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一曲

喜剧片法国2014

主演:萨宾·阿泽玛,伊波利特·吉拉尔多,卡罗利娜·西奥尔,米歇尔·维耶尔莫,桑德琳娜·基贝兰,安德烈·杜索里埃,阿尔芭·贝露琪,杰拉德·拉缇戈

导演:阿伦·雷乃

 剧照

纵情一曲 剧照 NO.1纵情一曲 剧照 NO.2纵情一曲 剧照 NO.3纵情一曲 剧照 NO.4纵情一曲 剧照 NO.5纵情一曲 剧照 NO.6纵情一曲 剧照 NO.13纵情一曲 剧照 NO.14纵情一曲 剧照 NO.15纵情一曲 剧照 NO.16纵情一曲 剧照 NO.17纵情一曲 剧照 NO.18纵情一曲 剧照 NO.19纵情一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9 16:33

详细剧情

  科林(安德烈·杜索里埃 André Dussollier 饰)和凯瑟琳(萨宾·阿泽玛 Sabine Azéma 饰)是一对戏剧爱好者,在两人排练新戏期间,他们收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他们共同的好友乔治(安德烈·杜索里埃 André Dussollier 饰)患上了不治之症,时日无多了。  乔治生病的消息让凯瑟琳的内心感到非常的复杂,因为她曾经和乔治之间有过一段不能公之于众的隐秘恋情。除了凯瑟琳外,乔治的前女友塔玛拉(桑德利那·吉贝尔兰 Sandrine Kiberlain 饰)于他的前妻莫妮卡都不约而同的回到了乔治的身边,三个女人虽然现在都名花有主,但她们都想成为那个能够陪伴乔治走完人生最后道路的人。

 长篇影评

 1 ) Waiting For Riley

http://oscarkit316.blogspot.hk/2014/08/life-of-riley-2014.html

      法國著名導演阿倫雷奈(Alain Resnais)於今年初逝世,終年九十一歲。包括短片,彵共執導過五十部作品,臨終之作《愛吧醉吧唱吧》在逝世前三週於柏林影展公映,獲得銀熊獎 Silver Bear Alfred Bauer Prize,為阿倫雷奈的導演生涯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事隔半年,《愛》在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上映,一來給阿倫雷奈的粉絲作最後憑弔,二來亦為下半年阿倫雷奈的小型回顧展作頭炮。先不要深究那不倫不類有形無神的中文譯名,《愛》是改編自 Alan Ayckbourn 的同名舞台劇《Life of Riley》,阿倫雷奈2006年的電影《喧譁的寂寞》(Private Fears in Public Places)亦是改編自此人的作品,看來是情有獨鐘呢。

     《愛》是小眾向的實驗電影,阿倫雷奈大玩舞台與電影的虛實:場地極之舞台化,布幕搭建的背景,當中一個簡單的開口,就成了演員/角色進場、出場的地方;用道具堆砌出「室外」景,甚至土撥鼠亦是人偶公仔。過場除了幾幕是取移動中的車外郊區實景外,都是以數幅場景的畫作,配以輕快的音樂,作轉換場景以用。基本上舞台上的限制,包括攝影機的移動,那份疏離及人工化,阿倫雷奈依然刻意保留於電影版中。連人物的獨白近鏡,都配上白底加黑色網狀的背景,令電影感減至最少。無獨有偶,另一著名導演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近年亦屢屢嘗試把舞台劇電影化,如《玩謝大導演》(Venus in Fur),縱使只有一個場景,但拍得非常有電影味,與《愛》是走完全的相反路線。老實說,比較起來《玩》才是我杯茶。

      單說劇情,《愛》自然令人聯想起 Samuel Beckett 一部著名舞台劇《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Life of Riley 中的 Riley,一如果陀,雖是整個故事的核心人物,但全程沒有出現過,人物的塑造完全是透過角色的對白而來。故事由兩對夫妻兼 Riley 的好友,得知他患有絕症,只餘下數個月命開始。當醫生的 Colin(Hippolyte Girardot 飾)與妻子 Kathryn(Sabine Azéma 飾);與 Riley 最要好的朋友 Jack(Michel Vuillermoz 飾)及妻子 Tamara(Caroline Silhol 飾),四人各自對這噩耗有不同反應不同的接受程度。最終決定邀請 Riley 參與他們正在綵排的舞台劇,能陪伴他之飾,亦當是他的另一寄托。加上 Riley 已分居的妻子 Monica(Sandrine Kiberlain 飾)及她當農夫的現任男友 Simeon(André Dussollier 飾),總共六人構成整個關於 Riley 的故事。續後三位女仕開始與 Riley 糾纏不清,Jack 懷疑 Tamara 與 Riley 因劇場對戲而日久生情;Kathryn 原來年輕時曾與 Riley 發生關係兼懷孕,Jack 被蒙在鼓裡;Monica 顧念舊情回去照顧 Riley,令男友 Simeon 非常不爽;甚至連Jack 與 Tamara 的女兒 Tilly(Alba Gaïa Kraghede Bellugi 飾),亦扯上了關係。口是心非的對白,最後到底誰人會與 Riley 到外國歡度一個長假,成了後半段的一個懸念。

      我們對 Riley 的認識,只僅限於他的好友對他的見解,是透過別人的眼睛看 Riley,到底這是否真實的他?到最後我們依然不得而知。就如透過電影,透過戲劇,我們嘗試觸摸作者的用意一樣。Riley 最後「選擇」因玩樂而死,阿倫雷奈則選擇在終點前一刻,仍然把生命燃燒在電影藝術上,致敬後是時候重溫大師的傑作了。

 2 ) 纵横一死

        以这样一部轻松诙谐的作品作为人生的谢幕,那还真是雷乃。不过真要作为盖棺定论的作品,个人还是希望是那部《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我所喜爱的两位法国导演,都是在他们最终的电影中将之前的一切做了推翻,布列松用《金钱》狠狠地推翻了《扒手》,雷乃的这部《纵情一曲》也推翻了他之前的大部分作品中的内容。他看似将爱留下,其实最终他将爱带走,留下的只是活着的人。一个老少通吃的迷人的老家伙,最后他带走了所有女人的爱,并且一走了之,正如一辈子纠缠于展现爱恨情仇的雷乃,最终就这样轻飘飘地走了,看似不想给他人留下任何伤痛,却是贪婪地将那些最宝贵的“爱”们一并打包带走,连同他自己,将爱带入天堂。
       自私的老头!!!也是离不开爱的老头。
(编剧里还有 Alan Ayckbourn,难怪对话里充斥着怪怪的英国幽默(黄暴)小段子)

 3 ) 爱,饮,唱

前几天去朋友家拿一个卡,她住的地方是在巴黎9区的一幢19世纪的公寓楼里。那幢楼呢,本身很有历史,具体是波旁王朝复辟后,某个王给自家女人修的一幢楼。
这幢楼在我眼里,优雅地如一个法国女人,低调,骄傲,但是不得不为她迷人的内在所倾倒。
暗色的大门,进去后,有个种了很多树的大院子,也不知道那院子的终点是神秘地通向哪儿。上了楼,最顶上是个漂亮的玻璃顶,X字型的楼体结构分布,属于老楼里,极其摩登的设计。
楼里住的人呢,也很有趣。有同性恋,双性恋,变性的,老的,少的,穷的,富有的。和睦相处,放佛大家生来就是这样处事不惊。

楼里的邻居时常在玻璃顶下喝酒聊天,谈着无边无际的话题,有爱情,有生活近况,有自己旅行的经历,有对门的八卦和楼下的趣闻。
放佛,这玻璃盖下,活脱脱罩着一群悲喜交加又淡阔如云的法国人们。

为什么提到这幢楼,不过是因为,那晚我坐在走廊里和朋友的邻居们喝酒,几轮话题聊开后,他们的反映让我觉得极其地像电影里面七个各自性格独特的主角们。
这之前从来没接触过法国老人们,甚至更没有跟法国老人们坐下来,聊天喝酒拉家常。这么一个晚上的相处,却总让我不停地想到雷乃这部电影,或许是因为看的近,或许是因为碰到的人,也如电影里的几位主角般有趣。

阿伦.雷乃的最后一部电影,故事是关于一个垂死的老人,与他6个有关联的,或是朋友,或是曾今恋人,或是一直未曾相识但总归脱不了关系的人。而看的观众也几乎以中老年群体为多数。

从来不喜欢看新浪潮电影的我,这也是我看的第一部雷乃的电影。看着预告片时,没想到,布景是如此简单,脑子里想着,这不是类似“狗镇”的布景么。当然后者的内核阴暗,而爱,饮,唱,说的还是法国人最爱聊的话题 - “爱”。
个人的臆测来说,作为导演最后一部电影,多少观者会认为这是一部对自己总结的作品。就正如它的名字,Aimer,Boire et Chanter, 爱,饮,唱,三个字简单直接地诠释了法国人的日常生活。
而即便电影出自一个八十多岁的导演之手,用的手法还是很具实验性。极简的布景,几乎可以说是把话剧搬到大荧幕上,而去年这么做的是另外一个八十多岁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穿裘皮的维纳斯。波兰斯基的电影主题喜欢讨论男与女之间的关系,或者不同阶层间不可调和的关系如杀戮,几乎都是社会“热点话题”。
雷乃的最后一部电影,更多是呈现,呈现法国老年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垂暮之年,依然可以放纵,可以有性,可以有爱情,可以调皮,可以风趣,当然还有少不了的一群老友们。

 4 ) 最后一曲

回春
所有老女人都爱乔治“不老的容颜”,她们把陪乔治度过最后时光的资格看做自己风韵犹存的标志,她们为乔治争风吃醋却根本不爱乔治,只是借乔治回春。最后乔治的葬礼,她们也不是在纪念乔治的死,只是缅怀自己逝去的青春。唯有少女看到死亡。
死神
回到影片开始,一群老友筹备一场戏剧,并在剧中扮演一群年轻人,现实中她们都准备与乔治私奔,戏剧与现实的互文,几个老年人在荒腔走板的激情中又体验了一把青春的幻影。可是死亡终究会到来、、阿伦雷乃的畅饮爱情带点自嘲,带点童真,最后接受了死亡。
雷内之心
小鼹鼠是雷内的灵魂,就像心之归属中的水母,我的美国舅舅中的小白鼠,敏感好奇的情感体验者,没有攻击性。不设防、只会逃。没有任何剧本比一个睿智的儿童却要接受死亡更残酷了,至少雷内在临死前畅饮了爱情与美酒,并留下一个电影之神的传奇。

 5 ) 总有人像灯光一样照亮你

今年上海电影节看的《纵情一曲》和《横道世之介》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说不上有什么特别,但就是有能力照亮别人的,本片中的雷利就有这样的才能,解决关于爱的困惑和问题。
第一对医生夫妻,妻子是个大八卦,总是嫌丈夫不愿意倾听,不关心自己,其实这位丈夫只是有些内向罢了,你看,当老婆要跟雷利走的时候,要不要挽留,自己怎么挽留还犹豫了半天。
第二对商人夫妻,妻子怀疑丈夫出轨,丈夫对家人也不那么关心,甚至对女儿的事一无所知。怪不得女儿也爱上了雷利。
第三对农民夫妻,老夫少妻,雷利要是不死,其实也就太太平平过去了,正是雷利的出现,让他们的关系接受了考验,最终也渡过了考验。
我想这位雷利一定是魅力非凡的,朋友们非常喜欢他,要死了还有人拉他演话剧,女人们心甘情愿为他做家务,甚至为他大打出手。有魅力的小三真的是对夫妻关系巨大的考验,雷利这事儿告诉我们:女人有时候比男人更经不住诱惑;爱是要表现出来的,像雷利那样,要死了,还能获得女人的芳心!

 6 ) 关于鼹鼠

1 是alain一直想放在电影里的动物,一直没有成功,其他很多电影里都有其他的动物。 2 剧本改编完毕之后alain就想要放一只鼹鼠到片子里,在拍到快结束的时候和制片商量,问其是否还是同意放鼹鼠进片子,制片同意之后,开始做鼹鼠,拍。 3 隐喻:鼹鼠没有眼睛,常年生活在地下,并会打四通八达的洞,现实里alain怕光。电影里的鼹鼠有很大的眼睛,从某种程度象征着导演观察的眼睛,并且鼹鼠在田里的出现连接几家的花园,一出一现,开始和结束,最后结束的scene是集体创作,alain同意的。另外鼹鼠的视角是其高度的视角,是alain特别要求的。 以上是转译,所有原内容均来自电影的两位制片人在巴黎首映时所说。

 短评

整厅就我一人儿 还好片子算有意思 不然还有点小害怕

6分钟前
  • 阿伦和饭师傅
  • 还行

布景很赞...没看下去...

10分钟前
  • 双层芝士
  • 还行

对这种叙事形式无感,无法入戏。

11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较差

其实老人家最后一部电影思考的是戏剧和电影能否相互贯通的问题,(运动)摄影机是域外的神秘存在,插画中的人是域内,乔治则在处在边界。生死之隔,阴阳两界,这边的话剧就是另一边的电影

15分钟前
  • 灰狼
  • 力荐

简单又感人的最后一部。

19分钟前
  • TWY
  • 推荐

阿伦雷乃的遗作,关于中年婚姻危机,结尾喜剧性收场。穿插的绘画和舞台剧布景很美,大银幕看是很好的享受与纪念。

24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豆瓣第8000部就献给雷乃了

27分钟前
  • xxhhcc
  • 推荐

其实真心不如上一部[好戏还在后头],这部戏里解构的是布景(上一部解构的是表演!!是表演!!!解构出了一个Database叙事!!!!),不过当喜剧看还是不错,撕得好热闹。留这么一部欢乐的片,还挺好。

3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布景简单而可爱,毕竟Sabine Azéma 是随时随地都能入戏的演员。雷乃拍给自己的最后一部,Sabine、André 都来送行,单单缺了Pierre Arditi,不能不说有点遗憾。

36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影城一厅。雷乃遗作。可能人活到一定年纪也感受到自己生命将近。从头到尾在谈论的中心人物乔治,只有最后以棺材的形式“露了个脸”。

39分钟前
  • 47
  • 推荐

三星半,雷奈最後一部作品,還能看到Sabine Azéma和大師合作的演出沒太多可要求了。

42分钟前
  • alfredo
  • 还行

从波兰斯基到阿伦雷乃,大师们年事已高似乎都钟情于舞台剧改编,大概比较节省体能? 阿伦雷乃诙谐的纵情一曲,为自己送上了生命的挽歌,最后没有了伤悲和纷扰,只剩下释然后的微笑。

46分钟前
  • 盲忙
  • 较差

UCCA2014.8.23.1pm 缺席的中心人物乔治、戏剧导演、16岁女儿,也许就是雷乃对自己的三重期许。昨日之我无法被忘却,却终有新的开始。空间营造、色彩设计、声效对画外空间的塑造、工整的结构,典范式的谢幕。

47分钟前
  • xīn
  • 力荐

Resnais auréole son plateau par une palette de couleurs chaudes opposant ainsi la vivacité éclatante à la mort funeste. L’art du hors-champ autour d’un absent rajoute 1 touche authentique du 7e art à la théâtralité. 1 ultime salut tjs avec élégance et intelligence

50分钟前
  • KUMA
  • 推荐

这是雷乃拍给自己的墓志铭。「仍静候着你说我别错用神,什么我都有预感」

51分钟前
  • 阿树
  • 推荐

5.0 基本抛弃电影布景,调度、转场退化成跟电视情景剧一样,也基本上没有剪辑,摄影师也基本干不了什么,打光也带着剧场味,最小化了电影本身的价值,就快退化成了对舞台剧的记录,私以为这样改编戏剧很不好,甚至去拍这样一部电影都显得缺乏意义

52分钟前
  • JoshuaLi
  • 较差

#SIFF2014#三星半入;结构极工整;六人人物结构设置和布景搭建的室外空间,很像《吸烟/不吸烟》;三组男女交叉,渐渐形成一个幽灵主角掌控的“舞台即生活”的故事,外景和鼹鼠区分了时间和空间的流逝;最妙的是对画外音的运用,无形中打破镜头和画面景框的界限。纪念永远的雷乃。

5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7/10. 一曲即终,语带哀凉。中年生活的贫瘠如预言般可怕,不论乔治是天使还是魔鬼,最终带来的也只是"一曲"时间的调剂,然后又归于平静安稳。雷乃的终作,却是我的第一部,没想到是这样彻底的舞台表现形式,人生如戏,是否带着自况?象征意味极赞,尤其时钟的意象。但,"我还是更喜欢电影",尚需磨合。

55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上一部之后的又一次葬礼,不过这一回真的是诀别了。即便高龄,仍能坚持风格化,舞台感,转场的设定,有趣的独白背景。一个从未见过的乔治,这个缺席者却是所有人最熟悉的人,也是本片的真正主角,一如躲在镜头后的导演。

6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阿伦·雷乃之謝幕之作,「生死」對非當事人的旁人來說,還是太鼓譟了,感覺有一種既然「事不關己」又假裝重視的調侃感,逾九十歲的雷乃對此有種不知道看不開還是反諷的拖沓感。

1小时前
  • 451½°F™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