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橘

战争片其它2013

主演:连比特·乌尔夫萨克,埃尔莫·纽加农,乔治·纳卡希泽,米沙·梅斯希,赖沃·特拉斯

导演:萨萨·乌鲁沙泽

 剧照

金橘 剧照 NO.1金橘 剧照 NO.2金橘 剧照 NO.3金橘 剧照 NO.4金橘 剧照 NO.5金橘 剧照 NO.6金橘 剧照 NO.13金橘 剧照 NO.14金橘 剧照 NO.15金橘 剧照 NO.16金橘 剧照 NO.17金橘 剧照 NO.18金橘 剧照 NO.19金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0:17

详细剧情

  1990年的阿布哈兹战争期间,爱沙尼亚人伊福被迫留下了收获金橘,流血冲突打到了他家门口,一个受伤的男人留了下来,伊福被迫之下收留了他。

 长篇影评

 1 ) 血火中的光辉

战争里人性的思考,敌我双方的态度不断转化从敌人,到憎恨,到蔑视,再到交流,最后并肩作战,让战争的残酷,人性光辉展现了出来,和《圣诞快乐》,《白色严冬》,《平安夜》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恨的是天朝电影还在不断的增加仇恨,歌颂战争伟大,神圣丑化敌人,抬高自己,当我们排出这种自欺欺人的片子时,就决定了我们和别人的格调,思想层次差的可不是几个档次!

 2 ) 反战,比我们想的难得多

看完这片,我的第一观感和大部分一样:“哦,反战。”同时,由于简洁的剧情,布景,配乐,清新的风格,第一观感非常舒爽,不过始终还是有些难以名状的违和感,看到部分评论说是想当然的剧情,顺着想了想,感觉最违和的部分大概就在于太过于轻描淡写的反战了。

举个例子,只要把其中的格鲁吉亚人和车臣雇佣兵想象成我们和日本鬼子,基本就好理解多了。虽然有《紫日》这样的到最后能并肩作战电影,但是放下仇恨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私以为违和的地方就在于老爷子几乎脱离了人性的神格彰显。首先是儿子被杀却丝毫不怨恨,这对一般人来说实在很难想象,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幼稚的暴露了自己的宅男身份,同桌恶狠狠地说如果你妈你妹被日本人xx了,你tmd就不会这么宅了,当然这孩子文化底蕴也不低,班级语文课代表,后来考上了清华,多少算个才子了,虽然以他的年龄来讲,不太可能经历他自己描述的深仇大恨,只是或许在一个幼小的年纪,逃遁到群体意志中会比较轻松一些吧,虽然回头想想这并不酷。

其次,就是一分对于土地的执念了。从头到尾都没明说老爷子为什么冒着战火留在家园。果农是不忍心看到美好的事物被糟蹋。老爷子的儿子战死,还有事如生命的美女孙女,却始终不肯放弃故土。是爱吗?不尽然,他也说了他恨这个地方。一辈子困守在这里,现在战争双方为了争夺对这片土地的剥削权,打到这里,大可以找个借口走掉,也没有。所以,老爷子完全就是神的化身,自始至终守在这里,哀叹着子民的愚昧,劝他们放下屠刀,珍视幸福。

最后说个有趣的细节吧,全片只有三个场景,老爷子木房,老爷子家,果园。这种几乎逼近狗镇的极简布景或许是刻意为之,也或许只是经费不足,却给人非常清爽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果农家,注意到它是因为老爷子怕果农不高兴就没进去,一直在外面叫他,结果晚上就被炸了,或许是制作方看了剧本,想着反正也要炸,就不拍了(笑。

总之,放下仇恨很难,激起仇恨却是如此容易,即使是和睦的邻里,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变成互相残杀的暴徒,详见《沃伦》。好在太平盛世,没有了切身的仇恨,人们也可以站在旁观的角度看着双方事不关己的说一声:“消消气。”

 3 ) 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观《金橘》

《金橘》Mandariinid是一部反战片,由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合拍,2013年在波兰华沙电影节首映。
我们首先来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与俄罗斯南部接壤。阿布哈兹境内的爱沙尼亚村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1992年7月,阿布哈兹自行宣布独立后,与格中央政府处于对抗状态,从而引发武装冲突。随后俄军队以独联体维和部队的名义进驻阿布哈兹地区。
这一战争打破了爱沙尼亚人平静的生活。故事讲述的就是战争期间,爱沙尼亚人伊沃Ivo留在村里继续帮他的好友马戈斯Margus收金橘。在一场小型的交火之后,伊沃救下了俄罗斯车臣雇佣兵艾哈迈德Ahmed和格鲁吉亚军人尼卡Nika,他们这一对敌人从一开始只想杀死对方到后来以“兄弟”相称。但后来,阿布哈兹人来寻找格鲁吉亚人时,与艾哈迈德发生冲突,尼卡为保护艾哈迈德,与阿布哈兹人发生枪战。在交火中,马戈斯中弹身亡,尼卡也不幸遇难。
应该说,故事很简单,甚至很理想化。想要互相杀死对方的两个人从一开始的水火不溶到能够在一张桌子上坐下来喝茶,烤肉串,再到生死相助。在战争中,人们看到了点滴的人性光辉。
而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也刻画得淋漓尽致。
马戈斯总在担心他的橘子,他看到车臣人和格鲁吉亚人的交火,他说,他们撞到了我的篱笆,我的篱笆毁了。他甚至把格鲁吉亚——阿布哈兹战争称为柑橘之战,是为了争夺长橘子的土地。伊沃对他说,你的橘子让你发疯了。马戈斯最终葬在了他的橘园。橘子是影片的片名,贯穿了整个影片,也似乎有某种暗喻,我想,也许是代表了一种渴望和平的希望。战争打乱了种橘人的生活,“我们以前的生活结束了,就这样,结束了!”“战争时期做橘子生意可不聪明”,种橘人最终没得逃离战争,倒在了战火中。
而故事的关键人物伊沃在他的家人都搬离了爱沙尼亚村之后,仍然固执地坚守着。艾哈迈德问他“你为什么不走?”伊沃答:因为我不想走。他爱这片土地吗?伊沃答:爱并恨着。
不想走的伊沃救了互为敌人的艾哈迈德和尼卡,他想一个家长一样给他们警告,不能在他的房子里杀死对方。他问艾哈迈德为什么参加战争?艾哈迈德答,为了家人参加战争,他赚得不少。他问一直想要杀死尼卡的艾哈迈德:年轻人,谁给你权力那么做。艾哈迈德答:战争。
伊沃说,“为死亡而干杯”,直到最后,他把格鲁吉亚人尼卡安葬在他死去的儿子旁边,我们才明白这个老人为什会坚持留在这个村。艾哈迈德问,你把杀死你儿子的格鲁吉亚人埋在儿子旁边?伊沃说,是的,这有什么关系呢?是啊,有什么关系呢?
战争是人类智慧才能与丑恶劣根性相融相悖的展现,战争的破坏性足以扼杀一切美好的东西,足以使人性扭曲和异化。战争的双方很难讲哪一方更正义,这世界上原本也没有纯粹的善,也没有纯粹的恶。但在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伊沃带来的温暖,照亮了人性中在战争中扭曲的灵魂。
而尼卡和艾哈迈德一出场就剑拔弩张,两个人甚至有好玩的拌嘴,尼卡不要听伊沃放的音乐,艾哈迈德说他正在欣赏着呢。然后好奇的艾哈迈德又问尼卡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尼卡懒得理他,继续修复他的磁带。
尼卡说,你坐的地方就是格鲁吉亚的土地。艾哈迈德说,我坐在爱沙尼亚人的椅子上。还要挑衅地说,没错,我就是在一个爱沙尼亚人的家里坐在爱沙尼亚的椅子上。这里是阿布哈兹。
尼卡:外国人,你在笑什么?你在格鲁吉亚失去了什么?
艾哈迈德:我在保护像你一样来自小国家的外国人。
尼卡:看来你的确没接受过教育。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你学过历史吗?读书过吗?
艾哈迈德:我不会往心里去的,也不介意你在喋喋不休说些什么?
而影片中尼卡一直在修复一盘磁带,他边修补磁带边看着伊沃孙女的照片,并一次次问,这是谁?伊沃问,为什么一次次看他孙女的照片。尼卡说,反正就是看到了眼睛就不想移开那种。
在这中间,伊沃和尼卡有段很触动人心的对话,他问尼卡是做什么的?尼卡说当兵前是演戏的。伊沃说以后去看他的戏,和艾哈迈德一起去看尼卡的戏。
三个原本陌生的人,因为战争而相识。战争是残酷,但人性中有抹不掉的光辉。
影片最后,艾哈迈德要回家了,他开着车,放着音乐,音乐正是来自尼卡修复好的那盘磁带。
音乐是无国界的。
愿世界和平。

 4 ) 果实在战火中摇曳

你可以把《金橘》归类为反战片,但我更愿意把它视为一部弘扬人性、呼唤理性的文艺片。这部电影由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合拍,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格鲁吉亚与境内阿布哈兹分离势力发生战争期间,当地一个爱沙尼亚人救活两名相互冲突的士兵的故事。影片没有大规模战斗场面,主要情节就发生在一间小房子里,四五个主要角色占据了银幕99%的时间。然而,《金橘》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以小博大,在斗室之内把人性的光辉和对战争的反思无限放大。影片的很多情节都有极深的象征意义,为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本片男主角Ivo是个一辈子生活在阿布哈兹的爱沙尼亚人。他们这一支爱沙尼亚人据说在19世纪下半叶就生活在此了。战争爆发后他的同乡都迁回祖国了,但他选择留下。这种依恋故土的情节在电影中并不罕见,但罕见的是他对待战争的态度。虽然战火已经烧到他的家门口,虽然他自己的儿子就死于这场战争,但我们看到,白胡子老爷爷Ivo依然淡定地做他的木工,帮着好友Margus收获橘子。当两伙武装拼个你死我活、各有一人一息尚存的时候,Ivo毫不犹豫地把两名伤者全都抬回自己家里,悉心救治,还设法在自己家里创造了和平!故事就这样在两个爱沙尼亚人、一个格鲁吉亚人和一个被阿布哈兹人雇用的车臣人之间展开了。本片的诸多象征性表达手法就是从这几个人的表演中得以展现。

首先,两个伤者各居一室,代表阿布哈兹的Ahmed重伤未愈就想着去杀隔壁的格鲁吉亚人Niko。可以想见,两人代表着多年来饱受战争和冲突折磨的两个民族,在没有发展经济之前总是先想着战争。另一方面,格鲁吉亚人和阿布哈兹人从面相上并不容易区分,这虽然是为电影中一个情节曲折的片段做设定,但也恰恰凸显了战争的滑稽。在Ivo眼中,两人本来就没什么区别,都是人,都要救;放大一些说,在Ivo眼中,这两个民族也没什么区别。但对于当事人和当事民族来说,多年的仇恨岂能一笔勾销?然而,随着Ahmed和Niko相处日久,往日的敌意和仇恨竟也渐渐淡去。这一方面要归功于Ivo的掌控,但另一方面,两人也逐渐认识到,这种敌意和仇恨其实并非无解,既然都是人,人与人之间就可以沟通,可以交流。双方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差异很大,但这种差异反而成为讨论的话题。直到结尾,一场突然的变故(同样因为战争中无法从面相上判断是敌是友)让Ahmed和Niko结成了同盟。当然,你可以说这只是暂时的同盟,但这种同盟的结成就意味着之前的利益冲突被打破了,原本不可化解的矛盾即便没有消失,但显然也不再重要了。从象征意义上讲,Ahmed和Niko关系的变化意味着只有停战才能实现和平,而战争是不会带来和平的。

其次,我们看到Ivo与Margus两个爱沙尼亚人在这场战争中的处境。Margus代表了普通人,也就是战争中的无辜民众。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但战火将他们置于险境。Margus打算卖掉橘子之后像其他人一样迁回爱沙尼亚,躲避这场战争。但Ivo与Margus不同,他不算离开,他属于这里。土地于Margus更多的是一份产业,而于Ivo则是真正的故乡。从象征意义上看,无论战争爆发有什么样的原因,都会使一部分民众背井离乡,再崇高的动机也要以家园被毁为代价。另一方面,无论战争如何改变土地的归属权,人与土地的联结却是脱离物质的存在,再猛烈的战火也烧不尽人对土地的眷恋。换言之,很多战争都是徒劳的,人与土地的牢固纽带在战争之前就存在,战争之后也不会消失。人,生于地上,死于地下,自古如此。那一树树金橘象征着人类文明的果实,这份果实来之不易,而很多人还在不遗余力地摧毁它。《金橘》片尾的航拍展示了这片土地的壮美与丰饶,也呼唤着人们看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

 5 ) 橘子收成時(Mandariinid,2013)

1、所謂「未知生,焉知死」,在年輕人的身上,或說在不經世事或未淋漓盡致體驗生活、生命之人身上,言死是容易的,是大膽的,甚至於是帶著興奮的,因為不知死、不知死為何物。故事中兩個老人對橘子收成的不捨,表現了他們對生命的留戀、珍惜、呵護、維護、捍衛,相對於他們,年紀相形之下幾乎可以是他們兒孫的另兩名滿腔熱血的青年,故事的開始他們有奮戰的勇氣,犯難的勇氣,有死的勇氣,然而未必有深刻的生之勇氣、活著的勇氣,及捍衛生命的勇氣。

2、辛意雲老師論語新說卷一百四十一,談及「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禮樂,是傳統中國在廣大農耕為主的土地上,如何的促使人們合作,並化解民族間的隔閡,而後所發展出來凝聚而成的文化表現。他所憑藉的,也就是在農耕的合作經濟的活動中學習到相互的尊重,這就是禮;而後情感的交流,這就是樂。這原始樸素簡單的禮樂,化而為政,也就是禮樂制度。而孔子所說的傳統中國的歷史是從堯、舜開始,而後夏正式建立的朝代,一統天下數百年;殷商又再繼承數百年;周有了一個更完整的時代,禮樂始終是夏、商、周這三代的政治中心,西周的禮樂更是繼承了上古以來歷代的禮樂,如此西周的禮樂就更為完整,符合人心,繁盛而有了所謂禮樂文化,這使孔子不但說:「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哇!這個人類文化文明的開展真是繁盛哪!這在西周的時候達到高峰!所以如果從這樣文化、文明的觀點來看,我肯定周的這一個禮樂制度、禮樂文化了。」他甚至於還慨歎出:「夏朝的禮我是能夠說清楚,只可惜成為夏朝後代的杞已經不能說明了。殷的禮我也能說清楚,只是繼承商朝的宋國已不足以來說明。他們之所以無法來說清楚,就是因為他們在學術界,在國家的長老上,不在意這樣的一個古老的文化,以至於丟失了這些禮樂文化。」不過在當時孔子的學生子張問孔子,說:「我們能不能知道十代以後人類的世界呢?」三十年為一代,那麼十代,就是三百年後人類未來的世界。孔子說:「當然可以!殷朝的禮樂,殷商的禮樂,是繼承夏的禮樂而來的,在制度上他們是有所繼承的,只是配合著新時代的需要而有所增減,有所損益。至於周的禮樂,也同樣繼承了商朝的禮樂制度而來的,同樣的在新的時代中,有所損益增減。至於未來的人們,如果他們希望人們能夠好好的相互合作,和平幸福的活下去,禮樂仍將會成為人們政治制度的中心,因為人們唯有在相互尊重、相互溝通產生情感,人們才可能有幸福美好。」所以孔子說,在這個前提上,其或繼周者或者有一個能繼承西周而走向未來的,如此一代一代,即使百代,都能瞭解人類所需要的真正的禮樂生活,因為人們要活下去,要好好的活下去,這一個互相的尊重而有情是基本的條件。

有一部愛沙尼亞的電影,故事是說明在蘇聯解體以後,原本蘇聯好多的小國家紛紛的獨立了,其中有一個地區有上百年來自愛沙尼亞的農民到那裡去開墾耕種。而後喬治亞想併吞他,於是幾個國家發生了激戰——俄羅斯的、喬治亞的,以及原來的那個小國,還有車臣的,互相殺得你死我活。這個小村子的人逃得只剩下兩位老農夫,他們不走,最基本的一個原因,就是想把那些已經成熟的橘子收成好了才離開,他們才覺得可以放心離開這烽火連天的小村子,因為他們實在不忍心讓這些美麗的果實,這些代表們共同努力而完成的生命的果實,就這麼荒廢了、枯萎了——這實在是太可惜了。我想,這一點該是編劇導演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從農村到農夫,到耕種,然後到結實累累金黃色的果實——這個話倒不是由我們觀眾去看或去說的,而是由其中的一個老農夫說出來的:「我不忍心讓這些美麗的的成果就這麼荒廢了!」

愛沙尼亞的電影叫作橘子收成時(Mandariinid,2013),他從農業的生命經驗來看待這樣的一個戰爭的世界——由這個地方我們也可以看到農業文明的特質。不論是哪一個國家,不論是哪一個民族,只要真正的務農,他們對生命的體會是跟遊牧民族、漁獵民族、海洋民族、經商的民族不一樣,他們真正的重心是放在生命的本身,而不是具有商業利益的貨品上。而這部電影中間,這個小村子,卻在這個時候成了戰爭交會的那個點——俄羅斯人來了,俄羅斯的兵來了;喬治亞的兵也來了;被雇用的車臣人的兵也來了;還有一些其他的散兵遊勇們。他們在這裡激烈的交火,也就在這激烈的戰火中,傷亡殆盡。這兩個老農常常要去埋葬這些死亡的戰士,而這天發現有兩個人還有氣息,一個是信回教的車臣傭兵,一個是喬治亞的戰士。於是他們兩個再從這些亂葬坑中把他們扛回來,並治好了他們。只是這兩個兵因為種族、因為信仰、因為國籍、因為現在的立場而水火不容,他們兩人恨不得在拚個你死我活——只是身體沒有能力,因傷得太重了,於是他們說等待傷勢一好,一定殺死對方。

不過呢,這兩名勢不兩立的傷兵,都非常感謝這農夫救了他們的命,而答應,甚至於還用生命來擔保,在老農的屋子裡絕不傷人。而後一波波的危機,衝擊他們而來,為了活命,四個人也只有相互的掩護。這兩個絕不相容的傷兵,也就在這種「共同的生命體」的感受底下,放下了孤立、封閉、絕對的心靈,而相互支援。

結局,我不說,要請大家自己去看。而我之所以介紹這部電影,是可以看到,即使在遙遠的俄國邊境,在那樣一個陌生的地方,真正從事農耕的人們,對生命的體會,對生命的愛,仍然有他的共通的、共同的地方。夏、商、周的禮樂所代表的,就是這廣大、悠久農業文明積累而出來的那分生命的尊重和愛,而這也是人們生命健康發展的最根本的元素。

 6 ) 是要战争?还是要和平?

这部电影非常精彩,曾获奥斯卡和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提名。

影片的背景是1992年,高加索地区的阿布哈兹和格鲁吉亚之间持续了14个月的一场战争。

起因是1991年阿布哈兹被格鲁吉亚吞并。

1992年1月22日,阿布哈兹的分离主义者武装反叛格鲁吉亚政府,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里斯发动政变。后逃到俄罗斯境内的车臣地区,受到当时车臣总统的庇护。俄罗斯军界和政界一些上层人物,采取了亲阿布哈兹的态度,造成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争执不休,也更加助长了格鲁吉亚的亲西方方针。

1993年,反叛者在俄国的支持下控制了阿布哈兹。

1994年,成立了独立的阿布哈兹共和国。

取得军事胜利的阿布哈兹领导人,才同意与格鲁吉亚就阿布哈兹地位问题进行对话。但军事冲突的结果,大约有25万格鲁吉亚人离开了阿布哈兹沦为难民。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爱沙尼亚老人。他们在高加索地区定居已经超过百年了。可是战争爆发后,人们都被迫返回了爱沙尼亚,村子里人去楼空。山上丰收的橘子却找不到劳动力去摘采,眼看着会这样白白烂掉。

在老人的家门口发生了武装冲突,死了好几个人,只剩两个敌对的伤员被老人救了回来。一个是车臣的雇佣兵,是穆斯林;一个是格鲁吉亚(即乔治亚)人,是基督徒。故事就是围绕着这两个剑拔弩张的敌人,是如何被爱好和平的老人所感动。

车臣人咬牙切齿地一直在挑衅要杀掉那个格鲁吉亚人。老人不允许他在屋里动手,他承诺答应了。这就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第一步。文明就是以谈判、妥协、遵守契约,来代替战争和杀戮。

影片的最后,阿布哈兹军人因质疑车臣伤员的身分,拿起枪指向他,在这危急时刻,格鲁吉亚伤员摈弃前嫌,出手相救。他知道此时不救他,接下来受到威胁的就是自己。这二个“敌人”就这样携起手来反击。

究竟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短评

后悔扔在硬盘里2年多才看。太精彩。才1小时26分钟的小体量,竟讲了这么一个深沉饱满的故事,台词和叙事都很节俭,然而人物各个鲜明立得住。情感表达的很克制,哀痛之中又穿插着幽默的细节,结尾却给人悠长的余味。

6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真是简洁明快的好,除了稍稍有点太寓言或者政治图解——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问题本来就是一笔烂账,再搅进来车臣佣兵(车臣是穆斯林哦)和爱沙尼亚居民……这么复杂的背景知识能讲清楚已经很不错了。(其实亮点在于那个格鲁吉亚人在战前是个演员吧……这个国家拍不起电影是真的……)

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谁给了你权利杀人?战争?这不是属于任何人的战争,为什么要急着冲进去?成天喊打喊杀,别人干掉了你的兄弟,你就杀了他们的兄弟,这样就能两清了吗?即使说着同样的语言,原应是你的同伴也可能因为你的无礼除掉你。最大的异己不过是偏见罢了。

13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2015/5/29(五)19:00高雄電影館

15分钟前
  • Joe
  • 力荐

電影聚焦1990年阿布哈茲內戰的愛沙尼亞人族群,就體現了前蘇聯地區的各大小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況。其實類似的題材還有成千上萬。我喜歡這部電影不在於反戰反民族主義,而是電影所塑造的“命運共同體”。

18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两个敌对民族的军人,两个平凡的农夫,战争的伤痛,人性的光辉,简简单单的反战片,剧本总感觉很早之前就看过似的,节奏简洁明快,稳扎稳打,演员很棒,景色和摄影也不错,结尾磁带那首音乐大赞!

22分钟前
  • 西决
  • 推荐

看过的最棒的战争片之一,难能可贵的以小见大之作,一部让人泪中有笑的描写被卷入荒谬、无情的战争中的普通人的悲喜剧。奥斯卡五部最佳外语片提名目前看了三部:利维坦、修女艾达和金橘,本片最让人惊喜!详细评论见长影评。(9.5/10)

2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太稳了,剧本,演技,结构,悬念,都太好看!战斗戏不多,但都被吓到了一样,难忘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28分钟前
  • 陶子冬
  • 力荐

仍是为何而战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两位别闹 冷静下 先来一杯90年的金橘柠檬汁压压惊

34分钟前
  • 想半天取了这名
  • 推荐

一个受伤的男人留了下来,伊福被迫之下收留了他

37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比《无主之地》好。同样冷静而节制,却又深深蕴含无解的无奈。格局小,立意可大可小,因观众而异。去年跟一位佤邦退伍军人抚恤中心老兵聊,他也有战斗负伤并和缅军同在泰国医院疗伤经历,彼此都没说要杀了对方啥的,就在病床上愉快谈天说地起来。只是作为车臣雇佣兵的那位,实在没必要在屋里那么拼嘛

40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格鲁吉亚人是个后摇狗哈哈哈哈

45分钟前
  • nomad
  • 力荐

兵战难孰义,世固无善恶;博爱不分界,愿为种橘人。

47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冷静克制又不乏张力。两个敌对的人在房子里的拌嘴甚至都加入了一点幽默的成分。从影片开始就放佛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态势,发展却不急不慢,如同那片橘园的沉稳。一直在想那盘黄色的磁带,最后,配着爱沙尼亚村的大远景,格鲁吉亚的音乐缓缓吟唱,太喜欢了。#为死亡干杯#

52分钟前
  • 大象小妞。
  • 力荐

“我只是不忍心美丽的事物就这样没了,很可惜”而战争就是毁灭美丽的事物的。无意义的战争。

53分钟前
  • 罗马的假日
  • 力荐

挺不错,小格局拍出了对战争的思考。

55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No.43 好片,沉稳,克制,不放纵。

56分钟前
  • calf_lau
  • 推荐

构图真漂亮,每一次中景拍摄两个人站在屋前的镜头都极其美妙。橘子树是生存之根,是隔离带,是心理防线。但战争的荒诞与人性冲突,人心之变,命运无常也相对比较俗套。类似有点想法的小切口战争片,如今不过都是这个路子。

58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行将结束之时,伊沃老人幻想了一个美好的结局,这跟最后的悲剧造成的反差带来了揪心的震撼感,马格斯最后还是没能收获他的金橘

60分钟前
  • 阿瞒冲起来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