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目的地

科幻片其它2014

主演:伊桑·霍克,莎拉·斯努克,诺亚·泰勒,弗雷娅·斯塔福,伊莉斯·詹森,凯特·沃尔夫,迈德琳·怀斯特,亚历克西斯·费尔南德斯,克里斯托弗·卡比,罗伯·詹金斯,艾丽西娅·帕夫利斯,奥利维亚·斯普拉格,吉姆·克诺贝洛赫,露辛达·阿姆斯特朗·霍尔,本·普伦德加斯特

导演:迈克尔·斯派瑞,彼得·斯派瑞

 剧照

前目的地 剧照 NO.1前目的地 剧照 NO.2前目的地 剧照 NO.3前目的地 剧照 NO.4前目的地 剧照 NO.5前目的地 剧照 NO.6前目的地 剧照 NO.13前目的地 剧照 NO.14前目的地 剧照 NO.15前目的地 剧照 NO.16前目的地 剧照 NO.17前目的地 剧照 NO.18前目的地 剧照 NO.19前目的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1

详细剧情

  时空劳工局特工(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曾经奉命回到20世纪70年代,以阻止当年给城市造成巨大伤害的恐怖分子“闪灭炸弹客”的破坏活动。谁知他的任务失败,在经过漫长的康复后,他再度踏上征程,发誓要将闪灭炸弹客绳之于法。此番他以酒保身份混迹市 井,某天偶然结识了笔名“未婚妈妈”的作家(莎拉·斯努克 Sarah Snook 饰)。作家向他讲述了其匪夷所思的人生。当年作家曾是名叫简的孤儿,性格古怪的她在应聘太空公司失败后,短暂坠入爱河,并生下一名女婴,结果她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工打算带着“未婚妈妈”去杀掉那个负心汉,然而真相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长篇影评

 1 ) 致:Loser

本片费半天劲,从时间轴上跳来跳去,最终想表达的,我觉得可以浓缩成一首诗。

如下:


苦逼啊,别挣扎了,你生来苦逼,终逃不出苦逼的宿命!

苦逼啊,你智商超群,自命清高,但却只能和自己对话,自攻自受,自怨自艾。

爱自己好吗?这是你唯一的出路了呀,苦逼。

苦逼啊,别勉强了,唯一可以结束这劳苦奔波的,只有你手中这把枪,将它指向自己吧,去亲手,结束这无谓的宿命,因果的循环!

苦逼啊,如果还有来生……

如果还有来生,你将依然会是苦逼的化身。

生生世世,永无止境。

Go
请安然地进入这个漆黑的良夜

Go
Fuck Yourself.

这里,将是你的起点,也是你的目的地。



 2 ) 我和我制造的悲催的一生

       穿越时间的意义是什么?好几部关于时光穿越的电影穿越的意义无非一个: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是有几部是实现了的?《回到未来》系列把主角一次又一次往不同的时空送去围观一场又一场想改变又改变不了的事情,第一部他回到过去时教授曾经说过“不要去改变已经变成了事实的历史,否则你将会消失……”电影中也确实详细展现了这一点,当男主年经时期的妈妈爱上他的时候,他的身体变得透明虚无飘渺。《终结者》系列不管拍了几部也改变不了人类永远毁不掉的天网,机器人永远杀不死的男主的事实。

      自己是所有一切的本源,就像那句话“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母鸡下了个蛋,孵出来一只小公鸡,小公鸡长大后穿越到以前和母鸡下一个蛋,再把这个蛋送回以前,孵出来的是只母鸡……《前目的地》则更仔细阐述了这个原则,不管你穿越到什么时间点,位于哪个宇宙,遇到的总是自己,发生的一直是在未来想改变的事情。时间机器改变不了任何事,不管穿越到什么时间地点,该发生的仍然发生。

      所有的一切停止于大爆炸发生,但炸弹客已死,大爆炸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只能理解为男主把即将成为炸弹客的自己杀死后再制造的爆炸案。这是故事的开始也是影片的结束。像莫比乌丝环,分不清里面外面,无始无终无休无止,一切的一切,该发生的仍旧会发生,不管主角怎么想怎么做,即使再让他回到过去的某一点仍然改变不了,每一次的穿越主角都会分裂出一个新的自己继续这个莫比乌丝环,只是多了几个人继续周而复始的故事而已。

      所有的一切造成了现在主角的分裂,每一个时间节点上的主角都在推动着整个事情不停循环。
有一点始终不能理解的是大BOSS知道一切,是在哪一个时间点主角成了时间规划局的BOSS?在男主杀了老年的自己之后当上的?也不会啊,那时候他还是特工,大BOSS也存在啊。

      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特效少得可怜的科幻电影,全片的特效就花在了给Sarah Snook化妆上了吧?化妆成男人的Sarah Snook乍看上去还真像小李子。整部电影脑洞大过黑洞,漏看一点都可能变成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

 3 ) 接受自我,活在当下

4.5星吧。 看完电影,又看了很多影评,真的很烧脑啊。实际上,我并不想知道那些什么“编剧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我在意的只是人生这场哲学,事实上,我们每一天每一时都在做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正是成就未来自己的每一块“砖头”,只是我们总是习惯于遗忘,遗忘掉原来的自己(原目的地、或者说原出发点吧)所想所做,更糟的情况是,我们总认为是他人的过错造成了自己的现状,这也就是影片中那最经典的台词: ——“如果找到那个毁了你的人,并保证你不用承担罪责,你会杀了他吗?” 放不下过往,就根本抓不住未来(其实,未来本来也是抓不住的:),世之无常这个话题就不探讨了),活不在当下。 有些事,冥冥之中早已经注定,这并非说因为宿命论就让自己不作为,而是要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自己,当你已经遇见最好的自己的时候,不要还继续“众里寻他”的过程,如果你还没有遇见最好的自己,那么就让自己成为你想成为的“最好的自己”。因为除了你,没有谁会影响到你的时间进程所造就的结果。 过去的一切造就了现在的你,现在的你会成就未来更好的自己。 如果现在的你并不明白这一切,也许你就会成为那个“想要找到毁了你的人并杀了他”的人。 做什么样的自己呢?还得自己选择。

 4 ) 什么样的电影无法被剧透

说到剧透,有两种人比较令人讨厌。前一种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剧透狂魔,向新晋影迷吐露诸如《电锯惊魂》结尾老头站起来了,《非常嫌疑犯》的跛脚矬子才是凯撒等高能逆转,会给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另一种是心思敏感的剧透恐惧狂,在他们看到电影之前,谁也别想在他们面前谈论这部影片,哪怕这是一部张三李四主演的爱情片,而你只是提到片中张三李四相爱了,也会被他们站在受害者立场一通叫骂。

根据我多年的影迷经验,剧透狂魔并没有那么可怕,剧透恐惧狂们则脆弱地令人可笑。事实上,除了那些通篇围绕一两个惊奇点子之作,大部分电影被剧透与否并无所谓。一流的电影是无法被剧透的,你尽可以向别人详细描述其中的情节,但你永远无法将欣赏过程中的体验移植到他人内心,从而无法剥夺他们作为个体的观影乐趣。即使是许多侦探悬疑类作品,道破了凶手,抽丝剥茧的侦破过程仍有看头。好的电影是带你欣赏沿途风景的观光列车,而不是载你直奔目的地的杀时间铁笼。

《前目的地》算不上一流科幻片,但它重新定义了剧透免疫。影片改编自科幻名家海因莱因的小说,但使片中情节家喻户晓的,则是一个互联网上流传多年的烧脑段子:“1945年的一天,克利夫兰的孤儿院里出现了一个小女婴……”读过甚至耐心琢磨过这个段子,并不影响我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电影,而事实上,不少观众就是冲着改编而来。

究其原因,一方面,熟悉的故事被搬上银幕,总是令读者兴奋不已,从金庸到郭敬明的粉丝,都有过从影像中重温文字的喜悦。另一方面,电影通过细节的填充,不再是一个单薄的概念,获得了真实的厚度,段子中那些“稀里糊涂”之处,都被赋予了合理的动机;段子充其量是个抖机灵的脑筋急转弯,电影却有真实可触的人物和情感供人回味再三;电影还有着视觉的美感,穿越机器朴拙的数码盘,西装礼帽的冷战特工装束,颇有老电影的质感,60年代的宇航局内饰前卫又复古,有种架空了年代的诡趣,这也是读小说和段子体验不到的。

这电影其实没什么烧脑的,它只是再一次诠释了历史无法被改变的自洽理论,它在智力上的价值在于,建立了一个自益悖论的完美模型,这在以往的穿越电影都只是浅尝辄止。所谓自益悖论是一种假设:倘若发明家回到过去把发明物给了自己,那么这个发明岂不是无中生有?本片将这个匪夷所思的假想推到极致,一句话剧透“自己促成自己跟自己发生关系生下了自己并将自己杀死”,也就是对白中一再提及的,关于鸡和蛋起源的终极奥义。《前目的地》证明科幻概念尽可以天马行空,只要对细节精心经营,最起码能让人在那么一刻不得不信。(文/方聿南)

 5 ) 用拉康镜像理论分析影片《前目的地》

影片名称:《前目的地》 国家:澳大利亚
上映日期: 2015-01-09(中国大陆/美国) / 2014-08-28(澳大利亚)

与弗洛伊德的“多幕剧”不同的是拉康的镜像理论论述是提供了一人一物的独幕剧。《前目的地》正是这样一部个人的独幕剧。《前目的地》这部影片实质上是讲了一个轮回宿命的故事,其剧情内容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通过时空穿越,自己把自己带回过去爱上自己生了自己又穿到未来杀了自己的,将自己的人生轨迹扣成一个回环。影片中主人公的五个生命阶段的“主体”都是同属于一个人物,并同存在于同一个坐标系中,只不过分散到了不同时空,通过一个穿越时空道具——“小提琴”盒子实现了坐标的变换。

一、拉康镜像理论的三个阶段
拉康的镜像理论是指人在出生后6到18个月期间的生命经验。在婴儿这段时期,孩子被母亲抱到镜子前,从无法辨认“镜中我”到逐渐形成主体意识一共分为三个阶段。下面我将结合影片具体内容试图通过拉康的镜像理论去解释这个影片中的一些“主体”关系。
(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简单的将片中人物轮回的一生按依次的时间顺序分为五个时期:
婴儿——女青年——变性人——整容特工——炸弹人。
1、第一阶段:未形成主体意识的婴儿被抱到镜子前时并未意识到镜中的像是自己。将“自我”认成“他人”。
在《前目的地》中,整容后的中年特工将变性人带回到女青年时期,使变性人与女青年相遇。二人面对面的相互凝视的时候就像照镜子一样,身为主体的女青年无法辨认出眼前的“男人”便是若干年后的自己。当她看见眼前这个“陌生”男人并与之交谈的时候,女青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认识吗?这也就是相当于婴儿面对镜子中的“自我”产生的质疑,眼前的这个人是谁?说明在这个阶段,“主体”是无法认出“镜中像”的,她将镜中像的“自我”指认为“他者”。这也正符合了拉康镜像理论的第一个阶段。
 
2、第二阶段:认出了自己的镜像,但是他误认为这样的“镜像”是真实存在的。
作为女青年眼里的“他”——变性人而言,由于眼前的一幕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时空, 他清楚的知道,面前的这个女青年就是年轻时候的自己。这也是拉康镜像理论中,婴儿认出镜中影像便是“自我”的阶段。然而如果剧情没有“穿越”这种特异功能的设定,女青年时期的“我”根本不会与变性人时期的“我”相遇,他们也不能同时存在。因此对于身处不同时空的主体人物来说,他们彼此之间互为镜像,这种本无实体的镜中像在现实世界中是主体无法触摸的。而穿越的设定使得变性人认为眼前的女青年是另一个实体化的自己,这也等同于拉康理论中婴儿误将镜中的光影镜像当成了真实。

3、第三阶段:本能的喜欢看到自己,并疯狂的恋上自己。
影片《前目的地》中,变性人在与女青年相遇后,对其一见钟情并且爱上了年轻时期的自己。他用充满爱意的目光含情脉脉的看着眼前的“自己”,并对她说:“you are beautiful。”这一点用拉康镜像理论的语境来说就是主体看到了他的镜像而爱上了他的镜像。拉康说:“ 主体的历史是发展在一系列或多或少典型的理想认同之中的。这些认同代了最纯粹的心理现象,因为它们在根本上是显示了意象的功能”。这种意象便是对镜中“自我”的认同,“意象则是那个可以定义在想象的时空交织中的形式, 它的功能是实现一个心理阶段的解决性认同, 也就是说个人与其相似者关系的一个变化。”对于形成自我意识的变性人来说,即能认出镜中像是“我”的他而言,她(女青年)是自身本体的投射,而镜像与现实世界中的主体会互相引诱,这也是拉康对于人类喜欢照镜子和自恋的由来的解释。
二、欲望的匮乏
拉康认为形成“镜像阶段”的前提性因素是匮乏的出现。拉康意义上的匮乏不同于弗洛伊德:孩子出生后尚不能整体感受自己的身体,他的全部身体体验是支离破碎的。孩子不能自主身体,不能整体感知和把握自己的身体,其生命与外界相联系的唯一途径是视觉。孩子面对镜子想试图伸手去触摸镜像的时候,发现眼前的镜像是触不可及的。镜中之像是欲望的投射对象,而“只能看,不能摸”也就形成了欲望的匮乏。
影片《前目的地》中,做为长相普通、性格怪癖、总是独来独往的“女青年”来说,世俗所认可的女性应具备的“美”是她缺失的东西。这种永远达不到的“美”即是一种匮乏。
每个人在其青少年时期都会抱有对爱情的幻想,幻想是欲望的舞台,这种对爱的渴外也是对自身欲望追逐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而追求本身的“美”是每个女孩最直观的欲望,得到异性的认同也是女孩子们对于自身实现“美”的欲望的自我满足。在影片中,变性人用其“神秘”的读心术将女孩的内心世界里对于“爱”的渴望精准表露出来:“为什么别人都能得到想要的,而我不行”、“你假装爱情与你一点关系都没有,而真相是你总是渴望着”。鉴于主体对自我的认知,变性人能直接的说出女青年潜藏在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欲望并非什么难事,但是站在女青年的角度来看,当这一切被揭穿,人们往往总是试图去掩饰内心的欲望,而表现出来的确是否认与毫不在乎的态度。得不到异性青睐的女青年在本身欲望达成的过程中不断的缺失不断的匮乏,陌生男人(变性人)的示好使得女青年在欲望上得到了满足。而变性人与女青年产生的情愫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可以充分的解释。在本部影片中,欲望的匮乏最终是得到了自身本体的解救和填充。

三、孩子破碎的缺失与“母亲”融为一体
在拉康的镜像理论中,“自我的形成必然来源于对于异己的他人形象的误认”。 镜子与婴儿的典型情境中,婴儿的他者正是镜子中的影像,这时婴儿与镜中的影像融为一体,从而也就造成了婴儿对于影像的误认。在未形成主体意识之前,母亲将婴儿抱到镜子前,婴儿会以为镜中的影像便是自己的本体,同样出现在镜子中的母亲和自己的身体是相连的,我即是“母亲”,“母亲”即是“我”。
影片真正的将理论中拉康所想的人类的潜意识中的欲望,即与母亲融为一体变成的现实。变性人与女青年爱情的产物是作为主体人物生命的源头——婴儿,按照片子的逻辑,父亲和母亲和孩子是同一个人,他们是一体的。
拉康的镜像理论中,镜像的“母亲”可以替换成“他者”,而镜像中的自己实质也是“他者”。“他者”是欲望的本身,人类最初的欲望便是与“母亲”。无法与母亲融为一体是人类欲望匮乏的源头。不足匮乏感源自于婴儿前镜子阶段的破碎经验: 婴儿总是感到与环境不谐和, 不容分说地就被卷入凌乱的漩涡, 想和母亲融为一体的愿望总是落空, 这都使的婴儿有一种致命的无力感。因此变性人与女青年的结合也得以解释,这也是一种与母亲融为一体的欲望投射,是弥补孩子破碎缺失的最极端的方式。

 6 ) “一个人”搞定了97分钟的电影

在永华影城8号厅看了本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的参赛作品《前目的地》。虽然在高大上的港汇广场内,但对永华的印象很不好。不单是当天碰上了一群因场次取消而愤怒抗议的暴走观众,还有高度不够科学的座位,前排大爷的大脑袋一直在挡住外挂字幕显示器,真是让人出戏。貌似成像清晰度也略模糊。同样是两百多人的小厅,但新世纪影城的屏幕就明显要比永华大一圈。永华,差评。
说回到电影本身。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剧情,我想说“是我是我还是我”,这就是“一个人的电影”:“我”生下了“我”,“我”最后干掉了“我”,甚至中间还有一段“我”跟“我”谈恋爱还XX的剧情…前排的一位小哥嘀咕了句“简直是自恋狂的完美人生演绎”。嗯,比起其他穿越类型的电影而言,《前目的地》显然要更丧心病狂更极端。这“一个人的电影”套用学术上的话来说,就是“咬尾蛇”,自我吞吃,把自己变成一个循环的进程。最后影片在伊桑霍克大叔“未来是否能被改变”的苦恼中结束。通过“时间机器”来实现loop确实是一个有趣的设定,当我们有能力参与到过去、未来的某一段人生中,我们究竟能改变什么?或者,殊途同归。
对导演斯派瑞兄弟不是很熟,貌似是当下好莱坞科幻导演新贵,之前的《嗜血破晓》两大男主就是颇有知名度的伊桑·霍克和威廉·达福。这次也是老搭档重新合作,伊桑·霍克再次出任男主角。但对一人分饰二角的女主角莎拉·斯努克印象更深刻,刚出场时候她的男人形象,那言行举止还真是能唬弄住人,但,为什么我总是看到《泰坦尼克号》里杰克的影子?难道是照着那时候的小李子来模仿的吗?ㅋㅋㅋㅋ

 短评

队长!别开枪,自己人!

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All You Zombies…… 最后那个蒙太奇切的挺好的,不过配乐不太对(一直没留白过、听着有点累),我脑内的预设应该是一部更加Noir一点的电影,不过,总得来说,原作的烧脑还原的不错。

1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这故事让“go fuck yourself”等美国国骂有了新的意义……另外我一直以为男二号是Dane DeHaan……

13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自攻自受

16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自己遇到自己,自己爱上自己,自己搞了自己,自己生出自己,自己偷走自己,自己追踪自己,自己阻止自己,自己炸毁自己,自己杀掉自己。

1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对不起Interstellar了,这部是我今年的科幻类最佳。A fixed circle in time.我诞造了我,我爱上了我,我背叛了我,我杀死了我。如果永远地困在这个悖论里,那实在太可怕了。因为之前没看过All You Zombies,算是难得地被mindblown了一把。

22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看了十几分钟才意识到就是all you zombies啊!就是史上最坑爹时间旅行者故事。btw把predestination翻译成《前目的地》的译者是被什么神婆附体吗?又,恭喜伊森没长残,女主男装像小李!

26分钟前
  • 0da15
  • 推荐

前面两个聊天有爱在系列的既视感。。。从第一次穿越我以为看懂了,两个相互交联的圆环,但看来还是太年轻了,后面才发现不是两个圆环而是一个莫比乌斯环。。。

28分钟前
  • 一贫
  • 推荐

年!度!开!脑!洞!关于时间旅行的电影估计都要给跪了。没有太多解释和设定,而是把重点放在个人命运的死循环上,让蛇吃自己的尾巴,最后变成一条剪不断理还乱的莫比乌斯环。唯一问题是看完后彻底斯巴达了!!!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让我想到了圣经里最神秘的大祭司,麦基洗德。圣经里说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有人说他是耶稣穿越到了古代。John可不就是这样的人?宇宙中说不定真有这样跨越时空的环状生命存在着,谁又能否定呢?

36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明明知道那个是自己,居然还能瞬间爱上是有多自恋……

40分钟前
  • 卜卜
  • 推荐

找不到比这更孤独的故事了。夜色如水里他和她四目相对,镜头缓缓拉开,这是我有限人生里看过最寂寞的恋爱场景。是无人可语的寂寞。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Sarah Snook功不可没。换一个人演,未必有如此效果。

45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力荐

没看过小说的观影前还是不要去看小说了,别人都啊啊的时候自己只能通体高冷一边呵呵一边喝一口星冰乐的敢脚也不是很好…炸弹客设定略多余,年代氛围棒,女主演技可好,比ethan抢戏,也可能因为更注重年轻时命定的悲惨多于中老年…ethan有生之年是没等到时光机发明了,所以他没能穿越回来出席见面会…

49分钟前
  • 脑子白腔荡骨鹅
  • 推荐

看着看着越看越熟悉想啊想啊想起看过一篇小说然后就被自己给剧透了没错这就是宿命……

53分钟前
  • Mumu
  • 力荐

史上最坑爹的穿越剧、最彪悍的独角戏~ 偶买噶!He f**ked herself!And she gave birth to himself......

54分钟前
  • vee
  • 推荐

星际穿越才是科幻片,在我标准里,这不是。倒有点古希腊悲剧的意味了,全篇都在讲一个字:宿命。有点开启上帝视角,个体挣扎多么渺小,只能在写好的命定里徒劳浮沉。正如某话所说:所有我们曾走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看完悲凉得想哭。关键一切看似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可实际上,他有选择么?

57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莱昂纳多与伊桑霍克共同出演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不料影像化必定妥协的部分意外优秀。海老爷子的短篇里是百分百独角戏,所有无关you/the one的干扰尽数排除,造就了一个单纯干净的头疼困境。Fizzle Bomber的戏份插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动机问题,几乎可以给剧本改编打上满分。遗憾在zombies一词的辨思空缺和指向偏离,仅剩篇尾I miss you dreadfully。

1小时前
  • 旧书君
  • 力荐

我就想知道,在那个雨夜,约翰是如何对自己下手的?这得多自恋 才能硬得起来?

1小时前
  • idocomo
  • 力荐

一个人的死磕大戏,结局反转反转又反转,故事性方面.......完全是为了体现那个逻辑而铺设的剧情,所以显得一般了。PS:女主上妆扮男人后是特么多像年轻时的小李子啊!!!

1小时前
  • 🌊🌈♐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