦想的莉莎,可人家现在是将军的小蜜,人家已看不上他了。当安祖看到她缩在将军怀里撒娇,他立马起来就是一枪,送她上了西天。这下大乱,差点要了他们的命,幸好派克说他只是看到那个女人有点儿激动,算是蒙混过关。

将军并非傻瓜,他只是觉得可以利用他们,因为他缺军火,他愿花万两黄金,让他们帮着去抢美国那批军火,以解他们的燃眉之际。派克抢火车军火的场景真是妙不可言,紧张刺激中夹杂着戏谑的喜感,纵然有追击,桥梁被炸毁,方顿和随行军人也只能干瞪眼。派克分批送军火给叛军,这样既可保护自己,又可顺利得到赏金。马巴奇得到了军火,还有重机枪。逗乐的是,这帮草包不会操作重机枪,就一阵胡乱扫射,吓得个个抱头鼠蹿。把人当活靶子,死几个人,对于马巴奇本就不算什么。

但马巴奇不会放过安祖,以他私送阿帕克族人一箱军火为名扣留了他,莉莎母亲秘告的,看来这也是有仇必报。派克跟他们商议还是得过来向马巴奇讨要安祖,把黄金藏于山中。这一决定,不是他们想的太简单,而是人算不如天算,既选择舍身取义,那就要付出代价,何况他们面对的是多么强大的对手。马巴奇开着小车拖着安祖满场转,已被他们折磨的奄奄一息,这让派克心痛,道治说我再也不想看到这场景。四人拿着枪一起走向马巴奇大营时,那场景真的震撼,何为动人心弦的影像,这就是,明知不可能还要无惧面对。

马巴奇还是用刀结果了可怜的安祖,这激怒了派克他们四个人,枪声大作,马巴奇死了,他们也全都死了。这激战的壮观场景在西部片中也是前所未有。杀戮止于流血,就像说战争终于战争。看起来,这一帮流寇,只是为了一个同伙那不可救药的爱情,竟然死磕到底,真的很不值,但他们死的够种。一切尘埃落定,方顿的追兵赶到,那些神经僵尸开始哄抢死人的东西。方顿看着死去的派克沉重不语,只拿了他的手枪。他们原是兄弟,因为一起误会分道扬镳,但他还是伤感,他了解派克的为人,若不是为了兄弟,他断不会死的,他怎会撇下他的兄弟拍屁股走人。

方顿的手下捞得盆满钵满就打马离开了,方顿还靠在墙边沉默不语。这时老头塞克带着一帮人打马过来,老头笑着说嗨,别回了,跟我们走吧,这次肯定跟以前不同。不同,是说还有那埋藏的黄金等着他们取吗。就是,为铁路公司去卖命,还不如为自己为自己的哥们。塞克大笑,方顿起身也大笑,上马跟着老头离开。这时银幕上,派克、道治及所有人的笑声重叠,犹如他们对死亡付之一笑的坦荡。一切不可能再来,但他们终于到了那块“天使的踏足之地”,只是那凄美荡漾的歌声让人想哭,就好像这般感人肺腑的歌声再也找不到了,如同这般精心创作的电影也难再有了。

2019、7、11

 5 ) 西部神话的暴力挽歌

当四个人挺身直捣黄龙,全片唯一一次显得正义凌然时,体内的暴力终于找到了安宁之地。开片派克回头观望路边的孩子在玩蚂蚁吞噬蝎子的游戏,眉头之间的神色充满痛苦,昔日的价值观已经被动物性的暴力取代。四人逃亡路上所到之处只有麻木的人群和贫瘠的土地,暴力已经到了图穷匕首见的程度。天真的孩子,悲凉的吉他,渲染出穷途末路。也揭示暴力背后的荒漠。

从暴力抢劫银行,暴力对抗赏金猎人,到暴力夺取军火,暴力在传递,暴力生存的环境也越来越恶劣,暴力在影片中传到墨西哥军阀营地,已经只剩下残暴和贪婪。他们在逃亡中抛弃同伴,为了报酬与将军合作,一路依靠的是暴力,而暴力流淌过边界汇合成更大的战争屠杀。德国军事顾问高喊机枪需要三角架。暴力在法外之地,失去控制,剩下的只有丑陋和无知。另一边赏金猎手射杀平民和士兵,忙着剥下死者的靴子,与派克惺惺相惜的桑顿厌恶地望着他们。

四人目睹将军把墨西哥小子当面割喉,朝他们狂笑。彻底践踏和侮辱残存的价值,四人在想什么,想自己杀人越货,想自己抛下同伴脱身,想有过不忍。将军赤裸裸的残杀,剥下最后的面纱,展示暴力的疯狂,此时四人唯有一死相搏,用最后的暴力肯定昔日价值,给暴力完成一个体面的葬礼。

这是部西部片杰作,传统样式,电影拍摄在1969年,却没有用反文化反英雄的新一代演员。用的是好莱坞老牌明星威廉赫顿,他不象一个江洋大盗,倒是有着老牌绅士的举止。日落黄沙,没有龙虎小霸王的反传统,只有对昔日西部神话的悲壮缅怀。暴力本身也还是抒情。

 6 ) 诗人之血——山姆•佩金法

绝望是无法饶恕的罪恶,它总是会找到我们。
                           ——山姆•佩金法

它关乎我们所有人内心之中的暴力……这种暴力折射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环境。它有双重的目的。我使用它,是为了起到净化的效果。当有些人看到暴力场景时,他会觉得莫名而又恶心的狂喜,但他必须问自己:“我到底是怎么了?”通过同情和恐惧,我想制造的是净化心灵的效果。
                           ——山姆•佩金法

1913年,美墨边境的黄沙小镇,保守而又和谐的淳朴生活如同上古一样永恒,一群法外之徒的到来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宁静。但他们已经没有时间,也无处可逃,这是他们辉煌而又悲凉的一生中的最后一击,他们的目标是银行。他们平静地走入银行,看得出都是老手,可手枪却惊恐了这个小镇的人们,于是,他们其中的一员Pike Bishop说:“如果他们动一下,就杀了他们!”(If them move, kill’em。)
移动的影像就此定格,彩色的画面由此变成黑白,字幕隐现:导演:山姆•佩金法。
这或许是电影史上最为暴力的导演介绍了吧。的确,当《日落黄沙》于1969年上映时,有太多的观众甚至无法观看完本片的前15分钟,便骂骂咧咧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抗议着走出了影院。于是,剧中人的话成为了一个双关语:它一方面预示着本片即将来临的极度暴力;而另一方面,它是这位导演业已预见的悲壮宿命。“血腥山姆”,他们如此叫这位导演。是的,这位靠酗酒和香烟为生的导演不仅对制片人和演员是暴力的,他甚至不对观众手下留情,你们可以不理解我,反对我,但如果你们敢在位子上动一动,那好吧,毙了你们!

血腥山姆的诞生
一个血腥电影作者的诞生,意味着一个类型片的重生。山姆•佩金法了解西部,了解牛仔的法则,也了解这个即将逝去的世界的苍凉。无需多述那些暴力枪战场景,这种无奈的年华已老感渗透着《日落黄沙》的每个细节:Deke Thornton带领着一群不知好歹的追逃犯者追逐着由Pike Bishop带领的流寇。他的一个手下突然拿起了手枪,对准了Thornton的后背,好像孩子那样吼叫道:“呯!干掉他了!”Thornton突然受惊,赶紧去拿他的手枪,可对面已传来一阵嘲笑声。他只能勒住马,让那个家伙先行而去。
这才短短几秒钟,而这,便是佩金法的世界。英雄已老,枪械犹如儿戏,在这个恐怖的世界,你没有朋友,你唯一的朋友就是死亡,它随影而行,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也许这次仅仅是玩笑,可下次,你或许就不会这么好运。
这就是山姆•佩金法的世界。即使是在他那些早期的电视作品中,这位生于南加州的年轻人便直觉地描绘这片他所钟情的土地。他的导师是唐•西格尔(Don Siegel)。山姆曾经是他的助理、客串演员和对白修改人。虽然山姆从战场和历史中(他曾经参与二战并来到过中国,并在退役之后学习历史)看到了太多的残酷,但如何在镜头前展现这些残酷人性,却是西格尔送给他的礼物。山姆从来不否认西格尔对他的影响:“他是我的‘监护人’,他让我工作,他使我疯狂,他也让我思考。终于,他问我他下一步应该怎么拍,有那么一次,我想好了,然后他就使用了他的想法。这就是我电影生涯诞生的时刻。”1955年,当西格尔另择高就,放弃了他本应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枪灰》(Gunsmoke)时,山姆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机会。这部名为《队伍》(The Queue)的剧集讲述了一位被种族暴力所侵害的中国移民,15年之后,在山姆完成《日落黄沙》之后再次回过头来观看这部作品时,他说:“我十分惊叹这部作品竟然如此简单而又精致。即使是在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和少数民族和边缘人物打交道了啊!”
佩金法总是说,他想塑造的是一个简单的世界,他便是如此形容他的惊世之作《日落黄沙》的。但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的世界,约翰•福特的世界早已不再,于是,《日落黄沙》开头强烈的形式感成为了一种预言,一个代际交替的标志,一个类型片重生的象征:画面不断在黑白的定帧与彩色的运动影像之间切换,黑白道德的界限分明已是过去时,俊朗而又所向无敌的牛仔业已老去,这是Panavision的世界,这是特艺七彩的世界,这是后经典时代的西部,泾渭已然不分,这是山姆•佩金法的世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山姆•佩金法的想象中,《日落黄沙》应该这样开始:一个巨大的特写,成群的蚂蚁正在疯狂地撕咬着一只比它们大好几倍的蝎子,蝎子无能为力,在无数蚂蚁的攻击下变成肉碎,然后,镜头慢慢拉出,我们发现,一群天真的正在逗弄这些蚂蚁。虽然《日落黄沙》的开场片段出现了这一场景,但却并非是电影的开头,出于制片方的抵制,这种莫名其妙却充满隐喻的开场被认为是过于激进而被否决了。
但这正是佩金法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已经不关乎好人与坏人的对决,这也不是文明与野蛮的角力,更非男性荷尔蒙的赞歌,在这个世界中,超乎人物控制之外的因素总是宿命地影响着人物的一举一动,当他们以为他们在以自己的意志行事时,他们其实却是被别人所摆布的棋子。天地不仁,空旷的西部荒漠也许没有人为的屏障,却有天意和年轮侵蚀着每个人的心灵。
最佳也最为无奈的出路:承认自己的老去。Pike Bishop的腿已经使他老迈到无法跃然上马,虽然有些尴尬,但他还是坚强地再次上马。背天道而行,这是佩金法人物的悲剧所在,却也同是他们的悲壮之处。在故事的结尾,Bishop说:“我们必须放弃手枪再来思考。那些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是20世纪,这是一群生活在错误年代的人,当他们看到Mapache将军的新汽车时,他们意识到,骑马的时代已经逝去了。文明早已大获全胜,在《日落黄沙》著名的火车抢劫一场中,佩金法甚至赋予了火车主观视角,仿佛这个现代文明的象征同样具有灵魂,它用富有呼吸感的声音和铸铁的轨道割裂了荒漠的肌肤,而在这场马匹、火车和汽车交相辉映的场景中,时代仿佛述说了自身无奈的躁动。
同样的哲理贯穿了佩金法几乎所有的电影,而其中最著名的则是紧接《日落黄沙》之后的《稻草狗》。它的片名便来源于老子那句著名的箴言。如果说《日落黄沙》是佩金法的冒险之作,他无法确定这部电影的反响,这很有可能是他最后一部作品,那么,在《日落黄沙》在一片震惊声中赢得肯定之后,《稻草狗》则成为了佩金法浓重涂写个人世界观的作品。
这不是他习以为然的西部世界。在与华纳公司分道扬镳之后,他来到了英国小镇Cornwall。这是一个灰色的石头之城,有些石头建筑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于是,这个石头之城成为了和西部相同的隐喻世界:这是文明开始的地方,同样也是文明结束的地方。在这里,时间仿佛是停滞的,可外来人的到来打破了这种恒古的宁静,引发了所有人心中的暴力。
在《日落黄沙》开头无法实现的计划终于得以在这里实现。电影开场的虚焦镜头仿佛是灰黑色的蚂蚁,可逐渐变为实焦之后,我们发现,这是一群追逐着一条流浪狗的孩子。下一个镜头中,另一群孩子正在以同样的方式追逐和嘲笑一个孩子。纯真之如儿童,罪恶却是深埋在每个人天性之中的渊溯。
不同于广阔的西部草原,《稻草狗》却是一部具有幽闭症的电影。当时的佩金法深受作家Robert Ardrey的影响。他和这位作者同样相信,人类,就像他们的动物祖先一样,有保护自己领地的本能,为此,他们可以不惜一切。佩金法说:“我觉得否认人类的动物性,这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这正是Ardrey在他那些伟大的书中所说的。我认为他是现今唯一活着的预言家。”因此,在《稻草狗》中,几乎所有的暴力场景都发生在室内,而达斯丁•霍夫曼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当这位温文尔雅的好好先生终于忍无可忍,当暴力冲破他斯文的衣服和伪装的眼镜,所有人都会相信,这是无法避免的宿命。
又一次,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故事,仿佛是“动物世界”在人类生活中的翻版,也是一个存在主义式的荒诞戏剧,在封闭的小镇内、在封闭的房屋内,一一地上演。可当佩金法说Ardrey是位预言家的同时,他也同时说“他暴露了当今美国社会的两面性”。的确,《稻草狗》之所以震撼,既是因为它是佩金法对人类本体的探讨,也是因为它折射了当时美国的深刻变化。1971年,这是内忧外患的美国。暴力充斥着美国的每一个角落,在那些臆想的海外领地上,在本土的城市中,美国人正在经历着毁灭性的暴力打击。当达斯丁•霍夫曼的一家刚刚搬入新家时,其中的一位村民这样问他:“你在美国是不是看到了很多暴力?”霍夫曼回答道:“是的,只是在电视广告之间。”人们和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早已断裂,佩金法意识到了电视这种新兴媒体对人们生活的规训。暴力成为了一种非真实,只能通过显像管才能感觉到,可在他自己的电影中,暴力却成为了一种超现实,仿佛是冲决银幕的二维空间,噬咬每个人的心灵。
佩金法在之后的《逃亡之路》(The Getaway)中发展了这一主题。《逃亡之路》是佩金法最契合时代的作品。这部貌似惊悚片的电影其实却是对美国消费社会的诅咒之歌。《逃亡之路》的开场类似于《日落黄沙》定格与运动之间的影像游戏,却把镜头对准了商品生产的每一瞬间。而佩金法的世界转化为都市,影片之中大量的汽车爆炸戏却并不是简单地证明他那些标志性的蒙太奇手法不仅可以用于荒野也同样适用于都市,而是对汽车这一消费主义社会象征物的诅咒,无怪乎影评人会把它与戈达尔的《周末》对照,说明佩金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当我们每天在电视中看到我们的战争,看到人们死去,真正地死去,我们不觉得真实。我们不会相信那些在电视中死去的人类是真实的。我们已经被媒体所麻痹了。我要做的就是向人们展现真正的死亡——但我并不是想拔高它,把它风格化。” 佩金法的暴力与死亡是真实的,却正是这种真实使人胆颤心惊。

重新发现的风格
对于佩金法来说,个人的名气永远是稍纵易逝的玩意,晚年的他隐居于墨西哥,在过度的酗酒和吸毒中耗去了余生。他总是一个先行者,于是,对他的致敬和追溯一直要等到80年代。马丁•斯科塞斯、奥利弗•斯通、吴宇森、杜琪峰,几乎每一个以血腥和末路英雄为主题的电影作者都从无吝啬自己对他的崇拜和敬仰。时至今日,《日落黄沙》和《稻草狗》的暴力也许不再那么令人发指,但无论多少次重新观看他的电影,你总能发现他那种独一无二的活力。当然,你也会在很多人的电影中找到那些技巧的影子。
《日落黄沙》的开场枪战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华彩段落。这个段落运用了多机位拍摄、快速剪接和慢镜头升格拍摄。在之前的枪战场景中,一个来回通常会一个人物的开枪和另外一个人物的中枪落地来完成,而在此片中,佩金法在这两个镜头之余,还加入了一个人物倒地的慢镜头,他在这三组镜头之间不断切换,这不仅强调了开枪的速度之快,也同样使这一暴力场景审美化了。如果仔细观看吴宇森的成名作《英雄本色》中小马哥打枪匹马杀入饭店那场戏,你会发现吴宇森正是运用了这一手法成就了他暴力美学大师的盛名。
同样是这个场景,佩金法用限制性视角交待了流寇与逃犯杀手的相对位置,但在剑拔弩张之时,他也同样运用了全知全能的视角展现了一群村民走入这个死亡区域的镜头。这三组镜头一下子使电影的悬疑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不仅会关心双方人马的交火,也会关心那些村民的命运和他们对这次枪战的影响。饶有趣味的是,如果你去看看杜琪峰《PTU》的结尾,他的高潮段落完全是用同样的手法完成的,只不过,这次搅局的是一个不知所以的小孩子。
我们还能找到太多的例子,但我们无法复制的却是佩金法的真诚。不同于那些把暴力美化、为了暴力而暴力的电影作者,佩金法从来不认为暴力能够解决任何问题,他永远不会用鲜血来游戏。于是,每一次对佩金法的解读都成为了一次误读,佩金法却永远是孤独的。
相传好莱坞广为流传着一个谜语:
谜面:什么电影能在1969年仅仅获得NC-17的分级,而在今日却会评为R级。
谜底:当这部电影是山姆•佩金法的《日落黄沙》时。

 短评

想要讲述一段草莽英雄情义的喋血故事,但整部电影看到最后的感觉就如最后那场混乱不堪的枪战场面一样,失衡了,整部电影讲的是强盗逻辑中所谓的盗亦有道的概念和想法,但无奈电影叙事结构尤其是文戏段落出了很大的纰漏,让人们看起来十分疲惫,当然开头那段银行劫案的枪击和火车大劫段落十分出彩。

6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7.5分。男猪突然从杀人如麻的悍匪变成义薄云天的斗士有些莫名其妙,或者说墨西哥人死比美国人死更有震撼吧~~但经典的亦正亦邪的设计还是挺出彩的。而最后的4VS200让我想起了《英雄本色》以及无数山寨片~片头的枪战设计是最大的亮点,悍匪,猎人,民众等等各有特色,绝对精彩~

7分钟前
  • Riobluemoon
  • 推荐

干脆利落、荡气回肠的西部武侠,久违的狂野粗砺、硬派直男风。江湖险恶,人心叵测,当这世界早已荒芜落寞,善与恶失去了既定的界限,每一种抉择,都是难以预料的不归之路。侠肝义胆,快意恩仇,在这不羁的人生,日落黄沙下,你是否能接受命运的裁决!与其说是西部片最后的荣光,还不如说是久违的觉醒!

9分钟前
  • 发条橙
  • 推荐

没看进去,没看完,乱糟糟地打了半天,不知道演的个啥。开头混战强杀无辜的市民,跟小孩们残杀无辜的昆虫一样。

11分钟前
  • Inferno
  • 较差

我们必须放弃手枪再来思考,那些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粗犷、恢宏、壮阔,火车抢劫,人马坠河,快速剪辑、慢镜头切换和推的创造性使用,三镜头切换,令人叹服,吴宇森后来偷技。血腥山姆容易被误读,这是一首献给迟暮英雄的挽歌,死亡伴随始终。

1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1.男性的热血与义气;2.两条线索,一粗一细;3.桑顿看见派克的死去,落寞的眼神,内心的基情;4.多处片段的快速剪接应接不暇,热血沸腾,看得真爽。

1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Peckinpah的文戏或许不咋样,但我实在太爱这电影了开头的枪战和火车打劫足以当作电影剪辑及声效的教科书,最后的以一当百看得热血沸腾港人的日落黄沙译名不得不赞

21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原来不止鸽子吴,杜琪峰的根也在这儿,劫完火车后就成了加强版《放逐》,他们像所有人一样追逐金钱,最后却发现只是活得不那么无聊,佩金法不止是为西部片注入悲天悯人,表现力极强的剪辑肆意渲染罪恶的美感,以及消解所有意义后,原始暴力呈现出来的瘟疫般的传染性

22分钟前
  • 长发奎因
  • 力荐

一下午看了两部完全不一样的西部片,挺有意思的。有种吴宇森的即视感,不过还是这个屌多了,抢火车那段真好看,然后最后就是加强版的虎豹小霸王!

2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快速剪辑是亮点,消解叙事的冗长,并让杀戮场面精彩起来;日暮途穷,英雄末路,奈何归途。

2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看过派金派,才知道吴宇森有多渣

31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力荐

半部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种从剪辑到文本都硬邦邦的直男西部片真的难看,接受无能,90min还看得下去,144真的无法忍

34分钟前
  • 粉粿症候群
  • 还行

没什么感觉 突然变焦 升格 d 日落黄沙The Wild Bunch(1969)山姆·佩金法-双语字幕.HR-HDTV.AC3.1024X576.x264

36分钟前
  • 南团
  • 还行

西部片行至血腥山姆时期,老去的英雄仅为金钱厮杀。更为讽刺的是,英雄明知暴力时代已然远去,但就是无法做到金盆洗手。派克无以应对同伴的质问(能到哪里去?),4:300的壮举背后除了男人的情义,更多的是殒身于暴力的死本能。而获得赏金和自由的桑顿,也在迷茫中回归了暴力,这就是他们的宿命【8】

40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8/10)西部片的超类型发展,萨姆佩金帕充分借鉴了法国新浪潮的剪辑、莱昂内的宽银幕大特写和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是强盗和赏金猎人的框架,暴力镜头几乎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许是因为《邦妮与克莱德》的大胆和张扬,这里的枪战、火炮、暴露的女色,都大大的增强了可看行。慢镜头、快速剪切的枪战,喷射的血浆,层层上升的动作戏,暴力美学的鼻祖应该属于萨姆·佩金帕。没有虐杀、没有血浆、没有慢镜头,没有血脉喷张的男性荷尔蒙,还叫什么暴力美学。西部片的复兴之作,改变了以往西部片的神话内核,这里变成了一种带有对峙、愤怒、激情之后的失落感,在不断的追逐、战斗之后产生的倦怠和无所依,一种消极的、迷失的、悲观主义情绪,是属于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的。

41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可以理解凯瑟琳·毕格罗为什么会受到这部电影的巨大冲击。丰富的镜头调度出精彩的戏剧性,有西部片里常见的文明推进的冲突,暴力如犹如片头儿童戏弄和火烧正在吞噬蝎子的蚁群,在失序的环境里,制造出巨大的文明伤口。开头的抢劫和结尾的厮杀以及中间的追逐与逃亡,显示了恐惧、信念、欲望和尊严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那一张张粗糙的面孔下蕴藏着摧毁和拯救的力量。

46分钟前
  • 唐朝
  • 推荐

1.善恶模糊弱肉强食之世,佩金帕暴力美学上承莱昂内,后启宇森昆汀斯通。2.影片充满廉颇老矣英雄末路的悲怆感,闪回,男性义气于背叛猜忌中磨蚀。3.即使我们中最卑劣的人也希望重回童年-人性本恶:火烧蚂蚁斗蝎,娃娃兵,放冷枪。4.高速剪辑与穿插慢镜。5.枪战波及的模特。6.收尾:秃鹰,劫尸,黄沙。(9.0/10)

5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为了能够通过玛帕奇的地盘,交出安琪成为了唯一也是无奈的选择。派克打算带领弟兄们救回安琪,不幸的是为时已晚,安琪已经被杀害。在悲愤交加的派克和玛帕奇之间,一场恶战即将拉开帷幕

5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B+】也许是我看过最棒的西部片开场了:几只蝎子被蚂蚁无情的吞噬,而一旁宛若上帝般的孩童却轻而易举用几把烧着的草团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本片所有情节与主题都浓缩在这个蚂蚁-蝎子-孩童的隐喻模板。而银行枪战那段的调度、剪辑与音效都是教科书级,以细腻的技巧去呈现粗粝的暴力美学。结尾的赴死一战也极其动人,仿佛看到了后来吴宇森《喋血双雄》和杜琪峰《放·逐》的影子。只可惜中间那么大段的情节都过于冗长无味,同样是慢节奏,你能感受到莱昂内的西部片内影像情绪的积攒,而佩金帕的处理就只剩下枯燥的视觉体验。如果能剪去二十分钟的废戏也许会更好....

57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B】五十年前的速度与激情,节奏太慢了,好无聊。

1小时前
  • 掉线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