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瓷:我们的故事

记录片大陆2021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3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4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5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6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3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4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5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6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7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8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9冀瓷: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8:55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这个宣传片有些做作,但是很温暖,有些思考

猝不及防的片尾

鸡汤很淡,但还是有些道理

这才是该片的主题

黑社会说,这个锅我不背

似曾相识的中央八台和各大卫视的下午档

曾经横霸荧屏一时的家庭剧

本片对于50-70后的一代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一个大家庭,儿女情长,往往由略显悲情的角色切入,横跨几十年几代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展现一个家庭的起起伏伏。

其实单就剧情本身和拍摄水平来说,能指出的亮点本就不多,甚至有很多无伤大雅的瑕疵。只是看惯了大陆日韩港台家庭剧情影视剧后冷不丁的看到新加坡出了这么一部电影,很多人设和背景是新鲜的。

在华人主流社会中,新加坡一直作为一个稍显“另类”的存在。在心理距离上,比之日韩这些异邦来说稍近,比之港台来说则显得疏远。为数不多能在文化层面牵连起80后90后记忆的也是孙燕姿,林俊杰,阿杜等歌手。但是对于不太关心这些的同学来说,也曾经一度把他们作为台湾歌手一样看待。就像老外有很多人认为B宝和山东天后是美国人,国内很多人看到老外诸如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马丁弗里曼、裘德洛、克里斯迪安贝尔、休格兰特、伊万·麦格雷戈、拉尔夫·范恩斯、丹尼尔·克雷格、杰森斯坦森、詹姆斯·麦卡沃伊等等等等同样就认为是美国人一样。

除了文化中的音乐方面,影视剧曾经还有现在鲜少有能在华人社会引起轰动的作品,究其原因,我想除了建国历史短导致其文化土壤贫瘠是一个致命的原因以外,就是文化的割裂。虽然新加坡七成多的公民是华人,但是了解新加坡发展史的人,特别是了解李光耀在华语教育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后,其实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弊端。新加坡在经济方面的功绩世人皆知,特别是淡马锡模式以及高薪养廉等一直被国内相关领域专家作为讨论的话题。但是单就文化来说,可能是我孤陋寡闻,真的几乎很少看到新加坡籍的导演演员有什么知名的作品。说回来文化的断裂,有人说新加坡是除美洲大陆外培养“香蕉人”最多的国家,这个论点我不敢多做评价。但是就李光耀和其子李显龙在新加坡本土华语教育来说,真的有些“高不成低不就”。没有深厚文化底蕴本就容易导致艺术创作源泉的缺失,而把作为本族文化脐带的语言逐步舍弃,则会彻底断送一个民族的血脉,无论你是哪里的华人。

 2 ) 新加坡的城市化

一部新加坡电影,故事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刚分家时为时代背景,给人做小的二太太因为丈夫过世,又没能生出儿子而被大太太赶出家门,带着几个女儿,挺着孕身回到乡下娘家。作为家中大姐,自出生时便因为是女孩而被说不祥,只能称自己的父母为“四叔”、“四婶”,此番回到娘家时的处境可想而知。 剧情横跨数十年,从村落生活到政府组屋,华人、印度人、马来人同处在新加坡,有人信上帝,有人信观音,闽南语、马来语、印度式英语穿插其中,热热闹闹,导演也借由这部电影让世人对新加坡的发展历程作大致了解。相比较之下,大姐的奋斗史倒不足以成为影片的出彩之处,大姐在重男轻女的文化环境里一味隐忍和退让亦是让人非常反感的地方,愚善之人必定受命运欺辱,这点在电影里还算写实。片尾值得一看,插曲和片尾曲也值得听。

 3 ) 温情且积极正能量的故事

虽然剧情里有很多历史的东西,然而我看到的是温情与正能量。女主是个旧社会且有着旧思想的朴实的妇人,被嫁作二老婆,因没生儿子而被赶出夫家,回到娘家,娘家也说她不祥不肯收留,本是一个悲惨且没有人情味的开头,然而妇人通过她的勤劳慢慢改变了一家人,没有特意改变,而是勤勤肯肯,努力向上的劳动。经过时代的变革,一家人慢慢走向更好的生活,而通过一些只困因为亲情而不计较一切,而慢慢感化了哥哥和父亲……

在这个疫情无法出门的日子里,负能量越来越靠近,这样的片子看了后,觉得只要生活积极阳光,后面的灿烂美好一定会到来……

 4 ) 《我们的故事》:做人群中的绿洲,而不是黑洞

(公号: 怅然观书)

如果被问到曾经“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有什么电影或电视剧,恐怕一般人都要卡顿一下想一想,是《人在旅途》吗?是《莲花争霸》吗?那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了。

《人在旅途》只给人留下同名主题曲,人物和剧情似乎都不记得了。歌曲后来被电影《夏洛特烦恼》拿去当了插曲:

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
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
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
若没有分别痛苦时刻,你就不会珍惜我。
千山万水脚下过,一缕情丝挣不脱。
纵然此时候情如火,心里话儿向谁说?
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
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

以前,这首歌可以当做励志之歌,而且朗朗上口,我一看到歌词就会忍不住唱起来;现在,我觉得可以叫它“新加坡之歌”,或者叫“李光耀之歌”:)

“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新加坡独立之前的100多年时间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到了1942年,向来“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防守新加坡的军队向日军投降,标志着英国时代的终结,新加坡由此开始三年多的日据时期。本来1963年已经加入了马来西亚大家庭,结果1965年又被人家赶了出来。这旅途绝对算坎坷。但李光耀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怨恨命运不公。

“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这“梦中的地方”其实是李光耀们想为新加坡找到一个绿洲,继而让新加坡成为第三世界的绿洲,最终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绿洲。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就算是错了,那又能怎样?因为摆在眼前的选项没那么多,没得选,根本没有时间悔过,能生存下来就不错了。

“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当初到底要怎样与马来西亚大家庭和谐相处,怎样求同存异,苦恼本来已经很多了,面对马来西亚大家庭的驱赶,无非是再多一次苦恼,如果分出去、独立建国,到底能不能存活?淡水水源是被人家捏着的,随时可以掐断。百废待兴,无尽苦恼。

“若没有分别痛苦时刻,你就不会珍惜我”:这话是一个自尊、自爱、自强的人能够说出的话,李光耀曾经在日本战败后想方设法劝说英军不要撤走,因为新加坡需要保护,否则分分钟被灭国。后来英国因为国力衰弱,不得不撤军时,新加坡不得不加入马来亚大家庭,后因为意见总是不合,干脆被赶出。分家就分家,如果你看不到我独立以后也能发展得很好,甚至能成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你就根本不知道我的厉害、我的好处,更别谈珍惜了。这话是跟马来西亚说的,其实也是后来跟所有不看好新加坡的众多国家说的。

“千山万水脚下过,一缕情丝挣不脱”:新加坡别看是小国,联系世界起来,比谁都活跃。李光耀不但经常参加原英联邦成员国的会议,而且只要是各个地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他都去结交访问,可以说是走遍千山万水。可是,不管怎样不依赖任何一个国家,新加坡与英国、中国、马来西亚都有着自己心中或外人眼中千丝万缕的联系,挣是挣不脱的。

“纵然此时候情如火,心里话儿向谁说”:用“热情如火”来形容建国立业时的李光耀们是恰如其分的,那种冲劲和干劲是如今的总理和部长们不能比的。胸怀天下,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满腔的热忱话语向谁诉说呢?不用担心,新加坡人从来不憋着,他们历来是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操碎了心,就好像自己是大国一样,随时都可以给各个领导人出谋划策,出的主意往往是恳切、务实、有见地,格局也非常大。从不用担心没有倾听者。

“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新加坡的心理状态非常健康,它在与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相处中,不会一厢情愿,太过天真;被拒绝以后,也不会怨气十足。一个绝对的弹丸小国,毅然决然地走上独立发展之路,千难万险的旅途上,纵横捭阖,没有被世界各大小国家挤压、踩踏至死,已经算是奇迹,孤单寂寞可想而知,但因为它是真的为烦恼和困境中的世界各地领导人出主意,中肯又实用,它又怎会孤单寂寞?各个领导人又怎么会不念叨它呢?

(《人在旅途》1985,只记得歌名就够了)

多年以后,回头看,这首歌仿佛就是为总括新加坡历程而写的,从此记住这首“新加坡之歌”:)不过,如果没听过这首歌,光看歌词,则实在乏味,还是听听看,想必能感受到它的味道。

新加坡的奇迹从根本上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在这点上,我一向赞同地缘政治。新加坡的位置属于东西方航道的中心,既不会像朝鲜半岛那样始终形势紧迫,也不会像非洲某些国家那样边缘化或长期战乱。新加坡的位置刚刚好,既不会被忽略,又不会被吞掉,让它保持中立、独立发达,对世界各国来说都很有用。

再加上李光耀和他的部长们太过优秀,不断地分析走过相似旅途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断学习,时时闭坑,更推高和延长了这个奇迹。后来的总理继任者吴作栋以及现在的总理李显龙,都只是走在李光耀的延长线上。

经济发达至此,似乎该持续反哺文化才对,但提到新加坡的文化,如果单从影视剧来看的话,那么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抢眼过,后来就被港台剧、韩剧盖过风头了。

九十年代的《莲花争霸》根据古龙的《流星蝴蝶剑》改编,同时也借鉴了金庸《笑傲江湖》一些设定,比如欲练神功、挥刀自宫,主题曲《江湖路》同样传唱一时:

无怨无悔我走我路
走不尽天涯路
在风云之中你追我逐
恩怨由谁来结束
什么时候天地变成江湖
每一步风起云涌
什么时候流泪不如流血
每个人也自称英雄
什么是黑白分明
是是非非谁人会懂
怕什么刀光剑影
把风花雪月留在心中
无怨无悔我走我路
走不尽天涯路
人在江湖却潇洒自如
因为我不在乎
无怨无悔我走我路
走不尽天涯路
在风云之中你追我逐
恩怨由谁来结束

新加坡的电视剧,据说特别爱把不同作品揉到一起,然后推陈出新,这一点很像新加坡的发展路数。

说到《莲花争霸》借鉴《笑傲江湖》,本来,这部电视剧大部分都是改编自《流星蝴蝶剑》的,从香港到新加坡,在所有《流星蝴蝶剑》的电视剧改编版本中,只有新加坡的这一版加进了“自宫”的设定,我就在想,这自宫的展现,像不像新加坡对于中华文化的处理呢?完全出于实用的目的,经过双语政策和分流制度以及精英教育,一通神操作,导致只有很少比例的人同时掌握英语和华文,其他大部分人客观实际上都只掌握英语。

别看华人在新加坡占多数,但有调查显示,很多人都后悔学习华文,只有极少数人后悔学习英文。新加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语言教育上,实际上是剔除了华文的生存空间。我们都知道,李光耀们完全出于实用的目的,让英语优先,是没办法的事情。后来,包括李光耀在内的新老领导人都开始积极推广华文,但都有待时间的积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经过上述剔除,很难想象普通民众对于华族文化还能够心生向往和亲近。

没有足够的文化认同作为基础,也就没有华语文化的市场,可想而知后来以及如今的新加坡文化输出在原亚洲四小龙当中是如何的没有存在感。

当然,或许当初《莲花争霸》的主创并不是有意加进“自宫”的设定,或许只是个巧合,但是,所有这类阴谋算计、王图霸业的故事都是时局和人事的反映。《笑傲江湖》是政治小说,是十年极端时期的影射;《莲花争霸》也可以看做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竞争,为了飞黄腾达,不得不自宫,否则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了。

用一句话说就是:欲练西式神功,必先弃华自宫。

前不久,我无意中看到一部叫做《我们的故事》的电影,眼前一亮,因为它是直接展现新加坡1965年独立建国之后普通百姓如何度过困难时期、一路发展起来的作品。这是个系列电影,还有一部《我们的故事2》,也同样质量过关,值得看。

在此之前,我集中看完了李光耀的两本回忆录:《风雨独立路》(1923-1965)和《经济腾飞路》(1965-2000),正好覆盖这两部电影的时代背景,相当于是具化了李光耀回忆录的相关内容。

(《风雨独立路》1998.9,绝版高价)

《我们的故事》1和2讲的是新加坡建国前后,百废待兴,民众生活困苦。一个名叫招弟的女人一直生不出儿子,在丈夫死后,被大老婆赶出家门。招弟带着女儿们回到娘家,结果被娘家人嫌弃,尤其是自己的爸爸和大弟弟更是对她冷嘲热讽、挖苦讥笑。好不容易央求着住下来,又不断遭遇苛刻对待。招弟始终隐忍大度,从不计较,艰难生存,含辛茹苦,也得到过好人帮助,渐渐挺过难关,随即又重挫不断。

故事看下来,真是心酸。不过,这个电影有个好处:悲伤不过度。不会像以前台湾的苦情戏那样让人看着难受。

看过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当初的新加坡是那样的破败和穷困,跟今天的发达对比起来,真是极大反差。单单是招弟从两个孩子的屁眼里拽出长长的蛔虫,以及招弟的弟弟、友人和救灾士兵一起在洪水中大战巨蛇,就足够冲击你的观感。

他们住的环境,从村庄到组屋;说的话,从各式方言到以英语为主,都展现了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和国民面貌。

(《经济腾飞路》2001.9,绝版高价)

新加坡之所以成功,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折腾,不搞意识形态纷争,当真是纯粹的“多解决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在所有角色中,最具包容心的就是女主招弟了,这个女人躲不开周围环境的迷信、重男轻女和偏见,她自己也打孩子,但从做决策、拿主意和说话办事中的言谈举止,都能够看出,她始终用最大的善意去看待和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总是以德报怨,生活条件好了以后,也没有变得冷漠。

她从每一天的实际生活中体悟出了自己的生存智慧,那就是要做人群中的绿洲,而不是黑洞(当然她自己不会这样去表述)。她周围的人,包括她的至亲在内,很多都是黑洞。她心中的那种苦楚,始终独自承担,最后终究没逃过癌症的侵袭。

明智、伟大如李光耀搬的领导人也同样无法让建国之后的民众免受恶劣条件的摧残,这是百废待兴、白手起家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代价。好在绝少人祸的侵扰,也算是庆幸。

你可以把《我们的故事》系列电影看成是新加坡版的《请回答1988》,只不过《我们的故事》还是显得单薄了,规模也小,并且《我们的故事2》的结尾开始显出拉胯之势,如凑戏一般,上演狗血戏码。从这个结尾,也能想象得出这个系列电影的3和4为何那样口碑扑街。

期待这位梁智强导演能更深更广更高质量地拍一拍新加坡的发展历程,而不只是完成一个点到为止的宣传片和主旋律。

这个系列电影是2016年推出的,在此前一年,李光耀逝世。

这一年,新加坡经济首次进入缓慢增长期。

或许是到了缓下来、经济反哺文化的时候了,也或许是到了怀旧的时节,关于新加坡发展历程的影视剧,或许到了文化输出的节点。看他们新加坡人过去和现在和故事,最大的好处就是时时会想到我们自己,忍不住就会有个对比。

此外,我还期待有更新更高质量的李光耀传记问世,目前已出版的相关传记都不尽如人意。他自己的作品还有《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李光耀观天下》可看,但都是政论性质的了,如果不是特别感兴趣,看过以后,可能会感觉没留下什么。

 5 ) 他们的故事

看这部电影时值昆明瓢泼大雨,昆明北市区及大量街道被雨水淹没,新闻记者照常走上街头报道洪水新闻,讽刺的是这大概是昆明遭遇水灾的第N个年头了,ZF对街道进行了无数次修缮、改造、施工,但该淹起来的地方照淹不误。当我看到故事主人公一家被水淹到齐腰,政府解救灾民(自动忽略狂蟒之灾),并大力修缮疏水工程,我由衷地为这部新加坡主旋律影片感到敬佩,你要知道昆明是一座高原城市降水量不算大,但一场大雨还是成了城市建设的照妖镜。有人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但是这句话说得时间之久,都快变成陈词滥调了,高唱GDP的今天,普通的雨水仍然是困扰普通市民的“天灾”。

虽然新加坡的言论自由仍然受国际社会的诟病,但是新政府为国民做的实事搬到了大荧幕,我居然毫不厌烦的看完了,这里面有主人公一家人的苦难史,有不同民族邻居间友情,也有政府作为执政者的反思和转变,暴力的城管变成了说着马来语和英语的印度居委会协调员,这种转变夹杂着一边倒的明珠选举和严厉的管制措施,竟然神奇地建立起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经济奇迹并延续至今。我说不清楚新加坡的成就到底是时代的幸运还是社会的努力,后来我知道中国政府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新加坡经验,譬如公积金、廉租房等等,我只简单地觉得当十字路口积着排不走的雨水我没办法走过去,那永远是他们的故事。

 6 ) 有家才有归属感

昨天中午,点开优酷,无意间发现了这部新加坡电影《我们的故事》,简介中“海外华人的故事”几个字搭配类似下南洋题材电视剧的海报封面,一看就是外婆最爱的剧情,我就猜到一定好看!

电影中的插曲十分复古怀旧,搭配60年代新加坡华人日常生活的画面,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那个坐在外婆脚踏车后座的小不点,回到了外婆牵着我的小手走在农场路上,听到农场场部的大喇叭传来的歌声,就像一杯馥郁芳香的浓咖啡,喝了久久回味。

果不其然,令人熟悉的闽南语系和马来语带来的异域风情,搭配恰到好处的高潮和戏剧性情节,看到结尾意犹未尽,我和外婆都爱看,很有共鸣!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场的生活片段,虽然算不上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却充满了暖暖的温情,亲情、邻里之情和大时代,跨越地区和种族,有着说不完的故事,真实质朴,温馨感人。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献给新加坡,也是献给东南亚华人,献给潮汕人、福建人的电影。新加坡华人通常由福建,广东(潮汕),客家,海南人组成,这部分华人长期沿袭中国传统风土习俗,以唐人自居。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到几十年前东南亚华人艰苦创业的身影,以及他们身上那份难能可贵的品质。如果你的祖上有人去“过番”,看这部电影,想必更会感慨颇多!

刚好今早和好友LF聊到关于家和家人的话题:

她是一个非常恋家的女孩,其实我也一样。她说:“很多时候,感觉撑下去的理由真的是家人。看来看去,世界偌大,家人给自己的爱,即使不是所有,却很真挚,人生在世,好像追求的就是一份真挚的情感,友情,爱情,亲情,有人发自内心的爱你,真的是一件胜过所有美好的事情。

我回答她:“没人能比家人更重要 ,没人能比家人更爱你。在家不知离家人的苦,离家方知想家人的愁。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家人,毕竟有家人的地方才有家。不过,人生的最高理想是把朋友变成家人,把家人变成朋友,哈哈哈。”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一家人的感情历经悲欢离合愈加深厚,文明新思想代替迷信旧思想,组屋代替村落,生活越来越好,华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也都成了一家人的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该有温暖
有人的地方就该有互助
有人的地方不能只有利益

要说电影吸引我的地方,除了能在视觉上唤起我在农场外婆家成长的光阴故事,还有就是听觉上,这部电影是以女主角的大女儿的第一口吻介绍整部影片的,给你一种听当事人当面给你回忆往事的触动感,又有一种你在翻阅主人公写的一本自传,一本旧日记的感觉:

1958年出生的我,1965年和妈妈及两个妹妹被大妈赶出家,原因是因为大妈不能生养,后来爸爸娶了二房,也就是我的妈妈,结果我的妈妈接连生了三个女儿。在那个年代,生女儿和没生没多大区别。

妈妈,带着我和妹妹们去了四叔家,四叔是妈妈的亲生父亲,因为算命的说妈妈的命不好,和家人相克,于是不让妈妈喊她爸爸。就这样,妈妈喊自己的父母叫做四叔四婶。在严重重男轻女的年代,女主作为家里的长女,其名字也是取的极有代表性,招弟。这使我想起,我外婆的好朋友叫做惜弟,其实是一样的寓意。

我们来到四叔家里,四叔和大舅都不愿意我们留下来,他们说家里也没有位置,也没有条件供我们这么多人吃住,后来四婶说让小舅把房间腾出来给我们住,小舅和表哥表弟一起住。其实大舅和四叔可能还是不想的吧。

等四婶这样安排完,妈妈的羊水就破了,后来大舅他们赶紧把妈妈送去了医院。医生说是一个女儿,妈妈崩溃了:“老天爷啊,为什么这么对我,难道我就生不出来一个儿子吗?”说完这话,医生说肚子里面还有一个,还有一个呢。

妈妈又鼓足了力气生出来了一个小弟弟,生了一对双胞胎,小舅激动的想进房间看看,但是四婶说男孩子进月子房会长不大的。小舅不屑的说这原来就是我的房间,但也没有进入妈妈的月子房。头上一颗痣的是我的弟弟,两颗痣的是我的妹妹。这年,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家了。

四叔又请了人来看相,看相的说妹妹的命克人,放在早期的唐山那会儿是要被掐死的,但是弟弟的命好,是大富大贵的命。四叔说还好有个命好的,但是妹妹他们决定想个办法送她离开。看相的刚走一会,表弟(或者是表哥)就摔破了头,流了血。

四叔就借此来到我妈的面前说,都是因为我们来了,才带来了麻烦。威胁妈妈说要么把妹妹送走,要么妈妈就带着我们全部离开。妈妈为了我们可以留下来,无奈的听了四叔的话,把妹妹送人了,没有人能体会我们当时的那种感受。

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如此局限,小女孩就被从小教育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女儿是草,儿子却是宝。想起我自己的身世,如果当初妈妈不是为了不让我被送人,被逼无奈主动提出离婚,如果不是外婆辛苦把我抚养长大,我现在的生活定是千差万别的,你们可能也不会认识到现在这个小雅了吧...

为了能在家里做出一点贡献,妈妈开始帮别人洗衣服赚钱补贴家用。后来,一个妈妈原先嫁过去那家认识的一个好朋友遇见了妈妈,她还给妈妈介绍了一份活,自己弄豆脑花和豆汁水去街上卖...后面的剧情小雅就不剧透了,想知道的推荐去看下这部电影。

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小人物映射出时代变化的电影手法,有很多细节刻画显得非常有血有肉,就好像在看新加坡版本的《请回答1988》,重点是不看字幕我都能听懂的闽南语系方言,亲切感更是倍增,还有那些大都相同的节日风俗习惯和老人家的讲究,真的回忆感满满,我们的情绪随着人物的命运悲喜交加,人物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起落沉浮。

我相信能拍出个人风格的导演都是有情怀的,而最能打动人的情怀就是本土情怀。当听着咖喱味的英文,乡音浓郁的华语,我和外婆都被迷住了,方言是我们自出生第一个掌握的真正的母语,有了它的家,才有了真正的归属感,不是吗?

曾经
我们以为没有明天
我们的故事
在时代与命运面前微不足道
但,卑微就是活过的证据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月雅岛(yueyadaooo)

(一个三亚追梦少女的精神岛屿,岛上有她的人生奇幻历险记)

 短评

第一回新加坡电影等于科普片。心酸喜剧又足够真实,所有故事到了这个特定语言系统就露出一种原始来。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生存斗争,民族主义,种族冲突,政治斗争,驱蛔虫,洪水中大战蟒蛇。。。

6分钟前
  • 无鬼斋
  • 还行

新加坡的一段历史,催泪大戏。长子确实很讨厌,死了几次最后没死终于有人性了。

10分钟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力荐

这是一部献给新加坡,也是献给东南亚华人,献给潮汕人、福建人的电影。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到几十年前东南亚华人艰苦创业的身影,以及他们身上特有的华族文化的光彩。尤其是祖上有人去“过番”的观众,看到电影里的人物和场景,一定会想起自己在东南亚的亲人……

12分钟前
  • dblddx
  • 力荐

新加坡历史片。这么传统迷信的观念,真是看着不惯,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华人社会特有的

14分钟前
  • Myffel
  • 力荐

看看人家的国家主旋律~~~~~~

16分钟前
  • 泥巴
  • 还行

闽南人看着很熟悉

19分钟前
  • 木木
  • 力荐

想知道女性生存环境有多恶劣?看看这部新加坡史就知道了。

23分钟前
  • Spring Cool
  • 力荐

第一部挺震撼的,第二部就庸俗了。

26分钟前
  • 迷狐
  • 推荐

第一部更像是家庭关系,第二部上升到了新加坡的建国史。像哥哥那样的直男到骨子里的人要改变很难,最后的“大圆满”结局我还是不喜的。看完两部发现李光耀真的很牛逼啊。

30分钟前
  • 宅拾叁
  • 推荐

某种苦难是我们的父辈们经历的

32分钟前
  • 王福田
  • 推荐

风格很纪实、影像很粗粝,导演带着模糊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拍了这部不像电影的电影。从一个华裔家族的变迁到一个新生国家的成长,未必要亲身经历那段时光才能为之感动,因为人类的情感总是共通的,遗传、境遇、偶然——掌握我们命运的,终究还是这三样东西。

35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好久没看梁导的电影,还是一样搞笑。非常真实,那一代人的情怀,真是很让人动容的。阿龙和奥斯曼很出彩

36分钟前
  • 灃湮。紀。南城
  • 推荐

平淡、幽默、感动,一部借由一个底层家庭讲述新加坡历史演变的电影。好看!ps:第一次看新加坡的电影,没想到拍的这么走心,值得鼓励。

37分钟前
  • 迷影真嗣
  • 推荐

另一种可看的主旋律,闽南移民槟城血泪史,新加坡建国简史。

4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我很喜欢,新加坡往事。大儿子没让蛇🐍吃了真是意难平。

46分钟前
  • 小狐腻
  • 力荐

催泪弹

49分钟前
  • 半醉先生
  • 力荐

宣传片拍的很好,黑社会看了都落泪

5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吃屎之后整个人都变了..

54分钟前
  • Saber
  • 还行

女性尤其的艰难,勇敢!那种坚毅是骨子里的

58分钟前
  • 一实
  • 力荐

一个华人大家庭在新加坡独立建国后的历史潮流中生活的故事,有些许新加坡版《活着》的感觉,他们主要说闽南语,又有与我们类似的思想风俗(如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等),因此让身为泉州人的我看得挺有代入感。虽然他们的日子过着比较艰苦,但导演在剧情里时不时穿插一些笑点,使得电影不那么悲伤反而挺有喜感,这样的编排设计于我而言其实有损故事的真实性,不过也因此使得整体观感比较轻松愉悦。附注:双胞胎姐姐送养的那对夫妻,丈夫的扮演者就是导演梁智强。看之前强调她有两颗痣,还以为后续会有认亲情节,结果第二部看完了,也没有上演。&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占领;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同意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隔日,新加坡独立建国,新加坡共和国正式成立。

5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