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科幻片美国2013

主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阿曼达·李尔,布朗提思·佐杜洛夫斯基,克里斯·福斯,克里斯蒂安·范德尔,德温·法拉奇,戴安娜·奥班农,德鲁·麦克维尼,加里·库尔茨,H·R·吉格,让-皮埃尔·维尼奥,迈克尔·赛杜,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理查德·斯坦利,丹·欧班农

导演:弗兰克·帕维奇

 剧照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2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3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4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5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6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3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4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5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6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7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8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9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1

详细剧情

  影史传奇中的传奇。《圣山》后佐杜洛斯基誓要改编科幻小说《沙丘》,目标远大到要改变世界,改变思维。他筹组史上最强战队,作实参演有奥逊威尔斯、米积加,甚至达利! Moebius 当年的分镜图接成一个长镜头,满足何止影痴,更可确定随后而至的,从《异形》到《普罗米修斯》,都活在 那巨大魂魄下。佐杜洛斯基激情澎湃现身说法,「我强姦了原著」,谈组班过程奇情过瘾。筹备两年大洒金元,荷里活却步,巨作成泡影。献身的幕后战士,尔后在无数科幻片大放异彩。影痴必修的一课。

 长篇影评

 1 ) 拍卖《沙丘》:佐杜洛夫斯基分镜图的出版、真伪与流通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沙丘中的海市蜃楼。

因为新电影的上映,这部纪录片小小火了一把。年近九十的佐导手持砖头般厚厚的分镜图讲述从前构想,颇有白头宫女话当年的意味。

本月是欧美善本的拍卖季,借新版《沙丘》上映之东风,巴黎佳士得推出一部佐杜洛夫斯基《沙丘》分镜图,由此八一八近年市场上流通过的《沙丘》剧本与手稿。

▲ 巴黎佳士得11月22日善本手札专场116号,估价25,000 - 35,000欧元

这部书八开大小,单面印刷,包括英法文剧本、11帧彩色插图及268页黑白分镜图,由佐导版《沙丘》梦之队: 美术师Chris Foss, 漫画大师墨比斯和暗黑巨匠及异形之父H.R. Giger共同绘制。 由佳士得发布的图片可以管窥。

▲ 墨比斯绘制的主要角色形象和分镜 © Christie’s Paris

佐导是第一个发现墨比斯才华的电影人。虽然《沙丘》没有拍成,两人的合作却由此开启,1980-88 年间所共同创作的六大册《印加石》声名赫赫。墨比斯之后参与的电影名头更大,如《星球大战》、《异形》和《第五元素》。

H.R.Giger的加入则是达利的引荐。佐导以每分钟十万美元的超高片酬说服达利出演皇帝。达利给他看Giger的作品集,佐导遂邀请Giger设计大反派哈库南男爵的城堡。哈库南男爵则由当时有“肉山”之称的发胖影帝奥逊·威尔斯饰演。

关于分镜图册的版本和印刷数量,连影片制作方也不甚清楚。七十年代电影筹备阶段印有若干部,大多天蓝色布面装帧,除佐导自留的导演本,余下散在法国制作方Caméra One手中用于招商。三十余年来这些分镜图册陆陆续续散出,佳士得十天后上拍的这部编号第五。是目前市面所见唯一有编号的,品相很好,布面略褪色。两年前在德州的Heritage拍卖行还有一部,书脊略松,成交价42,500美元。

▲ Heritage拍卖行2019年3月6日善本专场第45086号 © Heritage Auctions

当年的买家如今有意让出,要价不低于$63,750。这本最大的遗憾在于没有封面,即佐版《沙丘》标志性的粉红战舰海报▼

八十年末因为项目彻底化为泡影,制作方曾印出四本分镜图送给佐导、墨比斯和墨的两位合作者以兹纪念。这四本统一暗红色皮面衬金色字体。几年前有一本在小拍上卖出,价格查不到了。

这两种之外,佐版《沙丘》是否还有别的印刷记录大家都不清楚。因此几年前,当一份《沙丘》插图剧本凭空冒出来的时候,书迷和影迷都非常激动。

2015年3月,Eaby上一家位于南加州的唱片店突然挂出一本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附有大量彩图,风格独特,既不同于墨比斯的风格也不是H.R.Giger的手笔,但又贴合原著不似仿品,一时间众说纷纭。

© Grady's Record Refuge

据店主说,有一天他接到匿名电话,对方说手上有珍本出售,但不肯表明详情,也不肯到店里见面,店主本来想拒绝,一念之差约在停车场。见面后对方拿出一个不起眼的黑色皮革手册,打开看竟是《沙丘》剧本以及几十张此前从未面世的插图。

▲ 书中插图均为石版印刷,经检测确实是70年代产物。人物形象与佐导的设计亦吻合,如皇帝的两撇胡子明显照搬达利。©Grady's Record Refuge

▲ 插图均为石版印刷,经检测确实是70年代产物。人物形象与佐导的设计亦吻合,如皇帝的两撇胡子明显照搬达利。© Grady's Record Refuge

插图所描绘的场景非常暗黑却符合原著。比如螳螂形的拱门与女阴状的宫殿入口、吸食香料后贵族们酒池肉林的场景。以及似乎是为电影打造的新设定——士兵“狗人”(Dog-beings)。

▲ “野兽拉班”的香料吸食派对。© Grady's Record Refuge

▲ 公爵莱托被俘后以臼齿暗藏的毒药毒杀哈库南。© Grady's Record Refuge

有影迷猜测这是佐杜洛夫斯基自己画的,因为60-70年代佐导一直有创作漫画,风格和色彩上确有相似性。下图为1968年佐导发表的漫画。

基于这个猜想,有人联系本片导演帕维奇,帕维奇表示很像,但绝对不是佐导的手笔。不甘心的影迷又在推特上直接问佐导本人,得到的答复是“假的,仿品!”

▲ 佐导推特上的回复

因为佐导本人的否决,这本神奇的剧本当年仅以6500美金落槌,但影迷和书迷的好奇心没有满足。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它和《沙丘》电影有所关联,而这种关联后来竟也是通过佐导自己侧面证明的。

2018年夏天佐导在众筹网站Ulule为电影《心理魔术,治愈的艺术》募款,放出一批电影道具,其中就包括《沙丘》剧本的限量复印本。

▲ 当年佐导发布在众筹网站上的复印本

有买到的影迷逐页比对三年前昙花一现的插图本,发现绝大部分台词相同,甚至插图本更全面,因为佐导发售的版本删去了大量情_色内容和吸食香料后的淫_乱场景。也就是说,插图本并非仿品,可为什么佐导当年要否认,又是什么艺术家画的图,就没人说得清了。

▲ 影迷比对的两版台词,相似性惊人。© duneinfo.com

最后,放上目前最全的佐杜洛夫斯基版《沙丘》之分镜图合集,也拭目以待十天后佳士得的成交结果。

谷歌相册(需复制链接翻墙打开)://photos.app.goo.gl/qwvbmNME6WRTce1b7

5/9/23 更新:谷歌链接挂了,但是沙丘info网站上有两版手稿的比对图可供大家参考:

//duneinfo.com/unseen/jodorowskys-dune-uncovered


参考:Dune Behind the Scenes://www.duneinfo.com/ Mind-Bogglingly Awesome Sketches for Jodorowsky's 'Dune'—Donein HisOwn Hand? by Dangerouse Minds

 2 ) 再度奏响吧,佐杜洛夫斯基的梦幻狂想曲!

70、80年代曾有神光闪现,而他们是最后一代光之子。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更像一部动态的概念设定集,一台有声万花筒。

神作因未被完成的缺憾而封神,幻想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没有句点,皇帝的新衣其实是超出时代理解能力的光学迷彩服。

辉煌绚丽又浪漫新潮的70、80年代,那个时代达利、 奥逊威尔斯还活着,科幻片野心勃勃摩拳擦掌,乔治·卢卡斯、 雷德利·斯科特等人进行着太空竞赛,惟独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只留下《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和项目见证者无限的哀惋,像一场少数人的狂欢,如梦似幻。

如果,如果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能像皇后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那样坚持下去,会是如何一番风景,会否撼动《星球大战》的地位,会否改变好莱坞大片的结构、格局,我们不得而知。毕竟没有人有远见,敢冒那样的风险。这是受制于时代和技术所流下的眼泪,超凡的想象力被金钱粉碎。

截图自《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截图自《波西米亚狂想曲》

两部作品的关联还存在于,佐杜洛夫斯基打算找平克·弗洛伊德为《沙丘》谱写乐章,而以”6分钟太长“为由拒绝发行《波西米亚狂想曲》的金牌制作人,制作过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暗面》。

好莱坞将《沙丘》交给了更为信任的大卫林奇,大卫林奇拍砸了。而皇后乐队一意孤行要发行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在英国单曲榜连续九周冠军,并在英国国内销售超过200万张,创下当时英国史上销售最高单曲纪录。此曲直到今日仍被视为皇后乐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我觉得之一可以去掉)。

《沙丘》成为了佐杜洛夫斯基永远的意难平。


没想到《沙丘》串联起了我最喜欢的三个幻想片导演:佐杜洛夫斯基,雷德利·斯科特,维伦纽瓦。

佐杜洛夫斯基拍摄《沙丘》时找H·R·Giger做概念设计,而后者后来凭借雷德利执导的《异形》获得了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纪录片中有一句话,“没有沙丘就没有异形,没有异形就没有银翼杀手,没有银翼杀手就没有黑客帝国”,沙丘影响了后世无数的科幻片,像巨人的尸体哺育了陆地上的生灵,像“鲸落”壮丽寂静的过程(注:一座鲸鱼尸体在沉入海底的过程中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

以死哺生,才能生生不息。维纶纽瓦既延续了雷德利的《银翼杀手》,又准备开启新的《沙丘》宇宙。

*说一个有趣的共同点,《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和《 黑暗之星:H.R.吉格的世界》两部纪录片中均出现了暹罗猫。猫既是迷思,又是打破迷思的象征。喵呜~

今年佐杜洛夫斯基已经90岁了。

我希望他的狂想曲能再次响彻好莱坞。

拓展阅读:《黑暗之星:H.R.吉格的》仅作为补充

 3 )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Jodorowsky's Dune, 2013

法兰克·赫伯特撰写的科幻小说《沙丘》可谓煌煌巨作,六卷的大体量听上去就让人又敬又惧,遑论通读;而对电影人来说,恐怕更多的则是改编和呈现的巨大野心。1984年,刚出道不久的大卫·林奇就曾借着广受好评的《象人》的余热对《沙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并将之搬上了荧幕,最终结果以惨败告终。尽管如此,他又是幸运的。毕竟,大卫·林奇还有机会完成自己的作品供世人赏鉴,其他一些人却不一定有这样的运气——邪典大师亚利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便是其中之一。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讲述的便是佐氏费尽心力制作《沙丘》,最终未能付诸现实的真实故事。

这样的开头似乎总会给人一种苦兮兮的错觉。然而,《沙丘》的结局固然有些悲惨,导演弗兰克·帕维奇却没有着意渲染那份似乎没有什么说服力的悲痛,而是颇富技巧地展开了佐杜洛夫斯基的记忆图谱,对《沙丘》整个团队的组建和创作过程进行了一番细致而幽默的梳理,比如佐氏和他的制作人是怎样用每分钟十万美元的超高片酬骗得了萨尔瓦多·达利这个金牛男的芳心(其实只给了达利三五分钟的戏份),又是如何假装雇佣一家顶级饭店的大厨让贪吃能喝的金牛男奥逊·威尔斯自愿上钩。当然,除了佐杜洛夫斯基行事风格当中自带的幽默之外,纪录片本身也在这个方面与之契合。就拿剧组说服奥逊·威尔斯一段来说,在其刚刚同意加入剧组之后,一张肉山般的威尔斯(晚年的他与年老的马龙·白兰度并称好莱坞二“人山”)举着酒杯嘿嘿直乐的照片就赫然出现在眼前,直可让人笑破肚皮。

故事的结局来得干脆而有力:毫无意外,佐杜洛夫斯基失败了。面对佐氏“二三十小时”的巨型史诗级影片,制片公司根本没有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从墨西哥而来的无名小卒身上。要知道,六七年前耗资1050万美元之巨、时常不到三个小时的影片《2001:太空漫游》都已经让制片方米高梅公司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沙丘》的要价是1500万美元。“这部影片没有被制作出来是因为人们害怕它”;或者说,好莱坞根本没法再次承受手法如此先锋、想象如此大胆的启示录般的作品,所以梦想终究化为了泡影,永远停留在了纸面上,哪怕连那本静静躺在桌子上的分镜脚本差点摄去了几大片场的魂魄。另一方面,人们也有理由怀疑佐杜洛夫斯基的能力。不过事实上,如果看过佐氏六十年代的影片《凡多和莉丝》(1967)和恰在《沙丘》之前的《鼹鼠》(1970)和《圣山》(1973),这种顾虑也会被彻底打消,因为佐杜洛夫斯基邪典影片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不按常理出牌的镜头调度和其中深刻而朦胧的宗教意味,恐怕时至今日都难有出其右者。《沙丘》所需要的,正是所有这些的结合。

“我们兜里的魔鬼,这些不可置信的金钱!它们什么都不是!这些纸片里没有任何内容!……为什么我不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84岁的佐杜洛夫斯基对着镜头怒吼。一个艺术家的高尚、激情与无奈,似乎就在这一瞬间跨越了时间的罅隙,重新依附在这尊似乎再未有过生气的躯壳之上。讽刺的是,《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虽然入选了2014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初选名单,但随后便在争夺五强席位时败下阵来。佐杜洛夫斯基在好莱坞-奥斯卡的双重“失利”无疑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这不免让人想起佐杜洛夫斯基1973年拍摄的震惊世界的作品《圣山》中的一段绝妙的自我嘲讽:当一群圣徒义无反顾地远离了圣山脚下一个外形寒碜的酒吧时,主人抓耳挠腮地大叫说,“我建造了学院!你们可以每年赢得一次奖杯!白痴,你们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你们本来可以创造历史,但现在我们会忘记你们!”

在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结尾,保罗为全人类牺牲了自己,但他其实并没有死去,因为作为全人类的弥赛亚,保罗已经降临在了每个人的头上,所有人开始高喊“我是保罗”,恰如佐杜洛夫斯基梦断《沙丘》,但《沙丘》却拯救了科幻电影,成为了所有软科幻电影的“救世主”。从《星球大战》、《终结者》到《决胜时空战区》、《超时空接触》,直至新世纪的《普罗米修斯》,所有这些无不继承着佐氏《沙丘》的衣钵。“我的一生都在创造,成果随之越来越多。人的头脑就像宇宙,一直不停地膨胀。”佐杜洛夫斯基这样说着,思绪仍在“红移”。他的新作《无尽之诗》,也在无尽的“红移”之中,缓缓写就。

 4 ) 佐杜洛夫斯基的科幻梦之队

1974年,亚历桑德罗·(Alejandro Jodorowsky)准备将 Frank Herbert的科幻小说《沙丘》开始招募“勇士”。在此之前,这位智利导演只在墨西哥拍摄过一系列以“大胆而癫狂”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著称午夜场电影,因为《鼹鼠》和《圣山》成功打入美国B级片市场而受到好莱坞的注意。《沙丘》将是他第一次与好莱坞合作,也是无疾而终的最后一次,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讲述的就是围绕佐杜洛夫斯基从构思这部电影、到组建制作团队直至电影最后出师未捷胎死腹中所展开的故事。

未能被搬上大荧幕的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的分镜脚本和美术设计,却成为无数科幻电影灵感的来源。正如《亡命驾驶》的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在纪录片的开头中所说:“这部电影成为科幻片的最伟大成就,然后突然消失了,粉碎成上万片黑色的空间。”然而这些碎片并未真正消失,而是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重新分解重组并融入了一个个新的影像宇宙,其中就包括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和《普罗米修斯》,甚至是更近期的《超时空接触》和《第五元素》。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除了惊世骇俗的想象力和前卫先锋的构思,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用江湖术士般的奇特魔力所组建起来的那支演职人员“梦之队”。这支“梦之队”囊括了那个年代各个领域最有影响力也最先锋的人物:迷幻摇滚的鼻祖Pink Floyd乐队、萨尔瓦多·达利、当时已经隐退的奥逊·威尔斯以及红极一时的滚石主唱Mick Jagger。这个团队的组建同时也促成了一群未曾谋面、天赋异禀而野心勃勃的年轻人的相遇,这其中就有《异形》的主创团队:Dan O’Bannon、 Jean Giraud(笔名莫比斯Moebius)、H.R.Giger和Chris Foss。

Moebius

Jean Giraud是佐杜洛夫斯基最先找到的“勇士”,他在翻阅一本名为《蓝莓上尉》(Lieutenant Blueberry)的牛仔漫画时意识到这个笔名Moebius漫画家就是他想要找的人。 “Giraud是最棒的人物画家,他什么都能画出来,也许使法国最著名、最有天赋的漫画大师”。《沙丘》的另一位美术师Chris Foss在纪录片中如是说。Moebius笔下的漫画具有下奇幻的场景和丰富迷人的视觉想像力,有着普通漫画所罕见的画面纵深感和奇特高超的造型,而大多数他自己创作的系列多与科幻小说有关。

佐杜洛夫斯基则是第一个注意到他作品并将他招募到团队里的电影人,他通过Moebius 这台风驰电掣般运作、想象力丰富的“摄像机”来记录他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沙丘Moebius为《沙丘》所绘制的三千多幅分镜表虽然未能被拍成电影,但他与佐杜洛夫斯基的合作却从未中断。从 1975 年第一部短篇《猫之眼 (Les yeux du chat) 》开始,两人合作了许多作品,其中从 1980 到1988 年之间所共同创作的《L'Incal》这部 6 大册的科幻漫画巨著最为脍炙人口。而Moebius之后参与的电影作品更是不计其数,不仅负责《第五元素》、《深渊》和《异形》等影片的原创概念画创作,还曾参与了《星球大战》等科幻经典的制作。 

将Moebius列为目前世界上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深的欧洲漫画家一点也不为过。他作品独特创新的奇幻意像与精湛技法线条深深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漫画家与艺术创作者,宫崎峻和大友克洋就深受其影响,在宫崎骏的多部作品中就有明显的Moebius风格,比如《风之谷》和《天空之城》。

H.R.Giger

《沙丘》的另一位美术设计则是通过达利的引荐进入佐杜洛夫斯基的团队。没错,就是那个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当时佐杜洛夫斯基以高薪片酬和女一号的资源来引诱达利出演他电影里的皇帝,而达利居然也就欣然同意,同时也介绍交给他一位来自瑞典的画家H. R. Giger的作品目录册。

作为对世界有机机械画风(bio-mechanical)有深远影响的噩梦超现实主义画家,H.R.Giger将对中世纪的美学传统的继承、对现代工业机械的崇拜和畏惧,以及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自我解读糅杂成一种不可思议的纯粹,他的画作既浸透着的哥特式的恐怖、威严、黑暗和华美,也表现出一种机械金属的冰冷、精确以及无懈可击,其非凡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手法展现的恐怖世界,带有强烈的梦之迷幻色彩。在苏黎世的School of Applied Arts学习期间,他迷上了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并养成了记录梦的习惯。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作品里,经常可以看到种种被压抑的欲念以梦般隐喻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隐藏在黑暗和死亡下的情绪,潜伏着的杀戮欲望以及沉重的罪恶感。

佐杜洛夫斯基邀请到奥逊·威尔斯出演嗜好饕餮的哈空能男爵,而Giger则负责设计男爵所居住的城堡。这个城堡的最初草稿来自于Moebius,他交给Giger一份画面图版,而Giger则将这个巨大肥胖人形的城堡创作成一个由饱满曲线、精密机械和暗黑恐怖感所组成的哈空能城堡,进出城堡必须通过布满锋利刀枪的管道,喷枪的绘制更加深了这个城堡设计的超现实感和梦魇色彩。

Dan O’Bannon

佐杜洛夫斯基通过一部小成本的科幻喜剧《暗星》(Dark Star)发现了这部电影的编剧、主演、美术指导兼特效Dan O’Bannon,这部电影充满了对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的戏仿和恶搞,却又在美学上暗藏着一种穷得揭不开锅也要向大师致敬的精神崇拜,这种荒诞的、自娱的风格非常合佐杜洛夫斯基的胃口。在遭到《2001太空漫游》美术指导的高冷待遇之后,佐杜洛夫斯基决定找O’Bannon这个不知名的新人制作特效。

O’Bannon最初对于佐杜洛夫斯基的仍然停留于那些癫狂的午夜场电影:“我觉得我对他的清晰印象就是个博学的疯子。在《鼹鼠》中,他一头长发垂肩,留着大胡子,就是个患有狂躁型神经病的样子。”

然而第一次见到佐杜洛夫斯基真人却让O’Bannon大吃一惊:“我见到一个迷人的、留着非常清爽的胡子和发型的英伦绅士,他回头从他的箱子里取出了一小张折叠好的报纸对我说:‘这是特制的大麻。’我只记得当时我非常放松,然后直视他的眼睛,他的脸上发出了万道光芒,圆形的闪闪光芒像是曼陀罗,他眼睛盯着我而整个房间就这样消失无踪,我完全眩晕了,我对这样的体验眼花缭乱。这时他说:‘好了,我要你做特效。收拾你所有的东西到巴黎来准备改变你的人生。’”

O’Bannon在一包大麻的“诱骗”下果真来到巴黎,但佐杜洛夫斯基却真正相信这个年轻人的天赋与潜力。在筹备《沙丘》的六个月里,O’Bannon以特效导演的身份指挥着由3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所组成的美术团队进行特效设计,佐杜洛夫斯基甚至还雇佣了一家巴黎的技术公司在O’Bannon的指导下制作特效。

改变他人生的时刻却未因为制作这部电影而来临。1975年圣诞期间,将近200百万的资金被耗费一空,而好莱坞却没有人敢接下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这个大坑。远在美国查看深景摄像设备的O’Bannon突然接到电报,被告知《沙丘》被无限期延期。《沙丘》的功亏一篑让O’Bannon陷入破产,甚至沦落到无家可归、要依靠朋友的救济才能度日的地步。

真正改变O’Bannon, Giger,Moebius和Foss命运的,是1979年诞生的《异形》。《异形》来自于O’Bannon和Ron Shusett合作的一个B级片的剧本,原本被命名为《星际怪兽》(STAR BEAST),内容是一只外星异形溜进了人类的飞船,进入了一个船员的身体。这个剧本最初只完成了29页,然后O’Bannon就接受佐杜洛夫斯基的邀请匆匆前往巴黎参与《沙丘》拍摄,于是这个剧本被搁置半年之久。在此期间他结识了画家Chris Foss、H.R.Giger和Jean・Giraud,其中Foss绘制的科幻小说封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Giger的画作更是直接启发了异形形象的具象化诞生。《沙丘》夭折之后,O’Bannon回到洛杉矶开始重新投入《异形》剧本的创作。

1977年的《星球大战》所爆出冷门,促使福克斯公司开始充分关注科幻片的商业潜力。最终,福克斯决定注资420万美元拍摄O’Bannon的剧本,并找来选中了雷德利・斯科特出任导演。Ridely Sccot, O’Bannon, Giger,Moebius和Foss,这一连串科幻电影的明星制作班底的名字就此被写入影史。

Giger为《沙丘》所设计的那个哈空能城堡,则被原封不动地用在《普罗米修斯》的场景中,成为压在太空骑师飞行器之上的巨山造型。异形的设计,是H·R·吉格的一幅画作《死灵IV》所启发的。

《沙丘》曾有希望成为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的这种可能性,尤其它对后来一系列科幻巨作的深刻影响,都不由得让人产生一种未曾拥有就已经失去的复杂心情。

 5 ) 这是一群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的故事

因为喜欢《蓝莓上尉》的漫画,找到了他的摄影机墨比斯;靠一根特制的大麻,勾搭了《暗星》的嬉皮编剧奥班农;说服设计飞船造型的福斯,骂醒正在吃麦当劳的pink floyd,甚至还用塔罗牌吊到了萨尔瓦多达利,为此不惜开出一分钟10万美金的酬金;搞定异形之父吉格,并让他和迷幻乐队magma一起负责哈克南人的造型和音乐;使米克贾格尔欣然接受一个角色,并用美食诱惑大胖子奥森威尔斯…… 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群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的故事。 有人改变这个世界,而他创造一个宇宙。后来,在星战、终结者、银翼杀手、夺宝奇兵、异形、接触未来、普罗米修斯等经典电影中,都开出了佐杜洛夫斯基的思想之花。而佐杜洛夫斯基,也成功转型为漫画编剧,和墨比斯一起合作了《印卡石》。并将用一滴血受孕的创意,以及沙丘中的宇宙飞船,植入到他担任编剧的《合金男爵》之中。 即便这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它也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击碎。 1984年,大卫林奇终于将《沙丘》搬上了荧屏。佐杜洛夫斯基说,他很尊敬大卫林奇,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但他绝不会去看这部电影,听说这部电影搞砸了,他感到一阵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位纪录片拍摄时已然84岁的老人,仍旧喷薄着强大的创作欲望,并且永远像个孩子一样调皮。

 6 ) 酒神的胜利

因为看《异形》的时候想起吉格这个牛人,然后就又想起这部片子了。起码四年前,观众们还很遗憾地球上没有拍成这个版本的《沙丘》,都是万恶的好莱坞和商业电影体制造成的……云云。

其实呢,本片完全是个喜剧,开头十分钟就能让人笑哭。男主怀揣着一个超级庞大的纯艺术家的自我,霸气地碾压了“电影协会”,打破了所有的行规,拍出了“让人疯掉”的处女作。这案例如今大概率会被视为一个“走野路子”的反面教材——那么多人老老实实上电影学院,毕业后从助理当起,累成狗还成天被喷拍的是烂片。一个搞先锋戏剧的,连啥叫场面调度都不知道,就拍出神作了。气人不?

这种争议,在艺术史上屡见不鲜。也许一个非专业人士不受规则束缚,天马行空的狂想,能为某种艺术带来出人意料的创新,但业内对这种“天降伟人”总是抱有明里暗里的不忿和怀疑。如果像毕加索那样,先有扎实的学院基础,再随心所欲,那还说得过去。但佐杜洛夫斯基是纯粹的半路出家。在六七十年代的迷幻文化里,还能容下这种折腾。等科波拉、卢卡斯、斯科塞斯这一批科班生毕了业,这种“跨界人士”就只能玩纯粹的小众文化了。

确实有些事,也只有这种人才敢想——比如他为计划中的《沙丘》构筑的华丽梦幻碉堡天团组合。神经正常的制片人肯定做梦都做不出来。或者说,他们觉得做这种梦也没用。在电影这门“造梦工业”里,如何把梦变成现实,才是最关键的那一步。无数的片子,就因为演员的档期调不开,永远失去了最佳的角色人选。这损失并不比没请来达利和威尔斯更小。

无可奈何,这是一个属于日神的宇宙。它决定了这个世界上只会有卢卡斯的《星战》,而不是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对这一点觉得无法接受的人,可以去看看《狂怒之神》——纪录雷利·斯科特拍摄《普罗米修斯》的超长花絮片。之后再想想,除了找吉格和莫比斯画设计图之外,接下来那一大堆繁琐至极的制景、选角、服装、道具、混音,以及一环扣一环的流程,是不是靠见面抽一根大麻再侃上一天就能搞定的。

实际雷导的一生最有资格吐槽:快40岁才开始拍长片,认认真真地干,却总是碰到坑爹的制片人和公司的暴力剪辑。《天国王朝》稀里糊涂丢了一个钟头,逼得影迷把等待“导演剪辑版”变成了一种习惯,像《黑金危机》这种拍好了却被喷一脸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他甚至养成了自觉的抠门,访谈里总在磨叨“用电脑特效会多花钱”(即便如此,片方还是认为《普罗米修斯》不够商业,因此影响了《契约》的剧情走向)。在如此不友好的现实里,艺术只能磕磕绊绊地前进,而不敢指望一飞冲天的运气。像佐杜洛夫斯基这种灵魂导演,虽然能爆发出突破性的灵感,但没人敢在他们身上押宝——毕竟,用摄影棚要掏租金,裁缝、道具师和木匠的工资也得有人付。这些事,都得靠那些“没用的纸”来解决。再说,想象力爆棚逆天拍出来却不堪入目的例子不是没有——参见肖恩·康纳利主演的《萨杜斯》。

而酒神也没必要非得和日神正面怼。在迷狂之中,祂被信徒撕碎,用血肉滋养葡萄藤的形式复生。真正具有价值的精神创意,也完全可以将艺术基因融入那些更具执行力的项目内。由此,后来出现了从《沙丘》的班底衍生出的《异形》,还有其他一系列科幻片和漫画。在有了CG技术的今天,让维伦纽瓦这样的成手来再启动这个项目,也是更有底气的选择。当然,世上没有达利和威尔斯了。但演一个胖子男爵和一个话痨国王真有必要这么奢侈吗……还是拉倒吧。

 短评

不存在的電影都從屬夢的領域。那又如何,夢想也可以改變世界。

7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关注旷世奇片之【死】。“Bigger than 2OO1” 这是一部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但它却永远也不会被我们看见,仅仅因为1500W。看完之后估计每个人心里都有模糊的影像,被佐杜洛夫斯基的梦想和激情震撼,同时也为世界感到深深遗憾。现实永远是现实,特别是他想控制电影的野心,太难实现。 /8.5/

10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本来没拍成就已经够可怜了……

14分钟前
  • 午叶星
  • 较差

希望在某一个平行宇宙,这部属于未来的片子得以问世。祝福他们拥有一个更加绚烂更加辉煌的电影史。

17分钟前
  • tiiiiin
  • 力荐

佐杜洛夫斯基把钱拿出来那一段挺动人的

21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艺术家真是聚集了各种weirdo和萌点,配乐特逗B,如此伟大的拍片计划好莱坞也是醉了,对比前几天看的frank有异曲同工之感哈哈~

26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漫画大神墨比斯,嬉皮编剧奥班农,造飞船的福斯,吃麦当劳的pink floyd,一分钟10万美金的萨尔瓦多达利,异形之父吉格,哈克南音效师magma,大胖子奥森威尔斯……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个有趣的人终将相遇的故事。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人改变这个世界,而他创造一个宇宙。

29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这几天的阴霾(尤其是昨晚的女人步上楼梯时)一扫而光:彻底被Jodorowsky治愈了啊!他一个个攻略那些奇形怪状的天才们的过程太搞笑太有爱了哈哈哈~找到那些保持自己的mind在expanding的人是我人际交往生活中的唯一乐趣。

32分钟前
  • 力荐

佐爷构思的那个宇宙长镜头如今被吕克贝松在超体里用CG动画完美再现了!!!整部片子看下来,感觉佐爷实在是超前了30年!!!看看他组的团队,尼玛太NB了!全是我的本命啊!!没拍出来真是太可惜了!

34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力荐

在豆瓣上标记过的纪录片不少,能看哭的却也不多,这部算是其中之一。本来是一个水瓶座天生就应该去完成的诡异工作,结果梦断好莱坞。艺术从来没有错,错的是善于妒忌和拜金至上的体制。那要妥协吗?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到底愿意成为耶稣还是犹大。富有激情,十分神圣。

3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暮年的佐杜洛夫斯基拿着故事板,让我看到了“激情”这东西是一辈子的。每个大师都有一部没能拍成的电影,没拍成又如何,那会变成一个封存的梦。庆幸的是,他已经让《沙丘》的文字变成了视觉化的故事板,其概念也影响了后世科幻片。“我会死去,他们会拍我的电影。”看到这句还是很桑感…

3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如果这片能拍成,大概是什么样子呢?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米克贾格尔、奥森威尔斯甚至达利的加盟。吉格的设定。当然,也仅是假想。艺术家终究要向资本低头,这就是电影的资本性吧。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热血cult片电影人的组团之行。从其对后世的影响看来,好的艺术作品是完全可以超越其形式而延续自身的。不知为何又想到《Southland Tales》了

43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就像最后主创们说的,虽然佐渡洛夫斯基的沙丘没有拍成,但是,以后的每一部科幻类电影似乎都在说“我是沙丘”

44分钟前
  • 伏夏
  • 力荐

老头说他想拍一部让观众看着就能感受嗑药感觉的电影……啊,放心,后人帮你实现了好多部,太多部,多得都有点烦人了

4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最伟大的失败品

48分钟前
  • RIC
  • 力荐

Jodorowsky编剧执导、Dan O'Bannon特效、Moebius和H.R.Giger艺术指导、Pink Floyd配乐、Dali、Orson Welles主演。看看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大神妖孽,我能感到纪录片中所有人深深的遗憾,因为我现在也是一样的心情,一部或许能够改变科幻影史、甚至电影史的作品,最终因为资金胎死腹中。

50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好好看啊。不过容我黑一句,佐氏《沙丘》如果真的拍出来,肯定不会有这部纪录片来得有趣吧 = 。 = 反倒是这个生动刻画了梦想家和一部不存在电影的电影让观众对那个永恒缺失抱有了无尽且完美的幻想。

51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电影片头引用了奥地利心理学家Viktor Frankl的一句话:"What is to give light must endure burning.",这也是对Jodorowsky的注脚吧!看到最后觉得非常感动,"open your mind! open your mind everyday!"

56分钟前
  • Helicopter
  • 力荐

非常自吹自擂,但DUNE這企畫的傳奇性確實夠有料讓佐杜洛夫斯基大吹特吹。這組團隊雖然沒拍成電影,但分開後斷斷續續的創作都大紅大紫,異形成了電影經典,墨必斯成了漫畫高人。如果當年還年輕也還很便宜的他們一起搞出DUNE,是不是星戰異形以降的科幻影史都要改寫了?當然,這是逆推後來成就的妄想了。

1小时前
  • 焚紙樓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