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安达鲁狗

奇幻片法国1929

主演:西蒙妮·玛勒伊  PierreBatcheff  路易斯·布努埃尔  萨尔瓦多·达利  罗贝尔·奥梅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播放地址

 剧照

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2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3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4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5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6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3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4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5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6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7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8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9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9 00:35

详细剧情

本片是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跨界合作。表现的是人的梦境和潜意识。故事分两段,第一段开头,一个忧郁的男青年(路易斯·布努埃尔LuisBunuel饰)坐在...

 长篇影评

 1 ) 《一条安达鲁的狗》

《一条安达鲁的狗》是西班牙导演路易斯•布努艾尔(Luis Bunuel)和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合作完成的。
首先是题目问题,这部电影没有一个镜头是描写狗的,为什么称为安达鲁的狗。原来是因为另一个人。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1927一代的三个好朋友,Luis Buñuel, Salvador Dalí, García Lorca,导演,画家,诗人;易装癖,性冷淡,同性恋。
    谁没有参加这部电影的制作?LORCA。他是哪里人?安达卢西亚人。
    都知道洛尔加是同性恋,最后被弗朗哥迫害。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洛尔加曾经企图与达利、布努艾尔发生关系,被达利拒绝,被布努艾尔暴打。后者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多次说洛尔加是母狗。
    所以《安达鲁之犬》这个名字,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而电影一开始的那个磨刀镜头和带有符号性的割眼睛的镜头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刺激
电影一开始,磨刀的是布努艾尔本人,西班牙语里“某人在磨刀”的意思是“某人准备好了” 他准备好什么了?他准备好接下来15分钟要呈现给大家的东西了。 接下来是什么?割眼睛。西班牙语里“睁大眼睛”有开拓视野的意思,开拓视野最直接的办法是什么?割眼睛。
   这两个镜头合在一起是什么?布努艾尔要说的是,我接下来要呈现给你们的东西,会给你们开眼界的。
   因此导演很巧妙的将文字转化为了图像,但是只有了解西班牙语的人才懂。
还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就是蚂蚁,蚂蚁代表什么呢,为什么要用蚂蚁?不难发现达利的画里经常出现蚂蚁,缘于他小时候看到一群蚂蚁围着一只蜥蜴的尸体,从此以后这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在他的画里,蚂蚁,作为腐蚀的象征,常常与死亡相关,也与万蚁噬心的性焦虑感相关。

 2 ) 荒诞还是超现实?

此部影片1928年出版,是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中出现的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一部代表作。影片无任何的情节,只有一组组无理性的镜头,以及奇特怪诞形象的不协调结合:男人去拥抱他渴望的女人,却被系着南瓜的长绳绊住;一只血驴血淋林的堆在钢琴上;一个衣冠楚楚的男人沿街无聊的踢着小石子…… 影片的画面是对梦幻的模仿,具有象征意义。这可以用弗洛伊德主义进行分析与解释。男女的画面表现了性压抑和反抗,等等。编导用残酷的意象和触目惊心的画面效果以及富有诗意的画面比较,一把锋利的刺刀将人的眼球剖开、巨钟下挂着一颗人头……来传达绝望的痛苦情绪和无政府主义的反抗。本片是电影史上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划时代的名作,没有任何电影情节的作品,却对后世电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荒诞正像一个真实的写照警醒着每个观影人或者电影从业人的心。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一条安达鲁狗》的影响很大,更进一步说,它本身就是对精神分析的完全转型展示。无意识、性本能、恋母、压抑、转移都可以找出一一对应的画面,使弗洛伊德的理论具有了美学的意义。 《一条安达鲁狗》是导演布努埃尔的处作,直到今天,这部电影仍然是超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影片的每一个画面看起来都是恐怖的,所有的场景似乎都是不符合逻辑的。尽管影片中的人和景物都是真实的,但在这看似合理的表象下却隐藏着影片的极端性。第一次看完后有种神志不清的感觉,但后来随着自己极端假象念头的逐渐增多,便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事。在貌似不合适的视觉节奏之后的心理是舒服的,突出了两者的对比性,展现了美学判断与实际逻辑的不同,或许这才最接近事物的本身,或许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

 3 ) 一条超现实主义的狗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5283645.html

有两种让人看不懂的片子。一种是,导演自己也不知所云,他或许的确有话要说,但还不能熟练地应用电影语言;另一种则是,导演要说的太多,多到他自己也无法确定,他思想的野马纵横驰骋,狂奔到连自己也勒不下来,而正是因为这种深刻性与丰富性,他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即便晦涩如梦境,隐喻似寓言,表面上像是荒诞不经的逻辑,但实际上,这恰恰可能是另一种意义,另一种真实。只看你能不能看得懂,能接受多少,怎样去理解。

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就是这后面一种,更确切的说,这部片子是他和当年同样不知命数的达利合作出来的产物。在1928年,这两位后来的大师根据各自做过的一个梦,捏合到一块,用一种极度超前的镜头语言展现在银幕上,震惊了世界。在差不多90年之后的今天,它早已成为不折不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并把电脑前的我震了一跟头,一时失语,只剩下大赞:这部片子太牛逼!

在大师面前,粗浅如我者没有点评这部片子的资格。我只想说,这部片子中的很多东西在后来的其它作品隐约见过。它的象征性、隐喻性与诗意,乃至配乐的怪异(或者贴切),都让我想起了费里尼的《八部半》;它非线性的叙事语言以及时间轴的多次重复,让我想起了昆汀的《低俗小说》;其中男人强暴女人的片段,抚摸乳房的同时,联想着肥臀,陷入不可自拔的意淫与沉沦,让我想起了托纳雷多的《玛莲娜》,那是关于性的萌动与春梦;而从手心中爬出蚂蚁的镜头,所表现出的烦躁与恐惧,让我想起了朴赞郁的《老男孩》,他也同样使用了蚂蚁表现主人公吴大修困兽般的精神状态。而除此之外,这部片子还解放了两类永恒的题材,一种是恐惧与暴力,一种是性与爱情。

其实,这部片子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它的开头:布努艾尔用剃刀割开一个女人的眼睛,这个女人同时正在看月亮,于是,她看见一片狭窄的乌云斜插进月亮,特写,她的眼球破掉,流出透亮的晶状体。这个镜头拍得如此残忍!其所带来的痛苦感简直穿透银幕,直刺心脏!同时,他又是拍得何其天才,那个特写镜头用的不过是一只死牛的眼球!从20世纪初,埃森斯坦发明了蒙太奇直至今天,有多少电影人曾经用过类似的剪辑技巧制造逼真的假象,但又有哪个能绝妙过这个呢?他直接印象主义地切掉了你的眼睛!

这部划时代的杰作只有15分钟,但却影响深远。我不敢说,在此之后诞生的每一部杰作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一条安达鲁狗》以及布努艾尔的影响,但至少没有哪部作品,哪个导演敢彻底否定这一点。但可以确定的是,寻着这条狗的足迹,超现实主义电影呱呱坠地了。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5283645.html

 4 ) 影评和不负责任的技术分析

大多数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影片”。但是,面对那些趋向时髦的人们——即使这种时髦损害了他们根深蒂固的信念,面对那个卖身求荣、缺乏真诚的报界,面对着那一群在这个只不过是绝望的、狂热的杀人号召中,居然找出了“美”或“诗意”的群氓,我又拿他们怎么办呢?

(为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剧本的序言)


一.

弗洛伊德发表了《梦的解析》,其中最基本的观点是:梦是愿望的映射。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理论中阐述:人类的意识如同漂浮于海洋上的巨大冰山,上部露出海面的部分即是“表面意识”,而下部更深层的隐匿于海面之下的庞然大物,是“潜意识”。冰川与海面交接的部位有时会随着海水的起伏露出表面,为我们所感知。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与梦境具有类似的虚构与现实交织的特性,超现实主义将电影的逻辑结构打破,通过类似于梦境的画面传达给我们更本能激烈的情绪。布努埃尔的电影将我们带到现实之外的另一个属于本能的空间,冲动的、情绪的画面激烈地搅动着我们的精神领域,又如海潮一般抛给我们众多疑问后退得干净,留下我们站在原地久久难以平静。

《一条安达鲁狗》以路易斯·布努埃尔与好友达利彼此的梦为灵感来源,布努埃尔告诉达利自己不久前梦见有个人的眼睛被切开了,达利也说自己在梦中看见蚂蚁爬满手掌。于是两人由此开始了影片的创作。《一条安达鲁狗》表现的从来都是激烈的反叛。这部电影包括布努埃尔其后所拍摄的《黄金时代》对性表现出的大胆追求,对于那个正经历着观念转型的社会具有超乎想象的革命性。它糅杂着道德的、宗教的、本能的冲突,更可以说是人最本质的情感对那个特定时代制度激烈的反叛。若说《一条安达鲁狗》让布努埃尔声名大噪,《黄金时代》则真正地激怒了社会,布努埃尔运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革命地将人们又从基督教的“文明”中又解放了些。

回到这部影片,影片从一开始出现的画面就令人“惊悚”:布努埃尔本人状似随意地磨着剃刀,之后是一个女人的眼睛——一个漂亮女人的眼睛,剃刀缓慢机械地将女人的眼睛割开……这里看作为全篇性暗示的开始(也暗含毁坏的意思);骑自行车的男人似乎穿着婴儿装束,胸前的斜条纹盒子亦是暗示:藏着欲望的潘多拉盒。斜条纹的盒子、斜条纹的布包中、斜条纹的领带,这花纹本就是暗含眩晕、迷幻意味的图形;女人的腋下、那令人疯狂的胸部、掌心爬出的蚂蚁、拖拽着男人扑向女人的钢琴、教士、腐烂驴肉——他们在阳光的海滩上重聚,又消亡……这些如梦境般破碎的画面,这日光下颓废的罪恶,却从一开始就传递着欲望的疯狂,布努埃尔投下的炸弹是本能的爆炸。

最后必须要提及,我在解析影片时犯的错误(也是很多人所犯)——企图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用理性的逻辑从影片中中找出些内容的东西。确实的,人们总是害怕超出自身掌控的无序,夸大理性的作用才是真正的非理性主义。当看完《一条安达鲁狗》或其他类似的无逻辑的影片,总想弄明白“它讲的是什么内容?”“男女主人公为什么这么做?”“前一个画面与现在的画面有什么因果联系吗?”,仿佛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种安全感。最开始的时候我妄图用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解析影片,而以此得出的结果竟也“不错”——解析出的暗合逻辑,然后我便沾沾自喜起来,仿佛懂得了其他人不懂得东西。但是更细致的学习后,更理解了超现实主义,觉得有些可笑……首先应该停下妄图对影片作出什么解释,将这些破碎的画面交给潜意识的情绪体悟。于是我将昨天的自己推翻重来,也算是从逻辑的舒适区中迈出了几步。

布努埃尔实际是否定他同心理分析有任何绝对的联系,但是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又存在统一,以下是布努埃尔在自传中就《一条安达鲁狗》所说:“影片中集合了超现实主义的美学和弗洛伊德的发现。我符合了这个流派的基本原则,这个流派明确超现实主义是一种非心理的无意识行为,他能还人的思想以不受理性、道德和美学约束的本来的功能。尽管我利用了梦的因素,然而影片描写的并非梦境,而是思想的情境,真实的人物,它和其他影片根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影片主人公的行为是受冲动的驱使,这种冲动的主要源泉同非理性的源泉交融在一起,这种非理性的源泉就其本身而言是富有诗意的。有时这些人物的行动令人费解,甚至达到可能成为不解之谜的心理病理情节的地步。这部影片把目标对准了人的下意识的情感,所以它具有普遍意义,尽管对于某个社会集团和清教徒的道德准则来说,他大概是令人不悦的。” (没看自传,这里是搜索的资料)

二.技术分析

看了《认识电影》,借这部影片尝试着分析一下,希望能加深理解。《认识电影》是很好的科普书籍,推荐一下。

1. 摄影

a. 镜头:影片中多次运用富有含义的特写镜头。如影片最初女人眼睛的大特写与云遮月间画面的动态对比——被剃刀切割开的眼珠流出粘液与被云彩切开的月亮多么相似 啊—— 一开始就将激烈的情绪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毫无回旋直切超出常人认知范围的部分,而其他表现男性对女性欲望的暗示特征也多用特写,如腋下、胸部、男人渴望的表情等。且影片前半部分很少使用深焦距镜头过渡,多用短焦距镜头营造多个破碎画面间的切换,极富冲击力。

b.明暗:一般的明暗观念中,黑暗象征恐怖、罪恶,光明代表安定、快乐,而布努埃尔显得有些背道而驰。影片整体画面基调是明亮的,如断手画面、送葬画面、海滩画面更是直接发生在阳光之下,而本属正常的屋内画面在此映衬下阴暗而紧张的气氛更加强烈了,这些画面相互影响着,“光明”的户外景色又愈加诡异、令人不安。

2. 运动

影片中的运动是微妙复杂的,人眼倾向于从左到右观看一幅画面,这个方向上的运动在心理上符合自然,而从右到左的运动会显得紧张和不舒服。这种运动方式调动了我们极细微的感知,或许我们一时间很难说出有什么不同。布努埃尔在大部分的画面中,将画面内容主体更多的置放与偏左侧,但少数画面为了凸显戏剧性地紧张,使用从右到左的运动方式。如经典的割眼、屋子中男追女躲的画面。

3. 场面调度

a. 构图:以女人拨弄断手的画面为例

布努埃尔缩小了画幅,以俯视的、由点晕开的方式呈现出女人站在街上的画面、自然地引出呈环形围绕女人的路人,镜头由高处缓慢下移,衣着类似的人群始终以面容疏离的女人为中心,他们害怕地望着地上、慌张地相互推攘,场面紧张却不显混乱。

b. 画面:画面紧凑、摄影机的运动局限于大街中央的女人、四周的人群,人物的运动看似是自由合乎逻辑的,实际上暗中已被画在圈中。暗示人群只是与女人保持着一定地距离的背景和观众,实际并不存在逻辑。

4. 剪辑

a. 剪辑整合空间和时间,将镜头组成连续的有意义的场景。《一条安达鲁狗》中的剪辑是无逻辑的。年月的随意转变、场景的淡出和变换都无逻辑得让人摸不清头脑。可偏偏这些确实存在着的、时间和空间的鲜明标志,强调一般地凸显着自身的“重要性”,像陷阱——诱导我们不自觉地试图从逻辑的道路上寻找答案。

b. 女人抱着盒子呆愣的状态与窗楼上男人不断变换的表情被剪切成几个短促的分切镜头,在影片中交替出现。车来车往的马路上,女人绝望地抱着盒子,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是男人明显的期待,兴奋、兴奋、越来越兴奋——女人被车撞倒后到达顶峰!

全篇氛围也将被推向高潮,为接下来表现男性无法排解的渴望和对欲望的追逐奠定了情绪基础。

c.运用了直接明显的视觉比喻,按照类比来剪接影片,如将女性的腋下比作海胆。

5. 表演、戏剧

a. 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是不同的。舞台表演中,演员总在与观众“沟通”,而电影演员更多服务于电影本身,观众(较之戏剧)更为被动地接收电影表演中的信息,无须进行过多的自我补充。戏剧表演强调语言,电影表演强调视觉,在《一条安达鲁狗》这部以一个个无逻辑的动作串联起的无语言片子中更是如此。

b. 这部影片中演员的贡献度并不高,它不需要演员热情地融入其中耐心琢磨人物的情感。但另一方面来说,《一条安达鲁狗》要求表演得足够夸张、也必须足够流畅和谐。无逻辑的内容配上一味的夸张只会让影片尴尬无比,为了实现情绪的完美牵引,演员对这部无逻辑影片的整理而敏感的把握足以让人佩服。

 5 ) 布努埃尔和达利相爱相杀的“同志”情谊

文/东SIR

公众号:抛开书本

今年7月29日,西班牙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埃尔离开这个世界已经37年了。然而对于他的电影,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热爱的影迷和迷影的探索者。

文/东SIR

排版:优雅刺猬

编辑:抛开书本编辑部

路易斯·布努埃尔最为标签的电影大概是《一条安达鲁狗》了,这部电影后面实际上站着的是超现实主义的二位大神——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萨尔瓦多·达利。

他们离开这个世界都超过30年了。但是“至今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着他们的传说”。

先说《一条安达鲁狗》的诞生。

那段时间布努埃尔住在达利家里。一天晚上布努埃尔做了个梦,梦中一片云朵划过月亮,让布努埃尔产生了刀片划开眼睛的联想。醒来后,他把梦说给了达利听。结果达利告诉他,昨晚他也做了个梦,梦到了一只爬满蚂蚁的手。

于是二人决定把这二个梦合成一部电影。不到一星期,二人就完成了剧本。布努埃尔回家找来了钱。回到巴黎花了二个星期的时间纸醉金迷和拍摄电影。

出演影片的演员不知道自己在演啥,参与影片的工作人员不知道自己在拍啥。

后来布努埃尔回忆,直到影片结束前三天,达利才来到拍摄现场,工作就是对付那头驴和客串出演了一下。然而我们后来从影片中看到的蚂蚁、驴子、裸女、液态的钟表……都是达利绘画中出现过的元素,所以我以为达利对影片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影片最著名的刀片割眼球的意象来自于布努埃尔。

布努埃尔和达利结识于大学时代,他们和洛尔迦一起,形影不离,藐视一切规则,放浪形骸、醇酒美人。

洛尔迦后来成了西班牙著名诗人。诗人北岛就写过《洛尔伽,橄榄树林的一阵悲风》。

洛尔迦对达利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后世学者也大都认定达利和洛尔迦有段同志情谊,但达利始终否认有这份特别的感情存在。同性恋在当时的社会是不被接受的,布努埃尔也是反对同性恋的。

三人分手的原因是布努埃尔和达利更追求个人的艺术表达被社会认同,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双双去了艺术圣地——巴黎,继续他们的艺术梦想。

而洛尔迦在诗歌创作的同时,还关心人民生活的疾苦,积极投身政治,面对佛朗哥政权的法西斯统治,号召人民反抗。最终死于佛朗哥的屠刀,年仅38岁,布努埃尔发了悼念文章。

洛尔迦也出现在《一条安达鲁狗》的故事里了,影片上映后,洛尔迦愤怒了,他认为影片在说他是一条安达鲁狗,他当时被世人称为“安达鲁西亚之子”,相传有一则西班牙谚语:一条安达鲁狗在叫,噩梦即将来临。

布努埃尔和达利对此没做任何回应。后来,布努埃尔和达利也分道扬镳了,原因传说有二:女人、名利。

女人指的是达利的妻子——加拉

加拉是当时巴黎先锋文艺圈众多人眼中的女神,关于她的故事需要更大的篇幅才说的完,在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她、布努埃尔和达利的部分。

认识加拉时,她还是诗人艾吕雅的妻子,达利见了她视为天人,布努埃尔见了她却成为冤家。传说有一次布努埃尔和加拉扭打起来,布努埃尔扼住了加拉的咽喉,达利跪地,布努埃尔才放了加拉。据艾吕雅后来和布努埃尔说,那段时间他身上常带着枪,因为加拉相信,布努埃尔要杀了她。后来加拉成了达利的妻子,有了这样的太太,再要维持和布努埃尔的兄弟情,达利实在太难了。

关于名利。布努埃尔曾经在好莱坞谋得一份西班牙内战电影指导的工作。然而刚开始工作,突然美国政府宣布禁止拍摄关于西班牙内战的电影。

布努埃尔就此失业,开始了一段后来在他的回忆录里面称为的“一生中最暗淡的时期”。为谋生,布努埃尔甚至求助黑帮老大获得了一份在饭店厨房打杂的营生。后来熟人介绍得到了纽约现代美术馆电影部主任的职位。

然而就在这时候,达利出版了一本书——《达利的神秘生涯》。在书中达利把布努埃尔描述成了一名无神论者。这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是完全不容许于社会的存在。一般认为布努埃尔是一名共产党员。因此纽约现代美术馆开除了布努埃尔,官方甚至希望把他逐出纽约。 后来在一次和达利的见面中,布努埃尔向达利抱怨了此事。结果达利却满不在乎的说:“这本书的主角是我,你只是配角,美国人太蠢了。”布努埃尔怒不可遏,从此二人就形同路人。 后来,据说在一次采访中,布努埃尔表示很高兴在死前和达利喝上一杯香槟。 达利在看了采访后说:“我也很高兴,只是我不喝酒。”

这就是布努埃尔和达利相爱相杀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我们既看到了二位艺术大神走下神坛,有着血肉常人的感情的一面。同时也看到了正是他们的丰富感情和对自我表达的执念,在艺术上走出了属于他们的天空。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6 ) 超现实主义--------Un chien andalou

1924年,在经历了达达主义最后几年的扑腾和喧闹之后,年轻的安德烈. 布勒东起草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在这份宣言里,超现实主义被定义为纯粹的精神自主性。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要一个纯粹的思想写实记录,要没有丝毫理智的控制,必须摆脱任何美学和伦理的成见,颇有一点要革思想的命的意思。这种思想的基础就是相信在它之前一直忽视的某些联想形式的高度真实性,相信梦幻的万能,相信思想不偏不倚的活动。


其实所谓的超现实主义,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会让人云里雾里除了作者本人谁都所不出个究竟,因为既然超越了现实,自然不是常人的智慧所可以理解的东西了。充斥于其中的混乱的逻辑和隐晦的暗喻无疑是超现实主义的基本元素。超现实主义,玩的就是文字游戏,画中藏画。

20世纪初期的电影并不受主流艺术领域的待见,电影艺术长期被当作是杂耍式、满足人们好奇心的旁门左道看待,不登主流艺术的大雅之堂,但电影的出现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先锋性、时代性和革命性,其对艺术的多元融汇和运用不容许主流艺术长期的忽视它,20世纪初期出现的电影超现实主义便是为电影作为一门革命性艺术正名的绝好例证。超现实主义本来是存在于文学领域中的,20世纪20年代,先锋电影人把超现实主义开创性的引入电影之中,对后世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最著名的是《一条安达鲁狗》 ,导演路易斯•布努艾尔。作为20世纪初期电影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一条安达鲁狗》被划时代的载入电影史册,并被诸多电影理论流派尊为超现实主义电影的鼻祖,至今,几乎所有的电影学院仍把此片当作电影教学的教材使用,而其覆盖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实属少见。同一时期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大大的推进了电影的蒙太奇理论,而《一条安达鲁狗》则开创了电影的象征主义先河,一呼一应,推动了整个电影艺术的巨大发展。其实,在今天来讲,花精力去解读《一条安达鲁狗》电影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已经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它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越了影片自身,它的光辉在于开创了一个新的传统,即超现实主义的传统。就像电影诞生之初卢米埃尔兄弟开创现实主义传统一样,不同的只是这一次开创传统的前提有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僭越。

在豆瓣或者imdb看这个电影的评论的话,“象征主义”是它时常被打上的一个标签。似乎在现在的电影艺术中,超现实主义完全不能离开象征主义,必然要有某种表达。但其实真的不是非得“表达什么”。就像在绘画一样,达利把梦画了出来,画的很象;而布努艾尔把梦的感觉拍了出来,零乱破碎的非理性曲线,透过颤抖的镜头,无意义的插入式字幕,诡异而暴力的行为完满地展现了出来。他只是想展现一种“梦的感觉”;他做到了,当真的不带任何象征主义分析去看这个短片的时候,才可以体会出的那种利用光影造梦境的大师功力。黑泽明的《梦》还只是被理性主义与象征主义利用的梦,而《一条安达鲁狗》却给了梦它本身的地位,给了它自身得以被表现的权利。

如果说,达利从毕加索和米罗那里得到的鼓励是他前往巴黎的精神动力的话,那么路易斯•布努艾尔和达利合作电影《一条安达鲁狗》则是他去巴黎的直接动力了。1927年下半年布努艾尔得到了他母亲的赞助,有5千杜罗,大约合14万法郎,他不想只是担当别人的助手,而是用这笔钱亲自拍摄一部充满实验意味的电影,他先写了一个剧本,寄过来给达利看。显然布努艾尔很兴奋,但达利却给他泼了冷水:达利觉得电影剧本观念平庸,有种肤浅的先锋派意味,是那种廉价的感伤主义的东西。达利在回信中说他倒是写了一个简短而出色的剧本,在内容和样式上与当时的所有电影都不一样。布努艾尔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刻发电报告诉达利说他要到费格拉斯来。
     他们两人一起修改剧本,丰富电影的细节,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剧本就定稿了。达利在还没有成为一个"超现实主义画家"之前,先是用影像预演了他在绘画中将要做的。难怪30年代初,达利正式加入超现实主义阵营的时候,宣称自己从观念和技术上早就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了。这些是后话,还是让我们先回到达利去巴黎的问题上来。
     布努艾尔把电影的拍摄地点选在巴黎,只有在巴黎才会引起最大的关注,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商定由布努艾尔带着作品先去巴黎,做一些挑选演员、寻找场景的前期准备,还将负责导演、分镜头和剪辑。当电影开拍的时候,达利再去巴黎和他会合。
     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1928年,达利第二次来到了巴黎,他蓄积满了能量,要向艺术之都发起全面而猛烈的攻击了。
     达利和布努艾尔在用一种疯狂的方式制作着一部疯狂的影片。达利在白天注视这部影片的进程,在晚上与布努艾尔不停地进行着讨论,虽然布努艾尔是导演,但实际上达利的意见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电影的进程。
     达利选择了一个叫彼埃尔•巴切夫的男演员作为影片的主角,达利之所以看中他,除了他的体貌特征和剧中人非常符合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正在服用麻醉剂,时常表现出一种迷狂的精神状态,这是达利需要的。有意味的是,达利把这部作品看做是关于青春和死亡的影片,而影片刚刚完成,巴切夫就自杀了,这似乎给电影的主题作了最好的诠释。


为什么要叫《安达鲁之犬》?布努艾尔曾经说过,因为这个电影里没有狗,也没有安达卢西亚。

关于片名,一直存在着一种说法:西班牙超现实主义1927一代的三个好朋友,路易斯•布努艾尔,达利,加西亚•洛尔加。谁是加西亚•洛尔加以及他和布努埃尔和达利的关系?看看五方兄Robert Pattinson的《少许灰烬》便可略知一二。加西亚•洛尔加是安达卢西亚人。都知道洛尔加是同性恋,最后被弗朗哥迫害。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洛尔加曾经企图与达利、布努艾尔发生关系,被达利拒绝,被布努艾尔暴打。后者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多次说洛尔加是母狗。所以有人认为片名《一条安达鲁狗》,指的便是洛尔加。

但至少据布努埃尔说,他没有这个意思:
====================================================
  记者(科里纳):为什么取《一条安达卢狗》这么个名字?阿兰达在他的书里说,你们中有人想讽刺大学生公寓里那些来自安达卢西亚的诗人。
  
  布努埃尔:不是的。如果有人觉得这部片子是针对他的,他总能找出理由。加西亚洛尔卡跟我生了好多年的气。三十年代我去纽约时,安赫尔德尔里嗷告诉我,加西亚去的时候跟他说:“布努埃尔搞了个比狗屎还臭的《一条安达卢狗》我就是那条安达卢狗。”其实根本不是。《一条安达卢狗》是我写的一本诗集的名字。达利和我本来想给电影取名为《切勿把头伸进来》——与贴在火车车窗上的提示标语“切勿把头伸出窗外”正好相反。我们觉得这句话很有文学味。后来,达利说:“为什么不用你诗集的名字给电影命名呢?”于是我们就这样做了。
   
   ———————《布努埃尔谈话录》

============================================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关于《一条安达鲁狗》奇怪的片名,据说来自一则西班牙谚语:一条安达鲁狗在叫,噩梦即将来临。

好吧,话题扯远了。回到电影本身。

电影一开始,磨刀的是布努艾尔本人,西班牙语里“某人在磨刀”的意思是“某人准备好了”他准备好什么了?他准备好接下来17分钟要呈现给大家的东西了。

然后就是著名的割眼睛镜头了。这里有很多种解析。一种说法是,西班牙语里“睁大眼睛”有开拓视野的意思,开拓视野最直接的办法是什么?割眼睛。而布努埃尔把这两个镜头合在一起所要说的是:我接下来要呈现给你们的东西,会给你们开眼界的。另一种说法是
电影里的眼睛意味着观众的眼睛,导演是想让观众们丢掉传统习惯性而以新的视点来看这部电影。这个镜头以浮云划破圆月类比,用隐喻的观点可以视为暗示电影后面女人所见景象皆是假象,是缺失亲眼所见的幻象。

这里再援引一段资料:

============================================
  记者(科里纳):似乎是有一些类比和隐喻。比如,掠过月亮的云对应着切开眼睛的刀片。显然,人们就会想要从中找到一个带有象征性的解释:这是一个序幕,它邀请观众闭上他们那双只能看到表象的眼睛,去寻找更深刻的意象——超现实主义的意象。
  
  布努埃尔:我不否认这部电影可以像你说的这样去诠释,“让我们闭上眼睛不去看显而易见的现实而关注内在的精神”。
  但我采用这个画面的原因,只是因为它是我梦中的一个场景,而且我知道它会让人恶心。
  
  ———————《布努埃尔谈话录》

============================================

接下来的镜头又是两种说法:一说男子骑车时是婴儿穿戴,暗示女性心目中对温柔的男性的渴望。 男子摔倒,说明此时的他像婴儿般无助,女性亲吻爱抚他,说明了此种男性形象符合女性的欲望形象。而盒子代表的是女性的无意识欲望。又一说骑自行车的异装癖男主角用弗氏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看来是力比多能量在受到过分严苛阻抑后,导致的神经症或性功能障碍。而男人挂在脖子上的盒子有特殊的涵义——女性生殖器。男人在性别认知上是明显焦虑的,一方面他着女仆装,带有女性生殖器,希望自己可以是女性性别,另一方面他又实际穿着男性西服。冲突的结果是一方必然“死去”,电影中女主角将女仆装和盒子摆放在床上,喻示了男人的性别认知冲突通过女人得以解决,方式是异性性行为。当女人把盒子里的领带拿出来来时,暗示女人与男人两性关系的结束,长条形的领带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是男性性器的变形表现,结束的原因是同电影中表现的一样,是男人死亡。  


接下来出现在女主角房间是认同男性性别角色的男主角的幻象。手是男性欲望的象征,男性凝视自己的手,即是凝视自己的真实欲望。手上的黑洞指示内心深处的本能无意识。手上的伤口爬出蚂蚁,达利的画里经常出现蚂蚁,缘于他小时候看到一群蚂蚁围着一只蜥蜴的尸体,从此以后这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在他的画里,蚂蚁,作为腐蚀的象征,常常与死亡相关,也与万蚁噬心的性焦虑感相关。手心爬满蚂蚁的腐烂窟窿,象征着男主角的死亡。蚂蚁乱串的影像叠化成了大街上人们围观一只手,蚂蚁和窟窿与人群及其围成的圈是类似表现。导演在此打破了时空逻辑,街上的手既是楼上男主角的手,他在之前我们能看见倒在路边的时候死亡,此时楼下的场景是在表现当时的景象。悲伤的短发套装女人作为男主角母亲的符号形象出现的,因为她自然地用盒子盛装断手,暗喻子宫与婴儿的关系。


女子在广场上戳着一只手。手在这也指欲望,广场表面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人希望能表达自己的欲望,而在社会之中造成了影响,人群表示社会,警察代表现实世界的原则,次序。男子从窗口往外看,意指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欲望所在。女子被汽车撞,表示人的本能意识被压抑。在这之后,男主角意图强暴女主角。欲望的造访总是不能预期的,它总是毫无来由的从天而降。电影把这点表现得很精妙,男女主角原本伫立窗前观看一起交通事故,男主角看了女主角一眼,突然很想摸女主角的胸部,然后就真的摸了。女主角一开始很本能地反抗了几下,后来大概觉得被一个男人抚摸胸部其实也是件挺享受的事情,于是她闭上眼睛享受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她又猛然意识到其实自己正在被人侵犯,然后又奋力反抗了起来。房间内男子的动作,强调了男性的攻击形象。男子的本能意识释放,理性消失。


男人要找东西惩罚女人,顺手拉起地上的两根绳子。拉出了什么?僧侣,代表宗教;钢琴,代表文化;他一开始没有想到后面会有这么多东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背负着多重的压力?于是被压抑的性,如同死在钢琴上的骡子一样,腐烂了。这是男人对女人情欲的指向中,受到了来自宗教、文明,传统的束缚,性是被压抑的。力比多的过分压抑是产生“生”——性欲与“死”——暴力破坏冲突混乱的根源。男子的手被门夹,意指欲望被阻碍。 男子穿回婴儿服躺回床上,表示对女子的一种屈服。


电影用倒叙的方法展现了三小时前和十六年的景象,笔记本的出现,字幕显示16年前,暗示性意识刚苏醒的年代,性欲望呈现了本来状态。书变成手枪,手枪代表男性性器官。这里又是两种说法:

一,新出现的戴帽子的男子是男主角的父亲符号形象。电影中的男主角选择是后者,用书变作的枪打死了父亲。父亲倒地时与裸女形象的结合,表明这里的“父亲”是异性恋的社会规范,表达男主角的困惑不只是异装癖,更来自于在心理上的同性恋情结。
  
二,这是另一个男子的自我出现,对其屈服作出批判,像是内心对话。另一个男子的自我被杀死,女子背部裸体出现,再次出现性指向。 两个一高一矮的男人出现,对男子悼念,认为本我不需要存在,所以并不在意其毁灭。

女子看到飞蛾(飞蛾的图案像骷髅,是对死亡的暗示),死亡与生殖是有关联的。 女子对性的观念有了变化,抛弃后天的一切,原始欲望展现。蚂蚁转化镜头为女人的腋毛。这也许是女人私密和羞耻的地方。男人抹掉嘴唇,女人的腋毛却转换到男人的脸上。从私密到堂而皇之。这个过程让女人从疑惑到惊喜。这与之前强行抚摸有同样的行径,却收到相反的效果。 女子逃离,但态度已不如之前坚决,挑逗着离开。

女性躺在沙滩上露出的腋毛转变为了充满硬刺的海胆,意指抗拒性的性指向。男人和女人在春天空旷的海边尽情拥吻,鄙夷地拾起男修女的易装道具(或是婴儿服),然后一件一件地扔掉。两人埋在沙滩,某种东西似乎获得了胜利,摄影机用春天和海告诉我们。布努埃尔本来设计的结尾,是要让男女主角(如果可以被称为主角的话)埋在一堆苍蝇里面,但完成此特效需要的钱太多了,遂改为把他们非常达利地埋在一堆沙子里。

 短评

本片来源自布努埃尔和达利的两个梦境。整个电影也像是一个纯粹的梦幻

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这部影片的创作目的是给社会带来一场革命,让人们为之震惊。评论家阿杜·基鲁曾写道:“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导演不但不试图取悦每一位潜在的观众,反而竭力激起他们的敌意。”他说的是当时的情况。在今天,这部电影的技巧已被充分吸收,甚至进入了主流,其震撼力反而淡化了。

11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不知所云的梦魇式默片,象征手法,镜头切换,这些技术用的太他妈好了,一开头的割眼睛,还真把我震了一下,29年的技术啊。布努埃尔真是无敌了。

14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俨然已经是不看此片不算电影人的地步

18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被瓦格纳的配乐分神了。

1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真逼不是装得出来的 电影史意义大于大于电影本身

23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发现自己对这种“影史性作品”有越来越准确的样貌预设,而最终决定喜恶的也越来越纯粹,就是观感:好不好我管不了了,反正我觉得你这十六分钟太好看了。实验欲从来就没值钱过,有魅力的实验才会绽放先锋性与革命意义。常常被问和自问到底什么是大师,此刻的我想,是理性的大胆,与意识的不妄为。

27分钟前
  • Ocap
  • 力荐

《一条安达鲁狗》中,逻辑是从来不存在的,或者说整个短片就是梦境,真正的叙述在于多重隐喻诸如蚂蚁、手、月亮无疑指向性与死亡。响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它使用恐怖而不安的象征探讨性本论以及男女在生活中的性压抑与基督教传统对人的异化

31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谁跟我说了句一条什么什么狗看过吗?另外一个人说哦我知道,一条尼罗河狗,拍的特无聊

35分钟前
  • 逆转折
  • 推荐

第一段用剃须刀割眼球结合云遮月的蒙太奇剪辑确实挺棒的,相信给后世很多电影人以启发。不过全片拍摄的都是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达利的梦境,显然是不符合现实世界的逻辑的,所以尝试去用各种象征、比喻去强行解释意义不大,而原作者肯定也不会去告诉别人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也许他俩自己都说不清楚呢。当然不同的人看完以后会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但是同电影本身一样都是非常私人化的,并不能成为某种可以通用的阐述。毕竟超现实主义本来就是要突破逻辑和理性的,是需要结合本能、潜意识来打破现实世界的约束的,追求的就是原始冲动和自由释放。

39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这才是真正超脱于电影语言、令传统评价体系汗颜的作品,戏里戏外的人都无法解释发生了什么,让我想起了自己诸多奇怪的梦境,很多想必都和这部短片类似,这和一般的难以解读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不允许解读,所以我还在这写什么,我也不知道,拖钢琴那段超神,节奏再慢点会更佳。

41分钟前
  • TWY
  • 推荐

无数蚂蚁带来的恶心感,对身体的部分,手的侵入。在法语中是“手中有蚂蚁”意指手麻痹失去知觉。将文字转化成影像的转意手法。ルイス・ブニュエル。

44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太贱了。。。

49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布努埃尔说,“真正对我产生影响的,则是弗里茨朗的电影,当我看了《三生计》这部片子之后,我心里才真正意识到,我也要当导演拍电影。”……朗对此回应说,“我也是看了你这部一条叫安德鲁的狗之后,才突然觉得戴眼罩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后面这句是我编的)

51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布努埃尔和达利合作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观众最好的武器。片名和电影无关。没有故事脉络,没有人物塑造,场景和意象之间的连接也没有逻辑可循。从梦境、潜意识或是泛性论的角度来解读都无所谓,只要沉浸在影像之中,它就能变成你的记忆,最终在某个生命时刻复苏并自我揭示其含义。

55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鼻祖,剧本由达利和布努埃尔的两个梦境改编而成。看不懂是正常的,无论用弗洛伊德理论还是电影语言分析,都不可能完全达到所谓的真相,因为此片展示的正是非理性的、潜意识与梦境的世界。切割眼球与云遮月的蒙太奇、蚂蚁从掌心破洞中爬出是两大经典段落,对后世影响极大。(8.5/10)

5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实在看不进去不好评分。不评了。靠。

1小时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可以用精神分析那套去解读死亡和性冲动,但更重要的是形式,月球/眼球蒙太奇完全媲美骨头/飞船,画面驱动着意识,剪辑却不让意识停留。所以问题是这片能翻拍吗?不能,彩色很可能会毁了“灵光”,黑白本身就是特效。PS音乐是瓦格纳的特里斯坦。

1小时前
  • censored dump
  • 推荐

神经病流、撒癔症流、犯恶心流三大门派的开山鼻祖。

1小时前
  • 皮革业
  • 力荐

西班牙谚语说:“一条安达鲁狗在叫,噩梦即将来临。”

1小时前
  • 安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