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巴顿奇事

科幻片美国2008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布拉德·皮特,朱莉娅·奥蒙德,芳妮·A·钱勃丝,伊莱亚斯·科泰斯,杰森·弗莱明,大卫·詹森,蒂尔达·斯文顿,艾丽·范宁,乔安娜·塞勒,乔什·斯图沃特,丹尼·文森,塔拉吉·P·汉森,马赫沙拉·阿里,菲奥娜·黑尔,唐娜·杜普兰提尔,兰斯·E·尼克尔斯,特德·曼森,克莱·卡伦,菲利斯·萨莫维尔,杰瑞德·哈里斯,麦迪逊·贝蒂,汤姆·埃沃雷特,克里斯托弗·马克斯韦尔,伊利亚·沃里克

导演:大卫·芬奇

播放地址

 剧照

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2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3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4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5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6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3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4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5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6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7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8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9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4 12:33

详细剧情

飓风正在侵袭美国新奥尔良,一位病危的老妇睁开了她的睡眼。老妇名叫戴茜(凯特·布兰切特饰),她叫女儿凯若琳(朱莉娅•奥蒙德饰)为她阅读一本日记。这本日记的作者叫本杰明•巴顿(布拉德•皮特饰)。本杰明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之时,但生来便像个老人的他被父亲当作怪物,被遗弃在了养老院。本杰明在养老院与老人们一起生活。但谁都没有想到,本杰明逆向发育——越活越年轻!也许“越活越年轻”是某些人的梦想,但真正这样成长的本杰明却有了别人无法理解的烦恼与快乐。穿越半世纪的世界变革,本杰明身处其中,感受别人感受不到的感受。  为何母亲会让自己念这本日记?本杰明•巴顿此人与母亲有什么关系?凯若琳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与好奇之中。

 长篇影评

 1 ) Good night,Benjamin!Good night,Daisy!

    返老还童是个经久不衰的影视剧话题,例如,重返20岁(中韩皆是),扎克的重返十七岁,而这片真的从老年开始越活越年轻,每一年变更年轻。

    Benjamin生出来是一个看起来七老八十的婴儿,他的外表皱巴巴的,像个老人,但其实他真的是一个婴儿,四肢无力,头发稀少。他的母亲因为难产去世,父亲认为他是怪物,把他丢在了好心人门口。在养育他长大的地方,他认识了Daisy,Daisy觉得他不是一般的人,虽然外表看起来悬殊,其实他们是年龄相近的孩子,很快他们成了好朋友。

    Daisy慢慢长大,Benjamin慢慢变年轻。。。这是个很奇妙的过程,就好像两辆火车相对而开,在一个点他们会碰面,然后继续朝着自己的方向驶去,不同的是,一个逐渐衰老,一个逐渐年轻,相同的是心境。

     两人都经历了一些事,最终他们走在一起,就是那个相遇的点。像所有相爱的人一样他们很快乐的生活了一段时间,有一天,Daisy告诉Benjamin:我怀孕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消息。Benjamin最怕的是孩子生出来跟他一样。Daisy说无论怎样都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生下来。是个正常的女孩。在女孩出生没几年,Benjamin默默离开了家,他在变年轻也在变老,等到他不能照顾自己,Daisy不可能照看两个孩子,况且要怎么跟女儿说爸爸在变年轻这个事实?
      
      Benjamin离开最爱的人身边,一个人去世界各地,但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寄明信片回来,也回来过一次,Daisy已变老,女儿已经长大,还有个爱她的继父。

       然后再次离开,两人又一次相见,Benjamin已变成孩子,记忆已模糊,儿童福利社会的人通过一本日记本找到了Daisy,最后Benjamin成了婴儿,闭上眼睛,在白发苍苍的Daisy怀里,死去......

      节奏有点缓慢,但是关于的时间的影片不正是要慢慢欣赏么,他的节奏正好符合它的主题。
      

 2 ) 每一处细节,都是温柔却疼痛的提醒。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一部冗长的平铺直叙的电影,会让我止不住地有眼泪掉下来。电影的色调和口吻都太平常,我曾在焦躁的那晚打开不到一分钟就关掉了它。而现在我庆幸自己是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观看这部电影,它需要这样的氛围,你才能静下心来去解读出电影里那些无处不在的细节所包含的暗示。

◆母爱的力量

影片对母亲这个角色有着神圣的定位,无论是本杰明那因为分娩而撒手人世的生母,还是排除了众人的压力一手养育本杰明长大的奎尼,母爱的神圣光辉,点亮了这部电影最初始的氛围与力量。
奎尼是一个寻常女人,有信仰,并且懂得宽容。她渴望爱与被爱,对情感有着最热烈的表达,同时也不掩饰内心所萌生的感动。对于容颜苍老的婴儿本杰明,她眼神中的关爱绝对没有矫饰,她爱这个孩子,不管他是否怪异,是否己生,仅此一点,她便抵达了了别的母亲不可比拟的神圣高度。
整部电影都在演绎爱的形式,母爱则是第一曲乐章。对于本杰明来说,他异于常人的存在并没有过多地妨碍他感受母爱的完整,爱与世界的启蒙,他并没有被孤立或被遗忘,而这是多么珍贵。这珍贵的力量支撑了他整个生命,让他学会爱,学会了宽容与原谅。
葬礼上,本杰明在奎尼的耳畔轻言:“你才是我的母亲。”于奎尼,一切艰辛的过往都成了甜蜜的音符;于影片外的我们,是感动,也是震撼。

◆对峙与原谅

与母亲这个角色相对立的,是父亲。父爱被放在了一个隐晦的角落,布满蛛网。
巴顿先生很爱自己的妻子,他在匆忙地奔赴回来后应允了妻子最后的请求,给予本杰明一个完整的家庭,令他可以如正常的孩童那般体验人世,却还是在见到本杰明皱纹纵横的脸后遗弃了他。那一刻,他爱自己的面子甚于一切,也包括他自己的孩子,本杰明。这里的遗弃是对峙的伏笔。
而铺开另一条线的角色是船长(很抱歉我又忘了他的名字),我很惊异这个形象的立体性,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处镜头与台词来衬托。父与子之间的对立,本杰明是没有选择余地就被置身于那一处,而船长却是鲜明的个体情感的选择。7岁离开,自谋生存,努力想摆脱父亲的命轨,却实是对这一命轨的再现。他在展示自己为之骄傲的艺术时,旁人的目光里夹杂讥诮与哂笑,他并不在意。他以此为对峙的筹码,因为对象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并不苛求大众的理解。这样的对峙贯穿生命始终,原以为是不可剥离的,却还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忽然走向宽宏。无论生命以怎样纠结怨恨的过程存在,最后的最后,我们都将会带着平静离开。
于是在影片里,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日出,本杰明背着年迈的巴顿先生去海边,他们坐在木椅上,晨风清冽,云彩蕴红。蛛网终是褪去,阳光乍现前的时分,如此美丽,如此温情。

◆爱从未离开

撇开了亲情的画面,来谈影片的另一主旋律,爱情。这是我看过的最忧伤的爱情,明明是对的那个人,时机却总是不对拍。
遇见的时候,她娇俏可爱,他却鹤发苍颜;
她主动靠近的时候,他没有做好准备;他跑着来挽回的时候,她身边却有了他人;
尘世纷扰,他们的世界渐行渐远,上苍给予机会与怜悯,尊严又成了新的壁垒;
终于对了时机,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力珍惜,而下一段旅程,还是分离。
爱是需要时机的,至少在这部影片的形式上如此。它需要最佳时间、最佳事件以及恰好的那个人。那样一个人,是你无论身在何方做怎样的事情,都会念念不忘;是你在每晚睡前安静的时光里,会轻声遥道晚安;是即便天涯遥远,在你最需要的时刻依旧会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是尊重你的内心,并在现时的每一天都为你一生的幸福构筑最完美保障。
我们看过很多童话,童话里的结局总是离别与苦难过后,最终是幸福和团圆,这是两条不断靠近并最终并行的轨迹。而本杰明的忧伤在于,他与黛西的爱情,是交叉而过的两条线,相爱的时光与漫长的一生相比较,是如此短暂忧伤。我看到他们把自己宅居在那所木头房子里,他们笑着闹着,快乐有多明显,忧伤就有多深刻。(他们是多么用力地在相爱啊,时光那么短,是预知的命运。)
倒行的生命轨迹原来并不是幸福,尤其是与众生背道而驰。(其实不幸福的,只是与心爱的人们背道而驰。)越活越年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若是从极端的这头跋涉到极端的那头,那是多么讽刺的悲剧啊。(尤其是在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之后,在彼此还深爱着的时刻分离。)
本杰明的离开是一种爱的延伸。他深知卡罗琳需要一个怎样的家庭,也深知黛西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卡罗琳最后如观众所期待地说,她真希望他是她的父亲,而这却是她在经历了岁月磨洗后的心境下,才懂得这大爱的含义。在此之前,她与本杰明也只能是构成对峙,不是不能化解,是时间还不对。
我们看到本杰明在世界各地奔走,生存,而这一行为的背后,诚如那本日记所呈现的,爱从未离开,离开却是爱。

◆死亡的寓意

而死亡,与离开不同。
影片给本杰明安排了一个别样的环境,类似于中国的养老院。在这里,死亡如同空气,因太常见而寻常,因寻常而沉默。你会在某一天,发现大厅里空出了一把椅子,或是清晨缭绕的音乐忽然消失了,或者在某一天醒来,发现隔壁的房间忽然空了,不久后又住进了新的人们。
司空见惯,悲伤就不再明目张胆,而是潜藏在那些深刻的皱纹下,被埋在浑浊的眼神里。最初的本杰明并不知晓死亡的寓意,人们来来往往,世界照常运转,没什么和昨日不同。是那个教本杰明弹琴的老人,告诉了本杰明,死亡对生命的意义。
这是众人都不可避免的去处,也是我们不可控制的命运,它的存在将人人置于平等的位置,并告诉我们,走入我们生命之中的,可以由我们主观来决定的,人人并不平等。
他人在自己内心的地位,与情感的浓烈程度构成正比。越重要的就该越珍惜,只有如此,失去之后方能少些后悔。悲伤是被允许的,后悔却没有救赎的途径。
这一点,不仅仅是对爱。对梦想,同样如此。

◆梦想的期限

这是影片所蕴涵的另一道感染力。梦想往往无关其他,只是对自己的承诺与期望。但是它有期限,兑现的时间最底线,是有生之年。
那位夫人终是在60多岁的高龄里,挑战了自己的极限,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这对于本杰明的激励是深刻的,它成了他不断行走的力量之源,并重拾了他童年时代对这个世界永不枯竭的好奇心。爱情,也是本杰明的梦想,而书写,是一种外现与铭记。他以有生之年的记忆,完成一场类似于圆的生命旅行,并最终回归了原点。而在爱情之外,本杰明还有生活和其他梦想,所以没有理由绝望。(更何况,他的爱一直延伸着,随足迹遍布世界的角落。)

◆蜂鸟的倔强

有些人一辈子的历程会很孤单很艰难,就像是蜂鸟,在飓风的天气里出现,只是一只,孤单的,单薄的,却倔强地扑腾。
也许,它是在寻找自己的爱人。
本杰明曾遇到过这样一只蜂鸟,他学会了它的精神。自然的规律在他身上全然颠倒,他一生都要遭受,自己深爱的人们,比自己先死去。以及,某些时刻,自己不可选择的离开。
我一直记得奎尼在迷糊中给本杰明讲述的道理,那时的本杰明有着70岁的容颜,却是7岁的心智,他有太多事情不懂,有太多迷茫需要人引导,他因此在夜晚心神不宁。她握紧他的手,正如一个母亲给予孩子勇气与安心,她告诉他,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会去同一个地方,无论这过程中,我们是以怎样的形式怎样的方式,最后我们都将殊途同归。
这是一处最震撼的暗示,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想起这一镜头,更懂得了这些平凡的镜头所要呈现的,是一个简单却温情的道理。
殊途同归。
影片最后,已是婴儿般弱小的本杰明,在黛西的怀里安静离去;最后的最后,黛西在飓风来袭的时刻,看见了一只倔强的蜂鸟。
至此,眼泪汹涌而来。

 3 ) 当明天我长满青春痘你是否依然爱我

偶尔忽然想见面,仅仅是心血来潮,于是嫌恶自己是否不适合年龄的幼稚。偶尔为了流水线上的不完美而痛斥同事,于是事后埋怨自己是否依然不够沉稳内敛。偶尔坐过了站,上错了车,绕多了路而弄得不必要的颠簸和周折,于是恼羞成怒自己的低智能远远不能达到不犯二次同样错误。
是的,相当幼稚。对比起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现实远远有着不可企及的完美障碍等待跨越。
我认为我娘有一句名言:你不要以为你一出世就能有这么大。
如果一出世就能有白内障,关节炎,缺钙又缺爱,是不是就已经这么大?我娘的“大”跟罩杯或者粗细长短无关。只是说,为人处世的手段,和必须遵循的道德规则,对世上本就有的那一套冥律卑躬屈膝。例如,生命。信仰。感情。哎呀,娘我牛逼了你。
好嘛转回来。
用十岁粉嫩的少年心智,发掘对好奇的欲望,而没有十岁的硬件配备对冲动执行探险。白色的浴缸里小心翼翼舒展开沉淀脂肪表层的膝盖就是一种比拟爬树掏蜂窝的成就。
人活着应该是生涩到熟练,习惯悲喜苦乐,习惯高潮低谷,然后因为世上无事在可以纯熟而缓缓老死。死是一个很久的状态,rest and peace。带着老年的外貌去冒险,叫做童心未泯,往后带着粉嫩的皮囊去平静生活,叫做未老先衰。生命它不长,每天的故事多了,人多了,越长越沉。一个眼神,一个低头,神色忧愁。以前不能明白为什么少年维特就一定是为做新词强作愁,原来是世上幸好没有benjiamin button。
他老着长大,她嫩着长大。恰好在适当的时机遇上。ben二战后归来,daisy俯身向前献上唇瓣。他说他不能。他太老,而她太粉嫩。女人在自以为青春年少的完美时期高傲不顾一切。感情如同施舍一样随意。
一段绵长沉重的感情应该有挫折为前提,以此作为相濡以沫的资本。相互爱惜和宽容,晓得量度距离彼此尊重。
当皱纹爬上皮,当青春痘粘上脸,你是否依然爱我。这个懒惰的数码时代,我们都习惯挑现成的,快速成就一段孤独时光的完结然后快速奔向对完美伴侣的等待以及幻想。
爱情是一段一段随着时光变换状态的事物。不要再重复溃烂掉的肥皂剧台词,你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其实谁能一直一样。懂得爱,除了包容和付出,还需要准备迎接那个你逐渐不认识的人,或者容颜老去,或者性格变异。
当长成这样的包容,才能长相思守。用爱情去摧毁时间是一个冷笑话,只能用生活踏实的填满,流动的时间无底的海。多年之后,有人记得,曾几何时,海傍一堆碎沙石,有一个benjamin有一个daisy曾经来过,已经了不起。
除了时间,没有永恒。而,到了最后,你总得放手,无论你是愤怒悲恨或者不甘,你总得放手。别跟时间和生命过不去。生命他不长,而时间像蜂鸟挥翅一样接近无限。
我娘说,你不是一出世能这么大的。你得经历,而到了时间,真正长大了,你回头又会然发现走了那么长。
to be or not to be,这事很悬,跟青春痘怎么出现和怎么消失一样,很奇妙。

 4 ) “返老还童”意味何在?

《本》一片的意义与启示就不多说了,相信每个人都能看出独特的动人之处。影片的细节安排与场景镜头也均美仑美奂。对于在新奥尔良生活了六年的我来说,很多片段在哪一条街哪一个路口拍摄我都能叫出名子,由场景带来的一种近似乡愁的惆怅,远远超过了故事本身。

而造成细节超越故事整体性的最大原因,同时也正是剧本存在的最重大缺陷,在我看来,便是这个“返老还童”的安排缺乏根本必要性。

故事中的本杰明除了身体上返老还童之外,心理上与常人完全相似。他在童年所感受到的疏离与孤寂,完全可以因为某种疾病或先天不足,造成了他的与众不同,故不被社区接受;或者犹如《壁花之颠》的主人公一样,即使没有身体上的疾病,但天生“旁观者”,从小心灵封闭,又长在养老院耳濡目染生命消亡,练就敏感忧郁的清冷性格。

后来的故事发展按照奇难杂症的路数来也都能讲通:本杰明以为自己无药可医,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尽死亡与生命的挣扎,终于抛开一切出走游历世界;得到爱情后因为旧病复发,像《过把瘾》中的方言一样,不愿连累配偶家庭,不要听“悲伤大合唱”,于是再次出走……

当然,即使同样的精神启示,通过不同的角度与手法来讲述也都有独特魅力,这个奇难杂症刚好就是“返老还童”的确也无不可;但若从故事创意的角度出发,“返老还童”的独特性便没有体现出来。对比同样展现生活生命启示的《阿甘正传》:阿甘的傻人性格在推动各个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就绝对是必要的,换成另外一种性格,这些偶然的事件便无法全部合理的串联到一起。

《本》一片中最重要的“返老还童”正因为缺乏了心理上的时光倒流,创意只用在了身体上,所以并没能充分发挥出如此安排的全部潜力,倒更像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噱头,最重要的作用似乎就是给观众看他们化妆跟PS有多牛呢。

 5 ) 被雷劈了七次的男人

西澤保彥写过一本书,《七回死んだ男》,中文名是《死了七次的男人》。迷诡不便透露,单讲“死了7次”的确有够看头。而这边有个被雷劈过7次的男人,也是抓人眼球。

出自大卫·芬奇新片《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本杰明·巴顿奇事)》,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本杰明在片中时常遇到个老头,老头总会神神叨叨地说

Have I ever told you I've been struck by lightning 7 times?

我跟你说过我被雷劈过7次的事吗?

我们都知道,除了某些科学家年少玩电、晚上尿炕,大部分正常人类一辈子都不会被雷劈到。劈到一次大喊“我死啦!”那就真的向上帝报到了。被雷劈过两次,不是成闪电侠,就是上帝又TM打歪了。于是朝鲜国际主义战士罗永浩曾云“(赢钱的概率)比一辈子被雷劈中两次的几率高不了多少。”

那被雷劈过7次(而且还不死!)这是何等的幸运呢?

截取影片雷劈镜头

[图]

第1次说,影片40分钟,赶羊时被劈

[图]

第2次说,影片1小时24分钟,开车被劈

[图]

第3次说,影片1小时38分钟,溜狗时被劈

[图]

第4次,影片2小时51分钟,本杰明提起这位男子时镜头闪过

能看出什么?

影片只出现4次,说明事有蹊跷。

我查了下imdb发现,美国观众基本上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不过大部分能数出6次,

想了想,原来The.Curious.Case.Of.Benjamin.Button.2008.DVDScr.X264.iNT-JionG的CD1有一段是马赛克,大概是片源导致,遗失了2次。这两次分别是

   1. 在房顶上被雷劈
   2. 在信箱附近被雷劈

虽然不影响剧情,但是还是要等完整的DVD出来后再看一遍才好。

而最后一次到哪里去了?

我们都知道大卫·芬奇是位鬼才导演,而美国人的算术水平经常被国人取笑。但是不用脚趾就能算清的数字,特别是对于拍过《se7en》的大卫·芬奇,7总不应该数错吧。

这一点上美国观众也很迷惑,一位叫camjs2001的网友宣称

There were 6 shown in the film.
And I think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guy was one of the only ones left alive until the end.

就是说老兄把最后一次留给自己死去那一回了。

影片不断用风声雨声提示故事发生在“卡特里娜”飓风来袭之时,会否其中的雷电完成了第7次的使命呢?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但是由于没有官方解释,我们无法断定。

但也许老人真的早已看透一生奇妙,亦或只是简单的老糊涂。但这都不妨碍其在影片中的点缀之妙。

本杰明一生从懵懂无知,到大彻大悟。其实只是前半生缺少老人的释然与乐观。

劈了就劈了,爬起来我继续过。

一无所有的来到这个世界,再孑身一身的离开。

生命的意义,就是如此的简单。

其中的过程,不管是疯狂、平淡、还是被雷劈过多少次,都是上帝的奖励。

孙燕姿唱道:“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人从呱呱落地,遇见护士、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爱人、自己的孩子。

三井寿遇见安西教练

小王子遇见狐狸

哈利·波特遇见海格

大卫·芬奇遇见演员,遇见观众。

我,遇见看评论的你。

世界因为我们的相遇,而如此美妙。

这就够了。

问我电影好看不,为了研究雷劈我看了5遍,你觉得呢,看到我这篇评论的,遇见我的,亲爱的你。

 6 ) 时间的史诗

      我不知道别的人看完这部电影的情况,而我的情况是流泪倒抽筋,激动到抽风,迷恋到再看了一遍这个3小时左右的电影。对我来说,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好电影。去年这时候《老无所依》就给我这样的激动,今年换了你——david fincher的《本杰明奇事》。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是一个时间题材的痴迷者,因为对于人类而言最无法违抗的就是这个荒诞无情的外部世界,在这无情中最无情的两个就是——大自然和时间,而凌驾于大自然的无情之最就是时间。我是一个萨特“存在主义”的信奉者,也就是默认了这个世界是无逻辑可循的、荒诞的,存在主义认为只要通过人类的自由选择就可以解放自己,实现自己,创造自己。而在这个经典中存在着一个逆势力,这还是时间。时间是最高的主宰,每一个存在着的个体都无法忤逆时间,我们都是被动的,对于时间来说,我们的选择也是无限局限的——悔恨,展望和依循。在《本杰明奇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对时间的深思,对时间的赞叹和对时间的无奈。甚至从一个角度来说,电影传达的对时间的理解可以称得上是“时间的圣经”。
      
      在开始我的理解前,我认为要解释一下我对时间的定义,时间除了它本身的含义外,还兼具一个载体的作用,这样就是生命和回忆的产生,所以在阐述电影中的时间理论是,时间可能和生命以及回忆有同等的含义。
 
一。时间是单线向的
     电影的主角本杰明是荒谬的世界的一个荒谬的产物,他生来就是一个老者,有一身的老人病,与此相对的是他的思想,他的思想是蒙昧的,一如其他的婴孩。也就是说,在别人的身体与思想不断成熟抑说老去时,他的思想不断的成长而他的身体不断的年轻,这就是他最大的悲剧,他和时间逆向地活着,但是他不得不遵守时间的单向法则。我想到了小daisy的话,“火鸡是鵻类,但是它却不能飞,真可怜。”这就是对本杰明的怜悯,他是个孩子却没有孩子的外表,在对世界好奇的岁月里,他要忍受身体对他的桎梏,明明是个孩子却要被说成老人,这是浸溺在矛盾中的悲剧。
    但是他必须这样活下去,别人是自由落体,他是自由抛体。无论是从起点走向终点还是从终点走向起点,时间总是单向的推进。作为自然产生的例外者,本杰明注定要承担悲剧,承担这忤逆时间神圣的统治的惩罚,他和黛西在生命的中间相遇,他们炙热的碰撞,然后被时间无情的扯断,所幸他们的牵绊没有被扯断,他们用另外的方式一起走向了属于自己的“终点”。当变成婴孩的本死在了黛西的怀抱里,当黛西听这本的回忆录慢慢的离开人世,这一切也许不是我们期待的,但是这是在这个悲剧最好的结果。


 
二。时间是不可逆的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段就是关于黛西在法国车祸的原因解释表现了对于时间人类无助的态度。正如本的旁白“有些时候我们就活在即将发生碰撞的轨道上,我们却浑然不知;无论他是意外发生抑或蓄谋已久,我们都无能为力。”没有人可以改变时间,时间是不可以逆转的,我们只能面对和承受,我们乐意天真而乐观的称其为机缘,巧合。无数次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总是希望那一个不可能的“如果”,但是我们在说出这个词的时候也注定了我们的不可能,我们不可能使时间倒转,回到过去的某个时间,修补自己的那个过失,这让我想到了《蝴蝶效应》,对于时间如果我们力图改变,我们得到的永远不是我们要的答案,我们的一个小小的修改弥补得到的会是巨大的震荡。而在电影之外我们所处的真实生活,我们更是无法改变和掌控,但这就是生活,时间这个强大的主宰的力量是生活的神秘和魅力的关键之一,“生活是无法预测的,在一系列交错相叠的人与事中,没有谁可以掌控它。”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是什么,而在我们经历了之后,我们也永远不能对上一刻做些什么。
 


三。时间是永不停止的
     本不断的年轻,其他人不断地老去,或者离去。生在了养老院,经历了最多的就是死亡,来来往往的主客在这里等待自己生命的尽头,本活在这一片宁静中,学习了关于生命和时间最好的哲理。电影的台词是绝妙的,每一个都是精心制造的道理,每一个人也会找到自己最喜欢的,David Fincher这个爱说教的导演,他的《搏击俱乐部》让所有观众体验过他绝对犀利的生活哲理,在《本杰明》里他又让我们学习了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无限思考。
     时间是奔腾的马达,每个人都希望留在自己最好的时光,黛西说我讨厌变老,而对与本来说他同样对自己不断的年轻无能为力。黛西说“当我皮肤变得又老又松弛时,你还会爱我吗?” 本说“当我满脸粉刺,你还会爱我吗?”答案是肯定的,本说“我经常在想什么事可以持续到永远,我们也不例外。”黛西说“有些东西可以持续到永远。”
    永远是多远,除了时间这一个孤独的独裁者可以持续到虚幻的那个永远,对于人来说情感,尤其是那种刻骨铭心,一生一世的爱情当然在对于人的生命来说可以持续到永远。但当我们悲观而理智的站在这情感之外来看,这一份永远对于时间来说根本只是一瞬,它曾停留在一些瞬间上,然后它又驶过。可是那些瞬间对于人的意义来说是超越一切的,我们无时不刻的享受那种短暂,我们回忆、怀念、感叹,在我们的主观世界里,我们放大、扩张、深化他的意义,在精神的层面中对抗时间的无情,弱化时间的力量,但是归根结底,面对岁月的车辙,我们永远是那么无助。20岁的我对于老去的概念是模糊的,我想当我80岁的时候再来看60年前自己对时间的畏惧时,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又会变成怎样。


 
四。时间是相对的
     这有可能是最难描述的,牛顿、爱因斯坦对于时间给了许多的定义。科学让我们从描述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本身出发去探讨物质世界的时间观念。这需要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排除掉我们自身的经验感觉去考察时间的本身,实际上,在我们探讨的同时,是不可能绝对的排除掉我们头脑中的感觉因素,因为我们头脑中还有主观的逻辑判断。绝对的物质世界的时间概念,要求我们屏蔽掉头脑中的时间观念,或者我们不能用时间这一词来描述事件的时间概念本身。因为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空间一样。我记得有一种说法是,空间在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分为三维,而时间本身可以被分为无数维。我们处在一个三维的世界里,当我们思考时间的时候,我们的逻辑是永远缺少的。我不是智者抑或科学家,但我们彼此都应该相信时间是相对的,只有时间的流动推进时绝对的。
     这么长的铺陈,这一点表现在电影中的主角是那个1918年逆行的钟,这是我在整个影片里最喜欢的一个元素。制造者用这个钟来缅怀我们每个人在岁月中失去的东西,电影用这个中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而我想用这个钟来表现时间的相对性。我们用很多事物来定以时间的长短,年月日时分秒,但是这些周期对于公正不变的时间来说都太不确切了,反过来说,钟这样一个仪器其实也是排除在确切之外的,那如果我们都是用反着的钟来记录描述时间那也当然可以。那利用电影的思维,如果我们都像本一样的活着,是不是也可以呢。在相对的时间里,无论我们怎么活,对于时间本身就没有任何影响,只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要经历相反的变化,相应的价值观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但也只是细微的。人的生命生活是对称的,我们从小孩活起,活到老了其实在心智上又回到了孩提,我们做一样的事情,小时候我们在发现、思考、学习,老了我们回忆、思索、继续学习,从这个范畴来说,本其实也并不是这样的痛苦的。正如前文提到的回忆、人的情感也许是主观世界摆脱时间束缚的最好良方,那么忘却、无情是不是时间对我们最好的惩罚呢。当变成小孩的本记不得他爱的人,他的琴的时候,我们的感同身受,我们的心痛不言而喻。
     时间是相对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早和晚。伊丽莎白说她想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穿越英吉利海峡的人,但是她当时失败了,她用了32小时;68岁的她再次挑战自己的梦想用了34多小时,她成为了世界上最年长的穿越海峡者。哪个更好?我们都不知道,或许当初她再坚持2个小时她也会成功,对于她来说这个梦来的晚了,但是对于后来者来说这个记录又显得太早,但她的梦想归根到底还是达成了,会被历史——过去的时间所铭记。
 


    很抱歉写这个影评我的思维是跳动的,因为我的情感是炙热的,这部电影有太多的细节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思考的,除了那一句句让我们受到启示的台词,还有那一位位用自己的故事来体现主题的角色。很多人并不喜欢这部电影,有人觉得我言过其实,但是我依然记得我看完电影心中的激动,那心跳和泪水。当卡特里娜飓风的不期而至,当水淹没了那个逆行的钟,我的眼泪没有理由的流下,至少我希望,在我老去的时候,我回忆时间对于我的意义,我看到这篇稚嫩的文章时,我会没有后悔自己曾经花了3个小时来反思时间这个主题。我始终认为导演对于时间的态度是有敬意的,而不是力图改变,导演认为面对无力改变的时间,我们应该有的态度是纪念和释然。

 7 ) 本杰明·巴顿未曾说出的秘密

向我推荐这部电影的朋友说这电影实在奇怪,平淡的情节会让人无法抑制地落泪,尽管不明白是为什么。果然如此,第一滴眼泪如毛毛虫一样爬到我的脸颊,竟然是在电影镜头打转到1962年的新奥尔良那一刻。当时放下固执的黛西终于回到本杰明的身边,两人正在享受人生中最幸福的片晌,或许是因为宣传片让我预知了后来的哀愁,无论是蓝天白云间的行走,灿烂阳光的问候,还是浪漫海潮声中的亲吻,明亮延绵的配乐协奏,甚至是黛西甜蜜的笑容,一切过于美好的画面反倒让我感到莫名悲伤,眼泪默默酝酿着让人如此猝不及防。

直到影片接近尾声,多年以后终与挚爱再会的本杰明已经变成一个身高勉强只到黛西腰际的孩子,昔日恋人的面孔让他感到既陌生又分外惊恐,“我们认识吗?我现在觉得,就像我曾有过一生,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它的样子了”——直到这个时刻我才顿悟,原来面对着之前那些波澜不惊的镜头,我们的眼泪不只为本杰明和黛西而流,也是为自己而流,我们哭泣,是因为我们发现了惊人的秘密而感到惘然若失,因为在本如此不可思议的奇幻人生中,我们居然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是本杰明巴顿的故事未曾说出口的秘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罹患“衰老病”这样一种绝症,只不过由于和本杰明症状不同而难以察觉罢了。

流泪,大概是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些深藏着的细枝末节。从我们离开母体那一刻起,就已懂得用啼哭向世界昭告自己的降临,我们咿呀学语、含混不清地叫第一声“妈妈”;我们按捺不住好奇指着各种会蹦会跳、四处撒尿的小动物向世界探寻它们的名字,学会形容、描述和记录它们的故事;我们与小伙伴嬉戏打闹因为抢一个玩具学会争吵,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会省略号、句号、惊叹号;我们在课本里读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理解什么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我们发现羞涩可以是一种矜持,暧昧的讯号也可用秋波传递;我们明白世界虽大却不为自己一个人所有,凡事必得在心中掌握分寸,不露声色地在彼进我退之中腾挪揣摩;我们谙熟因人而异地隐藏错误和没有意义的言语,用诗句和典故代替冗长的章句,我们学会听言中言、意中意,看戏中戏、局外局......年龄在增长,肌肤开始松弛,鬓额生出细纹,我们修炼各种语法和表达技巧,但我们可以流畅自如运用的词汇却越来越少,到最后我们的语言能力甚至连一个初生婴儿都不如,至少他们还能无畏地啼哭,而我们只得沉默。

不止如此,时间带着伤痕、血迹、爱情、眷恋,当我们经历的事越来越多,记忆却随着年龄而衰退,以为我们记得一切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忘了。我们不得不去逃避,只能潜其情隐其遭遇让大脑成为一轨打不开的中毒磁区,因为记忆是比遗忘更悲伤的事;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事物的意义却被稀释得越来越模糊,久而久之自己甚至也不在乎了,那是由于我们懂得了人最大的悲哀也莫过如此——勉强用几个抽象的符号和词句来传达那些只可心领神会的东西,世界还很新,很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我们只能像刚出生、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那样,伸手去指;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人一生的挚爱,我们期望着在对的时间爱上对的人,但大多时候对方都不合时宜,你已年老他正年轻,你还年轻他已老去;你已嫁人,他还未娶 ,叫小倩的女子仍旧在世间寻觅爱情的终极,宁采臣却已有今世的爱人为妻。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否则我们不会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的重要。时光的流逝并未让我们比初来乍到时拥有更多的爱,至少那时还有父母带着笑容和期盼迎接我们的怀抱,末了,所有人却不得不孑然一身离去。

本以为本杰明和黛西的故事是时光的妒忌,把这样美好的爱情幻成一汪泪水,本以为自己的悲悯是为了黛西,看她的恋人竟化作怀抱着的婴儿死去,看她拥抱着本杰明就像是拥抱一个雪人消融的身体,可事实上我能感受到的悲伤还有更多。就像本的爸爸当初把他当作怪物一样丢弃一样,人活着就在不停地因为各种正常的标准的原则做出取舍,我们选择了一种正确的人生,然而这样的人生很正确,也很孤单。

衰老症其实所有人都罹患的绝症,这是善良如本杰明•巴顿未曾说出口的秘密。人为了拥有一种正常的,标准的或者优于这些原则的生活,都在追逐中失去着枯竭着消耗新生命的热情,最后心力交瘁为了得到的竟是变得如母体腹中的胎儿:眼睛是别人的,嘴巴是别人的,身体也是别人的,没有头脑,没有灵魂,没有好恶,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大概只有对于标准答案永远执着的追求。

有评论说导演大卫•芬奇对这部电影处理的手段非常“冷”,认为全片不过是以一种倒带人生的视角阐述爱情问题,与《阿甘正传》相比更是缺少了对国家的忠诚和人性其他元素作为宏大的命题。事实上,结合影片最初创作构想的起源、马克吐温的这句话——“如果我们能够出生的时候80岁,逐渐接近18岁,人生一定更美好” ,我们可以知道仅仅把这部电影作为爱情片来理解就太局限了。而冷处理也不啻为一种十分合适的方法,本杰明•巴顿生理上的倒置如此明显才足以让他领悟到“其实大家都在过一种倒置的人生”这个现实的缺陷,因此我们看到的本杰明恬淡、纯净,面对父亲的忏悔也不会歇斯底里,恰恰是怪异荒诞的生理缺陷让他有了锐利的目光,拥有了一份平和的心态。如果联想到历史的浩瀚长卷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沧桑容颜,再审视如童颜一般多情善变的后现代,是否可以说,其实人类的历史也被这个世界和时代悬置了呢?

至于其他宏大的命题元素,我想更是看完这部影片我们致力要抛弃的。不管是阶级、种族、性别还是其他任意的自我身份,之于本杰明这样被颠覆的人生范式在某种意义上说都太过肤浅了,它们很难展现出人们自我身份的一致性——所谓人生之道,无非是尽人事之外,还要领悟有天意,得失之间方能天宽地阔。


http://www.mtime.com/my/jiabuxu/blog/1687016/

 短评

我们像婴儿一般来到这个世上,又像婴儿般安详的离去.留下的,也许都在最后与心爱的人眼神交汇那一个瞬间,从眼前飞逝而过的所有故事吧.

6分钟前
  • 晨雾鹤影
  • 推荐

哇被两个女王睡过的男人,简直可以说是Holy cock了

11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 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到来之时, 你还得平静的放手而去。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我们最后都会去往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你也有属于你的道路。

16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于时间的长廊上你再也不等我”

21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关于时间关于爱……后40分钟忧伤到令人窒息。

2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虽然明星众多,也有装逼文艺片的嫌疑,但这部片子实际有点混乱,而且似乎什么都没有说。

27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杰明梦寐以求的能力:和爱的人一起变老。

29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细节无比丰满,视觉效果,被雷劈了七次的人,水手,妓女,团聚,分开,年轻,衰老,在路上。两个方向并行前进的中心点,时长结构叙事两段人物线索一整个故事所共同构筑的四平八稳。

31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力荐

你前进,我倒退,我们爱对方整整一个曾经。

35分钟前
  • minhe
  • 推荐

我好像曾经有过一生 可我忘记它到底是怎样的了

3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其实也是有感动,感动的点很奇妙。

38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最喜欢黑人妈妈了,她是天生的母亲。T T

40分钟前
  • 红豆♥
  • 推荐

细节成功,但缺乏整体性。

4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我心目中最优秀的电影,至今无法超越。满满的都是时光的隽永、寂寞的主角和奇特的故事。影片的质感丝丝入扣,如同醇酒回味无穷。这是一个温柔的童话,黛西的女儿在母亲的病房里,读到本杰明写给她的那些不会被寄出的明信片“我想成为你的父亲,我这一生做过的所有事都没有这件有意义。”真是无比心碎。

48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时间的玩笑,时间的重量,这惊天动地的化妆...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阿甘正传+大鱼+摩托日记+罗拉快跑+千岁情人+第六感生死恋

53分钟前
  • 莫沂
  • 力荐

前半部太冗长了,我现在对这些都市童话不大有耐心了。也许我老了

55分钟前
  • 衣莎贝
  • 还行

有种莫名的伤感。我们总会失去所爱之人,要不,怎么会感到他们有多重要呢。

60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当他变成一个孩子,他开始迷惑,“我好似已经经历了一生。”他曾经的衰老,曾经的爱恋,曾经的年华,到了某一刻,只能轻轻放手,顺服地走向死亡。

1小时前
  • 眠去
  • 力荐

看了第二遍后,觉得是杰作。好电影就是每次看都会觉得心醉神迷。

1小时前
  • 张小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