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韩国剧韩国2020

主演:薛仁雅 金宰英 赵胤熙

导演:内详

 剧照

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2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3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4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5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6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3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4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5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6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7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8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9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3

详细剧情

该剧是讲述为了达成梦想而努力却没有实现梦想的普通人的人生重启剧,也是再次热爱满是挫折的人生并寻找微小却确实的幸福的“小确幸”电视剧   薛仁雅饰演金清儿,她是一个放弃了恋爱和结婚,连续8年准备考公

 长篇影评

 1 ) 星运里的错

       美式小清新下的患难见真情,没有韩剧哭得那么撕心裂肺,却还是被生离死别的天各一方深深打动。两个癌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邂逅,原以为病情较重的女主会先走一步,谁知世事难料,男主成了与世长辞的先驱者。临走之前,他仍用自己的积极和乐观激励女主勇敢地面对生活,即使是没有他的生活。
       男女主角虽然不惊艳,但是很暖心,尤其是男主的笑容,有种整个世界都被点亮的感觉。阳光大男孩微笑着咀嚼自己的不幸,无条件陪伴自己的同伴,小心翼翼地守护心爱的女生,没有女主的应允他自始至终没有逾越他们的朋友关系。他的无意吐露堪称世纪表白经典——即使跟我保持距离,我对你的深情也丝毫不减,一切试图让我幸免于你的努力都是徒劳。中文翻译读来特别诗意,你是我这辈子难逃的红颜劫。话说两位主演正值青春年少,女主是91年的,男主是94年的,难道现在荧幕都被小鲜肉承包了吗?他们两人在另一部电影《分歧者:异类觉醒》中也有合作,饰演一对兄妹。另外,个人认为女主父亲和双目失明的小哥颜值颇高,女主母亲的演技略浮夸啊。不得不提的是整部影片插入了很多好听的OST,一听就是博士的菜。
       列举几个印象深刻的场景,那些完美镶嵌在我心坎里的珠玑。首先是一句很煽情的台词——这世上只有一件事比得癌症死掉更糟,那就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得癌死掉。女主一直对母亲在病床前的话耿耿于怀,害怕自己去世之后就会被这个家庭遗忘,这也是她如此执着于那个作者的原因,后来母女的一番交流成功令她释怀。男主参加自己葬礼的桥段总觉似曾相识,原来死亡也可以预演,提前在亲友的哀悼送别中体验死神的降临,这才是真真切切属于我一个人的死亡仪式。而随后庄严肃穆万人空降的黑色气氛,只能证明“举办葬礼不是为了死者,而是为了活着的人”。男主爱好把烟叼在嘴边,看似是高中生桀骜不驯的吸引她人眼球的行为,他却美其名曰“把致命的东西叼在口里,却不给它伤害你的力量”,真是活捉呆萌神兽一只啊。尤其喜欢他们的Amsterdam之旅,甚至可以算作他们的蜜月之旅,觥筹交错间的点点星光,掠过浮动的杯影,你只需一饮而尽。在Amsterdam的每一帧截图都能拿来当壁纸,很有Woody Allen的感觉,鄙人有生之年真想去安妮弗兰克故居玩一遭。
       这部影片最能引起我强烈共鸣的是女主的这句话——这个世界,只要有一个人记得你,你就永远不会被这个世界遗忘。我承认,某种程度上我怀揣着跟男主一样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害怕肉体的消亡会带走我所有存在过的证据,这也是我拼命想留下一堆文字的意图,哪怕只是一些空洞的符号。我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滴,我对文字的信任远远超越了对生命的热爱,只因,这份固执的精神财富可以成为我老无所依时聊以自慰的奢侈品……

 2 ) The Fault in Our Stars

PS:想用影片名当评论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太妙了,并且也很好听。

多年前,第N次刷完《大话西游》后特别有感觉地浓重忧伤了几日,并写下了一篇名叫“爱情故事”的影评,那篇评些什么内容我现在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结尾处我对为此伤心了几日的自己写下了:从未谈过恋爱的人反而最喜欢对恋爱指手画脚。看来,我又要忍不住指手画脚一次了 。
 
传说中死亡和爱情是艺术创作永恒不灭的母题,又有传说,一流的电影是由二流的剧本三流的故事产生的,剧本太好的话留给导演和演员的空间就不太多了。那么,这个让我“哭晕在办公室”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构成的呢:
 
癌症女孩A生活在一个由药物和医院组成的世界中,但除去这点致命伤,她有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以及比很多同龄女孩更聪慧敏锐的头脑,她对世界没有人云亦云的想法,爱看书爱思考,喜欢独处,但没有文艺青年的酸腐味道,其实她的生活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已经好过世上千千万万身体健康的行尸走肉了。过于理性的头脑使她随时处于迎接死亡的戒备状态。直到某一天她在很不情愿参加的癌症互助会上邂逅阳光男孩B。男孩崇拜英雄,害怕死后被遗忘,有着干净的笑容,看见A的第一眼就朝A放电,但看电影时不用任何暗示作为观众你明白这个人绝对不是谁都放电的,他有点喜欢她,第一眼就有点喜欢。
一向孤冷的A还以少有的微笑,这时你会明白貌似A也不反感B,甚至偏好感,这对于没有打算向外界敞开心胸的A而言很难得。在互助会上B讲述了自己害怕死后被遗忘的忧虑,A从未在互助会上发言,但为了回应B她第一次开口了:总有一天谁都会消失,每个人都会被遗忘,哪怕是伟大如莫扎特,若干年后也没有人会专门留下来为了记住他,更别说在座的各位了,所以如果恐惧这点,最好趁早将其抛之脑后,因为其余人都是这么做的。
 
A说完后B还以难以捉摸的笑容,不一定是认同A的说法,要知道这样的恐惧并不是旁人三言两语就能够消除的。但B似乎很享受听A讲话,不管内容是什么。之后的故事,也许按照诸君的期望发展,只是置换到两具将死之躯上面,很多都进行得很缓慢或者根本无法顺利开展,他们当了很久的朋友才有一个非恋人式的拥抱,以及很久很久以后才有了第一个KISS。但是他们喜欢四目相对,喜欢对着对方的眼睛谈话,喜欢倾听对方的喜好和需求,把对方的兴趣爱好当做自己的一样对待。
 
A的愿望在13岁那年为了迪斯尼被用掉,然而她现在有了更想要实现的愿望却没办法实现,B在与A交流的过程中熟知了A与那本爱不释手的小说的情缘,在鄙视A轻易用掉愿望的同时已经打定主意把自己的愿望送给A并陪同她去荷兰完成心愿,尽管中间因为身体缘故又出现一些波折,最终二人以及A的母亲三人一同前往荷兰,在见到作家的前一晚两人终于互诉衷肠决定以情侣身份相处并度过了心醉的一夜。
 
无奈A见到向往已久的作家后与自己想象的大相径庭,颓废作家不肯告知故事的结局,并责怪A太过较真,说一本书完了故事也就完了,故事里的人物也不需要继续他们的命运,还抛出一个无限比另一个无限大这样的“谬论”惹恼了A,A失望而归,毕竟这是支撑一个绝症患者的故事,而她亲眼见证了这个故事的缔造者将它捏碎。B一路追赶,生怕A为此更难受一个劲儿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我可以为你写一个更棒地故事,你不要难过。
 
然后,二人走到一个廊椅上坐下,这时候A的情绪已然平复了许多,B在此之前都一直扮演着A的小太阳的角色,一直一直温暖着A,但是B选择在这个时候告诉A:我的腿又开始萎缩了,我只是一直没敢告诉你。这时候的B露出了片中第一次的绝望的神情,我猜,他起初只是单纯地想要借此来平衡A的失落,因为心细如他明白安慰一个人最好地办法不是一个劲儿的说不要难过不要难过没什么大不了的。而是告诉她我曾经或者现在比你的状况还要糟糕,也许世界对你不公平,但是我要让你感觉到我们俩是一样的,我对于你而言是公平的,如果我能有幸成为你的全世界,那世界的不公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想象一下中情花毒的小龙女,杨过的方法是我也中吧,想象一下大仇在胸无法释怀的不幸福的萧大哥吧,阿朱的方式是我死换你幸福。但是现实是B并没有他想象地那样强大,他还没来得及用自己的伤痛换取A的公平,他自己就已经开始倾斜了。
 
电影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转换角色,B的伤痛开始由A接管,因为他们已经正式相爱了,而A事实上远比B要强大,后面的故事有点悲伤了。A开始病发,住院,坐轮椅,又开始更加害怕被遗忘,B说:我知道这很幼稚,但我一直期待自己成为一个英雄,身负一个伟大的故事,会被刊登在报纸上,我本该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A告诉他:你本来就与众不同,你总是痴迷于让人们记住你。我觉得你很特别,难道这还不够吗。你认为要过有意义的人生,要每个人都记住你、爱你,但你猜怎么着,这就是你的人生,你只能得到这些,我、你的家人、你能面对的世界,就是这些。如果这些于你还不够,那我很抱歉,你至少不是两手空空。因为我爱你,我会记得你。
 
这席话对B好像很受用,我猜依然不是这些话本身有多么能带给他力量,二是说这些话的人是A,这就能够带给他力量。他总是愿意聆听她的每一句话,愿意发自内心地崇拜她,一个少年他崇拜比自己还要小的少女。不是带着痴迷的崇拜,而是用爱她的方式来崇拜。很难想象的一种关系,我从未见识过的一种关系。据说,人在经历真正的爱情的时候整个灵魂会升得无限高,他会释放身体里所有的善意来对待他所面对的世界,并且心甘情愿。
 
之后,B想出了一个他能够接受死亡的最不坏的方法——预演葬礼,他要求A和好朋友C分别写悼词给他,然后他们三在教堂里一起出席了有当事人参加的葬礼。眼盲的C笑嘻嘻说了一大堆损友的话最后严肃地说道:如果未来的某天我能够安装电子眼重见光明,我一定会拒绝,因为我不想看到一个没有你的世界。
 
A的悼词:B是我此生灾星下的恋人,我们的爱情故事如史诗般荡气回肠。我没有办法开口诉说,只要讲起,我便要被淹没在泪水之中……
 
八天之后,B走了,A在葬礼上没有念此前准备好的话,而是说了许许多多安慰活人的假话,因为A渐渐明白,葬礼不是办给死人的,是用来安慰活人的,B坚持要预演葬礼,是因为真正的葬礼根本不属于他。作家突然出现在B的葬礼上,并试图解释A此前对小说的疑问,无奈A此刻沉浸在B的离去的巨大悲痛之中,加之本身厌恶作家,不留情面地把作家赶走了。C来找A,二人相互安慰,C告诉A,B真的很在乎她,每次一提起她就一个劲儿地说个没完。这个片段让我想起知乎的一个问答,问:一个男生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喜欢上一个女生。最好的一个答案是:他做任何事都会想起要是她在就好了。
 
C还问A见到作家没有,说B曾给作家写了一封信,这时A才想起早已经把作家试图给她的信揉碎。A回到车里找到褶皱的信纸,打开读到B写给作家求助的信:我是如此好的人却写不好字,你是如此糟糕的人却能写出好句子。我要求你帮我写一封悼词给A,因为我文笔不好……你不必担心她是否比你聪明,因为你清楚她就是。她风趣而不刻薄,我爱她.这世上你没办法选择不受伤害,但你可以选择被谁伤害。
 
最后,故事在B的信中结束了,B直到死后都还依然在给A力量,给她延续生命一个最好的理由,那就是:不要忘记他,不要忘记他们的岁月,那里尽是美好。
 
这大概印证了福克纳的《野棕榈》里的那句话“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不存在。如果我不在了,那么所有的记忆也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我从小迷恋各种故事,正如直到现在号称喜欢电影的我也仍然停留在它是否是一个好故事的层面。我想我能与故事们相处自如,如同活生生的人一样,我与它们分别相处之后,它们之中有些能伤害我,有些能给我力量,有些让我大开眼界,有些让我很快遗忘。而我发现我喜欢的是那些不一定有完美的结局却一定能在很多很多细节上面触动我灵魂的真善美的故事。A和B的故事讲完了,现在我想谈谈它。谈谈我得到的,或者说我想得到的。
 
如果把这个故事定性成一个典型的爱情故事,那它是合格的,作为由大银幕来讲述的爱情故事,它更是做足了全套功夫。男女主角爱情角逐的时空都是被设定好的:泰坦尼克只有三天,空间只在一艘船上;都敏俊离开地球只剩下一个月的时日,空间只在俩人的家中。同理A和B亦是如此,同样的境遇很容易心心相惜,这样的恋爱很水到渠成,或者说很容易上手。相对封闭的空间+极其有限的倒数的时间+全心全意为对方着想的男女主=合格的浪漫爱情。
 
那么除此之外这个故事也具备了太多非典型的因素。我想这些才是创作者想要与观众互动和摩擦的焦点,爱情,只是一种载体。玄机隐藏在其中。
 
 
被遗忘
记得谁曾经说过:人们在惧怕死亡的成分中至少有一半是恐惧被世界彻底遗忘。在A与B第一次碰面的时候,B就很坦然地说出了自己的恐惧,可以还原一下B当时的话:我十八岁成了半机械人,半条退没了,但我一直想成为不平凡的人,我想要很多人记住我,我不想被遗忘。
很轻松地语调讲述沉重的经历,越是满不在乎其实越在乎。我想他当时主要是想说给A听,让A第一时间了解他,对他也产生一点兴趣。很顺利地,A对此作出了回应。告知他不必自寻烦恼,因为每个人都会被遗忘,这是全人类共同地命运,并不只是针对他个人。这是他们第一次交流。
但是通过这次交流,银幕外的我们能够思考的就太多了,因为我坚信这是个普适的并且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它并不会因为导演借着A的三言两语就能够让所有和B有一样恐惧的观众释怀。A的答案只是千万种之一,或许我们跟B一样爱听她讲,但并不能轻易地被它说服。B在留给A的信中说他在A生病进入IUC的时候偷偷潜入病房望着虽然病重却仍然活生生的A,想象了一下没有他们俩的世界。他觉得是没有办法接受的。
 
其实这一点上,我比较倾向于B的感受,我觉得害怕被遗忘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恐惧,尤其是当你知道死神随时都会将自己带走的时候。走后的世界是你没有办法知晓的。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谁的消失都是微不足道的。而存在唯有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消失了,我们的意义也就消失了,就像我们从来没有来过一样。正是因为如此,某种意义上,所有的苟延馋喘都好过于彻底消失。
 
公平
如果你是这样想的:我不认为爱情里面有绝对的公平,如果真的爱,就不会计较谁付出得更多。这话我耳朵都要起茧子了,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是啊,谈恋爱的时候不计较,分手后慢慢算账。总觉得,一份有诚意的恋爱关系中,公平也许是最必不可缺的一环了,它是保证二人能走多远的基石。如果恋爱关系中长期存在不公,这份感情到崩盘时大多会酿成惨剧或者永远不能磨灭的伤害。

如果你没办法界定什么是公平,那我想也许你会明白什么是不公平。豆瓣上曾有这样一条广播大概能浇我心中之块垒:

“ 中国情侣没有交流,有的是听和服从、哄和被哄、发嗲和撒娇、指责或批评、抱怨与开解、倾听和安慰。没有交流,没有两个对等的人深度地对话,不,连浅显的对话都没有。因为除了琐碎,没什么可聊的。”
 
也许很多观众都把这部片子或者这个故事当做千千万万小清新爱情故事一样一带而过,并没有认为它有多么特别。但它对我而言很有意义,是因为它呈现了我所能想象的最好的恋爱的模样。A和B的相处方式是我最向往的一种。在这种关系中我充分地体会到了怜悯、尊重、公平、理性和诗意。而这些往往在很多别的恋爱关系中是被遗忘或者舍弃了的。直到最后他们都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这段关系的平衡,仔细打理夹杂在其中的尘埃,他们仿佛是两个找到同一件绝世珍宝的收藏家。
真正的爱情,不是相互占有,而是我能拿出多少东西给对方,而该自己保留的我绝对不会舍弃:自尊、独处的时光、及时表达意见的权利…..有了这些我才能继续更好地和你相爱。
这里有一段A和B的对话时全片所有的我喜欢的片段中最最喜欢的一段,也是最能够表达这段关系中珍贵的地方。
当A得知自己原本能够去荷兰却因为身体缘故只能被困在家中绝望时,她打给B说自己家的后花园有一座小时候爸爸搭给她的秋千,大概因为身体缘故她不能使用它。
这时候B调笑说:那我要来看看这泪之秋千了。
A苦笑
B:我明白你的意思,这真是个悲伤的秋千架。我希望你明白,即使你跟我保持距离,我对你的深情也丝毫不减。一切试图让我幸免于你的努力都是白费。(这男的哪里文笔差,简直就是诗人)
A:你看,我喜欢你,我喜欢和你一起度过的时光。但我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B:为什么?
A:因为我不想伤害你。
B:我不介意。
A:你不明白的。
B:我明白。我知道你在说什么。我说,我不在乎。能被你伤害是我的荣幸。
A:嘿,B,我是颗手榴弹,有一天我会爆炸,当我醒来我会摧毁我周遭的一切。我觉得我有义务减少伤亡人数。
B笑:你颗手榴弹。
B知道无法用言语让A信服他的决心,那就行动好了,要知道“最好的告白是长久的陪伴。”
看了片子的人会明白这段美妙在哪里,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死亡
一直以来作家海明威给世人的印象随着他的“硬汉原型”深入人心,但他又被施泰因称作“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在我眼中,迷惘跟某种柔软有关。至少是硬的反面。迷惘不是一种清闲的徜徉,而是一种焦虑的徘徊,它意味着灵魂的飘忽不定和一声叹息。海明威在目睹或者经历了一切人间悲惨剧之后在家书中写道:死亡,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最后,这位二十世纪爵士时代的经典硬汉用猎枪自绝于世了。
想想无数场战争中、天灾人祸中,有多少死亡变成一件很简单的事。简单到他们只是数字中的一员,连代表他们的符号都是群体化的。
说回影片,这部片子另一个让我欣赏之处,就在于,它所要讨论的问题在逐渐升级,由小到大。它始终在引导我们跟随这群患癌者一起思考用怎样的姿态来面对死亡会更好一点。如果说B是对于被遗忘的恐惧。那么A却是对于自己消失的影响的担忧,换句话说她更加恐惧被遗忘。A在13岁的时候差一点撒手人寰,她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但她和父母的关系仍然有些冷漠,因为妈妈说了一句:我从此就不再是母亲了。A一直耿耿于怀,她害怕母亲将自己遗忘,害怕自己的离去等于自己从未来过。当母亲告诉她,伤痛肯定是会有的,但是人能够带着伤痛活下去,并且自己永远是她的母亲。A才像小孩一样和妈妈真正讲和。
常听人评价一次自杀事件都会以这样的语句:他就这样轻易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谎言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听我说,没有人能轻易地死亡。无论何时,死亡都是一件无比沉重的事件。它意味着我不再能够与这个世界互动,也不再有可能性。我爱的、我恨的、我不屑的、我参与的不参与的,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它是一场世界上最隆重的告别仪式。你说,死亡怎么可能是一件简单的事。
 
“有些无穷比别的无穷更大”
这是我还没想好的部分,不说了。在我这儿,这部片子的角色相当于《怦然心动》的续集,我承认我是在持续亢奋的状态下看完的,并且我很有很久没有这样和一部电影触电了,我很喜欢,不管你怎么想。

 3 ) 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你


    《The fault in out stars》,翻译过来是《星运里的错》,引用的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句台词。之前只是听说过这部小成本的黑马电影,知道在其首映三日便收获4820万美元,票房力压远超了朱莉女神的《沉睡魔咒》以及阿汤哥的科幻巨作《明日边缘》。今日一看,我才明白它能成为黑马夺得如此多奖项,真的是志在必得的,片子从头到尾都有着让人能笑着哭的泪点。整部电影看完后,我并没有像以往看剧情片一样,感觉到一些明显的锋利感,而是像是静静的欣赏完了一副颜色柔和的水彩画,十分的温暖。让我无法控制的写下了这一篇观后感,是的吧,这世界上总有一些美丽是让你舍不得闭眼遗忘的。
    电影讲述了两个患有癌症的青少年间有关爱情,生命和死亡的故事。16岁少女海瑟患有肺癌,虽然最近病情似乎有所缓解,但对于这样的奇迹她并没有感到特别高兴,她一直很能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她不希望接触太多外面的世界,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就是一颗手榴弹。”因为不知道手榴弹什么时候会爆炸,所以她必须将自己会造成身边人的伤害减到最低。但谁能阻止的了上帝的安排呢?当她在青少年癌友互助会上认识了同样身患骨癌的男孩奥古斯塔斯,认识了这个笑起来如同一朵向日葵般灿烂的大男孩,她的人生被牵动着缓缓开启了新的扉页。
    我这么说这个故事好似听起来有些俗套,不外乎生与死,不外乎离别与疼痛。但原著作者在其中注入了更多关于生命、家庭、死亡与爱的思考,使整一部小说有了更大的阅读空间,才能让我们有幸观赏到一部这样令人动容的电影。这部青春电影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虽然它展示的是一个严肃而充满痛苦的主题:癌症与死亡,但其中的角色却并没有给人带来压抑感,女主角的幽默和男主角的开朗尤其让人感到温暖。
    电影的其一是关于家庭。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手中那一颗独一无二的明珠,自己最深爱的孩子得了致命的癌症,对于所有的父母而已,无疑是多大的打击,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接受的了这种事实。除了陪伴孩子度过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治疗外,除了每个深夜紧急将孩子送往抢救室的慌乱之外,最让心酸的是我无法让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无法让孩子得到同龄人可以得到的快乐。癌症的存在,就是一种时间的折磨,你明明知道了结果,但却舍不得放手。“啊,上帝,我愿意把我整个天堂都给你,求你还回我的心肝宝贝。”
    影片中女主海瑟的父母倾尽所有,女儿想去阿姆斯特丹见自己崇拜多年的作者,他们心中是多么的矛盾,一怕孩子坐飞机出去有危险,二则十分想满足孩子的愿望。当必须二选一时,他们还是选择了让孩子去阿姆斯特丹。我觉得这个决定是震撼的,换做是我,我觉得我没有那么大的勇气让孩子去那么遥远的地方,我会圈她在我身边,保证她每一秒的安全,但我看到这才意识到,成年人们都往往忽略了去考虑孩子的意识和感受,毕竟这是孩子的人生,孩子有权力做自己的选择。
    从前,我只害怕失去你,而到最后,我才知道,你在我身边不幸福不快乐,要比失去你更让我害怕。
    其二关于爱情。
    一直以来,爱情都是人类史上最具争议性、话题性的情感,同时也是最具魔力和感染力的情感。在我们中国,就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的古诗句,在另一部电影《怦然心动》中有一段话引用到这里也正合适:“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在女主角海瑟面对万事万物都很无所谓有点封闭的时候,男主角奥古斯像一道明媚的阳光照进了她的生命里。这个笑容灿烂、幽默开朗、因得了癌而缺了半条腿的男孩不单只给了她热烈的爱,像不可抗拒的炸雷般进入她的世界,带她冒险,一字不落的去阅读她最爱的那本书,两个年轻的灵魂慢慢靠近,慢慢的相爱,分享彼此的兴趣与人生,他也点燃了她对这个世界的渴望与期待,不再低落不再害怕什么。
    因为是癌症患者,类似政府给予的福利,可以满足癌症患者最后的一个愿望,奥古斯无私的奉献出了自己的愿望,满足海瑟一直崇拜一直想去见一见远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个作者,见完后,结果却不像所有人所期待的那样,作者嗜酒如命且粗鲁无礼。而在这个时候,海瑟才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这一个时刻,我无法想到痛苦,反而想到仍然存在的美好,试着收复自己的幸福,想想你周围的一切美好事物,保持开心。”在离开了作者家的那一晚,海瑟主动吻了奥古斯,这是他们第一次接吻,在那一晚,他们将彼此的初夜献给了对方。
    第一是他能欣赏我,第二是他能让我更欣赏这个世界。我认为,这便是一段最好的感情必须拥有的两个因素。
    最后是关于成长。
    两个得了癌症的青少年一起成长,可惜上天妒忌,最后奥古斯的癌症加重,濒临死亡,在最痛苦之时他但依旧保持了幽默乐观的心态,他对海瑟说我唯一最后想做的就是听你在我葬礼上的致辞,在我还活着的时候。
    这是海瑟在奥古斯这场自己办的“我还活着”的葬礼上说的话:“我不是数学家,但我知道一件事,在0和1之间有无限多的数字,当然在0到2之间有更多,或0到一百万,有些无限比其他无限更大,我们曾喜欢的作家告诉我们,我想要跟多的岁月数字,想比我能得到的更多,天啊,我希望奥古斯拥有更多的时间,但是,古斯,我的挚爱,我说不出我有多感谢,我们共有的小小无限,你在有限的日子里给了我永恒。”
    在相处的过程中,女主角海瑟明白自己生命中所有该拥有的的其实都已经拥有了,最宝贵的一切,一直不曾远离过。“事实上,我们都希望被记住,海瑟不一样,她知道现实,她不需要众多爱慕者,她只要一个,她得到了,她爱的不广,但她爱的很深,这不是比我们大多数人得到的更多?”你无从选择在世上是否受到伤害,但你能选择让谁伤害你。
    电影看完后,哭着哭着又笑了,最好结局莫过于如此吧。生命终将会结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就像电影中奥古斯对海瑟说的:“我相信有来世,我知道爱就像对空虚呐喊,而且必然被遗忘,我们的命运早已被注定,有一天所有的辛苦都会化为灰烬,我也知道地球会吞没唯一的地球,但我还是爱你。”
    你来了,带给我绚烂的彩虹,你离开了,把彩虹留在了我的心里。其实,我觉得,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真诚都做不到,所以,没必要苛责别人,在这个多变充满缺陷与不幸的世界里,若遇到真挚的相待,就好好珍惜吧。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天会黑,雨会下,一切都会前行。但若天黑,自然会有人为你点上明灯。(完)


                                               丹(写)

 4 ) 都是命运的错

看完电影我都没能明白,为什么叫星运里的错,直到看到提问有了回答才明白:

原著书名取自莎士比亚的剧作《凯撒大帝》里的一句话:The fault, dear Brutus, is not in our stars, / But in ourselves, that we are underlings.译文:"要是我们受制于人,亲爱的勃鲁脱斯,那错处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原作者用The Fault in Our Stars 这个名字表示无法同意莎翁的观点。。。有时命运就是弄人。(via @thyroid-free )

我才明白这一切的意思,其实都是命运的错。
(真希望这个翻译名能改下。)

后半段简直哭的一塌糊涂,我看到有评论说没get到哭点,感觉有点假,还有一个说,这个是富家男女的爱情过家家,还不如暮光之城。没get到哭点的,我还挺理解的,现实主义,就像其实泰坦尼克号很多人为之流泪,但也未必是真的啊,看问题的点不一样而已。可是说富家男女过家家的那个,你看电影了吗?比不比得过暮光之城我不知道,但是女主富有的话,就不会在想去荷兰的时候,妈妈说没有钱了吧,就不会动用男主的wish(国外有一个组织,叫许愿精灵,就是满足癌症小孩一个愿望,女主选择了去迪斯尼还被男主嘲笑了)了吧,拜托请你看电影之后再说话好吗?

我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关于生命的问题,但是脑细胞真的不太够用,我记得我曾经在看过《活着》后说,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但是后来看到了更多事更多报道,又有了很多看法,如果活着是一种痛苦,活着还是一种幸福吗?这电影里女主苦恼的她死后爱她的人怎么办,所以开始她并不想接受男主的爱,因为她怕男主在她死后痛苦,她的父母已经要承受这份痛苦了,何必要多一个男主呢?这些都是关于生命的问题,关于命运的问题。

当女主终于对男主承认了爱,终于在一起时,男主却告诉她,也许他要在他之前走了,这让我想到了《天使之城》,挺讽刺的不是吗?女主要开始学会怎么承受这些,怎么帮助男主度过要离开的日子。直到,她的母亲告诉她,她已经做好了没有她之后的生活准备,女主才终于释然,她最想要的是让家人快乐。

这里有很多值得称道的点,男主让朋友摔坏的奖杯,男主带朋友去摔鸡蛋,男主怕被遗忘,提前的葬礼,提前的悼词,男主留给女主的悼词。这些不仅仅是关于爱,关于生命的思考,我觉得有些地方和泰坦尼克号有点像,活着的人怎么去承受爱人死去的痛苦。

对于他们来说那些可以计数的时光,是我们我们无法体会的,几个月、几天,就要和这个世界说byebye,过的每一天也许就是最后一天,那些治疗的痛苦,那些恐惧,那些留下的十级的疼痛,也是我们无法知晓的。但是他们又不可以轻易放弃,爱他们的人已经付出了很多,治疗的金钱,那些紧张,那些感情,那些心痛,他们只有努力再努力的活着, 多活一天就是对爱他们的人最好的报答。

这些都是谁的错呢,不是他们的,是命运的错。

 5 ) 这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电影

说说最让我深刻的部分吧:
1) 海泽尔和父母的一段对话,她在吃饭的时候想出门,但是她母亲叫住了她让她吃饭再走,她焦躁的反驳:你是不是要一直做母亲的角色,如果我死了呢,我死了以后你是不是也是一直在哭在想念着我一直在悲伤中?她母亲的回答:她已经报名参加了义工课程,希望以后可以分享经验给同样遭遇的家庭,但是不告诉她是怕她不开心觉得自己被遗忘。
然后海泽尔感动直奔向母亲。
一段母女间的对话,充满着爱,女儿担心母亲失去自己以后会沉痛无法继续生活,母亲却选择坚强的走下去,虽然会悲痛,但是是可以承受的。这是一份勇气,活着的人有时候更加需要勇气。海泽尔释怀了,一来母亲的坚强她放下担心,另外她并非成为包袱。

2)为自己举办一场模拟的葬礼,这是一个特别的idea。提前彩排葬礼,看看葬礼上的人们、发言的人是怎么描述自己的一生的,留下来什么。这是一个启发,不光对他,对于我们,这样的模拟也值得在自己头脑中临摹。看看我的葬礼上,关键词是什么。

3)只爱一个,但是深入。不需要人人喜欢,人人认同。

4)及时 行乐!

 6 ) 小哲理小幽默拯救不了的俗气

先定义一下我对“俗”的定义:已经听腻的正能量/人生道理。例子:勤劳才能致富;活在当下;Live your life to the fullest等crap。不是说他们不正确,而是实在是腻味了。

其实电影就是个在俗中不断创新的东西。你把每个电影中心总结下,一定会有很多重复的东西,很多已经“腻”了的东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看电影,因为你怎样用不同包装表达这个中心同样重要(how>what)。虽然你可以一句话总结电影剧情,但是你代替不了体验。

癌症剧我觉得可以算是最尴尬的一种电影类型,因为很难避免俗气。你知道这个电影是关于癌症的你基本就被剧透的差不多了,大不了就是死了呗,还能更惨?而且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样,因为给你的空间也不太多。无非是在癌症作用下:

珍惜以前不珍惜的东西
更珍惜以前本来就珍惜的东西
更加向往并争取以前得不到的东西(=Live your life to the fullest)
做以前一直想做但不敢做的事(=Live your life to the fullest)
思考人生的意义,如人为什么活着(这谁TM能有标准答案??)
伴随其他超级哲学的问题,如爱情是什么(这谁TM又能有标准答案??)

差不多就这些。然后身患癌症少年的爱情故事?嗯,估计都是爱得死去活来然后最后一方或双方都死了呗。俗啊俗。这对观众和电影制作者都不容易。

观众:你TM不就是想让我哭嘛,那也行,但咱能来点新鲜的喵?
制作者:那咋能整出来点新鲜的喵?

我至少很高兴的看到至少本片尝试着打破俗气。

一、sassy的女主
女主可能是得癌症的人物中最特别的一个人。有点愤世嫉俗,有点看破红尘,有点sassy,也很独立。“sassy”这个词我本来想放到题目里但是发现这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单词,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翻译成中文,就好像“矫情”这个词你怎么也翻译不成英文一样。硬要解释就算是有自信,有特点,有点损,有点傲娇,又有点幽默的说话风格(你看就是完全没法解释的一个词)。比方说本片中女主站起来在互助团体会上反驳男主对遗忘的恐惧时的那段演讲就是完全的sassy。网上搜搜“sassy quotes”你大概就能知道sassy这个词大概是什么感觉了。女主的这种特质让她很特别,在众多忧郁/过度乐观的癌症患者中刮来清新之风。另外一个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她从小就知道自己活不久,和其他那些突然被诊断出癌症的人也不同,也影响了她人生观。

二、一些探讨的新角度
很多在片中闪过的小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如
1. 盲男配和前女友腻味的”always”。戏谑了承诺。
2. 遗忘。女主自己也说了,到头来谁都会被忘记,所以关键不是你被多少人记住,而是你记住了多少你想记住的人。
3. 我们可以选择被谁伤害。这看的我蛮感动的。女主保护男主说我要死,你不能太喜欢我,不然会伤到你。男主说我选择被谁伤害。我们平时为了保护自己不知道用了多少盔甲,放下盔甲是很难的。
4. Closure和答案。人生或许本就没答案。
5. 有限和无限。男主给女主在有限时间里带给她无限美好,和前面那个奇怪作家关于“有的无穷大于另外一些无穷”的言论互相呼应,很有感

作为小成本影片,我深深体会到选角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女主这么高超的演技我是不会给四星的。特别是对于这种内容的片子,主角间的互动和化学反应非常重要。想要让我们观众关心主角真的只能靠演技。注意关心和同情不是一个级别,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她要死,这是同情。但是想让我们关心主角的喜怒哀乐得与失就要看导演的功力了。

说白了,我觉得导演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导演员。比方说《泰坦尼克》里两位在那个时代算是顶尖的两位演员演的这么一般,这就是导演的错。莱昂纳多在出演96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之前就在很多独立制片里大放异彩,凯特95年的《理智与情感》也让她赢了不少提名和奖项。但演的好不一定是导演的功劳,所以导演也挺难做。我觉得本片导演高明的地方是特意把某个scene或beat放慢,给演员自由,给他们自然表演的空间。好处就是真的很自然(再次膜拜女主的演技,已成脑残粉虽然之前没怎么看过她的片子),坏处就是片子节奏会慢下来,变拖沓。不管怎样,it worked。真实的表演大大增加可看性,也让观众能关心人物。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女主她娘,太做作,一脸假死了的关心/慈母表情。

本文的对话中处处充满幽默和小哲理,我觉得这都是原著小说的功劳。可以看出作者不想让这变成俗气的癌症故事,因此下了很多心思,用不同元素带来新的体验。

只可惜不知是故事本身所限还是导演的处理,本片依然落入了癌症剧的那些俗套,结尾尤甚。爱一回,死一回,哭好几回。还是个俗气的故事,不过是中间加了些小幽默调剂调剂罢了。我喜欢这种用欢乐手法讲悲伤故事的手法,因为能让人最后更悲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男主死亡的处理总是让人感觉少了点火候,哭也没让人哭个够,鸡汤也没怎么鸡汤。中间若干新颖的角度都忽视掉了,最后回到了低级别的小幽默“okay”来结尾。这个结局让我心里很mixed,你说我是该感到伤感呢还是高兴呢。或许这是导演的意图吧。

有时候能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剧中人物着想的确是衡量一名观众能否欣赏这部电影的重要指标,但是如果我做不到,这也不一定就是我的错。我家里也不是没有癌症病人,我能体会到那种感觉,我甚至还可以吹毛求疵,说什么等待的滋味最难受,病人是绝症你要向他说谎隐瞒病情,说谎到底是为他好还是害了他等角度,然后说你这啥破电影啊,这些都没探讨到,明显你没有经历过癌症。我能这样做吗?不能。为什么?因为你电影制作者不可能面面俱到,既然选择了一个角度,那就把你选的角度说好就行了,旁的都不用管。Gus的悼词基本上就把本片选取的角度总结了一下,但仍有稍许做作之嫌,力度差一点。我当然是看哭了,但是过后没有在心里沉淀出什么东西。或许这便是本片症结所在:观众对影片影射的现实生活里的真人的感情掩盖了影片自己的问题。就像《为奴十二年》,我觉得挺一般的片子,不能因为是关于奴隶的,观众特别同情他们的苦痛,就默认所有关于奴隶的片子就都是好片子,你依然需要在剪辑,节奏,表演等方面有得当的处理,对主题有独特解读,不可以只是单独呈现苦痛来煽情。我不喜欢《为奴十二年》,并不代表我歧视奴隶,只是觉得拍奴隶的片子那么多,为什么你就要比别人好?本片也是一个道理,不能因为是关于癌症病人的,就自动把片子划为“好片”,你依然要下功夫,在角度上有新颖之处,在制作上不马虎。我可以非常同情并理解癌症病人,这依然可以是一部差强人意的片子,两者不矛盾。

我觉得电影制作者还是要有一些自己的观点的,不然你去做纪录片好了,让观众绝对看的更心痛。观众明明知道银幕上的东西通通是假的,但你要让观众相信,这就是你的职责,观众要是没相信,双方都有责任。至少真实的表演让我相信了,一些暖心的细节让我相信了,但还是不够。或许都是我一厢情愿吧。

癌症剧,别太认真,反正一开始就算没看剧透你就已经被剧透的差不多了。但是如果某句台词或者某个片段能击中你,我想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成功的吧。

 短评

John Green 这部小说本来就是给青少年用来书立正确价值观的,比如不抽烟什么,挺好。催泪也是种手段,目的达到就可以。(最大的感叹是:Gus 的性格太讨人喜欢了,感觉这种性格的少年只会出现在50、60年代的美国农村)

6分钟前
  • Jin
  • 还行

"I fell in love the way you fall asleep: slowly, and then all at once."后面一直流眼泪都觉得自己恶心。最终成片打破了此前对于选角的疑虑。这从来就不是一本少年苦情的癌症病历,而是最简单少女纯情的爱情手记。加上EdSheeran+Birdy+Grouplove+Lykke Li的原声,就那么痴痴笨笨的爱一场吧。

8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这个小清新的片子成功的关键是原小说的对白底子不错,加之俩刚出道的小年轻出演,女主老道有演技,男主青涩很本真,他俩充满知性和幽默的言语交流让人很享受,必须承认我还是很吃这一套的。【Cine Times】

9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不谈抄袭的问题,光是同样的故事和人设,这部电影拍的要比小红花好的多

13分钟前
  • 意中人
  • 力荐

An "okay" movie that's about people who are not okay trying to be okay by telling each other "okay", and it's okay to be okay

18分钟前
  • 石狩川
  • 推荐

痛苦需要被感知。影片里印象最深的台词应该是“我们三个人有五条腿四只眼睛和2.5套肺”。然而这个世界上谁又不是残缺的呢,只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最完整的存在。明明知道很快很快的要说再见,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都还是想回光返照一样的去过那些剩下的寥寥的时间。

23分钟前
  • Stubborn
  • 力荐

0和1之间的数是无限, 0和2之间的数也是无限。但是这两个无限是一样多的,请不要打罗素(我错了 其实是康托尔 by 2019/2/16)的脸谢谢。

25分钟前
  • 推荐

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想哭的点,是不是觉得很假很不符合逻辑。难道是我太冷漠?

30分钟前
  • 臭鱼头
  • 还行

好剧本啊 几处转折都挺神的

35分钟前
  • 羚羊的灵魂
  • 推荐

The book is not bad, but the movie is a little bit disappointing to say the least. And all the teenage girls sitting around me were ugly crying…Jesus…Are their ex boyfriends all dead?

36分钟前
  • Sophie Z
  • 还行

在巴西电影院里看这种片子,太违和了!本来已经沉浸在悲哀里,几近哭泣,莫名其妙巴西人笑了!这么感动的场面他们笑了!

40分钟前
  • Iris
  • 还行

后半段全场几乎是在啜泣声中度过的,伤感与美好并存,在彻心扉的十级疼痛中充满感恩,充满爱。地球上任何一个有少女心的人(无论年龄)都会毫无费力地被男主的角色俘虏,谢表妹直接展现了她影后级演技。今年最美的小片之一。She's not loved widely, but loved deeply.

42分钟前
  • 望潮
  • 推荐

不是有绝症就韩剧了,内核不同。gus太迷人,生来自带高兴劲儿的自信,完全年长后我的菜。你预想像个童话,现实却是有点混蛋也不文艺,甚至没人在意。但是啊,爱情是件多美好的事,证明你曾经活过。OST很赞,把心里的秘密都哭了出来。数月前我在阿姆斯特丹时也是这种心情,一定要带爱人回去一次。

46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爱情和生命一样不可辜负。

47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梵高写给提莫的信里提到:“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火,我快步走过去,生怕慢一点他就会被淹没 在岁月的尘埃里。对的人只要遇到了,无论何时,就是最好的时光

48分钟前
  • LU-9009
  • 力荐

这是最近几年来看过的最好的青春片了。好美的爱情。女主表现出了比同龄男生更细腻的感情和对生活的洞见,但男主的热情活力还是感染了她并带给她快乐和希望。这本来是个俗套的故事,可是癌症的背景让这个故事的情节和台词都更加动人。每个人都好脆弱,却也都坚强勇敢。

51分钟前
  • 网兜妮妮
  • 力荐

7.7。影院的观众比女主角哭的还厉害。男主角就像冬日里的暖阳,黑暗中的黎明。从互助会见面直到去世都是阳光、积极面对人生的那种。上天眷顾他,送了他一颗永恒的“星"。但是又对他不公平,没让他被永远记住。You are the sun in darkness, but doesn't belong to the night. 二刷中字觉得其实不错。

52分钟前
  • LoVe
  • 推荐

John Green笔下的少女总是有着充满隐喻式的智慧。深夜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得哭成狗,旁边的少女担忧的问我"Are you alright",我不知道如何解释哭成狗的奇怪心理活动,只好说I once had a lover died from cancer然后逃跑一样回了家。我曾从十级疼痛里看见死亡,这片子除了爱情都很好。

55分钟前
  • mr.x
  • 推荐

很遗憾,这部电影讲的是患癌青少年的点点滴滴,而不是某些人希望的阿姆斯特丹风情片。濒临死亡的人,一句告白、一个亲吻、一次做爱,都是奢侈。不要因为韩剧玩烂了白血病就贬低白血病,也不要因为自己无法理解就妄加评断一部电影、一个城市、一个人群。对将死之人要求戏剧冲突,真是荒唐可笑。

60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这世上你没办法选择不受伤害,但你可以选择被谁伤害。”享受生活里不完美的完美。“有的无穷大于另外一些无穷”

1小时前
  • 影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