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1991)

大陆剧大陆1991

主演:王绘春

导演:张新建  刘子云  

 剧照

孔子(1991) 剧照 NO.1孔子(1991) 剧照 NO.2孔子(1991) 剧照 NO.3孔子(1991) 剧照 NO.4孔子(1991) 剧照 NO.5孔子(1991) 剧照 NO.6孔子(1991) 剧照 NO.13孔子(1991) 剧照 NO.14孔子(1991) 剧照 NO.15孔子(1991) 剧照 NO.16孔子(1991) 剧照 NO.17孔子(1991) 剧照 NO.18孔子(1991) 剧照 NO.19孔子(199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8:08

详细剧情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生活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靠自己的勤奋,精通了“六艺”,博览了天下的典籍,以学识闻名于天下。他兴办私学,培养了一大批治国平天下的人才;他主张“恢复周礼”,倡导“仁者爱人”和“中庸之道”,以图安定动乱的天下。五十一岁,他虽然出仁大司冠高位,却仍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只好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寻找贤明的国君……。然而,颠沛流离十四年,最终仍是一无所获,只好又回到了故国。年近古稀的孔子,并未被命运所屈服,他一边教弟子,一边修纂《春秋》,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政治主张,融进了《春秋》的字里行间……  该剧艺术地表现了孔子坎坷的一生和博大的思想。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堪称一部历史文化巨片。

 长篇影评

 1 ) 观《孔子》记

第九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鲁国三家家臣作乱,孔子提出堕都以收回国政,但何忌反悔,堕都失败,孔子恢复周礼的愿望再度落空。 第十集 齐国献女乐文马,鲁国君朝政不问。孔子痛心离家,形如丧家之犬。 临行前何忌问:“夫子,我还是您的弟子吗?” 孔子回答:“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还是我弟子” 第十一集 遽伯玉:“无道而隐。但是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才是你孔丘啊” 魏国公受淫荡邪恶南子蛊惑 第十二集 孔子:“颜回啊,自你拜我为师以来,从未说过一句忤逆我的话,这可不是帮助我啊。” 孔子在卫国数年,因南子处处刁难,只得教授学生,他的志愿在此难以实现。离开卫国前他感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如若与之亲近,他们会奸邪无礼;如若与之疏远,他们又会怨恨怪罪。” 而南子也是因为一些事而改变,她也因为无人理解而愁闷,可却选择走上了无道之路。

第十三集

孔子及其弟子从宋国四散奔逃。

端木赐寻夫子时路遇一老者,老者说:“我在东门外见到一些人,其中一个高大的长者,腮似尧舜,颈似高尧,肩似子产,腰以下又似大禹,长相十分体面。”

端木赐:“长者所说正是我的夫子。”

老者:“此人虽然长相不凡,可是其狼狈之状犹如丧家之犬哪。”

冉求被召回鲁国,孔子泪目,此刻他已年近六十。

第十三集

颜回:“夫子高深之道不被世人所理解,这是执政者的过错。”

孔子:“知我者,回也。”

孔子:“孔丘,其为人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第十五集

孔子在外漂泊十四年,冉求趁机会请老师回来

孔子:“为政者不可轻易萌生杀戮的念头,应该畅行以德治政。君子之德风也,百姓之德草也,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正的含义就是端正,为政者若是率先端正自身,百姓谁敢不正。以杀戮的手段治理政事,是最不明智的。”

然后鲁哀公让孔子做国老,孔子再次失去出仕的机会。

那一夜聚餐,君子和而不同,最重要的是,做一个真正的人。

孔子的弟子去到各地出仕,仲有也走了,孔鲤也死了

第十六集

“你应该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春秋笔法来自孔子修订春秋历史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一生最高的追求:大同社会

 2 ) 相见恨晚

八九十年代电视剧在尊重历史、力尽还原和帧帧演技上是令人钦佩的,碾压当下豪华视觉剧。那时候的电视剧是有灵魂的,可惜现在知道这部剧的也就上豆瓣的这些人了。孔丘耽惑于道德行为艺术而厘定人格智慧,未免流于理性缺席下的想当然,只可惜地中海畔的数学季风吹不到泰山之麓,孔徒若参加雅典几何考试,估计全军覆没,也许就子贡可以勉强考个及格

 3 ) 对孔子思想的一些考证和澄清(主要依据:论语、礼记、左传)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味无味(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844449435/

对孔子的评价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人的许多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是由于时代,有些问题是由于年龄,有些问题是无意识的,有些问题是出于利益,有些问题则根植于许多人的品性。不过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大概没有哪个国家和它的民众会如此的糟蹋自己的文化英雄的。下面列举一些网络上对孔子辱骂的根据,并加以澄清。

对孔子的误解:

误解1:孔子很僵化保守,泥古礼开倒车。

澄清1:①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可见孔子绝不泥古,而是扬弃古代优秀文化成果。②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可见孔子面对礼崩乐坏,并不力图恢复旧礼,也并不盲目随当时风俗,而是根据道理加以选择。③孔子为了救周代礼乐繁文之弊,提出了“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就重新给枯萎而形式化的礼乐注入了新的精神,此外孔子晚而读易经,更是撇去了巫术的成分。一句话,孔子通过反思开辟了理性化的时代。④在经济上,孔子从来没说过要恢复古代井田制;政治上,孔子尊君但反对专制,强调君臣各自的义务。

误解2:孔子提出三纲,提倡愚忠愚孝。

澄清2:在人伦上,孔子从来没提出过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是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朋友有信(礼记),而要达到这一点,双方都得履行自己的义务,比如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与朋友交先施之,此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孔子那里,礼,既包括抽象原则的仁也包括节文施为,才是最大的,所以孔子解释孝是:“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父母违背了礼,做子女也不能一味顺从(从逻辑上也是如此,如果父母杀了人,孔子可能会赞同子女跟着一块杀人吗?),所以一般引用“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说孔子愚孝是不对的,这里的不违指的是礼敬父母之心不违,换言之不违是对“敬”的语意补足。《左传》就有证据,如“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这里不违是对淫乐的补足,“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这里不违是对私欲的补足,凡此皆肯定而保持的含义。所以不违不是说无论如何都听从父母,而是说即使父母做的不对,也要有礼敬,而且想办法再帮助父母纠正错误,因为在孔子看来,父母出了错而子女不进谏,无异于让父母陷于不义,是极大的不孝。

误解3:孔子是反动贵族阶级的代表,或维护贵族阶级世袭利益,甚至还鼓吹愚弄百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澄清3:①孔子弟子三千,不少人是贫民、甚至是刑徒,贵族阶级会与这些人为伍?孔子自己都说自己“少也贱,故多能也”,这叫贵族阶级吗?孔门提出“学而优则仕”不正是用来打破贵族世袭的吗?②如果说孔子不革命就是维护贵族阶级利益,那就算是吧,但要知道革命代价的高昂。③孔子要是愚民的话干嘛还提出教化百姓,干嘛还肯定的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里“不可使知之的”的“不可”是力量达不到的意思,而不是不应该或不要。有例为证: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里的可不可即能不能做到,如果解成要不要或应不应该,则说不通。即使在今天,没有一个国家能向它的国民把政策解释彻底、并且能够说服所有或大多数民众的。

误解4:孔子一生求官、追逐富贵,非常虚伪、油滑。

澄清4:①如果孔子真得留恋富贵,何不在鲁国一直做大司寇?干嘛非得冒极大的危险,与鲁三桓为敌?何不和光同尘?如果孔子真得追逐富贵,为什么周游列国,批评诸侯,而且三次遇到生命危险?

②实际上孔子是遇到富贵(不是求富贵),就能安处不作妖;重回贫贱,仍能乐处不忧愁。子曰“可以行则行,可以止则止。”

误解5:孔子歧视女性、工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澄清5:①这里的女子肯定不是泛指所有女性,比如王后、女性长辈都绝不可能包括在内,所以这里的女子指的就是女儿的意思,《孟子》:女子之嫁也,母命之。《礼记》:女子许嫁,缨。而且这句话大概率也不是泛指所有的人家的女儿,而是他自己的女儿。而小人逻辑上肯定不是指品德低劣者,这样的人没必要养;肯定也不是泛指庶民,因为他的许多弟子难道不是庶民吗?所以这里的小人指的就是服役于他自己的人。女儿通常娇气,仆役通常文化水平较低,所以这是孔子有感而发的。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里樊迟的提问并不能局限于农业本身来看,从孔子的回答围绕为政来看,樊迟的话大概率是想要学习春秋战国时农家治国的模式,所以孔子是从政治角度的蔑视了这一提法,认为樊迟和农家对治国的理解太low了。

 4 ) 影片很好,出版太差!国有音像出版机构的文化水平啊,我出离愤怒了

在网上在线看是繁体的字幕蛮好。图省事买了dvd的正版。因为是出版物要符合规定,所以配了简体字幕,简体也就忍了。但是错误多得简直让人气愤,乃至最后我都觉得可笑。估计这个做字幕的人,别说论语了,一点国学都不懂估计。实在是!!可见这些国有音像出版机构的文化素养有多差劲,把持着出正版的权利,做这种垃圾。真是个大笑话!

哪位要是能提供繁体字的字幕拜谢了!没找到。怨念中!

 5 ) 求知于孔子

①越是苦越要学,欲成其事先备其智;

②习惯到未曾怀疑的就是正确的吗?比如为什么女子摇织机包家务养儿女,只为了男子成就自我……;

③礼乐何居六艺之首?

先君制礼,是为了建立天下的秩序,让臣民习惯于有秩序的生活,并感受到唯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快乐。同时,为了使快乐不受到压制,能及时地通过动作 声音表述出来,又制作了乐。

因此,礼乐之中通贯着人情。

礼的仪式虽有种种不同,其目的应当是为了使人相敬相安;乐的歌舞虽有种种不同,其目的是为了使人相爱相助。

礼的性能在于区别,乐的性能在于融合:学礼能够明辨君臣之分长幼之位区别父子兄弟男女之亲;学乐可使人的性情和谐愉快,使人的性格宽厚刚韧。

臣民百姓若都能接受礼乐之教化 陶冶,各自的行为自然会遵守规范,政令赏罚才能真正起到统一民心惩恶扬善的作用。

所以礼乐不兴则政令刑罚不重(重要分量),政令刑罚不重则社稷的安危兴衰就无法保证。

电视剧《孔子》1991年版第三集36分

 6 ) 夫子从未离我如此之远,夫子又从未离我如此之近。

夫子从未离我如此之远,夫子又从未离我如此之近。

人类文明发展至公元前六世纪前后,三大哲人相继问世,古希腊苏格拉底、古印度释迦摩尼、中国仲尼夫子。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世情险峻,仁义陷落,人人自危,但同时,也是文明急剧动荡、感痛而生的时代。孔子,就是在这样,国不国、家不家的的时代下,眼看着礼崩乐坏、人心荡逸,自此而生不同之心。

然而,大时代如此,一人之力又能如何呢?夫子之路,可想而知。无怪乎夫子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称名。

几十年的好学不待言,夫子所得之乐趣,我们也不可想象。但是性命危难之际,才知道君子之难。

厄困于陈蔡之际,身体饥寒,性命危顿,命运倾覆只在片刻之间。然而万死不悔者,是夫子也。万死不悔者,是夫子之弟子也。大道之重,大道之远,夫子之困,夫子之艰。弟子之惑,弟子之虔,弟子之敬,弟子之诚。

关于孔子一生,我明明早已知道结果的,每一件大事也都知道经过的,最后一定会安然无恙的,可是当看到夫子低头、子路疑问,还是哭了个稀里哗啦。

夫子这一生,一直在强求,一直在强求。可是这份强求又是那么纯粹,那么干净,那么执着,执迷而不悔,哪怕是不赞同他理想的那些人,也对这个人无可指摘。为何中国只有这一个人可以被叫作圣人,其实不是他好学,不是他博学,不是他文武兼得,不是他弟子三千,也可以说不是他开创私学让平民有机会可以学习,而是他的明知不可而为之。

子路真是夫子的好弟子。一生能得夫子之指教,一生能得如许弟子,何其幸也。冉求,冉求,终是敬爱夫子的好弟子。冉求眼里的光与欣喜,唏嘘唏嘘。泪目。颜回之死,让人太痛心了。最深情的陪伴是颜回对夫子的敬爱:夫子在,回何敢先死。可回还是先死了啊。厚葬颜回是不合于礼的,可是厚葬颜回是合于情理的,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礼与深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道难寻,又岂可放弃。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人这一生,到底该坚守什么?守礼而死,重义而死,子路先生你后悔吗?夫子,夫子,子路万死而不悔,坚持仁道与礼仪,你是欣慰呢还是心痛呢。

夫子说,并非犀牛,并非老虎,却奔逃于荒野之上,难道我推行的道义不正确吗?为何我会落到这般田地?是啊!为什么仁德之道不被世人所接受呢?

颜回告诉我们答案:

夫子之道至大,天下都难以容纳。但这是因为世人无知,并非君子的错。如果是大道没有修明,那是君子的错误,现在大道修明而不能被用,那是各个掌权者的丑陋无知。正因为如此,才更显示出夫子的伟大。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这部电视剧是1990年拍摄的一个电视剧,服化道、场景真的是朴素极了,夫子家里穷的那个造型,跟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有一批的那种穷,穷到我心里了。但是,在这种穷困更见出了文化的富有。虽然电视剧中多处与事实不符合,改变的挺严重,但是作为一部电视剧来讲,已经是极为不错了。王绘春老师演绎的孔子颇得夫子好学之三昧。推荐给各位。

 短评

文王操

8分钟前
  • 小鸭之友
  • 力荐

服化道叹为观止,张黎版逊色多了,尤其是编舞,每一出都设计用心,真正构筑了春秋礼乐的图景(虽然礼乐崩坏,但礼乐仍在)。

11分钟前
  • 倒行逆施
  • 力荐

光光从服化道和对礼乐的还原就值得五星,对孔子的刻画也不是英武的政治家,或是迂腐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有理想有原则的学者。美中不足的是剧情篇幅比较短,结局有点匆忙。

15分钟前
  • 阿笨猫
  • 力荐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应行的路我已经行尽了,当守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必将有公义的冠冕为我留存。”

16分钟前
  • 江欲燃
  • 推荐

经典

17分钟前
  • LSomnusy
  • 力荐

这部很经典了。

19分钟前
  • 南峰
  • 推荐

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浓厚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热和寻根热的痕迹,如把孔子塑造的略显呆滞,如对孔子童年的刻板刻画,但磅礴大气的表现风格、严谨的服饰礼仪、悲凉苍茫的影像气质,已经足以使此片不朽。子路死,颜回死的场景,师门聚餐饮酒的桥段,都令我怆然而涕下。

23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只记得一幕:一个奴隶男孩大叫“孔先生说了,奴隶也是人!”,然后被割去了舌头

28分钟前
  • Over5
  • 还行

坚韧悲良有余,温和之气不足

30分钟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还行

何其荒凉!王绘春的老年孔子是迄今大陆影视古代人物的巅峰了。重刷第三遍。

31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力荐

人若能将华夏的礼乐典籍尽皆掌握 取其精华 被加以丰富 才可称得上博学 人若能像文王周公那样 使天下太平昌盛 才可称得上多才

35分钟前
  • .
  • 力荐

有教育意义

36分钟前
  • 阿呆同学
  • 力荐

非常考究。原来先秦的古人这么朴素,从衣食住行到礼仪到情感都有一种朴素、纯真的美感。

37分钟前
  • 夏木
  • 力荐

孔鲤不错,出境太少了。。。

39分钟前
  • Sunny rain
  • 力荐

根本让人感觉不到是在拍电视剧,就好像真的是先秦历史再现一样,古朴苍凉的氛围,孔子坎坷不凡的一生,都很好的表现了出来,整个制作组非常棒!

44分钟前
  • dp
  • 力荐

第一眼就征服我的,是服化道方面的极致还原。要做好此类传记历史剧是很难的,首先要有一部剧该有的戏剧冲突;其次在创作方自身对孔子其人生、其思想有着深刻的把握,经过巧妙的艺术手法消化、反刍,保证所有观众能够融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所以本剧对孔子的刻画好在这两点:第一,在艺术方面达到了极高境界。第二,对于孔子这一充满争议的文化符号,成功做到了批判性赞美,由此在史观和艺术两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平。

49分钟前
  • 求缺
  • 力荐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堪称教科书一般的一部电视剧。

54分钟前
  • 马猴烧酒巴黎水
  • 力荐

用心又尽力,很难想象这样的电视剧的出现。断断续续看了很久,是因为剧本身就不想让人快速消化。节奏奇慢,只有在最安静的时候才看得下去。考证太棒,可惜当年经费不够过于简朴,可话说回来现在还能有谁这样拍?那一代前辈自己在给自己拍绝唱,就像孔子在他的时代一样。

59分钟前
  • 芒砀
  • 推荐

看过几集,缺点明显,节奏慢,另外时代变化太大,中国落后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逐渐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过于重视个人发展而不重视生产力发展。

1小时前
  • 山人
  • 还行

基本是都是按照《史记·孔子世家》与《论语》拍摄的,这部剧对先秦时代的礼仪考证做的很到位。也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那个寻根文化下的中国影视文化。

1小时前
  • 中国的华莱士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