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

科幻片大陆2020

主演: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欧豪,邱天,周思羽,刘显达,石昊正

导演:管虎,郭帆,路阳

播放地址

 剧照

金刚川 剧照 NO.1金刚川 剧照 NO.2金刚川 剧照 NO.3金刚川 剧照 NO.4金刚川 剧照 NO.5金刚川 剧照 NO.6金刚川 剧照 NO.13金刚川 剧照 NO.14金刚川 剧照 NO.15金刚川 剧照 NO.16金刚川 剧照 NO.17金刚川 剧照 NO.18金刚川 剧照 NO.19金刚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4:33

详细剧情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 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 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长篇影评

 1 ) 最佳的抗美援朝电影题材,是战俘碧潼奥运会!!!

不论金刚川,还是正在拍摄的长津湖,都不是最佳的抗美援朝电影题材。 他们的受众只能面向国内和华人,无法打动全球所有的人类, 能够走向世界的抗美援朝题材只有一个:碧潼战俘奥运会。 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品质,绝对会震撼世界。 这是一场比北京奥运会更加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体现了人类最高尚的情操、最博大的胸怀和最文明的人格。其中的人道主义普世价值,不但会让中国人自豪,更会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崇敬。

中国一直缺少世界级影响力的电影,而这个题材就是最佳突破口,如今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为何却没有人注意到它呢?

先回忆一下那段精彩的故事。 1952年11月15日,中国在朝鲜碧潼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时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分别是美国,韩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哥伦比亚,菲律宾,荷兰,比利时,墨西哥,希腊和波多黎各。 共进行了田径,球类,体操,拳击,摔跤,拔河等27个项目的比赛。 各国参与人员13107名,其中包含参赛选手500名,在历史12天。

而此时,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11月14日至11月25日)正打得激烈异常。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俘虏了大量美国以及联合国军战俘。 到1952年,单在朝鲜平安北道碧潼郡的战俘营里,就已经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等14国军队的战俘,共计13107名。

中国军队有着优待俘虏的传统,战俘营里没有血腥和镇压,反而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是一个“没有铁丝网的战俘营”。 志愿军对所有战俘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是美国人而虐待他们,更不会因为是小国弱国而予以轻视,对任何种族歧视偏见坚决制止。 一位美国黑人俘虏说:“我有生以来,在战俘营中才第一次感到被人平等的看待。” 志愿军自己省吃俭用,好的留给他们带,待他们如兄弟一样。 为了照顾俘虏们的饮食习惯,还特地从国内运来了面包烤箱;对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俘虏,还从国内运来了活牛羊。

为了改善俘虏的精神生活,志愿军做了很多工作。 志愿军成立了战俘营文艺工作队,经常在战俘营巡回演出,歌舞,戏曲,音乐,魔术等文艺活动。还建立了战俘俱乐部、电影队、图书阅览室、墙报、板报、有线广播等。 志愿军还购置了大量的体育器械,战俘们也自制了一些。 他们共修建了82个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滑冰场等运动场地,战俘们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组织各种友谊比赛,志愿军也和他们一起运动打球。 夏天,战俘们可以到鸭绿江游泳钓鱼,冬天可以在江面滑冰打冰球。在进行这些室外活动时,没有武装哨兵跟踪和监视,也没有战俘会逃跑。

1952年11月15日至27日,在战俘们的热烈请求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五团驻地碧潼盛大举行。

会场上挂着“运动会是通向友谊之路”“和平是人们共同的目标”等巨幅标语。 在音乐声中,运动员裁判员列队入场。运动员们手里举着和平鸽符号的旗帜,迈着整齐的步伐,一个方阵一个方阵的进入运动场。 美军战俘小威利斯·斯通手持火把跑步进入会场,绕场一周后把火把交给大会主席王央公。 王央公点燃了主席台上的火炬,奥林匹克五环旗在运动场上冉冉升起。

在战俘营,中美联社的资深记者,获得过普利策奖,绰号为“老爸”的弗兰克·诺尔有拍照的自由,而且照片还被传回了美联社。在他的后半生中,靠这些照片获得了巨额财富。 这些照片在世界上传播后,对新中国和志愿军的形象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意义,打破了美国宣传部门一直捏造的中国军队虐待俘虏的谎言。 在比赛中很多战俘非常高兴和感动。有战俘写道:“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碧潼会有如此快乐的时光,我天天微笑着入梦,微笑着醒来。我感到我又回到幸福的世界了,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无限感激,我将永远记住他们是如何善待我们的。” 后来有84名战俘联名写了36封信,给美、英等国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呼吁和平,制止战争。

美国著名将军李奇微在朝鲜战争的回忆录上这样写道: “我们后来体会到,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但是,我们发现,较之朝鲜人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正所谓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固民不以兵革之力。这支军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最骁勇善战的军队也是最善良的军队。 直到今天,美军的训练中教官还会经常提醒:“认真训练,不要心存侥幸,不是每个人都有好运气成为中国人的俘虏。” 战争结束后,21名美军战俘及一名英军战俘宣布拒绝遣返回国,而是选择到中国生活,在世界上引起轰动。


我自认为读书不算少,但直到今年年初,才发现在朝鲜战场上竟然有这么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 这么完美的电影题材,怎么就没有人想到把它拍成电影呢?

现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化,以美国为首的“新联合军”已经形成,处处针对中国,战争未必不会打响。我们需要一部电影对美国发出警告,同时向世界人民表达中国的态度和心声,而这个故事就是最佳的载体。

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的特点:

(1)他展现了中国的态度和心声。 碧潼战俘奥运会在人类战争史上就是一个奇迹,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中国这样善待俘虏。中国的所作所为,完全超出了世界所有人民的想象。而美国及其西方跟班,直到现在还经常发生虐杀俘虏的事情。 两相对比之下,世界人民将会感受到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心愿,体会到中华民族与人为善、厚德载物的高尚品质,也会真正理解为什么志愿军会有如此可怕的意志力。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样的军队,才是真正的文明之师、无敌之军! 试问有谁能够战胜?

(2)他是中国政府对美国发出的强烈警告。 中国虽然热爱和平,但不是一只兔子;他是一头沉默的雄狮,文明而又凶狠。 如果来的是朋友,他会为你端上美酒;如果来的是敌人,他就会亮出獠牙。 这部电影就是在警告美国: 60多年前,一穷二白的中国能打败你俘虏你,今天强大起来的中国更能打败你第2次; 若是执意挑事,中国战俘营的大门将再次为你打开!

(3)他将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中国形象。 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在世界上一直被西方妖魔化太久,这个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将会破除谣言,为世界人民揭开真相。 破处真相最有力的宣传武器就是电影,因为电影的传播力最强。西方人民绝大多数对中国的印象都不好,他们被媒体洗脑,根本不了解中国。 但是这部电影将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冲击,既展现了中国军队强悍的战斗力,又体现了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文明素质,这是他们根本难以置信的,也是从未见过的。 而其中中国军人所展现出的善良品质和人道主义精神,无论是谁都会被深深的感动,从而扭转西方人们的偏见,对中国产生好奇,喜欢和钦佩。 他们将会真切的感受到,天安门上毛主席题写的那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4)这部电影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 当今的中美对抗国际背景,决定了这部电影一经推出必定受到关注,此为天时; 同时2022年冬奥会又将在中国北京举办,此为地利; 后疫情时代中国形象的大幅度提升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此为人和。 完美的将战争、和平、运动、奥运等要素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道主义普世价值,与世界每一个追求善良的人类心灵共鸣,这样的电影要是不拍,天理何在?

所以这部电影的定位,不仅仅是国内市场,更是面向全球。 就是拍给美国人看的,拍给世界人民看的。 我相信只要这部电影拍的合格,票房将会超越战狼2。 那些国内的导演们,还在等什么呢? 别让这个题材等待太久,还在世的抗美援朝老兵已经不多了。 快点行动起来吧!

 2 ) 时间紧任务重,完成度算不错了

8月中才开机,10月底就上映了,真的是中国效率了。

考虑到这个时间因素,能拍成这样真的算很厉害了。这制片难度实在太大了。

个人认为,导演还是在八佰的基础上,规避了一些坑,比如明显这部的服化造型比八佰更加细致,比如战士们的指甲里的泥,比如衣服的脏破,尤其是群演们的服化造型细致程度都上来了。

另外某些镜头也看得出来借鉴了一下1917,比如喀秋莎轰炸、张译穿过玉米地,光线忽明忽暗那段,和1917那段经典的非常类似。

张译的表演真的是太棒了。

然后最大的问题或者说遗憾吧,就是大家普遍吐槽的一个故事拍三遍这个问题。不是说多视角叙事不行,但是个人认为,多视角的魅力就在于,每个视角都会给观众新的信息,从而产生各种反转,产生观影的愉悦感。但是金刚川吧,是分了三个视角,倒是并没有重要的新的信息给出,更无反转可言,所以就会让观众觉得,这可真是一个事儿讲三遍啊。

多视角叙事毫无疑问在剧作上就是高难度的。这么短的时间,主创们选择这样一个方式,估计也是周期和所能支配的资源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吧。

总之,这么短的时间,能完成度如此,也是很佩服了。

 3 ) 奇观取代思辨,神话取代历史

《金刚川》这部以三个月的“中国速度”造就的命题电影,还是不免沦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豆腐渣工程”,如同电影里那条看起来不甚湍急的河流(以至于魏晨扮演的工兵连长需要向欧豪等人提醒不要渡江,河里有暗流)和那座不符合力学也不呈现任何修桥细节的木桥,声势浩大,不经推敲。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作为主旋律叙事的《金刚川》和作为历史叙事的《金刚川》。

一方面它的确彰显了主流一线创作者加入主旋律电影创作后,能够在叙事技巧、技术奇观和票房号召上为其披上新外衣的本领,成功将政治宣传话语与大众娱乐消遣捆绑,输出统一指定下的意识形态价值观。

另一方面,在这个即便有真实依据(金城战役前的造桥修桥事件)的故事里,大量的人物和情节也是虚构出来的。当抗美援朝的真实历史进入这个戏剧性的情境里,又要在当下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节点召唤起集体的历史记忆与精神认同,它又不得不陷入了某种自我消解的境地。

《金刚川》有四个分段:士兵、对手、高炮班和桥,三个主要视角:李九霄饰演的步兵刘浩、美国空军希尔、张译饰演的炮兵张飞以及三次重复叙事——从1953年7月12日下午到隔天这一整段特定的战斗时空。

这是一种“多声部的复调结构”,既是一种在有限的创作时间里为应对完成任务,三个导演采取的讨巧式的创作方法,也在有意与无意间以多重复述达到对讴歌英雄战士、渲染爱国情怀的强调与强化效果。

“多声部复调结构”在电影的叙事结构里并不少见,特别是在悬疑类型里。《金刚川》的这种结构在视角运用上交叉重叠,也实在不够精巧,三个章节似乎更应该各自保持一种主体性与独立性。

比如在第一章“士兵”中,李九霄的步兵视点被分散太多,他应该承担的是类似《1917》英国士兵或《索尔之子》索尔那种近乎占据绝对个体位置的角色功能。张译、吴京组成的高炮班也可以不在第一章与第二章正面出现,甚至可以清除他们面孔的存在,第三章再登场,或许会让这种悬念与分晓的策略更有张力,在结构美学上也更干净利落。

不过通过这种结构形式达到的叙事效果在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因为只有到最后,我们才能知晓这场战场事件的全部面貌,才能知晓所有人的命运与结局。

当李九霄通过望远镜望向桥面上的魏晨和张译,我们是难以察觉的,到了第三章,我们才得以清楚确认他们的关系身份,也才得知此刻的“关磊”吴京已经壮烈牺牲;当高炮班看到榴弹炮远程轰炸桥体,轰炸位置射偏至山林时,我们又得以再度去回忆起第一章里步兵连在山林中经历过的一切;当美军飞行员希尔遭遇炮弹的最后一击时,只有到后一章,才看到张译是如何在断手断脚的情况下拄着拐杖艰难穿过玉米地,到前方炮台向希尔射向最后一弹。

因此,“多声部复调结构”让我们观看了三次战斗的全过程,目睹了四次壮烈的高潮,交代性字幕也一次又一次显现,它看起来是如此笨拙和多此一举,但也让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与英雄战士们的壮烈形象愈加突出,愈加加深我们在观影时的心理印象,“多声部复调结构”成为了一种服务于宏大意识形态话语的强化型结构。

罗伯特·罗森斯通在《影像与文字中的历史》中指出:“每一部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单一的、线性的故事,服从一种本质上单一的阐释,从而将过去压缩进一个封闭的世界。这种叙事策略很显然否定了历史的抉择,摒除了动机或起因的复杂性,并且消除了历史世界中所有的微妙之处。”《金刚川》的“多声部复调结构”最终也归于一种单一、精确的叙事目的:它没有敞开更广阔的探讨空间,只有一个进入历史的视角、一条引导大众情绪反应的路径。

在面临如何阐释历史与构建认同的问题时,《金刚川》如同《我和我的祖国》的处理方式,都以集体的仪式化场景作为精神召唤的机制:《金刚川》结尾,志愿军战士一同冲过“人桥”,镜头逐渐过渡定点到一座象征性的英雄纪念碑;《我和我的祖国》的每个单元也以历史节点的重要时刻作为结尾,如开国大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阅兵仪式等,最终是为了触发集体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观认同。

从复调结构落点到集体仪式,《金刚川》利用这套叙事策略,相当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影像宣传的任务。这里的场面调度成为一种政治话语的调度,这里塑造的英雄图像也成为一幅宣传活动的绘画:镜头定格了烧焦的刘浩与张飞如英雄雕塑般的躯体,遍布硝烟的战场变成祭坛,促使我们再度去崇拜、缅怀英雄。

这两个英雄战士延续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初期电影的英雄人物脉络,但复调结构使得这两个人物厚度单薄许多,尤其是李九霄饰演的刘浩,他与通讯女兵暧昧不明的情感线索,刻意到似乎是为了补充构建完整人物所硬塞的手笔,抑或是为了呼应、平衡张译与吴京之间篇幅过重的师徒情与兄弟情。

刘浩目睹了连长与通讯员女兵的牺牲,张飞目睹了吴磊的牺牲,然后志愿军战士小胡又目睹了刘浩的牺牲,史密斯目睹了同伴希尔的死亡,并以上帝视角见证了这场战斗的全景与“人桥”的存在。群像的视点一步步承接落点交棒到小胡和史密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成为这段“历史存在”的最终见证者与记录者,同时以现在的“画外音”出场叙述过去。

同样电影也非常粗暴地把两个美国空军飞行员拆分成两种绝对立场。比起用“西部牛仔”、用疯狂的“施暴者”形象来脸谱化希尔,通过这场战斗对和平获得某种自省意识的史密斯其实也是更严重的脸谱化设计,这是用“我”的臆断去捏造“他者”的战场话语,去替代“他者”的战场位置,比如《敦刻尔克》就没有出现任何德军的内部视角,采取这种相当浅薄层面的平衡策略。

《南京!南京!》的焦点是一个不主动加害、观望屠杀而充满负罪感的日本士兵,《金陵十三钗》也聚焦一个从酒鬼转变为救助中国人的美国神父,《八佰》则要借助隔岸的观众与上空飞艇的外国人视角来补充诠释整场四行仓库战役,好像国产战争片一定都要通过一个满足自我想象的外部视角才能完成对内部历史的书写与分析。

《金刚川》也如同“我和我的”系列等新式主旋律电影,用微观史学的模式,用生动且深刻的事件案例去重述或提喻宏大历史,借用历史学家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话:“在微观历史中,电影可以展示——或许,更准确地说是推测——过去如何被体验并且发生出来,以及其中重要力量和重要事件严谨的在地体验和细节。”遗憾的是,《金刚川》最终还是无法提供确切的路径让我们进入70年前的朝鲜战地,让我们理解1953年这场战斗的深层肌理与内在意义,我们无法清晰看到历史的真正脉络与英雄的真正在场,从而体认这份胜利,思考这份胜利。

《八佰》里有面对四行仓库战役采取不同态度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从仓库内部的战士到隔岸观火的百姓,以形成不同意识形态交杂的场域与复杂人性的变奏,那些无名英雄甚至不是被一股纯粹的爱国主义所感化。《集结号》还有对战争与人性关系的思考,还有谷子地为揭开“集结号是否吹响”这一悬念的苦苦追寻,它还是试图去厘清与探索历史真相的,不管以何种方式。

《金刚川》则以历史改编的名义,以战场的戏台魅力,让折射出来的这一场抗美援朝战争面貌愈发显得模糊 不清,在银幕上成为一种专断的、自我抑制的空洞的能指。

肯定有一部分观众在这一场虚构中得到了享受与高潮,在这一场虚构中获得了认同与感召,当战场奇观取代了思辨,当英雄神话取代了历史的完整真相,当单一的意识形态取代了复杂交错的现实,这种书写历史的方式必定无法征服所有人。

《金刚川》好比是退回到“十七年”时期的中国电影,退回到冷战思维的创作逻辑。它就是当下特定时期的宣传产物,在官方指定的语境里,准确答题,在战争电影的范畴里,早已偏离。

原载于【深焦DeepFocus】

 4 ) 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昨天下班后去看了金刚川后,感觉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和大家交流下,求同存异。 说实话,我都有点不知道该从哪个点开始吐槽,从其中一个角度说说吧: 我认为改编自历史真实题材的战争片,首先要尽可能的忠于历史,起码不要做时空嫁接主义的历史缝合怪,别提啥艺术创作和纪录片的区别,这又不是奇幻剧。说实话,起码我上学时,抗美援朝这段近现代史,并没有写进教科书,青年人当中,大概只有少部分像我这种生在辽宁又喜欢近现代史的人,会相对了解这段历史,也不会有太多人在观影前去考证史料。那么无形之中,这部电影会为成百上千万人上一堂生动而错误的历史课,误导了很多人。这其中最大的弊病在于,电影当中的故事发生在1953年7月的夏季反击战最后阶段,也就是金城战役,时间点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奇袭白虎团相连,白虎团指的就是李承晚集团的首都师,当前阶段的主要作战对象是韩方第三、六、八和首都师,作战原因是李承晚集团违反战俘协议,变相的表示拒绝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所以我们要把小棒子打服。在这一作战过程当中,跟金刚川河流基本没关系,离着金城十几公里呢,金城附近的河流叫金城川,在北汉江流域。金刚川战役发生在两个月前锋夏季反击战第一阶段。那好了,编剧和导演团队为啥要去强行嫁接两段战斗呢,我认为最终目的是强行意识形态输出。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是在夏季反击战第一阶段当中的主要打击对象,此时距离上甘岭战役过去不久,主要目的是巩固上一阶段战果的同时,促使美军速离朝并签署停战协议。而到了第三阶段作战时期,联合国军已经基本认可停战协议内容并几乎不参与战斗了,我军的战略方针上也明确写出打击的是南朝伪军,不主动出击联合国军除非对方先动手,所以如果这部电影拍的是第一阶段作战,然后延伸到883.7高地争夺战,我觉得拍的还凑合。但是为了可以所谓符合历史的去讲打老美,强行升华并输出意识形态,而强行拼凑两段历史,反倒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同时忽而丑化忽而美化美军飞行员,黑人问号脸般的内心独白戏,效果就是两面不讨好。战争片就不能这么拍,要不无关立场团结人类共同体,宣扬反战歌颂和平,那就淡化意识形态,显然金刚川不能这么拍。要么突出敌我矛盾,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政宣类意识形态输出,这样没问题我和很多老百姓都烦老美,但是那就别强行夹杂着敌军的人性思索的内心独白戏,这种事儿没法间于齐楚。拍摄手法、逻辑和细节上的问题就不展开说了,总之确实有些失望,管虎能力到底如何,目前看还真是镜花水月。鉴于主创团队时间紧任务重,又是命题作文,吴京张译等演员出色的演技和辛苦付出,战争场面观赏性尚可,勉强60分吧。

 5 ) 个人觉得,其实瑕疵挺大

没有最后的人桥和迎烈士遗骸归国我可能只给这电影4-5分。

我不排斥影视具有一定艺术化或者夸张的部分,但是要合理。即情绪需要到达具备艺术化的点。打个比方,最后的人桥其实并没有给我感觉突兀,但是张译的单手单脚干掉敌机,给我看吐了。

首先,这部电影运用多线叙事的方法描写战场,其实很难不令人联想到敦刻尔克。但在我的理解里,其实这类战争片更多的是表现群像而不是突出个体,而敦刻尔克更近一步,他将战场上的同一空间进行分割,通过不同的视角重组故事,最后再将全貌展现。而金刚川则从一开始就将整个战场的全貌展开了,这就导致了其实作为多线叙事的可操作性变得极低。看过影片的都知道,金刚川的整个故事其实第一部分已经说完了,第二部分从美军角度说一遍,还有一些新鲜感,等到第三部分单从叙事的角度已经没有必要了。所以只好强行将张译的“张飞线”做扩张。

说到张译所饰演的张飞,这是我认为影片最大的一个败笔。因为作为群像电影,最忌讳的其实就是凸显某个人的重要性,可以一起重要,但是一旦将某个人突出,就非常像战狼复刻。我并不是不喜欢战狼,只是金刚川作为抗美援朝纪念电影,明显应该是群像为主,无论是全片最高职位是连长还是最后艺术表达的人桥,都突出了“战士”而非“英雄”。但是张译身上投放的笔墨太多了。从和班长更换了位置,到发现班长留下的空弹壳墓碑,到怀疑班长被炸不管不顾的跑过开阔地,到发现班长死后以身做饵,到最后只剩一手一腿击落敌机。这一整个过程像极了“一个英雄的诞生”。这与金刚川整部电影的主题在我看来格格不入的,全片首位再说“每个人”,但独独到了这里,变成了“一个人”。并且还是非常像神的一个人。

其实导致这部电影这么粗糙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我看来是制作周期,三个月的制作周期在我看来根本不是电影工业的进步。能以制作周期短而成名的那些电影,大部分是因为成本和预算的制衡,且包含大量室内场景,又或者剧本的设计包含大量长镜头。但金刚川从8月宣布开拍到10月上映的整个过程,在我看来,像极的“赶作业”。如此心态下的成片怎么可能没有缺陷。

好了,废话了这么多不足,其实还是有优点的。比如吴京的这次出演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之前战狼式的角色模式。张译的演技用热评的一句话就是“谁用谁爽,一直用一直爽。”最后的人桥确实有些震撼到我。以及片尾的真实画面也很有深刻意义。其实我觉得要唤起我们的民族情怀其实很简单,实在不需要这种单手单脚的神仙来击落敌机。这与手撕鬼子有什么区别呢。

 6 ) 不知所云的电影。

1星给志愿军。1星给演员。

看得人郁闷。这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志愿军如果只是敢死的莽夫,能赢抗美援朝?

1 搭人桥?辎重能过?那干嘛不一起造木筏,早过河了。

2 晚上偏偏把桥照得灯火通明,故意给敌机炸吗?

3 这电影把这敌人飞行员,弄得比主角还主角。

4 高炮为啥要在自己周围点火吸引敌机,你去别处放把火不是更好?

5 一个情节反反复复拍,是为了凑片长吧?

 短评

张译值得一个影帝,我直说了,金鸡。

5分钟前
  • 糕若萸
  • 力荐

这个电影可能只拍了一天,从早拍到晚,因为机位多,硬是剪出了两个小时

6分钟前
  • Silentstorm
  • 还行

1、没有紧张、没有惨烈,剧情拖沓,可以砍掉一半时间;2、太多的镜头重复,为了让张译上位,至少10分钟垃圾时间给了他;3、感觉这是场没有组织的战斗,中美都那么几个人在玩;4、农村戏班子的水平。5、主旋律,给6分,无聊时凑合着看吧。

10分钟前
  • 哈哈哈
  • 还行

《八佰》讲赵子龙救存亡精忠护国,《金刚川》讲刘关张扬国威血战到底。主旋律电影和商业战争大片的优质结合品,借鉴《敦刻尔克》《复联》大概是电影人的无奈之举,但这最终结果满意,买账,致敬!

12分钟前
  • 壹安²
  • 推荐

不信神的工兵在金刚川上演魔法,信神的牛仔在苍穹目睹神迹。这桥是通往安宁的路,纵然断了手臂,也要把当阳桥喝断。纵然败走麦城,也要把荆州守好。因可敬的对手前往地狱是幸福的,却有人从此闻着焦味在人间犹如地狱。想不通木桥为何会复原,断桥为何能撤军,不知这个国家,用血肉筑起过多少前行的桥。

1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看完挺失望,像是小学生在做仿句练习,原文是谁应该不难看出吧。不过这个造句可是太失败了,看到第二视角之后都能猜出第三遍演啥,剧情完全没有任何推进!!可怕!!白瞎了几个好导演好演员……

16分钟前
  • 永恒
  • 较差

即便從開拍到完成只有短短幾個月,已經算是奇蹟,但是終究還是先天不足的殘次品,哪怕對“中國人牛逼,美國人傻逼”這類情緒宣泄式主題容忍,《西游記後傳》般對素材的反復使用,全程用力過猛到只有悲憤的情緒表現,混亂的多重視角和一元的價值表達,都讓人失望。同樣是戰爭題材,同樣是多重視角,明明不是諾吹,也想發自內心地對拍出了《Dunkirk》的諾蘭說一句牛逼,他一個頂四個,不對,他一個比四個加起來強太多太多了!

21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较差

3.5。比想象的好点儿,不过也不能说题材好,电影就自动是好电影了。美军视角对于我这种毫无军事常识的人来说还算管用,但就是英语配音太假了,好像是在GTA之类的游戏里听英语听力。看完很想爷爷,人类什么都可以克服,为什么还不能战胜癌症呢。

22分钟前
  • 甄子
  • 推荐

低配版《敦刻尔克》,有点超出预期,三个导演的风格合成一个,还真看不出那部分是谁拍的。最后说一句,张译是真的牛!!!

27分钟前
  • 守望电影
  • 还行

就一个主线反反复复的拍几遍,使整部电影离散得没了看下去的欲望,已经赤裸裸的在写诗歌了,其他的点是不是合理已经抛诸脑后,只不停的问,这些我都知道了,后面还有吗?结果后面啥也没有,与其看这个,不如看一部实事求是带解读的纪录片,要精彩得多,年度期待,失望扫兴!5分

29分钟前
  • 九段
  • 还行

张译生动诠释“如何拯救电影”

30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观影# 管虎拍了一个讲不好的故事。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战争,哪有输赢,哪有正义与邪恶,对于普通人来讲,只有生死,时刻准备牺牲。管虎把这点说清楚了,好评~至于前后抱大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34分钟前
  • Shirleysays
  • 推荐

众所周知 张译 谁用谁爽 一直用一直爽👌

37分钟前
  • 大力绵绵冰
  • 推荐

张译是很不错,可是有必要一个故事讲三遍吗?

39分钟前
  • _风靡万千少女
  • 还行

想学诺兰的《敦刻尔克》,但是很明显没有那个能力。

43分钟前
  • 傲天
  • 还行

中途睡了个午觉醒来,发现啥也没错过。

46分钟前
  • 应似飞鸿踏雪泥
  • 很差

中国速度横行,终究还是踢到了艺术创作的铁板。不怪管虎和演员。

48分钟前
  • K
  • 较差

晚上带爸爸去看首映,老头儿说挺好,我其实看到了他中途偷偷抹眼泪 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我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大伯。

49分钟前
  • 大金牙呀!
  • 推荐

看之前有人说形式像敦刻尔克,看之后表示这玩意和敦刻尔克比简直就是登月碰瓷。

54分钟前
  • 水色深瞳
  • 很差

《八佰》是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金刚川》是赵云后面的故事,连角色名字都明示了,张译叫张飞,吴京是关班长,「长坂坡前救赵云,吾辈张飞,莽撞人」,张译死前的这句唱词直接是把管虎的心里话都唱出来了。可不就是为了救《八佰》吗。单说质量,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离《八佰》差很远,重复镜头实在太多,看得人特别累,但是三种视角的形式,真的很聪明。张译那个视角是重点,演得太好了,美军的视角是亮点,这种时局里,把美军也处理的有血肉像个人,很好,很难得。#7分

59分钟前
  • 3号厅检票小哥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