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

记录片大陆1964

主演:田方  周文彬  刘尚娴  刘世龙  褚大章  郭振清  浦克  刘效国  赵文瑜  任颐  王延盛  柏瑞桐  王宝顺  李万城  赵宝华  刘彤彦  

导演:武兆堤

播放地址

 剧照

英雄儿女 剧照 NO.1英雄儿女 剧照 NO.2英雄儿女 剧照 NO.3英雄儿女 剧照 NO.4英雄儿女 剧照 NO.5英雄儿女 剧照 NO.6英雄儿女 剧照 NO.13英雄儿女 剧照 NO.14英雄儿女 剧照 NO.15英雄儿女 剧照 NO.16英雄儿女 剧照 NO.17英雄儿女 剧照 NO.18英雄儿女 剧照 NO.19英雄儿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08:33

详细剧情

抗美援朝时期的某高地,激烈的战争正在进行,刚出院的中方志愿军战士王成(刘世龙)一回到部队就要求投入到战斗中去,并拿出父亲王复标(周文彬)鼓励他为国立功的家书给张团长(郭振清)和政委王文清(田方)看,王复标是王文清的老战友,他也知道王成是王复标的儿子。  王成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全团展开向他学习的行动,文艺兵、王成的妹妹王芳(刘尚娴)强忍悲痛投入到创作中。和王芳的接触中,王文清虽认出她是自己十八年前无奈丢下、后被王复标收养的女儿,却没有和她相认,而是鼓励她以实际行动向哥哥学习,王芳也在后来的战斗中有英勇表现。

 长篇影评

 1 )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盛世如你所愿!

王成的头上还缠着白色绷带,却软缠硬磨让医生放他出了院,还坐上了返回抗美援朝前线战场的汽车。

但团长坚决不同意王成上前线,要求他把伤养好了再说。

在这一场无名高地的攻防战里,中国解放军面对的将是多5倍的敌军,以及必须坚守到下午17:00的艰巨任务。

这必然是一场用生命与鲜血浇灌的惨烈战斗,以及数之不尽的壮烈牺牲。

但王成不愿就这样呆在相对安全的大后方。

他站出来拦住团长,与团长据理力争,用首长说过的话打败首长。

“革命战士要当硬骨头,拖不垮,打不烂,轻伤不下火线。” “你还最不喜欢孬包、脓包、草包、软蛋。” “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不怕上刀山,下火海,活着就要像条龙,不能像条虫啊。”

当4号阵地失去联系时,王成又一次主动站出来。

他孤勇地穿越战场,与战火、硝烟共舞,匍匐前进,成为4号阵地唯一幸存的中国军人。

美国士兵前仆后继地往无名高地上冲,王成唯一能得到的支援就是来自远方的火力部队——炮兵连。

眼看着敌军步步迫近,王成向团长请求炮火支援打得再近一些。

“敌人离我60公尺……再近一点,40公尺,再近5公尺,敌人把我包围了……”

此时,离下午17:00还有20分钟,而敌军已迫在眉睫。

作为坚守4号阵地的最后一人,王成放置好阻拦敌军步伐的各种弹药,在父亲的照片背后写下遗言:“请王政委转阿芳妹,她去年参军到朝鲜,现在咱们军。”

面对敌军的重重包围,王成高声呐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王成尽己所能地阻拦敌人,慷慨就义,从容赴死。

在他喊出这句激励数代国人的经典台词时,观众的情绪被推到了最高点,泪目不已。

电影《英雄儿女》里,作为英雄的王成只存活了短短的27分钟,其无畏的抗美援朝精神与英雄事迹却是推动电影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

但在原著《团圆》里,王成只是一笔带过的小人物。

“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

1952年,巴金受邀参加“朝鲜战地创作组”赴战场实地采风,在两度采风的基础上,他创作出不少优秀的抗美援朝题材作品。

但巴金始终觉得写得还不够好。

他曾跟妻子吐露心声:“我还想在上海仔细地阅读两本苏联战争小说,看别人怎么写战争,好好学习一下……”

最终,历时8年的沉淀,巴金将脑海里构思许久的情节付诸笔尖,创作出了小说《团圆》。

这部小说传递了巴金心中对志愿军的爱与激荡的心情,电影里的英雄王成则是巴金在朝鲜遇见的无数中国志愿军的高度概括。

对于现今的大多数国人来说,影片《英雄儿女》的名气远远大于小说原著。

连巴金也在观看完电影后写道:“……故事片《英雄儿女》,改得不错。关于王成一部分加得好……”

这要归功于抗大出身、经历过真实革命战争的武兆堤和毛烽,他们从自身经历推及志愿军战士们的所思所想。

经过两位编导的改编,《英雄儿女》从志愿军自己的角度讲述英雄事迹,并对此加以思考、接受、宣传,也更具有感染力。

在电影里,全团展开向英雄王成学习的行动,而文艺兵、王成烈士的妹妹王芳接到了创作任务。

王文清鼓励她去回忆、歌颂:“你最了解你哥哥,你应该把他写出来、唱出来,让全军都知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

纪念哥哥,歌唱英雄,也是电影后半部分的重要主题之一。

但王芳熬夜赶完的第一稿,王文清并不满意。

他让小刘发表意见,于是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小刘:看到后面,光觉得挺难过,鼓不起劲来。 王芳:我觉得确实写出了我的真实感受。 小刘:反正我觉得,软不拉塌的。 王芳:我是一直流着泪把它写完的。 王文清:光靠眼泪能写出你哥哥来吗?你写他,唱他,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让大家跟你一起流眼泪吗?

通过王文清的批评,导演点出了这部电影的核心问题,也是所有创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歌颂英雄、赞美英雄到底是为了什么?

2020年,以《金刚川》打头阵的新抗美援朝电影拿下了11.26亿票房。

2021年,抗美援朝题材作品《长津湖》一举拿下57.75亿票房,成为中国内地票房总榜NO.1。

2022年,长津湖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以40.66亿票房占据中国内地票房总榜第八位。

这批新抗美援朝电影,都在着重表现战争的惨烈,歌颂革命先辈们的壮烈牺牲。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塑造国际战场上的中国军人,这也是当下中国战争电影正在努力的方向。

相较之下,1964年的红色经典影片《英雄儿女》则更侧重于宣传、学习英雄事迹,传递出来的是慷慨就义,从容赴死的豪迈。

王芳作为王成的妹妹,她的第一稿带有浓烈的个人感情,怀念起自己的哥哥便忍不住流泪。

更直白地说,第一稿就是王芳的自嗨式写作。

王文清希望王芳能跳出单纯纪念哥哥的私人情感,将王成的牺牲放在对身后中国百姓的爱与守护,对侵略者浓烈的恨。

借由影片里王芳之手,由公木作词,刘炽作曲,张映哲演唱的《英雄赞歌》唱出了英雄牺牲的动机:“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唱出了志愿军战士牺牲的伟大:“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更对牺牲英雄们送上永恒的赞美:“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这一曲优美旋律和激动人心歌词融为一体的《英雄赞歌》,成为献给以王成为代表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永恒赞歌。

更是传递出无数踏上国际战场的中国志愿军的所思所想,他们舍生忘死,无非是为了山河无恙,烟火寻常。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2 ) 1952年3月,巴金先生率领17人的作家采访组,来到了朝鲜

1952年3月,巴金先生率领17人的作家采访组,来到了朝鲜,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其中,巴金就是在65军194师体验生活。1952年10月,志愿军65军194师582团在团长兼政委张振川的带领下奉命与敌人争夺“红山包”和“67高地”,连续鏖战5个昼夜。最后一次争夺战中,该团6连奉命坚守高地,打退了敌人的17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500多名。10月5日,敌人集中一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进攻高地,6连顽强拼搏,最后拼得只剩下副指导员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个人。当敌人即将攻上高地的时候,赵先友和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高声呼喊:“团长,向我开炮!”张振川命令炮兵群向占领我阵地的敌群猛烈射击,掩护我反击小分队冲上阵地。当我军夺回阵地后,发现赵先友和刘顺武已经在防空洞口与敌人同归于尽……巴金据此写成小说《团圆》,后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赵先友成了英雄王成的原型之一,张振川也被公认为是电影中团长张振华的原型之一。

1954年,刚从朝鲜战场上凯旋的张振川被派往北京学习。这时他已经30岁,依旧孑然一身。王道邦非常关心这位爱将的婚姻大事,亲自给他介绍了一门亲事。原来,人民日报记者王金凤到65军采访时,找到王道邦说,想给一个很要好的同学找个对象。王道邦听了哈哈大笑说:“好啊,我们这里最可爱的人有的是,要文的还是武的?”王金凤说:“文的武的都行。”王道邦马上想到了张振川,由此成就了一段佳话。

1953年9月,65军回国后驻防河北张家口。1958年,该军第195师改编为特种工程指挥部建筑53师,进军罗布泊,担负核试验和导弹靶场建设任务。1981年9月,65军参加了华北军事大演习。1985年65军改编为65集团军。1997年6月,所属某部3连曾被中央军委授予“基层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1998年和2003年,第28集团军和第24集团军撤销后,所属部队编入65集团军建制。

 3 ) 「往事」抗美援朝中的一曲英雄赞歌——《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

杨昌鸣翻书

2022-02-06 20:44

抗美援朝中的一曲英雄赞歌

——红色经典影片《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

作者:陈辉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战争片。该片由武兆堤执导,毛烽编剧。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团圆》。

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战场,王成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王芳在师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以哥哥为榜样,为战士演出服务。王文清当年曾是党的地下工作者,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女儿王芳由王成的父亲王复标抚养。最终,她与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了。

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成为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影视作品。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揭开这部红色经典影片幕后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

著名作家巴金与《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

“没有巴金的小说《团圆》就没有影片《英雄儿女》,有了《英雄儿女》使《团圆》更加为读者所喜爱。”这应该是影片《英雄儿女》第一个幕后故事。

小说 《团圆》的问世,是与巴金两次奔赴抗美援朝前线采访分不开的。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2年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曹禺受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丁玲之托写信给巴金,动员他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

1952年3月,全国文联安排巴金率领一个由17人组成的访问团前往朝鲜前线。访问团在朝鲜停留的7个月中,巴金曾到过平壤、开城,但更多的时间是与指战员们一起生活。为了能多搜集些生活中的素材,他采取了少休息、多跑路的办法,同年轻人一起,不辞劳苦地 翻山越岭,穿梭在炮火硝烟之中。他把目光主要集中在那些普通的战士身上。 巴金的真诚、坦率、谦虚,以及满腔的爱国热情,使他很快与战士们打成了一片。

1953年7月,当听到 《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时,巴金决定再次赴朝体验生活。这次出行的时间为1953年8月至1954年1月。

在朝鲜前线的日子里,他的身影穿梭在硝烟中。在志愿军65军194师582团6连,他体验了钻防空洞的险境以及“一把炒面一把雪”的艰苦生活。

1952年10月,6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攻打红山包的主攻任务。在指导员、副连长先后负伤后,副指导员赵先有指挥全连坚守阵地,最后只剩下赵先有和通信员刘顺武两人。赵先有用步话机向团长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阵地炮击,并大声喊 :“向我开炮!”阵地被夺回来了,但赵先有和刘顺武壮烈牺牲。

巴金到6连所在团采访时,团长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有烈士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后非常感动,这为塑造 《团圆》 中王成的形象奠定了基础。

有一次,巴金在某连队采访时,发现那些战士在学习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时候,谈得更多的是他们连队自己的“黄继光”——谌木春。于是,他的笔下又多了一位舍生忘死的英雄。

1953年7月,该连3排副排长谌木春率领一个班作为前锋,在进攻时遇到敌人地堡火力的阻击。谌木春看到情况紧急,为使后续大部队减少伤亡,他奋不顾身地用胸膛堵住了地堡的枪口。听到这个英雄事迹时,巴金落泪了。他后来说:“即使写出十倍多、二十倍多的作品,我也写不完这些日子里堆积在我心中的爱,也表达不出这些日子里激动着我的心的感情。我找不出适当的话来感谢我在朝鲜遇见的每个志愿军。”

在两次赴朝鲜共约一年的时间里, 巴金的足迹遍及平壤、开城等地和前沿阵地的潮湿坑道,采访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特等功臣”赵先有所在连队、“钢铁战士”张渭良等,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回国后,经过七八年的沉淀,1961年,巴金终于写出了3万多字的中篇小说《团圆》。在这部小说中,巴金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感人故事。1961年8月,小说发表在《上海文学》上。

小说发表后,反响很好。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看过《团圆》后很受感动,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成电影,作为文化部年度重点影片搬上银幕。长春电影制片厂领导经研究决定,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导演武兆堤。

武兆堤接到改编《团圆》的任务后, 想到了抗大时期的同学、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秘书的毛烽,并给其打电话谈及此事。

武兆堤从长春给毛烽打电话,让他帮忙改编巴金的小说《团圆》。第二天, 武兆堤就从长春赶到了北京。在宾馆,毛烽看了小说《团圆》后,也为其中的情节所感动,下决心和武兆堤共同改编这部小说。武兆堤找到夏衍,请求其为毛烽请假。夏衍径直找到傅钟,说明了情况。傅钟答应让毛烽去改编剧本。当时,正值夏季,傅钟去北戴河休养。毛烽和武兆堤也到了北戴河,两人躲进宾馆开始正式改编剧本。

经过反复商讨,他们决定将人物感情作为整个剧本的主线。小说《团圆》只有3万多字,要把它搬上银幕,绝非易事,改编成剧本的难度较大。但经过他们28天的艰苦奋战,《英雄儿女》剧本终于在北戴河宣告完成。当时没有打印机,武兆堤和毛烽连夜抄写。抄写完剧本后,武兆堤返回长春,把剧本交给长影厂副厂长胡苏。看完后,胡苏连连叫好。

剧本送到夏衍那里,他看后非常高兴,当面对武兆堤和毛烽说:“你们真有本事啊!这么快就改编成这么好的剧本。”夏衍指示主管电影工作的领导:“重点拍这部电影,胶片要用从英国进口的!”

剧本送到巴金那里,他很快回话:“没有意见,同意拍电影。”

1964年,由小说《团圆》改编的电 影《英雄儿女》在全国上映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风烟滚滚唱英雄”的歌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周恩来在百忙之中抽时间观看了这部电影。一天晚上,在中国作协和总政文化部任职的刘白羽接到了周恩来打来的电话:“我想作家一定要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你们不都是到了火热斗争中才写出了新的作品吗?巴金带了个头。他抗美援朝,深入生活很好嘛!写出《英雄儿女》那样好的作品。”

王芳的原型有两位

随着影片《英雄儿女》不断深入人心,又出现了王芳的两位原型:一位叫柳岳继,另一位叫解秀梅。

王芳原型柳岳继

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原型,一位在河南。

柳岳继1950年参军的时候还不满16周岁,她报考了军队文工团。1951年,柳岳继随志愿军入朝。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进行了43天。战役打响之后,柳岳继等3名文艺兵也参加了战斗,主要是负责救护伤员。在战斗的间隙,柳岳继为战友们缝被子、包饺子。战争结束后, 她转业到了河南。

柳岳继老人说:“有一次,我们在郑州拍一个片子,有一个记者采访我。 他说,别人都没有戴军功章,只有我戴了军功章,就单独采访了我。我讲了上甘岭战役,讲了抗美援朝的故事。他就写了一篇文章,讲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女战士的故事,写完文章让我改。记者写得很好,我没改动一个字。我只在电影 《英雄儿女》王芳原型后面加了两个字‘之一’。王芳是抗美援朝女战士的代表形象,并不属于我一个人。我们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女兵都是王芳。”

王芳原型解秀梅

1932年,解秀梅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于堤村的一个贫寒农家。1950年2月,18岁的解秀梅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她随志愿军第68军前往朝鲜战场。 战场上,解秀梅经常和文工队的战友们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深入到阵地前沿,奋不顾身地为战士们演出各种节目,鼓舞士气。 解秀梅不仅要做好宣传鼓动工作, 还要给战士们缝补衣服,甚至充当护士。

1951年11月,上级派解秀梅和文工队的几个同志到前线慰问和护理伤员。在手术所,解秀梅对伤员的护理尽心尽责,倾注了全部心血。朝鲜的冬天十分寒冷, 伤员冻伤严重,有伤员双脚冻得红肿, 解秀梅毫不犹豫地把伤员一双冻坏的脚放进自己的怀里取暖。

1951年11月30日,9架敌机在志愿 军的病房附近狂轰滥炸,手术所顿时陷入火海之中。在护理员的帮助下,伤员们都转移了,只剩下605团的一名重伤员——排长李永华还没来得及转移。在手术所门口,解秀梅不顾一切地冲了进去。她找到李永华后,没有任何犹豫,背起他就往外冲。突然一颗炸弹袭来,解秀梅迅速趴在李永华身上。李永华毫发无损,她却负了伤,胳膊上、手上鲜血直流。为此,志愿军68军领导机关给解秀梅记了一等功。她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兵。

1952年5月23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后面的大草坪上,作为志愿军文工团归国代表,解秀梅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影片《英雄儿女》,让人们记住了一个英雄的时代,记住了洗刷百年耻辱的抗美援朝战争,记住了千千万万个王成式的人民英雄。■

原载《党史博览》2021年10期(转载时有部分删减)

来自:百度//baijiahao.baidu.com/s?id=1724017797476515090&wfr=spider&for=pc

 4 ) 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凌晨观影

小时候玩打仗游戏时,常有小伙伴大喊:向我开炮!然而,其实大家都没看过这部电影。

我懂事的时候已经是文革尾巴了,印象中只看过些样板戏电影、苏联、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并没有看过这部英雄儿女。再来就是改革开放了,那时流行的是港片,当时也没有录像、VCD、DVD、视频网站,电影院不放就没机会看到了。

但不知道为啥,大家都知道“向我开炮!”这个梗。

80年去了美国,后来去了台湾,更没机会看这部电影了。98年开始回到上海工作,但似乎也没动力去看一部黑白老电影,终于,在跨入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的凌晨,我点开了这部电影。

不禁感叹,那时候毕竟是亲眼见证过战争的一代人,拍出来的场面,比现在动辄号称投资几亿的战争片真实多了。那种炸弹在附近爆炸却若无其事的淡定,亲人牺牲却也只稍微难过一下的隐忍,却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是呀,在一个连一百多号人常常打到只剩几个的时代,是容不下多愁善感的。

现在国内拍的战争电影总喜欢寻找所谓的“人性”,英雄也有缺点,敌人也有善良,懦弱也有理由,战友牺牲了总要大哭大叫……,反正不搞点这种东西就是宣传片,就不够有深度似的。但是,真实残酷的战场容得下这种矫情吗?

我也觉得怀疑,当时的志愿军战士真的这么视死如归吗?牺牲时都不用多想一下,千方百计的想上前线,这真实吗?但是,如果不是有这样旺盛的士气,又如何能和美军打成平手?

论装备的差距,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甲午战争时代其实都不如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这么大,但抗美援朝战绩比抗战要好多了,没有这种普遍的“英雄儿女”怎么能做到?

这部电影也相当诚实,“英雄”是怎么树典型树起来的,一步步都告诉你了,简直可以当宣传的教科书。那些自诩为有“独立思想”的人,肯定要嘲弄这种操作了,然而,当人经历越多,才能体会这种从“见山不是山”又返璞归真“见山还是山”。如果没有宣传,没有鼓舞士气,没有英雄典范,没有战斗精神的志愿军,在美国的飞机大炮坦克下,又会多死多少人?

无论宣传还是不宣传,英雄儿女都是真的。

 5 ) 英雄儿女!

风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身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猛跳出战壕,
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
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
两脚熊熊堂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呼叫炮声隆,
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
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
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6 ) 巴金创作《团圆》

巴金在朝鲜与小说《团圆》封面

发布时间:2018-11-13  来源:人民政协报

1950年,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开始了。1952年,曹禺受当时的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丁玲之托写信给巴金,动员他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

1952年3月,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大地。在朝鲜战场上,巴金与创作人员一同深入到志愿军中采访生活。1953年8月,当听到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时,他决定再次赴朝体验生活。给巴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志愿军某团六连所在部队生活的两个多月。

1952年10月,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坚守67高地的任务。在指导员、副连长先后负伤后,副指导员赵先友指挥全连坚守阵地,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人了。在危急时刻,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长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阵地射击,后又大声喊:“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阵地被夺回来了,但赵先友和刘顺武却壮烈牺牲了。

战斗胜利后,巴金到六连所在团采访,团长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后非常感动。这次出行,他准备创作中、长篇小说的设想逐渐在心中形成。他在信中告诉夫人萧珊:“要写出一部像样的作品,我得吃很多苦,下很多功夫……我还想在上海仔细地读两本苏联战争小说,看别人怎样写战争,好好学习一下……”

1961年,经过七八年的沉淀,巴金终于写出了中篇小说《团圆》,发表在1961年8月号的《上海文学》上。在这部小说中,巴金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

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影片公映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转自人民政协报 文/阎泽川)

[责任编辑:吕薇]

来自:团结网http://www.tuanjiebao.com/2018-11/13/content_158478.htm

 7 )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从英雄赞歌找到英雄儿女这部电影,从豆瓣找到这部电影,早上看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勇者无敌,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对我影响很大,其实解放军,红军,哪个不对不是不怕牺牲,只有这样的部队才能胜利,只有无数的战士牺牲才有后面战士的胜利。

56年前的电影依然震撼人心,因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不是吗?

 短评

这个特殊时期的故事讲出来感动程度不比奥斯卡战争片少。也由于这个时期太特殊了,它不可复制又刻骨铭心。充满了信仰、期望和一股绳的荣辱感。

7分钟前
  • 长胡子的心脏
  • 力荐

“向我开炮”和《英雄赞歌》很经典,但全片战斗场景其实并不多,重心放在了军人形象、军队风貌、军民关系等等的刻画上。另,改歌词那段很有参考价值(现实中的焦裕禄报道就经历过类似的过程——摒弃“悲而不壮”),没想到热评里居然有人专挑这点喷,然而修改前的词不就是当代饱受诟病的卖惨风格么,怎么某些人为了喷革命题材连带对卖惨也喜欢起来了?

8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小时候爱这个片子的主题曲爱得要死……

10分钟前
  • 北河沿井斯塔
  • 力荐

还是老片好看呀,王成也是有原型的,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从故事编排的角度看也十分出色,废话不多,每句都有用。一开始的环境和背景带出完全不是现在用演员念白阐述背景前情这种水平能比的。王成遇到王政委之后没有说破但是知道原委再看这段就很懂他们的隐情,最后留下的遗书也是告诉政委妹妹的下落,这些写在养父照片背后挺有寓意。后面父女对手戏部分也很精彩,又是关爱又不说破。两位父亲都是英雄,王成王芳代表的后辈是英雄的儿女。很感人,几度落泪。

11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主旋律,相信那时候真有这样的英雄,也相信现在不缺这样的英雄,也坚信将来同样会有这样的英雄

16分钟前
  • 八月未央
  • 推荐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18分钟前
  • Mia
  • 推荐

这部电影有着很独特的视角,除了一小部分前线战斗,更多的是全面展示了抗美援朝的zz宣传文艺工作,还有战备后勤建设等;结合纪实报告来看很写实,但糅合了时间线,大概是51年春夏,人物和事件没有特化,意在揭示普遍性;最开始的特写镜头直接给到朝鲜老百姓,填坑、修路、抬车抬担架、抢运伤员…这支军队的性质和依靠、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和阶级性不言而喻,令人无比动容;眼泪哭不出什么,只有战斗才能改换人间,本片充分阐释了何为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是对人民史观的鲜明反映:英雄不单指一个人,而是所有为解放和反压迫反侵略事业勇敢斗争的好儿女;其实时间线能追溯到白色恐怖的上海,两家人命运辗转,最终在朝鲜重逢相认,他们不止有亲情和战友情,更是升华到了崇高的阶级友谊——这种伟大的情谊将如波涛般沸腾,让整个旧世界为之恐惧和颤抖

19分钟前
  • PSG粉保护协会
  • 力荐

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20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2013.10.10 中国电影博物馆(6号厅):终于晓得影博展厅里反复播放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出处了。战争场面拍得不真实,王成同志被包围乃至受伤后的表现犹如“开挂”,…… —— 2021.11.16:去年影院看了《一秒钟》后就有打算重看《英雄儿女》,今天总算观影了。17日又再接再厉重温了《上甘岭》,同是抗美援朝题材影片,相较之下,无论故事剧情还是拍摄制作抑或配乐歌曲,就个人而言都是《上甘岭》更胜一筹、更让我喜欢。

2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为周末的舞剧版看。我发现朝鲜战争电影中的歌都好经典啊,《上甘岭》和《英雄儿女》这两部都是,“文艺兵女儿的两个爸爸——革命军人和工人”、一封家书与照片在战火中流离的家书,当这封信重新被拾回八路军,它已经承载了两代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两场战役的),虽然,这部电影中的“家国叙事策略”与军民同盟的表达太有“压迫感”了,不过离历史那么近(论文本内部于其诞生的时代),面对这样的战役,个人被剥夺了为小我小家伤心的权力,而非麻木。个人会不自觉被某种崇高占据,就像生父王团长对女儿说“光靠眼泪,能写出你哥哥来吗”。相比我以前的研究方向韩国南北题材电影,更习惯的家国叙事是讲述恨,以及重逢即下一次分离的残酷。不知道当代的朝鲜战争历史叙事回迭代成什么样子,《金刚川》加油……

26分钟前
  • Serena伊萌HYM
  • 还行

1、有一个老工人的爸爸还有老革命的爸爸2、为了胜利向我开炮3、风烟滚滚唱英雄4、故事表面上讲述了英雄王成兄妹,实际上要表现整个民族的英雄气概

29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向我开炮

34分钟前
  • 推荐

配乐实在太棒

36分钟前
  • 我用一生去死
  • 推荐

不评分了,仅具有文献价值,仅从叙事手法考量,也是无聊的、过时的。以前看过“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片段,还以为是接近剧终的高潮戏,原来只是第一幕的尾声,而这部电影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战争片,它的主题其实是相当巧合的认亲。我看不到人性,只看到漫天的口号、胜利和牺牲。作为彻底的意识形态宣传的一环,电影甚至借角色之口点明了“他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如果这样的作品作为童年的底色植入孩子们的思想,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41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刚看完了《英雄儿女》,被革命浪漫主义麻痹一下,感染一下,挺惬意。发现自己开始迷恋黑白的光影世界了,有些镜头拍得真好。化悲痛为力量固然是好的,可是王成的牺牲因此而成了一个不会让人悲伤的符号,这很好吗?人性在哪里?英雄是活着,王成却死了。

44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祖国,请不要忘记那些无数的无名英雄们!

45分钟前
  • EVA_征服天堂
  • 推荐

自我牺牲和自毁精神的至理名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50分钟前
  • Over5
  • 还行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的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英雄赞歌》第一次认真看《英雄儿女》,看到“向我开炮“的主角王成牺牲了,电影居然才1/3,我可为导演担心了,接下来怎么拍呀。"光靠眼泪能写出你哥哥来么?是为了让大家跟你一起流眼泪么?"问题问得真好,这才是电影的真正主题:什么样才算英雄?学习英雄到底是学什么呢? #醉评# 不知道年轻人能不能引起共鸣呢,尤其是开头那段大战的场景,真是“九死一生”,争抢着去赴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放到现在已经很难代入。比流浪地球2里的“出列”难代入多了,毕竟那不是“我”,是五十岁以上的前辈,感动一下就可以了。====分割线====王芳:“我不是什么英雄,没

52分钟前
  • 醉中仙
  • 力荐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56分钟前
  • 津五渡
  • 还行

“后一部分要改,你是想让大家跟你一起哭泣?还是要鼓励大家像王成那样坚强?”

57分钟前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