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策越开心2010

综艺大陆2010

主演:汪涵,马可,陈英俊,YOYO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1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2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3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4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5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6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13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14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15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16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17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18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19越策越开心201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6 12:35

详细剧情

  越策越开心动画版是越策越开心这个最火爆的娱乐脱口秀节目改编成的一个搞笑的节目,让观众每隔几分钟都有笑声,片长仅仅6分钟,有时长达10分钟,时间虽少,但是常常让人捧腹大笑,主持人是汪涵、马可、陈英俊、YOYO,偶尔杨乐乐、杨铱、何炅也会客串。

 长篇影评

 1 ) 白痴见白痴,知知与织织

  之前看过几部拉斯冯提尔的影片,譬如黑暗中的舞者,狗镇等令人感触很大!再之后追了很多冯导的电影,更是熟悉了dogma 95 ,更是去创建了贴吧条目!
  白痴的场景风格跟破浪很相似,虽然故事不同,但是破浪的女主角不就是个真的患有轻微智障吗?而此片恰恰反过来了!未看之前就觉得有股压抑感产生!相对于破浪那种一开始就注定的悲情,这结局还是算好的!真白痴,悲剧结尾!假白痴,压抑结尾!这是冯导给我们画了套吗?不管你是不是白痴,都逃离不出这个社会!
   白痴们做了平时以正常人不敢做的很多违反道德的事,而大众却以“白痴”这种原因“原谅”他们了!导演还设置了一段大乱交的场面,好吧,导演, 你太狠了!自己人跟自己人还装傻?还是他们拿了白痴作遮羞布交织在一起去满足了自己的原始欲望?
   每个人都说来到这里都很开心,开心的理由是什么?是以白痴的方式到处去愚弄人or这样的生活不用去考虑太多,因为世界不需要你去操心了?更愿意相信是后者!
    To be an idiot , fuck the world , then nothing will interrupt you !
   

 2 ) 良心三部曲影评

巾城/文

冯•提尔的这三部影片从一种类似的角度试图揭示人性中某种被隐藏的虚伪和身处以及放抗这种虚伪的两种人不同的脆弱。正因为它不仅仅揭示了某些东西是“畸形”的,同时也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反抗这种“畸形”的东西(不管用什么方式)的人“畸形”,因此这三部片子都带有深深的矛盾、不可调和性和(尤其是《破浪》和《黑暗中的舞者》)几乎被误认为是伤感的无奈。
《破》。从人性剖析的角度,本片似乎略显张力不足,情节进行也稍微有点想当然。片子表现了忠诚和爱的一种极端形式,从侧面抨击了社会上存在的道德虚伪。但这种爱本身,它却是病态的。它似乎想当然应该被同情,但同情它等于承认了其合理性。而事实上,它却是荒诞的——始于一个荒诞的主意,实施并完结于暴力。这事实上只是一个非常煽情的讲荒诞与暴力的故事,看完它令我揪心,却无言以对,更无泪以对。
《白痴》。这是三部中比较特别的一部。作为Dogma 95的承认作品(及代表作),它更“纪实”,更客观和冷酷。但其主题依然是荒谬的,甚至是“荒废”的。一小撮人打着反对中产阶级的名义装疯卖傻,最终形同出卖自己的理智。影片似乎提出了装疯与真疯的界限。从目的论的角度,似乎他们不是真正的疯子,但考虑到其行为本身是无意义也无结果的,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似乎应被归类为群体性痴迷。至少,他们不仅仅是在装疯卖傻时是无理性的,这些刻意的间歇性行为背后的动机同样也是无理性和肤浅的(但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一切惟一还能引起点共鸣的地方或许就要算他们行为的动机来源了,因为中产阶级确实是——如他们所说——虚伪而做作的。虽然影片没有对此做直接的对比性描述。)。从这个角度,似乎他们是真的疯子,而其行为只是其思维疯癫的行为反映。
《黑》。也许是三部曲里最著名的片子。这部抒情电影讲述了一个动人至极的关于母爱的故事。而在这份爱的背后,所要隐射的社会问题更加触目惊心。也许只有用这种极端反衬的方式,我们才能感受到导演所要展现的主题的力量。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部曲中的所有影片。

 3 ) 骗与被骗


世事总是让人觉得痛苦的,太多大大小小的事压得人难以喘息,能逃避现实也是一件美好的事。他们的行为并不融于世界,他们的行为也只能被认为是自欺欺人。可是本身人生就是一场骗局,骗别人与被骗。
我们坚持活在世上本来就是被骗与自骗。我们总是在一堆谎言中存活,然后被催眠,然后开始欺骗自己。“酸甜苦辣是生活的表现方式,人活一生就是为了要去感受这些…”“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最美好的…”“活着是恩赐…”…人似乎就该活着,这是义不容辞的事情,活着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尽管可能轻微到不被看到。然后人就该有很多任务,生儿育女,教育下一代,养家糊口,然后最好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在我看来我们就是活在这一番谎言中,然后安慰自己要坚强不倒地活下去。谁说父母就一定伟大,谁说老师就一定无私,谁说工人就一定低下。只是因为我们就是活在这个大谎话当中,一个编制了几千几万年的覆盖全世界的谎言。我们不能不受控制,单纯随性地活着。活在谎言中,就必须被谎言控制。
他们妄想逃避现实装疯卖傻,不能说是他们的愚蠢,他们不该被指责,他们只是向往那一片虚无的美好,他们只是不可能战胜或者摆脱这个谎言。

 4 ) 唉

装傻充愣这种事应该所有人都做过。日语班时一个关系还算好的同学后来慢慢不来上课了,闹了很多事,我觉得他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游戏瘾,心理问题在其次,他当时就是很入迷的打英雄联盟,一直打不上课。他爸妈带他去医院预约的那天早上,他提前几个小时起床跑到网吧去打游戏,结果预约泡汤,他爸妈到处找他。

把他爸妈折磨的很憔碎,他就开始装傻,他和我们说话都很正常,他爸妈一在场他就缩脖子耸肩,说话声音变得特憨特含糊,很怪异很痴呆,我们说过你别演了……就是感觉他很幼稚,把父母吓死了快,带他去看,其实是装的,不知道怎么骗过医生检测的。有次他说以后没问题了,说头天晚上他爸不让他玩电脑,把他门拆了,说要陪他一起睡,他气的躺在地上发疯,然后他爸就一直问是什么吧你变成这样了他就编了一套谎话说自己被校园暴力了,然后大吼大叫,他爸一下没气势了说你怎么不早说不告诉我们呢,然后他从那天以后很长时间就理直气壮的逃课上网,老师也不管了。

后来他人生道路偏离的很远了,好像初中毕业证都没有……2019年的时候最后了解了一下他的现状好像还是在打游戏。有个报道我觉得挺类似的,一个东北农村女孩,九十年代她妈妈让她干活她躺床上不动,她妈妈想的多说是不是病了,然后就自己去干活还给她做了好吃的让她养病,照顾她,结果她为了这种待遇一直装起不来床不能走路,她家里很穷所以一直没去城里看病就这样养着她了,学也不上了,她妈妈去世的葬礼她都没有参加,躺在家里床上度日,几十年,人生就这样躺过去了,妈妈去世后她被姐姐姐夫接过去住,结果姐姐发现半夜屋里似乎总是有人影,很害怕请来节目组还是在屋子里自己装了个摄像头我忘了,然后发现这个女人半夜下床偷吃姐姐姐夫放在客厅的零食……

 5 ) 这是一部考验我们的承受能力的片子

丹麦牛人、Dogma95发起者和代言人冯·特里尔导演。这是一部考验我们的承受能力的片子,可以说是向既存的电检制度和观众的道德尺度的挑战。该片主题颇为鲜明——你信奉“白痴哲学”吗?那群装痴扮傻的男女到处骗吃骗喝、愚弄“正常人”。他们很多人有正当的职业、完整的家庭。他们基本上是体面的中产阶级。他们扮“白痴”,为的是实践“白痴哲学”,享受做“白痴”的乐趣。他们真的很开心,至少他们都这样认为;他们很团结,有集体主义精神,但混乱无可避免;他们最后注定散伙……冯·特里尔确实是个牛人,他粗暴地把“白痴哲学”抛给你,然后冷眼旁观,看着你捡起“白痴哲学”还是绕道而行……
此外,该片的镜头非常大胆,有一场A片级的“群交”戏……
冯·特里尔的片子我已经看过的有《破浪》、《黑暗中的舞者》、《狗镇》。他的片子很难评价,但用一个“牛”字总不会错的——可能他本人比他的电影更“牛”,竟然曾经向嘎纳电影节的评委竖中指!
和其他“牛人”导演如大岛渚、帕索里尼等一样,冯·特里尔也曾经是一名共产党员!

 6 ) 无

When I was watching this film The Idiots (1998), I felt kind of confused and astonished, not only about the eccentric behaviors of the “idiots” group, but the crude way of shooting and post-production. Sometimes the unstable camera shake, thoughtless composition and movement, and occasional interviews towards the group members pretend this film to be a documentary via hand-held camera. However, the interviews seem to take place chronologically after the story is finished, because the subjects tend to speak in the past tense and sometimes refer to things we did not see. In addition, the occasional scenes that the microphone or camera enters our vision field are deliberately emphasize that it was a film rather than a documentary. Anyway, I think it does not make sense to find the answer that this is a film or a documentary or a documentary within a film through trying to interpret the actions or little tricks of the filmmaker.

As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narrative, it seems quite unorganized and digressive in a spontaneous rhythm without focus. The story of Karen which is about her losing her son and leaving her family in pain and then meeting the idiots group, is actually a prologue that serves to introduce the existence of the group. The group, which held on “anti-middle-class” ideology, claims that they are on a quest to search for “inner idiots” to see the world from a vantage point. I think that kind of manifesto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to one way to avoid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and maintain the subjectivity in the consumptive society is to refuse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to pretend fundamentally wacky. If all the normal actions, languages that carries so-called “meaning” are actually faked and fabricated meaning that does not exist in nature but only to be invented to serve to varnish the meaningless reality, then perhaps the abnormality can be an exploration to challenge the fake real and real itself. And since the role of the idiot challenged the normal rationality and the inevitable order, it also verified the value of the film: the fictional viewing is more meaningful than the real experience, and the real simulation is more meaningful than the real itself.

 短评

我完全明白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却不能接受。由于闲的蛋疼导致的装疯卖傻不能改变这个世界,连自己也骗不过。无理智的发泄带来的短暂快乐之后只能是更深的痛苦,你终究不是疯子,也没有勇气死亡,你必须带着理智和痛苦继续生活,这是来到这个世界的代价。

6分钟前
  • DrBigglesworth
  • 很差

真是反电影反倒彻底了……无数次被拉斯冯提尔的糙逼摄影挑战极限,你露个杆露个麦也就算了,光不接也就算了(你敢拍两个光接的镜头么!),你丫把B组摄影师也露出来就太牛逼了,比片里露鸡巴还牛逼。这片真够生猛的,看来Dogma片儿要按顺序看。另,修改后的结尾导致本片违反十诫“不许配乐“一条

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白痴的形象是这帮人的精神面具,同时也成为了他们种种越矩行为的盾牌”;切入点准确犀利;凯伦一抬眼,恩,拉斯·冯·提尔的电影里总是有这样天真眼神羞涩面容的女孩儿,黑暗舞者中的塞尔玛,破浪中的贝丝,以及狗镇中过于漂亮的妮可·基德曼。

11分钟前
  • 撕撕撕
  • 推荐

“道格玛95”第二号作品,讲述一个装疯卖傻的小团体的故事。同为反中产社会秩序之作,可看性不如《家宴》的中产阶级家庭撕逼戏高。手持拍摄非常粗糙,还有各种跳跃剪辑。中途多次插入事后访谈段落比较间离,拉斯冯提尔受布莱希特影响也不小。结尾戛然而止。装疯当然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冲破社会网罗的方式,仅仅是自欺欺人。或许,唯有精神分裂才是逃离符码之策,只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而已。PS:道格玛95本身也是一种极端控制,而且让影像变得乏味单调了起来。此外,即使如本片这样的“标准作品”,也并未100%遵守教条——影片不止一次使用了非画内声源的配乐(同片尾曲)……(7.0/10)

1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完之后说不出是什么感觉,难道导演想把观众当白痴,还是他自己想做一个白痴...我突然想改变对次影片的评价,其实导演在探讨此片的价值意识的时候给了观众足够的空间,而且这种现象真值得我们去思考,而镜头中的大量滥交场面其实是由深刻指向的...

18分钟前
  • 二姑娘嗲娃
  • 还行

1.此时此刻的我,多想不负责任地成为一名白痴;2.印象中还是第一次看到名导作品里面,露杆露麦还露B组摄影师,真是惊到我了,还有各种超烂自然光镜头,反倒那些性器官、群P、裸奔是见怪不怪了。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尼玛这才是高智商电影,比《云图》还看不懂。。我受够了你的dogma95,你装疯吧,哥不吃你这套。第一次给实验性电影打这么低分。这就是在侮辱艺术。

22分钟前
  • Tough
  • 很差

即便是道格玛95也没有阻挡住拉斯·冯·提尔的惊世骇俗,相比于同一阵营的温特伯格,冯·提尔的自我标签远远鲜明于前者,当温特伯格还在使用道德议题做文章的时候,冯·提尔却早已使用高概念来探讨人性了,这一习惯——另类事件引起的人物转变——也延续到了他以后的作品之中。但他电影中令人诟病的一点是,确立高概念引出的议题总是略有牵强的味道,在看似对照的情况下,其实是文本铺垫人物动机上的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点,冯·提尔片中的主角必须依靠行为以及表演方式的出格来纠正中和那份偏差,以此弥补这份逻辑上的缝隙,但这依旧不能阻挡观众对电影中人物行为动机的吐槽,为此,冯·提尔祭出了大招——这个主角脑子有问题,当然在本片中没有使用,但在“良心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之中,当主角戏份成为唯一主线的时候,这个招式就打到了观众的眼前。

25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还行

严格意义上的反人类电影,反理性,与以此为基础构建的文明、制度、阶级、权力,一群人甘愿选择放弃理性回归原始,拥抱纯粹满足动物性而获得的确切快感,片子里“理性”出现的场景几乎都与粉饰、虚伪和冷漠挂钩。但他们终究必然无法获得快乐,他们的安排选择亦是“理性”之决断,他们的愉悦快感大部分源自对理性构筑的社会反抗,没有理性他们其实也毫无意义,这可能跟dogma95一样是个悖论。

30分钟前
  • 花地
  • 推荐

刚和朋友谈到《牺牲》,之前也记得讨论过拉斯似乎完全“不像”他所崇拜的名导们,但我个人一直觉得诸如德莱叶伯格曼老塔对他的影响是深深嵌在内核中的。像在《圣女贞德蒙难记》之于《破浪》的人物再现,《白痴》可能就是他心目中《牺牲》了,甚至要更深入一些。中产阶级物质生活的叠加,人的自然状态——“白痴”成为奢侈体验,这是内核相近之处而拓展的地方在于自反和暧昧的视角,“扮演白痴”这种重塑行为,是从一场从开始就注定不可能抵达的归途,看上去是在理智投机的利用白左思维勒索绑架,物质生活继续叠加,罪上加罪。在自证中不堪一击的实验失败了,过程丑陋不堪,但是拉斯又不吝于展现人性联结自然而然的产生、给予受难者严肃的注目,这就是他早期作品中存在的模仿和拓展——在渎神行径中重现神性存在的可能,在猥亵形式内寻得宗教情感所在。

34分钟前
  • Accattone
  • 推荐

Lars von Trier是一个色情狂

39分钟前
  • 近似无限透明蓝
  • 还行

stupid........

43分钟前
  • 巴乌
  • 还行

冯姐真是爱尼采到骨心里,以痴癫疯狂来面对虚无、狂怒和个人痛苦,酒神之歌撕扯下道德的遮羞布,毫无希望,满地呻吟,本质上十分垮掉派作风的一群人,用杰克的话来说:“我们的心灵都疯狂了”。

46分钟前
  • 推荐

The members of the group refer to this behaviour as "spassing", a neologism derived from "spasser", the Danish equivalent of "spaz"

51分钟前
  • 粉红色大象
  • 还行

尹丽川有一部小说《贱人》,说的是一群年轻人闲极无聊,跑去超市偷东西,不为钱只为刺激。这部《白痴》也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人装白痴为了反抗主流价值,有人为了寻找快乐,有人为了逃避痛苦……于是凑到一起,相互温暖相互抚慰的一群人,但最终他们还是要各自分散,回到孤独悲伤压抑的生活之中。

55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让非白痴者扮演白痴,表达对这个世界的反抗,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徒劳无功,最后一巴掌,便是对此类避世者的沉重一击。这个社会哪里有接纳自己的地方呢?无法向上攀爬,也无法向下兼容,自生自灭早已是注定之事。本来很好的一个概念,被Dogma95的教条弄得乱七八糟。麦克风和摄影师毫不忌讳地在镜头中穿帮,说是试图打开电影回归本体之路,反好莱坞,也反个人主义的作者电影,但所呈现的效果却十分粗糙,哪方面都不占优势。口琴插曲和片尾曲的出现,甚至更离谱的穿帮摄影师所举着的数码相机,完全在违反他们自己所定的教条,可见遵守这“十诫”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时不时插入的采访间离了观众,无所顾忌的裸体展示成为片中的最大卖点,反传统和反人类都很生猛,可这场呐喊终归结束,依旧得重新走上主流的道路。

59分钟前
  • 高詩遠
  • 较差

Lars von Trier的电影最大的特质是对深刻人性的探讨,真实的、极端的压抑感无时不在,道德是不存在的,只有本能,观众和电影中得角色一样没有安全感,一样赤裸,演员在电影里装白痴,导演在电影行当搞革命,不打灯,不配乐,镜头永远在摇晃,一切都反着干,生猛极了。

60分钟前
  • RD
  • 力荐

4.5。“道格玛95”的戒律是对抗好莱坞为代表的通俗电影作法,用粗糙、剧烈的影像痛斥好莱坞电影的造梦属性。当《侏罗纪公园》等特效大片席卷全球之时,疯蹄儿用“绝对真实”的影像捍卫电影艺术的创造力。这也与“白痴”们的行为形成呼应,对世俗世界、文明阶级的戏谑性嘲弄,就像通俗电影对观众的蒙骗/戏弄,露杆、露麦、露摄影师仿佛是时刻提醒观众电影的陷阱,使其间离出来独立思考。结尾白痴们接连被裹挟回现实世界,正如同大多数逃离未果的囚徒,依然被困居于囚笼。而女主是被社会所驱逐,想要回归却只能浪迹的悲剧性角色,成为真正的“白痴”也是何等的悲凉。

1小时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装疯卖傻以满足对社会的逃避,最终却也掩盖不了内心的躁动与不安。拍摄手法很记实。拉斯冯提尔一直都是这么走实验主义么? 那我会更喜欢后来的改变。

1小时前
  • freeup
  • 还行

话说小时候竟然能在电视上看到集体裸奔一幕,家长也在,好囧……再过很多年,看到了完整版,有种恍然的惊喜。电影倒是有不少有意思的地方,虽然处处“为难”观众。忘得差不多了。三星半。

1小时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