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

恐怖片香港2013

主演:钱小豪,惠英红,鲍起静,陈友,吴耀汉,卢海鹏,钟发,楼南光

导演:麦浚龙

 剧照

僵尸 剧照 NO.1僵尸 剧照 NO.2僵尸 剧照 NO.3僵尸 剧照 NO.4僵尸 剧照 NO.5僵尸 剧照 NO.6僵尸 剧照 NO.13僵尸 剧照 NO.14僵尸 剧照 NO.15僵尸 剧照 NO.16僵尸 剧照 NO.17僵尸 剧照 NO.18僵尸 剧照 NO.19僵尸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08:33

详细剧情

  曾经凭借僵尸片红极一时的动作明星钱小豪(钱小豪 饰)事业和人生跌入谷底,他带着随身家当入住一栋破败老旧的公寓。经保安燕叔(卢海鹏 饰)指引,走进了传说的凶宅2442单元。小豪悬梁自尽,谁知命悬一线之际遭遇猛鬼缠身,多得隐世道长阿友(陈友 饰)出手方捡回一条命。小豪对白发 男孩小白及经常在2442门口窥视并吃祭祀食物的女人杨凤(惠英红 饰)感到好奇,进而从燕叔口中得知了当年曾发生的一起血腥惨案。同大厦的冬叔(吴耀汉 饰)不慎跌死,冬叔的老婆梅姨(鲍起静 饰)求专修邪法的阿九(钟发 饰)帮其还魂,但酿成不可逆转的悲剧。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爱恋贪欲引出无限烦恼。僵尸猛鬼,趁夜横行……

 长篇影评

 1 ) 放不下啊。

“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有一天我失去记忆,
你一定要教会我怎么样去笑。”

看完片子,结局很震撼,在这种年代,很少看见这么一部和你真正讲故事的僵尸片,或许,以前那个看林正英的那个时代,也极少有这种片子,给人带来恐惧还有思考。
每个人都躲不开执念,无论是最善解人意的梅姨,还是落魄道人陈友。先从钱小豪说起吧,他应该也算是电影的一个线索了,他放不下的应该是他的家人,特别是自己的儿子,那块画在手上早已退色的手表 那段一直在听的电话录音 又或者是他最后选择回到自己出道前居住的老楼 这些的这些都是他放不下的 情放不下的物。
然后是鲍起静演的梅姨(我最喜欢的角色),她放不下的是自己的老伴,这种执念最后让她越走越歪 越走越远。炼尸为的是重新看见那个给自己打胰岛素 当模特的老伴,杀死保安也是,杀死小白也是。不能说她错了,只能是感慨世界上还有如此痴情的人,痴情到肯为了爱成魔。
降魔大师陈友也有放不下的。电影里钱小豪曾经问他,为什么在父亲死后不搬出这个楼,陈友只是举起酒杯,不说话。他放不下的是自己的父亲和这个道士的行业,即使如今糯米已经用来炒糯米饭,僵尸也无道士也无。
惠英红也是电影里面的苦情角色。她放不下这个曾经那么幸福过的家。
阿九放不下的是炼尸秘术。
保安放不下的是惠英红母子。
双胞胎姐妹放不下的是仇恨。
太多的太多都是执着,过分的执着。

是啊,我们周围的同学 同事 家人 甚至我们自己又有几个人能说自己已完全放下。
如果你真的已经忘记那个全家坐在一起看僵尸片的夜晚,
如果你已经忘记了那些个演过坏人 好人 道士 徒弟的演员,
又怎么会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那么多的感慨,有那么多的似曾相识,甚至抱怨现在的时代早已没有僵尸片的存在。

鬼新娘的童声合唱,
遇到僵尸要屏住呼吸,
和那些穿着满清官员的衣服一跳一跳的身影,
导演麦浚龙在拍摄的时候又何尝放下。

电影最后,原来钱小豪早在上吊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他最终还是没有放下。
原来电影只是说了一个放不下的人眼睛里的一个极端的世界,
一个可怜人的一场梦。

可是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多少人超脱。
我们,都不曾放下啊。

“要笑其实很累,
我已经累好久了”

 2 ) 《殭屍》:港產片的臨終幻想?

原載於 「730視角 」2013年10月21日 (劇透警告) 又名: 七日重生 / Rigor Mortis 麥浚龍向《殭屍先生》致敬的《殭屍》一度令港產片迷期待。在中港合拍片的大勢之下,因大陸不准「導人迷信」的限制,一度盛行的鬼片大大減產。《殭屍》令人想起港產片的黃金時代,似乎也走上近年興起的「本土」路線。若所謂「本土」路線是在合拍片為主流的背景之下,「港產片」基於文化焦慮而有意識地回應的話,看來《殭屍》跟《打擂台》一樣有懷舊的趣味、像《激戰》般有失意中年,也如《低俗喜劇》一般「偏鋒」。 但麥浚龍志不在此,他並沒有上述「本土」路線所有的朝氣,反而是承接他在音樂方面的暗黑路線。主角「錢小豪」以演員本身為藍本,讓觀眾按他們對演員的認識去了解角色。演員錢小豪主演過不少殭屍片,曾紅極一時,現在名氣大不如前。戲裡的「錢小豪」住進殘破的公屋,生無可戀,在凶宅裡上吊,被已無殭屍可捉的道士陳友救下來。開展的氛圍就像《打擂台》一樣,找來過氣的演員演一些風光不再的中/老年人,就像港產片一樣「霉」;而劇情發展下去,當主角重振雄風之時,彷彿意味著香港電影也可重新振作。結局陳、錢二人消滅了殭屍,但劇情一扭,來一個反高潮,原來之前的戰鬥很可能是「錢小豪」上吊死前的一刻的幻想,就像傳說中的「死前回憶」一樣,是他把最風光的日子(主演殭屍片走紅)以幻想的形式一瞬間在腦內重現。然後他的「兒子」來認屍,樣子看不見,聽聲音好像是麥浚龍。若然,《殭屍》並非再一次為所謂「本土」電影打氣,而是悲觀地指那些緬懷過去的「本土」風光只是「死前幻想/回憶」,而麥浚龍即使是繼承者,也只是來「認屍」的。 而這潑冷水連《殭屍》自己也不能倖免。最後決戰一段的劇情犯駁,設定混亂,可見這戲不只懷舊,更把港產片劇本不濟的老毛病一併接收過來了。在驚嚇場面的設計方面,也不見有甚麼創新之處,只是像彭氏兄弟般靠突如其來的音效和「鬼衝向鏡頭」的感官式操作來演繹,加上一些諸如模仿《閃靈》雙姝等在敍事上沒甚麼意思的鏡頭,可見導演有很多想法,但未有好好消化。麥浚龍的熱誠值得肯定,但他在技藝上需要改進的地方太多了。


註: 我整篇文都沒有說「港產片已死」 我不希望「港產片已死」 文章是說麥浚龍這齣戲透露出港產片之死的焦慮 而麥浚龍的回應是悲觀的

 3 ) 生不逢时的执念

  名字如此朴素,在今天,实在少见。
  港片式微,花俏的包装顶个鸟用。

  《残春》中有一句话:“我们对于生的执念,却是日深一日”。作者肯定没想过,这句话会被人拿来做一个香港80后富二代导演的处女作的注脚。

  总会有执念,无论人鬼,或是六道之外的僵尸。
  港人当然对港片有执念,心心念念那个年产三百部的全盛时期。那时候有色艺双绝的女明星,她们一颦一笑一嗔一怒都是撩人;那时候有才华横溢的导演,他们翻手苍凉,覆手繁华,一群白鸽、一捧黄沙、一副纸牌皆可入戏。
  何止港人对港片有执念,我们这些生在大陆长在大陆的“北佬”也抢过新上架的VCD,隔天在学校卖弄新学的“港普”对白。
  执念这件事,只有在有作为的时候才有意义。
  整个电影圈都在为港片痛心疾首的时候,有谁真正做了什么?抖几个烂段子就是“幽默”,找几个老演员就是“怀旧”。港片只靠黄百鸣们显然不行,好在还有麦浚龙,好在他拍了《僵尸》。

  电影一开始,童声合唱《鬼新娘》(《僵尸先生》插曲)已摆出致敬的姿态,故事就在这阴郁、沉重的气氛中铺陈开来。致敬和缅怀的,都是不肯放下的执念。
  过气影星钱小豪象征的是香港僵尸片,港片整体走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僵尸片的无人问津也在情理之中。心灰意冷的钱小豪找了一间凶宅自杀,死前不忘将随身携带的物品一一排开,这些都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纪念:泛黄的合影,僵尸片、赌片、武打片三种戏服。一个时代渐远,曾经合影的一班人,有些跻身国际,有人阴阳两隔,留在原地的总是不知如何自处,痛快决绝,倒也干脆。
        当绳索勒进钱小豪的皮肉,瞳孔放大,房间中似有鬼魅横行,又似乎没有。短暂的痛苦后是幻觉,吊诡的潘神、腐烂的草莓混杂着他早年的电影镜头飞快闪过。
  过了这一关,终获虚无。
  而就在这时,大隐于市的道士阿友挺身而出,睡袍,白背心,桃木眼镜,好一派现代道士的风骨!阿友手起刀落,割断了钱小豪颈上的麻绳,先救下他的肉身,又赶走伺机而动的女鬼。虽久未出山,动作依旧流畅,未显半点老态。时过境迁,人还未及老。
  阿友不知道,被他一刀割断的还有过往和如今,真实和幻想,生和死。
  当镜头摇过那照片的时候,有多少观众按下“定格”,仔细辨认着每一张熟悉的面孔。
  音容宛在。

  道士在没有僵尸的世界只能靠炒饭维生,可笑又可怜。如果说挂在墙上的罗盘是为了纪念家父,那阿友利落的身手又如何解释?阿友是很尊敬道士这个职业的,这么久了技艺都未生疏,只是无奈没有僵尸可抓。
   “饭炒的再好吃又怎样?”“总之一句话,生不逢时。”
  所谓无奈,不过道士炒糯米饭时翻飞的大勺。
  无奈和爱一样,恒久而稳定。
  失去爱人的师奶、不敢回家又不愿离去的疯女、阳寿已尽的法师、屈死的双生女鬼,都是靠爱和无奈才能在这监狱般的屋村住下去。
  比恒久和稳定更加恒久稳定的,是执念。

  关于这部电影结尾5分钟内的剧情已经有了太多猜测,导演麦浚龙也给过一些解释:“我希望去说一个关于希望,一个被遗忘的恐惧的故事,小豪他在电影里上吊,通过回光返照寻找失落的家庭,寻找尊严,找到自我,这是一种探索,最后的镜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他笑着离开,我觉得这就是希望。”语焉不详,这样也好。
  麦浚龙还在采访中透漏了几个细节:
       为了帮钱小豪找到抑郁的状态,他睡下2个小时,就会有人给他打电话叫醒他,聊十分钟再睡;每天的饮食也清简。在这种状态下,人很快就陷入混沌忧郁的状态。
  这个剧本前后大改过3次。4个高大的招魂阴兵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冗长昏暗的走廊里,这场鬼气森森又威风凛凛的戏是写给许冠英和楼南光的。谁也没想到剧本还未写完,许冠英已离世。麦导觉得无人可替代许冠英先生,于是大刀阔斧将一整段戏都删掉。
       第一遍看这个桥段时只觉荒诞惊艳和突兀,听了这来历后再看一遍,画面更显凄冷。
       “最重要的是创作是否你想要的,是否讲得到你想讲的故事。”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富二代的任性,他可以不顾市场,“不为获任何奖而拍戏”。但这也是一个80后对儿时回忆的凭吊,一个电影人对港片的执念。
      至于象征、手法、日式元素、剧情、特效、造型这些废话,在看过麦浚龙的才华后,已没必要再啰嗦。

  我只是很想知道,那段删掉的故事,是否真的无人可演。

 4 ) 临终前的一世荣耀

“我十三岁离开老家,十六岁第一次做男主角,拍过好多戏,到了今日,我只能说全部都是为了生活。但是估都估不到,浮浮沉沉这么多年,最后还是要回来这里。好多人说电影世界好荒谬,原来人生比电影荒谬得多……”——这是电影刚开场时,钱小豪的一段独白。他一身马上要干裂的泥浆,躺在那里,望着天空。

他来到一间大厦,念白道,“我曾经说过,如果有天我失去记忆,你一定要教会我怎么去笑”。自杀前的钱小豪,拥有几乎半世的荣耀,他从行李箱里拿出来的僵尸片衣服,还有一身戎装——我记得那身衣服,那是他和李连杰拍《太极张三丰》时穿的,那时的他,演了一个卖友求荣的奸人,最后被张三丰制伏。是,这是一部致敬的片子,你从开始就能看得出来,钱小豪在演自己,相片中有他和周润发张曼玉的合影。他是演功夫片的,但是际遇并没有旁人那般好,最后也落得个妻离子散的下场。好像香港电影的落寞,如此悄无声息。

8、90年代活跃在香港影坛上的人们,不少已经偃旗息鼓,不再做电影,还有一批人,北上来了内地,和大陆人做起买卖。这其中也不乏如彭浩翔这种坚持要做“香港本土电影”的电影人。也许前几年是这样,大陆确实钱多人傻,面对有很多想法的香港人总是欲拒还迎。不过这两年,内地的观众变得“没那么好伺候了”,“人傻”的投资方占据了主动权,要求电影里要加自己想捧红的演员,或者干脆老板自己写本子……作品的商业化元素和艺术性,被很多不明觉厉的“幕后故事”损害,受罪的,不止是看不到精彩电影的观众,同样也是那些兢兢业业只想恪守本分的电影人。

说了一些题外话,还回到电影本身上来。本人其实不太喜欢麦浚龙的影像风格,特别是最近看到了导演指导的《鹤顶红》MV,画面中充斥着各种cult风格的场景,常人无法理解的范畴。所以主观上,我很排斥麦浚龙的作品,我怕看见那些无法接受的画面影像,在我看来那并非能让大众理解的艺术范畴,也就无法找到太多的知音。《僵尸》当中甚少出现导演自己的这种意象,这点我十分欣慰,想来还是要感谢这个团队,应该是大家的理性配合才能让电影出来的效果超出预想,而我也相信,监制清水崇在其中起到了不少积极的作用。

不过我们还是看见了导演脑海里的画面,钱小豪自杀的时候,他脑海中出现的临终幻觉:功夫电影的形象,京剧脸谱,带着面具顶着犄角的裸体女人,绽开的花朵和渐渐腐烂的草莓……我仍坚信这并非钱小豪死前应该看到的景象,然而我们更无从探究,钱小豪死前到底会出现怎样的人生倒叙……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想问一个问题,片中的梅姐,是个性格极好乐于助人的老太太,帮人缝补衣裳常常分文不取,友叔和钱小豪在巷口吃饭,周围的街坊身上的补丁都是梅姐所缝,但后来老伴冬叔不幸去世,她却为了帮阿九将冬叔做成僵尸,不惜杀害了燕叔和小白……人性的颠覆,让人觉得这故事,有些假,不符合逻辑。不过最后,当一切结束,又都如同幻觉,回到钱小豪的脑海里,他自杀那刻友叔并未以捉妖天师的身份救回他,梅姐的结发丈夫冬叔也早就仙逝,说要练成僵尸的阿九只是停尸房的工作人员,观众一直以为原先就横死的钱小豪的儿子早就长大成人,前来认尸……

一切都好像是钱小豪的想象,让他在死前的弥留之际,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英雄梦。对孤儿寡妇的怜悯之心,让他想解救二人于危难之中,对杀人无形的僵尸,他想孤注一掷做回英雄,彻底打倒那个邪恶的敌人……回望他的人生经历,还有什么比打僵尸更快活的呢?临死的那一刻,他还想回归一下当年的荣耀,也只能创造出来一个僵尸让他打……

关于开场对于妻儿的记忆,为何只停留在孩子年少时,或许可解释为,因为年少成名,但后来时运不济家道中落,电影中,妻子带着儿子走向远处,可能早就改嫁,而他也只得孤独终老,抱着那些粤语片的残物,独自死去……

p.s.就在不久,燕赤霞的扮演者午马也已过身,世上能打僵尸的人,越来越少了。。。(泪)

 5 ) 战得千年破,一梦万古愁

我太爱港产片,但是和朋友们坐下来,聊的多数是功夫片和邵氏片。

那年林正英去世,才突然发觉,同样是录像厅老观众,大家一直最不愿错过的是僵尸片。对于林正英、许冠英、钱小豪,大家居然个个熟悉,甚至对于林正英的黄大仙,都能分出各个电影,聊出各自个性来。

03年,徐克领着钱升玮,拍了《千年僵尸王》,真是大大往前走了一步。不过对于两位老怪来说,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甚至片子连国语版都找不到。

然而麦浚龙的《僵尸》,真是震得我一天说不出话来。原创性足够,故事很完整,表演水准极高,人物符号化处处是戏。明的怀古不多,全是暗藏的致敬,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独投有缘人。

这样的电影太难得,有人拿《打擂台》相比,要我说,没任何可比性。《打擂台》那是回光返照,《僵尸》干脆就讲个死路一条。

还有人拿麦浚龙说事,说富二代也有会拍电影的,屁话!你翻翻中国导演的名字,张艺谋这种草根出身的有几个?家室跟麦浚龙差不多的(当然差的都是挺多的),有几个又能拍出像样的类型片来?

我对卢海鹏、惠英红、鲍起静这三位演员有着特殊的感情。惠英红长得像我妈,看过的人人说像,卢海鹏长得像我姥爷,鲍起静长得像我奶奶。西片再牛逼,没有中国面孔,也找不到这种浑身惊悚的亲切感。

陈友印象里就演过《僵尸叔叔》《僵尸先生》两部僵尸片,但都是录像厅大片,《僵尸先生》场场都有人站着看。加上各种各样的配角,实在脸太熟。在《僵尸》里披着这身宽袍睡衣一出场,眼袋里全是沧桑,掐着烟头一低眉毛,简直不能直视。

钟发就太厉害了,我们小时候想起钟发这张脸就没法睡着觉,大眼睛简直要掉出来,脸颊深深下陷。就算演的是再小的反派配角,一瞪眼就要感慨老祖宗造人也有手抖的时候。马云那是怪,钟发叔叔那才叫吓人。《僵尸》里看着钟发眼熟,不敢认,脸还胖了一些,看着顺眼多了,虽然角色周身惨白,能看得出气色还成,也觉得欣慰一些。

虽然鲍起静老师已经拿过影后,但我说句心里话,以前真没觉得老太太有多厉害,因为长得太慈祥,老是那张街坊里最不起眼的笑容。《僵尸》里有一场点题的戏,老太太绕着僵尸做衣服,从装作若无其事,到错失惊愕,到悲痛欲绝,再由头来过。戏也设计得好,老太太演得太棒,七八座金像奖都拿得。

钱小豪,他一出来,一宣告男主角身份,熟悉僵尸片的人就知道,编导太不简单,太够意思了。行李里拿出一张三个人的照片来,真是看得我全身一震,编导和钱小豪真敢来。林正英走了,许冠英也走了。僵尸片里这三位男主角,直接出现在这张照片上。活着的,就剩下钱小豪一个了。《僵尸》里表象的沧桑,是陈友在带戏,内涵的惆怅,在钱小豪这角色身上,这个一点也不老的名字,和这张没怎么老的脸,全是历史。

场面我就不分析了,高手们都说得极在理。就说最后一场大决战,刻意压缩在这么小的场面里,却极细致。说到小格局,是很港片,说到细致,其实港片在当年,都属于细致的,8090年代任拿出哪个功夫片的分镜,现在的导演也来不了。但是《僵尸》这场戏是极细致,可以放诸时间去超前了。多说无益,请自己看。

故事我就不分析了,前面的部分其实比较简单,细节比架构出彩。结尾的设计,升华十几层楼的境界,历史和现实,轻轻地撞碎在停尸台上。

我记得王朔狠狠骂过港片,认为打打打打是好勇斗狠,意识形态有问题。其实这跟他的大院出身有关系,他从把玩政治的环境长大,就算游戏人间,也是看着现实的脸谱侃世界。他不喜欢,是他个人的事,就像我们喜欢,是我们个人的事一样。

年轻的我们,总是觉得电影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发现,发现梦想的力量有多么伟大,但回头再看从小就看的成龙电影花絮,那些在潜意识里带给我们的,死缠烂打、精益求精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我们从录像厅里糊里糊涂走出来,在今天,踏踏实实走下去,看到港片死了,却还有《僵尸》这样的电影,用高标准去怀旧,也去原创。仿佛是一个一身煲仔饭味道的知己出现在面前,微笑着拍拍你的肩膀,证明你一路走来,都是值得的。

这,才叫他娘的致青春。

 6 ) 港片恐怖片

恐怖剧情片,讲述一个演惯僵尸片但已无片可拍的老演员,并且家庭生活不幸,妻离子散的他搬到一座阴森诡谲的大厦,只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却遇上隐世的天师阿友后引发的故事。一部向传统僵尸片致敬的电影。

这是部并不恐怖,但会难过的僵尸片。道士在没有僵尸的世界,只有靠卖炒饭为生。片里的梅姨放不下冬叔,阿凤放不下小白,阿友放不下小豪。而我们放不下的,是那个已经逝去的,灿烂的港片年代。如能重新来过,愿你七日重生。

相比于致敬,其实本片更像是一部日式恐怖片,清冷的色调,执念的怨灵,但整体的制作水准很高。不必遗憾,那个年代癫狂、热闹、市井的港片气质早已回不来了。

 短评

HKAFF三級版。老實說,並沒有期待中那麼好,四星是私心。沒看過殭屍片,但我想除了演員外,這部片子所蘊含的殭屍元素並沒有那麼多。視覺效果陰暗而美,CG一般,有些許驚悚,配樂有參差。Juno是個想法很多的好少年,講許多人情人世,但貫徹得不夠徹底,遺憾。鮑姐真的演得好好,以及好愛陳友!!

9分钟前
  • 烏滌非
  • 推荐

日式恐怖、美式血腥加港式迷信杂烩,除了还不太会把握叙述节奏,MV风格镜头和声效滥用,拍得真可谓有情有性,如果真是麦浚龙一力完成的,笔仙之流都可以去死了。首映现场看到活人,到29岁终于长开了,说话也头头是道,彻底改观。

12分钟前
  • 阿尔髮
  • 推荐

红线,符咒,黄袍道士,银剑,武功,口诀...当僵尸横举着手跳出来时我也差点兴奋得跳起来!可惜为了海外市场过于西化,故事没讲顺畅整体显得花哨,僵尸跳了两下就成了伏地魔。不过情怀的确有,要是像过道里四个高大的过路鬼那样鬼魅极致的中国元素再多点就好了。想象力,视效设计和完成度真是牛逼。

1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哎

17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What a wasted movie.

20分钟前
  • 无所谓
  • 较差

红线糯米今犹在,不见当年林正英。和《功夫》的猪笼城寨的封闭性及致敬前辈一样,重启了多年未曾触及的僵尸片,老戏骨的演出值得激赏。可惜年代的转变今非昔比,故事干瘪沉重,美学和日式风也太重形式,已经再也回不去了。正如结尾的临终一梦,僵尸戏码大势已去,终归是入殓为安。

2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有幸在多伦多电影节看了首映,还看见了麦浚龙,本人真的很好,谦虚友善,毫无架子。片子拍得有新意,几乎没有逻辑问题,画面更是漂亮精致。结局倒是令人意外,可能为了能在国内上映留了一手。鲍起静的表演绝对是个亮点,老戏骨。

26分钟前
  • Steven|海边的卡夫卡
  • 推荐

放不下的执念,必将在死前重演

2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所有的铺垫只为最后20分钟的壮士断腕。

34分钟前
  • Mika
  • 推荐

其实致敬的非老港片,而是致敬了恐怖片。影片汇集了港片的僵尸传统、日式的女鬼造型及行动方式、美式恐怖片的血浆,麦浚龙对恐怖片的爱杂糅出了一部很有趣的片子。本片首先胜在风格,全片呈现出的阴森恐怖的氛围非常对味,看起来真有点冷,包括摄影、美术几个方面的特色突出。

3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处女作就这水平的话,那前途就不可限量了。

43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這部片子確實不錯,情節雖不算新,但節奏鏡頭氛圍的處理都挺好,輕微的搞笑和恰好的感人設置,外加一幫老戲骨的加分,即使后半段有變動作片的傾向卻不會有龍頭蛇尾的感覺。讓我這枚反應過敏星人在自己手指縫的遮遮掩掩和各種大呼小叫下,依舊感覺值回票價~麥浚龍這個新導演還是值得期待的!

45分钟前
  • 猫薄荷K
  • 力荐

“很多人都说电影的剧情很荒谬,原来,人生比电影更荒谬” 震慑、怀旧、越怕越吸引人往下看,越看越好看,越好看故事越精彩,越精彩越看不懂……2013年最王家卫的恐怖视听奇赏,吴耀汉演的僵尸符合所有预期。“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记忆,你一定要重新教导我怎样去笑。去笑,其实很累。”

4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丧尸片中你最文艺,文艺片中你最丧尸。

50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片头鬼新娘的曲子一出,已经激动得抖如筛糠,后面“别说道士,现在这个时代,连僵尸都没一只”的台词又更加感概,已经很满意了结尾还来高杆,哇哦,其实只要看到钱小豪,陈友,钟发,楼南光再演僵尸片,就够了。

52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麦浚龙真是一个超级走心的富二代 不管是做音乐还是做电影都认真有想法 出来的结果自然是赞到爆 虽说我是被林正英吓大的【。 但看到那个时代的东西在如今用这么酷炫屌的技术表达出来实在是惊喜 电影并不是为了恐怖而恐怖 故事也讲的很好 很多细节和场景都能体现用心 ps钱小豪保养得也太好了吧

57分钟前
  • igrɛkonze
  • 力荐

香港僵尸片的外壳,嵌入日式恐怖片的元素。麦浚龙+清水崇,怀旧却又不失创新,cult却又不失文艺。结局那段臆想镜头,致敬经典僵尸片的同时,亦暗示现状:老式港片风光不再,但仍有一帮人坚持。

60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美术和摄影都好用心的电影,一如《一代宗师》,如果每个港人都这么用心去做本土强势的武侠片和恐怖片,扎克·施耐德随便秒

1小时前
  • 谋杀电视机
  • 力荐

有感觉…… 感觉,这东西,你们应该懂的

1小时前
  • 木卫二
  • 推荐

林正英港僵文化的一次追溯+悼念。当代特效作血肉填充老派骨架再现道僵世界观,浑片散发浓浓的人文关怀+文艺气息。文本本源《钢之炼金术师》——对往生者的留恋,衍生无尽的恶。因历史车轮而磨掉本来面目的人们,以为突如其来的事件能重拾活着的意义,其实一切终究不可逆。结局悲戚而情怀到位。

1小时前
  • ZeonGin Sou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