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动作片美国2007

主演:Dean,Cain,Anthony,Michael,Hall,Ernie,Hudson,Sunny,Mabrey,Lea,Thompson,Tracey,Gold

导演:Armand,Mastroianni

播放地址

 剧照

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1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2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3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4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5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6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13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14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15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16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17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18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19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0:21

详细剧情

An action filled account of an Ex FBI negotiator who uses all his skills to save a jumbo jet headed for Los Angeles California from the terrorists who have placed a bomb on board.@www.molikan.com

 长篇影评

 1 ) 令人失望的烂尾剧

刚刚看完了《大秦赋之天下》的最后两集,可以给这部烂剧定性了:这是一部打着历史正剧的幌子,实际上行的是宫斗剧之实的年度超级烂剧,没有之一。

剧中不仅歪曲糟改已知的史实,还大量借用野史的素材杜撰毫无历史依据、或捕风捉影的情节,并强行加入了乱伦、通奸、强奸、多角恋等骇人听闻的环节和色情暴力的元素,以达到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捧红特定艺人的商业目的。

这部剧严重地损害了《大秦帝国》系列的口碑,伤害了广大观众对于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历史观的信任度,毒害了广大不知情的青少年观众,毁坏了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刷低了国产剧的道德底线,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然挑衅了中央关于停播禁放宫斗剧的精神。这部剧的国内播放和海外出口进一步体现了央视、乃至宣传部门对国产大剧的审核环节存在着巨大漏洞。望有关部门提起重视,尽早下架《大秦赋》并召回其海外播放权。并对此次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严肃处理。以避免类似恶性事件的再度发生,为国产良心剧的制作提供健康的环境,也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这对于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化自豪感和凝聚力、早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2 ) 看大秦赋之后

从裂变到崛起,一曲秦风,一首无衣。让人荡气回肠。到了大秦赋,他就像腐桔,外表光鲜,内里破絮。演员无一选对。资本腐朽人心。这不就像一统天下的秦国吗。从裂变,崛起,统一,直至了灭亡。为什么,因为早已忘却初心,忘却了纠纠老秦,共赴国难。忘却了五百年前,秦人从河西,以血为战,创立的巍巍大秦,忘却了创作者的初心。前三部是艺术品,它古朴,厚重,引人入胜。终章却是商品,它新鲜,轻灵,却如过眼云烟,资本将腐桔刷上新漆,观众将霉味留在心中,但真的合适们,大秦赋代表了资本对影视的危害,他腐朽了创作着的初心,像上海堡垒,小时代,同时也提醒了创作者,只要华丽,只要演员俊美,就算念一二三四,作左右东西。就能赚钱,谁还管观众能不能看,好不好看。这是劣币驱赶良币,人们总是喜欢华美的东西,燕云台,孤芳不自赏,那么多人看,而最初看大明,大秦,只有几千人才看,几百人才知。观众说没好剧,可最初又有多少人看呢,大明王朝,大秦帝国,最初无人问津,收视率甚至不如青春脑残剧,大明王朝的监制欧阳长林,最终去拍偶像剧了,而在偶像剧之后,谁又想起大明王朝了呢,他们忙着对艺术的敬畏,精益求精,从未放弃追求,立求为观众带来一部好剧一部好片,但观众给了主创者最后一击,既然你不看,我为什么还要拍呢?观众总是吐槽烂片,但你不看,烂片怎能卖的出去,怎能赚钱。怎么会有上亿的烂片,数千万的片酬。最终观众在被烂片伤透了寒心了,才想起好片的好,浮华随时可以抛弃你,只有品德伴你一生。不要让那此拍好剧,追求艺术的创作人,再次伤心。多看好剧,所以,请多给那些有良心的主创者,一些支持。

 3 ) 恶心

当今国内影视剧内容已经崩坏到了极点。

无论是正剧、战争、古代、现代、都市、职场,无论什么类型,无不充斥着海量的低龄爱情片段,恶心!!

单说大秦,这编剧有本事把始皇帝拍成后宫苏玛丽狗屎剧,也是难为他了。

一天下,灭六国,光是六国间的权谋,水淹大梁,李信伐楚死七都尉,秦军大败,各国亡人流窜齐国欲举事复国,结果齐降,一堆堆数之不尽精彩绝伦的事件,结果编剧和导演就打算一笔带过???

然后拿40多集来拍苏玛丽?

恶心谁呢?

咋地,在你们心里中国上下五千年,除了谈狗血恋爱就没别的事了是吧??

 4 ) 为何糟糕。

(本文首发幕味儿微信公众号)

我们对历史剧期待什么?史书惜墨如金的记述是骨架,文艺创作者以现代人的现实观照和想象力往其中注入血肉,相隔千年的人物因而有了灵魂,历史事件的逻辑也由是明朗,因而金声玉振,芙蓉泣露。

我们想看活生生的人,以及他们如何生存,如何在互动中构建了一个个历史事件。合情合理、逻辑通顺是我们的期待。金手指和玛丽苏不应属于历史剧。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剧作家。这是《大秦帝国》系列前三部广受好评的原因,也是第四部《大秦赋》引起争议的原因。

(省略两段讲前三部一波三折的)

(省略几段讲开头还行的,可在分割线后看到)

但随着剧情渐渐推进,问题暴露出来了:剧情注水,逻辑不通。我们无从得知是为了注水而逻辑不通还是因为不通而显得注水。前两部均在40集左右讲述了20多年内的事,第三部则以40集囊括了秦昭襄王超长待机的50多年。而《大秦赋》的体量达到了惊人的78集。但篇幅长不是原罪,剧本混乱、自相矛盾才是大忌——

如第二集公子傒闯国狱被拦住,要开打时说私斗可耻。这里呼应商鞅变法的规定(请自行默念第一部商君那句“私斗可耻”)。之后公子傒悻悻离开。这个细节似乎说明秦法对王公贵族也有较强约束力。

但之后我们会发现,公子傒还将无数次跳出来争权又无数次因为经不住推敲的原因(如赵姬几句话的劝说)铩羽而归。对比第二部结尾,惠文王嬴驷深知季君的危险,但为了稳定危机四伏的局势保证他死后顺利过渡,还是隐忍不发。

历史告诉我们,夺储是你死我活的事,无论如何蛰伏谋划,一旦动作失败,不可能全身而退删号重来。而《大秦赋》里的公子傒却能一次次妄动后继续妄动。阵仗不小,逻辑不妙,仿佛只是为了设置一个个小波折而过家家。

(省略两段讲秦楚关系的,可在分割线后看到)

而编剧对于王-太后关系的狭隘想象,随后由嬴政一句惊掉下巴的“寡人不做第二个昭襄王”暴露出来。昭襄王-宣太后,庄襄王-华阳太后,嬴政-赵姬这三对母子在这里被简化为同一种抽象的“太后独揽大权”关系,历史剧的外衣之下悄悄潜入了宫斗剧的内核。

我们从宫斗剧那里期待爽。但我们对历史剧期待更多。以秦武王嬴荡举鼎绝膑而死这一历史事实为例:《芈月传》里的嬴荡是个被母亲宠坏的蠢萌大胖子,自不量力举鼎而死。这样单薄的人物是为了给大女主芈月开金手指。

而《纵横》里的嬴荡固然也有勇武好斗的一面,其举鼎却是政治行动——展现实力,震慑六国。而其临终前的“得游巩洛,死生无憾”一语,更令这个出场没几集的过渡人物有了灵魂。

笔者认为,《大秦帝国》系列里,创造得最好的人物,是第二部《纵横》里由富大龙饰演的秦惠文王——这位秦孝公后承前启后的秦王,在《史记》里着墨不多。仅有的记述也以攻伐和外交为主。

而《纵横》里则赋予了他完整的人格:为缓和新贵旧老间的矛盾而车裂恩师商鞅,两情相悦的王后在新婚当日刺杀自己,兄弟情深的弟弟嬴华战死,心有灵犀的宠妾芈八子也被迫离秦出质。在秦国一步步强盛起来时,他作为一个人也逐渐被孤独吞噬,煎熬于仇海,最终疯癫而死。“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而《大秦赋》的核心人物秦始皇则出现了偏差。播出以来,先是40岁的张鲁一出演13岁的少年嬴政的形象偏差为人诟病,随后“要和吕不韦浪迹天涯”这一桥段更令人大跌眼镜(当然,这个锅可以推给编剧)。

其实,秦始皇的形象不只有一种。《秦颂》里那个用权力机器绞杀了六国也无情绞杀了挚友和爱女的秦始皇(姜文饰),《英雄》里那个以血止血心怀天下的秦始皇(陈道明饰),还有最近被网友们疯狂怀念的《秦始皇》里阴鸷又激昂的少年嬴政(翁斐然饰),他们代表了秦始皇这个人物和这段历史所能被投射的丰富可能性。

但《大秦赋》里的秦始皇,到现在为止还是个性格模糊的角色。他一会儿是因为宫中流言而崩溃要和吕不韦浪迹天涯的脆弱少年,一会儿是胸怀大志的激昂少年,一会儿是因为母亲受辱而暴起杀人的暴走少年——仿佛第一集还强调的秦法成为一纸空文。

这是现在流行的套路——主角一定要经历磨难了解父母苦心从中二少年成长为五好少年,至于他的名字是秦始皇还是宋仁宗,并不重要(是的,《清平乐》里的宋仁宗也是这个套路)。

《大秦赋》播出时,微博曾放出一张秦孝公(侯勇)、秦惠文王(富大龙)、秦昭襄王(张博)和秦始皇(张鲁一)“七世同堂”的宣传物料。

这张合成图中,秦孝公持重而望远,富大龙意气风发、气吞山河,张博隐忍老辣,到张鲁一这里,画风突变,仿佛一位慈祥地主。他中气不足的台词和波澜不惊的眼神,在三十集后,依然让人很难分辨他饰演的嬴政是几岁了。

而《大秦赋》里其他演员的表演都可圈可点:辛柏青饰演的嬴异人堪称是对庄襄王这个在位仅三年的“背景板”的一次正名。以往影视作品中他总被一笔带过,甚至写成见色起意被吕不韦玩弄的可怜虫。

《大秦赋》里把他刻画得持重、隐忍和深情。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则活脱脱是奇货可居的投机者嘴脸。在听到继位仅三天的安国君去世的消息时,他在几秒钟内演出了震痛、狂喜继而掩饰三个层次。

这也是近年来历史剧普遍掉入的陷阱:用心的服化道、若干演技精湛的戏骨,燃烧的经费,和一个差强人意、时而七零八落的剧本。《大秦赋》剧本的问题是,它努力想要回答“为什么是秦国”的问题,却忽略了情节的合理性和人物的完整性,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在内部,中二少年嬴政被教做人,在外部,凡是秦人都深明大义。

《大秦帝国》系列之所以广受好评,是因为它其实讲的是一段“我们眼中的秦史”,是当代对“崛起”的想象。秦孝公的变法图强,商鞅的以身殉法,张仪的士为知己者死……都投射了我们对于现实的想象和期待。

也许历史上的张仪、苏秦只是逐利的纵横家,但不妨碍观众欣赏《纵横》里张仪因知遇之恩而生得一身“魏皮秦骨”。而六国君主也不会被贬低——敢出阴招但嫉贤妒能终于人才尽失的大魏王,认清现实仅图百姓安居不做他想的“棋王”韩王,励精图治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每个人的每桩事都有其自洽的动机,而又有其不得已之处。在这些行为的合力之中,有了这段“奋六世之余烈”的故事。“敬这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我们观看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然后回归琐碎的现实生活。而《大秦赋》对这些复杂性的宫斗剧式的简化,不禁令人怅然。

——以下为开播第一天的细节整理,之后越来越差就弃剧了——

邯郸之围,攻城战展示了守城方如何用投石机对投石机,战车如何倒进壕沟,攻城塔如何被守城方用绳子勾上去然后拽倒,而非一般电视剧里的攻城场景——无脑冲无脑爬无脑被射下。赵国胡服骑射,秦赵军事水平领先其他五国多矣。

公子异人出逃被追杀一段:骑射手环形阵。

吕不韦中箭后查看箭,发现是标准化生产,箭的三个部分都有统一规格,可以更换零件,于是断定为秦箭,继而判断是秦宫内的对手派人追杀。《复活的军团》里详细讲解了秦在武器生产方面的标准化程度,这是其他六国无法做到的。

公子傒随身的戈,仔细听每次落地和使用都有沉甸甸的声音,参考老三国里凤仪亭一段董卓用方天画戟扔吕布扔到廊上的声音。剧组有心了。

雪山镜头:长安八景——太白积雪六月天。

赵国火德,着红。秦人着黑衣等就不提了。

——第二集——

公子傒闯国狱被拦住,要开打时说私斗可耻——商鞅变法的规定(自行默念第一部商君那句“私斗可耻......”)。之后公子傒悻悻离开,说明秦法对王公贵族的约束力。

异人拜见华阳夫人,先唱楚曲以讨好,是因为华阳夫人的楚国背景。——秦楚关系(外交和内政互相影响)是秦统一过程中很值得玩味的一个方面,昭襄王之母芈八子是楚人,昭襄王后也是楚人,安国君的华阳夫人也是楚人,一般猜测史书中毫无踪影的秦始皇皇后也是楚人,并因此从史书中消失。第三部《崛起》中也涉及到秦楚关系:昭襄王在范睢的提议下让王后(楚人)所生的倬太子出质魏国,结果死在那里,可以视为是昭襄王翦除宣太后势力的一个操作。

TBC

 5 ) 【转载】海边的西塞罗:只要你还为大屠杀哀愤,就不该为《大秦赋》叫好

本文来自公众号:海边的西塞罗

微信号:yujianshijie1988

1

这两天,各个视频网站都在放一部热播剧《大秦赋》,我那天瞄了一眼。 这应该是我这个月最后悔的决定。只看了一集,我就恶心的差点吐出来。 作为一个学历史出身的人,在我看来,评价一个历史剧的好坏,有两个纬度:第一,作为“历史剧”,这部剧可以有合理想象,但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我们当然无法要求一部电视剧照着历史原典去拍,但你至少不应该做蓄意的歪曲,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坏的说成好的,把专制君主说成老一辈革命家,搞得跟二月河老师作品一样,那就太扯了。第二,作为一部戏剧,其中人物应该反映现实中人的正常情感,而不应该着力刻画一群神经病。这几乎是一切艺术的本职工作。为了自圆其说,脱离真实的人性去强行塑造一些极端的性格,搞的剧里的人物都不说人话,不干人事。搞得跟二月河老师作品一样,也很不厚道。 而这个《大秦赋》,很遗憾,它就是这样一部被二月河老师灵魂附体的精神续作。在这部剧中,你不仅能看到编剧对于历史基本事实的极度扭曲,还能看到对“戏剧应反映真实人性”这一价值观的极度背离。、 说简单点,司马迁和莎士比亚同时被这部剧气的在棺材里打滚,你都不知道该先摁哪一个的棺材板好。 乱编历史的事儿咱就不追究了,更要命的是,我在《大秦赋》中看不到一个价值观正常的人物。这部剧集采用了典型的人物二元结构——真实的、性格合理的人物在剧中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两种极端人物:一种是无限高大上的“大人物”,以张鲁一饰演的秦始皇为代表。这种人在剧中的突出特点就是动不动用诗一般的语言、用超宏大的视角,搞一些非常混蛋的发言:比如声称自己统一六国,杀人盈野盈城,是“为了天下的百姓不再受苦”。而被统一的六国百姓,因为都成了他的子民,虽然要被他侵略,被他看,但依然要为他的“大业”而“欢呼”……我斗胆问一句,凭什么?张鲁一是个我很喜欢的演员,他的演技能把很多有极端性格的人物塑造的很有说服力,但这部影片中,我只能给他的表演打五分,百分制的五分,这也不怪他,导演给他安排的这个秦始皇实在太混蛋、太神经病了,马龙白兰度搬来也驾驭不了。而与之相对应的,该电视剧着力塑造了另一种重点人物则是“贱民”。六国百姓面对被秦人亡国灭种的危险,都一副奴颜婢膝的贱样,面对秦人砍向他们的屠刀,不仅甘之如饴,还跪求吞并。比如,电视剧中有一个楚国老百姓,居然说出了“我不要当楚民,愿成秦人”的台词。我看到这段时,都被气笑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种基础历史知识都不具备,都敢跑来当编剧,我真是佩服他的胆量。 真实的历史上,楚人可比这硬气多了,即便在迫不得已当了秦人之后,心心念念想着的也是复国。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出生、前210年蹬腿死掉,第二年,前“楚人”陈胜就喊了句“天下苦秦久矣”的口号。打出旗号“张楚”,号召同胞们都回来当楚人,一呼百应。然后到了公元前207年,暴秦就在六国百姓风起云涌的大起义中完蛋了。楚国人要是都有这奇幻剧里的投秦觉悟,秦朝会死的这么脆生吗? 楚虽三户,投秦必楚? 对历史知识的无知,对人性常识的无耻,对叙事逻辑的无能。这三种“难得”的品质中,《大秦赋》的编剧和导演至少要占有两种,才能拍出这样的“神剧”。更搞笑的是,该剧的主旨居然是用一种推崇至极的口吻,去赞颂秦朝——这个在中国传统历史上已经盖棺定论为暴政的朝代。整个剧组里但凡有一个认真上过中学历史课的人,都不至于这么胆大妄为。 你去翻翻中国的正统史书,会所有几乎所有后世王朝在谈及秦朝的施政都离不开“暴”这个字,几乎没有正统史官和论者敢在官方叙述中给秦朝以《大秦赋》式的完全正面的评价。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秦朝实在是太暴虐了,后世王朝必须通过严厉的谴责秦朝,才能让自己与这个梦魇一般的暴政划清界限,告诉自己的老百姓,自己绝不会像秦朝一样残暴,让民众们安心。也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其实找不到能与秦朝可相比拟的后继朝代。各代都是一副“我不是,我没有,你别乱说”的架势。也只有五胡十六国时代出过几个“愣头青”,敢再以“秦”为国号。而放眼世界史,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与“暴秦”相似的国家,我觉得那个在近代曾经祸害过咱们中国人的“日本帝国”倒真与其有几分神似之处。不信?咱们来一条一条对照着看。 2

公元1937年,日本在中国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至少三十万中国的被俘士兵和平民惨遭杀戮,而在整场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在中国制造了大量的成规模屠杀。正因如此,这份血仇让我们铭记至今,痛恨至今。赶上前几天是公祭日,这方面的论述已经很多,我这里就不多说。 而两千年前,秦朝对六国百姓的屠杀罪行,其实不遑多让。公元前260年,秦军在长平击败赵军之后,坑杀了投降者四十余万人(据《史记》记载)。这些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史记》以简单的“赵卒”一笔带过,也就是赵军俘虏。也就是说,秦军的罪行,最低也是个大规模杀俘。但事实上,根据后世的研究者们考证认为,如此骇人的数量其实存在着大量的交战地区上党的平民百姓——由于秦军对长平完成的是合围战,可能有大批的民众根本未来得及出逃,而直接被秦人以“赵卒”的名义进行了坑杀。实际上,由于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实行的是以首级论军功的制度,对占领区的平民进行屠戮,杀良冒功的情况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很可能是广泛存在的。如若不然,你没办法解释以当时的生产力,秦军怎么会在兼并战争中造成那么大的杀伤。我这个人写稿子不太喜欢生搬硬套数字,怕破坏文气。但这里为了这里为了增强说服力,更为了给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一个直观的感受,不得不引用一下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对秦军斩首的数量做过统计,让大家看看的秦军的血腥屠戮有多恐怖:公元前331年,秦败魏,斩首八万;前312年,秦破楚师于丹阳,斩首八万;前307年,破宜阳,斩首六万;前301年,败楚于重丘,斩首二万;前300年,攻楚取襄城,斩首三万;前293年,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前280年,攻赵,斩首二万;前275年,破韩军,斩首四万;前274年,击魏于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前260年,大破赵军于长平,坑卒四十五万;前256年,攻韩,斩首四万;又攻赵,斩首九万;前234年,攻赵平阳,斩首十万……遍翻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史料叙述,最常见的词汇就是“斩首”、“斩”、“坑”、“屠”、“屠城”、“屠灭”等,看的人都起生理反应了。问题是杀的这些人,究竟是谁?那些被斩的首级,到底是不是都是在战场上从对阵的士兵头上取下的?前文说了,在“杀良冒功”无法制止、甚至得到鼓励的秦王朝那里,谁也不知道。与西方史学家不同,中国的古代历史学者很少做严肃的数字计算,但东晋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一书中,实在忍不住,给秦朝侵略战争的杀人数量做过一个粗略计算。“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有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当尚千余万。及秦兼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杀伤三分居二。”也就是说,按照皇甫谧的测算,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使得天下人口折损了三分之二。如果这个数据是确切的,那么秦灭六国的历史,就是一场效率超过所有现代种族灭绝的大屠杀。而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获得了现代史学的追认的,据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早前的估算:在战国初年时,中国人口数量应在2700-3000万之间,而到了西汉初年,登记在册的民众人口仅为1500万左右。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国人口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接近一半。当然,我们不能将这个人口损失全都算在秦王朝的头上,但这个政权应该分担多少比例,你自己去体会。是的,这才是历史的真相,在“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宏大叙事背后,没有《大秦赋》里六国百姓把秦朝当做“灯塔国”来箪食壶浆,而只有六国军民被“虎狼之秦”屠戮的尸山血海。 3

六国民众惧怕秦朝,痛恨秦朝,就像抗日战争时的中国老百姓痛恨和惧怕日本鬼子一样。而这种论断,是能够在历史上找到真实依据的。典型例子就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末年发生在秦赵两强国之间的一场决战,而这场决战的起因特别耐人寻味:秦国原先打的是韩国,韩国吃不住打,决定将其上党郡割给秦,消息传到上党之后,上党郡守冯亭立刻派人前往赵国求助,使者到了赵国后那话怎么说的呢?他说,“上党之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眼下这个局势,我们不当亡国奴是不可能了,但即便当亡国奴,我们也不愿被秦统治,而想当赵人。看见没,这才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跪求吞并”,只不过是韩国被秦国的暴虐逼的求赵国吞并。而类似的事件,在长平之战后又发生了一遍。长平一战,“人屠”白起率领虎狼秦师杀了40万“赵卒”,但得其地而失其民。战国时代,国力主要决定因素是人口,秦国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流失,所以秦昭襄王过了几年后就命令白起接着打,掀起了灭赵之战。以赵国此时的国力,正面硬抗秦国已经毫无胜算。怎么办呢?于是赵王就派了一个叫苏代的说客出使秦朝,去跟秦朝的丞相范雎谈。按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家摆明了就是要吞并你,本没什么好谈的。但苏代说服范雎的这段话,特别耐人寻味。《史记》专门进行了记述:“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苏代对范雎说:当年秦国打上党,但上党老百姓却都往赵国跑,可见天下人不愿当你们秦国老百姓的习惯太久了。现在如果把赵国灭亡了,老百姓也会纷纷投靠他国,留不下几个人给秦国,与其这样,还不如割赵国点地算了。是的,这应该才是秦灭六国时代古代中国上演的真实图景:秦军东征西讨,但每到一地之前,当地的百姓就纷纷逃难,能走的都走了。整个战国末期,秦的地广人稀和山东六国的地狭人稠都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甚至有不少人公开声称,自己宁可“蹈东海而死”也不为秦人。所以我们能够理解为何秦朝的最终结局会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那些被侵略、受屠戮的六国民众日夜盼望着秦朝尽早完蛋,因为在他们眼中,暴虐的秦朝与后来侵略屠戮整个东亚的日本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若一定要说区别,就是后世的日本帝国好歹还懂得给自己扯上一块“大东亚共荣”的遮羞布,而灭六国的秦朝连这个都不跟六国百姓讲,就是要夷其宗庙、毁其社稷、权使其士、虏使其民。什么“为了天下的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寡人决心开战。”之流的神逻辑,都是当今编剧替秦王朝想的。其荒唐搞笑程度,不亚于“击毙当事人以阻止其自杀。”人家秦国当年的发动对外战争的理由很耿直,就是单纯的想“广其土,拓其地”。至于土地上的“六国人民”,秦始皇根本没心思在乎,秦国军人们则觉得那是可以用来充军功的首级。 4

事实上,秦帝国崛起最值得反思的地方,最终没有任何一个阶层,能够从这种崛起中真正得利。这跟旧日本帝国也是谜之相似。“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这是马克思对于国家性质的精准定义。以这个定义而论,一个国家崛起和强大,应当至少是有利于这个国家内部的一群人的,将这个人群扩展范围的越大,每个人从中得益越多,这个国家的崛起就越正义而伟大。以这个标准去审视人类历史上文明的兴衰,我们就能给很多国家的崛起给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比如19世纪“殖民主义之王”、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他的执政期内,比利时从一个风雨飘摇的小国迅速完成了崛起,国民财富急速增长,民主化进程也同步推动。你如果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比利时人,一定非常喜欢这位开明君主。然而,利奥波德二世面对其殖民地刚果,却完全是另一幅面孔。在执政的40年内,利奥波德二世以铁腕残暴的剥削、压迫刚果黑人民众,强征当地人为他劳动,造成了大约300万刚果人死亡,这个人对刚果人来说,就是一个血腥的刽子手,为人所痛恨。所以,利奥波德二世治下的比利时崛起是毁誉参半的,它确实惠及了比利时民众,但却给刚果人留下了累累血债。欧洲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帝国,大多带有这种“半好半坏”的性质,它们确实惠及了本国的民众,却给其他民族带去了苦难。然而,还有另外一种恶性的“崛起”模式,除了“帝国”这个名头被无限吹大之外,没有任何人从其崛起中获得实际好处,二战前的日本,就属于此例。上世纪70年代中日恢复邦交时,我国老一代领导人曾经对那场战争定性:“发动侵略战争的是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日本广大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这话初听起来很多人不理解,但实则特别一针见血,当时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迈向的就是这样一条疯狂的歧途:在军国主义的狂热号召下,日本不仅将战争的灾难播撒向全亚洲、全世界,自己的民众也深受其害。在军国主义迷梦的号召下,男子献出生命,女性出卖贞操,整个国家将无尽的财富投入到疯狂对外扩张这个无底洞中,最终在两颗核弹中被炸得灰飞烟灭,什么都没剩下。这其中的具体故事,我们有机会在详谈。而当我们把目光放回到两千年前,去审视秦王朝,我们会看到几乎同样愚蠢的崛起思路。旧日本帝国讲“军国”,秦帝国则讲“耕战”,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告诉老百姓,他们生命的意义就是“为天皇效忠”,而秦帝国的设计师商鞅则告诉他的君主,其治下的臣子和百姓,就是帮他打仗或供其奴役的工具人。实际上,秦王朝在发动对六国的兼并战争之前,首先发动的,就是对自己国内所有阶层的掠夺性内战:与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的“民本”“民富而国强”思想针锋相对。反应商鞅思想的《商君书》中专有《弱民》一篇,其开篇就提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的政治公式,强调“有道之国,务在弱民”的思想。在商鞅的逻辑中,只有压抑民众的欲求、智能、意愿、权利,才能够强迫他们服从君主所制定的“法”,而只有所有民众都甘受奴役、服从法,国家才能强大。所以商鞅苦口婆心的教育君主:“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总而言之,商鞅这家伙的逻辑,就是要把民众约束的死死的,让他们最少限度的从国家的强盛中“分肥”,这样才能让他们“好管”。有人说,商鞅是“东方的马基雅维利”。 我说,马基雅维利要是知道你敢这么比较,一定掐死你的心都有了,人家虽然写《君主论》,教君主怎么使坏、阴人,但人家还写过《论李维》讨论共和制啊!哪像商鞅这么一门心思、一肚子坏水?正因如此,很多严肃史家在写到商鞅最终下场时,都抑制不住幸灾乐祸之情,说他是“作法自毙”。说白了:活该啊! 基于这种阴毒至极的思想建立起来的权力体系,你当然不能指望老百姓能从秦帝国的强盛中获得什么好处。至于贵族,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在商鞅变法中他们一开始就被列为了被打倒的对象,整个中国贵族精神的没落,自商鞅变法始,这里不赘述了。所以,在整个秦帝国中,最终从其扩张崛起中受益的,似乎只有皇帝一人。他在这场对内和对外同时发动的无限度的兼并游戏中大权独揽,享受了无上的尊荣。然而,历史上的真相真的如此吗?读《史记·秦本纪》和《史记·秦始皇本纪》,你会有一种突出的感受,秦朝最高统治者的孤独、偏执与癫狂,是随着其集权的一步步加剧和秦国领土、势力的不断扩张而同步发展的。在秦孝公时代,最高统治者偶尔还能做一下正常人,跟亲近臣子打打哈哈,展现自己随和的一面,到了秦昭襄王时,统治者已经必须做一个恩威无常以驭臣下的独裁君主。而到了秦始皇时,他已经化身为了必须视权力为其唯一行动指南的“权力野兽”。他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力,赐死了自己的“相父”,幽禁了自己的母后,扑杀了自己的弟弟,疏远了自己的儿子。在晚年躲在深宫中拒绝与人相见,并疯狂的惧怕死亡,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药而相信低级骗术,最终死在这一迷途当中。这个秦帝国崛起的唯一“法定受益人”,他的人生真的是幸福的吗? 至于他死后其儿子胡亥的故事,那更是一个知名的悲剧,这个本性其实并不太坏的年轻人上台之后迅速的沦入了癫狂,屠杀了自己兄长和几乎所有兄弟姐妹,然后在短暂的穷奢极欲当中以“二世而亡”为秦帝国画上了句号。在秦二世的生命最后时刻,面对来逼宫的赵高,刀架在脖子上,秦二世这个倒霉孩子总算清醒点了。他苦苦哀求:我不当皇帝了,当个王行不行?当诸侯行不行?当个大夫行不行?当个庶人行不行? 但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行。他的生命,已经被之前的挥霍过度透支了。虽然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胡作非为,早已被标上了那么昂贵的价格。有一天必须用生命来偿付。是的,绝对的权力,不仅导致绝对的腐败,也通向权力持有者的自我毁灭。所以秦帝国的崛起,是一场没有任何人群从中受益的宏大悲剧,六国的百姓与士族被屠杀,秦国臣子和民众被驾驭奴役,甚至看似至高无上的皇帝本人,也因绝对的权力而扭曲变态,走向毁灭。这就是一场空前宏大的悲剧,也正因其创痛之巨,中华民族才在其后进行了自省与自新。在秦帝国尸体上建立的汉朝,选择用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民本思想去消解秦朝法家制度中的毒性,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勉强愈合了这道创伤。我们的民族,用“汉”而非“秦”来自称,是有其深意的。秦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其立国思想内核中所散发出的那种毒性,让我们没有办法将其直接将其化用过来,作为我们民族的旗帜来使用。对于这一点,历代的传统史学家们,本来已经帮我们想的很清楚了。而《大秦赋》的编剧,居然把它给忘了。 5

当然,我知道,即便说了这么多,很多痴迷于《大秦赋》和《大秦帝国》系列的粉丝依然会找我抬杠: “你怎么敢这么说!秦朝有万般不是,它毕竟给大一统打造了基础,车同轨、书同文、修直道、建长城、balabalabala……” 在我看来,这样的反驳,纯属强词夺理。 的确,大一统是秦朝留给后世中国的遗产。但我们需要反问:我们能不能为了这份遗产,强行给那些曾经的暴行抹上正义的油彩? 如果这种叙事逻辑是成立的,那么西班牙人毁灭印加帝国、美国白人贩运、奴役黑奴、甚至利奥波德二世屠杀三百万刚果民众,都将是无比伟光正、没有任何污点的故事。因为以“历史的后见之明”看,这些屠杀、奴役,虽然当时当地的一些人受了苦,但促进了全球化进程啊!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啊!如果没有这些屠杀、奴役,人类不知要晚几百年进入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啊!你可能今天还活在前工业时代呢,离用上智能手机遥遥无期,想想这多痛苦!但谁敢因为这些“后见之明”给那些事一个《大秦赋》式的完全正面而肉麻的评价呢?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样叙事逻辑是成立的。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推得:为了一个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才能实现的宏大目标,眼下任何一个人个体的生命价值都是可以不被尊重、随意牺牲的。这样的叙事实在是太激进了,不仅保守主义者会反对,放眼当今全球,即便最激进主义的势力,恐怕都不敢这么提。极端宗教主义给其信徒的许诺还是“你去恐袭某处,死后上天堂”,好歹还有点对个人的“终极关怀”。而某些“大秦粉”,居然要2000年前的六国人民为了他们死后不知多久才出现的啥啥理念,去引颈受戮,去对秦的侵略和奴役甘之如饴…… 对这号人,劝您一句:醒醒,都2020年了,做什么白日梦呢!真穿越回秦朝,你也不是那个“挥剑决浮云”的秦始皇,你就一长平坑底被埋的“赵卒”。

原文链接://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E1ODc1MA==&mid=2247484520&idx=1&sn=066e5be754b4615c5be494e3d7fe1520&chksm=ea1aff59dd6d764f58d3446a60f544511abb664bfde190ab8464e81d2338c0150254d6d61538&xtrack=1&scene=0&subscene=91&sessionid=1608090579&clicktime=1608090584&enterid=1608090584&ascene=7&devicetype=android-26&version=27001539&nettype=WIFI&abtest_cookie=AAACAA%3D%3D?=zh_CN&exportkey=AwuEh1O6P87kuigou5O5g%2Bw%3D&pass_ticket=a5uLIFgrxPfLbGsy8kLnKQs0CTvBuN4gTYw%2BjvamRc4H4BXHB7JWAccz9nZOs4Mw&wx_header=1

 6 ) 历史正剧x三流宫斗√这锅历史真不背

这条本来应该发在小组供大家讨论的,可惜被脆弱的管理员删帖封号一通操作,只能发剧评了,顺便请路过的好人帮我评评理

这剧的近几集来贯穿始终,雷倒观众无数的楚系宫斗剧情,有人说是历史上原本就有的,剧是必须写的,还给删减了呢

我当场就笑yue了,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谈何删减?编剧没脑子写三流宫斗恶心人,写历史上没有,现实中也不会有的东西,让男观众恶心,让女观众讨厌,少甩锅观众,也不要甩锅古人,秦代唯一指定宫斗就是秦始皇他妈赵姬的两位后宫,吕不韦嫪毐的朝堂撕逼,除此之外,查无宫斗。

后宫史料不多,我直接上史料证明。

《史记·吕不韦列传》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馀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吾闻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蚤自结於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適而子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後,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後,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今子楚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適,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诚以此时拔以为適,夫人则竟世有宠於秦矣。”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於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後宫,不幸无子,原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讬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餽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於诸侯。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所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真母夏姬尊以为夏太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十七年, 华阳太后卒。

《战国策·秦策五·吕不韦贾于邯郸》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拢共就这么点史料,夏太后更少,华阳夫人其实也不多,只能知道她是楚人,连个姓都没记载,百科从她的封号华阳推测她是宣太后的弟弟华阳君的后人,所以她姓芈。

这个推测看起来很唬人,但其实站不住脚,为什么?武安君白起和武安君李牧就不是一家子啊,怎么能这么强行推测。

再细看史料,这件事就更站不住脚了,华阳太后的丈夫安国君是秦昭襄王与低位嫔妃唐八子所生子,华阳夫人嫁给这位庶子,她当的也还是个妾,因为安国君宠爱,立为正夫人。这样的一个女人,她要是有什么雄厚背景、了不起的爸爸爷爷的,她还至于混成这样?她直接嫁给悼太子做正妻啊。

华阳夫人这位楚人,她不是宣太后式的楚人,她更像是李斯式的楚人,平凡的出身,所能依仗的不过是自己的年轻和出众的美貌,来获得王子的欢心,她从没有为那个所谓故国出过什么力,她要的只是自己满门的荣华富贵。

她唯一的影响力就是她丈夫对她的宠爱,所以她时时刻刻担心色衰而爱驰,因为无子,更担心丈夫死后,自己晚年无依无靠,这个时候出现的异人对她来说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她拼尽全力向丈夫安国君推荐子楚,最终她成功成为太后,依靠对新王父子恩情安享晚年荣华,这样一个女人,她既没有能力去作妖,也应该明白,作妖对她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不要再说什么楚系了,没有楚系,华阳夫人要是那么作,秦始皇能给她埋下水道去!

也不要说什么韩系,这剧唯一的明智就是不写韩系,不然亲奶奶夏太后吃饱了撑的,跟自己亲孙子过不去不是更别扭吗!

QAQ最后你们还是要给我评评理,我就发了这些就被删帖封号了呀!

大秦赋这是不识字的低级水军??人说华阳我打宣太后?

 短评

我觉得张鲁一的长相和气质不适合演秦始皇,太出戏了,让他去演刘邦吧(不是说张鲁一不好,他演吴老狗就挺好,但演员都有局限性,毕竟长相和气质在那,不是什么角色都适合)还让张鲁一演13岁的嬴政啊,说怕小演员没演技,剧组的人没看过翁斐然的小嬴政吗?张版政实在没有始皇帝的感觉~失望~再就是朱珠的演技,我每次看见她都觉得好尴尬~再说说剧情,千古一帝秦始皇被写成了又傻白甜又怂包,要去跟吕不韦浪迹天涯,什么鬼编剧,看琼瑶看多了?编剧你确定这剧不是黑秦始皇的吗?还有大量宫斗剧情,我是想看千古一帝统一六国,谁想看宫斗啊我怀疑编剧写跑偏了,秦始皇是配角,把赵姬写成了大女主,然后一堆男的都爱她,拖拖拉拉快五十集嫪毐才死,改名吧,改成大秦后宫赋或大情妇得了更新于12.17。

8分钟前
  • yzgs
  • 很差

惊了,张鲁一居然演13岁的嬴政,之前那个长了一张灭六国脸的小演员翁裴然哪里去了

13分钟前
  • 孟三哥
  • 较差

比大秦帝国,差点儿意思。

17分钟前
  • 大碗鱼
  • 还行

做家务看了一集,吹成这样,一塌糊涂

19分钟前
  • 42
  • 较差

我对改编的历史正剧很严格要做做好全方位特别是这样的历史庄严正剧。历史剧应该加入新颖和创新的元素风格在配合以往庄严的气势这样好才能完美打造出一部小说改编的历史古装正剧,我看了 两集之后太沉闷了,我们中国的古装历史正剧必须要做出改变,要加入现在新时代的一些创新的,新颖的一些元素在里面,那个画质画面感一定要有那种诗意感,有那种素描感有那种水墨画的感觉,古装历史正剧如果老是这样拍的话,那不如还去看纪录片好,不仅要遵循历史事实,而且在拍摄上面也要加入新鲜新颖的东西元素才行,这样拍出来,现在的年轻观众才喜欢看受众的话,不仅是中年观众,年轻的观众也是一样,爱看才行,我给一星。

21分钟前
  • 很差

张鲁一对着朱珠喊“母亲”,我后背发凉。

26分钟前
  • 花大叔爱电影
  • 还行

不说别的,千古一帝不是张鲁一这样的……他撑不起来,他也不配这个角色

30分钟前
  • 坂本秀一
  • 很差

跟前面几部,尤其是第一二部比起来,审美、剧情、服化道和节奏统统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变成了“戏说”大秦了。审美上就一股塑料味儿,毫无战国时期那种古朴带点野性纯粹的风格,假精致的影楼风。剧情和人设也奇葩,好多莫名其妙的事,轮子都掉了,驾车的还一个劲地鞭打马匹,智障么?赢异人是个顾家小男人,三句话不离老婆孩子。台词太直白,一嘴的现代大白话,白开水一样。节奏诡异,战争场面是砸钱了,可砸钱了你也别使劲堆砌啊,于剧情推动无关的大场面看多了很疲劳,影响主剧情,得不偿失。槽多无口,三星给演员们的演技吧,毕竟老戏骨还挺不容易的。

31分钟前
  • 两脚云
  • 还行

道服化好用心,演员除开赵姬都很给力,就不明白一点,张鲁一长相气质完全没有嬴政的feel,目前没上线不评价演的好不好,但形象上不符合我心中秦始皇的样子

35分钟前
  • 偶偶
  • 推荐

因一星被很多第四部粉丝豆邮恶意攻击。别人要接受你们的分数,否则就是异教徒。磨皮发白的滤镜和军师联盟相似的制景服装。作曲能和第一部比?嬴政的刻画,难道你们找不到一个和翁斐然差不多有点阴郁气质的小演员?还是根本不屑找?更别说张鲁一喊朱珠母亲了,简直无语。雷人的台词,诸如祖龙要跟吕不韦私奔。古语基本上就是个“甚”!战争场面是有钱了,但是和第一部比起来特别是上来的少梁之战。你们的士兵个个白白净净就算了,马站运镜都和第一部写实感有很大的差距。第一部也不严谨,诸如景监历史上是孝公宠信的太监,但那才是瑕不掩瑜!最后,最讨厌大秦妇一点就是都40集了还充斥着小家巴气的宫斗和阴谋。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你们也硬要整出点什么!始皇帝,秦庙堂如果不是阳谋为体,尽最大努力团结怎么可能横扫六合,一统中国。这是格局。

39分钟前
  • 食素的虎
  • 很差

一星送给男主,没能力没态度,就不要糟蹋好戏了,这年头好戏不多了……

41分钟前
  • 水镜
  • 很差

我也不知道以下哪个更雷:80年的张鲁一叫84年的朱珠妈还演的是13岁的嬴政;张鲁一演的13岁嬴政叫吕不韦带他走,他们一起去浪迹天涯;嬴政管华阳叫嫡祖母太后。

45分钟前
  • HeboEstel
  • 很差

失望!应该让丁黑导演

50分钟前
  • 元大圣
  • 还行

从《裂变》一集不落的追到现在,也是数年的老粉了,在此期间,思想几多变化,对于大秦帝国系列要传达的价值观也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单就《天下》来说,在演员演技、剧本剧情以及服化道方面,比前三部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国产剧中的佼佼者,尤其对于兵马俑造型的还原,颇具历史感。剧粉和书粉的争论,从《纵横》开始延续至今,其实二种表现方式各有优劣。原作不乏历史厚重感,只是孙老先生私货太多,秦制和法家几乎完美无缺,老秦子弟都成了圣人。《纵横》的人物就立体化许多,明显的看出七国君臣都不是傻子,这样的对手戏才有看头。秦统的好坏,也是利弊兼有。帝制时代法家能帮帝王统治天下,现在再推崇这种披着“法治”外衣的人治无疑是违背世界潮流的。统一之后还百姓太平,也不过是窃国者的托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4分钟前
  • 知鱼
  • 力荐

这才第一集,嫪毐的一个肾就没了,可还行?赵姬表示很亏[裂开]

56分钟前
  • 王大可是只橘猫
  • 推荐

剧组合适吗 当我傻 不知道嬴政多少岁登基吗 窒息 张鲁一演少年嬴政是穷的请不起小演员吗

58分钟前
  • 爱笑晴天
  • 较差

11月初那会盗梦组织提前看了前三集,真的很绝,大秦给我冲!

1小时前
  • Wstar
  • 力荐

看了一集,我先把五分放这

1小时前
  • 管埋员
  • 力荐

失望!这是在拍什么古偶剧吗?要跟吕不韦浪迹天涯???张鲁一真的不适合演嬴政,毫无帝王之气。

1小时前
  • edooo🇨🇳
  • 较差

张鲁一演的是秦始皇?我还以为是阿斗😐

1小时前
  • 柏柳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