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等

剧情片韩国2015

主演:朴解浚,刘宰尚,李杭娜,郑家蓝,李姃垠

导演:郑址宇

 剧照

4等 剧照 NO.14等 剧照 NO.24等 剧照 NO.34等 剧照 NO.44等 剧照 NO.54等 剧照 NO.64等 剧照 NO.134等 剧照 NO.144等 剧照 NO.154等 剧照 NO.16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9

详细剧情

  小学游泳选手俊浩无论多么努力,却总是只能在比赛中位列第四名。他的母亲找到了前游泳冠军选手金光洙给俊浩进行私人训练。最终,金光洙的极端训练方式明显地提高了俊浩的比赛结果。

 长篇影评

 1 ) 纯粹的喜爱和世俗的成功

今天因为抖音的一个电影解说视频,去看了这部很久之前就听说过但一直没看过全片的电影《四等》,没想到还是一部挺有深度的片子。电影讲述了金俊浩历经一些坎坷的过程,从一个始终只能在游泳比赛中拿第四名的男孩,最终获得青年大赛冠军并破纪录的故事。

与常见的励志片主角不同,金俊浩并不是一开始就自愿想要追求第一的名次的。拿到金牌,或许是母亲的逼迫、教练的强硬、自己的天赋,几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压抑的过程、教育理念的分歧导致的矛盾、和并不完全属于自己的愿望,使得最后的成功并没有多少得偿所愿的激动,反而多了些怅然。男孩在最后一次比赛前说:“我以前没有想过要得第一名,但现在我是真的想拿金牌了,因为只有拿了第一,才能继续游泳”。金俊浩喜欢的是游泳本身,但是他妈妈想要的只是名次,为了不辜负母亲的厚望,也为了做到教练口中“他能做到”的事,他只能顶着压力去追求第一。

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希望胜利,愿望是没有成本的,可是实现愿望的过程却需要少有人能坚持下去的付出和汗水。有强烈获胜欲望的人会自我要求、自我鞭策。但是假如没有这种自驱力,别人应该强迫一个有天赋的人去成长吗?如果把结果看作最重要的事,也许答案是肯定的:非成功不可的话,为达目的能不择手段,此时,无法摆脱的恐惧和压力往往比鼓励更能够激发人的潜力。

可是,我们真的这么需要这个成功吗?生活中,越长大我们越难在一件事情上像运动员一样不顾一切地追求取胜,因为有越来越多同样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兼顾和平衡。在走极端的时候,人会不知不觉失去很多别的珍贵的东西。当我们牺牲很多,换来了最后的胜利的时候,或许我们甚至已经不记得当初为何开始,而胜利本身也很难再给我们带来快乐了。

有关影片中暴力,我认为它代表一些更抽象的意义。暴力并不一定是来自他人,也有可能被泛化为自我施压。现实中,那种在长期的身体暴力或者精神暴力下依然取得成功的人并不多,但依然有很多作品会写这样的故事,也许是因为,这种被虐待的感觉,能让很多曾经为一个目标努力过的人感同身受。有时候来自自己或是外界的压力或是挫败让我们感觉仿佛被暴打一顿,但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种挫折也同样在逼我们成长。

人生的路,最后只能靠自己一个人走出来,如果自己无意在一条路上前行,别人再怎么生拉硬拽、软硬兼施,都走不远。就像影片里,教练带着金俊浩走了一段路后,男孩靠自己也能拿到金牌,如果不是真的喜欢,可能早就在第一次被打的时候就放弃了。

纯粹的喜爱和世俗的成功,并不一定是矛盾的。我相信竞技精神,也认同成长的路难免崎岖,但那些艰苦的过程只有以喜爱和发自心底的渴望作为底色的时候,才会显得励志,否则就只是束缚和折磨。假如本身自己就愿意进步,又有一定的激励和鞭策,那回望曾经的困难的时候,才能没有心理负担地说出那句:

“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 ) 教练是教训,孩子是榜样!

一切都是以自身为出发点。天赋也好,后天努力也罢, 你的初心是什么?就是想拿冠军?就是想享受身在其中的乐趣?只能说是因人而异。但不管什么样的出发点,每个人所做的一切都希望能得到众生的认可,而众生的认可,几乎都是以成绩来说话。无论哪个领域,都有无数天赋异禀的天才,但真正出彩的,得到众生认可的,景仰的,寥寥无几!因为大多数天才们,自己没有迫切感,没有欲望,所以只能泯然众人矣!

你可以为了成绩去努力,也可以为了享受去努力!而成绩无止境,享受也何尝不是呢?所以不管什么样的出发点,最终殊途同归,都需要努力!

 3 ) 电影《四等》——不是一无所有,只是谢谢参与

比赛,总有人做第四名。

不做,一是想不想,二是能不能;好开心本片的小主角从第四名冲刺到了第一名。

你会说《四等》是家庭or励志or体育,但它更像是一部成长片。

有望子成龙的妈妈,有不苛求儿子的记者老爸,有失意的教练光洙,更有喜欢游泳却未曾得到第一的俊浩。

光洙教练:故事的起端
       天才的他十分傲娇,200米游泳训练成绩动不动就破个记录,于是乎觉得天神附体,不训练也无所谓,碰巧遇上了牌局,结果玩起来没完,就缺席了亚运大赛前的集训十几天,怒火中烧的教练一言不合就抄家伙,要抽他100下,还是年轻气盛,一气之下决定放弃游泳了,但吃亏的是他自己,错过了亚运会大赛,一切都已来不及,一晃眼16年过去了,他也变成了中年大叔。

俊浩妈妈:充满斗志的女人
       一切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大娃俊浩就是她的重点训练对象,让俊浩去学游泳,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希望拿到金牌,靠游泳成绩进入好大学,可俊浩一直处在一个很尴尬的排名:第四名,大赛也拿不到奖牌,就需要找教练了,就这么鬼斧神差找到了光洙。

俊浩:寄托了一切的男人
       阳光帅气的男孩,在妈妈的训导下,开始了游泳的学习与比赛,他开始慢慢喜欢上了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感觉,喜欢上了游泳,虽然渴望奖牌但没有拿下的第一的强烈欲望,但在妈妈的期许下,他开始跟着光秀学游泳,混了几天日子的他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比赛场上的冠军,一个自信、炫耀、强势的表情激发了他的上进心,游泳池里,光洙被俊浩的身姿和对水的热爱所吸引,开始了认真的训练。

接下来就是本片的最大冲突点-暴力成功学
暴力成功学,取得成绩,获得第一名也就成功了,没有获得成绩就失败了,至于对不对呢,看你想要什么了,我的一点看法是:人还是要对自己狠一点的,不然就是别人会对你狠一些了。

光洙——不忍体罚,跑出奥运村,结果错过了获得大赛冠军的机会,他也深深记得教练体罚他的用意,并记住了这一训练方法。
俊浩妈妈——明知道俊浩被教练打,却为了俊浩得第一名,仍送俊浩去训练,但也偷偷的看俊浩的伤势。
俊浩爸爸——不想让俊浩受伤,告诉俊浩:“不打,也不挨打,拿到奖牌才真的是做得好,过程很重要“
俊浩——从喜爱游泳,到渴望享受第一名的感觉,在光洙的暴力成功学引导下,忍受体罚也去训练,在收到爸爸思想的左右后,开始彻底抵触体罚,教练对他爸爸的侮辱,成了他放弃游泳的致命稻草,放弃之后,他慢慢发现自己真的喜欢游泳,而且有游泳的天赋,只有拿到第一名,他才能继续游泳,妈妈才能继续支持他去游泳,最终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向妈妈屈服,向教练屈服,十分暖心的是他最后在大赛中终于取得了第一名。

其实仔细想想,无论是妈妈/光洙/爸爸都是从他们角度为俊浩着想的,妈妈看清了社会的现实,希望俊浩能有一技之长,可以靠游泳考上好大学,光洙看到了俊浩有游泳的天赋,却没有求胜的欲望和坚强的意志力,想通过体罚让他快速提高,爸爸不想让孩子受苦挨打,希望他又不挨打,又能享受过程来拿到奖牌,但什么才是对俊浩好的呢?俊浩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至此,对本片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句话神一样的被三个人说过“你做了该打的事情,就该打“-俊浩他爸对光洙说的,光洙对俊浩说的,俊浩又对他弟弟说的。

最后,让我们读着普希金的话感受下俊浩的水中世界吧。
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愤怒也不要伤心
忍过了绝望的日子
快乐的日子就一定会到来
心住在未来,而现实往往是可悲的
所有的一切都会瞬间消失
但是过去的还是会留恋的

来源-微信公共账号:彼此的学者

 4 ) 《4等》:戳中的是韩国社会的哪个痛点?

<图片2>

从哪个角度去看,《4等》都不是一部具有票房卖相的电影。事实上也是,2万多的观影人次,部分还得冲着郑址宇的名声来的。
但它还是入围了今年百想的最佳影片。我当时说,夹在《局内人》《老手》《暗杀》《东柱》中,它就是陪跑者。
从众多电影里,能成为这1/5已经不易。陪高手打擂,本身功夫也是过硬。

那么,《4等》高在哪里?
高在,它戳了韩国社会的一个少有导演去碰的痛点。

从题材上看,《4等》很容易让人迷惑:体育?励志?家庭?官宣定的是:剧情。
的确,相对于众多体育题材类韩影,它呈现的体育很不纯粹,也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励志片。

以上所有,都不过是一层层裹布,把布撕去,藏着的,是一把剑。

妈妈为什么让孩子去学游泳?并且在孩子放弃游泳后歇斯底里?
她先后亲口说出了两个原因:
一个是:你想永远这样生活吗?
二个是:想让孩子通过游泳进入大学。
没有以上这两句深植妈妈思维里的话,这部电影就不存在了。

成绩的4等(第4名),则刺痛着妈妈的安排。
原来有句话说,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是谁。真实的赛场上,第4名也是尴尬的存在。
名次的重要性,一如韩国社会阶层的坚固性。
绚丽的韩剧、多彩的韩影笼罩下,很容易让我们忽视对韩国这一问题要的延伸关注。

<图片3>

以下是影片之外,有必要了解的韩国社会背景。▼

1961年朴正熙掌权韩国,他的最大贡献可以凝练成一个词:「汉江奇迹」——这个韩国经济和社会的大词,起点缔造者正是他。
几十年的极速发展,韩国社会已经洗牌就绪。

2016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官方报告显示,2013年,韩国前10%上流阶层的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重为45%——这是亚洲国家中的最高值。

2015年1月,韩国舆论振兴财团针对本国社会的不公平问题,抽去1000份问卷调查,44%的人认为「非常同意」,51%的人认为「比较同意」。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将社会分为下、中下、中间、中上、上五个阶层。

与此对应的是,如今在韩国还有一个社会热词叫「2030代汤匙阶级论」,它根据父母的经济状况,将年轻人分成了金汤匙、银汤匙、铜汤匙、土汤匙4个阶层。

前段时间,本博还发了一篇《中国青年远比韩国青年乐观》的调查报道。在针对「您是否相信未来在工作中通过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阶层或社会地位」时,48.9%的中国青年选择了「完全可以」,韩国青年只有16.6%的人选择了这项。

以上种种,在「汉江奇迹」50年后,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阶层固化严重」。

回到电影中——
孩子的家庭属于哪种?中下(开的汽车等种种细节),4等阶层。
孩子属于哪种?土汤匙,4等汤匙。

父母无力改变的,都想通过孩子去改变,或者希冀孩子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要让孩子像自己这样生活着。

游泳,是妈妈抓住的稻草,和等待黎明的精神支柱。
孩子放弃游泳后呢?就能明白妈妈为什么说「相对于孩子得第4名,放弃让她更伤心」了吧。因为,第4名尚且有希望往前走。

哥哥放弃后,妈妈又抓住弟弟,稻草换成了学英语。
好在,短暂的任性后,孩子又重新进入了泳池。
因为,他迟早要进入社会的泳池。

<图片4>

和此对应的是,爸爸对此倒显得漠不关心,甚至教练也说「是妈妈的贪心」。
因为,他们分别作为记者、作为运动员,都是败身而退,人到中年,早已失去了斗志。
韩国这样的大叔真的好多。唯有辛苦的妈妈,还在针尖式的盯着孩子的未来。
一个例子:妈妈去寺庙祈祷,给大儿子许下的愿望是拿到奖牌,给小儿子许下的愿望是考上大学,给爸爸许下的愿望是身体健康——对他事业上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身体好好的,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就行了。

「哥哥,当第一名是什么感觉?」
如同土汤匙的人问一等的人:含着金汤匙是什么感觉?

纵然社会就是个固若金汤的大泳池,但也得拼命往前游,才能取得成绩和地位。
难,也要改变不是吗?
这就是《4等》。

如同拍摄《快乐到死》、《银娇》,这就是郑址宇,镜像总是平缓隐忍,但又总不安于表达的是一个隐忍的态度。
所以有了《4等》这把懂者觉疼的剑。
如果你还没看影片,带着上面这些背景去看吧,想必会觉得它是如此让人动容。

…………我是一条分割线,下面慎看…………

如果你已经看完,不妨回味下这几场戏:
——为了孩子,妈妈先后去了教堂和寺庙两个截然不同的祈祷地。
——孩子说要放弃游泳时,妈妈的再三确认和随后的发飙,演技心疼。
——妈妈随后去找教练时,态度的纠结和无助。
——孩子重新选择了游泳,妈妈为什么说孩子是小偷,以及面对孩子说「只要我拿到第一名妈妈才高兴吗?只要我拿到第一名什么都无所谓吗」,妈妈的复杂表情。

✎原创撰文:@韩影书 ©著作权所有
个人之见,理性讨论。多谢。

 5 ) 期待,有时是毒


      母亲没有自己,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教练有天赋而自我放弃归因于小时候的教练不够严格,小孩背负于他人的期望,本来是一只鱼却变成了乌龟——请不要在他人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尽管方式各异,鼓励、批评、与他人比较,都是父母期待的表现之一,用这份满心的期待浇灌着小树苗,希望收获累累硕果。

       从心理学来讲,父母(或教师)的期待确实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就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完全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坚信这部分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而教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期待,变得更加自尊、自信,从而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图1

图2


       从这个角度讲,父母或者教师的期待(言语、行为、表情)是一种促发儿童努力学习或者积极拥有良好行为的“外在动机”,而这种“外在动机”有时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如孩子因为这一次的进步,或者持续良好的行为,可能会有较高的自尊,会更加自信,敢于冒险,也更加有动力成就自己的梦想。如图1中的小树苗尽管柔弱,但在温和的阳光中,茁壮成长;但图2就不同了,太阳的光芒显然过于强烈,强烈到几乎把树苗吞噬,把她的内在营养也榨取干涸了,这就好像父母或者教师的期待(言语、行为、表情)尽管是外在表达的表扬、鼓励或是支持,却变成压得孩子喘不上气的重负,变成阻碍孩子前进脚步的禁锢,这说明,期待只停留在了外在动机上,是父母或者教师的个人愿望过强,占据了孩子,而与孩子内在一点关系都没有。
                
      看清楚期待的心理机制,做什么呢?

1、成就自己的梦想,而不要由孩子代为实现
很多家长会有一些遗憾的事情未完成,比如想考大学因为贫穷没办法上,想当医生因为条件不允许,希望衣食无忧但生活确实坎坷等等,所以把所有美好的愿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甘愿为他们创造条件,可是,这不是很偷懒吗?我恐高,所以让别人替我爬高。有人反驳,不是因为我怕高,是过去没有梯子,我现在都给他准备好梯子了,梦想什么时候启程都不晚,与其看着别人乘风破浪,不如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远方。对自己的人生有遗憾的父母可以试着为自己活,比如找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为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愉悦感。

2、鼓励孩子探索属于他的可能性
高密度的期待是让孩子来不及探索可能性的,他的未来已经被固定了,来不及探索,只有一条命令。我们鼓励小朋友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如果不尝试,或许不知道,孩子除了喜欢水彩画,或许版画、沙画她也可以玩的不错;如果不尝试,或许不知道,孩子除了适合当老师,还可以选择很多很多的职业,只要他能在其中收获快乐,收获价值。我们能够做的是,告诉他,外面有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等待着他。

3、不是避免挫败,而是从挫败中爬起
       很多家长为孩子准备好一切旅途中的行囊,尽量为他扫除成长途中一切的阻碍,但这样只会让小孩子不敢接受失败,会依赖于这种安全感。适当的挫折可以磨练他的意志;当然挫折如果太多,很容易让他感到自我挫败,在这个时候,一方面,家长可以从旁协助让挫折在他能应对的,甚至稍稍高一点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讲究,生活无法避免挫折,但可以改变应对挫折的态度。所以他遇到挫折很失落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在旁边给以支持和鼓励,这种支持接纳的环境,更有利于他自己爬起。曾经有个测试,考验孩子应对挫折的方式,是说让孩子画一幅有主题的画,如果中间画错了,看看孩子的反映,是撕掉重新画;还是用橡皮擦擦掉;还是哭闹着不再画了。看到这个测试,很多家长心里有数,希望孩子的选择是哪一种,需思考的是,您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利于孩子做这种选择呢?相比于,直接帮孩子画画来说,培养孩子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他获得内在的控制感。

 6 ) 触摸现实与虚幻的光波

 


       周末带小伙伴们看了4等,我是二刷,突然感觉这片儿没有那么不堪,实际上还是一部可圈可点的佳作,更不乏几处神来之笔,可惜的是也有几处地方在我看来还是有点多余、拖沓,正好和小伙伴们讨论了一下,虽然值得理解但还是感到惋惜,这也许就是有所成就的导演还未通往大师之路的距离吧。


        认真看此片儿就会发现其中要表现的问题相当之多,很多细节都反应了现代价值,我想也是为什么会入围韩国百想电影的原因,比较明朗的主题还是放在了主角金俊浩自我的意志逐步呈现的过程上,中间伴随着家庭关系与教练关系的两个主要冲突。
当然也夹杂着上一代游泳教育观与新一代游泳观念的思考。

        从片名出发的话,4等,首先是强烈的功利感,其次让人深省的是现代社会的层次感,简单的说好比古时候将人分为三等,而这里隐射着当下的韩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问题(这是背景前提)。

        其实如今的韩国相较中国社会问题更为严重,自韩国60年代经济改革之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形大企业大资本资产阶级迅速崛起,资源占有比重加剧,其核心资源牢固掌控在国家级企业三星、LG、SK、现代等手中,社会资源流动闭塞,造成阶级固化,根据经济水平划分为五个阶层上、中上、中、中下、下层。

        根据韩国收入分配差距排名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也比较,随着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财富集中度也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12年韩国上游1%阶层的收入为中等阶层的17.5倍。亚洲开发银行(ADB)对28个亚洲国家基尼系数走势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韩国基尼系数升幅位居第5。


        其这种经济严重失衡、阶层固化导致的最严重的另一个社会问题就是,阶层上升渠道变得极为单一

        再加上韩国有个社会热词“2030代汤匙阶级论”,是由家庭状况,把新生代年轻人分为了四个阶层:金汤匙、银汤匙、铜汤匙和土汤匙,这也很明显了代表了现代韩国新生代的起跑线与竞争力早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了,自然 不具备资本及社会资源的普通家庭新生代能够实现社会地位的稳健途径便是升学了。


        因此片中关于金俊浩母亲的形象颇有中国家长的影子,由于成人自身的阶层定格及发展受阻(开的车、金爸工作从体育部到社会部),造成了对于未来的希望转向了对于孩子成就的堆砌,这种孤注一掷的堆砌如同视下一代为理想实现的“救命稻草”,带着这种强烈的执念催生了对于儿童成长中的普遍强迫性,即体现为强行灌输成人欲望的成功学反之也是强行压制儿童意愿。

        片中金母说学游泳拿第一为了是可以有助上大学,这其实等同于实现社会地位、实现阶层上升的愿望;而拿到名次之后放弃游泳便是等同于闭塞了将有的阶层上升途径,从这里看金俊浩母亲爆发式的歇斯底里也变得情理之中了。


        上面是社会环境造成的主角家庭关系的冲突,这种冲突体现在金妈疯了似的想让主角拿名次,而主角却总是漏出迷萌的眼神(特别是问过小哥拿第一名什么感觉时),因为处在儿童的角度,是感受不到名利带来的价值到底有何意义,反正还不如赛前买个冰激凌来的兴奋,更不如在水中自由快活;

        然后是教练与金俊浩的冲突体现在魔鬼训练及体罚方面,最初金俊浩是忍耐的,因为自己走神挨打似乎也是教练爱的一种方式,但随着夺取名次、与父亲出面警告教练之后,一切都让他无法理解,教练依然魔鬼依然打他,为什么拿了名次还要这样,为什么决定不再开小差也得不到认同(当然这主要还是教练与金爸之间的过节),还有当母亲听到不再游泳后的歇斯底里,让懵逼的主角陷入了沉思,此时全篇进入一个矛盾的高潮,导演借着弟弟的口读了普希金的名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出了主角等一干人的心声。


        这两方面的压力虽然让游泳变得不那么快乐,却没有打消他喜欢游泳的初心,甚至使其更坚定了,也使他继承了教练所说那种急迫渴望,并将这一切的磨炼与渴望注入了单纯的想要游泳的心。

        所以我相信一个内心坚定且叛逆的英才是不会知难而退的,只会随着磨炼越挫越勇,就像阿加莎周末和我聊天提起的一个表弟,与生俱来的理解能力和任性造就了一个渴求知识的本能,这注定在将来会成为一个天赋异禀的人才,并在求知了路上驰心自如的成为令人不可捉摸的第一。

        这就是为什么金俊浩在最后自己参加比赛时在奔放自由中便夺取了第一的原因。
(金俊浩自己去其实就没想过要拿第一,从始至终也都是如此,当他离开房间的时候故意没有拿走金光洙教练的破纪录泳镜的寓意即是如此,暗喻“不拿第一”)

        这种发自内心的剥离功利的人格最终也预示着一种全新的运动精神,既不是被动的,也不是勋欲勃勃的,而是一种坦然真切的犹如天赋一般执着的几近完美的去刷新记录,去影响改变整个时代。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导演在最后一个镜头停留在了扫把上面点明了一切,也可能是导演通过剧情推动想阐明的主旨,关于上一代教育人才的方式与如今更有自主意识的一代之间的思变。

        导演之所以在片头用长达20多分钟这么长的时间去描写金光洙教练的过去,除了想表现他是天才型选手和强烈的个人性格外,更重要的是想以此展现过去粗糙的成长环境及棍棒施教造成的后果,虽然有了新成绩但很可能只是新的训练方法及国民身体素质的进步有关, 实际上并没有在个人主观上造就一种能够全身心投入运动的精神,若能全身心投入其结果也许不可估量,可惜金光洙教练作为历经的当事人是自暴自弃的受害者;

        而金俊浩爸爸作为过来人局外人实际上是记在心里的,所以一直主张孩子练习体育只为兴趣的出发点也是在于从金光洙教练身上看到的悲剧;

        他们两方之间就此构成的矛盾冲突演变成了当今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导演没有给出答案却假输出金俊浩这种可能性)




下面说说此片卓显功力的部分和感觉多余不足的部分(个人看法,有待导演采访的记录应正)

神来之笔的现实感



        片中最让我感到牛逼的地方是金俊浩第一次在池低触摸光波的镜头,表面上是在一连串看不到尽头伴随着紧张低沉的小提琴声中毫无预兆的的短暂逃避,但实际上是将那种人类潜意识中向往内心自由,本能的渴望内在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就如同任何黑暗都阻挡不住内心渴求的阳光。(绝对是神来之笔)

        还有就是片尾的处理,用主观视角显示主观意志,用梦幻般的水中遨游替代激烈的比赛,让人体会到主角自由奔放游泳的同时即刻抵达终点轻松夺取冠军的震撼。上浮下潜都扎入水中的镜头连接完全体现了如鱼得水般的新奇体验。

        另外一个值得提及的就是放弃游泳后百无聊赖的金俊浩学着教练抽打弟弟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如同教练附体,感觉表现了主角体内完全灌注了教练的某些内在精神,相当的传神 哈哈


感觉多余不足的部分
        后来金俊浩爸爸的同事给主角就为什么触摸光波说出了解释,其实感觉这个解释非常的低俗,仿佛是一种导演为了照顾看不懂的观众强加的说教信息,其实两次池低触摸光波已然可以造成构思,这里无论是半路杀出的同事还是什么宇宙的能量都极其的画蛇添足,不仅打断了观影的体验,还拉低了整个影片的逼格;

        还有一处就是 金俊浩晚上偷跑去游泳馆的时候卧室墙壁上有闪光球的光芒,再加上游泳馆前的背影和水中的部分营造出了一种似梦非梦的强烈梦幻感,这无疑也是非常出彩的情感倾诉,可导演却加上了金母找来的情节,如果说是为了交代母亲对孩子行为不解的对话剧情完全可以再找时机,可中间为什么还要加上几秒给游泳馆管理员塞东西的镜头呢?唐突之余强行摧毁了观众对于电影内情感叙事合理性的判断,让人感到跳脱影片。
仅此两处比较强烈不适的看法。




        最后想 说的是 主角在问及小哥拿第一是种什么感觉好在哪儿的时候,小哥却带上了耳机随着动感节奏左右一晃,用毫无优越感的自信展示了那种巅峰的虚幻。
        现实赋予了导演这种本领,那么请尽情的挥洒自信吧。

 短评

你棒能拍这种片子 能不能对朴选手好一些

7分钟前
  • 达不溜
  • 还行

总得有人得第四名

10分钟前
  • 圣墟
  • 较差

戳中当今教育现状,值得反思的电影,没有一点儿中韩差异,代入感超强。身为当事人,不理解严师的苦心,吃亏失败后才悔悟,一切已迟矣。一个心里只有两个孩子的未来和老公身体健康的母亲,把孩子们成才当成自己的希望,而她迫切孩子成龙的渴望,是家里巨大的压力。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小儿子说,真想让哥哥继续游泳,这样妈妈就可以不折磨他了。金光洙对承浩说,你妈妈要是游泳,她比你游的好,她能拿第一,因为她有得第一的心,而你没有!天下所有恨铁不成钢的父母真是可怜又可悲,可怜的是失去了才懂得去珍惜,可悲的是时光不能倒流,所以她的希望就是倾尽所有让她的孩子们不再走她的路……

14分钟前
  • Hangain
  • 推荐

母亲没有自己,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教练有天赋而自我放弃归因于小时候的教练不够严格,小孩背负于他人的期望,本来是一只鱼却变成了乌龟。--请不要在他人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19分钟前
  • 西祠
  • 力荐

在讨论东方式的家教暴力编剧展现了无比强大的功力,它如何成就一个人毁灭一个人,作为第4名的这个小孩成为少数的逃离者,最后他落寞的站在游泳馆反而是自由的,与曾经的教练年轻时向记者爆料却呈现成长的脸形成了鲜明对比,摄影也很棒,几次主观视角恰到好处的挖掘情感,水底摄影也悠然有梦。台词上佳

20分钟前
  • Morning
  • 力荐

好久沒有一部讓我哭著打五星的片子了,況且這種主題真的稍有不慎就會變爛俗。本片劇本打磨得好,人物心理伏線埋得很到位。前20分鐘黑白影像精妙呈現過往縮影。充滿感性的水下鏡頭與光線變化,結尾最後一賽主觀鏡頭的處理及到客觀的轉換,實在絕妙之筆!16年獨立韓影中的驚喜。0110이문동집

21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力荐

一部讲述教育问题的片子。独立制作。为了第一名,受什么苦你都心甘情愿吗?把游泳当作一种兴趣还是当作一种职业,这是个问题;梦想能否照进现实,这也是个问题。

25分钟前
  • 张翔森
  • 推荐

教练年少的愤恨不得意,妈妈的强行梦想寄托,变成了那些斑斑点点的红紫鞭痕,多么现实平常的反励志。黑白和彩色切换的那一瞬特别棒。

26分钟前
  • sam
  • 推荐

BIFF D-5 看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部 没有斗心永远拿第四却真心热爱游泳的小孩的成长故事 因为身边很多游泳的运动员朋友 所以电影中的那些训练的艰苦 对胜利的追逐 全都深有感触 小孩们都演得太好了~ 又发现一位潜力股郑家蓝 听到传闻里演寅相的朋友演的是朴海俊的少年时期~朴海俊的颓废教练也全是亮点

31分钟前
  • Xaviera
  • 推荐

为了能继续游泳所以要得第一名,你说我怎么回答你得第一名的感觉如何

36分钟前
  • 没有
  • 推荐

单纯喜欢游泳不行吗?http://www.acfun.tv/v/ac2777356

37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勉强及格,小演员演得好,前半段也不错,郑址宇导演水平最好的一部,但是他的剧本还是稀里哗啦,曾因为打牌被逐出国家队结果现在变混子的教练、莫名非逼儿子学游泳的妈,都是些傻逼人物,不讨喜。剧本也经常溜号,去押在无关紧要又不好看的地方,他的剧本一直这样了。片尾的主观镜头用的很好。

4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总得有人得第四名吧?可怜可悲的成功学。

41分钟前
  • 付玲
  • 还行

不是为了金牌而游泳,只是为了想游泳而拿金牌,兴趣真的不可以只作为兴趣么?原来我们探讨第二名不会被记得,而连领奖台都无缘的第四名呢?反励志探讨教育理念的一部片子

43分钟前
  • GS
  • 还行

感觉小男孩,母亲,教练都被“想拿第一”这个执念绑架了。

48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要说去年百想最佳,这部才够格。

49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所有事情,勿忘初心。

53分钟前
  • 离释
  • 推荐

很有趣很舒服一气呵成,水下摄影超美。可惜结尾有点草草结束,缺乏一些高潮和带有冲击力的感动,本来还可以更好。小男孩太棒了,灵得很,看好以后的发展。朴海俊的角色也是很赞,承担了所有的喜剧元素,台词和语气都好有意思,但也是可惜在最后结尾弱了,没了存在感。

57分钟前
  • 暖晴
  • 推荐

开放式结局更让人去深入思考,为人父母的推荐看看此片!

1小时前
  • 恐梦之盗
  • 推荐

反励志的励志

1小时前
  • 徐若风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